close

東港神社是位在海濱國小內清幽淡雅的孔子祠、佳冬神社卻是地處賴家村天后宮旁的荒野僻靜角落。搭乘公車來趟東港漫漫到佳冬的台17線之旅,探訪昭和年間在屏東臨海境內相繼落成的兩座神殘跡,有些淡淡恬靜的南國海濱小旅行......
undefined
旅行日期:2012.12.16

這次計劃東港、佳冬之旅時,發現有兩座保存尚算完整的神社就在規劃的路線附近,真是個意外的發現,二話不說,立刻列入行程之內,可以在一天之內走訪東港神社、佳冬神社,真是非常高興呢 ^ ^





不論是在豐漁橋上眺望大小不一的並排漁船或是站在後寮溪畔欣賞河面上的紅色拱橋倒影,都是那麼地心神怡,如鏡般的河面將所有一切倒影盡數收入其中,在這沒有風的晴朗天候,正是遙望東港千帆林立壯觀畫面的最佳時機,歸帆時又是怎樣綺麗的景緻 ?? 想必又是另一番全然不同的東港風情畫~~~

後寮溪出海口即是東港漁港,1951年開始為期九年的築港工程使其恢復生機,加上1968年成立的水產試驗所及後續增建的港口設施使得東港漁業益加發達並帶動東港市街的發展,不僅全台第一的黑鮪魚供應港,其與對岸的鹽埔漁港是南臺灣近海與遠洋漁業重要港口,加上迎王祭、華僑市場與東琉號船運之便,東港已成功轉型成觀光漁港~~



對面那個深入水中的軌道,有些懷疑.................那裡莫非是造船廠 or 修船廠 ???



走過豐漁橋後,漫步豐魚街,原本喧囂震天的往來車聲瞬間消失,看著路名與橋名,可以充份感受到東港居民對未來的深深期許..........



出海捕漁為了保持魚獲的新鮮,冰塊的準備是不可或缺的,聽說後寮溪沿岸就有多家製冰廠,轉進豐漁橋旁的小巷子裡,不小心瞥見金同隆製冰廠的招牌,不同於適才在橋上眺望兩側高低不一的冰塢與運冰軌道,看著這頗有年份的招牌,真的是很有來到漁港的感覺呀~~



從豐漁街來到鎮海路,不見剛剛豐漁橋上人車往來的熱鬧景象,安靜到有些不習慣,雖然東港鎮最熱鬧的繁華市區,但還是可以在一些小地方,感受到南國漁村的悠然自在~~~

看到路口有一座綠色的人像,應該就是為了紀念捨身救人的韋啟禮同學而設立的銅像,既然如此的話,那麼後邊就是海濱國小囉 !! 聽說東港神社就在裡邊,特地繞路走進來就是為了去拜訪它~~

雖然跨過欄竿就能進去,但既然目的是要去看神社,那麼真正的入口還要走一小段才會到哦 !!



就是這個位在鎮海路的T字路口,前邊就能看到濱海國小,這裡聽說是以前的參道,曾在此立有鳥居,現在當然也是什麼都看不到啦~~不過東港神社依然保留不少殘跡,還是非常值得一看~~



這裡居然還看得到神橋的殘跡,而且挺完整的,因應有些造型有些弧度的橋墩,連路面也跟著隆了起來,真是非常有意思,沒有為了路面平整而將它拆除真是太幸運了~~



筆直的參道歷經近百年來的風風雨雨,即便這塊土地的主人不斷更換,這裡卻依然保持著原來的樣貌,兩側夾道相迎的石燈籠景觀一度消失,曾被視為禁忌的它們,現在陸陸續續以嶄新的名義重現世間,光鮮亮麗的燈竿上方以西元年號取代了昭和字樣,一樣的景色兩樣情,當年唯恐拆除不盡,如今才又想盡辦法原地重建,奇怪的歷史邏輯,卻是持續地在各地不斷上演中.............



參道旁這三根石柱是東港神社重要的殘跡之一,上邊分別寫著"一金貳千三百圓也  蔡朝取  蔡糞"、"一金壹千圓也  臺灣製糖株式會社"、"一金壹千圓也   李開山"等字樣,應該是寄付芳名柱,上邊略見修復的模樣,似乎曾在某處橫躺閒置多時,後來才立起的樣子~~

沒想到居然可以在這兒見到李開山的名字,萬丹李家熱衷公共建設,在這兒也能見到其參的身影;蔡糞這個名字很特別,而且還與里港蔡家古厝創建者同名,應該沒有關連吧 ? 至於臺灣製糖也有捐錢,應該不只是回饋地方而已,可能與屏東糖廠里港線經過附近有關~~



就在剛剛那三座石柱旁邊有有著一座石燈籠,上邊刻著的"昭和十一年十二月"依稀可辨,應該就是東港神社所留下唯一完整的石燈籠,但基壇附近仍可見到修復的痕跡~~

其實東港神社還有一些燈籠殘跡,但唯一的石籠燈就只有它了~~



參道甚長,階梯是一座又一座,東港神社雖是鄉社,但昔日規模似乎不小,最多曾擁有三座島居,現在卻已是啥都看不到了~~



再過去就是本殿所在之處,階梯入口的地方還能見到燈籠殘跡(就是那兩個紅白相間的柱子),聽說消失的燈籠造型與員崠山神社的燈籠相似,只不過它是木造,真是很可惜未能保存下來~~



終於來到本殿,雖然比剛剛經過的中門與幣殿連殘跡也不存要好上許多,但也僅剩基座是原始樣貌,上方已改建成孔子祠,但供桌下方仍可見到忠烈祠字樣,顯示出在不同時代它所具備的不同身份~~

東港神社建於昭和10年(1935),位在東港郡役所附近,日本海軍據點的大鵬灣水上機場亦相距不遠,地位不言可喻,但在戰後仍免不了拆除廢棄的命運,1962年此地成立海濱國小前是海軍營區,後來陸續拆除石燈籠、狛犬、鳥居、拜殿、幣殿....等神社相關建築,即將拆到本殿時卻屢遇奇事,像是機械故障、人員生病,以致遲遲無法動工,於是便將本殿保留,1975年才將本殿改建成孔子祠,現貌是1982年修建而成,2000年開始在此舉辦祭孔大典,儼然成為東港地區的孔廟,與台南鹽水國小校園內那座小神社都是台灣少見由神社改建成孔廟的有趣例子,比較好奇的是,每逢考季來臨,孔子祠內的小小供桌上,會不會擺滿祈求考運順利的准考證呢 XD



碧海藍天下的校園景觀真是十分優雅動人,踩踏在柔軟的跑道上,仿佛也回到了多年前唸小學的那段時光,小時候不怎麼喜歡的校園,現在只要看到有關它的一景一物,都是那麼地令人懷念~~~



沿著鎮海路往東南方向走,會遇到一間大廟,那就是七角頭廟之一的崙仔頂角----東港鎮海宮~~

祭祀蘇府千歲,相傳建於康熙年間,現貌是1999年重建而成,金璧輝煌的壯麗外觀,只要經過此處時便難以忽略它的存在,最大的特色就是廟埕上那超大尊的石獅與超高的南洋欅木旗竿(下邊的白虎與上邊的青龍相視而望),雖然東隆宮亦有,但這裡雕塑的青龍與白虎都要大上許多,聽說廟裡還有一個獨特的船型神龕,可惜沒進去一探,只能在這裡空想像,但其實是看到那長長的階梯就有點累,懶得爬上去啦 XD



鎮海宮一旁便是鎮海公園,這時才想到,鎮海宮有鎮海之名卻居然沒有面海,不知是何故 ??

鎮海公園前身是昭和四年(1929)年設立的東港海水浴場(部份而已),因是下淡水溪以南唯一海水浴場,聲名遠播,連遠自潮州的居民都會前來遊玩放鬆,戰後北邊設立高雄高級水產職業學校東港分部,即現在的東港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1968年水產試驗所在崙仔頂設立養蝦中心,發展台灣蝦苗養殖事業,1970年東港海產種苗繁殖中心,將養殖魚類都納入研究,1971年更名水產試驗所東港分所,創下將草蝦、斑節蝦、沙蝦、白鬚蝦、熊蝦…等五種蝦苗的人工繁殖的記錄,帶動台灣養蝦潮,後續才又改研究大海魚類~~



海岸線上盡是數不清的消波塊,在強勁的海風吹拂下是一片黃沙滾滾,只有幾位當地居民在樹蔭下休息聊天,附近還可看到大鵬灣自行車道的支線,幾乎快被黃沙掩沒了,唉唉~~跟想像中的公園落差很大哩 @_@

鎮海里外海曾有一處叫太監府的地方,據鄭和下西洋時曾因暴雨在此歇息而得名,昔日也是東港東隆宮舊址,因海岸線後退侵蝕而被迫於光緒13年(1887)遷至現址,望著汪洋大梅,這只是一段被人遺忘的陳年舊事~~



來到屏東客運東港站,裡邊還真是給它有點小,售票處就在7-11裡邊,不過還不打算坐公車,決定先沿著這條路往下走下去,先去看看東港驛站的情況再說吧~~



過了不老橋,一會兒便來到東港驛站,招牌、導覽圖、腳踏車模型......等相關事物一應俱全,沒想到卻....

連個腳踏車的影兒也無,該不會還在籌備中吧 >_< 哇咧,若想到大鵬灣自行車道play一番還得坐公車到大鵬灣,算了,決定執行B計劃,直接搭車前往佳冬神社吧 +_+



東港驛站會設在這裡是有原因的,因為一旁便是已消失的東港線終點站,東港火車站遺址~~

東港線曾是台鐵最短、也是最南端的支線,從鎮安火車站出發,長度約6.2公里,途經大鵬車站(在此分歧出大鵬灣支線通往大鵬營區),終點是東港火車站,日治末期建立,基於軍事考量,所以將車站設在遠離市區的牛寮(車站成立後,當地人用牛車載送貨物,這才出現此地名),最初是用來運送物資到位於大鵬灣的水上飛行場基地,戰後成了東港對外重要的交通要道,除了終點站外,還有一個大鵬招呼站及連結到大鵬營區的東港飛機場線~~

1983年雙園大橋完工,從高雄可以驅車直達東港,以致鐵路運輸遭受嚴重衝擊,最後不得不在1991年後停辦客運並拆除大鵬灣到東港火車站的軌道,2002年東港線正式廢線,隨著鐵路相關設施拆除殆盡,只有東港老一輩的居民才知道原來東港也曾有一座火車站~~



東港火車站唯一剩下的遺跡就是東港分局旁那長長的月台,另外就是台17線上的公車站牌還留有東港火車站的字樣,至少這裡的公車站牌還記得這裡曾經傳出火車呼嘯而過的歲月...............

時機來得真不巧,沒能拜訪具有歷史傳承意味的東港驛站是有些小可惜,下次要來之前要先確認一下是否有開放,不一定要騎車悠遊大鵬灣,在東港市區週遭繞繞似乎也不錯玩,哈 !! 已經開始計劃下次來玩的行程囉 ^_^

墾丁太受歡迎了,公車班次超密集,沒多久高雄客運9117就來了,在台17線搭車真的是好方便呢 XD



風塵僕僕地在佳冬農校下車,不過此行並非要去這間學校,站在站牌裡往北邊望去,就可以看到目標啦 ^_^



佳冬神社的位置其實不難找,入口就在屏鵝公路旁,對面還有一間7-11,附近就是佳冬農校與公車站牌,若是真有心要找的話是不會錯過的~~

因為有些小累,所以到小七裡邊休息用餐先,坐在窗邊的椅子上,抬頭就會看到那與週遭建築與眾不同的鳥居,屬於神明系鳥居,只是往來車輛繁多,呼嘯而過的重機騎士、奮力向前的單車勇士,更多的是轉瞬即逝的汽車與情侶共乘的機車,即便路口設有紅綠燈,但卻沒多少旅人會為它停留下來...........

鳥居的柱子與民宅合為一體了,與玉里神社有著相同的遭遇,台南市最小的蕭氏牌坊亦如是,在文化保護意識抬頭的現今,應該不會再出現類似的現象了.......吧 ???



阿緱神社、東港神社、佳冬神社雖然殘缺不全,但都保有神橋的殘跡,真是很有意思的巧合呀 ^_^

或許是在東港神社落成隔年才興建的緣故,神橋的規模與形態看起來粉像哩 !!



雖然看似規模不大,原本擁有四座鳥居,目前尚存三座,除了第二座鳥居只剩一根柱子外,其它兩座外觀還算完整,乍看之下,頗有通霄神社的韻味,比起本殿,看到鳥居更能讓人讓人充份感到更多的靜謐和風呀 ^ ^

佳冬神社建於昭和11年(1936),比東港神社晚了一年,都是當時一街庄一神社下的產物,經過佳冬蕭家古厝葉理事長的解說,才得知為為何佳冬神社的位置為何會遠離佳冬庄役場,比起客家人林立的佳冬聚落,照顧佳冬飛行場(現為屏南工業區)的日軍官兵及眷屬的精神信仰,才是更重要的~~~



佳冬神社是登記有案的歷史建築,與屏東境內的其他像是阿緱神社、東港神社等神社殘跡相較之下,擁有兩座鳥居與神橋是它的特色之一,雖然石燈籠僅剩基座、狛犬也只移居它處,但整體來說保存仍是相當完整~~

還真是小到相當古錐,與通霄神社同樣有著緊鄰拜殿前方的鳥居,後方景物卻是大不相同~~~~





蒼翠林木下搖曳著稀落的扶疏光影,風吹林梢的輕快響聲如潮般深入我心,本殿上的鳥居倒影隨著日頭西下而逐漸拉長,昔日眾神早已不在,有幸躲過被摧殘的命運,就在屏東海濱的偏僻角落裡,尋覓這殘缺的篇章裡保留不多的完整內容,不同於眾多古蹟林立的佳冬聚落,佳冬神社的故事,盡在不言中......



神社後方有一小段保留下來的玉垣,因為附近民家的狗兒們不停地狂吠,扯著鐵鏈的凶狼模樣好似隨時便掙脫,所以沒待多久便閃人,本來想探訪的唯一倖存狛犬殘跡也能中途放棄,後來聽說已與原本失竊的另一隻都已移至佳冬農校安放,所以在這兒是看不到傳說中的高麗犬~~



筆直的參道隔著台17線對面就是7-11,坐在落地窗前小憩一番時,望著前方景色時,應該很輕易就會發現,怎麼有一座與附近景色隔隔不入、理應只有在日本才能見到的鳥居,進而想到裡邊一遊......

實際測試了一下,根本沒人在乎對面有啥東西,只有專程來拜訪的人才會曉得這裡是什麼東東,畢竟是神社殘跡,或許像現在這樣保持著靜謐的氛圍,對它而言才是最好的吧~~~~~~~



入口旁有一座賴家村天后宮,也算是辨認佳冬神社位置的顯眼地標 !! 虎邊外側牆上的標語好像在說這裡是鐵馬驛站耶~~不曉得有無出租腳踏車,倒挺想試試,最想去的地方就是佳冬著名的地層下陷景觀~~~



接下來就是要去佳冬聚落走走,天氣正好,是適合拜訪蕭家古厝的好日子,雖然有1.4公里的路程,但就不搭車了,散步台17線,體驗一下走在南部濱海公路上的感覺~~



一陣大風吹過,樹梢搖擺不定;群烏受驚、四散飛起........似乎可以依稀聽到啪啪作響的振翅聲,在這豔陽高照的南國之冬,走在陽光和煦的屏鵝公路上,心裡滿是微小又快意的小小幸福 ^_^

東港神社佳冬神社的建立是皇民化政策的成果,也剛好照顧到日軍在屏東的兩座水上、陸上飛行場基地的官兵們,歷經戰後的廢棄毀壞,有幸保存至今,不僅是登記有案的歷史建築,也是見證那個煙硝飛舞的戰亂年代,台17線真是方便,可以在一天之內搭公車暢遊兩座屏東境內保存完整且具代表性的兩座神社,真是好滿足呢 ☆_☆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