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若世外桃源的清靜之地...........山城雙溪、老街長安、古道泰昌~~悠遊雙溪渡船頭,遙想周家古厝的輝煌歲月,還有淡蘭古道的傳奇故事,清新幽然的山水美景,都令人好生嚮往呢 ^ ^
雙溪三忠廟
旅行日期:2010.07.04

雙溪,一處坐火車時常常會聽到的名字,曾在它鄰近的牡丹車站、貢寮車站出沒,但就是miss掉它,而且是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去年參加2009 ITF 台北國際旅展,得知"雙溪雙鐵低碳遊"的消息,仔細一看才赫然發現,原來雙溪也是很有料的嘛 !! 剛好趁著熱力四射的七月盛夏,決定來看看名氣漸開的雙溪老街吧 ^ ^

雙溪老街地圖

拿著簡單的導覽手冊按圖索驥,來趟輕鬆的雙溪老街巡禮.........在這炎炎夏日,是最愜意的頂級享受呢 ^_^

雙溪開始有大規模的漢人進駐開發,始於以連元興墾號來此拓荒的連元喬昆仲,清代《淡水廳志》已有頂雙溪庄的記載,亦是當時淡蘭古道必經路線之一,光緒元年(1875)設立臺北府,基隆廳為其所轄,管理金雞貂石四堡(金包里、基隆、三貂、石碇),此時頂雙溪屬於三貂堡,歷經日治初期的行政區域變革,隸屬基隆廳項雙溪支廳,1909改隸臺北廳,1920年改制臺北州基隆郡雙溪庄,戰後成為台北縣雙溪鄉~~

雙溪老街即因位居淡蘭古道水路必經之處而發展起來的,今次就是要去那兒好好地走一遭~~

雙溪車站

每次坐火車來到雙溪車站,在月台暫停時分遠眺南天宮的畫面,竟是我對雙溪的唯一印象~~所以想到今日得以來到雙溪老街一遊,心裡有些小小的興奮呢 ☆_

雙溪公共自行車服務中心

雙溪車站比我想像中的還要熱鬧哩 !! 站前大街人頭鑽動,排排站的計程車生意也是挺好的~~來到雙溪的第一站要到哪兒??當然是已經看到很熟悉,卻完全不認識的南天宮啦 ∩_

看著車站旁邊佔地寛廣的雙溪公共自行車服務中心,裡邊的車輛數目驚人,不斷有遊客來此牽車騎乘~~這應該都是拜雙溪低碳遊大力宣傳所致,這裡變熱門了,希望那令人嚮往的寧靜山城的fu不要因此消失才好

三貂雙溪南天宮主祀關公,以南天花苑名列雙溪八景

三貂南天宮 ?? 雙溪南天宮 ?? 傻傻分不清楚 @_@原來全名是三貂雙溪南天宮 @_@

雖然久聞位居高處的南天宮視野相當不錯,但等實際來到山門上方後,才深深體會到為何雙溪這單純的山城聚落,為何會有如此多的外地遊客、單車勇者們爭相慕名專程來此一遊~~群山疊翠環繞下的純樸鄉間小城,加上秀麗的山川景緻與悠久的歷史古街.....光是這樣的魅力元素便足以讓人想入非非~~~親愛的雙溪老街,待會兒來看妳囉 ^ ^

三貂雙溪南天宮南天宮主祀關聖帝君,建於雙溪全盛時期,後方小山丘建有步道並存有古砲,是健身運動的好地點,而山上種植包括杜鵑、櫻花、楓香等花草樹木,每逢花季可見四處群芳爭豔的美麗景緻,自此"南天花苑"名列雙溪八景之一~~

可惜志不在此,今日算是探探路,下次有機會再來看看吧 ^ ^

雙溪低碳旅遊服務中心

位於自強路上的雙溪低碳旅遊服務中心外觀看似不起眼,但裡邊有關雙溪旅遊的資訊可說是十分豐富,初次來訪的遊客或是自行車旅遊愛好者,不妨先來此處,好好規劃一趟屬於自己的雙溪之旅,才不致入寶山而空手歸 XD

何連慶打鐵店,以前是頂雙溪御遺跡所

站前這段與牡丹溪平行的中華路是雙溪連接牡丹&貢寮的重要交通要道,小小的街道上人車熙攘,倒也朝氣十足,話雖然如此,這裡還不是雙溪的市中心哦 ^ ^

雙溪歷史悠久,自然也有一些百年老鋪,以打鐵店來說當推何連慶打鐵店名氣最大,甚至曾是日治時期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頂雙溪御遺跡所"..........歷經歲月無情摧殘,原址早已不復舊觀~~如今唯一的打鐵鋪僅剩雙溪橋旁的小打鐵鋪,別看它小小一間,它可是導覽手冊上登記有案的景點之一,是品味雙溪老街風情的必訪之處~~

橫跨牡丹溪的雙溪橋,分隔了雙溪村&新基村,走到對岸,代表正式進入雙溪的菁華地段囉~~有別於清朝時期獨領風騷的雙溪老街,日治時期才發展的這條太平路是雙溪鄉目前最繁華、功能最齊全的街道,大部份重要的公共設施盡皆聚集於此,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雙溪鄉公有零售市場,蔡冰很好吃

位於太平路與太同路口的這間大樓,一樓是雙溪鄉公有零售市場(前身是大正十年(1921)成立的頂雙溪食料品小賣市場,原址位於三忠廟前,後因地獈擁擠,1990年遷來此處),三樓是圖書館,入口立柱十分醒目......嘈雜的市場與安靜的圖書館結合在一起,倒是很奇妙的組合 ~~

05

台北市有座名聞遐爾的雙溪公園,這裡也有一座雙溪公園,挺有意思的,順道上去看看吧~~不過看外邊的標示,似乎是公墓的出口哩 ¯□¯

進入雙溪公園後要走一段陡上的車道..........與當初從瑞芳高工爬往義芳國小的時候感覺頗像,有些小累 -_- 不過辛苦是有代價的,在高處的涼亭小憩稍歇,這裡的視野真是超讚的,在這深山之中,果然還是要能夠將動人的自然美景盡收眼底,才是最棒的視覺享受 XD

途中遇到一位老人家,看到我手上拿著相機,就開始對我述說有關雙溪公園的歷史,因為老伯伯的口音甚重,所以聽得不是很清楚 3_3 大概是說再往下走就是頂坪公墓,而在更早之前,這裡是聯絡雙溪老街與九份坑的古道,而石上留上的遺跡便是見證古道的最佳證明.............反正這些洞是古早人走這條路時會用到的,但究竟如何使用..........因為有聽沒有懂,所以就莫宰羊啦 >_<

雙溪保我黎民碑,也是橫澤次郎紀念碑

正要離去時發現車道旁大石上刻有一塊奇特的石碑,日治時期的耶 !! 上邊寫著"保我黎民",雖然部份碑文字體損毀,但字跡仍依稀可見,位於下方的建立石碑署名者可看到包括莊廷燦、周步蟾....等雙溪名人,看來內容似乎大有來頭,只是怎麼不見導覽手冊有介紹 ? 因為靠近生人勿近的夜總會關係 ???

06

從可辨認的字樣得知是明治40年(1907)6月1日由雙溪仕紳商賈一同獻給當時的基隆廳長橫澤次郎的石碑,據說其任內見當時雙溪荒地甚多,便提出免租三年的優惠吸引百姓開墾,若成良田亦列為私人財產,使得人民爭相投入,因此得到成功開闢水田五十餘甲的成果,雙溪人民感念其政績才立此碑,又稱橫澤次郎紀念碑~~

調查了一下碑中主角---橫澤次郎,原先擔任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秘書官,因職務之便認識在九份採礦而發跡的顏雲年,從此結為莫逆之交,後因兒玉總督離職而卸任,明治39年1月26日從總督府秘書轉任基隆廳長,直到明治41年5月23日再與澎湖廳長脇本彬互換,改調澎湖廳長後不過一旬便因貪污偽造文書罪下台並判刑三年..............

總之,這面有機會成為雙溪鄉景點之一的石碑會被忽略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_@

20100704 097

下方是建立石碑名次,列出參與建碑的人名,首位便是時任頂雙溪區長的莊廷燦,原居三貂麻竹坑,1877年考中秀才,因乙未戰亂而避走大陸,1901年考取漳州府拔貢,其兄莊金生則為附貢,後返台回雙溪居住,歷任基隆廳與臺北廳參事,其故居現稱莊貢生古厝,現在是雙溪著名景點~~

連其馨本名連碧椒,曾擔任頂雙溪辦務署三貂堡頂雙溪街第一區街長,他是雙溪舉人連日春次子,名字也有出現在石碑上的連文理是其族姪;曹田曾在乙未戰役中率領義軍抗日,後歸順並擔任頂雙溪支廳大平區長,也是1920年改制後的第一任雙溪庄長;周步蟾在清代擔任頂雙溪庄總理,日治時期亦曾任職頂雙溪區長,因財力雄厚而在大正九年(1920)成立”三貂炭礦株式會社”,現因周家古厝而成為廣為人知的雙溪名人~~

至於其他人都是地方仕紳或任職地方首長的官員,皆為雙溪地區一時之選的上流階層人物,能得到他們的支持,這位橫澤次郎想必十分勤政愛民吧~~

雙溪三忠廟,奉祀宋末三傑

全台僅見的三忠廟就在雙溪 !! 位在東榮橋畔、大同路與長安街交界處,廟貌相當華麗氣派,位於雙溪老街必經之路上,在這山城小鎮市街中是很宏偉的存在~~

原先奉祀乾隆四十六年(1781)由連元喬、連元櫛兄弟自家鄉漳州長泰帶來的文天祥神像,直到同治七年(1868)得到連泰和資助,由連元喬之孫連日春(又名旭樁,雙溪第一位舉人,其故居被稱做連舉人厝)擴建時才增祀陸秀夫、張世傑---俗稱"三忠公"、"三公"的"宋末三傑"再度聚首於雙溪,並正式定廟名為"三忠廟",是目前臺灣唯一祭拜文天祥的廟宇,由於連氏一族在雙溪開枝散葉,後人多成功名成就,三忠廟雖然香火鼎盛,就屬性而言卻是連氏家廟,直到戰後連壁光擔任雙溪鄉長任內才開放一般民眾參拜,這才成為雙溪公共廟宇,期間多次整修,是雙溪鄉重要信仰中心,1994年配合大同路拓寬改建,舊廟拆除重建並移至現址,所以雖然歷史悠久,但廟貌卻不復古意~~

據說2001年納莉颱風導致雙溪淹大水,災情前所未見,據傳水位曾高達天公爐的位置........真是超誇張~~而這不曾止歇的水患,也是雙溪老街沒落的主因之一~~

雙溪老街,林益和堂

長安街是雙溪老街之一(另一條是泰昌街),但舊時建築保存不多,但在長安街三號的"林益和堂"不但是街上百年老店,也是雙溪最著名的文化地標,同治13年(1874)由林燦廷中醫師創立,是雙溪鄉第一間中樂鋪,由於堅持品質,藥材都來自大稻埕的頂級貨,也是淡蘭古道全盛時期過往藥商最愛造訪之處~~

20150801 048

林益和堂雖然自清朝年間便存在,但從外觀所見的立面花台及紅白瓷磚,卻帶有濃厚日治時期西式洋樓建築風格,長安街昔日為商賈旅客聚之地,林益和堂做為雙溪鄉最重要也最早的中藥行,會設在此處不是沒有道理的,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在雙溪低碳遊的帶動下,應該會越擦越亮吧 ^ ^

07

清朝時期若要艋舺or淡水來到宜蘭,必須沿基隆河到上游的暖暖,再走陸路從四腳亭、瑞芳(柑仔瀨)、猴硐,越過三貂嶺到頂雙溪住宿一晚後,再走草嶺古道進入宜蘭平原,原先平凡無奇的雙溪聚落因為淡蘭古道北段在此通過而奠定了日後繁榮的基礎~~長安街由於地利之便,街仔尾剛好是渡船頭,當時的頂雙溪能做為水陸轉運中心完全是拜此船楫之利所賜,全盛時期的長安街甚至有"雙溪西門町"雅稱,短短的街上各式商店雲集,中藥店、米店、洗衣店,甚至旅館、鞋店等皆可見踪跡................

雙溪因身處台北宜蘭交通要道而興,也因鐵路的興起而歸於平淡,雖然後期煤礦業的發達曾帶動一段輝煌的黑金歲月,卻無法維持長久的榮景~~~

不見人車喧擾的雙溪老街,靜的彷佛與附近熱鬧的太平路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幽然恬適的老街巷弄,總是能讓我興奮的心激動不已,希望更多人能知道這塊世外桃源,卻又不想它被塵世的俗味給侵擾,侯硐已經淪陷了,這樣的選擇還真是兩難...........

20100704 122

古早時期的電線絕緣子,為何設立 ? 因何廢棄 ? 突然有許多奇怪的想法...........想像力真是太豐富了 XD

20100704 121

昔日的長安街繁華非凡,而街上最多的店鋪是什麼呢 ?? 聽說是染布行~~當時的人們就是將染布放在這塊石頭上再站在上方用腳踩乾........古人的智慧真是不簡單,如果不是旁人的解說完全不曉得啊 ^ ^

雙溪渡船頭

《淡水廳志》記載” 頂雙溪渡,廳北二百四十里。官渡……三貂嶺東面;往噶瑪蘭要路”,是當時三貂嶺到噶瑪蘭(宜蘭)的三處渡口之一,位居淡蘭古道水路要津,重要性不言喻~~

長安街走到底就是街仔尾,以前的渡船頭,先民們便是在此利用平林溪的水運自貢寮出海往來各地交易,為雙溪帶來了滿滿的錢潮&人潮,當年的熱鬧景象早已不復見,如此具有歷史意義的景點卻連個解說牌也無,只有事先搜集過資料的人才會到此一探究竟......................相關單位在這方面應該可以再做不少改善 +_+

雙溪老街,周家古厝

長安街尾還有一處景點就是周家古厝,原來的主人是在日本時代與官方關係良好的周步蟾,外號"周總理",不過它的後代已將房屋轉手賣給林姓屋主,自清朝傳承到日治時期的豪宅如今也是牆面斑駁的懷舊古屋,但從一些小地方仍不難看出當年的屋主建造房屋時的用心~~

20150801 068

周家古厝大部份皆以石頭為建材是其特色,一樓空間做為郊行倉庫,二樓則是私人起居空間,陽台以紅磚作地期,旁側欄竿加上綠釉花瓶花窗來點綴,增加不少淡雅的視覺效果,似乎沒有額外多設置排水孔,使其維持一貫淡雅樸素的外觀,多年前產權已歸林姓人家所有,所以若稱林家古厝,應該也是可以的吧 !!

08

周步蟾與其弟周景文皆是雙溪聞人,周景文還曾入選日治時期的台灣人物誌,當時周家在渡船頭附近經營源泰茂商行,周步蟾因擔任通譯而發跡,歷任頂雙溪街首任庄長、頂雙溪區長.....等官職,曾參與拜把兄弟顏雲年經營"小鳴吟社",大正十三年(1924)與詩友建立"雙溪吟會",隔年改稱"雙溪吟社",昭和三年(1928)改名"貂山吟社",次年周步蟾去世,為雙溪留下了周家古厝貂山吟社兩項重要文化資產~~

雕樓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周家古厝的名聲,應該會永遠與雙溪老街劃上等號的吧 !!

20100704 142

站在少見的二樓土地公廟(這間和安福德廟原本位於長安街尾渡船頭,後來才移建至此),偌大的空地早已不見那曾經煙霧袅袅的鴉片館,凋零殘破的老房子訴說著逐漸被人遺忘的老街歷史........若能善用空間在此不定期舉辦認識雙溪的活動,應該能吸引更多遊客造訪才是 !!

20100704 140

屋頂與牆身長滿雜草的廢屋,擁有雙溪老街少見的墀頭裝飾,況且還有拱門通道,加上鄰近周家古厝與渡船頭,前方又有大片廣場,超適合辦活動,就算只是單純維持荒廢狀態,也是很有韻味的幽然秘境~~



牡丹溪與平林溪在此匯流成雙溪河自舊社出海,也是"雙溪"地名的由來,在福匯亭觀看河水奔流不息的景象,似乎能讓心靈更加舒暢沉澱............建這涼亭的idea真是頗具深意 ^ ^

這裡與對岸隔著牡丹溪相望,光緒12年(1886)劉銘傳曾擇定於此架一木橋連接兩處,取名"利濟橋",日本時期往北遷移並改名為"東榮橋",取自雙溪東邊較繁榮之意,反正不遠,待會兒去看看吧 ~~

09

回到長安街與泰昌街的交界處,有一個醒目的屋子絕對會注意到,那就是"玩味古屋"~~

由李月桂女士所經營的"玩味古屋"是為了提振雙溪文史而成立,她不但租下此屋並在屋內放了許多代表雙溪的文物與貂山吟社提供的竹枝詞,如果今天不是巧遇李女士,很多與雙溪有關的歷史典故都無從了解起,她真是相當的活潑好動,即便天氣如此炎熱,還是帶著我四處走走看看,而待會她還要帶人去泛舟~~

呵呵.......超熱情的 ^ ^ 若想來雙溪老街一遊,向這位雙溪活字典請教,保證收獲滿滿啊 XD

10

除了長安街外,另一條雙溪老街就是泰昌街,名稱來自當地商號源泰茂、順昌各取一字,因街道上方屋簷避日,又有"暗街仔"之稱,因是淡蘭古道所在地,故也曾輝煌一時,現在尚看見一些紅磚&砂岩建造的房子,但就如同長安街般,只有歷史才記得它的存在

20100704 161

往西望去就是平林橋與雙溪高中,先不急,待會兒從東榮大橋那裡繞一圈後再去那裡看看吧~~

20100704 172

東榮大橋橫跨牡丹溪,是通往雙溪北岸的重要橋樑,舊名利濟橋,光緒12年(1886)由劉銘傳捐奉興建,原位於頂雙溪渡口,日治時期遷來此處~~

過了東榮大橋就是東榮街,在日治時期也是熱鬧的街道,也曾存在美麗的巴洛克街屋..............當然現在也是什麼都看不到了,不過雙溪鄉公所就在這裡,所以就算偏僻也不會太過冷清就是了~~

基督教長老教會雙溪教會

東榮街上有一間教會,是基督教長老教會雙溪教會,相傳是馬偕牧師在光緒12年(1886年)所創,聽說教會內部有他在光緒13年五5月20日所題的"耶穌聖教"石碑並篏在牆上,可惜今日正逢教堂作禮拜只好放棄囉 >_<

雙溪教會在1954年的立的重築紀念碑

無緣得見馬偕親筆題字之碑,看看外邊立於1954年的重築紀念碑,也算是聊勝於無 Q_Q

雙溪國小

雙溪國小前身是明治31年(1898)成立的基隆國語傳習所頂雙溪分教場,同年十月改制頂雙溪公學校,其下陸續成立槓仔寮(貢寮)、澳底、柑腳分校與太平(泰平)、牡丹坑(牡丹)分教場,1921年配合街庄改制更名雙溪公學校,1941年因應皇民化運動再次更名雙溪東國民學校,戰後的1946年成為雙溪國民學校,1955年成立丁子蘭分班,1968年因應九年國民教育而成為雙溪國民小學~~

雙溪地處僻境,竟擁有成立於19世紀、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的學校,相當難得,其所衍生出的眾多學校,有的已廢、有的尚存,皆與其淵源深厚,雖然雙溪國小就只個尋常小學,卻在雙溪近代教育史佔有重要一頁,也算是做為雙溪散策小旅行不可錯過的重要景點 ^_^

雙溪鄉兒童公園

東榮街再往下走就是雙溪國小,對面就是雙溪鄉兒童公園,建於1998年,位置極佳,正好提供雙溪國小學童們一個嬉戲悠遊的天地 ^_^

來到這裡才開始有荒野郊區的感覺,看過雙溪,遠眺高山,好一幅景緻怡人的山光水色,雙溪鄉會被稱做"山中威尼斯"果真是名副其實呢 ^  ^

20100704 208

如果再繼續走東榮街(北37縣道)下去,就會到貢寮..........太遠了啦,從共和大橋繞回去吧 ~~

共和大橋曾毀於2001年納莉颱風所造成的洪患,現貌是後來重建,其與貢寮大橋長得還真是超像,現代感十足,看到共和大橋的橋名,不知怎地,第一個聯想到的是大陸電視劇"走向共和",橋下尚有親水公園,原先在雙溪車站處處可見的單車勇者們,直到這裡才再次見到,不小心聽到他們談說接下來要去貢寮、平溪..............真是太猛了 !! 值得掌聲鼓勵鼓勵 ^^

20100704 219

雙溪逸仙山

過了共和大橋後沿著中山路走回雙溪市區,途中遇到逸仙山風景區的入口牌樓,逸仙山就是指蝙蝠山,大概是因為山上有孫中山的銅像而得名,隨便走到哪兒都可以看到那高聳的銅像,山上的展望應該不是普通的好才是.......據說登山口就在明天宮旁,今日體力不佳,改天再找個機會拜訪吧~~

13

走在中山路(台2丙線)上可看到一塊刻著"雙泰閶闔"的石碑,也是遠眺擁有官帽形狀屋頂的周家古厝的最佳地點~~~~~~"閶闔"意指南天門入口,"雙泰閶闔"應是指扶搖直上到雙溪鄉海拔最高的泰平村,既然如此,將它立在對面的雙溪產業道路入口似乎會更好些吧~~

遠眺雙溪村...........牡丹溪&平林溪匯流之地,孕育雙溪的發展,老街古厝一覽無遺~~~看這樣子,實在很難想像百年前這裡曾是河運繁忙的貿易重鎮~~~

11

總算繞到雙溪高中了,會專程來此是有一個特別的目的,就是要看看傳說中光緒年間的小土地公廟~~一開始以為是雙溪高中校徽的東東原來是雙溪鄉的鄉徽.........雙溪匯流........果真處處成雙 ^ ^

感謝警衛伯伯的放行,在校內轉個一圈,就在操場旁可看到這間建於光緒18年(1892)的小土地公廟,附近就在整修中,但從它有有雨棚來看,不論是校方或是當地居民,應該都是很重視的吧 !!

雖然土地公&土地婆的金身曾經失竊,但1999年又用大陸青斗石重塑,對於它會存在校園內這件事感到頗為奇特,聽說校方為顧及當地居民感受與尊重傳統文化,便將它保留在校園內,與後門出口的連舉人厝相互輝映,而上方的透光板則是包商在為雙溪高中增建教室時曾來此祈求工程順利,事成後為了還願便建了如現在所見的模樣,這座"雙中人的守護神"與雙溪高中共存的例子,可說是鄉土文化保存的最佳示範~~

14

接下來沒事做,到處亂亂走..................看到這個國光客運的站牌,真懷疑現在還有在使用嗎 ??

12

晴空萬里的天候雖然是出遊的好日子,但太陽曬久了頭也會昏昏的,雖然還有許多地方未曾走訪,不過算了,開始頭重腳輕了,趕快回到雙溪車站搭車前往下一站瑞芳吧~~

雙溪車站初名雙溪停車場,1923年10月21日開始營運,當時宜蘭線尚未建設完全,由於站名日文發音與礁溪車站類似,所以在1924年12月1日宜蘭線通車日更名頂雙溪驛,戰後改成為頂雙溪車站,週遭開採的煤礦皆透過此站與台鐵連結,1967年改成現名,因應黑金業務繁盛,1978年將原本的木造站房改建成現今所見的鋼筋水泥建築,現在是雙溪山城的重要交通據點~~

雙溪站與牡丹站之間的高底落差達到千分之十六,是宜蘭線坡度最陡之處,也就是著名的牡丹坡,以往火車通過都要加多加掛一個車頭才有足夠動力前進,突然看到一輛火車機關車頭緩慢地悠閒前進,後方沒有任何車廂牽掛,看來難如牡丹坡,對它而言也只是小事一件~~若要想一睹牡丹坡采風,視野極佳雙溪逸仙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只是那裡的山徑甚陡,要有爬完會很有健身效果的準備 ^_^


其實這次刻意忽略掉了不少著名景點,包括連舉人古厝、莊貢生古厝、泰和樓、林家古厝......等地,當然還有蝙蝠山 ^ ^ 因為一方面時間安排不當,另一方面來到雙溪後,才發現這塊地方不是隨便走走就能打發掉的,傳說中的"< style="color:#000000">雙溪三寶"---野薑花、山藥、毛蟹,連個樣子也沒見到豈不十分可惜..........列了這麼落落長的理由,就是想讓自己趕快再來雙溪一遊啦 ^﹏^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