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小鎮發展史,恰似台灣糖業興衰史縮影;褪色的糖廠遺跡,沉寂地躺在這片曾經璀璨輝煌的土地上,靜待有緣人的探訪........
undefined


旅行日期:2010.05.16

         當初計劃雲林初探之旅時,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只不過剛好把地圖攤開,想說坐火車到斗六,接下來到虎尾,然後再到斗南火車站坐車回家.........聽起來似乎挺不錯的,尤其是虎尾,原先只聽過雲林故事館及虎尾糖廠的大名,深入發掘後才赫然發現.......原來背後有好多好多故事哩 !! 可惜臨行前才曉得,臨時做了一些粗淺功課,希望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東啊 XD

undefined

地圖上很明顯就能看出,糖鐵貫穿虎尾老街(中山路),是虎尾發展的重要分界線~~~

虎尾早期居民一般認為是平埔族巴布薩族(Babuza)華武壟社/虎尾壟社(Favorlang),乾隆年間開始有漢人來此開墾並建立聚落,雖鄰近虎尾溪但因位於沙崙地帶不易淹水,稱做大崙腳,並建廟供奉俗稱大崙腳王爺的池府千歲(虎尾德興宮前身),乾隆年間的《續修臺灣府志》已有"大崙腳街"的記載,屬於諸羅縣大坵田保,大約是現在虎尾鎮公安、興中、中山里,至於時稱五間厝的虎尾,當時還只是個人煙稀少的小村庄~~

後來道光年間廢庄,日治初期還能見到大崙腳字樣,後來併入五間厝庄,成為消失的地名,現在只剩大崙腳公園可以稍稍懷念了~~

虎尾舊名五間厝,日治初期屬於嘉義廳土庫支廳大墩仔區大坵田堡五間厝庄,1920年與附近街庄合改制台南州虎尾郡虎尾庄,1933年升格虎尾街,因是郡治所在,所以發展迅速,因昔日虎尾郡下轄虎尾、西螺、土庫、二崙、崙背、東勢、褒忠、臺西、麥寮....等村庄,加上受惠於虎尾糖廠設立而取代土庫成雲林中部大城,戰後雲林縣設立時,甚至為了縣治設在何處而有能力與斗六市一爭高下,這座因糖廠而興盛的城鎮,至今仍留下不少遺跡,很適合有閒又沒事做的傢伙來此尋幽訪勝一番 ^_^





原來台西客運斗六站在斗六火車站後面..........與前站相比,這裡還是有些小小的荒涼~~

虎尾與斗六的關係好比桃園縣的中壢與桃園,但在這裡卻是好久才有一班車到虎尾,莫非是雲158縣道與台一線車流程度相差甚多有關 ???

p.s 看到現在台西客運新舊車並存的畫面,不禁聯想到以前桃園客運也曾經有過那個時候..............
       想不到現在常常懷念往事...........唉 !! 年紀真的大囉 -_-



好多路線都是接受政府補貼的說 !! 看來在雲林搭公車似乎不是很盛行~~~





HTC手機PAPAGO初體驗,真不錯呢 ^ ^ 完全掌握目前的所在地,哈 !! 再也不用怕坐過頭囉 XD

在中山路與林森路口下車,初入眼簾便是對面的虎尾合同廳舍,建於昭和5年(1930年),是台灣目前僅見的三間合同廳舍之一,在日治時期曾做為郡役所直轄派出所與消防組的聯合辦公室,做為昔日虎尾最高的建築築物,頂樓高塔是觀測何處發生火災的最佳場所~~

雖然消防隊仍使用部份設施,但外觀尚可見到以前做為派出所使用時留下的警徽,整體呈現昭和時期現代主義的鋼筋混凝土建築,這樣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若不是剛好就在虎尾郡役所對面附近,可能不小心就忽略掉........如果內部空間可以開放給一般大眾參觀使用,那就再好也不過了

p.s 千萬不要改裝成餐廳啊 ~~~~~~



大正6年(1917)落成,昭和6年(1931)增建完工的虎尾郡役所不但是台灣現存少數幾個郡役所之一,更與虎尾糖廠同是虎尾的重要代表性建築物,帝冠式建築外觀,紅磚(一樓)木造(二樓)建築形式曾引領虎尾的建築風潮,位於有"虎尾第一街"稱號的中山路頭,沿著中山路往南便是虎尾驛、虎尾糖廠、虎尾溪鐵橋............................
全都是虎尾曾經盛極一時的象徵 !!

戰後至1989年間皆是虎尾警察分局所在地,雖因遷出而荒廢一時,但在1997年考慮雲林做為台灣布袋戲的發源之地,所以將虎尾郡役所改建成雲林布袋戲館便順理成章啦 !! 因其前面的林森路便是台西客虎尾站下車處,不少人是專程坐車來這裡參觀~~嗯!!這個歷史建築再利用的案例可說是相當成功~~~



隔著林森路倆倆相望的虎尾郡役所 & 虎尾合同廳舍,附近是雲林故事館,前面是虎尾第一街,即便虎尾街役場早已消失,但仍不損這裡曾是日治時期虎尾行政中心的尊貴身份~~

後邊還有雲林故事館可以小逛一番,光在這裡悠閒漫步,一不小心半天的時間就都消耗掉啦 ∩_





越過公正街,便是一棟幽雅靜謐的日式房舍,約與虎尾郡役所同期建成,曾經被世人遺忘數十年,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期的雲林國際偶戲節被廣為世人所知,沉寂一時的虎尾郡守官邸,2007年12月19日正式做為"雲林故事館"開幕,如今已是虎尾旅遊熱門景點~~



雖然同為郡守官舍,但雲林故事館與宜蘭設治紀紀念館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若說後者是庭院深深的清幽雅舍,這裡便是老少皆宜的歡樂場所,或許一旁就是熱鬧的大馬路,抑或是內縮的庭園空間擺設不少桌椅,以致處處皆可聽見手舞足蹈的孩童歡笑聲~~

雨淋板、檜木門窗、小而美的庭園,算是一處鬧中取靜、放鬆心靈的懷舊景點,走在裡邊悠遊散步,心情頓時開朗不少,台灣留存下來的日式房舍不能算少,拋開專業的背景說明,單純享受濃濃和風輕拂,來到被歷史遺忘的地方,體會歷史留下的痕跡~~



前庭人潮熙攘、而且不少遊客大玩人像外拍,來到後院,所有聲音瞬間消失,乍時還以為來到了不同世界,此間屋簷下玩偶林立,據說都是附近小朋友的作品,抱著一股赤子之心欣賞,那些孩童認真製作出自認最美麗作品時的高興模樣好似在眼前呈現般...........想像力真是太豐富了 XD

不過看到這些純樸天真的作品,真的好開心、好感動呢 ^ ^



可愛的布娃娃們..............構成一幅有趣又溫馨的畫面~~



準備好了嗎 ?? 接下來就要到虎尾第一街---中山路逛逛囉 ^_^

20100516 304.jpg

位於明文堂印鋪隔壁的國民黨民眾服務社,即是日治時期的虎尾街圖書館,格局仍在,戰後卻成政黨所屬建物,做為虎尾中山路日治遺跡之一,仍有其可看之處~~



站在中山路遙望虎尾郡役所,怎麼看都很有一夫當關的霸氣呀~~



明德中藥房是虎尾第一家中藥房與檜木樓房的記憶,再不好好維護,也許那天就這麼消失了也不足為奇的啊 >_<

日治時期王春逢醫師在此經營中藥行(現今住戶是其後人),昭和年間流行霍亂,病人來此看病皆因感染霍亂而來求治,由於病狀皆類似,所以皆用開立相同的藥方,並常對病人說,這同症頭的,自此"給王春逢看病---都同症頭"就成為一句歇後語;又有一說是戰後顏新戶醫師在虎尾開業眼科診所,當時人們常因衛生不佳而罹患砂眼,相傳看診時顏醫生常說:這是王春逢的話,同症頭的~~

日子一久,這句話就就成為當地俗諺,明德中藥房不僅建築有其歷史價值,同時還有這段故事,不論有形還是無形,都讓其成為虎尾老街的魅力景點~~

p.s 那個三友芳鄰眼鏡,以前叫做日興商店,曾是虎尾最大的雜貨店.....中山路可謂處處驚喜~~



中山路便是俗稱的虎尾老街,有虎尾第一街的稱號,但這條幾乎代表虎尾歷史的道路發展時間卻很不一致,主要與虎尾三個主要據點(虎尾郡役所、虎尾糖廠、貨物掛)而分不同時間興起,半路橫斷的糖廠鐵道也成為台日兩個不同族群不成文的分界線~~

日治初期由於虎尾糖廠、貨物掛陸續完工,大批日本移民來此定居,招募眾多糖廠工人,吸引外地人潮與商家進駐,像是小賣市場、雜貨店、旅館、醫院......皆集中在中山路---日本時代虎尾最重要的大街,自然少不了仿巴格克風格的美麗洋樓,街上不少店鋪也都曾擁有虎尾第一家的稱號.........但或許是路面狹窄、建築老舊,比不上後起之秀的中正路與中央市場,因虎尾糖廠而興的中山路終究還是走上了沒落一途~~~

虎尾老街的時間好似凝住了一般,濃厚的老屋老街氛圍,好想慢慢走在裡邊體會昔日繁忙的糖業歲月,難得剛好位於虎尾郡役所與虎尾糖廠兩大人氣景點之間,若是好好規劃,應該是下一個提振虎尾觀光產業的明日之星呢~~~



中山路62號原是大正12年(1923年)成立的虎尾信用購買組合集會所,也就是後來的虎尾鎮農會,不過戰後政府接收後卻成私人所有,日後所有權多次易主,如今這裡是辰欣中醫診所,是虎尾僅見的大正時期鋼筋水泥公共建築~~

虎尾第一街真是臥虎藏龍,隨便一個轉角都是在虎尾鎮史上可大書一筆的重要歷史據點啊 !!!



辰欣中醫診所對面的中山路55號在日治時期是虎尾第一間日式糕點店---木村屋,虎尾青木屋亦是師承此處,現在則是佳人照相館~~

20100516 325-2.jpg

金合成銀樓在日治時期是虎尾旅社,是虎尾最早也是最大的旅館,基本上在虎尾市區,位在轉角的房子背景大部份都不簡單~~



德興號,莫非與虎尾名剎德興宮有關 ?? 真是超級閒閒沒事幹的無責任猜測啊 XD



日治時期的台日人民生活區域,就被這條糖廠給區隔開來,同樣是中山路,鐵路北段是豐富多姿的虎尾第一街,多變的街景令人目眩神馳;鐵路南段則是幽然靜謐的糖廠日籍員工的宿舍區,同心公園亦位在其中,悠閒的空間,著實教人心神嚮往........

虎尾老街上的糖鐵擁有許多不同的意義,昔日虎尾斗南的交通運輸往來不絕,鐵支路腳的工人小販們絡繹不絕地穿梭在虎尾糖廠 & 貨物掛之間,即便現在絢爛歸於平淡,"鐡支路腳"也轉變成與"西勢美南"齊名的聲色場所,但每年皆會行駛於此的糖廠小火車,時間雖短,但還是依稀拉回了這裡曾有過的回憶..............

探索糖廠鐵道的樂趣待會再來慢慢享受,先到虎尾糖廠看看先吧 XD



中山路與民主路有一棟具有高度歷史意義的建築物,那就是昔日的虎尾糖廠交通中心--虎尾驛~~

建於明治41年(1908年)的虎尾驛早期稱做"五間厝驛",貨運兼辦客運,大正9年(1920年)才更名虎尾驛,拜交通便利之故,站前一帶一直是虎尾最繁華的地點,糖廠員工食堂就在車站前方,也帶動了虎尾的發展,1955年改稱虎尾車站並遷到貨物掛前方,原址改為保警中隊辦公室,1986年被糖廠收回做為原料辦公室,現在似乎以藝文中心的形式重新開幕.........千鳥破風玄關正對林蔭成群的民主路,還真是有那種火車站的fu  ^ ^

與先前見過的鹽水、旗山車站大異其趣,如此純樸懷舊的和風建築真是深得我心,虎尾驛全盛時期可北達台中,南達屏東南州,行駛範圍超級廣,五分車果然是不容小覷的 !!



栩栩如生的虎威古郡(虎尾郡役所),還真是唯妙唯肖啊 !!



斗六行啟紀念館的宏偉外觀 & 簡單線條,在這縮小的模型中完全展露無遺呢 ^ ^



如此燦爛華麗的五開間廟宇究竟是何方神聖...........猜到了嗎 ?? 北港朝天宮啦 XD



鐵軌總長不輸的台鐵的五分車軌道網,如今僅能從這小小的時刻表去想像囉~~~





內部擺放不少虎尾驛與虎尾糖廠相關的老照片,雖然對裡邊設計成餐廳有些小小意見,但整體來說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



偷瞄虎尾糖廠與鐵道設施,只要虎尾--褒忠間的馬公厝線尚存,這裡的景觀應該不會有什麼大變動.....吧

虎尾糖廠原名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工場(1927年改稱虎尾製糖所),其是大日本製糖在台灣第一座糖廠,因總督府核淮的原料區在斗六廳,高層認為五間厝(虎尾)位置適中、鄰近虎尾溪,便決定在此設廠,建於明治39年(1906),1908年完工,第一工場(1911年由臺灣工場改名而來)、第二工場分別在1909年、1912年開始運作,1926年興建當時全台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的酒精工場~~

1909年爆發的日糖事件讓大日本製糖差點破產倒閉,藤山雷太銜命擔任社長後大力改革,才有今日這般欣欣向榮的樣貌,1924年擴建第一工場設備(B組),壓榨能力達到4900噸,超越阿緱糖廠成為日治時期臺灣產量最大糖廠,1925年新增酒精工場,因其是國防軍事原料,使得虎尾市區在二戰時期屢屢遭到盟軍空襲轟炸,廠區也受損嚴重(第一工場幾乎毀於殆盡,直到1947年底才恢復製糖),戰後更名虎尾糖廠,1950年因應總廠製改制虎尾總廠(管理虎尾、北港、斗六、大林、龍岩、竹山糖廠,1974年變成管理虎尾、北港、斗六、大林糖廠),直到2004年才改回虎尾糖廠~~



虎尾驛前的民主路是一條十分賞心悅目的林蔭大道,沿途不少糖廠遺跡,可說是昔日虎尾繁榮的縮影,路上的安慶國小附近便是虎尾舊名---"五間厝"的由來所在,本來是打算回頭再來走走,只是沒想到最後迷路所以沒再回來 @_@

真糟糕呢 !! 算是給自己下次再訪虎尾的理由嗎 ¯□¯



離開虎尾驛往南走就是虎尾糖廠,不過對面的同心公園卻是熱鬧非凡,許多小吃攤正此起彼落地吆喝著,更多的是親子大小 & 情侶身影連綿不絕,今天看到人最多的地方,原來同心公園竟是如此受歡迎啊~~

虎尾糖廠設立後,在其對面設立同心公園,初始目的是綠化環境、減少空污,因鄰近糖廠日人宿舍區,亦是員工散步放鬆心情的好所在,隨著林木設施不斷增加,逐漸演變成虎尾第一座公園,曾有許多名人拜訪,大正14年(1925)秩父宮雍仁親王蒞臨時規模最為盛大,虎尾郡守以下官員及當地仕紳百姓為了一睹皇室成員尊嚴而熱情參與,是當年一大盛事,當時他的哥哥還是裕仁皇太子,年尾大正天皇駕崩,隔年正式接任帝位,是為昭和天皇~~







雖然糖業不再興盛,但虎尾糖廠留下的眾多日式建築卻是虎尾無形的資產,許多造型典雅的日式宿舍散落其中,若能妥善規劃,成立糖業文化園區亦無不可,興許可與猴硐煤礦博物館、金瓜石黃金博物館、七股台灣鹽博物館齊名也說不定 !!

像現在這般無人管轄、任憑風吹雨打,再不小心來個無名火,眼前景觀就不復見了..........
唉 !!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可能是外邊日頭赤炎炎,所以這間台糖福利社的生意可是好的嚇嚇叫,吃過台鹽冰棒(七股鹽山)、中油冰棒(出礦坑)、再來個台糖冰棒似乎挺有意思的,至於好不好吃嘛.........哈 !! 我是我的吃就好的傢伙 XD



這個滅火器.......擺設的方式還真是十分特別啊 ≧◇≦



同心公園裡居然也有防空洞,在那個有些戰亂的年代,似乎不足為奇 !!



這座臥龍山石碑來歷可不小,原來是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的社長藤山雷太在昭和10年(1935年)巡視褒忠龍巖製糖所時為紀念廠前的大坪崙山改名為臥龍山而立,背後有"昭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藤山雷太命名"字樣,但隨龍巖糖廠關閉,廠內設施拆除一空,連臥龍山土石也被挖空販賣,這座紀念碑才流落到同心公園..........

龍巖糖廠建於1933年,為了因應虎尾製糖所臺灣第二工場改生產白糖,為了接續其原先製造赤糖的任務而建,並將新高製糖彰化第二工場的設備搬來使用,是台灣在日治時期最後出現的糖廠~~

雖說龍巖糖廠與臥龍山消逝在歷史洪流中,但臥龍山石碑卻是證明它們曾存在的重要歷史遺跡,讓它回到故鄉---褒忠鄉,是否會比較好呢 ???



怎麼看都是超愜意的極品享受 !! 真想就這樣躺在草地上品味大自然的芬芳、體驗悠然入夢鄉的快感.....

哎呀 !! 今日行程繁忙,還是........下次吧 T_T





二次大戰後,台灣糖廠面臨多次危機與轉機,從園區內的改製砂糖紀念碑南非引進310蔗種紀念碑的成立可見一斑~~都是台灣糖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同心公園裡自然人文兼具,實在是不可多得假日休閒好去處 !!



園區的一角藏有一台頗有年份的火車頭,昭和2年(1927年)建造的若津11號火車頭,雖然是虎尾糖廠專用火車頭,但卻是專門行駛縱貫線的1067mm窄軌列車(七分車),怎麼想都和貨物掛有關,在虎尾與斗南間奔馳了半世紀,如今是個退休的老傢伙,不但是鐵道迷必訪之處,更早已是台灣糖業文化不可分的一部份.........

現在看到老火車頭,總是不禁聯想到"愛冒險的Dora"裡曾出現的汽笛聲--Chugga chugga,choo,choo~~
哇咧~~東森幼幼台看太多了啦 XD



虎尾糖廠前的鐵道是他里霧線(斗南線),原本只有五分軌道,1910年為了方便運輸才增建成三軌道,如今三軌並列的畫面猶存,歷經百年風霜仍依然屹立在這虎尾老街上,實在很難想像數十年前每逢秋忙之際,這裡人車川流不息的熱鬧景象................

捨熱鬧的斗六、土庫而設立在虎尾,見證虎尾近百年的糖業興衰史的虎尾糖廠,製糖產量曾是全台第一,是台灣糖業文化的指標重鎮,糖廠內的四根大煙囪曾是虎尾人的共同回憶與重要象徵,如今繁華不再,老大哥級的虎尾糖廠也無力回天,卻為虎尾留下了散落四方的珍貴糖廠遺跡,在觀光產業盛行的現在,能否再為虎尾帶來第二春,令人期待啊 ~~~



在虎尾糖廠外邊向中山路尾望去,便可見到傳說中的虎尾糖廠鐵橋,很糟糕居然改建中 >_<

不過既然來都來了,還是去看看吧 @_@



當地有句諺語---"若無二步七仔,毋敢過虎尾溪",不知是與這條昔日清代彰嘉交界的虎尾溪有關 ? 還是指虎尾地區有許多武術高手,閒雜人等莫來打擾 ?? 抑或是指虎尾民風剽悍,昔日糖廠設立吸引不少外地人前來找工作,欺負當地人反被修理一番,故有此稱號 ???

早在明治39年(1906年)虎尾糖廠初建之時,就已在虎尾溪建橋,讓1908年完工的雲林第一條糖業鐵道---他里霧線(斗南線)通過,連結虎尾糖廠與斗南車站,明治43年(1910年)貨物掛開辦,鐵橋除了運糖外,還多了兼辦客貨兩用的縱貫線業務,更是熱門的進香鐵道成員之一,它的身份更相形重要~~

1931年英日合作的方式在原橋下游另建虎尾溪鐵橋,共9個橋墩(因應河床地形坡度使得跨度不同),長約300公尺,由於建材來自清代廢棄鐵橋,所以才會出現今日所見不同鋼樑形式,包含雙華倫式桁架(Double Warren truss)、小馬式桁架(Pony truss)、貝瑞特式桁架(Pratt truss),I型鋼樑,最南端的工字樑則是戰後所建,其中第一橋孔的衍架來自頭份溪新社大橋~~

1953年在橋畔設立人行木橋(番薯莊板仔橋),1959年八七水災沖垮鐵橋,為整治水患決定擴大虎尾溪河道並將鐵橋延長185公尺,橋墩變成21座,全長437公尺~~

三段高低不等的鋼架花樑是對它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曾做為雲林縣唯二的鋼樑鐵橋,與西螺大橋互別苗頭,有幸被登錄為歷史古蹟而保存下來,可說是台灣糖業百年風華的最佳見證~~那段五分車與七分車鐵軌並列的畫面,看了真是令人感動莫名 ^ ^



歷經木橋改建鋼樑、八七水災、河岸拓寬、直到興南大橋落成前,虎尾糖廠鐵橋一直是連絡虎尾溪兩岸的重要交通樞紐......可惜當時緣慳一面,過了三個月後的今天,想必早已重新出發,展現出另番完全不同的風貌~~

來的真不是時候,只好期待他日再相逢囉 x_x

p.s 2012年8月2日因為蘇拉颱風來襲,虎尾溪暴漲,竟然將這條百年鐵橋沖毀,真是超震驚,因為消失的不僅是虎尾精神象徵,更是讓凝聚虎尾人記憶的珍貴場景不復現,只希望能早日重建,不見一個貨物掛已經夠了,實在不願見到任何虎尾糖鐵遺跡,走進歷史洪流中...........



回到中山路上的平交道,開始今日最重要的行程--去看看慕名已久的"貨物掛" ^_^



雖然虎尾糖廠馬公厝線是公認唯一仍在執行小火車運甘蔗的鐵道,也就是眼前這個方向,但地上有兩組鐵軌,卻是分別屬於西螺線北港線,馬公厝線最早屬於龍巖糖廠,在其歇業後才成為虎尾糖廠的原料線,這些路線各自是南北平行預備線與南北線的預備線~~

右邊這條西螺線,建於1912年,虎尾糖廠第二條、也是第一條跨越新虎尾溪的營業線,原本的舊西螺線是在糖廠東北方,日治末期為了就近使用糖廠酒精做燃料而興建虎尾飛行場,因此鐵道被拆除,所以才改線至此,戰後曾是營業線,早期許多香客會搭乘列車經此線前往西螺福興宮進香,西螺大橋在1953年完工時同時也在上邊配置南北平行預備線鐵道,當時就由西螺站將鐵軌向北延伸過橋(1979年拆除),1970年停辦客運~~

左邊這條北港線,曾是大日本製糖轄下與北港糖廠嘉北線齊名的進香路線,日治時期從他里霧驛(斗南車站)沿著他里霧線(斗南線)過虎鐵橋進入虎尾市區,之後就是沿著這條鐵路前往,大約是在後壁寮會分歧出向西南的路線一路前向北港朝天宮進香,當時是與嘉北線、打貓線(手押台車)齊名的進香路線,亦是雲林第一條糖鐵營業線,雖然已在1972年停止客運,鋒頭與旅客人次皆遠不如嘉北線,但也是很意義的一段虎尾歷史~~

虎尾市區的五分仔車鐵道風情,消失的不只是貨物卦,曾經繁華的進香鐵路也是令人懷念~~



沿著鐵軌腳步輕移,看著歲月的痕跡在底下溜過,內心不禁浮起奇特的感覺~~~
原來鐵道風情竟是那麼迷人,尤其是這種城鎮旁的鐵路,既熟悉又陌生的異樣感在心中油然昇起..........



不一會兒,就來到分歧點----注意到了嗎 ?? 左右邊各有一段鐵路哩 !!左邊是糖鐵,右邊就是........貨物掛到囉

明治41年(1908年)台灣縱貫線通車,曾是台灣產糖量第一的虎尾糖廠此時已可利用鐵路將粗糖經斗南運抵基隆港後再載回日本,利潤之大令人覬覦,而且斗南站的大部份的貨運來源皆是此地生產的砂糖、酒精等糖產品,所以就在總督府鐵道部與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的合作下,明治43年(1910年)成立貨物掛,並將軌道改成三軌,只能行駛縱貫線的列車亦能開來此處運送原物料,減少貨物裝卸次數以提高運輸效能,將貨運能力發揮至極限,而至今近百年的歲月風華,如今也僅剩斷垣殘壁了.........





站在永安街48號往北望去,要不是事先查過資料,就算經過也完全不會注意這塊再平凡不過的空地~~~



真是令人震驚的消息,貨物掛要消失了 !!!  再怎麼有歷史意義的地方,終究比不上商業利益嗎............



三軌並行的鐵軌還清晰可見,上方隱約可見月台遺跡,不知是否與1955年遷來至此,傳說中有三個月台的糖鐵虎尾車站有關,不過現在幾乎都變成民房囉~~



台中至屏東的台鐵糖鐵共用的情形不少,但有在糖鐵上設立台鐵貨運辦公室的地方,不論是以前還是未來,虎尾貨物掛,是全台唯一中的唯一............不過很可惜這裡似乎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遍地黃沙、荒煙蔓草,如此平凡的畫面,與那個曾代表虎尾糖鐵興盛的貨物掛實在很難聯想在一起~~~



任其凋零的木造貨物倉庫,當真無法重新利用,重振貨物掛威名 ???



糖業沒落、糖鐵廢了,在物盡其用的法則下,連鐵軌都被做成了鐵欄杆啦~~~



貨物掛的軌道即將與糖鐵匯合,再沿著斗南線出發,完成它的使命~~

p.s 前面那道有些新穎的鐵欄杆真是有夠礙眼,怎麼會設計成直接橫跨在鐵軌上呢 !! 真是......天才 *_*



1954年底虎尾驛遷到貨物掛,使得這裡益加繁華興盛,也讓歷經多次變遷而形成的"鐵枝路腳"豔名更形遠播

不小心得知的訊息......無論如何,也算是因糖業發跡的虎尾鎮史裡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在中正路東張西望,不期然遇到了這次的目標---虎尾德興宮,主祀池府千歲,信仰圈遍佈虎尾、土庫等53庄,是虎尾鎮裡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信仰圈涵蓋共五十三庄,又分五股(大王、二王、三王、四王、五王,都是池府王爺 ^^),其中五王股即是昔日虎尾大字的八個里(東仁、公安、新興、中山、德興、安慶、西安、立仁)~~

相傳雍正11年(1733年)大陸商人來台夜宿虎尾,隔天卻取不走帶來的香火袋,從此池府王爺駐驆大崙腳,乾隆30年(1765年)當地居民集資建廟,"大崙腳王爺"、"王爺公"的名號不逕而走,道光年間一因廢庄而使神像流落民間,大正3年(1914年)遷建於此,昭和二年(1927)舉行三朝慶成醮,昭和16年(1941)皇民化運動時廟址被迫變更為國語講習所,所幸神像被搶救下來,現貌是1956年改建而成,虎尾中原普度早期是以德興宮為主的廟普,則是則是分區主辦的街仔普,共分七區(東、西、南、北、中、福德、德興),德興宮主要參與德興區的普度~~

它本身保留了相當多的廟宇建築藝術,是傳統建築朝聖的好地點,不過更有興趣的是之前聽聞許多與德興宮有關的傳奇故事,極富鄉野傳奇色彩,真實度有待考證,但由此可見德興宮還挺受歡迎的呢 ^ ^



這座乾隆47年(1782年)的"嚴禁奸保蠹差藉屍圖詐碑記",由諸羅縣知縣冷震公所立,為了禁止奸保蠹差藉命需索、噬累無辜之惡習而立,是目前虎尾保存最古老的石碑,歷經百年風霜,卻毀於皇民化運動,被斷成二截當成腳下踐踏的"過橋板",幸好最後被民眾發現重新接回去............

不同的傷痕殘跡,訴說著不同時代的歷史~~~

屍體也能被惡吏流氓用來勒索百姓,明明不是好事,卻是清朝時期台灣社會極其常見的現象 -_-



猜猜看,應該是指琴、棋、畫、書吧~~



建築藝術何其繁多,我只認得錢幣 & 元寶啦 >_<

p.s 兩側壁堵上都各有一隻可愛的小金魚.........看這樣子,該不會是以前給香客插香用的吧 XD



沒想到在德興宮還能見到虎尾古名---五間厝的字樣............小小的意外發現 ^ ^



這裡居然也有拜馬使爺..........原來這不是關廟特有的景象啊 !! 又學到了一件事呢 ^_^



虎尾市街一覽無遺 !! 自日本時代起,虎尾的街道就變動不多,可見當時的都市計劃相當不錯哦~~



位在德興宮旁的虎尾鎮第三零售市場,站在門口便已可感受濃郁的古味襲面而來...............
據說這裡是虎尾的西市場,與中央市場、東市場齊名,如果虎尾繼續發展下去,這些老市場遲早有一天會改建..........吧 ??

undefined

四處隨意走走,結果看到這個路牌............
ㄟ.....白宮街上有白宮嗎 ?? 真是想太多,應該與白宮戲院有關吧 !! (還是說白宮戲院是因它而建 ?? )

連這樣一個小東西都可以這樣東想西想的...........看來我真的是太無聊了 XD



經過和平路,會看到一間寺廟,說平凡倒也不平凡,日式唐風建築外觀,在這華人世界的台灣鄉下,很難不停下多看它二眼~~

虎尾寺據說創建於大正6年(1917年),原先是虎尾糖廠內的曹洞宗布教所,直到第七代住持日本僧侶坪井才在昭和11年(1936年)於現址購地興建廟宇,取名"虎尾寺",主祀釋迦牟尼佛,歷經戰爭及歷代改建,重要的大殿倒是變化不大,其他寺內建築也都遵循日本佛寺的樣貌形式,在這鬧中取靜的虎尾市區,與附近環境融為一體,相當巧妙,也要感謝寺方的堅持,重視廟宇的歷史來修建,終於得以成為虎尾的名剎古蹟,不愧"虎尾寺"之名~~~

因要趕著搭車到斗南,如此別具一格的廟宇只能一瞥而過......超可惜的 -_-
以後行程還是不要安排的太滿,才能細細品味每一塊地方的鄉土之美~~~~~



隨著虎尾糖廠業績蒸蒸日上,虎尾市街也跟著發展起來,自然少不了相關娛樂事業----酒家便是其中之一~~

全盛時期的虎尾據傳曾多達八家之譜,當時人們消費能力之高可見一斑,以韓國女子取勝的"朝鮮樓"最為人津津樂道(與岡山老街上的朝鮮樓同名,看來在日治時期,與朝鮮樓有同名之誼的酒家應該為數不少吧 XD)~~

來到今時今日,曾在日本時代大鳴大放、紙醉金迷的燈紅酒綠也早已成過往雲煙,要不是剛好經過這間
位於和平路&華南路口的文峰書局,看到上邊隱約可見的"新春閣"字樣,完全不會發現它就是目前虎尾鎮上唯二保存完整的日本時代酒家 !! 哇咧~~差點miss掉 >_<

不知還有多少只有當地人才知的虎尾小鎮故事,只有像我這般的外來遊客,才能深深體會什麼是探險尋寶的樂趣 ^ ^



位於虎尾第一零售市場(中央市場、原虎尾街小賣市場(建於昭和九年(19354))附近的中正路也擁有許多不比中山路遜色的洋樓建築,甚至更加華麗,其中這間新源昌商店最為搶眼(因為有字好認?),典型強調氣勢的轉角街屋,外觀簡潔、兩側山牆高度依次而降,很有睨睥一切的fu~~



中山路東段往中正路附近走去,來到福民路,明顯較中山路熱鬧許多,這裡也是虎尾另一條與中山路老街齊名的福民老街~~



福民老街北側殘存的建築群依型式而言大致可猜測是昭和年間的產物,應是與南邊鄰近虎尾第一公有零售市場(中央市場)一起發展起來,,其中一處擁有三開間立面、山牆上邊寫有""字的建築最為醒目,若能以它為發展重心,將福民路開發成另一條觀光型虎尾老街,應該也是個不錯的做法~~

週休假日清晨與家裡大人到市場採買是兒時懷念的一段回憶,不論虎尾中央市場改建與否,這棟自日據時代便存在至今的老市場,永遠存在當地人的記憶中..................



原來要到斗南是要到虎尾郡役所對街的台西客運虎尾站搭車啊 !! 真是好險,差點miss掉說 XD

在這裡等車的人潮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多哩 !! 尤其是前往北港、斗六的,幾乎班班客滿,而且都是年輕學生,完全不曉得為何如此 ? 連我預定要坐的前往斗南的班車,也差點擠不上 >_<

台西客運在虎尾竟是如此熱門,真是開了眼界啊 ☆_



嗯........其實台西客運的班次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多很多很多了,以後有機會再來坐坐看 ~~~



今天實在是太累了,車上搖搖晃晃的,居然還睡得著 ^^

在斗南下車後,因為離預定的班車還有一些時間,所以決定到附近走走先,因為只能用雙腳兼時間不足,只好走到哪兒看到哪囉 ~~~

突然瞬間被眼前這間建築物給吸引住........這不是警察局(斗南派出所)嗎 ? 外型倒還挺有fu的呢 !! 建於1952年,雖然年代不是很久遠,但做為斗南的代表建築之一,應該也是當之無愧吧 !!!



幾經思量,還是決定到中山路逛逛就好了,走沒多久就會看到這間曾濟美香鋪,大正三年(1914年)的二層樓仿巴洛克建築,十分顯眼醒目,加上它本身又是斗南著名的百年老店(光緒9年(1883年)開業),註定它會成為來到斗南時不可不看的一處景點~~

據說在皇民化運動時曾在二樓藏有順天宮媽祖與小南天福德正神以保護它們,而二戰時美軍空襲此斗南,整條街上僅曾濟美香鋪躲過此劫.........傳奇到不行的故事,信不信由你囉 XD



要不是看到外牆上的布條,還真不曉得這棟建築以前曾是斗南分局的所在地呢~~

原來這是一棟昭和5年(1930年)的老房子了,紅磚木造混和建築,從整體外觀來看做為公共設施真是合適極了,因921大地震的影響,部份屋頂改為鐵皮以策安全~~

看這情形,應該是閒置養蚊子去了,超可惜的,如果可以好好妥善規劃利用,應該更能增進當地人對斗南的認同感~~~



回程途中看到這間吳外科診所(山牆怎麼標示"陳"呢 !!),昭和初年的建築,初見時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宜蘭利澤簡老街上的利生醫院,簡潔的白色外牆看了相當舒適,目前是等待出租閒置中,又是一處好好規劃必能大放異采的好地方 ^ ^



中山路上頗具特的建築物不少,以它發展的年代,稱它為斗南老街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街上還有不少美麗的房子,這次匆匆別過,下次就不曉得什麼時候會再來看看了!!!





為什麼要以斗南做為這次雲林之旅終點 ---- 順路、無聊、逛老街........其實都不是啦 ^ ^!

探訪斗南火車站,才是促使我做此決定的最大誘因 XD
1903年他里霧設站,1920年改稱斗南站,1945年3月改建成現在模樣,重簷的屋頂,下方屋簷出挑形成簷廊,在物資缺乏的二戰末期會做此建設,當年的日本人應該是對斗南火車站有所期待..........也沒想過五個月後就要離開台灣吧 !! 從此後它有了一個永遠的外號------日治時期最後一座改建的火車站 !!

身為雲林縣佔地最廣的火車站,近看時幾乎沒辦法將整個站體結構收入鏡頭裡,長條形的磚造宮殿式建築,偌大的廣場,氣派的外觀,實在無法想像它只是一個二等鄉村小站 !! 來的正是時候,夕陽餘輝將它本身所蘊含的離別鄉愁完全顯現出來............站在此地的我就像一個不知要往何處去的過客,靜靜地被它悵然之美所吸引......



斗南火車站前的廣場在1995年以前還有一座小小的"糖鐵斗南站",三軌式鐵道連接虎尾與斗南,一車車的蔗糖不知為這裡帶來多少希望與繁榮.........台灣真是個經濟富裕的文化貧窮國家,車站附近糖鐵南北線遺跡尚存,只有熱衷台糖文化的愛好者,才會探尋它曾經存在的點點滴滴........







車站內部也是頗有意味,全台全長的木造椅子就在此間,沒什麼人時坐坐這長達24公尺的椅子...
好新鮮啊 !! 哈~~好像鄉巴佬進大城市哩 ^_^

虎尾的糖廠文化遺跡令人驚豔;美麗的斗南火車站至今仍戀戀不忘..........
此刻才深深體認到,斗六、虎尾、斗南這三個地方不是只用一天隨便走走就能逛完的小鎮~~
如果再安排一次行程,就算花上三天也完全不為過~~千金難買早知道 +_+

不過這次雲林初體驗還是收獲滿滿啊 ~~ 嘿嘿 !! 期待下次再相逢囉 XD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