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趟太平老街,見識明治、大正、昭和三個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盡覽建築藝術菁華,讓人回味無窮,樂在其中 ^ ^

旅行日期:2010.05.16

雲林縣在光緒13年(1887)設治,斗六做為雲林首善之區,早期是平埔族洪雅族(Hoanya)柴裡社居地,明鄭時期林圮率兵來此屯墾,被視為最早來此開發的漢人,康熙末年的《諸羅縣志》已有斗六門街的記載,代表漢人已建立一定規模聚落,因靠近山區,乾隆26年(1761)設立諸羅縣斗六門巡檢,乾隆53年(1788)諸羅改名嘉義,此地改設斗六門縣丞,原巡檢署移至臺灣縣大武壠,直到光緒13年(1887)雲林縣成立後裁徹,縣治一開始設在林圮埔街(南投竹山)雲林坪,縣名因定為雲林,後將縣治移至斗六門,縣名仍沿用雲林~~

光緒19年(1893)知縣程森以莿竹為城並開四門,是為雲林縣城有城牆之始,亦可稱為雲林新城,當時城中最重要的大街即是太平路(太平老街),築城尚未完工,隔年便乙未戰爭爆發,日軍渡過虎尾溪攻打雲林城,交戰三日即告陷落,原本的竹城僅剩殘跡,1904年斗六地震更是將其摧殘殆盡,今日所見城頂街即是舊日城牆遺址,日治初期隸屬斗六廳,1909年併入嘉義廳,隸屬斗六支廳斗六區斗六堡斗六街,1920年改制臺南州斗六郡斗六街,戰後分成雲林縣斗六鎮(佔地較多,1981年升格斗六市)及林內鄉(佔地較少),由於斗六與虎尾互爭縣治設立地點,經協調後由斗六勝出,但將地方法院設在虎尾以平衡~~

由於斗六從日治時期就是郡治所在,留下不少昔日建築殘跡,其中以太平路保留最多,號稱擁有百餘棟仿巴洛克洋樓街屋,也就是俗稱的太平老街~~

今次的旅程很單純,就是斗六太平老街趴趴走 ^_^



雲林縣在光緒13年(1887)設治,斗六做為雲林首善之區,早期是平埔族洪雅族(Hoanya)柴裡社居地,明鄭時期林圮率兵來此屯墾,被視為最早來此開發的漢人,康熙末年的《諸羅縣志》已有斗六門街的記載,代表漢人已建立一定規模聚落,因靠近山區,佔據通往竹山(前山第一城,八通關西邊隘口)的交通要津,地位重要,乾隆26年(1761)設立諸羅縣斗六門巡檢,乾隆53年(1788)諸羅改名嘉義,此地改設斗六門縣丞,原巡檢署移至臺灣縣大武壠,直到光緒13年(1887)雲林縣成立後裁徹,縣治一開始設在林圮埔街(南投竹山)雲林坪,縣名因定為雲林,後將縣治移至斗六門,縣名仍沿用雲林,清末已是西部平原通往內山要地的大型聚落~~

乙未戰爭時期因柯鐵率領抗日義軍鐵國山盤踞 古坑一帶進行游擊戰,造成不少日軍傷亡,雲林支廳長松村雄之進於在1896年派兵對斗六週遭進行焚庄燒屋的無差別格殺,老弱婦孺亦不放過,蹂躪五十多座村庄,官方統計傷亡6000餘人,民間盛傳實際人數可能超過三萬人,史稱雲林大屠殺,此一暴行廣受國際遣責,雲林支廳主記今村平藏的《雲煙瘴雨日誌》描述九芎林、石榴班、海豐崙幾乎廢庄、斗六街亦在此受創嚴重,人口大幅降低,由於位置優越加上歷來皆是斗六廳治、郡治所在,才逐漸恢復元氣~~

斗六在日治初期隸屬斗六廳,1909年併入嘉義廳,隸屬斗六支廳斗六區斗六堡斗六街,1920年與附近街庄合併改制臺南州斗六郡斗六街,戰後分成雲林縣斗六鎮(佔地較多,1981年升格斗六市)及林內鄉(佔地較少),由於斗六與虎尾互爭縣治設立地點,經協調後由斗六勝出,但將地方法院設在虎尾以平衡~~由於斗六從日治時期就是郡治所在,留下不少昔日建築殘跡,其中以太平路保留最多,號稱擁有百餘棟仿巴洛克洋樓街屋,也就是俗稱的太平老街,今次的旅程很單純,就是斗六太平老街趴趴走 ^_^



剛出斗六火車站,便感受到人群熙攘的熱鬧氣氛,斗六比我想像中的還要繁榮,看看地圖,太平老街就在附近,真是超方便,可惜天氣熱且悶,趕緊趁著心情還不錯,看看傳中的太平老街長啥樣吧 XD

日治時期位於南方大崙的斗六糖廠曾在1912年設立一條糖業鐵道連通斗六車站,1914年兼營載客營業線,可惜到了1975年因公路運輸興起導致乘客人數大減而裁撤拆鐵軌,路基遺址約是現在的民生南路,如今已是人車往來頻繁的寬敝街道,亦已是斗六熱門商圈~~



走沒幾步便來到老街入口處附近的斗六圓環,這處斗六市中心的地標,據說日治後期便已出現,1975年曾改建,中央象徵斗六門的裝置藝術是2001所設置,佔地甚是寬廣,仿若喧囂都市叢林中的一處世外桃源,休憩聊天的好地方~~

斗六諺語"街頭媽祖間、街尾觀音亭"中的媽祖間就是曾存在於圓環旁的斗六受天宮,相傳建於康熙年間,據說是斗六最早的天上聖母廟,因位於太平路街頭而有街頭媽祖間之稱,《雲林采訪冊》描述”天上聖母廟 一號受天宮,在縣城北,前後兩楹。前祀聖母;後祀佛祖,附祀姚公鴻祿位。道光二十八年,沈長盛倡捐監修”,書中同時記載受天宮在1848年重修時遇到地震,代表更早之前便已存在。廟旁有座龍門書院,曾教育無數英才~~

可惜它們皆在1938年毀於皇民化運動,龍門書院已消失在歷史洪流,受天宮直到1973年才另擇地重建,與岡山老街壽天宮境況竟如此類似 !! 只有像我這般閒閒沒代誌的傢伙,看到斗六圓環,才會想到曾存此地的媽祖廟............



斗六圓環繞一圈,看到這棟頗有年份的金城大旅社,旁邊就是今日的目的地---太平老街 ^ ^



太平路與中山路在日治時期各自被稱做大街、大路,是見證斗六市區發展的兩條最重要街道,兩條街道南北交會處分別是受天宮遺址及永福寺,所以說不只是太平路,這一段中山路亦適用"街頭媽祖間、街尾觀音亭"的俗諺~~

相較於商業機能發達的太平路,中山路偏向政府機關林立之處,日治時期的斗六郡役所、街役場皆位於此,目前尚存的日治時期警察宿舍即位於與其相連的雲中街,戰後至今仍是重要的行政園區所在地~~



雲林縣因為地形天候特殊,主要發展是沿著山丘與平原間區域南北向發展,斗六得地利之便,使得太平老街自清朝時便是聯絡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西北經朱丹灣聯終西螺,東北經石榴班、林內可達有前山第一城之稱的竹山,南通大崙、斗南、古坑、梅山,自古以來便是熱鬧非凡~~

雖然斗六市區在乙未戰役中的鐵國山事件被摧毀殆盡,並歷經明治39年(1906)的大地震,所以目前太平街上最早的建築是建於明治41年(1908年)的源興商行(太平路95號),其後房舍逐漸成形,昭和2年(1927年)的市街改正讓它再度呈現不同面貌,當時建築風格正值大正型轉昭和型,手上的導覽圖上說太平老街包含了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期的建築,其中明治的部份應是拜源興所賜吧 ?? 猜的 XD

台灣天災(颱風、地震、許多無名火 ??)甚多,以致老建築保存不易,因此太平老街上保存近百棟的懷舊街屋更是顯得彌足珍貴,來到斗六記得一定要看看這處被歲月遺忘的歷史遺跡啊 ^^



太平老街的街頭部份建築仍可見雕飾華麗的假山牆與圓拱長條窗的紅磚建築,因是統一規劃有些房屋立面是使用共同壁,但亭仔腳已並非以羅馬拱圈造型出現,此時仍帶有些許的大正巴洛克建築風味~~



四間洋樓中最右邊的便是建於明治41年(1908)的源興商行,仔細看可以發覺,與左邊三間有一點點的不一樣哦!!





昭和年間的市街改正後留下的房屋已是清水磚造的洗石子外表或是RC加強建築,但有時仍可見到紅磚露面,是昭和初年的建築形式,日治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這裡皆可略見一二,斗六太平老街那極具魅力的建築藝術,果真不同凡響 !!! 好似上過一堂建築課般呢 ^ ^



老街中段有一間斗六福德宮,與藏在深坑老街中的深坑土地公廟有異曲同工之妙,就在越過馬路去看看時.....
才驚然發覺,太平路真是超熱鬧,路面不寬卻還是必須注意左右來車的說 3_3







太平老街後段大都是造型簡約、線條簡單的洗石子建築,昭和型建築風已逐漸展現出來,但並未連成一片,中間夾雜著再熟悉不過的現代化建築....................走一趟太平老街,確實能感受到歷史的脈動啊~~~

聽說1906年的梅山地震、1941年的中埔地震、1999年921地震皆對太平老街的建築群造成部份毀壞,看來事後有好好照顧,現在都已看不出來原來因震災致損的樣貌囉~~



轉進府前街時,會經過這間雲林縣新聞記者公會,因為建築有方有圓又有年代,所以便隨手拍拍~~應該不會哪天就變成絕景了吧 ???

據說是戰後初期雲林縣新聞記者公會第一屆理事監會發起興建,直到第四屆才完工,做為各大媒體派駐雲林的記者一處工作兼交誼互動的場所,不同於那個時代只求速成的水泥樓房,運用大量曲線與誇張圓窗,不只有方柱亦有圓柱,大門天花板與建築本體相連,卻依然可見庭園綠地,完全不對稱,真是很有趣的巧思設計,很適合拿來當做電影拍攝場景,雖然年代不久,卻很有列為歷史建築的價值~~







路的盡頭便是行啟紀念館,不過路旁的磚造平房有些奇特說.........雖有門在,但圍牆被打掉了,懸山式屋頂讓人些懷舊的遐思~~僅存的房舍上有著待勤室、儲藏室的門額,加上後方明顯的防空洞,都說明了這塊地方曾經是個不凡之地........似乎要打造成什麼觀光景點,真期待它未來的嶄新模樣啊 ^ ^





大正12年(1923年)裕仁皇太子訪台,12天風塵僕僕的行程,為台灣留下不少彌足珍貴的日治歷史遺跡.......

當時的行程並未到斗六,但昭和二年(1927)還是興建了紀念皇太子行啟台灣的行啟紀念館,雖然宣示日本主權的意味濃厚,不過功能卻趨近地方民眾的集會場所,高挑的門廊 & 採光良好的長條窗;整個二樓洋樓在簡單線條的配置下,頗具公家機關的威權氣勢~~

歷經921大地震及回祿之災,在2006年7月整修完畢,可惜目前尚未對外開放,曾做為軍公教福利中心的記憶仍深植人心,真期待它以後會用何種面貌呈現,若能類似旗山生活文化園區般的良好設計,那就再好也不過了~~

與其成為吃吃喝喝的餐飲中心,讓更多人認識這間在台僅存不多的行啟紀念館,才是將它保存下來的最重要的意義 !!!



感覺好像曾經有什麼建築物被拆掉過似的........



行啟紀念館附近都是公家機關,鮮少遊客,前方的綠地正好提供一般民眾的遊憩場所,若能在閒暇時分來此地散步,享受寧靜詳和的懷舊風情,應該是挺不錯的呢~~~



沒想到居然還看得到斗六市改制前的門牌.....................唉呀呀 !! 斗六真是處處驚奇啊~~~



遠遠一看.........光是看到牆上的馬車壁畫,就能猜個大概 !! 入出國及移民署雲林縣服務站還真是有巧思 ^ ^



沿著城頂街來到太平老街尾,同時也是中山路、西平路交叉路口處,此地人多車多,好不熱鬧~~

光緒19年(1893)知縣程森以莿竹為城並開四門,是為雲林縣城有城牆之始,亦可稱為雲林新城,當時城中最重要的大街即是太平路(太平老街),築城尚未完工,隔年便乙未戰爭爆發,日軍渡過虎尾溪攻打雲林城,交戰三日即告陷落,原本的竹城僅剩殘跡,1904年斗六地震更是將其摧殘殆盡,今日所見城頂街即是舊日城牆遺址,如今城牆早已消逝,徒留城頂街之名供後人留念~~~

當時還不曉得城頂街竟有如此意涵..................了解地名背後的故事,會讓自己更愛這塊土地哦 ^ ^



前方那座廟宇就是斗六永福寺,俗稱觀音寺,是太平路街尾最重要的廟宇,同時也是斗六信仰中心,相傳建於乾隆末年,道光二十八年(1848)斗六門縣丞姚鴻倡議重修,不過《雲林采訪冊》卻記載"觀音廟 一號永福寺,在縣城南。道光二十八年業戶陳玉芝倡捐監修"~~



"街頭媽祖間、街尾觀音寺"曾是太平老街上廟宇的最佳形容詞,在受天宮(媽祖廟)被迫拆遷的同時,永福寺(觀音亭)卻依然屹立此處,雖然多次改建早已不見古風,但仍是斗六市的重要廟宇之一 ~~~



相傳廟前的一對石獅是乾隆年間初建廟時的古物.......有些小小風化,砂岩材質能保留至今真是不易 !!!





隨意走走看到一塊奇怪的石碑,上邊居然有字耶 !! 看來應該就是傳說中斗六市現存最古老的石碑---"斗六門橋碑",乾隆50年(1785年)斗六門巡檢胡膺廷所立,《雲林采訪冊》也提到"斗六門橋碑在縣南門池王爺廟邊,高六尺四寸,寬二尺四寸;乾隆五十年斗六門分司胡立",斗六門橋後稱斗六橋,指的是中山路、太平路南端在永福寺前匯合後,必須透過這座橋來跨過當時還在的雲林溪,現在溪沒了,橋也沒了,連碑都快消失了 @_@

真糟糕啊 !!  竟然僅剩碑座,而且似乎沒有妥善保存,再過個幾年,可能連字都看不到了 >_<
唉 !! 有些小小悲哀 -_-



接下來亂亂走,來到西平路旁的鎮西國小........這塊平台該不會是司令台吧 !! 現在都做的那麼人性化啦 ~~ 真懷念以前唸書時那又高又威嚴的模樣啊 !!!



創校已歷百年的鎮西國小,據說是雲林縣最古老的學校,前身是明治29年(1896)設立的雲林國語傳習所,原位於北港,1897年遷至斗六,北港原址改設分教場(南陽國小),1898年改制斗六公學校,1941年更名斗六西國民學校,戰後因應斗六鎮成立,改名鎮西國民學校,1968年配年九年國教改成現名~~

校內有一間引以為傲的建築物,便是落成於昭和10年(1935年)的大禮堂,據說是雲林縣年代最久遠的禮堂呢 !! 1971、1981年皆曾改建,原本的木造格局已有部份變成水泥建築,雖然它本身極具歷史意義,但更多的是鎮西國小校友對它的共同回憶~~~

以前唸武陵高中時,當時的合作社(聽說後來改成K書中心)的外觀頗具和風,一整個就是日式建築,當時還不知道,它的前身原來也是禮堂,這間凝聚校友回憶的建築物,不知是否也有被登錄為歷史古蹟的那一天 ??



西平路走到雲林路右轉,一直走便會看到雲中街上的日式房屋,居然在整修中,怎麼想也覺得似乎來歷不凡,於是便走向前一看,不得了,原來是舊警察局宿舍群(約建於昭和12年(1937年)),沒想到居然還保留下來,雖然所剩不多,但在這斗六市的精華地段,已算是相當不簡單,尤其是那頹圮待修的模樣,應該也曾深陷在歷史古蹟與商業利益的交織糾纏中,能保留下來,真是萬幸萬幸 ^ ^





雲中街再過去就是中山路,這些宿舍就在中山路上的斗六分局後方,所以是警察宿舍,不過在日治時期是高官的宿舍,據說斗六郡役所官舍就在其中(當真??),可惜舉目所及,俱是破爛一片,雖然無法達到宜蘭設治紀念館的程度,但政府願意盡量復原,也算是好事啦 !!

但以其數量之多,舊貌尚存,若能好好整修一番,不過輸給新化老街的那批日式官舍,隔壁的虎尾郡守官舍只不過換妝成雲林故事館,就已是當地熱門景點,只要好好將雲中街這片廢墟好好打造成文創園區,絕對有機會成為斗六新一代觀光景點~~

p.s 斗六分局原址曾是斗六郡役所,附近的舊斗六市公所原址是斗六街役場,據說此地也曾是清代的諸羅縣斗六門縣丞署,光緒13年(1887)雲林設縣時一度做為雲林縣署..........反正自清以降,這一帶就是斗六的行政中心就是了~~



回到雲林路趴趴走,不久便會來到斗六西市場,這裡可以說是斗六市最熱鬧的地點,也是覓食的好所在,裡邊的小吃美名遠播,吳記肉圓的大名連我都聽過..........

對美食沒有fu,加上人超多,隨便看看便閃人先 XD



路過西市場,在這人聲鼎沸、車流不息的雲林路上,居然可以看見一間雅緻幽然的歐式洋樓建築,建於大正3年(1914年),外邊招牌寫著斗六市農會光興辦事處,原是日治時期的斗六街信用組合,戰後成為斗六鎮農會,1980年改制斗六市農會,立面原是三開間,中央三道狹長的圓拱直條窗上方有垂穗雕塑,兩側又有似路燈的束棒裝飾,加肯兩側稍寬的圓拱直條窗恰恰形成對稱的古典建築風采,屋頂簷飾據說原是連續狀,但因建鐵皮雨遮而裁切,左邊建築為戰後增建,但因用色格局皆與原建物相同,所以絲毫不會覺得突兀,反倒更讓其帶點仿巴洛克的風韻,右邊那未施色漆的洗石子清水牆面,或許才是它最原始的面貌吧~~

能在鬧區中巧遇這間好似被遺忘的美麗建築,也算小有收獲啦 ^ ^



蜻蜓點水式的斗六太平老街之旅暫告一段落囉 !! 有些匆忙,沒能見識斗六真正的面貌真是可惜!!
還是趕緊把握時間,接下來就是到斗六車站後站,準備搭台西客運到下一個目的地---虎尾啦 XD

初探雲林便先來斗六,果真是選對了地方,在旅遊服務中心A了不少導覽手冊,以後就知道要怎麼玩啦 ∩_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