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廟、古城、桃花源、武陵人、虎頭山、福德祠...........這是一篇屬於我的桃園故事 _ 20090926 046烤貝

以前小時候住在龜山,我的世界就只有龜山國小與憲光二村,隨著年齡不斷增長,所接觸的地方也越來越廣~~直到負笈南部求學前,當中壢這個地方還停留在"曾聽說過"的印象時,桃園市已是我經常流留的熟悉場所!!

年初得知今年(2009)是桃園建城200週年紀念.......頓時心生好奇,原來桃園曾有這樣一段歷史,居然不曾好好注意 >_< 雖然很想好好專文介紹一番,但正因為對它已認識十幾年,反覆思量數月,卻還是不知該如何下筆 -_-

算了,就來個我專用的桃園回憶之旅  ≧◇≦  為2009年做個完美的結束吧!!

桃園街地圖(001)

先來看看這張明治37年繪製、來自臺灣堡圖的桃園街地圖.......相當眼熟的畫面,雖然當時城牆已拆,僅以虛線代表,拿它對照google上的地圖,約略可看出哪裡是哪裡哦 ^ ^

早在荷蘭據台便曾派兵收服北桃園的南崁社(屬於平埔族的"南崁四社"之一,另外三個則是坑仔社、龜崙社、宵裡社),明鄭時期也曾派兵屯墾南崁,清廷領台後因多方限制漢人墾台,以致康熙36年(1697),郁永和途經此地後,便在"稗海紀遊"中寫道:「....又自竹塹迄南崁,八九十里不見一人一屋,求一樹就蔭不得.....既至南嵌,入深箐中,披荊度莽,冠履俱敗,真狐貉之窟,非人類所宜至也」,這條離海不遠的路線是舊官道,俗稱紅毛港道,也是最早的外港道~~

位於北部的新莊因河運之便在雍正年間逐漸興起,但因盤踞通往新莊捷徑山路的平埔族龜崙社生性強悍、難以相處,以致早期竹塹(新竹)北上要到新莊,經鳳山崎、到了之巴社(中壢),必須北上經南崁到八里坌(八里)轉淡水河到新莊(之芭里道,新的外港道)、後期則東行經八塊厝(八德)、尖山(鶯歌尖山)、海山(樹林),主要沿著大嵙崁溪(大漢溪)左岸到新莊,俗稱內港道,不論哪條路都相當迂迴,所以雍正11年(1733)開發出一條經澗仔壢、桃仔園、小檜溪、舊路坑、十八份,連結竹塹至新莊的龜崙嶺山道,稱做舊路,乾隆16年(1751)當地漢人與龜崙社合力開鑿新路(現在的台一線),改走龜崙口、新路坑、塔寮坑(嶺頂)、陂角(迴龍)到新莊,距離更短,行走更加便捷,大大縮短兩地往來時間,加速了桃園的發展...........今日才總算得知為何龜山四坑的地名裡會有舊路新路之分 !!

雍正年間便有零星漢人來桃園開墾,乾隆2年(1737)粵籍墾首薛啟隆率眾入墾桃園,開始大規模屯墾,因當地荒煙蔓草,茅草如虎傷人,故名"虎茅莊",後人多植桃樹,每逢花期、群芳嬌豔如雲,所以又有"桃仔園"美稱,乾隆六年(1741)的《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已出現"虎茅莊"的記載,屬淡水保(後來產權發生變化,原本的虎茅庄又分出周添福的南崁虎茅莊、黃燕禮的南霄虎茅莊),同治19年(1870)發行的《淡水廳志》記載"桃園,大村市,山水清秀,田土膏腴,恍如江南道上矣",據信是桃園這個名詞最早出現的年代,光緒14年(1888)在當時的臺灣巡撫劉銘傳進行土地清丈所制定的"魚麟圖冊"中也稱此地名為為"桃園",日治初期屬於桃園廳桃園區桃澗堡桃園街,1920年改制新竹州桃園郡桃園街桃園大字,戰後成為桃園縣桃園市,桃園大字約莫等於現在的市中心,屬於桃園五區之一~~

歷經草店時期、泉漳械鬥、桃園古城、市街改正.......其實桃園故事還真不少,接下來就是一步一步慢慢尋找囉 ^﹏^

20090926 002

以前還住在龜山時,對桃園市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其一是桃園縣立體育場,另外一個便是虎頭山公園,山下的兒童樂園是每逢假日便經常拜訪,超熱鬧 !! 有時會從大檜溪旁的假日花市進去走那長長的階梯來運動,以前一直以為公園路(與成功路三段交界處)才是虎頭山公園的入口說~~~所以啦.........嘿嘿!!幾乎很少從這真正的虎頭山大門牌樓下經過哩 XD

20090926 004

每次來此,這裡的景觀都不同......只有三多是不變的(車多、人多、剃頭攤子多),來這裡騎車真的要注意,總覺得設計不太好,這裡不但是虎頭山公園的出入口,居然也是交通要道之一(剛是長壽路連接成功路三段的捷徑),過往的機車數量之多....有時會讓人覺得很機車 >_< 改為景觀道路倒也不錯,至少大家在這裡開車都會比較小心

20090926 006 1

20090926 007

以前最喜歡偕同三五好友漫步在這長長高高、桃林鐵路橫跨南崁溪的鐵橋上,如今已有十幾年沒再走過,從之前完全沒有避車道的模樣變成逐年增加至現貌,莫非代表它已是熱門景點,擔心遊客們出意外才設立的?

20090926 011

桃林鐵路桃園高中站......如果有機會的話應該找個時間來坐坐看,上次穿越這裡是要到桃園高中看高中聯考的考場時,哇咧.......好久以前囉 !! 當時這裡還是一片荒煙蔓草,沒想到竟會有今日這般光景~~
在學校旁坐鐵路上下學,似乎也挺有意思的呢 ^_^

20090926 014

這間宏德宮經過N次,直到現在才曉得它竟是"南崁溪三大土地公廟"中的頂股土地公廟,建於1962年,1989年改建,拜虎頭山公園之賜,造訪此地的遊客 & 登山客多少都會膜拜一番,使得它一直是香火鼎盛,原來這間大檜溪畔的土地公廟竟是如此重要,以前還真是孤陋寡聞啊 >_<

20090926 016

一直搞不清楚虎頭山的範圍到底多大,三聖宮、三分山、五分山、紅土停機坪........好像都算吧???而別稱大檜溪嶺的虎頭山頂(有三角點)在桃11線上的桃園龜山交界處,比這些地方都還遠,還曾有一次亂亂走結果走到楓樹國小,再延著長壽路回來...........

虎頭山內步道四通八達,或熱鬧、或清靜、有野狗亂跑、有兒童嘻鬧、有乾淨涼亭、也有廢棄營區(有阿飄出沒的那種) ^ ^ 太陽亭、桃信亭、經國梅園............每每來到這些滿是兒時回憶的地方,內心總是會昇起一股回家的溫馨感 ^﹏^ 不過以前的步道入口是直接連到馬路而非現今所見還走個階梯繞路才行,估計是為了提供更寬廣的行車通道才如此設計的吧~~

虎頭山不愧是桃園市最受歡迎的郊山公園,藏了多少桃園人的成長記憶在其中!!!

20090926 018

明倫三聖宮也是小時候常常來玩的地方!!當時四周的山坡地還未被水泥覆蓋,最喜歡用溜滑梯的方式滑到下方再爬上來,身上整個都是青草味,有時還會全家一齊到後山烤肉........那時感覺還真是相當不錯呢 ^_^

很懷念以前廟還沒蓋得如此富麗堂皇、光線卻能充份映射到每個角落的時候~~~~~真的是很久沒來了 -_-
以前那段從陸光二村直上三聖宮的回憶.......唉!!只能深藏心中了 U_U

20090926 020

虎頭山風景區各處景點一覽無遺~~~這裡真的是健行散步兩相宜,光是沿著公園路,在接近三聖宮部份已是攤販雲集,好不熱鬧,加上路旁大樹成蔭,悠遊在這人聲鼎沸的綠色隧道中,雖然擁擠卻不會讓人煩悶,很呷意這種感覺,完全把桃園市的蓬勃活力給完全展現出來了呢 < style="font-size:10pt">∩_∩

20090926 024(001)

站在這裡,似乎也算是虎頭山的一部份,但已是龜山地界,不過桃園市區卻是一覽無遺(只有在晚上造訪虎頭山環保公園,才能從那點點燈火重新認識桃園市的城邦之美)~~~右邊那間廟便是三聖宮!!!

哇........已見不到陸光二村那昔日全國最大眷村的模樣了 >_<

20090926 025(001)

往東望去,取而代之的是起伏的山丘,沒錯!!龜山到囉~~下方是年紀尚輕的龜山國中,遠方山頭則是頗具歷史的幸福萬戶綠莊、還有成功工商 & 銘傳大學也都看得一清二楚.................

改天個龜山遊記,似乎也是挺有意思哦 ∩_∩ 
 
20090926 026(001)

再過去就是龜山鄉嶺頂村的範圍~~~翻過對面山頭就是兔坑村,是我以前常出沒的地方,遠方大棟山清晰可見.........以前銘傳大學還沒建立時、海萍路(現在銘傳以北的路段改稱德明路)兩旁可說是遍地青草,雖不致一望無際,但也是視野遼潤,從綠野山莊騎腳踏車俯衝下大同路真是超痛快的 ^0^  唉呀!!好久沒想起這些事情囉.............

20090926 027

20090926 029

20090926 033拷貝

20090926 034

作為日本在海外唯一、也是全台僅存最完整的神社建築---桃園神社,昭和13年(1938)鎮座,戰後變成忠烈祠,歷經數次拆遷爭議,雖然原有的四座明神島居僅剩一座而且還變了樣,昔日的神道--成功路也拓寛得不見殘跡~~但它那唐破風入口的社務所、八根柱子的中門、仿唐風的拜殿、流造的本殿,散發出的濃濃和風與那清幽的環境,每逢假日仍吸引不少遊客來此一遊~~

最常看見的就是婚紗攝影、cosplay、人像外拍,尤其是煙花三月櫻花盛開時分,更是吸引不少攝影好手、親子情侶來此賞櫻觀景,算是桃園市內少見鬧中取靜的美麗景點~~

最喜歡午後三時過後來這裡享受陽光斜照的悠閒感,光是坐在拜殿前的階梯上,那股思古懷幽之情便不禁油然昇起........桃園神社能保留至今,真的要感謝許多熱心的前輩呢~~~

20090926 036拷貝

離開虎頭山後,漫無目的的亂亂走,來到春日路上,看到這間東門市場......或許是早已被人潮洶湧的南門市場先入為主影響所致,所以一時反應不及這兩間僅有一字之差的市場,熱鬧的程度竟有如天壤之別~~

1958年12月風光開幕的東門市場,佔地1400坪,距桃園車站不遠,一處前途無量的地方,沒想到竟淪落到這般田地,不過建築主體尚稱完整,如果桃園市區想要來個大型基地建立文創基地,參考花蓮酒廠改建成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成功例子,這裡會是個不錯的地點.........可惜聽說近期可能會拆除重建,屆時可能又是一番全新的局面~~

20090926 039

這裡是會稽區東山里,對面是東門市場,這間土地公廟叫做東福祠....一堆"東"就是了,與台南市東區的路名都有一堆"東"字的情形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

要不是當年春日路準備要拓寬,東福祠的土地爺爺也不用搬家到朝陽街的東昇祠,結果路沒拓成,家卻搬了,真有意思,原來還有這段典故啊 ~~

20090926 041

承上,這裡路名有那麼多"東"字,大概可以猜到.......昔日桃園古城的東門,就在這附近啦 >﹏< 大約是在中山東路與東溪綠園交會處~~
 
20090926 058

20090926 059

說來慚愧,經常往來此橋,但直至最近才曉得它居然是一座頗具歷史、建於大正七年(1918)的古橋---武陵橋~~

武陵一詞最初見於日據初期的武陵街一名,肇因當地居民登上桃園城南端遠眺風景時,被整片桃園樹林所吸引,猶如桃花源般,猶如誤闖入的武陵人,才得此名,武陵橋剛好是武陵里的東邊,與大樹林橋並稱桃園市兩大古橋,不過總覺得似乎不是很受重視,以武陵高中在桃園縣的名氣之盛,好歹也是同名之誼,市政府多花些心思照顧它一下應該不為過吧 !! 任其凋零殘破....實在不是很好的做法 -_-

20090926 061拷貝

如果常常經過桃園車站的話應該會發現有些地方變了......就是站前的圓環 !! 以前還有那種可休憩的空間,不過我幾乎都不會去,因為空間小就算了,常常都被泰國朋友給擠滿,然後滿地都是垃圾 >_<,唯一一次來此是當年要到成功嶺大專集訓時曾在此等待過,雖然最近幾年常常到車站搭車,但它什麼時候拆掉都沒注意過 ¯□¯

真是混太兇 T_T

20090926 066

不曉得還有多少人記得1999年7月22日清晨這裡曾發生過什麼大事???

一把無名大火自破舊的鐵皮屋中熊熊竄出,比太陽公公更早照亮清晨的桃園車站前的中正路,不但迫使桃園客運桃園總站遷到後站,更讓衣蝶因而屹立在此,加入站前競爭激烈的百貨公司大戰~~~

唉呀呀!!當時桃客總站內的電視每天都在播放薛岳的"如果還有明天"MTV,剛好常搭的7路公車(以前是到龜山后街,現在則是到銘傳大學),離電視很近........聽到最後居然幾乎成為我對這消失的總站唯一的回憶......

雖已是10年前的往事.......但每次來到這裡,總是會忍不住多看幾眼........真的只剩回憶囉 +_+

IMG 9933

高中時期最佳約會地點,非這間麥當勞莫屬,如此小的地方,居然是日本時代的桃園街役場,後來的桃園市公所........現在觸目所及是一片繁華,政府機關搬家後對當地的發展看來似乎真的幫助不小哩 !!

P.S. 台灣銀對面這間"銀X口"、"X行口"遊樂場、是以前星期六中午高中下課後經常報到的場所,幾個代幣就可以讓我玩個不亦樂乎 ^ ^ ........唉!!已經有N年沒再進去過了呢 ¯□¯

IMG 9925

桃園廳舍 ---> 桃園郡役所 ---> 桃園縣政府 ---> 遠百舊址 ---> ??? ,不變的是這棟老舊的建築,小時候只要聽到媽媽要帶我們去逛百貨公司時,整個就是超興奮,那種劉姥姥逛大觀園的心情至今仍印象深刻,因為很久沒到裡邊逛了,所它在我心中........還是那個小小破破卻美美的舊遠百 ^﹏^

IMG 9927

1996年桃園市衛生所遷移後,原址改建為統領百貨,當時開幕真是好不熱鬧,後方接著便是明德春天百貨,不知是否因原先是桃園市立殯儀館的緣故,一直發展不起來,後來也沒再注意,但外牆還是可看到明德春天字樣...........該不會又是第二個永和市場吧!!桃園市想提升競爭力,整頓市容實在是刻不容緩!!

IMG 9943

原來桃園市也有武德殿,緊鄰新竹州議會,遺址就在以前的農民銀行、現在的合作金庫,如果當年政府機關不搬家到中路,是否還能保留至今呢 ??

p.s. 桃園舊城區與桃園車站間之間在清末仍是阡陌縱橫的田野之地,日治初期成為桃園的行政機關與金融機構的群聚之地,因而帶動整個桃園市的發展.........真是相當有意思的巧合啊 ^ ^

IMG 9941

中華路稱做桃園市的電子街真是一點也不為過,想當初在這裡的電腦超市裡耗費了不少時間金錢.............
現在已沒那些閒情逸緻玩那些電玩,光一個惡靈古堡四就搞到雞飛狗跳........唉!!我的青春歲月啊 -_-

20090926 080

俗稱"關帝廟"的桃園武廟,位在民生路上,多次經過卻不曾留意,直到我妹在對面的婦產科生小孩,才總算有時間可以好好看看它的樣子~~

20090926 085

桃園武廟創建於道光21年(1841),原名關帝廟,是地方祭拜關聖帝君的信仰中心兼徐氏家廟,明治39年(1906)被日本當局改名為武廟,早已是當地信仰中心,與桃園市內眾多傳統廟宇類似,成立的原因皆離不開泉漳械鬥...........泉、漳、粵間的紛紛擾擾,不但造就桃園古城,也讓桃園有南北之分~~~~

記得初到中壢時,不時在耳邊聽到路人皆以沒聽過的客家話交談.........嗯!!有些小小新奇呢 ^ ^

20090926 096

"待會兒要去大廟拜拜"-----幾乎桃園市民只要一聽便曉得:原來要去桃園景福宮!!!如同龜山鄉民說要去嶺頂拜拜,當地人都知道,是要去壽山巖觀音寺~~~~~桃園大廟,不僅是它所擁有的獨特歷史地,更是桃園市相當重要的信仰中心!!!

桃園最早的市街是從下街的十五街庄福德祠到頂街的草店尾福德祠間的中山路(桃仔園街)及公館頭街(民生路),可惜毀於嘉慶11年(1806)的泉漳械鬥中,所以才有漳人在嘉慶14年(1809)在周圍建土堡保衛家園之舉,參考明治37年(1904)的臺灣堡圖,大致可推斷出古城的範圍及四座城門的位置,也是當時的桃仔園街的範圍,同時亦新建街道---長南街(大廟以南的中正路),並在嘉慶16年(1811)在廟旁設立三快外館,設有總理一人,管理包含桃園在內的十五街庄公共事務及維護治安,之後用築城完剩餘資金將草創於乾隆10年(1745)的聖王廟於嘉慶18年(1813)改建為景福宮,1923年配合市街改正,在曾任桃園街長的簡朗山主導下,將原本的三殿式建築改成兩殿式,並向後遷建到現址,日後逐漸取代十五街庄福德祠,使得大廟口成為桃園舊城區的發展中心~~

但從每隔一年都會到南崁五福宮及埔頂仁和宮進香的情形來看,比較可靠的說法是:
桃仔園街的居民早期深受瘟疫所苦,聽說南崁五福宮、大溪埔頂仁和宮頗為靈驗,不時便會前去參拜,但距離甚遠以致經常飽受奔波之苦,等到嘉慶年間桃仔園居民有錢了,便自己建一間廟(景福宮),然後再向五福宮分香玄壇元帥、仁和宮分香開漳聖王回來祭拜。這麼一來,也可以解釋為何景福宮要向五福宮分香玄壇元帥,與每隔一年都要到南崁五福宮、埔頂仁和宮進香的疑問,也可以說明為何墾首薛啟隆是粵籍,但最後桃仔園聚落卻是祭拜漳州人的神明~~

之後不同族群間的械鬥頻仍,所以道光14年(1834)富商姚蓋友倡議改土坦為石牆,1839年由徐玉衡修補城垣並開四門,《淡水廳志》記載"桃仔園城堡,在桃澗堡。有營汛在堡外。周圍約四里許,分設四門。道光十九年,徐玉衡等倡捐建",自此桃園城便成為臺灣有史以來唯一非官方主導興建的大型城池,此時桃園的財力之強,可見一斑~~

雖然牆垣城門早在大正9年(1920)的市街改正前便已消逝無踪,但仍不減景福宮在桃園人心中的地位,今年適逢桃園景福宮每十二年一次的建醮大拜拜,當年參與創建的十五街庄(桃園街、大樹林、大檜溪、小檜溪、水汴頭、埔仔、北門埔仔、中路、茄苳溪、山仔頂、小大湳仔、大湳仔、新中福、新庄仔、大竹圍)皆會共襄盛舉,這些地方包含了桃園市全境及蘆竹、八德、龜山部份村里~~~~現在整個桃園市超熱鬧,可是一點也不輸過年的歡樂氣氛!!!!

20090926 098

每次騎機車來這裡拜拜或到附近做其他事都不用擔心找不到停車位,因為廟埕是最佳停車場,超方便的 ^_^
景福宮建築最大特色就是那"歇山重簷假四垂"的屋頂,1924年改建時找來陳應彬、陳己元父子與吳海同各負責正殿與前殿施作,是台灣現存少見的前後對場作,有興趣的可以來看看~~

桃仔園廳時期的桃園街下轄三個土名---長美街(第一個想到的是"長美巷" =_=)、中南街(包含大廟)、公館頭街(疑似中山路 & 民生路附近),之後區域不斷向南方的桃園火車站擴張,桃園廳時期將先前擴張的大部份區域成立新的土名---武陵街(差不多是現在的武陵里,當時是日人官舍與行政公署群聚地),到了桃園郡時期,廢土名改成小字並去掉街名成為大字,隸屬桃園街桃園大字,下轄四個土名~~

基本上桃園市是依循著"廟後商業、廟前行政、站後工業"的發展路線在穩定前進的~~

20090926 101

明赫感應匾額是噶瑪蘭通判翟淦在景福宮廟宇落成時所獻,當時才曉得翟淦是何許人物---開蘭功蹟卓絕、名聲堪比楊廷理的宜蘭三大老之一,這才促成日後我到宜蘭舊城趴趴走的懷舊之旅 ≧◇≦

20090926 109
20090926 116烤貝

從一旁的建醮看板上,可約畧看出桃園市五大分區---市中心會稽埔仔大樹林中路,其實並沒有真正的行政劃分,只是當地人習慣的分類,而且各區獨立發展、自成一格~~分區探索,是認識桃園的好方法~~

1920年實行郡街庄制度後,桃園街下轄八個大字---桃園、大檜溪、小檜溪、大樹林、中路、埔子、水汴頭、崁仔腳,幾乎等同現在的桃園市,戰後重新劃分為五區(如上圖所示),埔子改名埔仔,大檜溪、小檜溪、水汴頭合併為會稽區(""檜溪"的雅稱),縱貫鐵路以北的大樹林亦併入之,崁仔腳併入中路區。五大分區範圍略有變化,但大都承自日治時期的行政劃分~~

現存五區中,變化最大的就是大樹林區,因為清朝時期,大、小檜溪南邊樹林茂密,人稱"大樹林",最初範圍甚廣,後來被縱貫鐵路一分為二,隨著站前成為政經中心,兩地的大樹林有著完全不同的發展面貌,1907年站前區域大部份被桃園街合併成立武陵街後,大樹林庄在站前的面積所剩無幾,在東門、東山、萬壽三里劃入會稽區後,大樹林從此成為後站的代名詞,如果沒有鐵路的區隔,大樹林區還能保持最原始的面貌嗎 ??

p.s. 十五街庄裡的山仔頂庄現在屬於龜山鄉的地盤,但看板上只有桃園市、蘆竹鄉、八德市的名字,不會是被除名了吧.....

20090926 114烤貝

迎曦門拱宸門循陔門迎爽門.........桃園景福客除了正面牌樓入口外,還有四個小門可供出入,本來以為上面的題字只是裝飾用,意義不大,沒想到後來才得知是為了紀念已然消失的桃園古城四個城門,而將原本的門額題字在這裡重現,極具歷史 & 教育意義~~以後每次經過時,總會不經意地抬頭望上一望..........

IMG 9916

大廟後方的中正路曾是市區最熱鬧的地方,與博愛路交會的路段形成的博愛商圈別稱桃園西門町,大約一年會來一次......就是春節那時候啦 XD 從以前住龜山時到現在搬到八德,每次要買年貨,總是會到這裡來,小時候是家長帶,長大後是自已來,就是沒想過會到其他地方去.....哈,真奇怪 ^_^

永和市場建於1981年,前身是昭和7年(1922)改築而成的桃園街消費市場,外觀是仿羅馬風格西式建築,因應新民市場空間不足而在大廟後另建新市場,現貌是1981年改建而成,不過小時候跟著長輩來這兒稱做中央市場,附近也有中央戲院與中央旅社,結果現在才知其真正的名稱是永和市場 +_+ 整體感覺十分陰暗破舊,好像會有阿飄出現似的.....聽說未來會改建前捷運站,希望能重現當年桃園夜市還未遷走前的榮景~~

桃園捷運綠線是否能為廟後商圈帶來完全不同的面貌 ?? 拭目以待吧~~~

20090926 118

這間建於明治40年(1907)的文昌公園當我還住在龜山時便久聞大名------流鶯聚集、髒亂不堪,名聲不是很好,但後來整治的相當成功,一掃當初的不名譽,給人耳目一新清新感,其對面就是桃園市立圖書館,每天一大早便可見不少學生在此等開門自修,真是認真~~~相傳文昌公園與桃園國小間的南門溪(東門溪支流)是昔日桃園城南段的護城河,桃園古城雖已消失,但仍留下不少蛛絲馬跡供後人尋寶 ^ ^

文昌廟是同治6年(1867)由大溪舉人李騰芳等人為了替地方子弟設置學堂而創建,初名"駕鰲樓",僅樓房一間,明治29年(1896)才又增建前堂與左右兩廊,隔年起卻短暫成為桃園公學校(桃園國小前身)校舍直到大正5年(1916),明治40年(1907)不但在廟前設立公園並在文昌廟內設立一小型文庫,兩年後在文昌公園建立一獨棟建築,書籍遷入,正式定名"桃園文庫",可說是桃園市立圖書館的前身~~

在桃園孔廟還未建成前,桃園文廟的重責一直是由它來擔任(1969~1991)。路過成功國小、漫步文昌公園、到文昌廟祈求文昌帝君保祐,跨過民權路到對面的市立圖晝館看書....真的是很有文風鼎盛的fu哦~~~~

20090926 121

接下來要去哪呢??沒錯,就是位居桃園市中心的新民老街 ^ ^

20090926 127(001)

要不是去年經過這裡看到多了一些東東......我還真的不曉得桃園還有一條新民老街 >__<

左連文廟、右接武廟,中間面對桃園大廟,真是一條很有意思的街道,根據官方資料,這條街的歷史至少超過180年,那應該也是桃園古城建立之後的事,不過關於它的資料少得可憐,僅知其可能是與長南街同期的老街之一,大概是舊時景觀保留較多才獲得政府欽點並改造,只是它給我的感覺.......與大廟後方的新民市場實在很類似,都是發展遲緩的舊城區,如果政府可能將它的特色發揮出來(老店、美食、景觀),或許才能深獲遊客青睞,不然可能連人氣都比不上附近的楊梅老街~~

新民老街........加油!!

20090926 129

20090926 132

20090926 135

獨自漫步在無人的新民老街,看著寫楊氏家廟門額的紅磚拱券立面,1907年起屹立至今,是桃園市區內少見的明治時期街屋,猜想它曾有過的歲月風華.............您~~是否另有一番體驗收獲呢?????

20090926 070

20090926 153

由東門溪加蓋而成的東溪綠園徒步區,連接復興路與朝陽公園,是桃園市中心裡不可多得的休閒場所,底下的東門溪相傳是昔日桃園古城的護城河,更是為它添增一些懷舊風情.........
即便如此,我卻從未全程走完過 ^ ^!! 大概時間都挑的不對,幾乎都沒看到其他人經過 -_- 聽說今年底時已規劃為自行車道,搞不好會變成另一處熱門的景點呢 ^_^

20090926 151 1

走在東溪綠園上,在接近十五街庄福德祠時,一定會看到這間小廟---東石公,地位可比擬關西石爺祠,位在桃園最早開發的中山東路與民生路附近,而且就在東門溪畔...........不知有多少故事隱身其中,在這鬧區中仍能保留古榕大石,應該也是當地居民相當重要的信仰中心才是~~

20090926 138拷貝

來到中山路上,對面一間土地公廟,就是有開基福德祠之稱的十五街庄福德祠,相傳福建漳州移民"阿英師"渡海來臺,隨身攜帶福德正神,落腳桃園東門,行跡遍及十五街庄,阿英師辭世後,當地居民便將神像請至東門溪畔的草堂,直到乾隆5年(1740)才建廟供人膜拜~~

昔日小廟座東向西,背向東門溪,前往道路北往南崁,南通大溪,西朝中壢,這T字型道路正是最早的桃仔園街雛型,可惜200年歷史古廟也敵不過現代化腳步,就在昭和11年(1936)中山路拓寬時被迫拆除,神像暫厝景福宮,1951年才在現址重建,1978年正式定名為"桃園十五街庄福德祠"~~~~

隔著公館頭與景福宮分據兩方,是桃園市具有相當歷史意義的廟宇之一,以前經都沒注意過 x_x 今日的桃園市區小探........見識到不少以前忽略的地方呢!!!

20090926 142 2

20090926 14820090926 149

十五街庄福德祠小具規模、各方人士贈匾甚多,在此遙想當年桃仔園的古廟老街風情..........聽著外邊往來不斷的車聲 & 喇叭聲,真的要很有想像力才行 U_U

20090926 170

20090926 156

20090926 159

來到朝陽街,位於朝陽森林公園的土地公廟......猜猜看叫啥名?猜對了嗎~~就叫做"朝陽宮" XD

光聽地名就應該曉得它是處在東門附近~~因應道路拓寬與公園成立而在2005年重建成今日所見的嶄新大廟,朝陽街上朝陽公園旁的朝陽里朝陽宮,整個聽起來就很有朝氣呢 ^_^

沿著前方這條鎮撫街往東去便是鎮撫宮,祭拜廣澤尊王,是泉州人的信仰中心,約略可見桃園城內外泉漳不同信仰的分佈,本來應該要去拜訪一番,只是........唉!!真糟糕,慢了一步,己經全部拆掉重建中,當時只見僅存山門外,什麼都沒了,哇咧!!感覺稍差,只好忍痛放棄了 T_T

20090926 166

看著朝陽宮旁的桃源橋...........總覺得與武陵橋隱隱相呼應著 ☆_☆ 還真是會取名字啊 ^__^

20090926 174

20090926 177

沿著東溪綠園人行步道往南走,從一旁的小巷走進,看到一間隱身其中的土地公廟-----很有意思,它的名稱叫做"鎮陽祠"~~

其實算不上很特別的名字,只是......附近就有一個朝陽宮,不免會有一些奇怪的聯想,對聯也饒富趣味--"鎮座武陵安四境",這裡離武陵已有點距離,為何還要提起呢??

可能完全只是一個巧合罷了........完全是我個人在耍無聊啦 XD

20090926 180

看到陽泉宮......第一聯想到的居然是"中華小廚師"中的陽泉酒家 XD

因廟中除了原本鎮守朝陽街的土地爺爺還有一位來自清泉街(朝陽街236巷)的客人,所以取兩條街名第一個字,合稱"陽泉宮"~~~

自從在苗栗市見識大愛福德祠(取自大同街、博愛街各自第一個字)後,原來桃園市也有依此原則命名的土地公廟............哇!!真的是好有意思哦 ∩_∩

20090926 185

..............還真是簡單到不行的門牌~~~

20090926 188

20090926 193

民生路是昔日連接桃仔園與南崁間的要道,往北走出了三民路,都市的喧囂逐漸散去,雖然路上人車依舊川流不息,但仍掩不住那絲絲幽然恬靜的安寧感.........

這裡已是桃園古城北門外邊,因位於埔仔靠近北門口之間,所以又稱"北門埔仔"(日治時期埔子、北門埔子同屬埔子大字下的小字),這間永燈祠,與一般常見的街頭街尾、田頭田尾土地公有些不同,是屬於顧墳的,昔日桃園放水燈的儀式都是在廟後方、東門溪畔的水燈崛舉行(現在則改至虎頭山旁的大檜溪舉辦),對面就是大墓公,見證這一帶曾經做為墓場的歷史,裡邊頗為清幽,即使放水燈的功能已不在,但仍是當地重要信仰中心~~

20090926 195

永燈社??沒什麼研究,只是聽起就很有北管的fu~~

20090926 198

20090926 199

20090926 202

桃園市唯一的大墓公,就在永燈祠對面,1959年興建,名曰"桃鎮大墓公佳城",1976年增建納骨塔,現貌是1999年擴建而成,存放因應民生路拓寬起出的無祀骸骨並集中原本散布桃園市區各地的大墓公來共同管理,不曉得是否設計的緣故,雖是大太陽下,但內裡卻透出些許泌涼冷意........頗符合陰廟的氣氛~~

永燈祠與大墓公皆是初次造訪,本來這裡不在規劃中,但隨著逐漸揭開桃園市發展面紗,這才發現它們有著不可抹滅的地位.........桃仔園的歷史,遠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豐富呢!!!

20090926 206 1拷貝

行經民生路上的桃園戲院站牌,久聞大名,不禁停下來仔細端倪一番.............

桃園戲院(桃園市第一家??)見證桃園市戲院史上那段曾經百家爭鳴、大放異采的風光歲月,不知為何,戲院卻一家家關閉 ( 連我最愛的金園戲院也沒了 >_< ),聽說僅剩一家尚存!!不好意思,很久沒在桃園市看電影了,上一次是到台茂,若此話屬實,那桃園市也太悲慘了,好歹稱得上是桃園縣首善之區,而我叫得出名字的戲院居然都在桃園市外圍.............唉!!不知該說什麼才好了 -_-

20090926 206

20090926 209

20090926 211

南華街、鎮南街、南海街、南門市場、南門國小........好多"南"啊~~嘿嘿!!因為這一帶據說是桃園古城的南門附近嘛 XD 說實在南華街也趴趴走了N次,今天才第一次發現 3_3 對鎮南宮的土地爺爺還真是不好意思,一旁的鎮南街據說是昔日通往南門的要道,廟內石碑有提到它與桃園城的關係,值得一看~~

桃園古城有四座城門,雖然早已消失在歷史洪流中,但當初所對應的四門土地公廟或遷移、或改建,很不可思議地仍保存至今 !! 這次只有拜訪西門土地公--元德宮 & 南門土地公---鎮南宮,保德祠(北門)與厚德祠(東門)都很不小心地給它忽略了 +_+ 畢竟這次定義為回憶之旅,走到哪裡就看到哪裡囉 !! ( 其實是.......懶 XD )

20090926 212

20090926 217拷貝

桃園眾多廟宇中(土地公公不算),我經過最多次的有兩間,其中之一就是這間西廟,位於車水馬龍的中山路& 南華街口,對比附近人潮熙攘的南門市場.............這裡相對的是超級冷清~~~

西廟俗稱佛祖廟,又名桃園城隍廟,雖是小廟一枚,卻也是桃園四大古廟之一,由於廟身所用青磚尺度不同於後來常見的紅磚,因此它很有可能是桃園地區唯一自清代建成後至今仍維持當時樣貌的寺廟,地方流傳建廟的由來有二說,一是林氏先民林心元由浙江南海普陀山請來一位尊觀音佛祖神像,本奉祀於家中,後因神明託夢,遂於自宅旁建廟,由林心元率兩名弟子夯土建成;另一說是嘉慶25年(1820),桃園總理姚蓋在興建城池時,發現許多無主之墳,因怕隨意驚擾諸鬼死有不敬,為祈求築城工事能平靜順遂,使和桃園附近十五街庄民眾商議在西門外創建本廟~~

有鑑於桃園沒有城隍廟,才在1950年左右從新竹城隍廟分靈而來祭祀,此時已距建廟將近130年,且先前主神是觀音菩薩,而現在兩尊神明同為主祀已是其特色,目前是由林氏後代擔任管理人.........嗯!!建廟的來由,您選擇哪一種說法呢 ^ ^

20090926 222

究竟是西廟因西湖里得名,還是由西廟衍生出西湖里之名呢??

20090926 226

原來桃園也有城隍廟..........今日學到的事還真不少 3_3

20090926 229

雖然身為全台唯一以"西廟"為名的廟宇,且廟內尚存三方百年古碑,但廟貌受損嚴重,廟產管理不善,依政府規劃,是要拆除重建...............唉!!又是一個即將消失的桃園百年遺跡 +_+

20090926 232

話說昔日桃園古城四座城門各有相對應的土地公廟,這座元德宮是屬於西門的...........真的是湊巧經過啦!!它隱身隱得太好,要不是要從西廟走回景福宮,根本完全不會發現呢 ~^o^~

20090926 236

公館頭(民生路)與草店尾(民族路)間的中山路是最早的桃仔園街,由於地勢因素,位於公館頭的十五街庄福德祠便被稱為"下街福德祠",草店尾天德祠便是"頂街福德祠",廟貌最近幾年才改建成現況,要在夜幕低垂之時觀看那霓虹燈閃亮亮的映射出"天德祠"三個大字,才能深刻感受到它身為"桃仔園頂街天德祠"的崇高身份~~

20090926 242

桃園縣高中第一志願是哪間 ????? 很不幸地,只有桃園縣民才能百分百地正確回答出這個看似簡單、卻讓人意外地感到困擾的問題~~

當初有同學參加大學甄試,跟身旁的考生聊天時,被問道唸什麼高中 ? 我那位同學就很自豪地說是武陵高中,結果........居然被回問說:武陵農場附近也有高中哦 ?? 我同學此時臉上已出現三條斜線兼冒青筋,但還是很耐心地解釋它是桃園縣第一志願,沒想到.....對方竟回答說:什麼!!第一志願不是桃園高中嗎??此時天空己是一堆烏鴉在飛 XD 

20090926 240

武陵高中大門是否像廟門........根據不可靠的消息指出,曾有進香團誤認而在此停車哩 ^﹏^

自從舊崇德樓拆除,福利社改做K書中心後,總覺得武陵高中於我已不再熟悉,只有那個"昂首濶步武陵人"招牌,才能依稀勾起我的部份回憶,一旁的愛買常去,但它就真的只是經過而已,唉!!為何高中畢業後才搬家到武陵高中附近呢!!真懷念以前天天趕公車上下學的青澀歲月......

桃園市佔地不大,但歷史發展源遠流長,每個地方都有屬於它自己的故事,文中所述地方其實只能算是桃園市的一小部份,不過這是一篇屬於我的桃園故事,與平常到外地旅遊所寫老街古蹟遊記大不相同,沒有感覺便很難下筆呢 ^_^

Dear 桃園市,今次很高興又再重新認識妳,以後再請多多指教囉 ∩_∩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