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19年(1944)因應尖石地區豐富的林業礦產資源,孕育出內灣線的興建,1951年全線完工,內灣便開始進入全盛時期,林業煤礦產業皆十分興盛,直到1970年代,隨著禁伐林木及礦源枯竭,這裡又逐漸沒落,但從2001年開始,在當地漫畫家劉興欽與當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上,內灣一下子又成為熱門觀光景點,阿三哥與大嬸婆的魅力真是不容小覷!!!!
內灣老街

內灣位於橫山鄉東側,因緊鄰油羅溪,以致水患頻仍,鄰近泰雅族居地,不利漢人開發,直到嘉慶年間才由來自泉州晉江的竹塹城商人陳長順、陳紹藩父子以陳福成墾號進入橫山開墾,墾區名為合興庄,沿著沙坑、八十份、十份寮開拓至此,依《新竹縣采訪冊記載》,在此地建立南河和興莊,形成以客家人為主的山城聚落,並建立隘勇線防禦,內灣因位於南河東邊,由於地處對抗原住民的最前線,地位相形重要,由於尖石山區擁有樟木、樟腦等重要山林資源,日治時期便加以開發,裝設木馬道載運原木、1911年設置輕便鐵路將貨物運出,並深入尖石山區開挖煤礦,吸引大批伐木及礦工進駐,帶動當地發展~~

日治初期為新竹廳樹杞林支廳沙坑區竹北一堡南河庄土名內灣,1920年改制新竹州竹東郡橫山庄,聚落位於橫山大字與油羅大字之間,戰後成為新竹縣南河鄉內灣村,1951年內灣線完工,雖然主要是用來載運台泥、亞泥的水泥與石灰等原料,卻也讓內灣受惠,交通運輸更加便利,煤林礦業發展達到高峰,早期砍伐橫山地區林木的東洋木材株會社及後來砍伐尖石山區森林的植松木行株式會社竹東支店香材山作業所(竹東林場香杉山分場)得到的原木資源及包括尖石在內的山區人民貨物皆透過內灣進出,讓此地成為竹東山區重要交通轉運站,因應人潮聚集而生的旅館、酒店、戲院、雜貨店、小吃店家隨之出現,當時是內灣的輝煌時期,直到1975年開始因林業政策改變而減少伐木、公路取代鐵路(台泥、亞泥不再用火車運貨),三大礦災使得礦坑陸續收坑,才使得內灣逐漸沒落

由於歸於平淡的內灣保有許多舊時代的建築風貌與生活風情,由於自然環境仍是原始風貌所以也是欣賞螢火蟲的好去處,以內灣老街為首的當地商家為了提振觀光開發野薑花粽等美食,漫畫家劉興欽也提供其作品人物阿三哥與大嬸婆做為文創商品以吸引觀光客來訪,今天就是要來將內灣老街好好地走一遭 ^^

竹東車站

由於六家線正在興建中的關係,要坐火車到內灣得先坐接駁車到竹東車站再搭火車才行~~~未來搭乘高鐵的旅客可在高鐵新竹站經六家車轉乘六家線到竹中車站,屆時竹東車站這個內灣線最大站的身份是否會因此被竹中車站取代呢 ? 拭目以待

20080502 098 1

內灣線前身是竹東支線,由於竹東地區山地林業資源豐富,昭和15年(1940)成立的植松木行株式會社竹東支店便是利用香杉山作業所(尖石錦屏)砍伐尖石山區的原木,加上水泥產業興盛,有利用鐵路運送木材與石灰泥的需求,日治時期的1944年即規劃將連結內灣的輕便鐵路改建成蒸汽火車可以通行的鐵道,但因二戰結束而中斷,戰後在1946年續建竹東支線,算是戰後政府所建的第一條台鐵支線,新竹到竹東的鐵道在1947年完工,竹東到十分寮(合興)的鐵道在1950年完工,此時竹東支線改稱內灣支線,十分寮(合興)到內灣的鐵道則是在1951年完工,同年9月1日正式通車,全長27.9公里,並再度更名,稱做內灣線~~

源源不絕的石灰泥、木材、煤礦使其業績蒸蒸日上,內灣山城也因此而繁榮一時,但因政策改變,貨運不再是主力,甚至歸零,取而代之的因觀光業興趣的客運人流,現在會坐火車到內灣的,絕大部份都是觀光客居多,像我就是其中一例 ^_^








內灣車站

坐沒多久,內灣車站就到囉 !!  遙望另一側,那裡就是內灣線的終點,這樣子才終於台鐵支線搭車的fu,不過可能來的太早,月台或候車室都呈現空蕩蕩的無人靜謐~~

內灣車站

1951年9月11日設站的內灣車站,是內灣線的終點站,也是內灣線最重要的一站,戰後初期來自竹東林場香杉山分場的原木只能透過輕便鐵道運送,直到鐵路完工才大幅提升運能~~

昔日尖石山區所砍伐的林木及採出的煤礦都是在這裡集中送到新竹再轉送各地的,雖然曾經沒落到差點廢站,但最後還是起死回生,為了紀念漫畫家劉興欽,所以在外牆便有大嬸婆的壁畫~~

20080502 153 1

內灣街道地上隨處可見內灣代表人物-----大嬸婆的畫像,劉興欽留給內灣的最大文化資產,但不知為何,車站外邊原本應該有一個大嬸婆的雕像的,現在居然只剩下腳而已!!

從新竹客運竹東站也可以坐車來此處,不過用這種方法來內灣的人應該是少之又少吧!!雖然路線不少,但車次卻是少之又少,畢竟內灣菁華地段說大不大,把那個將內灣吊橋、內灣車站、內灣老街、內灣戲院、林務局內灣工作室給走一遍,差不多就逛完囉

20080502 159 1

不論哪個時間、哪個角度來看,內灣吊橋都是那麼有fu~~從橋上眺望油羅溪河濱步道,這個角度看過去好像還不錯,有機會應該要走看看~~河邊都是菜園,著名的內灣垂釣,應該不是指這裡吧 ?

自從內灣大橋開通後,內灣吊橋就變成單純是遊客來賞玩專用的橋了,在橋上觀看油羅溪,橋的另一端林蔭密布,走起來相當不錯

20080502 198 1

在這裡看到南坪古道的標誌,難道這裡便是南坪古道的入口嗎??因為今天天候不佳,所以南坪古道就等待下次有機會再來此地走走吧!!

這裡有家咖啡館取名櫻木花道?? 很有趣的名字 !! 名字取得好,人潮少不了 ^_^ 甚至亦能在這裡可以看到名氣超響的薰衣草森衣的指標

20080502 215 1

內灣車站前方的內灣老街是整個內灣地區最受歡迎的地方,早期尖石山區伐木與煤礦事業興盛,欲前往山區的人們必需申請入山證,多會在內灣停留一晚再出發,因此造就當地旅館林立,全盛時期共出現七家旅社,遍佈中正路、和平街一帶,順帶出現許多夜夜笙歌的酒家,繁華程度讓此地擁有小上海稱號~~每逢假日時分的人潮是寸步難行,要享受平日才有機會見到難得悠閒時刻 ^^

街上居然有這麼擁有傳統風味的透雕木窗與方型氣窗,就算沒有綠釉花窗裝飾亦能彰顯其樸素淡雅,不管是舊時留存還是後來新建,在這滿是平凡無奇的水泥樓房,很有那種突然眼前為之一亮的痛快感呀 ^_^

20080502 216 4

在絢爛歸於平淡的現今,只要看到這些木造雙層街屋,就會想著它們以前是做什麼生意的,某個轉角發現有進旅社,莫非它也曾見證內灣的全盛期 ? 其與隔壁的彭義齒瓷牙可說是內灣老街最具特色的老店,難得還沒被那色澤怪奇的帆布招牌給擋住,就不知能撐多久,希望下次再來,不要外牆全被擋住才好 @_@

火車站到這兒的中正路上,距離不長,曾出現日新、日光、和隆旅館,現在都變成店家或住家,再難尋覓往日遺跡

內灣廣濟宮

內灣廣濟宮

內灣廣濟宮也是內灣十景之一,要對歷史很有興趣與感受性很強的遊客才會到這裡參觀吧!!

原先廟址在現在的內灣天主堂,建於昭和元年(1926),因內灣在清代屬於劉長順所開墾的合興庄,早期居民會去庄內信仰中心的沙坑大平地三元宮祭拜,但因路途遙遠,便將廟中主祀的三官大帝分靈至此建廟祭拜,同時供奉大正八年(1919)迎自新埔褒忠義民廟之義民爺(當時供奉在當地居民黃澄元在大同路的住家,名為平和宮),加上開漳聖王、天上聖母(迎自北港朝天宮),定廟名為廣濟宮,後因皇民化運動而被迫撤除所有神像,暫居九讚頭國王宮,廟宇建築也成為軍隊倉庫,戰後因原廟址已另作它用,便於1946年在第一代內灣派出所遺址的目前位置重建,1982年重修,1984年完工並成今貌,信仰圈不只是內灣村,隔壁的力行村民有時也會來祭拜



老街走到後方就幾乎看不到商業活動,自然也不會有遊客出現囉!!



接著來到了庄頭伯公廟,這裡對內灣來說應該是個重要宗教信仰中心吧!! 因位於內灣橋畔,所以又稱橋頭伯公



這裡比較特殊的是伯公廟旁邊便是有應公廟



伯公廟後方有兩株著名的百年茄苳樹,號稱夫妻樹,見證內灣的興衰歷史





伯公廟前廣場旁有內灣的介紹,只是太地上,還要蹲下看有些麻煩



前往九芎坪隧道的路上回望內灣聚落,完全就是一個山城架構



從新竹過來看到這個標誌就表示內灣到囉!! 內灣名氣雖然很大,但它真實身份是橫山鄉內灣村啦

這個阿三哥在前面拉、大嬸婆在後面推木馬的意象雕像,呈現的正是昔日內灣林業全盛時期如何用木馬載運木材的方式。木馬使用兩條長約六尺多的赤柯木做成前頭翹起的雪橇形狀木板,寬約五寸,厚度一寸二分,彼此相隔一尺八寸,中間以五根橫木相連,最前方的一根上繫繩帶,做為木馬使用時的肩帶,將要運送的木材放置木馬上後,上邊再加一根細木,用來操作方向,後方妻子負責拉馬尾,前方丈夫要準備點油棒將烏油不時塗在枕木上以確保通行順暢,除了上下坡,過橋時也很危險,因枕木間有空隙,容易踩空,此時若逢巨木壓身,不死也殘

據傳皆是兩人一組,大多是夫妻檔合作,由於木馬沉重,少則數百、多則數千公斤,所以多是好幾組人馬同時處理,形成木馬隊,若有事也互相幫忙,運越多趟錢越多,但山路崎嶇不平,即便架設木條鋪路做橋,仍是極其費力,若是陡坡上下,又逢枕木濕滑,若一方沒拉緊,一旦木馬不受控的自行滑動,往往會造成遺憾終生的結果,雖是高風險工作,而且一旦受傷死亡,也沒理賠,但因工資甚高,吸引不少人投入這項行業

現在林務局內灣工作室戶外有木馬模型展示,內灣派出所後方亦有木馬古道,可以說木馬是內灣林業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證,所以才會看到這兩位推著木馬的畫面,做為進入內灣第一站的形象招牌 ^__^



坐在火車上出隧道也代表內灣到了,只是在火車上看不到這個指標

內灣線九芎坪隧道



終於來到了著名的九芎坪隧道,雖然這裡也是內灣景點之一,不過人氣冷到不行



前往九芎坪隧道的途中就會看到攀龍吊橋,走在上面好像會很刺激的感覺



既然來到了攀龍吊橋,就進去看看吧!!



攀龍吊橋

據說曾有地理師剖析為吊橋的對岸山頭為此地區風水的「龍脈之龍首」,而吊橋則是通往龍頭的途徑,可說是「攀龍」,所以才稱之為攀龍吊橋;但橋全長約80公尺,寬約1.1公尺,橋身長又狹小,僅可供人員通行,也是通往「南窩」與「南坪」的最佳捷徑,但走在上面搖搖晃晃,驚險程度不輸溪口吊橋,但又好像很危險,走沒幾步道趕緊撤退了 +_+



攀龍吊橋上遙望內灣山城,由地形大致上可看出內灣名字的由來---真的是一個好大的河灣地帶 !!



再往前走就可看到九芎坪隧道的另一出口了,一旁有階梯可通到隧道口,正好可下去看看



九芎坪隧道入口,內灣線最東邊的隧道,據說此地林蔭茂密,加上出此隧道見到亮光就代表內灣到了,所以也是內灣著名景點之一,不過在優美度來說,平溪線的幼坑隧道似乎略勝一疇



這裡好像濕氣很重,字跡都斑駁了



既然有內灣大橋,當然也有內灣小橋囉!!



要到內灣國小得先走這個地下道,完全被廣告招牌給淹沒了



內灣國小是內灣最高學府(沒有國中 +_+),1939年設立南河國語講習所,1941年改制大肚國民學校內富分教場,1946年改稱內灣國民學校,1968年實施九年教育才變成內灣國小,可以想見內灣雖因樟腦、木材、煤礦資源豐富吸引大量人口移入,但最多也僅千餘人,所以當地沒有中學校,連初等教育設立的時間也相當晚,甚少遊客會來這兒,不想被嘈雜的老街喧囂紛擾,倒是可以選擇來此享受寂寥的幽靜 ^^



逛完國小,來到鐵道底端,這裡便是內灣線鐵軌的終點!!!



終點附近有個景點便是火車地磅站,昔日載運林木或煤礦要出去時都得在這裡秤一下才知道重量是否ok!!相當少見,現在也變成景點之一了



地磅站有個現代化建築,不曉得與這個地磅站有何關係



內灣線終點看內灣線



站在內灣線鐵軌上就可看到山坡上方的內灣派出所,典雅的日式建築,值得一訪



基本上這個標語......就連警察伯伯也沒辦法遵守吧!!





在以前蒸汽火車的時代,火車頭要定期補充水份才能利用煤炭加熱使水變成蒸汽產生動力,做為內灣線終點的內灣火車站附近,就有這樣一個火車加水站,以前的火車到站後,車頭與車廂分離,再駛來這兒加水,由於取自水質優良的東窩溪,不會在火車頭產生大量石灰,對於清理大有幫助,現在己是自給動力的柴電列車,火車加水站早已廢棄不用,不過設施尚存,地上還特地保留一段鐵軌供遊客緬懷那段古早歲月,可惜水鶴被拆除,不然會更接近原本風貌



內灣派出所也是觀光景點之一,但要到那裡得先過鐵路



從派出所後方可以明顯看到建築形式為寄棟造建築,昔日為內灣最高的建築物



內灣派出所建於昭和13年(1938),是將原位於廣濟宮廟地的第一代派出所遷建至此,原名內灣警察官吏派出所,是目前內灣地區保留最完整的日式建築與日治時期公家機關,要拍照前有先和警察伯伯問過,由在大門前午睡的小狗可以看到,這裡治安還不錯,真悠閒!!

至於原來閒置的派出所建築,1939年成立南河部落振興會~~



這裡警車只有看到一輛,還真少啊!



內灣派出所前方,是眺望內灣線列車緩緩駛進車站時的絕佳地點呢 ^_^





以前的內灣線只有一輛車廂,現在卻是有兩輛車廂,代表內灣越來越受歡迎了??



終於看到阿三哥、阿嬸婆的雕像了!



客家民俗文化館很有客家傳統建築的味道

內灣天主堂



雖然內灣天主堂也是景點之一,但卻不開放,只好從外面看看就好!!

內灣天主教會是在1955年由雷德文神父設立於南河瘧疾防治所,提供當時伐木挖礦工人一個心靈寄托場所,1963年由范賓神父邀請木匠陳振震於現址建立教堂,1965啟用,即現在的內灣天主堂,又稱聖母升天堂、內灣聖堂,因位於停車場前往老街的必經之路,所以也成為知名景點~~

內灣戲院

要說內灣最有名的景點當然非內灣戲院莫屬!!

內灣戲院最早是存放木材的場地,1947年為了滿足村中大量勞動人口的娛樂需求,而由楊盛泉聘請范進發興建,1950年落成,除了表演歌仔戲,亦有播放電影,因其典雅的日式木造建築外觀與其在那個時代所代表的獨特意義,使其成為內灣極為著名的熱門景點,亦是拍照好去處~~

內灣戲院

內灣戲院還未開張營業前,前面是停車場



營業時間一到,老闆就出來把左鄰右舍叫出來跟他們說把車開走,結果前面這裡瞬間清空,效率還真好啊!!



戲院昔日的售票口



既然是走懷舊路線,當然是少不了老郵筒和三輪車囉!!



側看內灣戲院



內部有很多圖片說明內灣的發展歷史



這裡都是在賣一些老東西





戲院內部是餐廳,可以邊看老電影邊用餐,對喜歡懷舊的遊客們有著不可抗拒的致命吸引力~~





要用餐才能到裡邊參觀呢 ~~ 不過若是喜歡古早味的,這裡可是個大寶庫哦 ^ ^



居然在上映的電影裡看到內灣戲院的身影.........而且還有不少內灣老街舊時的影像 !!

能有幸巧遇"在那河畔青草青"這部電影,有些難忘的小感動 ^o^



中午用餐時分,裡邊可是人滿為患,雖然可以到二樓去,但若不是坐在最前邊,就沒什麼fu囉~~



要保持懷舊氣氛,滿載貨品的腳踏車是一定要的啦~~南庄戲院是擺地上,內灣戲院是放牆上,不知哪種方式會比較受歡迎 ???





我怕太太 ? 太太怕我 ?.............順序不同,意思差很多 >_< 最後一句被另一半聽可就不得了 XD



賣衣服才是這裡的主業嗎??一堆衣服!!



由林務局內灣工作站、內灣檢查站的設立可看出昔日這裡的林業真的是非常興盛



現在已開放參觀的林務局工作站,內灣的伐木業要從日治初期的大正年間東洋木材株式會社設立開始(1928年改制成台灣人詹義春經營的勝義製材所),當時還成立新竹第一間火力發動的鋸木場(又稱火鋸寮,據說遺址在內灣戲院前方),同時為了運送木材而產生木馬道,後期改由輕便車道搬運,戰後成為內灣線貨運主要來源,現在為了保護森林資源而禁止伐木,想要更加了解內灣老街的前世今生,可從內灣林業史著手,所以內灣林務局雖然範圍不大,卻是來內灣一遊時必定要來朝聖的景點~~



今天正巧遇上林務局內灣工作局開放參觀5週年,所以有許多紀念活動!!



活動結束後會送一株樹苗做紀念,還滿多人來領的嘛!!







工作站內部的展示,可以了解內灣林業的發展史



裡面也有老文物可參觀



在昔日這可是有"殺人木馬"之稱



工作站後方也有集材器的模型,



與林務局工作站相比,內灣檢查站相對就小很多



從這兒到尖石山區要入山證,下山運送木材等貨物回到內灣仍要停車檢查,這些都是林務局的工作呀~~"林產物"不知啥意,這塊招牌荒廢這多年都還存在,著實不易,但未來想要留著,只怕沒那麼簡單,或許哪一天這被出租給店家做生意,這些陳年舊物就會咻一下就不見了 -_-



因為是檢查站嘛,所以裡邊都在介紹查驗時相關的資訊,只是屋內空間超小,人一多就很難轉身了



坐火車回竹東,在列車最前方賞景,好像是湯瑪士小火車的感覺,現在要經過的是橫山大橋,下方河道是頭前溪,對面就是竹東市區



時速才29km,想說還好,和平溪線差不多



結果瞬間飄到62km,還滿快的耶!!這裡可不像平溪線一樣可以在鐵道上悠閒漫步啊!!



竹東車站快到囉!!



即將進入竹東車站,很明顯可以看到鐵軌在這裡就由單線變成雙線了!!



這個接駁車再過幾年就看不到了,現在可得好好坐坐才行!!

本來還擔心內灣的遊客會多到爆,結果還好,因為人潮全部集中在老街上,而野薑花粽更是熱門到不行,而除了內灣戲院、內灣吊橋的其他景點就幾乎看不到什麼人了,但也正因如此,所以像我這種觀光客就可以好好參觀,對內灣的南坪古道和木馬道遺址還滿有興趣的,下次有機會可以再來拜訪拜訪!!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