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挑擔古道舊跡走訪三坑老街,見黑白洗;漫步清水坑古道尋覓大平紅橋身影,在雷聲轟隆中的大雷雨中走在空曠的田野,還真是相當刺激的體驗呢!!
三坑老街

炎炎夏日,到附近走走就好了,決定逛逛慕名已久的三坑老街大平紅橋~~

挑擔古道

轉進石門國小旁的十一分路,盡頭有條石板路,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挑檐古道 ?據說早期是三坑仔、十一分之間的農產貨物運送道路,船隻上溯大漢溪上游的三坑仔碼頭,再請人挑著扁擔將穀送到十一分,因此而得名。偶爾還可以看到幾個小朋友在上面走,看來現在仍在使用,不過解說牌應該要好好維護,不然經過的人又怎麼會知道這條古道的歷史呢 ??

位道出口位於下方的中正路三坑段,完全沒有任何標示,外地來的人根本就不會知道這裡有這條路的吧!! 馬路對面就是三坑老街入口,應該可以好好連結宣傳的~~~

三坑老街

挑擔古道對面的永福路口設有三坑老街的指標,也有石門大圳自行車景觀步道字樣,應該是指三坑鐵馬道嗎 !!

三坑老街

路邊有間名為集福祠的土地公廟(為了躲雷雨,在裡邊待了不少時間),廟旁有塊為民生厚碑,建於昭和四年(1929),碑文內容與開鑿道路有關,後邊還列出寄附芳名,所以是由當地仕紳出資與鄉民共築的道路,也算三坑發展的史蹟,亦是遊客拜訪三坑老街時的第一站........但又有多少人會此碑停下腳步呢 ?

旁側小路可通往三坑自然公園,繼續直走一小段路就會見到三坑老街入口,永福宮、青錢第、黑白洗皆是必訪景點.......哎呀~~開始下起如豆般的大雨啦 +_+

褐斑毒蛾

哎呀 !! 連蛾的幼蟲也來避雨啦~~看到其身上毛束在一起就知道不簡單,果真是不能隨著亂摸的基斑毒蛾~~

三坑老街黑白洗

洗衫坑是許多人對於三坑老街的第一印象,畢竟就位於老街入口,想忽略也很難 ^0^

三坑老街

黑白洗的標語相當好記,當黑白水洗盡一切,就能將三坑化三康,平凡尋常的洗衫坑,寄託著三坑居民祈求當地再度繁華興盛的期待呀~~

曾是大漢溪上游重要津渡碼頭的三坑老街,獨剩紅磚老屋細數往日風華,不論是宣導用途的文化牆面、防禦敵人進犯的曲巷彎弄,還有象徵傳統的堂號---江夏堂、武威堂的名稱一看就知主人姓氏,嘈雜雨聲不斷入耳,此刻內心卻是無比寧靜~~

1 三坑鐵馬道地圖

三坑鐵馬道沿著石門大圳三坑段設立,可欣賞桐花、蝴蝶、櫻花等自然景觀,看來剛剛有經過入口,青錢第後方也有小路可上去,體力好的人還可騎到大漢溪河邊察看碼頭遺址或是拜訪三坑自然生態公園~~~

果然還是要有腳踏車在身旁才能逛得遠,方才走了半天,就地圖而言,也不過就只有那麼一小段 +_+

三坑老街

永福宮前的兩排房舍僅剩北面街屋仍保留清代傳統紅磚街屋格局,走過日治時期沒有改建成西式洋樓,至今未保留原味的老屋現在是三坑老街最大的資產,也就是說著名的三坑老街,就只剩眼前這麼一小段~~

三坑子聚落是以客家族群為主要居民,因臨近大漢溪,利用航運之便成為附近的貨物轉運占,全盛時期甚至有龍潭第一街稱號,桃園大圳修築時帶來的人潮讓此地又熱鬧了好一陣子,但隴著圳道完工、水位下降,曾經燦爛輝煌的三坑老街也只能黯然退出歷史舞台~~

三坑老街

在房子的上方有類似氣窗的東西,那可是這裡的建築特色,晚上有人要來買東西時,若遇到熟人便會開門,如果是陌生人便將貨品從上方的氣窗吊下來以確保安全;在一樓窗戶下方有活動木板,白天時可拉起來做為買賣東西的櫃台,真是相當有意思的裝置。

三坑老街櫻花啤酒

這間川盛信記商店以寫著櫻花啤酒(サクラビール)日文招牌聞名,據說其出現時機與石門大圳興建有關,2003年登錄歷史建築,三坑老街建築最獨特的存在,是來訪三坑必看的景點知名~~

三坑永福宮

三坑永福宮雖然名氣不大,卻是龍潭地區數一數二的老廟宇,建於乾隆9年(1774),但其位置卻歷經了三次的遷移,最初的位置在現今65號、66號民宅的後方,當時永福宮主祀客家族群的鄉土保護神「三山國王」,且尚無廟埕~~咸豐9年(1859)再遷至現今所在的位置,廟埕亦逐漸形成,且隨著部分福佬人的遷入而使本廟改祀「三官大帝」(這中間的原因是落落長,主要與提高神格有關),即當地居民俗稱的「三界公」~~

明治30年(1897)因風水不佳之說再度遷移,往西北遷至現今張家大宅的前方附近,並增祀開漳聖王(客家人的廟宇祭祀閩南人的神祗,代表族群融合!)。大正13年(1924)因張家認為永福宮在其大宅前面有礙風水便將廟地買下,所以又被迫遷回原位置,即現址~~

三坑開庄伯公、青錢第

來到開庄老伯公廟,另一處三坑子聚落的重要信仰中心,信仰圈包含十一份、淮仔埔,廟後方有一個看似年代久遠的舊廟,應該是老伯公廟的前身,建新廟時沒有拆掉而保留到現在真是不容易!!

三坑青錢第是建於光緒20年(1894)的百年古厝。「青錢第」是張家堂號,而所謂「青錢」是早在中國唐朝就流行的青銅幣,古制錢以含紅銅六成者稱「黃錢」,紅銅五成者稱「青錢」。

有關「青錢第」堂號由來有一則傳說:張家祖先因經商致富,一年家鄉發生饑荒故自行發行青錢賑災,因而受皇帝旌表,將張宅稱為「青錢第」。然此說並無確切之年代、人物,因此備受質疑。故其堂號由來可能是出於「青錢萬選」之成語典故,相傳唐朝文人張鷟,其文辭猶青錢般人人喜愛,萬選萬中。因此在古厝正廳的泥塑門聯上寫有「青出群英人稱瑞鳳,錢名萬選世仰雲龍」之對聯,此聯正是出自這句成語,也說明了青錢第的出處。第一則由來較廣為人知,但是第二則比較可信,因為苗栗西湖也有青錢第,台中豐原的張家古宅則是名為萬選居,其堂號的由來不言可喻。

青錢第的卵石牆基、白灰牆堵、斗仔磚牆展現了客家人樸實大方的建築特色。由於此宅在當時為三坑子的豪宅,因此在護龍及正廳皆置有槍孔,可想見當年保衛家園之艱辛。

三坑老街

聽說前方直走可以通到石門大圳上的自行車道,本來是有打算查探一下三坑鐵馬道的英姿,不過此時大雨滂沱,雷聲不斷,不時可見到閃電擊中附近住家的避雷針,還是乖一點,趕快去躲雨!!

石管局大草坪

回到活魚街,向西續行前往俗稱石管局的北區水資源局,不一會兒就見到傳說中的大草坪,要不是今日雨下不停,還真想體驗在草地翻滾的感覺 ^^

遠眺溪洲山上煙霧裊裊,在山上看雲海應該很壯觀吧~~草原大樹下有間集福宮,方才去過的三坑則有間集福祠,很有意思的同名之誼巧合呀~~~

清水坑古道

石管局大草坪邊緣可連通清水坑古道,這條小徑很沒有古道的fu,而且也沒有標示,一般遊客根本不會曉得吧 !! 這段路唯一保留古道證明就是一旁的小土地公廟,這時候才有這種感覺呀~~

繼續往前走是空曠地方,唯有電塔獨高,天上響不停地雷聲讓人心慌慌。之後路過石門大圳櫻花步道,可時季節不對,什麼花都沒有~~

龍潭大平聚落

還以為清水坑古道是被遺忘的秘境,原來馬路上就有清水坑古道的標示牌,但若是看了標示牌能找到古道算它厲害,不過倒是有大平紅橋的指標,決定過去看看囉!!

通往大平紅的通道要從中正路三坑段725號、727號之間進去,有夠隱密,沒事前查過資料的話完全不會發現 !!

大平紅橋

終於來到大平紅橋了,聽說也是百年糯米橋,應該是個熱門景點,但天氣不好,只有我和橋上的一條狗在這裡閒晃啊!!

大平紅橋建於大正12年(1923),當時由陸昌義、張金城、張鼎生等人發興建橫跨打鐵坑溪的五拱水泥紅磚拱橋,由於附近三坑進駐大批桃園大圳工程人員,使建橋過程順利完成,從此讓三坑子、大平兩地居民免去津渡而能直往來兩地,由於使用石灰搭配糯米水調配成的粘著劑加到磚石縫間使其更穩固,所以又稱糯米橋,後因台三線開闢而閒置,2001年名列台灣歷史建築百景第53名~~

為了避免溪水對橋樑的衝擊,橋墩面臨上游部份使用楔形石來應對,也算紅橋特色之一~~

大平紅橋

大平紅橋歷經多年風霜仍保持褚紅色外觀,2001年納莉颱風侵襲造成打鐵溪沿岸堤防受創,大平紅橋仍迄卜不搖,可見當年施工品質極佳,地方俗稱”紅橋”,民間多稱大平紅橋、大坪橋~~

2002年政府在紅橋附近的打鐵溪利用自然生態工法整治河床,可防止溪水沖刷與淤泥堆積,再利用岩石縫隙營造魚蝦生活空間,並在溪畔興建老少咸宜的親水公園,2003年登錄為桃園市歷史建築~~

橋頭有塊寫著大平橋的竣工捐題碑,即是當年紅橋完工後立的紀念碑~~

龍潭大平聚落

穿越大平紅橋,來到打鐵坑溪右岸,即來到龍潭大平,昔日因是大漢溪河階高地的寬廣平坦埔地,故稱大坪,南邊還有稱做二坪的地方,以前各自稱做大城、細城,都是漢人與原住民爭地的最前線,所以大平聚落的巷弄也是蜿蜒曲折,武裝村庄的格局依稀可見~~

大平永和宮是當地宗教聖地,建於道光年間,香火來自宜蘭,主祀三官大帝,陪祀三山國王、觀世音菩薩、天上聖母~~

石門大圳櫻花步道

會待在永和宮內主要是為了躲雨,只不過外邊的雨勢越來越大,戲台旁香菇造型涼亭隔這麼遠都能清楚看見雨絲,彼岸溪洲山巒越來越迷濛,加上天色已晚,差不多可以閃人了~~

回程稍逛一下石門大圳櫻花步道,就算沒有櫻花相襯,雨中漫步倒也挺詩情畫意的~~沿著兩側房屋很像舊時陸光二村的佳安路回到石門大草坪,意外在大圓環旁邊發現陡崎古道的指標 ? 真有此路,很懷疑呢 @_@


        應該要注意午後雷陣雨的,下大雨還好,可是不停看到閃電在眼前落下,感覺還真是有點不太好呢!!不過今天收穫還不錯,認識三坑老街、石管局大草坪、清水坑古道、大平紅橋,原來龍潭靠近石門水庫的地方也有這麼很有魅力的景點,以後再來到這裡,就不會只想到活魚啦 ^_^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