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著單車,來去無米樂社區趴趴走,尋覓曾是台南後壁首善之區的稻野鄉愁,享受傳說中的菁寮煎餅,冠軍米故鄉原來不是只有菁寮,還有墨林與後廍.....菁寮三村歲月采風,值得細細品嚐~~
20141214 335-1.jpg
旅行日期:2014.12.14

說起後壁車站附近有什麼著名的景點,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菁寮,因為電影《無米樂》而名聲名大噪,從一個原本寂靜的小村庄變成全國知名的旅遊勝地,既然都來到了後壁,而且距離又是那麼地近,當然是一定要去給它好好探尋一番呀 ^_^

20141214 181.jpg

菁寮說遠不遠,距離後壁車站也有好幾公里的路程,本來以為像我這種搭火車來的背包客,唯一的交通方式就是搭公車,幸好車站外邊有個慢慢租車行,價錢還算公道,拿了地圖後,這就出發啦~~

20141214 184-1.jpg

那個租車行老闆聽到我說要去菁寮,還特地吩咐說往北邊走時會遇到一處平交道,那是前往菁寮的捷徑,千萬不要錯過那裡~~

果然沒多久就看到它,原來是青寮路平交道,還真是…..…..好迷你耶 !! 僅能容許機車通過,而且還不能會車,但也幸好有這個地方,這樣才不用再另外繞路~~

第一次走這種半封閉式平交道,感覺超新鮮的 ^ ^

20141214 190.jpg

仿佛看不到盡頭的筆直馬路兩旁栽種排列整齊的路樹,在青空綠野下是那麼地心曠神怡,好一幅秀麗如畫的平原景致,心情真是十分暢然快意,還未到菁寮老街,就已經快被它收服啦 ^ ^

20141214 195.jpg

騎到一半,發現廢棄的五分鐡道 !! 這段糖廠殘跡,應該就是南靖糖廠長短樹線,昔日曾是地位重要的南北平行預備線之一,現在也只能任其凋零,唉~~~

20141214 198-1.jpg

在抵達菁寮老街前,會先經過菁豐村,要不是恰巧在路邊看到菁豐社區地圖,旁邊就有一間許家古厝,不然也不會停下來,幽靜老屋前方有著翠綠庭園,很適合散步呀 ^ ^

清代菁寮屬於嘉義縣下茄苳北堡菁藔庄,包括雙寛藔、崁頂、前菁藔、後菁藔、後部、二崁皆在其範圍,1901年改為臺南廳鹽水港廳菁藔區下茄苳北堡菁藔庄(共分七保),1909年菁藔區劃歸嘉義廳,1920年改制成為臺南州新營郡後壁庄菁寮大字(此次變動順便將”藔”雅稱改成”寮”,菁寮第六、七保改為白沙屯大字所轄),戰後成為臺南縣後壁鄉,2010年升格臺南市後壁區,原本的菁寮大字共有七保,析分成菁寮、墨林、後廍、崁頂、菁豐、新嘉...等六里~~

菁寮里位於後菁寮西邊,亦是昔日菁寮庄精華地段、後壁西側主要聚落,地緣關係較深的則是墨林里(後菁寮東邊)、後廍里(後部),此三地舊稱菁寮三村,現為菁寮三里,無米樂社區的主要組成,所以如果認真逛的話,這三個地方都會逛到哦~~

那間許家古厝看來真的很有歷史了,斑駁的門牌上方還寫著前菁寮,由於戰後村名只能用兩字,但菁寮的名稱被後菁寮給承接過去,所以前菁寮便改名菁豐,這個名稱一看就曉得絕對與菁寮有關,據說是希望菁寮農作豐收才使用此地名,也代表菁寮老街快到啦 ^ ^

20141214 212-1.jpg

首先來到菁寮國小,它就在那大名鼎鼎的菁寮天主堂斜對面,但因為逆光的關係,天主堂不好拍,回程再去拜訪它,先來這間小學校逛逛~~

前身是菁寮公學校的菁寮國小,曾是後壁地區規模最大的學校,現在校內仍保有不少日治時期的老建築,像是披著藍衣的舊辦公室、中正堂,樸實的木造建築在這寧靜的交園有著濃濃的文藝氣息,而那位居校園一角的升旗台更是有著端莊典雅的肅穆威嚴,見證大時代的起起落落,現在可都是學校的寶 !!

菁寮國小建於明治42年(1909),是後壁地區最早出現的學校,原本的日式校園設施在戰後陸續拆除,僅存的升旗台是昭和六年(1931)設置,外觀相當宏偉,至少166公分的高度不是那個年紀的學童可以輕易碰到旗竿,1982年便閒置至今,連旗竿也消失無蹤~~

學校外牆有將這一帶的著名景點給標示出來的簡易地圖,唯一提到的街道名稱就是北勢老街,這條菁寮最受歡迎的街道,待會兒就去拜訪它 ^ ^

20141214 214-1.jpg

初見菁寮國小大門,上邊的校名因字體不大而不明顯,門柱不僅有對聯而且書法工整,確實很符合此地為舞墨弄文的墨林里身份,一旁寫著為紀念創校50週年,而由出身菁寮的後壁首任官派鄉長、臺南縣首屆副議長、號稱後壁三傑之一的楊群英所題,哎呀~~來頭不小哩,校內整排高聳的桃花心木林十分心曠神怡,讓此地更有森林小學的fu ^_^

禮堂、舊辦公室分別建於1951年、1956年,樸素外觀頗具和風,尤其是舊辦公室玄關外型與保安車站類似皆為千鳥破風,門廊兩側又有點像是花蓮鐵路醫院那給車輛通行的便道縮小版,很有創意的巧思,比起禮堂更值得一看~~

20141214 233.jpg

牛車 !! 而且還不是在農業園區看到,直接大喇喇地在街上緩慢地前進,後方的汽機車也不得不禮讓它~~~

依稀只記得小時候才有這種似曾相識的回憶,已經不曉得有多少年沒有在大馬路上看到這樣的情景,而且只是單純載運貨物,沒有任何表演性質,初見它的第一眼,有些小小的感動說.............

P.S 好像有看到文林伯 !!

20141214 238-1.jpg

提到菁寮,一定會想到無米樂冠軍米,當然還有包括崑濱伯在內的那四位可愛農夫,曾經因為嘉南大圳的興建而熱鬧一時的聚落在沈寂多年後因緣際會再度成為台南市內著名觀光景點,今天我也是一個慕名而來的觀光客~~

在菁寮村的東邊還有一座墨林村,其實這兩個村庄與後廍在以前都屬於後菁寮,日治時期後菁寮因保甲制度分為第一保、第二保,戰後本來要使用菁寮東村、菁寮西村來命名,但因當時規定村名只能用兩字,雙方都想使用菁寮為村名時,於是由兩村的村長抽籤決定,由現在的菁寮村中籤,所以另一村只好改名墨林村,相較於名頭超響的菁寮,墨林相對較不為人知,不過現在成立了一間墨林文物館,若是像我這般騎著腳踏車從後壁而來,那麼它就是認識菁寮文化的第一站 !!

20141214 254.jpg

墨林文物館原先是梁耀明醫生的故居,左廂房則是其所經營的重仁診療所,他是菁寮地區相當受人敬重的醫師,整座建築在1968年醫館遷走後便閒置沈寂,他的後代子孫將這間四合院格局的建築提供地方成立文物館,不僅重現昔日醫館歲月,更是收藏了當地區民捐獻了數百件農家用品,在裡邊走一遭,可以充份感受到那純樸的農家文化~~

20141214 258.jpg

看到似曾相識卻叫不出名字的古早農家物品怎麼辦 ?? 沒關係,因為這裡的每件大小展品都有標示名字,甚至還有解說牌,讓來訪的遊客可以一目瞭然知道每件物品的前世今生,這裡的空間不算大,但設計得真是十分用心~~

20141214 257-1.jpg

1962年的儒門奇蹟匾額是為了紀念梁耀明蟬聯菁寮國民學校家長委員會主委12週年紀念,是指每年都當上家長會長的意思 ? 確是算奇蹟;另一塊寫著錦興的匾額,擺放屋內一角,不知用途為何 ? 只知是1965年由菁寮墨林水利工作站所立,應與重仁診療所無關,應該當時就已經營一段時間了~~

新美西服店也是見證菁寮全盛時期的老店家,因位置不位於主要道路旁,所以人氣較低,這次也忘了去逛 3_3 沒想到會在墨林文物館見到與它有關的東東,有些小幸運呢~~

20141214 249.jpg

裡邊亦有展示藺草編織與藍染作品,這才曉得原來除了採集小菁染布的技藝外,藺草編織也是很重要的產業 !!

20141214 268.jpg

這處三連棟街屋非常特別,雙層木造樓房兼有亭仔腳,簷柱為磚造,記得上坪老街也有類似的建築,但它二樓架構全是木造,編竹夾泥牆外披覆雨淋板,使用長條窗,看起來也沒有使用洗石子,這樣一處將近百年的古屋還能保存完整,未有過多鐵皮或無論招牌遮住原始面貌,真不簡單呀~~

20141214 263.jpg

今天巧遇一群戴著斗笠的遊客,在導遊拿著大聲公的帶領下依序前進,行經墨林文物館、隆泰棉被店時還特地停下解說,街上頓時人車熙攘,還以為菁寮是靜謐的小聚落,原來比想像中還要熱鬧呀~~

20141214 283.jpg

來到新源成布莊,隔壁是新和成餅鋪,另一側就是以嫁妝街著稱的北勢老街,據說在菁寮成為知名景點後,每天總有大批遊客來此採購布匹,它後方連結到後方的連棟木造街屋,都是當地大戶黃姓地主的產業~~

南82縣道南方就是菁寮公有零售市場,偌大的場地不見遊人蹤影,反倒是北勢街雲集更多遊客~~

20141214 353.jpg

無米樂社區包含菁寮墨林後廍三村,俗稱菁寮三村,每逢假日總是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參訪,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這條北勢街,也就是俗稱的菁寮老街~~

與鹽水橋南老街同樣都是傳統街屋格局組成的街道,不過這裡曾在日治時期的市街改正拓寬改建,成為擁有亭仔腳的商用建築,主要提供各地前來這裡經營生意的商人短期的店面與住所(以前的廉價旅社稱做販仔間)~~

清朝時期的北勢街因位於府城往來諸羅的官道要津而發展起來,日治時期嘉南大圳的落讓菁寮因產米量大增而再度輝煌,此地與南82鄉道所構築成的十字大街曾是後壁地區最熱鬧的商圈市集,舉凡像是雜貨店、戲院、家具、藥房、旅社、餅鋪......等店鋪一應俱全,附近還有像是棉被、西服、糕餅、布店.....都是辦嫁妝的好地方,由於物美價廉又可貨比三家,只要想結婚的新人們都會來此採購婚嫁用品,嫁妝街的名號便不逕而走, 至今仍是這裡最具特色的文化~~

20141214 290.jpg

早期菁寮地區遍植俗稱小菁的菁樹,利用它藍染布料販售,菁寮之名也因此而來,早在清朝時期便是個藍染產業發達的農村聚落,一直到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的興建,充沛的水源大幅提高稻米農作物的品質與產量,尤其是擁有廣大土地的後壁地區,一躍成為台南地區重要的穀倉~~

受惠於水利之便,菁寮在日治時期是後壁區的政經中心,只是後來隨著鐵道的架設、行政單位的遷移,後壁車站週遭便逐漸發展起來,絢爛歸於平淡的菁寮逐漸被世人遺忘,就連掉漆的門牌都還停留在台南縣時代,或許在數十年的未來,依然會維持著今日所見的樣貌.......吧~~

電影《無米樂》順勢帶動了菁寮的觀光,曾經寂寥的北勢老街如今是遊客們的最愛,若非先天條件優良,又豈能如此受歡迎,這就來去探尋菁寮老街的迷人采風 ^ ^

20141214 288.jpg

一走進北勢街就會見到這排木造街屋,據說也是黃家產業,它的外觀相當特別,屬於有亭仔腳的傳統建築,應是1920年後的市街改正成果,但它做二樓的空間直接向外堆,通常這種型式的會使用紅磚或是洗石子來加強結構,結果它就純粹的木造雙層樓房,這也算是菁寮老街的一大特色~~

20141214 291.jpg

色彩繽紛、琳瑯滿目的茄芷袋,看到它的第一印象是股莫名的親切,這種袋子以前在鄉下老街幾乎是隨手可得,而且直到今天才曉得,它是三角藺草所編織而成 !! 現在多以塑膠取代藺草,但它那印象極強的外觀仍是著名台灣特色,甚至有台客袋的稱號~~

菁寮是在進入日治時期後,才開始引進藺草編織作為家庭副業,逐漸成為重要的經濟來源,很特別的是,菁寮其實並不生產藺草,卻可如此發揚光大,真是相當不簡單~~

雖然因為時代的進步而沒落,但現在可是當地特色產品,並且成立"茄芷阿嬤工作坊"來傳承這項工藝,許多遊客會專程前來朝聖,原來除了老建築外,菁寮也是很有內涵的呢 !!

20141214 295.jpg

香味四溢的黑豆與醬油香,不知為何,第一個想到的是那總是人潮滿滿的一點刈包,是因為瓶子的關係嗎 ??

好懷念以前每天都去報到的那個年代......哎呀~~肚子突然餓了 @_@

20141214 298.jpg

菁寮老街保留不少昔日街屋建築,像是販仔間黃氏街屋都相當值得一看,偶然看到這間進成自轉車店,古老行業像是百年打鐵店看過不少,但是像這種經營超過半世紀的自行車店就不是那麼容易遇到,它曾是菁寮第一間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腳踏車行,而且腳踏車在那個古早年代算是奢侈品,有錢人家會把它當作新娘的嫁妝,所以它也是這條嫁妝街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呀~~~

可惜今天無緣看到店主人在修理腳踏車,不然那畫面可是超有fu的呢 ^ ^

20141214 304.jpg

一聽到老街,總是會聯想到雕飾華麗的洋樓立面,而在菁寮北勢街上,則有一座相當有特色的傳統街屋建築,它就是金德興藥鋪,這座建築原先是位在嘉義縣鹿草鄉頂潭村,是當地林姓望族的祖厝,1910年被後壁許遷買下,之後將其搬遷至現址,以它為店面經營布坊~~

許家式微後,將其轉售予阮謙(墨林村首任村長,所以它又稱做阮家古厝),再傳給其第六子阮齊,之後才轉型成為藥鋪生意,1999年歇業,由於古樸典雅的建築雕飾,使得它深受遊客們的青睞,即使遠遠望去,都能感受到那門扇散發出的濃濃古味,難怪會那麼受歡迎~~

20141214 307.jpg

半樓小門有著笑風吟月字樣,兩側對聯則是門前鶯聲巧樓外燕語喧,非常浪漫又詩情畫意,一點也不像漢藥鋪,反倒更像是文人雅士的書房呢 ^_^

門扇上方隱約可見福、祿二字,半樓格局隱身匾額後邊,兩側是生動活潑的木雕花鳥圖案,即便褪色斑駁依然遮掩不了它那躍然而出的細緻優雅,門印上的繁鎖雕飾是松鶴與竹鹿,據說意指"松鶴延年"、"竹鶴常青",光是駐足在此欣賞,就覺不遠從後壁車站來此是非常值得的~~~

只是那個匾額,怎麼換成了德安............那塊下方寫著謙記的金德興商號匾怎麼不見了 @_@

20141214 310.jpg

20141214 319.jpg

屋內彌漫著淡淡的中藥味,牆邊整排的藥櫃與放置整齊的藥罐,隱約可見的藥名仿若在訴說它曾擁有過的光榮與寂寥,它們可都是貨真價實的文物,幾年以前還是醫師濟世的小幫手,在退役的現今,則是遊客們拍照的好對象~~

20141214 329.jpg

20141214 336.jpg

金德興中藥鋪旁有棟很有意思的建築物,就是這間莊家古厝,屋主莊隆厚,他的父親就是曾長期擔任墨林村長的莊長溪,半樓格局尚在,不見屋頂的天花板樑柱在耀眼陽光的映照下,在地面形成一幅幅交錯縱橫的美麗光影,沒有傳統建築沈重的氣息,反倒是有股放鬆的愜意,讓人看了是目不轉睛,而且入口處的幾個大字令人不禁會心一笑.......稻稻來,用台語唸就是慢慢來呀 XD

20141214 340.jpg

再往北走,本來嘈雜的遊客嘻鬧聲頓時變小,北勢老街雖然不長,但大多數人都集中在金德興漢藥鋪附近,明明距離不遠,但這裡就是相較之下就顯得冷清不少,來到見成傢俱行外邊,就已經看不到其它遊客了呀 ^ ^

老闆黃水金擅長各類家具製作,以手工精巧聞名,新人要買嫁妝用品都會來這採買,可以說是菁寮老街會被稱做嫁妝街的重要推手 !! 後來面臨機器大量生產的競爭而力拼轉型才勉強生存,可惜家具行因其去世而歇業至今,算是曾經輝煌的菁寮木工業時代的結束,現在店面空間變成開放式的展覽場所,遊客可以到裡邊盡情參觀~~

20141214 347.jpg

20141214 342-1.jpg

來去見成傢俱行逛逛,裡邊亦有展示不少以前製作家具時的相關文物,無意間發現這個地圖,畫得還不錯,雖然很簡略,但菁寮幾個重要的景點全都有標上去,依著它按圖索驥絕對不會迷路呀~~

20141214 371-1.jpg

菁寮說大不大,手上若是沒有地圖指引,那就只能到幾個熱門景點晃晃而已,幸好街上都能看到像這樣的小盒子裡裝著滿滿的導覽圖,菁寮天主堂前方也有類似的裝置,真的是很貼心的設計呀~~

若是已經被拿光了也不要緊,還有無米樂旅遊中心可以求救呀 ^ ^

20141214 375.jpg

從茶室旁小路轉進去,這裡有什麼可以值得一探的景點呢 ?? 地上的那幾個大字已經明確地指出來了...........

荷蘭井啦 ~~~

20141214 376.jpg

坐在路旁稍歇,回頭一望才發現.........這條不起眼的巷弄原來就是找尪巷 !!!

牆上的解說牌內容描述得活靈活現,哈 !! 原來以前還有這個典故,真是超有意思的 ^ ^

20141214 380-1.jpg

以前人們的生活用水仰賴井水,所以村內至今仍可見到幾口古井,其中最特別的,就是荷蘭井~~

它就位在菁寮第一間民宿---荷蘭井湧泉民宿附近,這口井的名稱由來應該是與其是在荷蘭人據台時期所開鑿有關,聽説至少已有三百以上的歷史,至今乃是清洌的湧泉,井側還擺放有洗衣板,看到這樣的畫面,好似南庄老街的洗衫坑,仿佛可以見到一群婆婆媽媽們洗衣兼聊八卦的景象 ^ ^

20141214 387.jpg

20141214 389.jpg

民宿裡邊原來可以開放參觀,一走進裡邊就會見到偌大的湧泉池,牆上的是阿嬤的洗衣窟,但旁邊又註明童養媳洗衣窟..........反正老了都是阿嬤,所以沒差~~~

這裡才是真正的八卦中心 !! 而這裡的水源與荷蘭井相同,水質冷熱在其次,反倒是池裡擺著許多古錐的玩具,難怪池畔那群媽媽要小朋友克制些,不要看到水+玩具就一股腦往前衝 XD

20141214 391.jpg

嘿~~這裡也有輕便車可以玩耶 !! 雖然是用竹竿撐地,但也挺特別的,其實以前菁寮到白河之間曾鋪設輕便車道,民宿主人在此重現一小段鐵道,不僅可讓遊客們體驗嘗鮮,更可間接了解到這條交通路線如何帶菁寮的發展,頗具巧思的設計呢~~

20141214 404.jpg

四處繞呀繞的~~來到了無米樂旅遊中心,這裡原本是菁寮墨林社區活動中心,2009年才改成現名,裡邊似乎是個停車場,不過沒看到幾輛車在停,其實開車來此的遊客不少,但都另覓它處停車,這裡反倒有些清淨~~

不過這裡很適合停腳踏車,另外公廁就在後邊,總算是找到它了,這一點還滿令人高興的~~

20141214 412.jpg

20141214 407-1.jpg

20141214 403.jpg

不愧是旅遊中心,裡邊提供許多無米樂社區及台南鄉鎮的導覽地圖,哇~~原來台南還有這麼多地方可以玩呀 ^ ^

發現二十四節氣步道 !! 就在地圖的左上角區域,路途稍遠,但若是騎自行車則OK,哦耶~~往會兒就去拜訪它

20141214 427-1.jpg

沿著巷弄小路北上亂亂騎,基本上已來到了廍後村的地盤,路過西營、北營,應是德馨宮無關,而是來自廍後信仰中心的正心堂~~

巧遇白色公雞,靈雞耶 !! 通常這種白雞都是四處流浪卻無人敢碰,但是它的毛色潔淨兼且柔順,沒有一點髒污,看來應是有人飼養,好漂亮呢~~

20141214 429.jpg

路旁遇見石敢當,即是傳說中的後廍石敢當,在它背後的就是八掌溪(正確來說距離最近的應是崩埤大排),早期只要下雨就易造成河道變更,使得生活在南岸菁寮居民生命財產飽受威脅,1902年有位來自台南府城,人稱"漢學仙仔"的黃天賜先生在溪畔設立石敢當以鎮水患,據說水患發生的機率從此大幅降低~~

20141214 432.jpg

只是隨著歲月推移而逐漸被世人遺忘,1981年才又重新發現它的存在,並移至現址存放,雖然背面看不到什麼文字,但正面可是大有文章,有八卦圖案還有符文,透靈出當地居民想要鎮壓八掌溪水患的殷切祈盼-----它連繫著菁寮與八掌溪之間的深厚關聯,相當值得一探~~

20141214 439.jpg

20141214 443-1.jpg

咦 !! 二十四節氣步道究竟在哪兒 ?? 連幸福花園都好像也給它錯過了 +_+ 搞不清楚,只好好路旁牆上那幅稻作生長與節氣之間的關係圖,聊勝於無呀~~

20141214 444.jpg

回程路過後廍里社區活動中心,只是怎麼外邊設有金爐 ?? 那個正心堂.....哎呀~~是廟的名字啦 !! 同時也是後廍里的信仰中心~~

20141214 447.jpg

菁寮不是只有荷蘭井,還有許多老古井,若是數量再多一點,那就可以來規劃個類似大溪老街迷宮巷的八大古井之旅,應該也會是很有意思的哦 ^ ^

20141214 453.jpg

因為地圖上有標示這個地方,所以經過時有特別留意,前方這間三合院應該就是黃東坡故居,相傳他在日治時期曾任保正,正身與左右護龍的格局尚在,雖然不少部位都已頹圮傾倒,但仍可看出當年的氣派豪華~~

這間古厝至今仍有人居住,還遇到一位老婆婆出來與我熱情地打招呼,她提到當年這裡可是十分熱鬧,只是大家後來都搬走了,只有祭祀祖先時才會回來參拜,娓娓道來時的那個語氣..........是滿滿的感慨與無奈~~

20141214 464.jpg

又一間老房子,屋主總算不是姓黃,看解說牌說是梁家古厝,因為看到梁乃文的名字,才知義昌碾米廠的老闆同時也是梁家古厝的主人,現在梁家後代將荒廢已久的古厝捐出給社區做為改造活化景點,聽說有意打造成口袋公園,雜草稍多,不見遊客,可惜了些~~

20141214 474.jpg

農業發達的菁寮,留下不少傳統厝,今天看了不少,其中以這間黃家三合院保存的情況較好,聽說也是黃國能故居,當地在舉辦嫁妝文化節時,都會先在這裡上演新娘拜別父母的戲碼後再出發~~

20141214 481.jpg

義昌碾米廠位於黃家三合院對面,1948年由梁新義買下當時就已存在的碾米廠,分家時給其子梁乃文,他以義昌碾米廠的招牌經營碾米生意,是當地頗具規模的工廠,屋頂上方還能見到突出的太子樓格局,檜木製的碾米機就放在那兒,1990年代小型碾米機問世,農民可在自家碾,這才使其生意風光不再,如今碾米設備仍可正常運作,不過目前僅做展示用,做為遊客參觀的場所~~

後壁身為台南殼倉,碾米廠的地位自然是十分重要,以前數量甚多,但因不敵時代潮流,目前僅剩幾家,今次只在墨林村發現這一家,現在雖然歇業了,但裡仍保留著至今當可運作的木造碾米機具~~

退出歷史舞台的碾米廠,依然保留著農村稻田歲月的時代采風,外邊遊覽車是一輛輛地呼嘯而過,在這鄉間小路顯得十分擁擠,卻未為它停下腳步,北勢老街的人氣完全都沒有帶過來,有些可惜~~

20141214 482.jpg

後壁區農會旁的空地可是很超受歡迎的,除了小客車會停在這裡,連大型遊覽車也都在這裡放乘客下車,然後又有小七的加持,絡繹不絕的人潮,只比北勢老街差些~~

後壁區農民種出來的米叫做什麼 ?? 後農米,這個名字真是太有創意了啦 XD

20141214 485.jpg

菁寮除了威名遠播的天主堂外,還有一間長老教會,就在菁寮幼稚園旁,外觀算是比中規中矩,此時大門敞開,若是有帶小朋友來的話,只怕黏上那個溜滑梯就不想下來了呀 ^ ^

20141214 490.jpg

黃姓是菁寮當地大姓,北勢老街上的黃家街屋群與隔壁街的黃家三合院都相當有看頭,但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這間黃家古厝~~

外觀融合仿巴洛克與辰野風格,據傳是在1928年由黃爐、黃水順(首任後壁庄長)昆仲合建,左右兩側為八角磚牆,如衛塔般讓整體建築更加雄偉,也加強了中央的建築視覺效果,正面五開間立面加上雙柱支撐的迴廊顯得十分氣派~~

20141214 491.jpg

中央洗石子山牆上方隱約可見”紫雲”二字,下方則是寫著”荔園衍派”,都在展現屋主姓氏,柱子上方的樑柱則是隱約見三排文字,一是SHINJ YUN KOW,意指店號黃振順的日文發音、二是AD 1928,代表創建年份的西元紀年、三是JD 2588,是創建年份的日本皇紀。因為台灣總督府在皇紀二千六百年有大肆慶祝,所以現在台灣各地還可見到不少當年的遺物,至於其它年份的皇紀年號就真的是初次見到,反而沒有昭和三年(1928)的標示,挺有意思的~~

黃振順商號是大正13年(1924)由菁寮仕紳黃謀、黃東、黃振隆、黃鎮德四兄弟創立於後壁車站附近,被視為後壁寮取代菁寮成為後壁地區發展重心的指標,不知那個商號是否與這間大宅有關 ?

這座豪華大宅是菁寮黃家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俗稱西洋樓仔,以前是開放給民眾參觀的,但因屢遭遊客破壞與順手牽羊,最後還是不得不做出與北埔姜家天水堂同樣的決定-----謝絕參訪,只能在外邊遙望它過過乾癮囉~~

20141214 494-1.jpg

穿梭巷弄間,本來是想尋覓楊家古厝,不意來到豬舍堆肥間,以前農家都會飼養家畜,它們的糞便與廚餘、農業廢棄物混合存放,經過分解後就是好用的有機肥料,放置它們的地方就是堆肥間~~

比起單純地展示豬舍,堆肥間更是具有教育意義~~

20141214 495.jpg

其實搭公車也可以來菁寮,只是班次少少,還是騎自行車比較方便~~

20141214 498.jpg

因為剛剛在街上看到一群遊客人手拿著煎餅在啃,想說肚子有點餓,也來買個菁寮煎餅來品味一下,大概是累了一天,所以就覺得超好吃的,推薦鮮肉口味,口齒留香的感覺真是超讚的 ^_^

20141214 509.jpg

想說差不多該閃人了,先去看一下當地的信仰中心---德馨宮~~

菁寮德馨宮位於墨林村,但依然使用菁寮之名,可以想見兩村關係之深厚,亦是兩村的共同公廟,二樓是廟宇所在之處,奉祀文衡聖帝、田都元帥、清水祖師、姜府千歲、玄天上帝、楊六使……等神明,一樓部份空間則為墨林村社區活動中心,本來應該走上去膜拜一下,只是有點累,在外邊看看就好 3_3

其附近曾出現兩間戲院,分別是廟對面的菁寮戲院,相傳建於日治時期,主要上演歌仔戲;另一間則是建國戲院,老闆莊長溪,1952年建於廟埕左方,曾是菁寮最受歡迎的娛樂場所,當地老一輩的人們對其盛況仍是印象深刻,後來隨著電視普及,導致觀眾人數下降,最後在1997年結束營業,即是現在的停車場~~

20141214 511.jpg

下午的光線較為柔和,總算是可以好好地看清菁寮天主堂真正的面貌~~

菁寮天主堂又名菁寮天主教聖十架教堂,建於1960年,是德國人哥特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ehm)所設計,他是1986年的普立茲建築獎得主,四角尖錐的建築外型仿若收秋後放置田裡的稻草堆,明明是西洋象徵的教堂建築,卻擁有豐富的農村田原氣息,越看越覺得當年設計者真是厲害,可以將當地文化融合在內創建出這樣一座教堂,不愧是大師級的,菁寮自此也多了一件國際知名的地標~~

20141214 526.jpg

路過嘉南水利會菁寮工作站,這處昭和五年(1930年)成立的設施,直到戰後才改建成現狀,不論入口門柱或是建築本身都充滿了典雅大方的簡樸風範,1991年工作站被裁撤後閒置,現在看起來似乎有人進駐,希望未來有朝一日也能成為菁寮著名景點~~

巧遇文林伯將原本繫在牛車上的牛給牽了出來,好像就是早上看到的那一輛耶 XD 車上堆滿大小禮品,是要去送嫁妝嗎 ^0^

20141214 521.jpg

與可愛的牛牛大眼瞪小眼,超萌的啦 XD  它也吐舌頭回我一個古錐的鬼臉,可以在沒有欄干相隔下與它們來個近距離的接觸,真是好有趣的體驗呢 ^ _^

20141214 527.jpg

當初想說搭火車到後壁車站,若可以租到腳踏車的話,去哪裡玩比較好 ??

本來是想說要到烏樹林糖廠一遊的,後來想說菁寮社區距離不遠,今次不如先去那裡逛逛,結果是一趟充滿知性的鄉村漫遊,哈 !! 騎著鐵馬在鄉間小路上追風的感覺真是好優的說,嗯 !! 後壁比想像中還有意思,下次一定要再來玩 ^_^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