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新站的氣派亮麗、沈浸舊站的日式風情.........不同時代各領風騷的七堵火車站,是當年對七堵的第一印象,但最讓人念念不忘的,是那散步六堵險圳的峻峭山壁的那段時光,還有就是崇智橋到俊德吊橋間的河濱步道,初次探訪時記憶仍仿若昨日,慢跑發呆兩相宜,有事沒事來七堵,總要來此走一遭,享受一下沈澱心靈的平靜,不算長的路線,卻是深得我心~~
20160529 340拷貝.jpg


旅行日期:2016.05.29

會注意到七堵車站,是以前在拜訪香山車站時,得知它的建築結構號稱是全台唯二入母屋造格局,由於七堵車站改建後不復往日面貌,而成為同類型站房中唯一僅存的,顯得彌足珍貴..........當時只覺得可惜,若能早點知道,就能一睹七堵站鐵道采風~~

後來一次因緣際會來到七堵車站(準備搭車到友蚋),果然已不見舊七堵站痕跡,當時進出車站的門口還設在長興地下道,走了好久才看到天空的記憶至今仍然清晰,因為七堵站是許多縱貫線列車的發車點,有時在瑞芳火車站等無直達桃園的班次,常會搭區間車到七堵再換車,不知何時竟意外發現舊七堵車站的站房仍存在世上,目前是另覓它地重新組裝,並規劃為一處清幽小公園,頓時興緻盎然,剛好趁這個機會看看這座從清代就存在的車站歷經百年滄桑後變成了什麼樣子 ??

20160529 329.jpg

走出七堵車站,沿著光明路往東走約300多公尺,就會來到七堵鐵道公園,充滿和風恬靜的木造站房,改建自日治時期的舊七堵車站,是這座迷你公園的最大賣點~~

20160529 340拷貝.jpg

20160529 335拷貝.jpg

光緒17年(1891年),台灣第一條鐵路通車,當時七堵火車站便已設立,只是當時的名字是八堵,明治30年(1897年)更名七堵驛,戰後北台灣煤礦產業興盛,當時來自七堵山區的友蚋、瑪陵坑煤礦皆利用七堵車站運往各地,1972年成立七堵調車場,更是奠定其在縱貫線北段的重要地位,但寬廣的站場同時也造成當地民眾搭車的不便,前站負責北上、後站負責南下,兩站相距570公尺,光是要來回奔波才能轉乘就是一件麻煩的事~~

2007年新七堵車站啟用,退出運輸任務的舊七堵車站雖然獲得保留,卻是拆遷至原址後方空地重組,外貌仍維持當年的模樣,它不僅創建年代可追溯至清朝,其有著悠久歷史的站房亦是台鐵現在車站最古老的,是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

20160529 364.jpg

去掉熟悉的油漆外觀,回復原本的木質站房,前陣子才整修完成的香山車站也是使用這個方法,乍看之下還真是不習慣,當時還在想米白色外表也還不錯看呀~~經過這段時間的沈澱,與其事後加諸一堆有的沒的,展現它最原始的面目才是將它整修保留下來的最大意義~~

自從上次拜訪長短樹信號站後,那種視覺的震撼,讓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改觀不少~~

20160529 351.jpg

後方還設有月台與鐵軌,將當年七堵車站所擁有的鐵道元素盡皆全部重現,據說昔還在運作的月台就是長這個樣子,而隔著柵欄就是貨真價實的西部幹線鐵路,運氣好的時候還能見到火車呼嘯而過的身影~~

像是被遺忘的鐵路小站,但不時傳出的火車行進聲,總能將思緒拉回,沈浸在濃濃的鐵道情懷裡~~

20160529 366.jpg

因為被全台唯二入母屋造車站建築的宣傳字句給迷惑,還傻傻地以為七堵車站長得跟香山車站一樣.........原來差很多 +_+

仔細看了一下,大約是切妻造與入母屋造兩種格局混搭而成,比起單一屋根造型而言,別有一番韻味~~

好吧 !! 我承認會特地來此朝聖,與這擁有全台最老、外觀典雅、位置幽靜的舊七堵車站無關,完全是為了那個歇山式屋頂,將近十年的歲月,總是將香山車站與七堵車站給連在了一起,不難走的路,卻是花了好長一段時間~~

20160529 361.jpg

風韻猶存的舊七堵車站,搖身一變成為老少咸宜的公園綠地,位於人車熙攘的自治路與火車奔馳的鐵路之間,與昔日的車站遺址亦相距不遠,在被如此濃濃鐵道風情包圍的情境下,多少彌補了當年無法原地保存的遺憾,加上是有計劃的將站房拆除再異地重建,完全呈現那個純樸年代的美好回憶,光是這一點就相當值得讚賞

最可惜的地方就是.......裡邊並沒有開放,或許是為了安全考量,但同樣情形的天送埤車站內部若非常年保持開放,又怎麼會在近來人氣直升成為宜蘭熱門景點 !!

20160529 370.jpg

嶄新亮麗的新七堵車站,裡邊空間超大但唯一稍有人氣的地方就只有售票口前那幾個座位,要往上一直走才會到月台也是很特別的體驗,而且還有四個 !! 每次來這裡搭車,都要注意有無走錯路哩 @_@

20160529 371.jpg

夾在馬路與鐵道間的七堵鐵道公園,紛擾的城市囂喧聲不絕於耳,恰巧遇見一隻飛入草叢間的沖繩小灰蝶(藍灰蝶),縱是閃瞬即逝的身影,還是難忘在這七堵市區的驚鴻一瞥~~

20160716 002.jpg

每次只要在七堵車站等車,若有空閒,就到會附近閒晃,站前的自治街是最常來的地方~~

七堵慶濟宮位於開元路與自治街交會處,1967年落成,年代不算久遠,但位置相當好,地處七堵眾多美食之間,每次來七堵市區走走,總是不自覺地將這裡當做第一個報到的地方,與它的緣份還不淺,在這裡發生不少難忘的事呢 ^_^

20160716 004.jpg

美食店家林立的七堵,隨便一個角落都是驚喜,廟旁的這條自治街也是不遑多讓,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炸蛋餅,記得初次來此時就遇到長長的排隊人龍,還以為發生了什麼事,這才曉得原來是一個賣蛋餅的攤車,大家都是要來買那個蛋餅 !! 那個蛋餅看起來份量不輕,好像不錯吃,當時因為人太多就沒去光顧,後來再去幾次倒也不是每次都有營業,今次運氣就不太好,還是無緣得見,唉 !! 早知道都初就該去好好給它吃一次才對,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到的七堵美食耶~~

20160716 015.jpg

如果早上來七堵,時間又很多時,拜見七堵媽祖後,通常接著就是去七堵市場逛逛,感受人擠人的活力,之後再沿著崇智街往北走到崇智橋~~ 遠遠就能看見那燦然的紅色橋身,為什麼要特地來這裡,因為這裡有一條河堤步道,是基隆市區鬧中取靜的好去處,這也是我來七堵時很喜歡來的地方~~

20160716 018.jpg

這條沿著基隆河岸邊築成的河堤步道,據說起點在上游不遠處的大華橋,不過來了數次,從沒去過那 XD

天氣好的時候來這裡,美不勝收的河岸景致是沁入心脾的賞心悅目,山巒疊翠與溪水潺潺,悠遊其中是一整個好心情,若是一直走下去可以到達六合橋,可順道拜訪六堵險圳再折返,每次來訪都是令人享受的七堵河畔幽情~~ 途中看到不少人在此散步,還有在此晨跑的,看了都讓我有些躍躍欲試,建議冬天來訪最佳,就算烈日也能附近建築影子的遮蔽,不論是慢跑或散步都非常適合呀~~

20160716 032.jpg

河堤步道上幾個著名的歷史景點,除了年代久遠的六堵險堵,再來就是俊德吊橋~~

當年從友蚋搭公車回七堵,路過七賢橋,發現河濱草堆中藏著一座高大的橋墩,因為思緒還沈浸在見證煤礦興衰的友蚋黑金歲月,頓時覺得案情不單純,這才發現原來是座日治時期就出現的吊橋,建於1931年,原名金森橋,肩負著運輸煤礦的交通要道任務,瑪陵坑出產的煤礦都是經由此橋運往七堵車站,後來礦業沒落後便移除橋上輕便車軌道改做為民眾通行使用,可惜在遭遇象神與納莉颱風侵襲,將它摧殘至僅剩橋墩~~ 那時為了要近距離看它,還特地跑進崇孝街尋覓它的位置,當時猛然在雜草堆中仰望那矗立的高大斑駁橋塔,實在是有夠震撼的畫面,後來的在平溪一帶遇見的幾座吊橋遺跡,印象都沒有這次深刻哩~~

多年不見,橋塔依舊,週遭環境變得更漂亮了,感觸良多呀~~

20160716 035.jpg

20160716 053.jpg

俊德吊橋或許不只是一座運煤橋那麼簡單,2013年在原址南邊不遠處重建,繼續沿用這個名字,同樣是橫跨基隆河兩岸,它與十分車站那裡的靜安吊橋是呈現截然不同的氛圍,畢竟昔日肆虐此地的水患實在是太過驚人,現在可以平穩地站在橋上欣賞河畔風光,徜徉歷史流動的氣息,如今基隆河已從大老虎變小白兔,隱身背後的是辛苦建設的水利工程,真的是要多方感謝~~

20160514 052.jpg

站在俊德吊橋上,眺望新舊橋塔,從這裡來去六堵險走一遭,說遠不遠,健身剛剛好,七堵不是只有美食,還有不少值得探訪的景點,以七堵鐵道公園做為起點探尋七堵的歷史發展脈絡,當做吃飽飯後的運動悠遊,是非常OK的 ^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