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塊紅豆餅,走訪萬惠宮,欣賞聞名全台的不對稱廟宇建築藝術,巧遇廟埕旁那充滿媽祖神威傳奇的炸彈裝飾,遊走萬丹古地與李家古厝間,很輕鬆愜意的萬丹老街午後散步 ^_^
20161107 070.jpg

旅行日期:2016.11.07

既然這次都租到機車了,來個屏東平原趴趴走吧~~離開屏東市往南走,會來到萬丹,順道逛逛萬丹老街,聽說紅豆餅不錯吃,還有一間被推崇為建築藝術傑作的萬惠宮,再經由萬新吊橋到林園,會經過充滿鄉野傳奇色彩就十二犛頭鏢,連高屏溪對岸的九曲堂都為之震動,真有如此厲害 ?

最後要去看就是烏龍派出所,當然是沒有兩津勘吉啦 !!  再繞進小巷拜訪大聖公媽廟,可以修復夫妻感情的廟宇,天下還真是無奇不有,大致的路線就是如此,除了紅豆餅,其它都是冷門景點,很適合一個人的屏東小旅行 ^_^

20161107 080.jpg

萬丹發展歷史甚早,當地流傳"屏東古早是阿猴,萬丹街仔頭"的俗語,象徵其為屏東第一街的地位,早在荷蘭統治時期便已存在,康熙35年(1696年)的《臺灣府志》輿圖出現萬丹民社字樣,據信是當時屏東平原唯一的漢人聚落,原本的平埔族社域逐漸轉變,康熙59年的《鳳山縣志》開始有萬丹街的記載,與新園街是當時下淡溪東岸唯二較具規模的市街~~

由於位居屏東平原中心,雍正九年(1731年)設立萬丹縣丞,可以看出萬丹當時的重要性,乾隆26年(1761年)遷至阿里港,代表屏東平原的發展有往內陸發展的趨勢,號稱屏東客庄六堆發祥地的濫濫庄,位在以閩籍居民為主的萬丹境內,相傳朱一貴事件爆發時,六堆首次出堆便是在萬丹上帝廟(毀於洪患,重建後即萬泉寺)成軍,至少說明當時閩粵感情還算融洽,乾隆年間的林爽文、莊大田起義,萬丹仍是六堆保護範圍,隨著多次械鬥,導粵人日少,逐漸成為閩人為主的聚落,以致日後屢次成為六堆攻擊目標,不過這都未能擊垮它身為屏東大城的地位,丁曰健所著《治台必告錄》內容提到,下淡水縣丞署從阿里港移至阿猴,由於水土不服,歷任縣丞大多僑居萬丹,若真是如此,那麼萬丹至少在同治年間,仍是屏東平原的重要聚落~~

日治時期屬於阿緱廳港西下里萬丹庄,1920年改制高雄州東港郡萬丹庄萬丹大字,戰後成為屏東縣萬丹鄉,萬丹大字分成數村,市中心由萬全、萬安、萬生、萬惠、萬後村組成,萬丹市街中心承襲萬丹的歷史發展脈落,說是萬丹老街也不為過,但因沒有可以做為代表的街屋建築,知名度還不如紅豆餅,市中心幾座古剎,以萬惠宮及萬泉寺最有一探的價值,只是早上跑去新園趴趴走,回程時間已晚,只好選擇到萬惠宮一遊,再吃個紅豆餅,結束短暫的萬丹之旅 3_3

20161107 077.jpg

萬丹萬惠宮就位於萬丹國小舊校門對面,這個校門口很有意思,是""字型狀,竟然想到將地圖上用來標示學校的圖案拿來當作校門口使用,真的是超有趣的呢 !! 這裡是萬丹國小的舊校門,不曉得它在日治時期的萬丹公學校時代,校門又是長什麼樣呢 ? 現今已在南邊另建大門與校舍,或許是媽祖廟遇有建醮等廟會活動太吵以致影響上課吧 !! 所以若是從這個大門進去,即是操場,離學生們上課的地點可是有好長一段距離呢~~

根據乾隆29年(1764年)的《重修鳳山縣志》記載,萬丹街已有天后宮,所以萬惠宮建於乾隆21年(1756年)說法應有可信度,光緒年間曾重修,昭和五年(1930)的那次重修對它有著意義非凡的影響,由於傑出且奇特的對場作工藝,使它成為南台灣具指標性的廟宇藝術殿堂,更是諸多廟宇興建前必來取經的重要地標~~

大正二年(1913)擔任萬丹庄長的李南發起萬惠宮重修提議,當地仕紳響應,三年後完工,其子李開胡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因其在藝術造詣頗高,不受傳統拘泥,著重廟宇藝術文化展現,原本廟前兩側各有一座西式洋樓風情的附屬建築亦與其有關,這樣的型式在百年古剎算是相當少見,與彰化南瑤宮觀音殿皆堪稱一絕,可惜後來居然被拆掉了 @_@

當時廟宇修築時是由彰州彬派黃龜理(協作是陳己堂(陳應彬次子))與泉州溪底派楊秀清(協作是鄭振成)進行木雕對場作,分別負責虎邊及龍邊,這種利用兩方人馬之間的競爭意識,使其全力比拼創作,以提高廟宇建築品質的作法是當時很普遍的做法,但在此地竟上演難得一見的奇幻之旅,通常傳統廟宇講究整齊和諧、格局完整,但在這間廟裡,卻是處處見到不對稱,很有意思的特色,也因此讓萬惠宮一戰成名,不僅是當地公廟,更是依此名揚南台灣,當初就是衝著這一點,來到萬丹的第一站,就是想來先來此地親眼看看傳說中的萬丹媽祖廟 !!

20161107 081.jpg

二戰期間,媽祖顯靈接砲彈的傳說在全台各地都能見到,不過可以親眼見到事件中的砲彈本尊,倒是很新奇的事情,彰化埤頭合興宮同樣也在廟內供奉相傳曾是媽祖斷指接彈的炸彈,做為神蹟見證,合興媽祖甚至有炸彈媽的稱號 !!

以手持炸彈的造型屹立廟埕廣場,看著下邊的解說文字,為萬丹媽祖的傳說增添一筆傳奇色彩~~

20161107 088.jpg

還未進入廟內,從外觀就已可略見左右構件的對比落差,兩邊斗拱與吊筒,型式大小皆不同,雍容華貴 v.s 小巧精緻,各有其特色,因為有兩相對照映襯,反而會讓人更注意它們的一些細節及其在力學平衡中扮演的角色,傳統廟宇工藝居然也能玩大家來找碴的遊戲,真的是很特別~~

20161107 091.jpg

《鳳山縣采訪冊》提到萬惠宮曾在嘉慶25年(1820年)由李增選募建,據說廟前這對石獅據傳就是那個時候留下的古物,像嗎 ? 撫摸光滑的獅頭,好像真有那麼一點歷史的韻味~~

20161107 092.jpg

無論門楣、斗拱,幾乎是兩個不同的世界,這樣的混搭風有很讚的視覺效果,泉漳二派各展神威,真是有趣極了 ^_^

門印差別甚是明顯,伸到外邊的龍頭 vs 貼齊門面的龍面,真是很有意思的畫面~~

20161107 093.jpg

20161107 094.jpg

龍虎兩邊木雕同樣使用孔明戰孟獲的假獅破真獅題材.....第一次聽到這個主題是在大龍峒保安宮,所以只要對場作出現這個題材,都是很敏感的呀~~

20161107 098.jpg

據說1995年重建時,有將原本的木雕飾件保留了下來,雖然有些部位錯置,不過大致上還是那個昭和時期的樣貌,只是有些承重構件早已不再發揮功能,像這塊雞舌(下方人物頭頂南瓜,來自"劉全進瓜"的故事),卻沒有通樑放在上邊讓其支撐,畫面有些小小的怪異 @_@

20161107 100.jpg

另一邊雞舌下方則是雷公造型,也算小有名氣的道教神明,不過做為廟宇雕飾配件出現,倒是不常見~~

20161107 101.jpg

日治時期整修的廟宇,多少會帶有當時算是新潮的西方色彩,加上主事者李開胡的藝術修養,所以才能在廟裡見到另類歐式風格展現的裸女,中西合壁的氣度,盡皆展露無遺~~

20161107 123.jpg

大殿龍邊通樑瓜筒造型是蝙蝠與牡丹,象徵福氣、富貴,雀替鰲魚上邊站著兩位八仙人物,因有笛子與官帽,應是韓湘子、曹國舅~~

20161107 124.jpg

虎邊瓜筒則是獅銜磬牌,象徵吉慶,鰲魚同樣有兩位八仙,手持蒲扇的應是鍾離權,另一位看不清楚,或許是張果老…..吧 ???

20161107 105.jpg

這面匾額除了中間的"恬瀾昭貺",旁邊還有許多落落長的文字,仔細一看才知原來是台南大天宮贈送的,其歷史與地位崇高自不在話下,只是沒想到台南大天后宮的頭銜竟是這麼地......多,三寶太監鄭和都能扯上關係,豈是厲害二字所能形容的 @_@

20161107 106.jpg

作為曾是鳳山縣最早的縣丞署所在地,居然要到光緒17年(1891年)才終於有這面鳳山縣知縣李淦所獻的"普濟眾生"匾額,因為正逢重修完成,順便慶祝的吧~~

20161107 111.jpg

大殿四點金柱環繞、媽祖娘娘端坐神龕,散發著莊嚴穆肅的氣息,抬頭仰望樑柱雀替、員光瓜筒,截然不同的建築型式,每次看到都是目光的焦點所在,比起做為祭祀空間的廟宇,更像是有著豐富建築語彙的藝術天地~~

20161107 114.jpg

這難得一見的木雕對場作,有很多可以細細採訪的小細節,但如果全都看不懂,沒關係,前面那些可以忽略,神龕上方兩邊各有一對雕飾,分別是螃蟹牡丹,兩雄相爭來到最後,據說用這樣的作品是要向觀眾說明謝謝觀賞,並祝福花開富貴~~

一般來說,正反並列的兩隻螃蟹,通常是公母各一,象徵二甲傳臚,寓意考取功名、科甲及第之意,這裡衍生成謝謝之意,遙想當爭年互相拼鬥的對場作,這樣的解釋倒也很符合當時的情境呀~~

20161107 126.jpg

午後的大殿甚是靜謐,斜照的夕陽映照其間帶著幾分祥和,香客雲集的畫面是很熱鬧,不過這樣的空間,才會讓人感受到安心的fu ^_^

20161107 135.jpg

"萬惠宮重修紀念碑"裡邊記載昭和五年(1930)那次重修過程,並說明為何此直到昭和11年(1936)才立此碑的原因,當時的萬丹庄長李南及其長子李開山都名列其中,而主導此次重修的李開胡則是未見其名,這一點挺特別,跟想像中不一樣~~

雖然建廟時間是乾隆21年(1756),但碑文上第一個提到的年代使用日本同時期的寶歷六年,日治時期限定的記年方式,是現在已然絕跡的另類文化資產~~

20161107 131.jpg

直到昭和11年(1922)才舉行的慶成祈安建醮,是當年一大盛事,並立重修紀念碑建設清醮紀念碑來襄助此一盛典,那個時候的萬丹庄長是李開山,李氏父子一脈相承,可見其在萬丹的影響力,另外終於在此碑見到李開胡的名字 !!

上次見到李開山的名字,是在東港神社內某處石柱,上邊寫著"一金壹千圓也  李開山",當時還不曉得是哪號人物,今次總算知道他的身份,原來是聲名響亮的萬丹李家成員之一 !!

20161107 147.jpg

外觀猶如歐洲中世紀城堡的萬丹教會,見過一次就難以忘懷,就在萬惠宮附近,當地仕紳李仲義於1900年捐地興建,逐漸成為今日所見規模,看過去真是超宏偉的,初見那一刻,不禁聯想到巴斯基坦的lahore fort,乍看下與Alamgiri GATE實在是超像的 !!

20161107 152.jpg

李姓以乎是萬丹大姓,其中有不少經商致富的當地聞人,提到萬丹李家,容易讓人聯想到,大概就是李仲義李士新李南.....這幾號人物,李仲義經鼎昌號,位於萬丹縣丞署遺址,其本身是基督教徒,萬丹教會的創立也與他有關。李士新在萬惠宮的石碑上有見到他的名字,其子李瑞文在戰後活躍屏東政壇,是萬丹南派代表人物~~

20161107 155.jpg

最後一位李南與其長子李開山曾任萬丹庄長,尤其李南擔任地方首長的時間長達30年,從阿緱廳萬丹區長到東港郡萬丹庄長,影響力不容小覷,次子李開胡因其藝術涵養及主導萬惠宮修建的事蹟,在當地名氣相當大,萬安古地南方轉個彎就會見到這排連棟傳統街屋,在熱鬧的萬丹市區是相當特別的存在,其中一扇門上有著芳美字樣,而芳美正是李南經營生意的商號,所以這裡應該是李家產業,傳說中的李開胡古厝,就藏在裡邊 !!

李南的大女兒李開秀,嫁給出身里港藍家的藍高全次子藍家聰,他曾擔任屏東縣議員,李開山之子李世昌則當過屏東縣長,他們都是自日治時期起就對地方擁有極大影響力的世家大族~~

前方那座名為萬安古地的福德祠,它目前所在的位置,就好似在保護這個區域,這種感覺很強烈,畢竟道路彎曲的形狀實在是太奇怪了~~

20161107 163.jpg

20161107 165.jpg

萬丹路一段在過了萬丹國小後,往北的方向有個奇怪的轉彎,佔地不大,彎度卻很夠力,相傳此地就是萬丹發源地,以前被稱做萬丹中街,而這裡最著名的廟宇,就是萬丹五大廟居首的土地公廟,俗稱萬安古地~~

《鳳山縣采訪冊》記載其建於乾隆六年(1741年),在當地是一間資格相當老的土地公廟,位居路衝要津,路過此地一定會見到,現在的廟址是大正14年(1925年)才遷至此處,有當地仕紳李士新所題的萬安古地廟名匾做為見證,饒富意境的廟名,自從上次拜訪金門雙鯉古地後,還是第一次見到廟名以古地做為結尾的廟宇,這應該是指其是位於萬丹最早開發的地方上地位崇高的廟宇,只是為何使用萬安而萬丹 ? 這之間的差異,頗令人好奇呀~~

20161107 168.jpg

李開胡古厝是當地極具特色的房子,不僅雕飾華麗、外型雄偉,是藝術價值甚高的洋樓建築,正門位置在元泰街,從那裡看過去是很平常的中國傳統合院建築,要到更裡邊才能見識其動人姿態,只是外人難以親近,只能在萬安古地後方的巷子稍稍品味它的殘存風采,雜草都快翻過圍牆,裡邊應該是都已經變成廢墟了吧~~

20161107 178.jpg

20161107 179.jpg

聽說四維國小有座全台唯一的校內旗杆座,是貨真價實的古物,假日校園有開放,而且就在附近,順道去看看囉~~

古代若是科舉及第,可以獲准在屋前立旗杆,以彰顯榮耀,相傳萬丹以曾出過三位武舉人為榮,而位在校園裡的旗杆台遺跡,原本的主人是最後一位武舉人高有,後來從其故居發掘而得,立在此地的目的,是希望學生們可以繼承先賢精神,做個文武雙全的好學生~~

這類的旗杆座在台灣不在少數,但保持完整的甚少(淡水行忠宮旁的那無名旗杆堪稱經典),遷至校園內做為精神指標的更是難得一見,象徵考取功名的古蹟以這樣的方式保存下來,很有教育意義,值得嘉許~~

20161107 064.jpg

紅豆餅是台灣常見銅板美食,大街小巷都能見到它的身影,來到萬丹卻是成為當地特色名產,名氣響亮之程度,會以為萬丹才是紅豆餅發源地呢~~

屏東平原由於秋冬少雨、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因此栽種的紅豆顆粒飽滿、味道濃郁,其中以萬丹不論品質與產量均最佳,加上政府大力推廣,正如蓬萊米是在竹子湖開始發揚光大,萬丹擁有紅豆的故鄉美譽,是當地最著名的經濟農作物~~

既然紅豆餅是萬丹特產,所以街上賣紅豆餅的店家數量不少,今天只是打算來嚐鮮,就來到萬丹國小對面的黃家紅豆餅,好大的招牌,已有不少人在排隊買餅,生意好像還挺不錯的,今次就要來這裡體驗傳說中的萬丹紅豆餅~~

20161107 065.jpg

賣紅豆餅可以做到店面就已是很不簡單,將製作紅豆餅的爐子擺在店面口更是好震撼的視覺效果,人車小攤車一次最多做不到30個,這裡隨便都是以百為單位在處理的,不愧是紅豆餅的故鄉,就算是這麼華麗的場面,但因為是在萬丹的關係嗎 ? 霎時覺得,這麼的場景,似乎是還滿正常的 !!

20161107 067.jpg

這裡賣的紅豆餅共有四種口味,不知什麼比較受歡迎,至少紅豆內餡,應該是歷久不衰的招牌商品,再來個奶油嚐嚐,後來想想,應該要試試芋頭的味道才對,當下來沒能當機立斷,實在是好可惜的說~~

20161107 073.jpg

20161107 075.jpg

最近吃的紅豆餅,甚少買紅豆口味的,大部份都選擇包菜脯的,那是截然不同的口感,當然最主要的原因總覺得紅豆口味一般般,沒有特別吸引人的地方~~

黃家紅豆餅看起來就覺得很飽滿,拿在手上的觸感是超較的,不過咬一口後露出的內餡並未將餅皮撐開,這一點很不錯,裡邊的紅豆綿密細緻,完全沒有鬆散帶粉的感覺,很爽口卻又不會過甜,原來這就是萬丹的紅豆,很不錯吃耶 !! 突然很好奇萬丹其它地方的紅豆餅又會是怎樣的味道,哎呀~~只能期待下次再說囉~~

萬丹老街趴趴走,沒有特別引人的注目的連棟洋樓街屋,有的是藏在巷弄間的古厝采風以及古廟風華,對於傳統廟宇建築藝術有興趣的人,絕不能錯過萬丹萬惠宮,可以在最後品嚐到聞名全台的萬丹紅豆餅,真是超幸福的........初探萬丹,比想像中要有意思呢 ^_^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