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東港溪畔、探尋東港老街、徜徉朝隆宮的靜謐幽然,感受東隆宮的熱鬧喧囂,轉角遇見共和新村,遙想那段屬於大鵬營區的眷村歲月…….單純地在這裡放空心靈,細細品味這東港特有的海都風情~~
undefined
旅行日期:2012.12.16

這次屏東之旅入住的飯店有個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離火車站至少有800公尺遠,所以這幾天都必須走一小段路才能到車站,算了,就當作散散步~~換個角度來想,有機會可以在美麗的清晨在南國之境內的鬧區品味難得的片刻寧靜,其實也是很有意境的呀 ^_^



來到杭州街與廈門街的交會處,看到一棟建築物築成的圓環,正在考慮是要繞路還是直接穿越,反正大清早的沒啥人,只有出來運動的老人家,雖然不曉得裡面是什麼東東,但還是決定小心翼翼地去裡邊看看.....



裡邊別有洞天耶 !! 望著週遭被團團圍住的建築,此刻心突然閃過一個唸頭.......該不會是客家圓樓吧 !

哈哈~~未免太會幻想了吧 ≧◇≦ 因為這幾天的旅遊重點都是傳統客庄的關係,先前做的功課也也都與它有關,結果不知不覺就冒出這樣地奇怪想法,哇咧 !! 中毒太深了 ¯□¯



稍微繞了一下,這才發現這塊石碑,原來這裡是屏東市中央市場,落成於半個世紀前,也算是頗有年份,雖然現在超冷清,但等太陽再高一點,這裡或許會出現大量的擁擠人潮........

無 意間發現中央市場的身影,也不小心發現奠基紀念碑,只是這塊甚有意義的石碑困守旗幟後方,與它的身份似乎有些不太符合,雖然這幾天都有經過這裡,但不是無人的清晨、就是漆黑的深夜,最後一天下午屏東市區趴趴走時特地繞過來看,這才發現附近幾乎都是服飾店,逛街的人潮三三兩兩,要說熱鬧倒也還OK,少了人車喧雜、多了點靜謐的氣息,中央市場初體驗,還挺有意思的呢~~



原來這裡的路牌是使用地名居代路名,但不叫中央市場而是第四商場,突然有些小小的疑問......
第一商場在哪 ? 最多到幾個商場 ? 這塊看似中央市場中心的地方為何會使用第四商場的稱呼 ???

單純的只是好奇而已,沒找到答案也不要緊,留點疑問,看哪天心血來潮再來給它深入了解吧 ^﹏^



從杭州街走漢口街來到復興路,陸橋旁就是屏東觀光夜市,果然還是要晚上來這裡比較有fu~~

最後沿著光復路經過屏東火車站,沒多久就會來到屏東客運屏東總站,好歹走了快一公里,結果總站的小七是今天第一個遇到的7-11 !! 呵呵~~等好久了,趕緊進去喝杯咖啡先 !!

看 著時刻表,若想快點到達東港的話,搭8202就對了,但此時8215先到,因為也會到東港,就上車問了一下司機,原來這班會經過北勢,有些繞路,而且票價稍貴,照理說改搭其他車次較佳,但現在也不趕時間,難得出遠門,什麼都想體驗一下,哈 !! 只要會到東港,搭什麼車都是沒問題的啦 XD



過了東港大橋後,就開始留意週遭的景色,因為要在頂新里下車,雖然與熱鬧的東港市區有些距離,不過離今次的東港之旅第一站就是近到不行.............轉進頂新街,即將開始期待已久的東港老街趴趴走啦 ^ ^

20121217 041.jpg

在延平路與博愛路交會處往西望去是一整段的堤防,據說是東港溪堤防,建於1932年,不用想也知道,隔壁一定是東港溪~~

遠邊已成一小點即是東港大橋,台17線從那經過,東岸一帶昔稱濫港,嘉慶元年(1796)泉州晉江蔡添條舉家移居此地開墾種田,後因適合船泊停靠而成附近物產進出港口街市,同治四年(1865)已擁有上百家店鋪,進而發展出關帝港及內關帝庄,彼時繁華程度可從東港東隆宮迎王祭有不少來自濫港商人的捐資可知,清末濫港商業重心南移至新街,是早期東港的主要發展重心,皆位於目前的東港鎮興東里~~



乾隆29年(1764)刊行的《重修鳳山縣志》稱”西溪,在縣西南三十里。源受淡水溪諸水,下注東港”,此時的西溪應是下淡水溪(高屏溪),內文提到的東港並非現在的東港,而是新園鄉埔鹽村,現在的東港大概就是臨海的潟湖沙地,反倒是上游的關帝港與附近的是茄藤港(大鵬灣)還比較有名~~

光緒年間的《鳳山縣采訪冊》則說” ”東溪,在港東、西二里交界……以迄東港,乃歸於海”、”淡水溪亦名西溪”,東溪出現,即是東港溪,東港也是指現在的東港~~



望向出海口,進德大橋那豔麗的紅色拱橋身影甚為醒目,在晴空碧海的湛藍背景襯托下,更是耀眼動人,邊望著它邊走在這堤防上,不知不覺中腳步變得好輕快呢 ^ ^

緊鄰岸邊的竹筏隨著波浪起伏上上下下,整個思緒也跟著被它帶動,站在堤防旁遠眺寬闊的河面,同樣都是有著完美弧線的紅色拱橋,霎時間還真是有種來到冬山河的錯覺呀 ≧◇≦



近距離觀看進德大橋,又是另外一番不同的感受,它是聯絡新園鹽埔仔與東港的交通要道,據說以前叫做鹽埔仔大竹橋,全長約570公尺,規模是東亞第一,中段有著類似鵬灣橋可活動橋面的設計,雖是因應船舶出入的便宜之計,但仍是東港溪口的重要景觀~~

20121217 071.jpg

由於每逢雨季便要拆除橋面以防洪患毀橋,其間只能依靠小船接駁兩岸居民,甚為不便,所以後來才在1970年改建成水泥橋,初名"港新大橋",後來才改名"進德大橋",本來以為從屏東坐公車來東港會經過這座橋,但卻是走東港大橋,不過就這樣在東港溪堤防上悠悠晃晃,看著火紅橋身由遠而近的綺麗景觀,搭配溪上小船點點,真是美不勝收的綺麗景緻 ^_^



本來接下來應該是要到東港市區逛逛的,但既然都來到了東港漁港附近,稍微逗留一下也無妨,順便觀察一下附近的名產店,看有什麼伴手禮可以在回程的時候順便帶回家~~

p.s 後來才曉得有雙糕潤這種東西 >_< 難得來一趙,竟然只是隨便買買,沒好好事先調查,真是不好意思呢 !!



哦 !! 看到一處可以搭船的地方,外邊寫著"東琉線交通船聯營處",莫非是東港前往小琉球的碼頭據點~~趕快筆記起來,下次要去小琉球玩,就知道要去那裡報到先啦 ^_^

想搭船去小琉球,必經東港,可見兩地關係之密切,本來小琉球也是東港七角頭之一,東隆宮迎王祭皆會捐資出轎班參加,不過1952年開始自辦迎王祭,目前以週遭以小琉球居民居多的埔仔角的東港鎮靈宮(主祀關聖帝君)取代小琉球成為七角頭之一~~



南部去過的幾間漁港以布袋漁港讓我印象最深刻,肥美多汁的超大蚵仔現在想到仍是垂涎三尺,不過那是因為與親友同行,自己一個人出來走走時比較不會去逛這些地方,像是這間以黑鮪魚著稱的東港漁港,新穎壯麗的模樣讓人有些想一探究竟,尤其是人比魚多的黃昏市場,不過最讓感興趣的地方其實是後方用兩條魚彩繪出如同一對眼睛般的古錐畫面 ^ ^

東港漁港的招牌旁有著用括號註明的華橋市場字樣,聽說是它的別名,關於名稱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從小琉球歸來的遊客來此買魚出手濶綽好似身價不凡的華僑,另一說則是東港漁市遠近馳名,常有外地人來此買魚,但常不懂行情亂亂買,所以這裡才被戲稱華僑市仔,不管哪一種說法,至少都代表東港漁獲的品質,是深受好評、遠近馳名~~



東港鄰近臺灣海峽,清朝時期便以漁業船運興盛聞名,可是早期對於官員相當不友善,康熙23年(1684)鳳山縣在此設立下淡水巡檢司以維護地方治安與稽查船隻,共歷十任巡檢,竟有八位卒於任上,康熙51年(1712)遷至赤山(新園鯉魚山),情況才得改善《鳳山縣采訪冊》記載東港""深丈餘,內地商船往來貿易,為舟艘輻輳之區",已是當時邑治南方重要港口,屏東平原、小琉球、六堆的米縠貨物皆要透過東港出海往來各地交易,東港溪上游因此產生諸多著名河港,竹田(頓物)達達港是其中之一,與東港溪平行的延平路因距離近,許多船頭行因應而生,讓此地逐漸發產成販售米、糖、布、藥......等大盤郊商雲集的街肆,儼然成為下淡水溪東岸最重要港口,直到打狗(高雄)開港,東港對外貿易逐漸成為運送貨物到打狗再透過買辦出港,而成為其附屬港口~~

進入日治時期,此時原屬於阿緱廳東港支廳東港區港東中里東港街,1920年改制高雄州東港郡東港街,東港街因位於郡治而成為東港郡行政中心,加上東港在1899年被指定為與中國大陸進行貿易的特別輸出入港,設立打狗稅關東港出張所(1909年更名臺灣總督府稅關東港支署),成為南台灣重要港口,自此戎克船帆影林立,帶來繁華興盛,一棟棟的西式洋樓在延平路上出現,後因港口淤塞、高雄港興建、下淡水溪鐵橋通車,使得港口貨物吞吐量大減而趨於平淡,1917年取消特別輸出入港身份、裁撤東港支署改立監視署。戰後成為屏東縣東港鎮市街中心,此地街上紛紛出現眾多醫院,全盛時期有22間之多,堪稱"醫生街",簡直可與岡山老街相比擬,朝隆宮前的市場帶動人潮商機,當時東港最熱鬧的街道莫過於延平路,只是1972年市場遷走後,絢爛歸於平淡,如今的東港老街也只是個平凡的小街道,曾經雲集猶如斗六太平老街般的眾多巴洛克街屋歷經二戰砲火,已僅存不多,但還是可以從這些飽歷滄桑的老建築們,來細細品味這條東港第一街的歲月痕跡...........

認識東港第一站,東港延平路老街,這就來看妳囉 ^ ^



提到東港,就會想到東隆宮,還有就是七角頭廟,沒想到這麼快就看到第一間---奉祀江府千歲的頂頭角東隆壇~~

東港廟宇密度是屏東之冠,如果來個七角頭廟宇巡禮似乎也挺有意思的,就不知啥時才能實現呀 3_3

20121217 093-1.jpg



街上的每棟老房子背後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像這棟紅磚洋樓洗石子建築,聽說前身是建於1914年的日治時期金融機構--東港信用合作社,右側一樓平房則是1933年所見,雖然同樣是紅磚街屋配上長條窗,但因柱子型式的差異,因此被認為擁有大正與昭和時期的建築風格,戰後被羅燦醫師買下做為醫院使用(合春診所),現在則不曉得用途為何,雖然屋頂已看到不到往昔的日式黑瓦,但仍是相當氣派豪華,在這街上還能看到這樣的獨棟建築,實在是很難不去注意到它~~



近距離觀看它的外牆,剝落的紅磚外格裡邊不像常見的磚塊,質地居然頗為鬆軟,一碰即掉的觸感超難忘,好特別哦 !! 還以為像這類建築都會使用清水磚的說,嗯 !! 想不透哩 +_+



雖說街上大部份建築曾毀於戰火,但留下的日治時期建築數量仍舊不少,雖然不是很了解它們的前世今生,但看著這些造型優美的建築夾雜在現代樓房裡仍屹立不搖,還是可以深深感受到東港老街的風情呀 ^ ^

20121217 113.jpg

金長回堂創辦人是張藝,相傳同治年間來台,在茂豐居習醫,後來才自行開業濟世,現在的樓房建於1938年,三開間的格局相當恢宏,店名匾額題字者是前清秀才林玉書,是延平路上昭和時期簡約風格的代表性建築物~~

20121217 117.jpg

因為山牆上的字,才知這是薛宅,左右兩側早已紛紛改建成現代樓房,連擁有華麗山牆的一乙茶庄與文郁堂都已消失無蹤,讓它狹長身影在這本就不寬的街道中顯得十分擁擠與孤零,只怕將來命運恐怕也是十分坎坷........那個"隆發"字樣極其龍飛鳳舞,非常值得一看~~

20121217 119.jpg

那個山牆上方的鳥兒裝飾,居然不是呈現展翅欲飛的英姿,而是口啣緞帶的型式,第一次見到,好特別哦 !!



只有到了一定年紀,才會看到古早時期的門牌卻依然很開心呀 !!

20121217 123.jpg

延平路以中山路為界,以北是頂中街、以南是下中街,所以現在經過的地方都屬於下中街的範圍 ?

相較於船頭行林立的延平路北段,延平路南段較多販售民生用品的店家,日治時期的公家機關與職員宿舍亦位於此,加上市場、戲院亦位於此,所以那裡向來都是東港最熱鬧的地段,主要集中在中興街與朝陽街之間~~

20121217 124.jpg

這棟搶眼的建築物實在很難不去注意它,外觀裝飾很有現代主義的fu,要不是淡恬雅致的山牆造型與樸實不華麗的外表,差點就不會想到它其實是日治時代的街屋~~

以那個年代來說,搞不好東港最出現的三層樓建築,蔡申發醫師在這兒創建東港第一間眼科醫院,不久前還有光復眼科診所的招牌,牆上那些白色線條,與東港郡役所相比還真是有幾分相似~~



穿越車水馬龍的中山路,代表已經走出頂中街,來到了下中街的範圍,此時看到一間掛著茂豐居中藥房的店家,看那落款,應是昭和三年(1928)書法名家洪鐵濤所題,雖然門面已不復舊貌,但少見的日治時期招牌依然是讓人大開眼界,昭和三年的字樣彎彎如新月,在那個時代可說是極具創意的豪氣之作,也算是東港老街上的另類景點~~



朝隆宮斜對面的民和中藥房有兩塊木匾值得一看,分別是恒德藥行&永隆發,應該是同一間店不同時期的名字,聽說老闆姓張,尤其是那個永隆發與附近的茂豐居同樣都是現在已經相當少見的日治時期店名匾,雖然沒有署名日期,不過光是那個日文字樣便已散發出濃濃和風,聽說以前是化妝品特約店,物換星移,現在僅剩店名匾還保留往日風華,在已不流行店名匾的現今更是彌足珍貴,東港老街果真是處處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呢 ^_^



途經幾座山牆雕飾華麗的大正風格街屋,若非滿佈天際的電線有些礙眼,不然欣賞它們可是美的極緻享受,其中最吸引目光的,莫過於朝隆宮旁的這棟大正時期仿巴洛克洋樓建築,據說是顏宅,前身是布莊,以"東港鎮延平路106號街屋"的名義列為這條街唯一的文化資產,華麗的山牆藝術傑作自不在話下,側面竟然還能看到陽台的痕跡,雖然牆面早己全部封閉不見任何出入口,但依然保存著濃郁的大正浪漫風華~~

就在以為已然見識過東港老街的歲月殘跡,還是會在一些不經意角落發現它們的存在,好似尋寶遊戲般,令人既興奮又期待 ^_^



來到延平路與朝陽街交會處,路口有個山門造型奇特的廟宇,東港最負盛名的媽祖廟,東港朝隆宮到囉~~

又名下中街朝隆宮,屬於下中街角頭廟,東港七角頭之一,聽說亦是東港三大廟宇之一,同時也是東港迎王祭典裡的重要成員之一,外邊偶有車輛緩緩駛過,不見路人閒晃,稍微冷清了些,很難想像正前方的朝陽街曾是東港最熱鬧的街道與夜市所在地,但在1972年將街上商家遷至第二零售市場後,人氣也瞬間跟著滑落,大廟規模尚在,卻已不再熱鬧繁華,還給媽祖娘娘一個清幽的場地,倒也不見得是件壞事~~

東港每年中元普渡是年度盛事,整個農曆七月的祭典依不同時段(月初、月中、月尾)在當地三大廟舉辦,朝隆宮負責月中,此時居民會獻上當地特有的冰花,將鮮花與捐獻者名牌用冰塊封住,時間一到再取出擺放,這項因應天熱而衍生的特色祭品相當有意思~~



東港靠海吃飯,當地居民出海之際總是少不了會祈求神明的保佑,通常是向東隆宮溫府千歲,朝隆宮天上聖母反倒是經營海上貿易的商人守護神,後來在東港郊商集資興建下,便建立了這間東港朝隆宮,相傳落成之時,東港櫻花蝦漁獲量大增,認為是媽祖顯靈,所以尊稱"蝦米媽",據傳雍正二年(1724)建廟,不過《鳳山縣采訪冊》僅記載同治13年(1874)曾整修過,大正六年(1917)亦曾修建,現貌則是1974年改建而成,廟埕外邊的牌樓則是1981年所增建~~

東港朝隆宮與中港慈裕宮、北港朝天宮並稱台灣三大媽祖,但前兩者卻是卻是少見的背海面山媽祖廟,相傳當時出資的東港郊商(以港郊(糖郊)為主)希望可以保佑他們在陸地上的生意興隆,所以才不面海,而是將廟門朝向東港市街,因為這些商行多屬港郊,所以又有"港郊媽"之稱~~~

三川殿精緻秀麗,大抵仍保持著日治時期整修的格局,兩側對聯是由首任東港街長黃景謨所題,八角龍柱與菜頭造型柱頭是它的特色,雖然陽光有些照不進廟埕,但看著那莊嚴的廟貌,仍不禁油然昇起崇敬之心~~





大魚小蝦水中游,章魚螃蟹在其後,東港海底樂無邊,說啥也要玩個夠~~

每次在龍柱底部的圖案看到這些海底生物,心裡總是有著不出興奮與開心呢 ^_^



來到東津、遇見鹿津、回想月津、遙望旗津......曾經各領風騷的南部各大港口,就算改了名字、換了身分,昔日滄海已成桑田,至今仍悠悠不絕的歷史故事,依然持續綻放著屬於它的歲月風華~~~

巧遇以詩文見長的鹿港畫法名家施梅樵的作品,不禁有感而發~~



墀頭上除了有可愛的小石獅外,還有彩繪的仙女雕飾,與一旁金璧輝煌的員光吊筒相映成趣,是不同於純樸古風的視覺效果~~



三川殿的石獅是來此必看的重點之一,"己巳"、"昭和通寶",再再都說明它是1929年的產物,朝隆宮在昭和年間曾經整修,像是三川殿便是昭和八年(1933年)改建落成的,若在上邊見到日本年號是一點也不奇怪,不過在石獅上留下昭和字樣就真的很有意思,戰後沒有被破壞也是十分幸運~~

這應該可以稱得上是它的特色之一,直到發現它的存在,才真的有來到東港朝隆宮的感覺呀 ^_^



抬頭看見這個步通下方的員光,裡邊的圖案真是想不注意都很難.................坐著輪椅、頭戴綸巾、手搖羽扇,那不就是傳說中的諸葛亮嗎 ?? 後來才曉得這是黃龜理大師的作品,內容是孔明罵王朗,三國題材是廟宇建築雕飾常見的元素(像它的對面就是劉備取漢中),不過因為第一次初次看到形象這麼清晰的孔明,不再只是空城計城牆上那小小的人像,而且羽扇綸巾都出來了耶~~看得是超津津有味的 ^ ^



媽祖娘娘貴為天后,所祭祀的廟宇使用門釘代替門神也是合乎禮儀規範,只是印象中只有關帝廟比較常見到,天后宮就真的很少見,果然門釘給人的感覺與門神截然不同,大概是武廟去多了,所以踏進裡邊,心裡油然昇起一股莊嚴肅穆的敬意~~~~~



在神龕中鎮座東港媽祖的就是傳說中的蝦米媽,因為家裡也有祭拜媽祖娘娘,所以每次來到外地的媽祖廟參拜時,總是會有股莫名的親切感 ^_^

20121217 171.jpg

神韻很特別的千里眼、順風耳,據說是著名民俗木雕大師黃龜理的作品,三川殿的員光、吊筒、鳳凰造型托木也是出自其手,讓他成名的萬丹萬惠宮也在屏東,有機會也讓去看看~~

20121217 177.jpg

三川殿後邊上方有一塊"聖德齊天"匾額,蒼渾雄勁的字跡瞬間將目光給吸引住,真是一手漂亮好字,雖然年號變更成民國,但應是大正九年(1920年)的作品,旁側立匾的名單裡有黃景淵的名字,最後則可見到"景淵黃達源拜書"字樣,應該都是指同一人,便是東港著名書法家黃達淵,可以在朝隆宮可以見識到它少數傳世之作,也算是大飽眼福囉~~

上一張照片裡的柱上楹聯"朝笏奏天墀顯赫湄洲真感應"、"隆恩流海島恢弘東港舊聲名"亦是它的作品之一,仔細一看,這裡的對聯不論書法或是字句盡皆上乘之作,沒想到走訪朝隆宮竟也能來趟舒展身心靈的藝術之旅,哇~~好有意境哦 ☆_☆



就在即將離開時發現山門的石獅手上拿著的是中華通寶,而剛剛才經過的三川殿石獅則是手握昭和通寶,是要互相較勁嗎 ?? 偶然在東港朝隆宮發現一場沒有煙硝味的小小中日大戰,哈 !! 讓我笑個是樂開懷呀 ∩_∩



沿著延平路繼續往南走會經過這間東濱派出所,它現在使用的建築物,便是昔日鼎鼎大名的東港郡役所,日治時期屏東西南沿海的最高行政機關,亦是東港地區最豪華的官方建築,建於大正四年(1915年),是一棟有著優美線條的巴洛克建築,上方的緞帶裝飾與浮雕是它的特色之一,戰後一度成為屏東縣警察局東港分局所在地,現在則是東濱派出所,據說1959外觀大幅整修,紅色二丁掛外牆取代原先優美的建築裝飾,有些小可惜,不過大門兩側象徵太陽光芒閃耀猶如太陽旗般的窗戶外側造型則是幸運地保留了下來~~

如果可以將這裡改建成東港故事館,應該對提升東港的觀光有大大的幫助,現在是波麗士大人的地盤,不敢隨便冒犯,站遠遠地隨便拍拍就好 ^▽^



就在東港郡役所對面,轉個身就會看見這棟滿是歐風的房子,總算是遇上有寫著醫院名字的日治時期建築,雖然"生源醫院"的最後一字不見了,卻還是很有看頭,寫著"李"字的圓拱山牆上方立著一隻展翅的大鵬鳥,好有氣勢的老鷹 !! 整體建築風格有些介於大正昭和時期之間,曾經輝煌一時,現在也只是平凡的民宅,或許是因為在東港,遠在南國之遙,感觸有些深~~~

隔壁的雙層洋樓建築據說是1952年由張鵬圖醫師執業的婦嬰婦產科診所,換個名字應該就眾人皆知,張醫師後來創辦輔英科大,學校在高雄大寮,附設醫院則在東港中山路,沒想到輔英的起家厝在這兒,為這條醫生街再添一筆傳奇~~



來到延平路後段,雖然沒有前段有著璀璨多姿的巴洛克街屋景觀,但走在裡邊卻也是心曠神怡,是因為天氣超好的緣故嗎 ?? 看著林立的招牌店,突然很有真的來到東港的感覺說 ^ ^

20121217 193.jpg

走到延平路與福德街的交會處,路口有間大廟,便是名列東港三大廟的東港福安宮,安海街角頭廟,東港七角頭之一(安海街早期是指通明路以南的延平路)光是來一趟延平路之旅,七角頭廟便見其三,而且還有討海人最重視的媽祖廟,想要認識東港,選擇延平路做為起點,是個很棒的選擇呢~~

20121217 191.jpg

慶成號是延平路南段少數僅存的昭和風格街屋之一,大部份都已改建或覆上鐵皮,格局變化不大,僅剩二樓露台與一樓門柱仍是舊時樣貌,比較有意思是露台花窗使用卍字連綿不絕的符號,滿特別的~~

20121217 194.jpg

豐漁橋頭有間奇特的街屋,立面雕飾講究,山牆花草紋飾等細節都顯示不是戰後才出現的建築,可是其位置卻是遠離主要馬路 !! 要不是有空隙,還真的不會發覺它的存在,感覺這應是個大戶人家,前方是其庭院,只是時光流轉,產權易手,週遭堆滿雜物,再無往日風光~~



再往南走會經過豐漁橋,也是流經東港的後寮溪下游最靠近出海口的一座橋,橋下的後寮溪出海口即是東港漁港,以前往來南北兩岸只能靠竹筏,後來才興建橋樑,時稱東港橋,相傳是東港地區第一座橋樑,日治時期改建成吊橋,戰後更名豐漁橋,並曾一度變成升降橋,最後才成為如今所看到的紅色拱橋,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是東港迎王祭典的必經之路,如果說剛剛經過的延平路多是醫生雲集與販售米、豆、鹽類商品的店家,那麼過了豐漁橋後的延平路,就全是漁夫們的天下,從這兒開始就是典型的漁村景觀了~~

橋身很有意思,都在寫對岸的景點,算是另類的指示牌,不過最想看的地方反而不在上邊,幸好有帶地圖,只要找到海濱國小,也代表東港神社到囉~~



站在橋上欣賞後寮溪兩岸滿滿的大小漁船,雖然離海邊還有一段距離,卻已經很有港口的fu~~如鏡般的湖面倒影美得好似一幅畫,讓人看了就不想離開呢 ^ ^



黑鮪魚、櫻花蝦、油魚子是著名的東港三寶,可惜這次通通都沒接觸到 >_<



隨意悠然閒晃,偶然抬頭仰望,總是可以瞥見不少散佈在東港大街小巷裡的日治時期建築,雖然是個外地遊客,但在欣賞它們各具特色的建築風格之餘,仿佛依稀可見它們曾有過的滄桑歲月,不一定非要到什麼著名的景點一遊才行,尋覓多時的東港風華,原來盡在其中...............



散步中興路,看到它時忍不住停下腳步流連欣賞,一樓早就失去功能,兩側俱被鐵皮包圍,完全就是個閒置無人居住的模樣,凝視著有著優美曲線的精緻山牆,上邊典雅秀麗的花草雕飾讓人驚豔,還有那小巧恬適的陽台,有著東港少見的洋樓采風,在燦爛陽光映照下是那麼地耀眼動人~~

在陌生的角落發現熟悉的身影,東港老街風韻猶存,除了延平路,許多地方盡是處處驚喜呢 ^ ^

20121217 281.jpg

不知不覺來到中正路、中山路交會處,車流甚大,只是馬路寬廣不大,使得人來車往有些擁擠,不知為何這裡會被稱做"天地中" ? 據說是因此地位居東港市中心的緣故.......攤開地圖一看,好像還真有那麼一回事~~



不知不覺回到了朝陽街,剛好繞了一個小圈,居然馬路盡頭就是不久前才拜訪過的東港朝隆宮........朝陽街也很適合散步,會路過小舞台戲院(東港戲院),還有對面不遠處的大舞台戲院,全都改建的很徹底,什麼都不剩了~~

雖然還想再繼續逛一下熱鬧的東港街頭,體會一下海風輕拂的東津快意,不過算算時間差不多,接著還是去看一下傳說中的東隆宮,親眼目睹一下這間享譽海外的東港王爺廟究竟是啥模樣吧~~~



既然都來到了東港,一定不能錯過東港東隆宮,俗稱王爺廟,主祀溫府千歲,三年一科的王船祭總是吸引大批人潮來此參觀朝拜,與朝隆宮、福安宮並列東港三廟宇,但名氣卻是響徹全台,川流不息的香客穿梭其間,並非慶典節日的此時都這麼人潮洶湧了,可以想見這裡辦活動時會有多麼受到歡迎~~

《鳳山縣采訪冊》記載東隆宮建於光緒13年(1887),4年後曾重修,又有一說乾隆年間初建於東港溪西岸的新園鄉鹽埔仔,當地則流傳在康熙年間當地居民在"太監府"(鎮海公園外約一公里的海底")拾得一尊溫府王爺神像,便建廟祭祀,因期盼東港興隆而命名東隆宮,後因海岸線後退侵蝕而被迫遷廟,尋覓之際才以現址為"浮水蓮花穴"的風水寶地易地重建,因為香火靈驗與極富特色的迎王祭,是南台灣著名的王爺廟宇~~

東港迎王祭典在東港人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已經到了年可以不過,但八天七夜的祭典一定要參加的熱情程度,2012年才剛盛大舉辦過,有關於東隆宮與東港七角頭在祭典裡關係也讓人頗感興趣,不過由於遊客超多,所以就沒有到裡邊參觀,以後若有機會來拜訪,再來好好介紹一番吧,今日只是單純路過而已啦 ^ ^



後來有在想,是不是南部的寺廟,都比較會看到旗竿座的設立呀~~



遙望造價千億的純金牌樓,在太陽下金光閃閃的,一車又一車的遊覽車前方停下,偌大的廣場也是散步嬉遊的好地方,東隆宮的規模真不是一般地大,此情此景與南鯤鯓代天府有些異曲同工之妙的說~~~



離開東隆宮後,有關東港的行程就差不多告一段落了,接下來有兩個方案可以選擇:

一、穿越共和街走到東港驛站,聽說那裡可以租腳踏車,如果順利的話,就決定騎去大鵬灣自行車道逛逛
二、在東港驛站坐公車到佳冬神社,再沿著台17線到佳冬客家聚落走走.........

無論如何,都是要先到東港驛站再說,所以接下來就是共和街趴趴走啦 !!





寬廣的街道不見路人行走其間,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清新恬適的靜謐優雅,兩側房舍盡是和風濃郁的木造平房,有股穿越時空的錯覺,尤其是剛剛才置身在人潮熙攘、喧囂吵雜的東隆宮,與眼前所見相較之下是如此強烈的對比,小時候住過的憲光二村印象慢慢地浮現,這麼一大片的日式黑瓦建築群,雖然部份房舍略見頹圮,但它背後的故事絕對不簡單.............



怎麼走都是共和街的範圍,後來才曉得,這裡原來是共和社區,也就是眷村之一的共和新村,一處與大鵬灣有著密切關係的東港聚落~~~

日治末期,時稱大潭的大鵬灣被選定為東港海軍航空隊的水上飛行場及潛艇基地,開始整治工程,將挖上來的淤泥填到原本是濕地的現址,後來這裡建設成日本軍官的宿舍,戰後參謀大學與空軍幼校、進駐大鵬灣,這裡被稱做共和新村,與大鵬新村同樣成為空軍眷村之一,竹籬笆裡的世界終究趕不上現代化的腳步,年輕一代出外打拼,只有昔日老兵仍據守家園,眷改工程如火如荼,佔地甚廣、綠意盎然的共和新村以後會不會就此消失,著實令人擔心.................

大鵬灣西北側船頭路有間以栗國小,日治時期是日本軍官交誼廳,戰後改為東港空軍子弟學校,設於營區外,專收空軍眷屬子弟,1966年屏東縣政府接受,為了紀念黑蝙蝠中隊中校機長周以栗在1963年飛往大陸偵蒐時不幸壯烈犧牲,而以其名做為校名,全台唯二以黑蝙蝠中隊烈士為名的學校,亦是屏東境內第一間以空軍先烈為名的學校.......以前都沒注意到,將來有機會路過以栗國小,會好好尊敬地看望它~~



好個安靜到不行的共和社區,蒼翠的成群林木與和風悠然的日式平房看了真是心情舒坦,東港之肺的稱譽果然名不虛傳,但走著走著有點小累,沒有全部走一遍便回到中山路上,接下來就是到東港驛站看看吧 !!!

原本以為只是一段輕鬆又愜意的東港老街之旅,當時還想說應該還有時間就去大鵬灣騎騎自行車,但後來才發現原來東港深具內涵,老街、神社、朝隆宮與僅是路過的東隆宮,當然還有那熱鬧的市區與靜謐的共和新村,東港真是有意思,交通也很方便,下次可以再來點不一樣的深度之旅,或是搭配搭船暢遊小琉球的行程,應該會是非常好玩的哦 ^_^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