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同於旗山&岡山的日治時代老街風情,儘管許多地方在歲月摧殘下早已不復當年風光,但在街角巷弄間,仍可覓得許多舊時代的歷史痕跡,悄然漫遊其中,來段穿梭時光之旅,體驗鳳山迷人的古城采風 ^_^
20101212 513.jpg
旅行日期:2010.12.12

再不把前年12月在高雄的遊記拿來曬曬太陽,都快忘了當時的旅遊經歷啦 XD

記得當時坐火車到高雄時,立刻換車轉乘到鳳山,是高雄三山之旅的最後一站,本來是說要不要等鳳儀書院整修完成後再來的,但想說先來走走倒也無妨~~

先前到旗山、岡山時,旅遊主題是老街,但鳳山比較特別,是以與左營舊城關係匪淺並存的鳳山新城聞名全台,相較於前兩處擁有眾多日治時期遺跡,這裡卻是保留清領台灣格局的濃濃傳統中國風,還有名列台灣三大水利工程的曹公圳也與這座古城習習相關~~~~~很少來到高雄以南的地方,又是這麼一處歷史悠久的地方,興緻十分高昂,這就來鳳山輕鬆散散步吧 ^ ^

鳳山新城地圖拷貝.jpg

聽說鳳山新城的形狀像靴子,或是像愛心---名副其實的鳳山"心"城 ^ ^ 從地圖上看得出來嗎 ???

曾經擁有六座城門、六座砲台的鳳山新城,歷經日治時期的都市計劃而陸續拆除,目前僅剩東便門(小東門)、平成砲台澄瀾砲台訓風砲台是昔日新城遺跡~~

20101212 505.jpg

在高雄火車站下車時有考慮要不要坐捷運,而且就算坐捷運還必須在美麗島站轉車..................

唉 !! 月台正好有一輛開往屏東的區間車正準備發車,先搭再說吧 !! 下一站就是鳳山,真是超快 ^ ^

20101212 507.jpg

日治時期西部縱貫線鐵道南端終點只到高雄,當時的車站即是現今位於哈瑪星的打狗鐵道故事館,身為清代鳳山縣治的鳳山則是在1907年另建一條高雄到九曲堂的鳳山支線做連結,通車典禮在當年10月1日於時稱鳳山停車場的鳳山車站舉行,至於之後路線延伸到屏東、潮州、竹田、林邊、枋寮...等地的故事,以後有機會再去慢慢探訪~~

從鳳山火車站開始今天的鳳山新城之旅也還不錯啦 !! 就是錯失高捷初體驗有些小可惜.................

呵呵 !! 下午就決定坐捷運回高雄吧 XD

20101212 511.jpg

20101212 510.jpg

鳳山龍山寺、東便門..........站前廣場有許多鳳山地區著名的古蹟介紹,很清楚地讓甫出站的旅客們知道來到鳳山讓去哪裡玩 ^ ^ 還有簡單的鳳山導覽路線,走路散步 or 騎單車漫遊都是非適合的啊 XD

20101212 514.jpg

走在協和路上,一旁河岸青青,河面落葉甚多,河水也不見清徹,但岸旁設施看起來頗有親水公園之勢,後來才曉得這裡原來是鼎鼎大名的曹公圳 !!!

第一次接觸到曹謹的名號,是在去年拜訪竹南中港慈裕宮時,位在廟後方的"勸中瀧泉漳和睦碑",直到這次來鳳山,才知曹謹在這裡是賢名遠播的好官,被譽為台灣第一循吏,更是鳳山發展史上最足以代表的人物 !!!

道光17年(1837年)鳳山知縣曹謹上任時正逢台灣南部大旱,農作不興、盜賊四起,而當地農民務農時並無水利設施可使用,除了明鄭時期便出現的赤山埤,其它只能使用零星埤塘來灌溉,一旦遇到天旱就無法耕種,對生計造成嚴重影響,他在巡視下淡水溪(高屏溪)時見到河內水源充沛,便有興建水圳之意,他與幕僚林樹梅籌劃興修水利,在未動用公帑的情形下,不到兩年的時間便完成了這條在小竹上里的九曲堂取自高屏溪水、灌溉2549甲、44條圳道遍佈鳳山週遭田地(竹上里、小竹下里、大竹里、鳳山上里、鳳山下里)、第一條由官方主導、民間合力興建的水利工程,臺灣知府熊一本將它命名為"曹公圳",完全是名副其實 !! 同時引水進縣署流經水心亭,曹瑾在署內辦公可就近觀看水流經狀況得知九曲堂取水閘門是否開啟,如此巧思設計令人讚嘆~~

道光21年(1841年)因無曹公圳未流經之處遇到旱災、農作因而受損,曹謹在赴任淡水同知前,臨行前捐俸銀3000兩,由民間主導修築了曹公新圳,同樣是自九曲堂取水,新圳位於舊圳北側,共有46條圳道、灌溉2033甲,包含大樹、鳥松、仁武、大社(赤山里、觀音外里、半屏里、興隆外里、興隆內里),因新舊兩圳灌溉區域各為五里,所以又稱五里圳,這些圳道徹底改變高雄平原中北部的耕作習慣,農民不用忍受"雨則溢、旱則涸"的無奈,更從看天田轉變成一年二熟的允水田,荒涼阡陌頓成沃土之鄉,曹公圳在流經鳳山時一部份圳道與鳳山溪共同做為護城河,而自鳳山往西(過了新埤仔汴'、途經柴頭埤、流入鳳山溪出海)的曹公舊圳,環繞鳳山縣城北西南三面,兼具護城河的功用,因為管理方便而被命名為鳳山圳,這幾條道至今仍在發揮作用,鳳山居民為感念曹瑾的德政,於是集資在咸豐十年(1860)於鳳儀書院內設立曹公祠奉祀這位為人民謀福利的父母官,不是沒有道理的~~

鳳山新城除了與左營舊城分不開的奇妙關係外,還有曹公圳的故事,幾乎快成為鳳山的代名詞,昔日造民鄉里的曹公圳,在今日農地漸少,水圳利用度降低的情形下,如何能讓曹公圳永續發展,成為鳳山重要的觀光資源,值得深思~~

河畔倒影不錯看,但水質若能更清瀓些會更好吧 !!

20101212 521.jpg

提到鳳山新城,就不能提到左營舊城,不然風華百年的鳳山古城,又豈會冠上"新"這個字 ??

清朝結束明鄭統治後,在台灣設立一府三縣,鳳山縣便是其中之一,最早的縣治在興隆庄(左營埤仔頭街),鄰近海邊的特性便是著眼在繁盛的港口貿易,但在康熙末年,屏東平原已一躍成為鳳山縣最重要的穀倉,而位於阿猴(屏東)、琅嶠(恆春)往來台南府城間的交通要道---埤頭街,由於位處鳳山平原中心以及腹地寬廣,到了康煕末年漸成熱鬧街肆,由於鄰近柴頭陂,為了與縣治所在的埤仔頭街(因鄰近蓮池潭而得名)地名呼應,所以也稱做下埤頭街或下陂頭街~~

乾隆29年(1764年)的《重修鳳山縣志》記載"下陂頭街:在竹橋莊,縣東二十里。五方湊集,市極喧嘩,有草店頭、草店尾、中街、武洛塘街",己可看出下埤頭街已超越縣治興隆庄,直到日本據台前,一直是府城以南最熱鬧街市,當時鳳山縣治雖設在左營,但縣署仍在府城辦公,康熙43年(1704年)奉文歸治左營,知縣宋永清開始興築相關縣衙設施,並植莿竹為牆,康熙60年(1721)朱一貴事件爆發,鳳山縣城被杜君英等人攻陷,後來知縣劉光泗為了加強防禦,1722年改建成土城,開四門並有護城河,是臺灣第一座土城,但因腹地狹小、居民不多,官員們多半在下埤頭街辦公,當時鳳山幾乎是地下行政中心 !!

乾隆51年(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鳳山縣城不能倖免,莊大田率眾破城,鳳山縣署毀於火劫,鑑於大竹里下埤頭街的繁盛與交通便利,便在乾隆53年(1788)遷移縣治至此,但直到嘉慶9年(1804年)才遷縣署至此(兵荒馬亂之際,遷城之舉有些趕),是為鳳山新城,興隆庄的舊縣治則稱左營舊城,同年知縣吳兆麟倡建六座城門,道光17年(1837年)曹謹任鳳山知縣時以曹公圳做為護城河並興建六座砲台(分別位於城牆四個角落,東南與西北再各增設一座),此時的鳳山新城尚以莿竹做城牆,咸豐4年(1854年)參將曾元福才改建成土牆,鳳山新城已是略具規模~~

但由於鳳山也不平靜,嘉慶10年(1805年)海盜蔡牽率眾攻台,吳淮泗趁機火燒鳳山新城,知縣吳兆麟逃出本欲東渡下淡水溪尋求六堆粵民保護,卻不幸遇賊身亡,於是地方開始有遷回左營舊城的想法出現,嘉慶15年(1810)官署重回舊城,道光5年(1825年)由知縣杜紹祁主持下重建舊城為台灣繼彰化縣城後第二座磚石城,但官民搬遷意願不高,於是道光27年(1847)再遷回下埤頭街,此地直到清末皆是鳳山縣治所在,日治初期成為鳳山廳大竹里鳳山街,1920年改制高雄州鳳山郡鳳山街鳳山大字,戰後成為高雄縣鳳山市,鳳山大字析出的村皆座鬧鳳山市中心,年底即將變成高雄市鳳山區~~

如今一縣雙城(鳳山新城、左營舊城)的傳奇故事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聽說近年發現了連絡鳳山新舊城的雙城古道,雖然大多數已消失在都市叢林中,但這段雙城故事依舊精采迷人,踏入郡南第一關,開始悠遊鳳山新城啦 !!


p.s. 鳳山新城外北門又稱郡南第一關,應是指它是最接近府城南方的熱鬧都市,好氣派的名稱,雖然早就被拆除,但門額被保存在它處,只能看看這個小石碑過過乾癮啦 XD


20101212 525.jpg

武洛塘街走進外北門街,原來這條中正路曾是昔日鳳山新城往來府城與屏東的府治大道................

哇 !! 想像力要很豐富才行啊 3_3

20101212 527.jpg

難怪常聽別人說只要去了解地名的由來,就可以瞭解一個地方發展的來龍去脈............

縣衙里 !! 真是非常一目了然的名稱,以前的鳳山縣署衙門在現在鳳山區的哪一個里 ?? 不用說也知道了吧 ^ ^

20101212 529.jpg

20101212 530.jpg

信步來到鳳邑城隍廟,而全台最大的鳳儀書院就在旁邊,嘉慶年間落成,奠定鳳山文教領袖地位數十年,可惜後來無人管理,書院空間反被佔據成民居,格局破壞嚴,早已不復當人模樣,幸好政府很有心要回復它全台書院之首的地位,再現鳳山文化采風 ^ ^

雖然是很值得高興的一件事,但今次來訪時卻正在整修中 +_+ 由於頹圮嚴重,預計要到2012年底才能完工,唉呀 !! 來得不是時候,只好等到哪天有時間再來拜訪它吧 @_@

20101212 535.jpg

相傳鳳山有四大古廟,鳳邑城隍廟規模居冠(現在則是開漳聖王廟名列首席),而原本在左營舊城也有一間城隍廟,原來鳳山除了一縣雙城,也是一縣雙城隍 !!

左營舊城時期曾在康熙57年(1718)由知縣李丕煜捐俸興建鳳邑舊城城隍廟,乾隆53年(1788)遷縣治到鳳山新城,知縣吳兆麟在嘉慶五年(1800)興建鳳邑城隍廟,緊鄰鳳儀書院,咸豐五年(1855)貢生吳春華倡修、咸豐九年(1856)知縣馬慶釗捐資整修並建戲台,《鳳山采訪冊》記載"城隍廟,在鳳儀書院西偏,屋二十八間,嘉慶五年建,咸豐九年歲貢生吳春華修"。日治時期曾被當做臨時陸軍病院,明治41年(1908)曾重修,現貌是1967年修繕而成~~

p.s. 雖然鳳山縣署遷到新城,但不是每樣東西都搬過來,孔廟還留在左營舊城,大概因為如此,鳳儀書院才會成立後一直是鳳山最重要的學術文化中心吧 !!

20101212 539.jpg

鳳山神社的狛犬來加持,是不是讓傳統中國廟宇帶了點日本風呢 ^_^

20101212 540.jpg

20101212 542.jpg

鳳山城隍廟正殿中央神龕供奉城隍尊神、兩側則有范謝將軍神像,此地環境寬敞明亮兼具,整體氣氛較為柔和,威嚴不高,但從被燻黑的樑柱與牆壁,還是可以看出這裡平時香火是非常鼎盛的 !!

20101212 552.jpg

掛在大殿上方那個可說是城隍廟象徵的大算盤,雖然字跡脫落看不太清楚,但仍依稀可見是大正八年(1918)阿緱廳德協庄范阿志所贈,不過"大正"年號被劃掉了,卻未補上"民國"二字,空空地沒有字,感覺挺奇怪的~~

20101212 551.jpg

"你來了"匾額同樣是大正八年(1919)的作品,依然是范阿志先生所獻,但落款除了原本的阿緱廳德協庄,還多了港西中里這幾個字,是因為匾額面積大,可寫比較多字的緣故 ?

20211212 0243.jpg

虎爺相傳不只是城隍爺的座騎,也是收妖伏魔的得力助手,因為它凜然正氣、制煞鎮邪的形象,所以雖然隱身角落,也是信徒來廟內參拜時不會缺席的重要神明~~

20101212 547.jpg

雖然廟內文物匾額都免不了被去掉日本年號的糟糕景象,但仍有些漏網之魚,探尋它們的存在就好似尋寶遊戲般有趣說 ^_^

20101212 548.jpg

只有向外望去,廟內廟外差距甚大的反差才有那麼點城隍廟的氣氛.......看著地上紅漆木質柵欄的影子,深深地吸引我的目光,一直以為只有在交錯光影映照下的廟宇才能顯示出莊嚴肅穆的感覺,這樣的場景無論看多少次,都能讓我感觸良多~~~

20211212 0263.jpg

正殿兩側神明是二十四司,他們是城隍爺最重要的幕僚,其中陰陽司是功能最重要的秘書,臉上半黑半白,代表輔助城隍爺管理陰陽兩界,同時也象徵善惡分明、公正無私,陰陽司做為城隍爺的第一輔吏,眾多案件皆要透過他才能轉呈上司,所以若有事要求城隍爺幫助,是否也應要來向陰陽司公祭拜 ?

20211212 0262.jpg

鳳邑城隍廟裡被獨立出來祭拜的二十四司,除了陰陽司,還有速報司,他負責傳遞公文與上司命令,人往生後,他會通知要儘速前往應到之處報到,同時也是接待來賓的司儀,從其名亦可猜出速度最快,所以人民將要將冤情上達天聽,來向他祈求也是另外一條捷徑?

20101212 554.jpg

20101212 556.jpg

兩旁側殿全都是二十四司的地盤,但可能陰陽司算是城隍爺身邊最重要的秘書,所以特別移到前殿旁獨立祭拜

20211212 0241.jpg

廟內除了供奉城隍爺與他的夫人,還有奉祀十殿閻羅王、東嶽大帝,陰間審判亡者善惡的大小神明都到齊了,功能相當齊全,所以想來辦事或是消災解厄,來這裡相當適合~~

不過為何只有第五殿閻羅王的生辰有被列出,因為其是閻羅天子,相傳是由象徵青天公正的包拯擔任,正月初八也是民間公認的包公誕辰,所以才被特別列出 ?

20211212 0249.jpg

後殿祭拜東嶽大帝,被稱做幽冥世界的掌管者,連做為地府最高長官的酆都大帝也為其所管轄,神龕前方的是地藏王菩薩,配祀境主公、註生娘娘,兩側則是十殿閻羅,殿內也有出現七爺八爺的大尊神將,來到此處,已能深刻感受到與奉祀城隍爺的正殿是兩處完全不一樣的空間,只有陰森幽暗的氣氛是相同的~~

之前去的地方總是將城隍爺與東嶽大帝分開祭拜,各有一座東嶽殿與城隍廟,鳳邑城隍廟居然是合祭,清代鳳山縣時期的城隍廟、東嶽廟也是各自獨立,或許東嶽大帝是後來才遷至此處,合祀的好處即是等正殿一審法官城隍爺判決完後,直接送到後殿接受三審法官東嶽大帝開庭審理比較不會耽誤時間啦 XD

剛好看到在辦事,會來此地求助的信徒都相當虔誠,不方便打擾太久,待沒多久便閃人~~

20211212 0251.jpg

後殿也有奉祀虎爺 !! 即是說不同神明可能都會需要虎爺護衛或協助處理事情,所以一間廟不會只有一尊,原來如此,今天又學到了一個冷知識~~

20211212 0255-1.jpg

雖然鳳邑城隍廟已歷百年,但它有個非常重要的文物,就是嘉慶五年(1800)建廟同時由鳳山縣令吳兆麟為紀念前縣令湯大奎父子與一干文武官員於林爽文一役,在左營舊城英勇抗敵仍不幸殉職之事,特立在廟內立一塊"忠節流芳"石碑以慰先人英魂,四個大字蒼勁雄渾,遠看就能看清文字,做為紀念碑來說,辨示度相當高~~

碑上除了忠節流芳等大字,兩側還有"乾隆五十有一年歲次丙午林逆倡亂賊黨莊大田攻陷半屏舊城邑令湯公大奎率子、典史公謙守城殉節。嘉慶庚申孟秋鳳山縣知縣吳兆麟、典史談堃立"等字樣,因為外層加上壓克力板的關係,反光情形相當嚴重,必需要近看才能知道上邊寫什麼 @_@因其是目前僅存追念林爽文事件殉職官員的清代石碑,具有極高歷史價值,可以說是鳳山最具代表性的清代古碑~~

20101212 560.jpg

鳳山知縣羅憲章、馬憲釗任內皆曾因整修城隍廟而立碑,碑名皆為"重修城隍祠碑記",後者立碑年份為咸豐九年(1859),前者則無明確年份,當時鳳山縣城在林恭事件被攻陷而使得廟貌殘破,整修完成後再請當時的縣令大人羅憲章題碑紀念,可能是咸豐六年(1856)的事~~

今次只見到其中一塊碑,另一塊沒認真找,因為當時還不知有這樣的差別,真是殘念 +_+

p.s. 為何要叫做城隍祠而不稱做城隍廟 ??

20101212 563.jpg

鳳山除了曹公圳外,還有曹公里、曹公路、曹公國小,鳳山與曹謹的關係已是遠超過親密的程度了 ^ ^

曹瑾興建的曹公圳使得地方人民受益良多,鳳山縣民為了感念這項造福鄉里的偉大水利工程,便在咸豐十年(1860)在鳳儀書院左側興建曹公祠祭拜,日治時期因書院被陸軍衛戌醫院佔用,以致祠堂無法祭拜而日漸頹圮,明治33年(1900)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來此巡視,感念曹瑾興建曹公圳工程的偉大貢獻,便決定在現址另興廟宇祭祀,名為曹公祠,1911年新廟落成,大正2年(1913年)總督佐久間馬太致贈"曹公祠"匾額,曹公圳造就物產豐饒的高雄平原,連日本人也非常敬佩 !! 現貌是1989年由高雄縣農田水利會重建而成~~

清代由於台灣位置偏僻,為了避免民亂,朝廷選派來台任職的清朝官員,幾乎都是在內地政績卓著、聲名遠播的好官,但曹謹卻是清代唯一被當地居民建祠紀念的父母官............如果官員們願意造福鄉里,就算時代忘了你們,但這塊土地會永遠記得的 !!

20211212 0121.jpg

曹公廟外的碑林也是大有看頭,鳳山新城大東門與迎風砲台的門額也保存在此,其中碑體最大的曹公圳記由四塊石碑組成,台灣知府熊一本在道光19年(1839)年所題,1971年才興建曹公紀念亭為其遮風蔽雨,碑文中題到"予為勸興水利,教以鑿陂開塘之法",所以後世公認曹瑾鑿圳為民興利的做法是這位熊知府所授,不過人民似乎不太認識他,更愛戴直接為人民謀福的曹大人~~

20211212 0101.jpg

曹公圳記碑旁有五塊石碑中的禁碑是唯一曾斷裂又被修補過的,因碑上兩個大字而俗稱禁碑,又稱買補倉糧示禁碑,此為光緒二年(1876)福建巡撫丁日昌公告並發給立碑發給台灣府各縣留存,目前這塊碑是現今留存的眾多同款石碑之一~~

最右邊那塊碑上四個大大的”和順流芳”聽起來很秀氣,開頭的碑文直接寫出禁止衙門胥役向紳矜勒索鋪堂禮等陋習,經舉人曾維楨等人請官府明令禁止,台灣兵備道胡承珙、台灣知府蓋方泌核可,鳳山知縣杜紹祈在道光二年(1822)曾公告,後得到鳳邑閩粵舉人、貢、廩、監生諸人合資立碑,共有兩塊,此碑是捐題人名碑,原存鳳儀書院,1977年移至此處,至於原名"奉憲禁胥勒索紳衿碑記"的正文石碑則已佚失~~

20211212 0113.jpg

這塊由蔡垂芳立於同治12年(1873)的"鳳儀宗祀五子並立院田碑記",一看就知與鳳儀書院有關,應該也是那兒搬來的石碑,裡邊有稍微提到鳳儀書院的興建由來與膏火院田清單,財產還真不少,曹公圳的的部份收益也為其所用~~

裡邊提到"宋濂、洛、關、閩五夫子,上接洙泗之淵源,下開萬古之聾瞶",初見宋濂還以為是指那位朱元璋手下第一謀士,後來才知是宋代周敦頤(號濂溪)的代稱,濂洛關閩分別代表宋代理學四大流派,濂即是周敦頤,洛關閩則各自是二程(程顥、程頤)、張載、朱熹;洙泗代表洙水、泗水,春秋時期位於魯國境內,孔子經常在這二水之間講學,此後變成儒家代名詞~~

所以五子與五文昌是不一樣的,從碑文內強調要增祀五子的要求來看,當時的士子很重視道統的傳承,今次又學到了"濂洛關閩"、"洙泗"兩個名詞,真的是受益良多呀 ^_^

20211212 0114-1.jpg

碑林角落藏著大東門迎恩砲台門額,前者下半部毀壞,只剩道光十八年、知鳳山縣事、千總職銜等字還能清晰見到;至於後者同樣也是道光十八年的作品,只是另一側被擋住以致難以看清,要超近看才能勉強見到"知鳳山縣知縣曹謹"、"署南路營參將余建良仝建"等字樣 +_+

再加上道光23年(1843)由鳳山知縣魏彥儀所立的”新建龍王廟碑記”,都是早已退出歷史舞台的清代建築,只能從這些古碑匾額來追思懷念了~~

20101212 568.jpg 20101212 570.jpg

曹公廟內部比想像中的寬廣,它很單純只有一位主神--曹謹,但各方匾額琳瑯滿目,都是為了紀念曹公,看來它真的很受歡迎,"功同禹王"的封號果然名不虛傳 !!

20211212 0135.jpg

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馬太在太正二年(1913)獻上"曹公祠"匾額,匾面上方落款"臺灣總督伯爵佐久間馬太",還有鈐印,現在是廟內重要文物~~

20211212 0163.jpg

這塊"正德厚生"匾額是咸豐十年(1860)當地居民迎奉曹瑾祿位在鳳儀書院祭祀時所獻之匾,是廟內唯一清代古匾,意義重大,只是匾面只不見古意,由於太過新穎,差點錯過它 @_@



現在曹公祠已在1992年升格為曹公廟,據說還是玉皇大帝降旨的 !! 曹謹為官清濂、為民謀福的親民政績連天庭也受到感動呢 ^_^

20101212 575.jpg

廟中主神是曹瑾,原本只有供奉祿位,升格曹公廟後便改供奉神像~~畢竟曹公廟當初可是台灣總督主導興建的,所以....."民前"兩個字拿應該無妨吧 !!

20101212 584.jpg

20101212 587.jpg

道光18年(1838)曹謹任鳳山知縣時在鳳山新城興建六座砲台,其中三座砲台早已消逝無踪,連名字也找不著,而這座就在曹公廟後的平成砲台,便是現今僅存的三座砲台之一,也是形勢格局最完整的一座,1999年修復完成,砲口朝西,負責守衛鳳山縣城西北方,而這些砲台的建築都差不多,大部份都是使用老古石(珊瑚礁)做為建材,加上石灰岩堆砌而成,而平成砲台卻是保存最完成,雖然很想登高望遠,可惜樓梯因暫時整修中被封住了,只好隨意繞繞,附近林木成蔭,是休息的好地方 ^ ^

20101212 595.jpg

平成砲台的門額,這個名稱的由來應該與日本現任天皇的年號名稱完全不一樣吧 !!!!! 上邊有"道光戊戌年清和月穀旦"的字樣,人名落款"知鳳山縣事曹謹建,監生順,鋪戶林萬記、鄭榮茂監造",這裡與其它五座砲台都是曹大人的政績~~

由當時曹謹為鳳山新城增建砲台以及新建城樓的舉動,可以看出當時清朝正值內憂外患,台灣的戰略地位已比清初更加重要,緊急時刻與其依靠福建發兵救援,還不如自己保護自己更重要,從鴉片戰爭時任淡水同知時數度來擊退來犯英軍,可看出曹謹不只思想先進,也能將它的理想實踐,難怪在他所治之縣都能深受好評,鳳山縣民為他立祠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 ^_^

20101212 598.jpg

平成砲台緊鄰內濠溝,也就是身兼護城河的曹公圳,感覺乾淨多了,而且美麗的倒影為它加分不少 ^_^

20101212 601.jpg

聽說曹公祠原先是在鳳儀書院裡邊,後來才搬到這裡,不過能位在曹公國小的對面,非常有意義哦 ^ ^ 昔日鳳山縣署佔地寬廣,曹公國小就建在其遺址之上~~

20101212 602.jpg

相傳鳳山縣署的位置就是以前的高雄縣警察局所在的位置附近,日治時期曾是鳳山郡役所,現在當然什麼都沒留下來,隨意拍拍,當作縣市合併前最後的紀念 XD

20101212 603.jpg

啊 !! 雖然一旁寫著鳳山市三民路商店街,但眼前這條路可不是三民路哦 ^ ^ 雙慈街是也~~

20101212 604.jpg

待會兒要去哪 ?? 看這塊路牌應該就有個底了吧 XD 大概可以猜到鳳山天后宮就在附近~~

20101212 607.jpg

鳳山雙慈亭相傳所在位置是鳳山縣城內地勢最高之處,擁有被稱做雞母穴的好風水,適合建造以女性神明為主神的廟宇,可發揮母雞帶小雞的功效,進而帶動當地發展,而早在明鄭時期,埤頭街的聚落形成便是以鳳山雙慈亭為中心逐漸發展而成~~

直到清朝末年仍是人口稠密之處,至於雙慈亭興建年代已不可考,但應與埤頭街形成不久後出現才是,《鳳山采訪冊》記載"天后宮(額「雙慈亭」,後祀觀音,故名。俗呼大廟),在縣署南數武,屋十八間,乾隆十八年陳光明董建,嘉慶二十三年南路營參府黃修。道光八年職員盧朝宗重修,光緒十三年通裕號等統修。廟租七十石"~~

本來是一間供奉觀音菩薩的廟宇,乾隆18年(1753年)興建前殿增祀媽祖娘娘,廟名取兩位女性主神慈悲為懷的精神,故名"雙慈亭",雖然成立年代比附近另一間觀音廟---鳳山龍山寺還要早,但因歷經多次整修,已不復原貌,所以雖然是鳳山最重要的信仰中心,卻未名列古蹟之林,實在是非常可惜 #_#

20211212 0567.jpg

山門旁有個奇怪的東東,廟方稱做石筆,真實身份則是旗竿座,傳說康熙年間便已存在,雖然僅剩殘件,但規模著實不小,不知來自哪處大戶人家,位置極不顯眼,一不小心就會錯過 @_@

20211212 0557.jpg

慈鳳臺下有幾塊古碑,是認識雙慈亭的珍貴文化資產~~

嘉慶23年(1818)的"重修雙慈亭碑記"堪稱廟內最重要文物,碑文裡邊提到"慈何以明,取慈悲之義而名之也雙何以名,是廟昔奉,觀音佛祖殆乾隆癸酉年增建前殿兼祀天上聖母,故名之曰雙慈亭,提到廟名的由來~~

立碑人名出現鳳山知縣龐周、南路營參將廣德等地方高級文武官員,存城汛官兵,下淡水營都司與放索、塔樓屯等番屯把總外委也有捐款而列名其中,清代雙慈亭的信仰圈有點廣,橫跨高屏溪兩岸呢 !! 而且武官出資較多,似乎別有深意~~

20101212 610.jpg

這裡廟埕甚窄,又停滿了機車,龍邊用來酬神演戲的慈鳳台下方居然是可通行的空間,同樣也是停滿了機車,雙慈宮的廟貌格局有些不符它做為鳳山大廟的身份 #_#

20211212 0574.jpg

三川殿大門前一對抱鼓石,居然出現乾隆癸酉年(1753)的字樣,就是那時才在廟裡增祀媽祖娘娘,很有意義的古物,二百年來的歲月洗禮讓它多了幾分滄桑,難得石上的花草卷紋仍清晰可見,下方的雕飾隱約看出是鶴與松樹、鹿與芭蕉的組合,或許是取諧音代表尚好招祿之意~~

最下方被風化嚴重的櫃枱腳所呈現的時代風華,遠比一旁的同類型新傢伙還要更加引人入勝,雙慈亭不愧是鳳山四大古廟之首,還沒走入大殿就被完全被其所折服~~

20101212 611.jpg

這尊"憨番扛廟角"的塑像倒是挺大隻的 ^ ^

20101212 612.jpg

突然間看到這塊光緒元年(1875)立的"慈航普渡"匾額,落款"銘武等軍各局所委員敬獻",還在想怎麼觀音娘娘到前殿來了,不是在後殿嗎 ?? 後來才曉得不是,之後才發現同樣名稱的匾額居然有三塊說 !!

進入廟後見到這張神桌後方供奉三官大帝的神位,相當少見的方式,不是放在正殿神龕前的神桌,而是特地獨立出一個祭祀空間,有些奇妙的設計~~

20101212 616.jpg

原來匾額也能寫到六個字...............一世苦萬世樂,嗯 !! 頗有深意~~~

20101212 633.jpg

又一個"慈航普渡"匾,與剛剛那一塊都是光緒年間的哦 !!

20101212 618.jpg

一間廟同時祭拜媽祖娘娘與觀音娘娘早已是司空見慣,或許是這裡只有兩位主神且入祀時間不一,才會特地以"雙慈"之名向大家宣告這裡就是祭拜這兩位神明而已~~

媽祖雖然名列道教神明,所屬經典也都帶有濃厚道教色彩,但媽祖由來中流傳最廣的莫過於她是來向自觀音的一滴血或是觀音轉世等傳說,即便在莆田湄洲,媽祖信仰的身後皆帶有白衣大士的影子,《天妃顯聖錄》裡也提到媽祖的母親王氏夢見觀音賜丸,服後便懷孕,生下一女取名林默,便是媽祖~~

可以約略看出媽祖出身佛教,歸身道教,雖然台灣廟宇有些佛道不分,但提到媽祖,幾乎都會是異口同聲說是道教神明,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意思,只是看到這間只奉祀媽祖與觀音的廟宇,突然想到這些有的沒的 ^ ^

p.s. 雙慈亭不像其他廟宇總是有許多神明進駐,或許可解釋為這裡族群較為單純,才不須廣納眾家神尊~~

20211212 0636.jpg

雙慈亭的虎爺很特別,只有香爐沒有神像,而且不用插香,頂禮膜拜即可~~

20211212 0591.jpg

柱上懸掛嘉慶戊寅年(1818)的對聯木匾,”雙眼觀來早空色相澄蓮座,慈航渡處長息風波奠海邦”恰好點出廟中雙主神的天上聖母與觀音菩薩的身份,來自漳州的信徒所獻楹聯,所以署名才會是霞漳派弟子仝立~~

20101212 620.jpg

原來藥籤也這麼先進有分類啊 !!! 只是科別不多.....若成人眼睛有問題要求哪個籤 ???

20101212 622.jpg 20101212 621.jpg

雙慈亭數百年來做為鳳山信仰中心,雖然不像鳳山龍山寺是二級古蹟,但廟內隨處可見不少匾額,除了同治七年(1868)的風引帆回,甚它大多以光緒年間居多,莫非是光緒年間鳳山溪河運興盛,才造成獻匾人士增多 ??

20211212 0597.jpg

由於廟內古匾眾多,光緒年間的幾方匾額就有些失色,無意間瞄到這塊光緒15年(1888)年署名”湖南岳陽臨湘縣清賦委員李玉樹誠叩”的"恩重再生"匾額,當下只覺得,匾額好小,只用三塊木板就搞定~~

20211212 0659.jpg

這個寫有”慈濟”字樣的匾很特別,兩旁有著密密麻麻的文字,述說這面匾的由來,比起匾面那兩個大字更吸引人們的注意~~

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爆發,莊大田率眾攻陷鳳山縣城,鳳山學教諭葉夢苓偕訓導陳龍池招集義民據守陂頭,仍不敵被害,葉妻林氏自刎殉節,留下一男三女幼子,雙慈亭住持僧戒買棺以斂並收埋官兵義民之死難者,臺灣府教授羅前蔭感念此義舉善行便在乾隆53年獻匾紀念此事,堪稱與鳳邑城隍廟那塊忠節流芳碑並稱,在廟方眾多古匾中,這塊意義著實非凡,是來此必看之處~~

20101212 629.jpg

後殿是祭祀觀音娘娘的所在地,比起前方人聲嘈雜,這裡安靜多了,反而更能感受到廟宇特有的祥和氣氛

20101212 631.jpg

後殿有最後一塊"慈航普渡"匾,年代居然是乾隆10年(1745),福建水師副使王國平所獻,乖乖不得了,是雙慈亭還只有供奉觀音娘娘的時候耶 !!! 而且那時鳳山縣署尚未遷來埤頭街..........只是這塊匾額也未免太過新穎了吧 !! 而且一些相關文獻也沒有提到這塊堪稱雙慈亭現在最早的匾額,嗯 !! 實在是懶得去想,就當作是意外的小小收獲吧 XD

20211212 0609.jpg

後殿亦設有韋馱宮,就設在觀音菩薩神像正對面,的確很符合佛教護法神的身份,不過沒有找到祭祀伽藍神的地方,還以為這兩位神尊都是同時出現,原來也是不一定的呀~~

20211212 0634.jpg

後殿兩側有大片的龍虎彩繪石雕,主題分別各自是常見的蒼龍教子、二虎遊林,形象生動、色澤自然,讓人看了心情祥和,尤其是虎邊大虎前腳疊合的畫面在光影映照下,好像張開大口般的景致仿若栩栩如生,若是縮小放到三川殿虎堵可能就感受不到這種氣勢,的確是看了會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20101212 638.jpg

聽說雙慈亭旁的287巷是摸乳巷,在將抵光遠路的這麼一小段路,確實不輸鹿港,而且在傳統典雅的斗砌磚牆的視覺效果加乘下,更是有那種回到古代的感覺啊 XD

20101212 642.jpg

20101212 643.jpg

雙慈亭是鳳山大廟,座落其前方的草店頭大廟口街也是最繁華之地,這條三民路285巷也曾是三民路的一部份(以前還真窄),號稱鳳山第一街,但如今的三民路早已是路廣好走的大馬路(只拓寬到雙慈亭前),若想要看看鳳山老街采風,這裡無疑是最佳選擇................

百年來的桑海滄田總是令人感傷 !! 就像府城許多老街道,只有規模才能見到歷史不經意留下的痕跡,想起當初走訪頭份老街(北勢街)也是這般景象~~~老街或許消失了,但曾在這裡生活的點點滴滴,永遠是當地居民最珍貴的回憶 !!!

繞了半天,鳳山新城都還沒逛完,有點小混........但是不錯玩,值得這麼地慢慢散步啊 ^_^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