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窺內涵豐富的埔里小鎮................竟是如此令人心曠神怡 ≧◇≦
20100110 095.jpg

旅行日期:2010.01.10

元月份南投之旅的先後順序是埔里、日月潭、清境農場、合歡山.........因為網誌向來走圖多傷眼兼慢郎中路線~~結果埔里遊記現在才搞定 T_T 至於日月潭嘛!!哈哈.......過年後再說吧 Q_Q



在台中車站下車後,到對面等車,沒一會兒往埔里的車就來了 ^ ^ 第一次走國道六號耶 XD 不過日子選得不好,只有小貓三隻上車(真的只有三隻),而且一路暢行無阻,沒有遇到假日會大塞車的預想狀況(國道六號建得真是~~雄偉啊!!),饒是如此,也要一個小時又多一點點才到達埔里......如果真的塞到可是很浪費時間耶~~



從這地圖來看,埔里小鎮不是只有市中心的菁華地段,地理中心碑到愛蘭橋一帶似乎也有不少地方是值得一逛的 !!

埔里是南投縣最寬廣的盆地平原地帶,烏溪(大肚溪)上游的眉溪、南港溪流經其中,早期是平埔族居地,以水沙連六社為主,頭社(田頭社)、水社(水裡社)、猫蘭社、沈鹿社位於南方的日月潭,埔裏社(又稱蛤美蘭/哈裏難/蛤里爛/蛤仔難)、眉裏社則位於埔里平原,週遭又有原住民泰雅族(尾溪以北)、邵族、鄒族、布農族(日月潭之南),康熙年間隨著漢人墾地逐漸侵犯其生活領或,不時發生出草獵首事件,於是在雍正四年(1726)發動討伐邵族水社頭目骨宗的水沙連之役,大幅削弱水沙連諸社勢力,林爽文事件後官方為加強控制,實施番屯制度,嘉慶19年(1814)的郭百年事件對埔裡社造成嚴重打擊,因感到勢單力薄,道光三年(1823)邀請西部平埔族(巴布薩(Babuza)、洪雅(Hoanya)、拍瀑拉(Papora)、道卡斯(Taokas)、巴宰(Pazeh))共5族14社來此移居,簽訂公議同立合約字,是埔里最大一次平埔族移民潮~~

由於這群來自西部的平埔族擁有較高耕作技術,道光八年(1828)隨著埔裡社撤走,成了這片土地的新主人,官方雖禁漢人開墾,但之後仍陸續皆有漢人移入,同治13年(1874)牡丹社事件爆發,清廷開始積極開山撫番,光緒元年(1875)設立埔里社廳,改北路理番鹿仔港海防捕盜同知為中路撫民理番同知,移駐廳治所在的水沙連大肚城(埔里鎮大城里),1878建大埔城(埔里鎮市中心),廳署遷至此,1883年設埔裡社廳撫民通判,接管中路撫民理番同知在埔里盆地的業務,1885年台灣設省後巡撫劉銘傳在此設立撫墾局,此地埔里已是水沙連地區的行政中心~~

1894年的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台灣割讓日本,1895年日軍進駐大埔城(埔里),隔年因抗日義軍進攻而發生埔里退城事件,1901年成立南投廳埔里社支廳埔東區彰化廳埔里社街,1920年與週遭街庄合併改制臺中州能高郡埔里街,戰後成為南投縣埔里鎮~~



依南投客運埔里轉運站(埔里東站)的時刻表來看,埔里不愧是清境農場、盧山溫泉、日月潭......等其他南投著名旅遊景點的中繼站,車次雖不少但仍要看準時間搭乘才行 !! 往來台中 & 埔里,還是國道六號直達車最方便 ^ ^ 



南投客運埔里轉運站與國光客運埔里站共同位在熱鬧的中正路上,如果按照慣例,應該是要用散步的方式悠遊埔里小鎮........不過難得遠道而來,天氣又這麼好(萬里無雲耶 !! ),租個機車應該還算OK吧~~開始尋覓租機車的店面 XD

p.s 先前在找尋一些有關埔里的旅遊資料時,幾乎都是埔里市區外邊的景點,更多的是說埔里沒什麼可玩可看的,還不如直接去清境農場 or 日月潭比較好.................
嗯 -_- 有點小小的不服氣 !! 埔里當真如此沒落??百聞不如一見,還是親自細細走訪一遭,希望可以在埔里市區探尋到一些耐人尋味的小故事 ^ ^







就在四處閒晃時,來到埔里酒廠旁加油站對面(搬家囉^^)的埔里玩家機車出租店, 老闆涂陳清先生是最近幾個月才來埔里開店,所以............機車都是最新款 !! 而且里程數都未破千的說 ☆_☆ 騎起來超爽  ^__^

當天奔馳一百多公里,還滿順的~~而且老闆人很好哦!!會跟你介紹埔里小鎮與週邊景點的詳細旅遊地圖,並會介紹要怎樣玩才能盡興,很熱心呢 ^_^ 由於我出遊甚少租機車,初次造訪埔里便如此遇到涂老闆這樣的好人真的是很幸運啊 ∩_∩ 若有心想來個埔里機車遊,這家店是很不錯的選擇哦 ^^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東華路102號


p.s 現在它已經轉移陣地到埔里轉運站對面囉!!下車後馬上就能租車,真是超方便的 ^_^



大正六年(1917年)的地震,埔里市街重新規劃,也給了埔里酒廠創建的契機~~同年由地方仕紳蘇逢時等人組建埔里第一間民營酒廠"埔里製酒株式會社",但因大正11年(1922)所實施的專賣製度,收歸國有,改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埔里出張所",又稱"埔里酒工廠",隸屬臺中支局管轄,生產萬壽清酒、米酒、燒酒....等酒類,光復後多次改制,1957年改名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埔里酒廠",埔里酒廠之名便沿用至今,雖然規模在全台酒工廠名列榜末,但因埔里交通不便且又有需求,使得埔里酒廠得以成為山城唯一的酒工廠~~而製酒尤重水質,原屬鐵山里黃家的愛蘭山泉水功不可沒~~~

埔里酒廠日治時代以萬壽清酒聞名,戰後改生產芬芳酒、白露酒,但自1952年研製紹興酒成功後便成為主力產品,雖然後來其他酒廠也陸續有生產紹興酒,但"埔里紹興,品質第一"的口碑早已深植人心,多次在國宴中亮相,還曾在1977年獲得第二十六屆世界酒類希臘食品評鑑會酒類評選會最高榮譽的金牌獎,1989年開放洋酒進口,但因仍實施專賣制度以致難以競爭,使它一度面臨關廠危機,就在力圖轉型小有成果時,921大地震又對其造成極大重創,包括廠房頹倒、酒庫龜裂、酒甕破碎,尤其紹興酒生產線多處毀壞,直到2001年才復產,如今浴火重生的埔里酒廠------酒文化館、酒甕隧道皆以其獨特的魅力著稱,現在可說是埔里的代名詞 !!!

只是...........遊客好多啊 >_< 嘿嘿~~外邊看看就好,今日埔里之行比較希望看到得是褪去酒廠外衣,埔里的觀光產業還剩下什麼??

埔里酒廠後方是建於1909年的埔里糖廠,大正二年(1913)被併購成為臺灣製糖埔裡社工場(代表埔里有糖業鐵道囉 !! 原來這樣的深山也有呀~~),1954年停壓甘蔗後改為埔里副產加工廠,只是目前閒置中,未來若能讓廠商進駐,輔以酒廠遊客能量,前途不容小覷呀~~



埔里酒廠對面的振松記埔里米粉,像我這般不太注意美食的人也早已久聞大名,名聲如新竹米粉般響亮,與芬園楓坑米粉同屬"水粉"(可能與埔里米粉都是請芬園的師傅製作有關),因為埔里以甘甜山泉水聞名,生產出來的米粉自然不容小覷,形狀較粗口感Q~~當初時間沒規劃好,從清境坐車下來就直接轉車到台中去了,沒能來此帶個伴手禮回去,實在是相當可惜啊 >_<

這一帶稱做大肚城,相傳道光年間來自台中的平埔族拍瀑拉族大肚社,來到埔里後定居在此,為了紀念才取此名,同治12年(1873)北路理番鹿港同知在此設分廳,當時屬於水沙連行政中心,後來的埔理社廳治亦設於此,人民商賈逐漸聚集,形成街市,號稱最早的埔里老街,直到光緒四年(1878)興建大埔城,廳治亦遷至此,大肚城才歸於平淡~~



林立的大小招牌......埔里街頭比我想像中的還要熱鬧,除了那震驚中外的921大地震外,還有許多影響埔里發展的大小歷史事件-----嘉慶20年(1814年),造就日後平埔族大遷移的"郭百年事件"、光緒4年(1878年)臺灣鎮總兵吳光亮創建奠定漢人在埔里統治基礎的"大埔城",明治29年(1896)7月曇花一現的抗日行動--"埔里退城事件".......還有在二二八事件中活躍的二七部隊最後一役"烏牛欄之役"亦發生在埔里醒靈寺附近~~~

好多故事呢 !! 不過懶得找,唉!!邊走邊看,當個輕鬆的觀光客就好啦 ^ ^



原來彰化客運也有在埔里設站,嗯....改天從這裡坐到彰化倒也是個有趣的選擇呢 ^ ^

埔里在光緒元年(1875)設治,是為埔裏社廳,廳治位於大肚城,福寧鎮總兵吳光亮同年依沈葆禎之議率兵開闢林圮埔(竹山)到璞石閣(玉里)、前山通往後山的山路,即八通關古道,1877年與臺灣鎮總兵張其華交換職位,後為方便撫番事宜及防禦原住民侵擾,於是在光緒四年(1878)遷廳署及北鎮協署至此,並以官帑出資四千圓興建埔裏社廳城,別稱大埔城,以土堡加莿竹為城牆,開四門,而且有護城河環繞,因有城池保護,原居大肚城的居民、商人及外來移民皆定居此地,使得大埔城得以發展迅速,大正三年(1914)因市街改正而陸續拆毀,1917年的地震重創埔里,也使城垣毀壞大半,總督府趁此次改建街道,僅留下東西南北門地名,大埔城的殘跡早已消失無蹤~~

一直很好奇為何大埔城是由總兵主導興建而非埔里社廳長官---中路撫民理番同知? 因為歷任同知任內都待在鹿港,沒事不會來這兒 @_@



隔著中山路與埔里鎮公所兩兩相望的埔里聯合行政園區,雖只是路過未曾入內一探,但感覺這樣的設計實在是相當不錯~~民眾要辦公便不用來回奔波,超方便的,但是否會限制埔里鎮的發展......唉!!見仁見智啦~~



初見埔里鎮公所......哇!!好宏偉壯觀啊~~總覺得它好像會如同電影"變形金剛"般會變身似的 XD

據說這裡是從前大埔城北門所在地,但因城門 & 城牆在大正六年(1917年)大地震中毀壞殆盡,結果都被拆光光了 >_< ,這裡曾是建於昭和三年(1928年)的埔里武德殿,當時還作為二二八事件中二七部隊的指揮部,不過1979年便改建成為埔里鎮公所~~不論評價好壞,二七部隊畢竟曾經特殊的存在過,它與埔里鎮公所的因緣,如同馬兵營遺址與台南地方法院間的關係,應值得政府好好留碑紀念一番........

埔里鎮公所初設立時居然未使用當時現在的埔里街役場或是能高郡役所建築,尤其是後者位於中山路與中路交會處的圓環旁,清代就是埔里社廳署,日治初期改為埔裡社支廳署,1920年成為能高郡役所,從清代到二戰期間都是埔里最高行政中心的地方,現在居然變成了合作金庫......很奇妙的感覺 3_3



路旁瞄到一間土地公廟,原來是埔里福德祠,能夠冠上"埔里"之名,身份地位應該十分祟高才是,加上地處昔日大埔城北門附近,或許有可能是北門福德祠也說不定..........亂猜的 XD 至少可以確定是漢人入墾埔里後才可能出現祭祀土地爺爺的信仰 ∩_



本來以為歷經921大地震後,埔里鎮為數不少的古樸傳統街屋大多消逝在這無情的百年天災中,不過在一些地方偶爾可見造型典雅的房子......雄偉的外表、斑駁的牆面,還真是有那麼個歲月滄桑的fu~~

第一銀行埔里分行設立於1948年,代表戰後初期的埔里商業活動十分茂盛,或許與林業發達有關,才會吸引銀行進駐,目前看到的建築則是1957年所建,最近與第一銀行錯身而過是在鹽水,外型不僅相似,連街道都種植不少大王椰子樹,還是說第一銀行的分行都長這樣 ? 以後有經過其它地方時要多多留意~~



1925年原本駐紮北路協鎮署的埔里派遺隊裁撤,閒置下來的兵營在1933年由埔里街長林其祥代替軍方購買鹿港飛行場的方式取得,位置大約是現在南昌街、西安路、中山路二段週遭,延伸到東南邊的第一市場,有計劃地興建西式洋樓並設立商店行號,要將其打造成埔里銀座,目前這棟外觀宏偉的昭和風格街屋即是當年遺跡之一,亦是埔里鎮首任官派鎮長羅銀漢的故居,戰後成為明源堂眼鏡行,早期曾是埔里相當繁華的商業街,現在雖然僅是尋常街道,但依然可以從這些撐過921地震的建築,遙想往日風光~~



921對埔里造成的傷痛......豈是一兩間頹圮傾斜的屋舍所能說得清???



有時在埔里街頭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個的空洞......原本應該不是這樣的設計才是,有可能是拆除被921震垮的房子造成的.....不曉得耶!!無責任猜測 XD



THE NOKO HOTEL~~哇..............能高旅社耶!!居然用英文來書寫,嗯...在當時應該算是很新潮吧~~~





如果不是路過西康路,就不會看到這間外表雖舊、但格局卻頗為完整的日式平房...."聖慈堂" ??據說前身是醫院,日治時期便已存在,正式名稱是童木生診所,每一個角落都能深深感受到它那將近百年的歲月,有幸撐過921大地震,絕對有資格成為埔里文化資產的成員,只是如今外邊立著大大"售"字的看板,可能再過不久,今日所見將成絕景囉~~



無意間經過西安路上的華國戲院,雖然只是一家普通的廢棄老戲院,但它的名稱............

可能只有桃園市民(老一輩??我也算 T_T)才會知道那間位於大廟後方,曾遭祝融吞噬、奪走多條人命,至今仍鬼影幢幢的猛鬼大樓---華國戲院!!!或許這也是一間幸運躲過921的歷史建築,不過看在不同人的眼裡,想像到的東西卻完全不一樣呢 !!

日治時期為了要測量台灣土地,廣泛利用三角測量法,一開始先在台灣北中部各設置一條基線,其中一條位於埔里,而這條線的南端基點,就位於華國戲院,由於這層不凡意義,許多對它有興趣的遊客們都會特地來此一遊,要來朝聖傳說中的基點,即便現在已是封閉廢棄的此時,仍是有門路可以進去,今天沒打算到裡邊一遊,外邊看看就好 ^_^



看著售票口前灰塵堆積如山的機車,年代還真是久遠........這座鐵門也不曉得有多久沒拉起來過了啊~~~



進來齒科....................名字取得相當有意思呢 ^ ^

進來齒科位於中正路靠近西安路附近,周進來醫師創立,此地在日治時期是池田齒科醫院,當時周醫師在日藉牙醫師池田龜男門下學習醫術,戰後沿用原本木造平房建築執業,以其日治與民國時期兼是牙醫診所且是木造平房老屋的身份,與童木村診所都是極需搶救的重要歷史建築,但這裡的土地價值太高,很容易一個不小心,就被拆掉了 @_@

埔里地區名字有進來二字的,除了周進來,還有張進來,後者曾在安東醫院執業,做為同名之誼且都叫進來的醫師,也算埔里趣聞~~





相傳埔里城隍爺是當初隨鄭成功渡海來台的數十尊神明之一,所以這裡雖然在內陸,但廟名仍掛上"瀛海"二字的由來~~

埔里瀛海城隍廟裡的城隍爺是道光27年(1847年)由北路理番同知史密由鹿港帶進埔里,本在官衙祭祀,直至光緒13年(1887)年才由通判吳本杰創建城隍廟於北門街,但卻被甲午戰爭波及使得城隍爺只得暫厝於懷善堂,直到戰後接收日本寺院弘法寺,便將懷善堂與城隍爺遷入成為城隍廟,聽說廟貌雕樑畫棟、華麗雄偉,可惜泰半建築毀於921地震,僅存後殿,現正集資整建中,不知何時才能重現埔里城隍廟的英姿~~



明治34年(1901)成立在埔里街南門仕紳施百川家中的懷善堂是埔里第一間鸞堂,奉祀迎請自台中霧峰的三恩主劍令,初期借助神威,幫助不少居民戒鴉片毒癊,功不可沒,雖然後來與城隍廟相結合,但仍與育化堂、醒化堂(醒靈寺)並列埔里重要鸞堂信仰中心之一

北部三大行天宮、獅頭山勸化堂、宜蘭碧霞宮.....等,都是鸞堂所在,雖然它是台灣民間很普遍的宗教信仰,不過實在不是很了解,只好外行人看熱鬧啦 T_T



仁愛圓環一帶人車往來相當頻繁,此地已接近昔日大埔城西門,雖是五條通,但主要幹道以南昌街、西寧路為主,從國道六號愛蘭交流道下來進來埔里若不走中山路,沿著南昌街便會到此,難怪可看到"觀迎蒞臨埔里"的招牌及零星的遊覽車,附近又有以美食著名的五頓街,加上鄰近孔廟、媽祖廟、打鐵街、埔里酒廠等觀光景點.....使得這裡雖小,但卻感到十分熱鬧有活力呢 ^_^



除了埔里酒廠外,埔里市區內的著名文化景點.....幾乎都在上面了啊~~



仁愛圓環對面就是仁愛公園,內部擺設有如一般常見的小公園,但卻人潮洶湧,大多是附近的老人家來此聚會、下棋、唱歌、拉二胡............好愜意的清幽享受啊☆_



仁愛公園旁的鎮安宮,也是土地公廟之一,或許是我不夠仔細,以致見到的土地公廟是少之又少,物以稀為貴,所以就多拍幾張做紀念啦 ≧◇≦



20100110 076.jpg

西康街走到底便是埔里恒吉宮,埔里地區大廟,亦是全鎮公廟,供奉少見的山神媽祖,關於建廟由來有二種說法:

(1)道光4年(1824年),廈門人陳瑞芬率眾來台開墾定居,臨行前向湄洲天后宮恭請一尊大媽神像,來台後暫厝鹿港天后宮,隨後請至自己在埔里開設的商行"恒吉行"正廳供奉,光緒13年(1887年)移居鹿港後,便捐地建廟,恒吉行從此變為恒吉宮,當年還獲得埔里社通判賜匾"原德配天"~~
(2)同治10年(1873年),居住於大肚城、紅瓦厝、枇杷城及牛眠山等平埔族頭目,向埔里社及五城堡(今魚池鄉)居民募款,募得二千元在大肚城(埔里鎮大城里)建廟,命名為"恒吉宮",供奉由彰化南瑤宮分香來的媽祖,作為平埔族守護神~~

依據日本民俗學家野中正敏的研究報告,湄洲天后宮做為台灣媽祖的舊祖宮,所供奉的各尊媽祖不僅型態略有不同,手持神器則相異,埔里恆吉宮的媽祖神像的背後刻有"舊祖宮分爐恒吉宮天上聖母"等字。而媽祖手上有隻玉芴,上篏大陸純玉,神像以檀木雕成,氣味氛芳,正是湄州大媽的形態,或許確可證明其分靈自湄州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也是人稱"舊祖宮",與恒吉宮之間是否有什麼奇妙的關連.........嗯 !! 有興趣的人可以好好研究一番哦

但是恒吉宮最初位置是在大肚城街仔尾,道光年間正值平埔族大遷移到埔里初期,大肚城是平埔族人所建,鹿港理番同知分廳直至同治13年(1874年)才在大肚城設置........

哪種說法為真??唉呀!!自行判斷囉 ^^

在埔里這樣的山城裡居然能見到媽祖娘娘,感覺有些奇妙呢!!



恒吉宮與一旁的昭平宮育化堂相距咫尺....把埔里重要廟宇列表攤開一看.....嗯!!與鸞堂有關的還真不少~~~



埔里媽祖淵源溯湄洲........正當全台各地媽祖為了正統之名紛擾不休時,應該不是娘祖娘娘所樂意見到的!!

據傳埔里曾在光緒年間遇到旱災,恒吉宮媽祖曾指示信眾沿著東螺圳路住圳頭尋找水源,並邀請彰化南瑤宮參與,結果在農曆9月1日發現大量泉水,從此埔里居民不再遭受無水之苦,所以每年九月會舉行整個月的媽祖繞境活動,彰化媽也會共同參與,埔里街頭熱鬧非常,"九月瘋媽祖"之名不逕而走,後來政府擔心如此太過鋪張浪鬧,便限制天數,盛況己不復當年~~

恒吉宮在1900年遷到現址,1924年曾大規模整修,恰巧都正逢子年,並都舉辦過大規模的祈安建成醮(五朝清醮),並在三年後的卯年舉行完醮(三獻清醮),從此子年建醮、卯年完醮的制度確立,俗稱埔里大拜拜,流傳至今已逾百年,是埔里每十二年一次的宗教盛事~~

想起桃園市景福宮也是每逢十二年舉行一次五朝清醮,只不過是丑年建醮、未年完醮,祭祀圈裡的信徒茹素五天,市場不賣肉、學校不提供葷食,一個內壇、五個外壇,桃園市民瘋狂的程度幾乎與過年沒兩樣,去年底才剛結束,至今仍是印象深刻,埔里恒吉宮做為埔里最著名的大廟,但在祭典期間應該也是熱鬧非凡才是 !!





恒吉宮左前方便是埔里孔廟,不過在明治44年(1911年)草創時是祭拜關公,定名為"修化堂",昭和元年(1926年)才由埔里街長林其祥擇定現址創建文廟兼祀關公,形成文武廟合一的格局,並改名為"育化堂",1960年才將武廟移至後殿,取名為"昭平宮",外界多半將這兩間廟以"昭平宮育化堂"稱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特意要將鸞堂信仰與至聖先師分開的嗎??



後殿環境清幽,去過的鸞堂不多,第一眼的感覺讓我想到大溪白雞行修宮~~~





育化堂 ? 昭平宮 ? 傻傻分不清楚~~~



早期農業社會需要大量農具汰換,打鐵鋪是最受歡迎的行業,如今繁華不再,搖身一變成為見證老街歷史發展的重要文化產業,例如橋南老街的泉利打鐵鋪、南屯老街的慶隆犂頭店、岡山老街(開元街)的正永川打鐵店~~

不過埔里打鐵街的形成有些特別,因埔里四面環山,林相豐富,加上農業發達,製作砍樹刀具及犂田鐵器的打鐵業特別興盛,但就是店家太多使得日本人受不了太吵的打鐵聲,又擔心冶鐵火爐產的黑煙會造成空氣污染及致山林失火,便將其行業遷出市區,集中在現在的南興街管理,進而成為全台最大也最有名的打鐵街,全盛時期有三十多家打鐵店,甚至還有四家戲院林立於此街上(一旁就是能高座,主要表演皮影戲、布袋戲、歌仔戲),因鄰近恒吉宮,來此購物的農民們所帶來的牛車皆會將廟埕擠得水泄不通,熱鬧程度可見一斑........

可惜終究絢爛歸於平淡,雖然早已風光不再,但聽著耳邊不時傳來叮叮咚咚的打鐵聲,倒也挺自在的,只是打鐵的都是老師傅,再這樣下去,埔里打鐵街極可能會走入歷史........希望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 !!





嗯.....埔里打鐵街或許沒有華麗的建築或精緻的美食,代表的卻是埔里小鎮歷代傳承的平民文化..............
體驗先民大清早駕著牛車風塵樸樸地趕來,停在一旁的恆吉宮前方廣場,再來到一旁的打鐵街購買農具,結束後再到埔里市區買些民生用品,最後在夕陽餘暉伴我行的悠閒氣氛下返家~~

路程短短的埔里打鐵街,是一條值得用心細細體會的美麗街道~~~



來到隆生路與南安路交叉口附近的興南宮(土地公廟),很難不被廟後方的大樹給吸引到,看到一旁的小廟寫著"茄苳樹王公",約略可猜出,但沒想到它竟是一株全台最老的千年古樹 !! 此地舊屬"茄苳腳",目前所在即為"頂茄苳腳"........地名由來應和這棵樹枝椏椏的茄苳樹有關係,據說樹王公頗具靈驗,不少當地人都曾拜在它之下當義子,每年農曆8月7日都會舉行盛大慶典,樹下廣場更是附近居休憩聊天的好所在,不過.......好像不能進去哩!!原來被地主封住了 >_< 可惜,只能期待下次能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這大自然奇景!!!

20100110 107.jpg

興南宮隔著隆生路對面是中興大學演習林管理處埔里連絡站,日治初期因日本內地大學想要研究台灣熱帶氣候,紛紛向總督府申請取得各自的演習林,用來栽植觀察熱帶植物,東北帝國大學在大正五年(1916)取得南投廳官有林,是為東北帝國大學農科附屬臺灣演習林,並在此設辦公室,管理此地的農科分校後來在1918年獨立成北海道帝國農科大學,戰後成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林務局第三模範林場,1949年移交臺灣省立農學院成為轄下第四座林場---能高林場(合併新化、文山、東勢林場),1950年在此成立實驗林管理處,1954年遷回校本部,此地變成植物標本園,1961年農學院與法商學院合併成中興大學,1966年為紀念巡視能高林場時過世的湯蕙蓀校長,改名惠蓀林場~~

或許因為只是管理處的關係,實習林比較像是一座小公園,別稱燕始林,聽說以前佔地寬廣,但因排水道的興建與道路拓寬使其縮小到僅剩一公頃,雖然裡邊的植物我都不認識 >_< 但林木鬱鬱蒼蒼,依若一座小森林,早已有不少民眾在裡邊散步聊天,與仁愛公園相比顯得清新脫俗,讓人心靈完全放鬆的幽然景點.....事先並不曉得,完全是意外的收獲呢 ^﹏^

20100110 110.jpg

20100110 113.jpg

演習林裡有一座2011年被登錄為歷史文物的外覆雨淋板的日式小木屋,屋頂使用北海道金屬菱形瓦,據說是中興大學實驗林管理處埔里連絡站(原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附屬臺灣演習林辦公室),在這靜謐美麗的空間顯得有些超然於世........在這光影斑駁的假日午後,還滿有fu的呢 ^ ^



沿著隆生路往南走,過了同聲橋,不久便會在右方看到一座廟,那就是義女廟~~

清乾隆初年杜天水夫婦倆由集集遷入埔里定居,經營鹿港至埔社的生意,當時因漢人與平埔族間經常發生衝突,而天水夫人本性聰明,經常女扮男裝,頭纏黑巾,身帶武器,會通番語,能歌好舞,善於排難解紛,待人和靄,平埔族對她的一言一行、做人做事滿懷信賴,人稱"天水嬸"~~

乾隆34年(1770年)當時天水嬸與鄉人九人,由鹿港運洋火、食鹽、雜貨經集集水里入埔易貨行商,當時商隊探知,循南烘溪至草屯,會比原先經水里集集到草屯的路線更加便利快速,因此改變路線,豈知走出埔里後,卻遭到未曾接觸過的的平埔族圍困,天水嬸雖極力解釋誤會,這支運貨商隊非為搶奪地盤而來,甚至提出以貨易貨的交易條件(平埔族輸出獸皮、鹿茸等山產,換取漢人的食鹽、雜貨),並自願以性命擔保當人質來取信對方~~

雙方約定下次月圓之時進行貨品交易,不料期限前一天漢人商隊誤闖北港溪致延誤時日,直至月圓深夜仍未到達,平埔族以為遭漢人欺騙而怒殺天水嬸,當隔日商隊抵達埔里時方知憾事已成,全族懊悔悲痛不已,此後漢番同化和平相處~~

這則在埔里流轉百年、極富特色的鄉野故事直到大正三年(1914年)由東門仕紳羅金水為紀念這位"埔里開基始祖"天水夫人的壯烈犧牲,於現址對面建廟奉祀,1988年因道路拓寬才在遷到現址~~

小廟大故事,義女廟落落長的歷史來由,正好為集多種民族、文化融合的山城埔里更添加了一番傳奇色彩~~



據說天水夫人本名何翠巒,是水社番女,嫁給漢人杜天水,雖無畫像傳世,但經埔里畫家蕭木桂老師巧手,所繪之天水夫人畫像,神態可親,端莊秀麗,而天水夫人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其個性急公好義,當地民眾若有物品遺失遭竊,向她祈求則24小時內可找到,連電視台也曾採訪過.......很有意思的傳說,若到埔里一遊,不妨到此看看這全台唯一祭拜天水夫人的義女祠 !!



哦 !! 第一次看到用紙做的門牌耶 ~~~



正在四處騎車亂亂走之祭,看到這間埔里青天堂~~沒錯,是祭拜包公的廟宇哦 !! 趕緊進去看看先 ≧◇≦



包龍圖的傳奇故事,如同七俠五義,永遠流傳在民間~~~

包公廟以供奉紅臉包公聞名,1971年在現址建廟,1999年921地震曾毀損,2003年整修完成,是全台少見主祀包拯的廟宇~~



快到埔里高工時,遊覽車明顯變多,因為這裡是前往霧社、清境.....及至合歡山、廬山的必經之路,而身在其中的台灣地理中心更是許多遊客來埔里必訪之處,如果來埔里而沒來看一下地理中心碑...........
就感覺好像少了點什麼東西似呢 ^_^



這塊碑還滿受歡迎的耶 !! 剛把車停好就看到有一整團大陸客正在排隊與它拍照留念......雖然人氣頗高,但它並非真正的地理中心啊 XD

此地是大湳里,相傳咸豐元年(1851)巴宰族大湳社移居至此,為紀念原本居位的台中新社大湳,才得此名~~





像百合又像避雷針的山清水秀碑,蔣經國親自命名的哦 !! 不過人氣就稍差了點,是以前日本人在明治39年(1906)認定的地理中心並設置一等三角點,這裡也是後方虎頭山的登山口,雖然已經有些小累,但既然來了,不上去看看就太可惜了,唉 !! 慢慢走吧 3_3



高度與陡度皆適中的石階,感覺就是一處非常適合運動休閒的好地方 !!



山頂到囉 !! 據說這裡便是目前的台灣地理中心,1952年測定的............感受一下站在"心"上邊是怎樣的體驗吧 ∩_



虎頭山又稱虎子山,山頂曾出現一座能高社,昭和二年(1927)鎮座,皇民化運動期間為配合皇紀2600年,能高郡主導下另建能高神社,1940年鎮座,社址在現在的埔里高工活動中心,此地成為能高神社的攝社,戰後廢棄拆除,鳥居亦不存,僅剩些許石燈籠遺跡散布在登山步道兩側~~

早已消逝的能高社..........只能用這方"日月潭水電工事紀念 昭和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建"的竿來稍稍想像懷念一下囉~~~







雖然四週草木稍長了些,但仍掩不住虎頭山上那展望極佳的超讚視野,四面環山,還滿有盆地的fu.......
光看這般景色,已可以稍稍體會這裡非常適合欣賞落日晚霞的夕陽餘暉 & 靜夜星空的美麗夜景~~~
真的是好吸引人.......超漂亮的啦 ^^

20100110 148.jpg

遠眺中台禪寺,果然如傳說般壯麗宏偉,即使距離如此遠亦能深深感受到它的氣勢~~



站在南安路上,原來在埔里小鎮上便可遠眺奇萊山群的白雪連峰,好感動,超驚喜的surprise ☆_



接近愛蘭橋,便會看到一間寺廟高高在上,沒錯!!就是醒覺寺~~~

明治33年(1900年),三恩主劍令進駐施宅成立"懷善堂",隔年當地居民林李金水在家設壇向恩主祈求其母能早日脫離鴉片煙癮之苦,結果得償所願,各地信徒風湧而至,遂在明治40年(1907年)於自宅成立"解化堂",但毀於大正六年(1917年)的地震,重建後改名"醒化堂",最後在1949年選中現址遷建,歷時三年,新廟落成,定名為"醒靈寺"~~~

醒靈寺是以它古樸的廟貌聞名,同時也是遠眺埔里的絕佳場所,二二八事件中謝雪紅率領二七部隊與二十一師正面衝突的"烏牛欄之役"亦在附近,加上從國道六號愛蘭交流道下來要去埔里一定會看到這兒,然後又是民間信仰中心,熱鬧程度自然不言可喻~~~

雖然一旁還有文物館,但時間不夠,趕著去日月潭,只好下次再說 T_T



俯看愛蘭橋,居然大塞車,猜猜看它們要去哪??沒錯,就是日月潭!!不愧是連陸客都哈的超熱門景點~~

愛蘭橋以前叫做烏牛欄橋,橫跨南港溪,屬於台14線,是埔里通往日月潭的交通要道,昔日是吊橋,後來改建成水泥橋並改為現名~~



與虎頭山的絕佳視野可說是各擅勝場,遠眺晴空萬里、峰峰相連的崇山峻嶺,真是視覺一大饗宴 ^ ^





醒靈寺入口有些面熟的東東.......石燈籠、狛犬....怎麼看都像神社遺跡!!後來才知果然沒錯,它們都是來自虎頭山上的能高神社,嘿!!登虎頭山時完全沒注意到,算是誤打誤撞囉 XD



累了一天,開始找住的地方啦 +_+ 剛開始本來打算投宿這間埔里小鎮歐式民宿,結果.......客滿 >__<
生意好的優質民宿果然搶手 =_= 哎呀呀!!好在當時天色尚早,不然臨時找不到地方住就頭大啦 Q_Q





結果最後是選擇了這間永樂園大飯店.........不要小看這間地處僻靜的旅館,外觀看起來舊舊的,但內部可是大有文章,是兩位老太太在經營,沒住過不曉得實際情況如何,但預算有限,便宜且就在埔里市區是它最大的優勢........一開始我也是這麼想,但沒想到它可是物超所值哦!!







一開始老闆說有500元與600元兩種價位的房間可選擇,我選了600元,沒想到進房後..................
完全出乎我意料,是三人房耶!!一個人住綽綽有餘啊~~而且有第四台、甚至是無線網路!!(速度不低 ^O^),房間乾淨沒有霉味,窗戶外邊是馬路,浴室不小兼熱水超熱...........讓我舒舒服服地睡了一晚好覺 ^▽^

600元竟有這種品質........真是賺到囉 ^_^ 如果想到埔里住宿,大力推薦永樂園旅社 !! 印象超讚的啦 XD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西安路一段83號

觀音瀑布、八幡崎古道、鯉魚潭、廣興紙寮、地母廟、中台禪寺..............等等好多好多景點都還未曾走訪到哩 >_< 埔里真是一處山明水秀的美麗山城,埔里本身的故事之豐令人著迷,原來埔里寺廟之多居全台之冠、鸞堂信仰處處可見、還有緣慳一面的虎頭山夜景~~~埔里若是認真玩也是可以玩好久的哩 ∩_∩

揮別921的傷痛,今日得見埔里之美.........久久不能忘懷!!好地方~~下次要再來繼續玩 XD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