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慕名已久的旗山老街,漫步令人驚豔的旗山生活文化園區,遙想當年旗山火車站繁榮的盛況,能夠來到這麼優的旅遊景點,真是好幸福的一件事呢~~~

二個月前就該搞定的文章居然現在才弄好,混太兇了哦!!要好好反省才行~~~~~



第一次見到新的高雄車站,還真是現代感十足~~~



以前唸書時完全沒有在注意的舊高雄車站,直到現在才赫然發覺它的美~~年輕時真是太不懂事了!!

雖然很想停下來好好欣賞這座即將成為高雄願景館的美麗建築,但行程上已經有些delay,一旁的高雄客運總站正好有一班前往旗山的車開出,趕緊把車攔下(天啊!!還得先去站內買票,跑來跑去真累-_-),上車時所有乘客都在看我,哈!!真是不好意思ㄋㄟ XD



第一次遇到坐公車還要查票的,司機不是已經撕過截角了嗎?平平都要上高速公路,國光號(只坐過桃園台北線N次、基隆中壢線三次、台北金山線二次)就沒這麼進步,高雄客運還真是細心啊!!



在車上睡翻了!!醒來居然還未到~~至少坐了一個半小時的車,幸好沒坐過頭~~~好險好險 ^_^

今天來的有些匆忙,只知這裡有個旗山老街和旗山車站,其他就全然莫宰羊,哈!!只好走到哪裡看到哪裡,旗山的景點似乎還不少,就當作散散步,體驗一下難得的南台灣風情吧!!

20081215 015.jpg



因為是在旗山國中下車,決定先到最近的景點,沿著德昌路轉進延平路708巷朝心心幼稚園前進,看到路旁一棟外表斑駁、莊嚴肅然的建築物,原來就是著名的旗山碾米廠~~

全名"旗山農會供銷部碾米廠",舊名"旗山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工場",建於昭和17年(1942) 廠區分為南、北兩棟建築,南邊的運來的稻米儲放區、北方因存放碾米設備所以形成至少三層樓高的太子樓格局,兩側各自用放置碾好的精米與稻穀,一度是高雄州最大穀倉,其他設施像是米檢查倉庫、事務所皆保存完美,它的歷史價值在於至今仍在運作,尚沿用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碾米機器,真不簡單!!不敢冒然進去,外邊看看就好,第一站便來到這散發濃厚懷古幽情的碾米廠,今日旗山之行頗令人期待呢 ^ ^



因為旗山車站就在碾米廠前方,光從背後觀看就已深深被它的優美造型所吸引,便決定看看先~~

旗山火車站建於明治43年(1910),旗尾線上數一數二的大站,這條五分車鐵道可載運旗尾糖廠(原為高砂製糖旗所擁的製糖所,1910併入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成為旗尾工場)的砂糖成品,往西南經九曲堂連接縱貫鐵路(共有九曲堂、大樹腳、溪埔、嶺口、溪洲、蕃薯藔、旗尾等七站),為客貨兩用火車站,1912年延伸至竹頭角(增設中坑、瀰濃、竹頭角等三站),1927年旗尾工場轉予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由於實施乘客為主、貨運為輔的政策,不僅改善車頭動力、車廂環境、增加班次、增設車站(新增公館、龍目、洲 子、麻竹、和尚、大竹、大山、武鹿、 北勢等九站),乘客人數大幅成長,1928年已超過30萬人次,1932年再增設統嶺口、磱碡坑、埤頭等三站......旅客人數最高達到70萬人次,長達39.4公里、共22站的旗尾線成為日治時期距離最長、車站最多的糖鐵營業線~~

旗尾線昔日以蕃薯寮為總站的交通網路四通八達,扮演帶動旗山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旗山特產香蕉大多藉由這條路線運送,後因製糖生意不振兼公路運輸興起,在1978年停駛,1982年拆除軌道,旗山車站一直有拆除之議(為了打通中山路),2002年甚至遭人縱火,殘餘站體因年久失修而頹圮不堪,經各方爭取才使其文資身份受到重視,2005年登錄歷史建築,2008年開始維修,預計明年完工~~

可惜居然在整修,來得真不是時候,雖然它被層層圍住,仍可見到歌德復古八角圓錐尖塔、融和日式與維多利亞建築的典雅風貌,不能參觀進去真是......唉~~

這裡算是中山路尾,可以稍稍想見當年火車站的全盛時期,此地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熱鬧景況,難怪旗山老街就在這附近,似乎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總算看到台糖的mark了!!一補在鹽水火車站的缺憾~~



來到復興街、中山路附近,兩旁的建築景觀慢慢有些變化,對面相當顯眼的老舊角樓似乎在預告旗山老街就快到囉!!

旗山早期居民是平埔族馬卡道族大傑巔社,《重修臺灣縣志》記載"大傑巔社,離城六十五里。原隸鳳山縣,雍正九年改歸",《續修臺灣縣志》已有蕃薯藔街的記載,且提到”大傑顛社,距城六十五里,令番民移在隘口社,近蕃薯藔....熟番…..”,看來當時漢與平埔族似乎彼此和平相處,當時是府城往來屏東平線的山區要道,漢人居民以閩人為主,因鄰近美濃客庄,歷次民亂都會在此見到六堆參與的閩粵械鬥,導致閩範圍縮小。當地最重要河流是楠梓仙溪(旗山溪),亦是清代臺灣縣、鳳山縣天然交界,左右岸分別是羅漢外門里、港西上里,嘉慶15年(1810)由於閩浙總督方維甸上奏朝廷使得臺灣縣羅漢門巡檢由內門移至外門的蕃蘿藔,因地僻事雜,後來亦兼管鳳山縣港西上里,直到光緒10年(1884)移到澎湖的這段時期,使此地成為臺鳳山區交界裡邊唯一的官府力量~~

光緒12年(1886)改隸台南府安平縣,劉銘傳主持的全臺撫墾總局在此設立蕃薯寮撫墾局,光緒14年(1888)的土地丈單稱此地為羅漢外門里太平庄,相傳是因聚落東西兩側有旗尾山、鼓山,由於旗鼓相當而帶來太平之意,故名太平,日治時期的明治34年(1901)設立蕃薯藔廳,隸屬臺南縣,廳治位於蕃薯藔街(旗山市街中心),明治42年(1909)改隸阿緱廳羅漢外門里,原蕃薯藔廳分成甲仙埔、六龜里、薯藔廳三個支廳,蕃薯藔街仍為支廳治所在,當地居民陳情希望使用舊名太平街,似乎不成功,直到大正九年(1920)與週圍村庄合併成高雄州旗山郡旗山街,那時旗尾糖廠已營運多年,製糖已是當地重要產業,加上其位於旗尾庄,所以新地名才簡稱旗山的吧~~

20081215 021.jpg

角樓位於旗山火車站前,即便來到水泥樓房林立的現代,外觀仍數十年如一日般的樸實無華,位居旗山菁華地段卻仿佛被人遺忘般,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



古早的招牌,上面寫著振發旅社,電話號碼只有兩碼,似乎是日治時期的旅館..........還有在營業嗎??

據說此地原是洪見萬在大正七年(1918)興建的新高旅社,後來由楊振發承租經營旅店生意,所以名稱才會改為振發旅社,不知為何又有洪家繡樓之稱~~

洪見萬名氣不小,弟弟是稇原商店老闆洪見濤,位於旗山洪厝巷的洪家古厝、那間號稱旗山最氣派的大宅院,亦是在其手上完成~~

20081215 025.jpg

旗山特有的石拱圈騎樓,亦能在角樓一窺全貌,可惜部份被後來興建的磚柱給遮住,二樓是木造結構,加上鄰近旗山火車站且位於街角,使其成為老街相當特別又令人矚目的存在,拿來做為旅舍剛剛好,登樓望向十字路口人來車往的繁華模樣,讓它擁有不同於旗山牌樓厝老街的舊街風情~~





一般提到旗山老街都會分成兩部份來說,第一部份就是著名的"石拱圈亭仔腳",據說明治34年(1901)蕃薯藔廳成立後首任廳長石橋亨初上任便積極建設,從明治36年(1903)第一次街庄改正起,結合原有台灣街屋規劃的旗山街道,利用31塊取自旗尾山、大小不一的砂岩石塊堆砌而成,再以石灰、黑糖、桐油將其緊密粘結,石拱圈的圓弧部份,是藉由15塊馬蹄形沙岩石來構成,層層相疊,最後再利用中央的拱心石將整個拱圈串接起來,拱心石更是特別,是為西洋文藝復興時代建築獨有的建築工藝~~很棒的視覺享受,恬靜中帶著一份優雅~~

20081215 031.jpg

尤其在轉角處,藉由迴廊內部牆墩,分出三道圓拱,呈放射狀散開,圖中可以很清楚看到騎樓廊柱用矩形石塊堆疊而成,到第五層則使用梯形石塊,上邊外側利用四塊石頭做為簷柱,內側再堆成拱形,直到與拱心石相接,不同石材皆有其功能,真是怎麼看都教人驚豔的建築美學~~

這獨步全台的石拱圈亭仔腳騎樓不只是在中山路,復新街、華中街、永平街、平和街亦能見到少許殘跡,力與美的最佳呈現,幾經波折才能保留至今,驚嘆建築之美的同時,也為這塊不重視文化的土地而感傷~~



朝中山路前進,左方充斥仿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群,是旗山老街的精華地段~~

大正九年(1920)蕃薯藔廳改稱旗山郡,此後到昭和5年(1930)間由於糖業開發帶來經濟繁榮,配合第二次市街改正,街長陳順和提倡興建洋式街屋,旗山最負名望的首富吳萬順家族率先建造西式洋樓,其他地方士紳陸續跟進。街屋的建築風格係仿歐洲巴洛克洋樓樣式,均為兩層樓,強調柱子、門窗、窗檯的造型,而最特別的是立面山牆的裝飾,山牆的紋飾圖案常見花草鳥獸,也有以文字(漢文、日文或羅馬文)凸顯家族姓氏。整條街屋一氣相連,富麗壯觀,有學者名之為"台灣洋牌樓"、"台灣牌樓厝"。此段洋牌樓係面東而建,由北而南共有十六姓氏人家約30個店面(吳家即佔了五個店面),布莊、服飾店、皮鞋店、鐘錶店、診所、冰果店等各種商品應有盡有~~

林立的招牌,有些破壞景觀,加上斷續的車聲&川流不息的人潮,感覺稍差了點,不過見到旗山製冰廠的招牌倒是讓人感到興趣,因為在街北有一間枝仔冰城,同樣以賣冰聞名,看來旗山對於冰品、冰塊,需求量頗大呀~~



ZENSHIUKO......實在是看不出來中文該如何表示,只知道這段英文字代表此間主人姓洪!!!



蓄勢待發的老鷹,做得還真是有模有樣~~



旗山老街上最重要的信仰中心--旗山天后宫,居然也在整修 T_T,沒得看,只好隨便拍拍~~

20081215 046.jpg

旗山福德祠位於街西的市場巷,雖是小廟一枚但地位不凡,建於乾隆44年(1779),是天后宮還未出現前的旗山信仰中心,相當昔日有老婦人在廟前販賣蕃薯為生,因為名聲遠播,大家都來向她買,日子一久,人們便將此地稱做蕃薯街,很有意思的傳說呀 ^_^

廟方珍藏一方乾隆44年(1779)的"奉憲嚴禁羅漢腳惡習碑",更是珍貴文物,證明當時番薯藔街已存在,旗山天后宮目前所有即為此碑仿品,曾是販夫林立、攤商雲集的廟埕空間僅剩寂寥靜謐,前方市場巷做為比旗山老街更早興起的街肆,還有出現年代更久遠的旗山開基福德祠,旅人路過時不妨來向土地公公頂禮膜拜,祈求行程平安~~



又是一個整修中的古蹟,旗山鎮農會!!據說要修到2009年11月呢~~

農會舊名"蕃薯寮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成立於大正三年(1914),現址建於昭和四年(1929),曾是旗山地區最高的建築物,1959年增建為三樓、1967年再加建隔壁六樓,為順應街道走勢,臨街切四十五度為入口。正面立二方形柱為基底,再配以圓錐柱頂著樓體。其上有一簡單山牆,左右兩翼樓下開方窗,二、三樓則立柱設廊道,柱身洗石子,其餘側面貼淺色瓷磚裝飾。這裡不但是古蹟,而且尚在正式營運中,很可惜今日無法一睹全貌,下次就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來一趟........殘念~~~~~



豐富精采、造型多變的旗山老街建築很奇怪只有單面才有(而且還是朝東,莫非為了符合紫氣東來!!),街道另一端則是幾乎無所見,實在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應是東側街道房子在第一次市街改正時多已建成擁有石拱圈亭仔腳的街屋,所以才形成只有單側有改建的畫面~~





這五棟連在一起的房子上面有"吳"的標誌,讓不會就是旗山望族吳萬順家族的房子吧??

20081215 058.jpg

稇原商店是日治時期便在旗山街出現的店家,主要經營雜貨生意,兼營官方特許蕃地物產交易,其在大正元年(1912)設立的六龜支店現在更是當地重要文化資產,雖然旗山本店的名號因此不太被注意,但其建築風格仍是相當繁複華地,二樓頂端有"稇"、"原"字樣,卷草串珠紋飾環繞著的鮑魚勳章中央有個"K"字,代表主人姓洪,半圓山牆上方的水泥牆形狀頗有馬薩式屋頂的fu~~

老闆洪見濤與其兄洪見萬皆是當地著名商人,利用良好政商關係陸續擔任巡查補、保正、首任六龜庄長,後來重心移至六龜支店,旗山本店交由長子洪文發管理,其與保留的交易資料,是研究日治時期官方治理高屏山區原住民的重要資料~~

20081215 062.jpg

這裡應該是劉耀堂醫師的診所,他從總督府醫專畢業在大正七年(1918)後回到故鄉旗山經營醫院,他最廣為人知的事蹟是其母守節三十餘年,獨自撫養他長大,事蹟遠傳日本,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台訪問時還曾加以褒揚,登基昭和天皇時亦請其母覲見,當時似乎是很不得了的大事~~

山牆造型中規中矩,依然會讓人看了個眼花撩亂,上邊直接寫著劉醫院,一看就懂,那個"R"字反倒有些不必要,細看會發現......日本國旗的圖案 !! 形狀超像,不過沒有溪口曾氏古厝那麼明顯,僅是簡單紋路卻成為目光焦點所在,也是很有意思呀 ^_^



來到藍天咖啡館,代表旗山老街巡禮差不多結束了,一路上都在躲車子,加上大概逛習慣了寧靜的老街,來到這裡,雖然很不好意思說,但對滿是仿巴洛克建築的旗山老街還真是沒什麼感覺,反倒是所剩不多的石拱圈亭仔腳令我比較有fu~~

熱鬧有餘、莊嚴不足,旗山老街似乎還有不少進步空間~~



老街上有不少美食店面,但都是匆匆一督、落水無痕,唯獨這家豪華的冰店實在是太醒目了,不得不注意,後來才得知它的盛名幾乎可與旗山老街並駕齊驅了~~~

這家的店創辦人鄭城因研發出多種獨特口味的冰棒而大受歡迎,人稱"枝仔冰城",昭和元年(1926)在中山路創立"鄭城冰仔屋",後遷至現址,成立至今可說是旗山地區居民共同的成長回憶~~

賣冰棒可以賣到全國知名,也真是相當不簡單呢~~



離開旗山老街,還有一些時間,就四處隨便亂亂走吧!! 路過旗山國小,卻忘記瞄一眼位於校門附近的大禮堂,超殘念的 +_+



建於昭和9年(1934)的旗山武德殿在現存的幾間武德殿中算是保存相當良好,外型典雅優美,一處很適合在夕陽下散步的地方,雖然幸運躲過光復初期政府的摧殘,卻毀於1994年的一場無名大火中(真像是蔡瑞月舞蹈社的翻版,唉~~),重建後卻美感盡失,居然想得出這樣的屋頂建築,如此的專家實在是令人十分佩服 -_-

真是看不下去了,完全沒有進去參觀的打算,政府居然能搞出如此一個四不像出來......無言以對.......



武德殿後方,華中街盡頭便是中山公園(鼓山公園),明治39年(1905)便已存在,時稱鼓山公園,園區地勢依坡起伏,蕃薯寮廳首任廳長石橋亨將原本的亂葬崗改建成公園,上邊曾有昭和11年(1936)鎮座旗山神社,遺跡已不存,目前是高雄縣孔廟所在地......超寬大的階梯,該不會是以前的神社參道吧!!



中山公園內石碑不少,皆頗具歷史意義,懶得一一探查,只看了附近的"駐軍紀念碑"&"精忠護國碑",連旗山神社遺址都沒留意卻對這二碑有興趣是因為它們除了碑面完整的文字外,後面密密麻麻的碑文居然還完整保留下來而沒被破壞,連日本年號都還在,頗令人好奇,後來才曉得,其實早就被破壞了(表面曾被塗上水泥,近年才恢復原貌)..........如果日本晚幾年和台灣斷交,這些日治遺跡應該會有更多會被保留下來吧!!



來到頂端便可見到號稱全台最大的高雄縣孔子廟,1985年完工,百聞不如一見,果真氣勢驚人,1993年曾因建築龜裂而被定為危險建築,不過2001整修時有再補強,人氣似乎不高,至少從我進來公園到此,還沒看到其他人,其實安靜也不錯,孔老夫子的聖地還是不要太過吵雜比較好~~



遠眺旗山小鎮,這裡真是看夜景的好地方~~



遠眺旗尾山峰秀麗連綿、俯瞰楠梓仙溪水波暢流,雖然沒有見到鼓山春望的盛況,但在鼓山公園與旗尾山兩兩相望來個"旗鼓相當",倒也是滿有趣的~~

不論是台陽八景中的旗尾秋蒐、還是昭和年間台灣十二勝中的旗山景色,皆顯示出此地的不凡魅力~~





剛剛上來時沒發現,等到要離開時看到中山公園階梯上奇怪的木板,好像是要讓人在這裡休息,觀看華中街夕陽西下的美景,還真是會設計啊~~





沿著文中路往左走便會到旗山國小,前身是明治31年(1898)成立的蕃薯藔公學校,大正11年(1922)改稱旗山第一公學校,昭和16年(1941)配合皇民化運動改為旗山第一國民學校,戰後才改為現名~~

目前中山堂(大禮堂)與北棟教室校舍列為古蹟,雖然只能瞥見一角,依然能夠感受到它的美麗風情,完全沒有那種熟悉常見的生硬水泥建築,二樓為平拱,其與柱子連接處使用圓弧彎角使其看起來更有柔和,走廊玄關外型頗有旗山老街石拱圈的既視感,光是來到這處圓拱門廊今日之行就值回票價了,聽說大禮堂建築極具特色,不過今日算是小學生們上課期間,還是不便打擾,遠遠地觀賞就好~~



旗山國小隔壁便是已遷校的鼓山國小舊址,現已改為旗山生活文化園區,光從外面看就覺得很有fu,決定進去一探究竟!!

日治初期的旗山只有公學校,在尋覓校地建校前,為了照顧日籍學童受教權,1904年先在蕃薯藔公學校寄讀,1906年再延請臺南尋常小學校的老師來授課,直到明治42年(1909)才在此地設立蕃薯藔尋常高等小學校,大正九年(1920)改為旗山尋常高等小學校,1941年配合國民學校令改稱旗山國民學校,戰後成為鼓山國小,2001年遷到新校區而閒置,之後才改成為現今所見的旗山生活文化園區,裡邊的禮堂、教室、辦公廳舍皆建於1920年,皆名列古蹟,是來園內一遊不可錯過的地方~~



這裡有提供單車租用,4小時只要50元還提供40元現金抵用卷,晚上還有免費住宿!!好像滿好康的耶!!
旗山鎮形象商圈促進會對推廣單車運動還真是用心,值得鼓勵鼓勵~~



大禮堂現在是園內最值得一看的建築物,木造交叉的山形牆、二樓雙圓拱窗,一樓蘊含古典造型三連圓拱門廊,拱券雕飾與旗山國小走廊玄開極其相似,兩邊各有廊道通往教室、辦公室,不知是否考量台灣多雨氣候才建此雨陽道 ? 左右對稱兼且格局方正,好美麗的一座禮堂,日本人設計的學校建築都有獨自的特色,現在要看到這樣的禮堂已經很不容易了~~





鼓山國小的建築型式與旗山國小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算是彌補沒能到旗山國小參觀的遺憾~~







好~悠~閒~啊!!!!!!與紛擾不堪、人聲鼎沸的旗山老街相比,這裡只能用絕對的安靜來形容,漫步在陽光斜射的門廊下,耳邊似乎還可以聽見昔日孩童的喧鬧聲,冬陽煦煦,寒風中帶著一絲溫馨的暖意,古樸的校舍、青翠的樹木,這裡的每一件事物都能讓人深深感受到清新卻不失高貴的優雅氣息,是今日旗山之行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可惜校舍都被鎖了起來無法進入,饒是如此,坐在門廊外的小階梯上靠著石柱小憩一番,整個身心好像完全被解放般舒適,好好哦!!!真是今日一大意外的收獲 ^_^





因為舊鼓山國小對面就是旗山上水道,既然也是景點之一,就去看看吧!!走到底是建到一半的引水道工程,疑似要鋪景觀步道,凝視一旁的滾滾流水,還真頗有旗山圳的感覺~~

看到這座立於大正十四年(1925)、碑身刻著"有限責任旗山信用利用組合建設"字樣的"表彰紀念碑",當時旗山街役場為了感謝信用組合建設水道而立,年號雖然被塗掉,幸好其它地方都有完整保留下來~~



來到旗山上水道,又稱旗山淨水池(仿希臘式建築樑柱的入口,真講究!!),建於大正14年(1925),是高雄縣最早建設的現代化自來水設施,由旗山信用組合向旗山水利組合租用水源,設立引水道、蓄水池等設施,同時向陳順和借用養魚池來當做沈澱池,提供旗山地區人民水源,當地人稱為水源地或水道頭~~

後因設備不完善加上人口變多,以致水源不足導致供水困難,每逢雨季使得原水濁度升高時,淨水能力又不佳,旗山信用組合及水利組合又無能力改善,於是旗山街役所在昭和四年(1929)買下並在1930進行擴建,為了獲取更多水源而設立集水井以汲取地下水,並另建淨水池,昭和八年(1933)再增建洗砂場與改善導水設施,大幅提升供水能力與潔度~~

戰後因應人口持續增加,上水道已不符需求,而在1954年另闢水源使用自來水,旗山水道頭便在1967年停用,水源改做為灌溉用途。很難想像1975年時水道過瀘設備居然被改建成兒童游泳池,在2001年時淨水池又差點被折掉做為建設社會福利綜合館之用~~古蹟的存廢,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呢!!

旗山地區自日治時間便具有高經濟價值的地位,旗山圳的設立也可看出日本當局對旗山的重視,雖然附近的相關景點還有水圳橋與太平橋,不過不曉得怎麼走,也懶得去,剩下的就靠想像力來完成啦~



旗山老街一帶的著名的古厝也不少,可惜沒找到幾間 T_T,剛好看到永福路與延平一路交叉口有一棟頗有古味的老房子,應該是私人產業,只好在外邊隨意看看~~



金形馬背上的獅子啣花瓶圖樣相當逗趣活潑,今日旗山老街古厝最大的收獲~~



後來查資料才得知這裡便是昔日油商莊塗的大宅,俗稱"莊厝",梁柱桁架仍是中式傳統風格,正身門窗則是近代作品,尤其是兩側洗石子圓拱長條窗,不論雕飾還是線腳,皆深具典雅風情,比較特別的是外邊是騎樓,把整個房子四周都包圍了起來,居然還是和四合院同時建造的,準備開店用的吧!!不愧是生意人,真會精打細算~~



被便利商店攻佔大半的獨棟房屋、不斷進出的公車,雖然外觀上看不到任何文字,還是很容易就可以猜到它就是高雄客運旗山站~~



先不忙著坐車,來到外邊的台三線走走,再過去就是旗山糖廠,這裡已經可以看到著名的地景橋了,人潮還不少,不過我對台三線的景觀設計感覺還滿有意思的,看來這段路花季時應該會很有看頭吧!!



偌大冷清的候車室,偶爾上演情侶小別、母親送別兒子的感人畫面,讓等車的這段時間可是一點也不無聊呢~



哦!!這裡可以直達台南耶~~~就決定待會就坐這班啦!!!



高雄客運旗山站似乎不小哩!!看這時刻表,可以說是連絡高雄縣中部到其他地方的重要轉運站呢!!

應該要順路到美濃看看的,但時間不早了,只好下次再說囉 T_T



這麼巧!!今天剛好漲價啊!!不過買票時還是用舊價格,難道售票小姐不曉得此事??算賺到囉!!



實際坐過才發現.............上面的時刻只能當作參考用 >_<



旗山往來高雄的車次還真不是普通的.....多,但今日可能不是例假日,所以有時沒人上車就直接開走了,只聽站務人員一直喊車要開了卻沒人有動靜,場面有些尷尬說!!!



好不容易坐上往台南的公車,不愧是偏遠路線公車,小貓沒幾隻,正在搖搖晃晃中,來到一個地方突然停下說要換車,一問之下才曉得待會兒要走山路,這輛車不夠力必須換車~~

令人不禁聯想,難道待會兒要走的就是傳說中的秋名山嗎??真是令人期待又怕受傷害~~~



原來這裡是高雄客運旗山北站,那剛才的就是旗山南站囉!!!這裡更糟糕~~除了一位站務人員外,什麼貓也沒看到 XD



幸好山路沒有想像中的誇張,也見到了位於深山中的實踐大學(沒人要捧場,大學生騎機車比較方便吧!!),一路上風塵僕僕,充份體驗了"翻滾吧!!公車"的快感後,總算到了台南車站,感動ㄋㄟ~~

在站前有成大學生在玩免費擁抱的遊戲,是一位女學生為了慶祝21歲生日而要找21位路人來達成這項奇特的生日願望,但當時腳步沒有停留,是在幾天後的電視上看到這則新聞的,沒有為這件難得的畫面得下紀念真是好可惜呢~~













台南車站是我在台鐵所有的車站中使用頻率排第二的(快被台北車站超越了),這裡擁有過不少難忘的回憶,印象最深刻的是曾在凌晨一點多來到空無一人的台南車站(真的是一個人也無,漫步在明亮的大廳,只聽得到自己的腳步聲.....還滿詭異的!!),準備搭乘前往桃園的自強號夜車,記得票價好像有打九折,夜車坐過不少次,但沒坐過這麼晚的,頗為奇特的體驗呢!!

p.s 站前保留至今的禮車通道、挑高的車站大廳、僅見的二樓車站旅館........歷史悠久、故事豐富的台南車站,改天有機會應該要為它專文介紹才是~~



總算要回桃園了,幸好沒誤了車次,果然提早搭公車回台南的決定是正確的~~

標題定的不好,內文完全都沒提到香蕉呢!!!!哈哈哈~~~

旗山是一處擁有少見歷史文化與自然美景並存的旅遊勝地,由於事先資料準備不足,來此猶如走馬看花般,沒能深入了解旗山所擁有的獨特之美,真的是好可惜 -_- ,以前較少到高雄縣走走,這次算是初試啼聲,有了這次經驗,下次大概就曉得要如何規劃行程了,也算是有點收獲啦 XD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