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黃金博物園區,尋覓戰俘營遺址,探訪黃金神社殘跡,參觀本山五坑的礦坑風情,再順訪本山礦場,遙望基隆山那猶如大肚美人的神采風韻,最後再去黃金博物館觸摸傳說中的大金塊,真是非常好玩的金瓜石一日遊 ^_^
本山五坑

金瓜石與其週遭地區經常以水金九統稱,即是加入九份、水湳洞,光緒16年(1890)修築基隆河上的鐵路橋工程,在現在的七堵大華橋下被工人發現河中有砂金,吸引大批民眾前來掏金,1893年被一位潮州李姓人士發現砂金來自小金瓜露頭,大金瓜露頭也隨後被發現,人們便稱此地為金瓜石,清朝曾設金砂局管理,不過直到進入日治時期才開始正式的開發~~

總督府曾在1895年在瑞芳設立砂金署,隨即關閉,依據明治29年(1896)頒佈律令第六號《台灣鑛業規則》,以基隆山稜線為界,西邊的九份瑞山屬藤田傳三郎的藤田組、東邊的金瓜石礦山屬田中長兵衛的田中組,這兩座礦山加上後來發現的牡丹坑礦山,時稱三金山,當時九份礦山被認為富礦較多,但其實不如預期,所以藤田組離開後便由顏雲年接手;金瓜石礦藏量較豐富,田中組引進新式技術,從大金瓜露頭著手開坑挖礦,由於初始是從金瓜石本山陸續設置礦坑,所以礦坑名稱皆冠上本山之名,共有九坑,組成金瓜石鑛山田中事務所管理,明治37年(1904)本山三坑挖到硫砷銅礦(Enargite),屬於長仁礦脈,不同於以金礦為主的本山礦脈,使得金瓜石除了金銀礦之外又可開採銅礦,1905年設立煉銅廠處理採自長仁礦床的銅礦原石,1913年買下木村久太郎經營的牡丹坑礦山,田中組在1918年改組為田中鑛山株式會社,金瓜石事業改由金瓜石鑛山鑛業所管理,因一次大戰造成的經濟蕭條與關東大地震影響而在大正14年(1925)將礦權售予後宮信太郎的金瓜石礦山株式會社,昭和八年(1933)被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收購,並設立台灣礦業株式會社管理包含金瓜石、竹東油業所(員崠子)、錦水油田(造橋)、出磺坑(公館)等礦區,並在水湳洞興建浮選礦場,亦設立水湳洞經深澳、八斗子,通往八尺門的輕便鐵道---水八線(又稱金瓜石線,深澳鐵道前身,1936年完工),每日生產1200噸黃金與2000噸銅,加上發現新礦脈,使得產量在1938年達到高峰,被稱為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太平洋戰爭時期因黃金無需求,改以挖取銅礦為主,1937年併入日本礦業,1944年因戰事吃緊而停止採礦~~

戰後日礦在金瓜石的產業由台灣金銅礦務局接收,挖取金銅礦,1950因韓戰爆發,銅價上漲,此地金瓜石礦區先修理選礦廠並採銅礦為主,度過那段金價低迷時期,被稱做以銅養金,1955年改組成台灣金屬礦業公司,1973年因金銅礦產量漸少,台金公司將重心放在礦物冶鍊、加工,於是在十三層設立水湳洞鍊銅廠,後來又在哩咾成立禮樂鍊銅廠,1987歇業,結束金瓜石近百年的黃金歲月,包含禮樂煉銅廠在內的金瓜石礦山產權在1989年由台電購入,台金公司則在1987年歇業,1990年併入台糖,因此金瓜石礦區土地變成台糖所有~~

金瓜石景點地圖

金瓜石在日治初期稱做九份庄,這也是為什麼內九份溪、外九份溪皆位於此,屬於基隆廳瑞芳支廳瑞芳區,1920年改制台北州基隆郡瑞芳庄九分大字,1933年改為金瓜石大字,戰後成台北縣瑞芳鎮,金瓜石大字分成石山里、新山里、瓜山里、銅山里~~

這四里的交會處是金瓜石菁華地段,日本人當初來此挖礦將事務所在大金瓜露頭山下,以其為本山,陸續開鑿礦坑,留下許多的日治遺跡也都集中在那一帶,現今以本山五坑、黃金神社、太子賓館、黃金博物館、四連棟日式宿舍所組成的黃金博物園區亦位於此,這就依照地圖指示慢慢逛吧,至於水湳洞、黃金瀑布,下次再說吧~~

三代瓜山橋

今日的金瓜石黃金博物園區之旅就從這條瓜山橋開始吧!!瓜山橋旁有小橋,小橋旁有步道,不知是通往哪裡的,只見遊覽車上的司機都在呼呼大睡,這麼熱的天氣還真是苦了他們!!

p.s. 三代瓜山橋排排站,非常有趣的景象,與台東的樟原橋相映成趣啊 XD

金瓜石戰俘營遺址

金瓜石戰俘營遺址位於瓜山橋上方,二次大戰時期的日軍在太平洋戰爭打敗許多同盟國部隊,擄獲不少戰俘,大多來自大英國協,1942年11月14日第一批戰俘搭乘英格蘭丸號抵達台灣,其中523名被送往金瓜石挖銅礦,並在溫州寮的現址設立戰俘營,當地人稱督鼻仔寮,加上後來的第二批,共千餘名戰俘關押在此,1945年3月被遷至新店採茶,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才得以被釋放。戰俘們被迫為日本人工作,並遭受不人道對待,由於工作環境惡劣、天候悶熱、食物不足、醫療缺乏、管理苛刻,加上水土不服等因素,不少戰俘因此客死異鄉,倖存者亦骨瘦如柴,留下折磨一生的痛苦回憶,最早來此的五百多人竟僅剩89人存活~~

曾在此待過的戰俘軍醫少校本恩惠勒(Ben Wheeler)由其女兒安妮惠勒(Anne Wheeler)以其日記在1981年拍成《一個戰爭的故事》記錄片,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在1997於台灣播放此片,後由曾在此待過的戰俘艾華士(Jack Edwards)的帶領下找到戰俘營舊址,之後才在銅山里的戰俘營舊址催生出紀念碑,並在1997年10月23日舉辦追思儀式,之後每年的11月14日,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都會在此進行追思儀式~~

紀念碑上的"受盡日軍殘酷折磨及凌辱,謹立碑哀悼戰俘永垂不屈之精神"文字令人觸目驚心,即便此時日頭赤炎炎,亦仍不禁為曾在此受盡苦難的盟軍士兵感到悲傷;一旁的解說牌提到二戰末期日軍敗象已現,曾打算美軍攻台便將戰俘全數撲殺,當時一位同情戰俘的台籍警衛曾告知戰俘此事,所以這座紀念碑不僅是為戰俘而立,也是致敬那些同情戰俘,見義勇為的台籍人士~~
金瓜石戰俘營遺址

金瓜石戰俘營遺址已規劃為盟軍戰俘紀念公園,至仍能見到昔日的門柱與圍牆,前方還有大片空間,也算一處乾淨的小公園,參考一旁的戰俘營復原地圖,看起來原址佔地不小,主要相關設施除了紀念碑,再來就是這座2006年11月19日揭幕的和平與追思的永恆之火銅雕作品,看來政府打算將這裡打造成一個國際觀光景點,串連黃金博物園區~~

悠遊黃金博物館,整體感覺是愉悅的,走在金瓜石戰俘營遺址,心情卻是相當沉重的,此地絕對是金瓜石佔有重要地位的歷史景點,可以讓人深思戰爭是多麼可怕的邪惡與可怕,只是想要變成熱門景點,怕是有些不易 @_@

祈堂老街

金瓜石沒有像九份有條著名的豎崎路,但走在這裡才比較能感受到山城的滄桑歲月~~由於沒有路標,隨便走也都不曉得現在到哪兒了(後來才知道這裡原來就是祈堂老街),幸好看著遠方的地標,還是可以走到想到的地方,只是一路上上下下累了點。

金瓜石礦山因為是日本人所擁有,來此地工作的礦工亦以日本人為主,台灣人只能做苦力等低階工作,公司沒有分配宿舍,只能自行搭建簡易工寮,逐漸在勸濟堂下方的祈堂腳形成聚落,即是祈堂老街的由來,因為採礦的興盛吸引大批台灣人進駐,像是雜貨店、米店、西裝店、布店、理髮廳、撞球間、診所、撞球間….等店家集中出現這條祈堂路上,曾經是金瓜石最熱鬧的市街,擁有金瓜石銀座的稱譽,現今風華不再,加上沒有整體規劃,沒能像九份基山街那般發展成觀光型老街,但它所擁有的秘境山城氛圍,仍是相當受到遊客青睞~~
金瓜石勸濟堂

走過一段不絕陡坡,終於來到勸濟堂,仰望山門,並未朝向大金瓜露頭,而是朝著基隆山,應是別有用意吧~~

金瓜石勸濟堂原先是1896年設在石尾地區、奉祀關公的簡易草寮神壇,由石尾黃春、黃仁祥兄弟所設,屬於黃氏家廟,1899年遷至赤牛頭寮,增祀司命真君、孚佑帝君、王天君,是為四聖恩主,並向淡水行忠堂學習鸞法,開始扶鸞濟世,1902年遷建至現址,人稱乩堂,俗稱祈堂,附近的祈堂老街名稱也因它而來~~

1900年改名勸濟堂,1902年於現址建廟,1931年由黃仁祥等人捐資重建,現貌是1983年改建而成,是金瓜石信仰中心,又因廟後方的大尊關公神像而聞名全台~~金瓜石的勸濟堂本與九份的勸忠堂相互呼應,可惜勸忠堂改名叫聖明宮,便少了那麼一點對稱的感覺

金瓜石勸濟堂

難得可以看到建築樑柱都那麼充滿古味的廟宇,據說木雕部份是黃龜理大師的作品

勸濟堂最著名的廟會活動在日治時期會在每年農曆6月28日迎請北港朝天宮、台北關渡宮、瑞芳福龍宮、基隆慶安宮的媽祖神像進行繞境祈福,同時黃金神社祭典同時進行,展現少見的中日宗教和諧氣氛,1970年以後改成農曆3月23日舉辦,金福宮媽祖也會參與繞境~~

金瓜石勸濟堂關公像

廟後方有尊高35台尺、重達25噸的超大尊純銅關公神像,手上所持春秋一書長約5台尺,重量500多台斤,背山面海,氣勢凜然,不僅是金瓜石地標,亦是東南亞最大的關聖帝君像,近看才能深刻感受到其宏偉之處呀~~

金瓜石勸濟堂翁山英所獻香爐

勸濟堂裡邊有不少石燈籠,這一點與九份福山宮有點像,至於香爐就長得有點不一樣,原來下方是大理石支柱,上方有昭和的年號,居然被挖掉而保留至今真是不簡單!!

翁山英在昭和十年(1935)擔任瑞芳坑場長,他是顏雲年的表弟,最著名的事蹟是在1931年興建昇平戲院,因平時十分照顧員工,聲名遠著,台陽公司特地將九番坑取名國英坑,即是紀念顏雲年與翁山英~~

p.s. 昭和13年(1938)的瑞芳庄,九份大字(應是九分)早已改名金瓜石,不知為何這裡仍使用舊名 ??
基隆山與金瓜石聚落

勸濟堂前眺望基隆山,看起來不像是大肚美人,反倒像隻哈巴狗~~勸濟堂前眺望黃金博物園區,時雨中學的建築相當醒目,但最搶眼的建築其實是銅加工廠~~

景明亭、水圳橋

遠眺金福宮,隱約可見山尖古道,還有那很神秘的第二座水圳橋--外九份圳溪橋~~平平都是水圳橋,外九份圳溪橋比起山尖古道那座三層橋要更加完整,只是要從金福橋旁樓梯往下走一段不短的路,而且近距離時因地形限制,觀看角度受限,還是遠眺比較有fu~~

其實走了這麼多路都是為了要來到景明亭,景致固然極佳,但對他最深刻的印象還是電影"八番坑口的新娘"的片頭~~景明亭視野不錯,己經可以看到俗稱七彎公路的金水公路和陰陽海,可惜黃金瀑布被遮住了
金瓜石景點地圖

發現一幅超詳細金瓜石旅遊地圖,幾乎包括所有景點,很好很用心,待會兒就一個一個慢慢看吧~~~

金瓜石報時山、陰海海

遙望南子吝山,依稀可見遠方的鼻頭角,如果天候再好一些,就能看得更遠了 3_3從勸濟堂往上走很快便會來到報時山,山雖不高,步道亦不長,走沒幾步道便能登頂,但因其佳視野, 使它成為熱門賞景地點~~報時山步道不長,不過風很強時走起來就滿刺激的~~

只不過高度稍高,整個視野氣勢就截然不同,或許是因為兩側都沒有遮擋目光的障礙物,所以可以將週遭景致盡數納入眼底,不論是金瓜石聚落還是水湳洞、陰陽海的景色全都一覽無遺~~

居高臨下俯瞰水湳洞地區,陰陽海、十三層選煉廠、水湳洞漁港,再來點強風吹襲,那一瞬間真的很有天地悠悠的暢然快感 ^_^

長仁廢煙道

這個角度總算是能好好地欣賞傳說中的長仁廢煙道,猶如三條長龍般蜿蜒攀爬在山坡綠地上,還真是長啊 !! 中央那個大型的人工建物疑似長仁選礦所~~

1904年礦山主任安間留五郎在本山三坑附近發現硫砷銅(Enargite)礦石,是台灣也是日本首次探得的礦產,後來又探到勸濟堂後方與無耳茶壺山之間的山坡地蘊藏大量的硫砷銅,便以礦主田中長兵衛與所長小松仁三郎之名各取一字命名為長仁礦床,共可分為第一長仁、第二長仁、第三長仁、松、竹、梅等礦床,是與本山礦床齊名的金瓜石礦產,使此地不只是金山、銀山,亦是銅山,銅礦的採集使金瓜石發展出與九份截然不同的礦業歲月~~
無極索道南隧道

瞄到一個小坑道,應該是無極索道的南隧道,一旁有廢棄的事務,據說本山六坑(長仁四番坑)就在附近~~

這一帶的索道共有架空索道、斜坡索道、無極索道,皆是用來運送長仁礦床的礦石到水湳洞製鍊所的溶礦爐,用乾式製煉法來提煉銅礦~~

報時山眺望金瓜石聚落

報時山上眺望金瓜石,山城聚落景觀一覽無遺,所以除了黃金博物園區,時雨中學與瓜山國小之間的金瓜石聚落也是相當值得一遊的~~
無耳茶壺山

今日無緣的無耳茶壺山,期待下次再相逢~~~

遠望太子賓館、黃金神社、勸濟堂

勸濟後方的關公像是這裡的一大特色,從這裡已經可以看到黃金博物館、黃金神社和本山四坑~~路過沉澱銅辦公室,有解說牌是不錯啦!!但如果能夠再稍稍整理一下就好了。金瓜石可不只產金,也產銅,這裡在當初應該是個很重要的地方吧!!

途中遠眺太子賓館,這樣角度剛好把這座典雅招待格局看得一清二楚~~黃金博物館是這裡最有名的景點,好多人啊!!決定先去拜訪黃金神社~~

本山四坑、黃金神社

在一開始的步道便可看到碩大的石燈籠立在參道兩旁,可稍稍想像黃金神社當年宏偉的模樣~~俯瞰金瓜石礦業聚落,勸濟堂上的關公像和一旁的報時山、景明亭都是相當顯著的地標~~

從下方仰望黃金神社,也有另一種美感~~終於看到三之鳥居,代表有些疲累的陡上行程總算要告一段落,真是很有健身效果的參道呀~~

黃金神社

金瓜石神社在明治31年(1898)3月2日鎮座,別稱黃金神社,建造時間僅次於台南開山神社、台中稻荷神社,是當時台灣第三座神社,供奉礦業守護神---大國主命、金山彥命、猿田彥命,時值田中組在金瓜石開採金礦,為了讓日籍員工有信仰寄託而建,昭和八年(1933)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接手金瓜石礦山,約在1936年進行改建,大致是今日樣貌~~

日治時期每年6月28日在此舉辦山神祭,由於挖礦伴隨著的高風險,所以礦業相關人員皆踴躍參與,剛好與台灣人舉辦的勸濟堂媽祖繞境活動撞期,卻未被日本人禁止或強迫改期,甚至可以聯合舉辦,不同文化竟能如此和諧相處,在當時是相當難得的事~~戰後神社遭到破壞,目前尚存參道、兩座鳥居、四對石燈籠、數根拜殿柱子與寢殿殘跡,因地勢甚高,視野極佳,加上它保留的日式風情,縱使參道稍陡,仍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賞景遊憩~~

黃金神社見證了東亞第一金都的盛衰興敗,這裡也從當初荒廢的命運演變成今日來到金瓜石必到的景點之一。改朝換代後,也許過了數十年, 國民政府所留下眾多不見容這個時代的威權遺跡,也要經過一陣拆除廢棄的命運,在百年之後,才會受到後人的重視吧!!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黃金神社

寢殿格局原本是流造、拜殿是入母屋造,鳥居亦是明神系,1937年那次改築將其改建成神明造,鳥居亦跟著變成神明系,雖然寢殿建築已消失,連原有的狛犬也跟著不見蹤影,但仍可從基座殘跡,想像當年有多麼雄偉風光~~

前方兩側應擺放狛犬的地方亦僅剩基座殘跡~~

黃金神社

黃金神社雖然僅剩殘跡,但它擁有絕佳地勢、走起來很有健身效果的參道、高大的石燈籠、少見的旗幟台,加上可以將金瓜石景觀盡情縱覽的快意真是超級優,很符合金瓜石山城的歲月采風,使它成為來金瓜石一遊時必訪重點,雖然來到這裡有些小累 ^_^
金瓜石地質公園

離開黃金神社,往上方便是前往地質公園,一開始就是一陣陡坡,而且和剛才黃金神社的參道有些不同,似乎較少人走和整理。途中來到一個疑似本山四坑的地方,聽說在1987年的林恩颱風來時就淹沒了,現在幾乎什麼東西都看不到了~~

從本山四坑眺望黃金神社,已經變成小小一塊了,依山而建,還真是不簡單。遙望無耳茶壺山與半平山 ,聽說這兩座山的稜線縱走還滿刺激的!!再持續往上走就快抵達本山礦場囉~~

金瓜石蝴蝶

途中見到一隻台灣波紋蛇目蝶(密紋波眼蝶),可能曾受到天敵攻擊,以致翅膀後方的兩顆眼紋不見了!!

紅邊黃小灰蝶(紫日灰蝶)的後翅和尾巴那根觸角都會一直動來動去的,還真是相當有意思啊!!

本山礦場

本山礦場,昔日的大金瓜露頭,昔經宏偉的大金瓜岩已然消失,隨處可見人為破壞的殘跡,卻有股幽靜的美,相較於山下的熱鬧,這裡有與世隔絕的感覺。

戰後由於金銅礦枯竭,開採不易,1978年開始使用重機械大規模露天開採模式,希望可以提升產量,分為本山礦場、樹梅礦場,從金瓜露頭向下開挖,使得露頭海拔從638公尺降至505公尺,連帶使得本山一坑、二坑、三坑因鏟平而消失~~

金瓜石地質公園

這裡應該就是金瓜石地質公園了吧!!在路上看到地上猶如放射狀的線條,盡頭處都是岩石的介紹,中間那塊石頭不曉得是做什麼的。遠眺樹梅坪,停了不少車,應該都是要在那裡看風景的吧!!還真是會選地方!!

來到一個疑似觀景台的地方,本來不曉得中間那一塊是做什麼用的,在後面一看才發現和基隆山的形狀看起來還滿像的!!真是相當有意思的設計啊!!不愧是傳說中的大肚美人山~~

基隆山別稱大肚美人山

金瓜石聚落、基隆山、黃金神社、勸濟堂、報時山、太子寳館都一覽無遺,來金瓜石遊玩的話不來地質公園看看風景就真的是太可惜了。

本山五坑

逛完黃金神社和地質公園之後下來,雖然中午已過,卻依然人潮眾多、熙攘而來~~地上的軌道殘跡據說是原本的輕便軌道,並非為了表達礦坑意象而事後設立的~~

本山五坑是金瓜石目前保存狀況最好的坑道,位於本山山腰,海拔約295公尺,金礦含金量較少,由於1972年停採金礦時,包含牌仔間、壓風機、車頭、礦車、索道等設施仍留在原地,礦坑口與鐵道仍保持完整,也可一瞥本山坑口皆以紅磚築成,看起來就很高級,至少比起九份八番坑口還多了不少質感,但以懷舊風情來說,還是石塊堆砌的九份礦坑口比較有滄桑的歲月感~~坑外的牌仔間特別重現原貌,以前礦工入坑前會在此將工作證換成派工卡,出坑再換回來,不過遊客要到裡邊參觀戴安全帽的動作則是在其它地方完成,只要購買50元門就能到裡邊裡進行自導式參觀~~

電影《無言的山丘》礦坑場景便是在本山五坑拍攝,描寫日本人掌控礦山後對台灣人的剝削,那時旁邊的建築上掛著藤田鑛業株式會社,不過既然都在金瓜石取景,會社名稱改成田中組是否比較好 @_@

以前進出坑道時所用的火車頭。那我上次在金昇福礦坑看到幾個工人推著礦車出來,應該就不是在採礦囉!!!越危險的事就越有許多奇怪的禁忌,是禁吹口哨與不能提到蛇,至於女性禁入礦坑,也是後來才有的規定,早期照片可是出現不少女性礦工的畫面呀~~

本山五坑

走進礦坑內,暑意全消,外邊的吵雜聲在這裡幾乎都聽不到,只有水適與陣陣的腳步聲,不知是特意如此做還是礦坑內部的環境就是如此,與我想像中的差異頗大呢!!

本山五坑

礦坑內部將礦工在裡面的工作情形做成自導式參觀型式,屬於感應式播放,接近時就會聽到語音發聲,內容是一老一少的礦工在對話,還搭配聲光效果,逐一介紹採礦流程,像是架設相思木做成坑道用的牛條、裝炸藥爆破要先用風鑽機鑽孔、如何挖取金礦(居然還要自己先分類)、以及利用動力電車運礦車出坑的方式,還有礦工如何在坑中休息,不時會聞到濕氣混合柴油金屬木材的味道,真的很有來到礦坑一遊的質感~~

參觀後的心得就是了解為何昔日礦工們都是懷著"今宵有酒今宵醉"的心態來討生活~~

黃金博物館大金磚

外邊有號稱東南亞最大的壓風機,提供本山五坑內部工作所需氧氣,不禁聯想到電影"十萬火急"的劇情~~為了提煉金礦,本山五坑外邊先是設立第一製鍊場,利用架空索道運送礦石,明治33(1900)開始陸續設立第二、第三、第四製鍊場,為了有充足電力,1906年在水南洞(水湳洞)設置水力發電所~~

黃金博物館在2004年開館,改建自台金公司的舊辦公室,是整個黃金博物園區最重要精神象徵,來金瓜石一遊絕不可錯過的知名景點~~外邊的強化玻璃上有個大大的"金"字,我最喜歡這個字了!! 一字道盡這裡盛極一時的輝煌歲月及背後說不完的滄桑故事......最大看點是這塊重達220公斤(7760盎司)的金磚,黃金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閃閃金光令人目眩神馳,來到這裡的每個人都會想來摸一下沾點財氣,也是館內唯一可以拍照的地方

接著來到太子賓館,開始變得人多擁擠~

太子賓館

金瓜石太子賓館又名第一賓館,建於大正11年(1922),本是為了當時還是裕仁太子的昭和天皇視察金瓜石所建,但實際上太子是住在基隆顏家而非此地,但仍派特使來此巡視,相關當日為了盛大歡迎還鋪上紅毯,饒是如此,這棟幽雅的日式平房還是有其相當的特色,光是這樣觀賞,即使是不了解建築之美,也會為它的清新平靜的氣息所折服~~

戰後由台金公司接收,改名第一招待所,1987年台電買下禮樂煉銅廠,副總陳榮波來此看上此地,買下要改造成台電北區休閒中心,1990年隨著禮樂煉銅廠結束營業,此處撥交深澳電廠管理,之後數年因荒廢閒置而無人聞問,加上颱風侵襲,使得建築變得頹圮殘破,1994年台電以2100萬預算整修,1996年完工~~

太子賓館

太子賓館後方的射箭場與高爾夫球練習場在當時只有VIP貴賓才能享受到的休閒場所,不知有多少達官貴人在此練習過??為了因應水金九地區多雨潮濕天候,所以地面材質特別選用當時尚屬昂貴的水泥,很用心呢~~

金瓜石警察局

環境館前方是建築也頗具特色的金瓜石警察局,可不是遺跡,是貨真價實的警察局喔!!

拜訪金瓜石眾景點之前,先來金瓜石遊客服務中心走一遭,看看關於這些景點的相關訊息,逛起來能夠更加深入哦~~之前在進本山五坑前有拿到一個問卷,說是填好了可以到遊客中心領取小禮物,可是最後居然忘了要去拿,真是相當可惜呢!!

來到了金瓜石車站,無耳茶壺山無論在什麼地方觀賞都可以感受到那種大山的氣魄。好不容易回到了瑞芳車站,瑞芳小鎮其實也滿熱鬧的嘛!!

頭城車站

本來還很開心居然買到自強號的火車票回到桃園,正在沾沾自喜中,沒想到坐錯了往花蓮的自強號,真扯!!!而且還是過了侯硐才知道,怎麼不讓我坐超過大里再發現啊!!結果整整坐了四十分鐘才在頭城下車,唉!!下次坐車務必要看準時間啊!!

既來之則安之,與頭城車站的第一次接觸,原來站外還立有開蘭第一城的石碑,想到吳沙開墾頭圍與噶瑪蘭的故事,聽說當地有保留一條頭城老街,再找時間來逛逛吧~~


黃金博物園區是金瓜石最主要的觀光景點,自從開幕之後,來此地遊覽的遊客大增,算是相當不錯,可惜西瓜效應,造成金瓜石其他比較遠的景點就乏人問津,例如曾是悲情城市主要場景的五號路、銅加工廠和八角亭遺址.....等等就真是冷到不行,與人滿為患的園區完全不能比,不過這樣也好,想遊金瓜石又要避開人潮,至少知道哪些地方是不會有人來打擾,倒也是相當不錯!!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