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糖鐵新港車站遺址,漫步清幽恬靜的鐵路公園……再去品嚐個鴨肉羮,新港除了奉天宮之外,也挺好玩的呀 ^ ^
20141215 053.jpg
旅行日期:2014.12.15

以前只聽過北港朝天宮,後來大學上歷史通識課程,才知道原來還有一間新港奉天宮,,而近年來很受歡迎的板頭厝就在北港與新港中間,這幾個地方與嘉義市區相距不遠,想說不如來個一日遊,逛逛這幾處時常聽聞,卻未曾去過的雲嘉景點,反正都在隔壁而已,在嘉義車站租個機車,再騎個十幾公里,很快就到啦 ^ ^

提到新港的由來就一定不能忽略笨港,它在清代早期曾是台灣發展僅次於府城的港口城市,乾隆15年(1750)笨港溪(北港溪)氾濫將沖毀笨港並將其一分為二,乾隆28年(1763)《續修台灣府志》記載"笨港街.....港分南北,中隔一溪 ,曰南街、曰北街;舟車輻輳,百貨駢闐,俗稱小臺灣",就算遭逢水患侵襲依然繁華興盛,當時笨港南街以漳州人居多,乾隆47年(1782)發生笨北港泉州人攻入笨南港並焚毀,以致市容肅條,加上嘉慶初年笨港溪水患淹沒市街及水仙宮,使得當地人遷移至東方的麻園寮重建家園,是為笨新南港(原本居地稱做舊南港),後來簡稱新港,發展到清末已是熱鬧城鎮,屬於嘉義縣打貓西保新港街~~

日治初期屬於嘉義廳新港支廳新港區打貓西堡新港街,1906年併入打貓支廳,1920年與週遭街庄合組改制成臺南州嘉義郡新巷庄,戰後成為嘉義縣新港鄉~~

20141215 002-1.jpg

嘉義火車站前的168租車行經過很多次,倒是第一次向它租機車,老闆聽我說是要去北港,便宜算我250元,價格還不錯,還特別提醒我過了嘉雄陸橋到後站後的友愛路,左前方轉進北港路,再給它一直騎就對啦~~

在去北港之前,先來新港晃晃,騎進中山路後,人車就開始多了起來,路旁的鴨肉麵攤早已聚集了大批的客人,遠遠就能看到新港奉天宮,不過有一個地方想先去走走,就是新港鐵路公園~~

沒多久就看到鐵路公園招牌,切進中山路72巷尋覓停機車的地方,突然間看到這間新港客廳,聽說是餐廳,因為希望來此的客人都有仿若進到自家客廳的親切感,才取這個名字~~

真是太有創意了,一開始就對新港留下了好印象 ^_^

20141215 005.jpg

新港客廳隔著中正路的右前方就是新港遊客中心,真是太幸運了,新港要怎麼玩,先來這裡挖寶就對了~~

20141215 007-1.jpg

遊客中心外邊貼著導覽地圖,還以為重點會放在奉天宮週遭,沒想到連板頭厝也包含在內,而且笨港水仙宮的大名亦列在其中,真的是將新港境內的景點給一網打盡,的確是名副其實的新港旅遊地圖 ^ ^

看中的美食主要是鴨肉羮以及榕樹下粉圓冰,待會兒有時間的話再繞過去嘗嘗吧 !!

圖中的新港市區被古民街、文昌街、新中路包圍,大約宮前、宮後、大興、福德四村範圍,不過昔日新港舊城區並沒有那麼大,清代的麻園寮就是大興村,是新港最早聚落,舊南港居民遷移來此亦是定居於此,奉天廟也在此建廟,廟前左右兩側發展出大街(新民路),東西兩側分別是東頭街、下街,之後再發展出中正路(南勢街、北勢街)松仔腳街(福德路)宮口街(中山路),四條路各對應四個方位的隘門。圖中沒提到的西安堂,嘉慶年間就存在的土地公廟,由於是當地信仰中心,所以福德路、福德村的名字亦因它而來~~

20141215 014.jpg

遊客中心旁就是新港鐵路公園,與南邊不遠處的新港公園名字接近,但這裡主打的是糖鐵遺跡改建的綠地空間,陽光燦爛、碧草如茵,還能看得到幾條五分鐵道在地上縱橫而過,光是這樣放眼放去,就忍不住要想到上邊好好奔馳一番呀 ^ ^

20141215 026.jpg

北港糖廠嘉義線(嘉北線)與大林糖廠新港線在新港交會,並設立糖鐵車站,但由於遠離新港市區,1915年東洋製糖收購北港製糖後,考慮車站位置與客貨運之間的便利性,將車站移入市區,即現今位置,1921年啟用,同時重定各站里程(當時路線已延伸到口湖,各站名稱分別是嘉義、北社尾、牛斗山、菜公厝、新港、板頭厝、北港、水林、萬興、菜厝、烏麻園),由於新港已在大正九年(1920年)的市街改正更名新巷,所以當時名為新巷停車場,戰後才重新命名為新港車站~~

隨著各地糖廠的沒落,五分鐵道不再有小火車經過,新港車站也隨之拆除,月台遺跡卻被中正路一分為二,西邊部份還停著一輛溪州牌機關車頭,算是為這裡曾經有過的五分車歲月做個見證~~

20141215 036.jpg

說起台灣糖鐵的路線分佈,那可是真是有夠複雜,而且每條路線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但這條嘉義經過新港、板頭厝,再橫跨復興鐵橋到北港的五分鐵道,客運的需求遠大於貨運,歷久而不衰,1982年8月17日下午4點45分最後一班列車開走後不再載運客人,是台糖最後一條廢止的營業線,它就是著名的北港糖廠嘉義線,又稱嘉北線、北港線~~

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從日治時期每逢農曆春節到四月便會湧進來自各地的香客,在早期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搭乘糖鐵前往朝拜是最便利的方式,大林糖廠新港線虎尾糖廠北港線、以及戰後因應復興鐵橋斷掉而興起的蒜頭糖廠崙子線,都是進香團信徒們最常使用的路線,也為台糖帶來可觀的收益,只是在公路運輸發達後,這些黃金鐵道便都逐漸沒落而消失在歷史洪流~~

目前在板頭社區內的五分鐵道成功轉型朝觀光發展,台灣糖業史上最長的鐵路橋---復興鐵橋亦保留了下來,還有這處新港鐵路公園,沿著古早的五分仔鐵道殘跡趴趴走,恰巧可以一次逛完這幾處景點,緬懷一下當年的進香鐵道的歲月采風~~

20141215 040.jpg

繼續循著鐵路殘跡,來到嘉北路,前方的路基疑似糖鐵殘跡,但基本上已經完全填平,什麼都看不到了~~

20141215 043.jpg

一位在整理環境的阿伯看到我拿著相機亂亂拍,便很熱心地向我介紹這座鐵路公園的導覽資訊,還特別指出地上這兩條鐵軌,左邊來自大林糖廠,右邊則是通往縱貫線上的嘉義車站~~

看他一副興高采烈的說著有關這裡的點點滴滴,可以深深地感受這處景點對於新港的意義與阿伯所展現出的自信與驕傲,內容真假已然不是它的重點 !!

20141215 045.jpg

新港車站被中正路分隔兩半的月台,似乎位在東半邊的部份保存得較完整,伴著和煦日光、在陰涼樹蔭下看報乘涼,真是好悠閒的享受 ^_^

20141215 049.jpg

車站附近的幾個平交道都被填平為道路,現在這些鐵道交通號誌都被集中在了一起,撫摸著它們身上的斑斑鐵锈,只怕再過個幾年,就看不清上面寫什麼字了~~~

20141215 050.jpg

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來這裡散步曬太陽,好個一家和樂的溫馨畫面 ^_^

20141215 070.jpg

中山路的盡頭就是奉天宮,已經看到待會兒要去的新港鴨肉羮在哪裡了,待會兒再去大快朵頤一番吧 ^_^

因為糖業鐵道的興建,使得奉天宮到鐵路公園的這段中山路始終興盛不衰,做為新港舊城菁華地段、別稱宮口的廟前大街,店家林立、遊客雲集,各式小吃商店禮品賣店一應俱全,是吃東西與買名產伴手禮的好地方,通常也是外地遊客來訪新港的第一印象,沿途見到的鴨肉小吃攤何其多,等會兒一定要嚐嚐傳說中的新港鴨肉羮 ^_^

20141215 078.jpg

新港奉天宮位於中山路盡頭,遠遠望去就能見到,大廟氣派盡顯無遺,說來慚愧,第一次聽到它的名字是在大學上歷史課時,當時對於這類古蹟廟宇還沒這麼有興趣,老師給個有關介紹新港奉天宮的作業,於是我們一群人就傻傻地去研究《新港奉天宮志》,唸化工的對這類東西不怎麼了解,結果作業交出去,差點被當 !!

哇咧~~幸好老師還不算大刀,課後將我們叫去辦公室,娓娓道來這間廟的歷史沿革與北港朝天宮之間的紛爭,這才知道背後原來還有這樣糾結交織的鄉野傳奇故事,從此對於這間廟就有了新的體認,真的要感謝這位老師,開啟了我對廟宇歷史研究的興趣~~~

《嘉義管內采訪冊》記載"奉天宮,在新南港街,奉祀天上聖母,嘉慶戊寅三月紳民公建",點出它是嘉慶23年(1818年)所建,相傳原本奉祀在笨南港,在遭遇水災後才遷至麻園寮,就是現在的新港,因為笨港毀滅論的影響,以及大甲鎮瀾宮及彰化南瑤宮將原本向北港朝天宮進香的活動改為到新港奉天宮,自此開啟與北港朝天宮爭奪誰才是正統笨港天妃廟的紛擾歲月~~

不論誰才是真正的老大,信徒來廟宇祭拜都是求個心安,媽祖娘娘才不會管這種事哩~~

20141215 082.jpg

明治39年(1906年)的嘉義梅山大地震重創新港地區,新港奉天宮也遭逢震劫,僅觀音殿倖存,廟方請來吳海桐主持重建,直到大正六年(1917年)才完工,至於三川殿大門兩側楹聯據說是新港秀才林維朝所題~~

即便歷經921大地震的修繕,當年的廟貌格局仍大致保留至今,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精雕細琢的大廟采風,漫步其間欣賞,相當賞心悅目~~

20141215 101.jpg

三川殿的龍柱是明治44年(1911年)的作品,單龍盤柱,並有著八仙及諸多水族的精美雕飾,每一件都擁有極高水準,現在這樣的藝術傑作,反而是不易見到了~~

20141215 093.jpg

三川殿的壁雕飾也是不遑多讓,這幅石雕作品上邊的圖案應該是歷山耕田、渭水聘賢,符合四聘的主題,只是下方那個卷軸出現"天心取夾"字樣,那主角想必是李白,既然詩仙都出場了,那位拿著靴子的傢伙,應該就是高力士吧 XD

聽說這四幅石雕正好代表漁樵耕讀,但是兩聘都出現了,右下角那個疑似向牧童問話的傢伙,該不會是剛騎著的盧躍過檀溪的劉備吧 ???

20141215 095.jpg

日治時期的北港朝天宮與新港奉天宮之間的關係,似乎比現在要好得多,新港奉天宮現在還留有北港仕紳蔡培東的題字,誰能想到多年之後,兩間廟之間卻變得有些疏離,真是教人無限感嘆~~

20141215 099-1.jpg

新港是交趾陶重鎮,展現在奉天宮的建築藝術上亦是十分精采,尤其是三川殿屋頂上那華麗繁複、栩栩如生的人物雕飾,仿若就要從裡邊跳出來似的,超傳神的 !!

20141215 106.jpg

來到正殿,會先看到王得祿手書對聯---聖慈皎皎煥湄洲風清月白,母德洋洋彌海甸浪靜波恬~~沒有標註年份,廟方資訊指山是乾隆59年(1794)的作品~~

20141215 107.jpg

正殿上方懸掛神昭海表、海國安瀾匾額,媽祖神像安座神龕,兩側的順風耳與千里眼金身早被香火薰得全身只剩一抹黑,後來才知道它們手裡拿著不是武器,是元寶,當下沒仔細看太可惜了 @_@

20141215 111.jpg

聽說這塊聖慈母德匾額是王得祿在嘉慶20年(1815年)所獻~~年代似乎比《嘉義管內采訪冊》的建廟年份要早了數年,究竟何者為真 ??

20141215 117.jpg

被壓克力板保護起來的水車堵上也能見到精湛的陶藝作品,上邊還有國寶級大師林再興與其次子林金倉名字的落款,想要在現代化廟宇重現傳統雕飾技術,只能倚靠這些手藝高超的匠師才能完成,只是費時耗工,像這般遵循古法的交趾陶技藝,是越來越難見到了~~

20141215 113.jpg

今次很不巧,難得來奉天宮一趟,居然在整修中,除了正殿,其它方面都不能進去,結果連那塊頗具爭議的景端碑也給它錯過 >_< 回望天井的大金爐與三川殿上的龍紋門神,以後有機會再來這裡領會一下建築之美吧~~

20141215 137.jpg

來到奉天宮後方的大興路,又稱後街,因正對大興宮才更名大興路,喧囂的嘈雜聲頓時安靜不少,雖然少了點熱鬧氣息,卻很有靜謐的fu ^_^

............新港大興宮就在正前方呀 XD

20141215 140.jpg

新港大興宮雖然看起來只是小廟一枚,但從旁側的看板看來,來歷似乎很不簡單 !!

相傳它的前身是笨港慈濟宮,建於乾隆32年(1767年),主祀保生大帝,相傳是由跟隨顏思明、鄭芝龍來台的士兵所攜來自家鄉漳州青礁慈濟宮的大道公神像,原位於笨港南街,嘉慶四年(1799年)遭逢水患而被沖毀,於是遷建到麻園寮(新港)現址,五年後於嘉慶九年(1804年)新廟落成,並由王得祿將其命名"大興宮",並獻上神桌一張~~

歷年來多次重修,明治39年(1906年)的梅山大地震重創大興宮,後來在新港區街庄長林維朝的主持下重建完成,1985年列名三級古蹟~~

原來還有這樣一段淵源,號稱台灣第一座供奉保生大帝的廟宇,所以才有開臺之名,就不曉得它與新化保生大帝宮,誰的建廟年份早久遠 ? 傳說中的笨港縣丞署亦在廟後方,當然要給它好好拜訪一下囉~~

20141215 142.jpg

瓦當上邊還可看到大興宮的字樣,還滿有意思的~~

20141215 144.jpg

精緻玲瓏又不失不古意的拜殿上方懸掛著三塊匾額,其中神龕上方那塊"帝德化生"是咸豐八年(1858年)所立,是廟內最古老的文物,廟內空間不大,1969年重修將其整理成現貌,被香火染得薰黑的祭祀空間,有著莊嚴肅穆的悠然古意,很喜歡這股靜謐祥和的fu~~

神龕中央是保生大帝,旁側是許真人(許遜)、孫真人(孫思邈),配祀玄天上帝、福德正神~~

20141215 145.jpg

這就是王得祿在嘉慶九年(1804年)獻上的神桌吧~~比較好奇的是,當時就叫做新港了嗎 ?? 還以為會見到麻園寮或是新南港這些古地名的說 @_@

20141215 147.jpg

廟方為了證明這裡供奉的的確是開台保生大帝,連海峽彼端的文獻史料都直接拿來引用.....太認真了啦 @_@

20141215 150.jpg

20141215 152.jpg

除了那塊"帝德化生"匾額外,在其左右兩側還各有一塊匾額,分別是笨港縣丞代理嘉義知縣李時英在光緒11年(1885)所獻的"保我赤子"、及笨港分縣事楊錫霖在光緒13年(1887)所獻的"恩周道濟"這兩塊匾額~~~

北港、板頭厝、新港這幾個地方的廟宇都能見到許多笨港縣丞所贈的匾額,可以想像它們與笨港的淵源之深~~

20141215 154.jpg

大興宮後邊有座典雅的房舍,據說就是笨港縣丞署,亦曾是登雲書院講學之處,整個翻新到古意盡失,但仍保有原本的格局,偶然來參觀一下清朝衙門遺跡,也是挺新鮮的一件事,畢竟縣丞不是縣令,所以才沒在裡邊看到明鏡高懸這幾個大字 XD

笨港縣丞署是清代諸羅縣境內僅次於縣治的行政機構,雍正12年(1734年)設立於板頭厝。由於清朝中葉以後北港溪發生幾次洪災,笨港被一分為二,南港也由於屢次水患及在在與北港的泉漳械鬥中落敗,便遷至麻園寮,是為新南港,也就是現在的新港,相傳縣丞署也是在那時一併搬遷過去~~

參照道光12年(1832年)因應張丙之亂而繪製的《嘉義縣境被匪拒守村莊簡明圖說》,縣丞署當時還在板頭厝,但從林維源留下的詩文集來看,縣丞署確實曾在新港存在過,卻稱做新港縣丞署,嘉慶年間的洪水都沒讓它搬家了,那麼後來會遷至新港的原因,可能與光緒13年(1887)的雲林縣設立有關~~

同治10年(1871年)的《臺灣府輿圖纂要》提到『笨港(即北港):距縣治西三十里。商旅輻輳,為海口要地;商船均在下湖』,那個時候的觀念是認為笨港=北港,而北港已劃歸甫成立的雲林縣境內,縣丞署若再沿用笨港之名似乎不宜,只是它並未裁撤,而是到新港繼續它的使命~~

至於掛在牆上的解說牌則是提到光緒11年(1885)笨港縣丞李時英曾將此地當成官署來辦公~~

20141215 160.jpg

廟的左前方有三塊石碑,只有中間那塊是清代的古碑-----大興宮重修喜捐緣金名碑,內容是記錄咸豐八年(1858年)重修時各方信士的捐款明細~~

右邊那塊有著古蹟字樣的石碑除了有大興宮沿革的簡述,還順便點出廟後方的那間笨港縣丞署,是光緒13年(1887)才開始啟用的,說然與之前看到解說牌內容有些出入,但縣丞署直到光緒年間才在新港出現,這點應該是OK的~~

20141215 181.jpg

大興宮北邊不遠處有間古色古香的三合院紅磚建築,典雅的門樓上方掛著紫薇拱照的門額,宏偉的建築群隱約透露出不平凡的雍容氣度...............它就是傳說中的林維朝故居 !!

對他的第一印象是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曾祖父,後來才曉得他是光緒年間的秀才,對於清末到日治時期的新港地區有著深遠的影響,不論是廟宇建築或是教育文化,像是奉天宮、大興宮的整建與日治時期因地震毀損而修繕時,都能見到他的蹤跡~~

林維朝故居從嘉慶年間創建至今,與新港的歷史發展與文化傳承習習相關,只是由於目前並不開放參觀,有關怡園主人的故事,有機會再來探訪吧~~

20141215 187.jpg

奉天宮前的中山路十分朝氣蓬勃,就算是人車稀少時分,還是可以從那高掛路旁的長串紅燈籠,感受到這處北港溪南的媽祖文化重鎮氣息~~

來到街上尋覓呷奔的所在,琳琅滿的小吃店家一時不知該如何選擇,此起突然出現一群剛從大巴下來的觀光客,下車後直奔某處............新港鴨肉羮 !! 附近賣同樣產品的店家不少,唯有這間特別受歡迎,頓時對它感到好奇,真有這麼好吃嗎 ?? 趕緊進去品嚐先 ^ ^

20141215 194.jpg

菜單看店名就知道了~~只賣羮 !! 什麼麵呀飯的全都沒 !! 超特別~~滿滿的一碗只要30元,筍絲加上洋蔥的微甜湯頭,還有那Q嫩的鴨肉片,那股淡淡的焦香味至今仍是回味無窮,越吃越順口,原來肉羮湯也能這麼有特色~~

原本只是想來到鐵路公園走走,享受一下五分車的鐵道風華,再順便到奉天宮晃晃,這才發現新港遠比想像中還要好玩,大概是吃到特色美食所以很開心,哈哈 !! 下次再來一趟新港吃飽飽之旅吧 ^_^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