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北極殿為中心的溪口聚落,除了擁有充滿典雅風味的曾氏與張氏洋樓建築,還有像是蚵嗲、黑輪湯、烤玉米、肉圓......等知名廟口小吃,本以為溪口聚落只是個偏鄉小鎮,沒想到竟是這麼好吃又好玩呀 !!
20191208 090-1.jpg

旅遊日期:2019.12.08

本來打算一篇搞定,但是除了中正路溪口老街及愛溪口秘密通道外,還有兩間日治時期西式洋樓街屋要去探訪,北極殿廟口小吃的黑輪湯&蚵嗲與溪口肉圓也都值得品嚐,哎呀,只好以上下集的方式來呈現,品味溪口人文采風之餘,特色小吃也是一定不能錯過的 ^ ^

20191208 359.jpg

溪口北極殿畫得超大,廟前那兩攤賣黑輪湯與烤玉米的也畫在上邊,與北極殿融為一體了,還有隔街相望的溪口肉圓,待會兒一定要去看看,到底是有多受歡迎 !! 連中興街上那實際上有些樸素的彩繪壁畫也納入其中,真是好用心的地圖~~

鳥仔餅是溪口名產,也是極具特色的美食之一,照理說應該要來品嚐一番,今天忘了買,有機會再買來當伴手禮吧~~

20191208 375-1.jpg

來到中山路逛逛,整條路最知名的建築就是溪口國小,站在校門口就能望向後邊那大大的陀螺造型建築,不愧,是溪口陀螺發源地,逛過愛溪口再來這兒,立馬就能看懂 ^ ^

其前身是創建於明治35年(1902)的雙溪口公學校(1921年改稱溪口公學校,1941年更名溪口國民學校,戰後才改成現名),隔壁是溪口鄉文化生活館,實際來到裡邊是圖書館,還有捷徑可通往溪口國小,到裡邊稍微晃晃,相當詳和的靜謐校園空間,甚至還有牛車展示 !! 逛完愛溪口,再來溪口國小一遊,這才真正符合當地居民小時候上學的情景呀~~

溪口地圖.jpg

翻閱美軍在1944年拍攝的台灣地圖,可以看到當時的中山路還是河道,多年後才有道路出現,那麼早期溪口國小的的學生上課時要過橋才能進入校門的傳說好像是真的 !!!!!

連大林糖廠新港線的路線也標示了出來,對照現今地圖,可以稍稍了解溪口糖業鐵路的變遷,現在五分車鐵道殘跡所在的溪民路邊有將一小段改建成溪口鄉自行車道,可惜現在沒騎腳踏車,不然還滿想去試試的~~

20191208 385.jpg

站在中興街口,遠遠就能見到那宏偉的鄭成功像,號稱全世界最大,那麼前方那間廟想必就是溪口開元殿,主神不用猜也知道是國姓爺,那裡甚至還有鄭成功文物館,要不是距離稍遠,不然還真想過去看看~~

20191208 418.jpg

曾姓宗族也是溪口重要族群,當地建有兩座宗祠,後代子孫多住在北極殿附近的溪西村,目前留有一座曾氏洋樓,是溪口兩大洋樓之一,要繞進小巷才能見著,據說建於昭和三年(1928年),外表是很炫麗的仿維多利亞時期紅白飾帶辰野樣式風格,猶如被暗藏的珍珠,木造磚石結構都很有特色,讚嘆之餘也想要好好逗留欣賞一番~~

20191208 427.jpg

二樓由磚石堆疊出的紅白飾帶相當亮眼,而位於中央的的露台與雨庇更是目光焦點所在,樓頂與山牆間的區塊有著豐富層次,長條窗、欄干、插角、類似頂冠帶的線腳雕飾充份展現建築藝術之美,山牆最上邊的老鷹泥塑雖是日治時期街屋常見元素,但其外型頗逼真,連飛行羽都做得栩栩如生,充份呈現即將展翅飛向天際、靈氣沛然的煥發英姿 ^ ^

中央山牆有個大大的曾字,週遭除了卷草裝飾外還多了兩面彼此交叉的小旗子,聽說是日本國旗,據傳當時曾家因捐贈物資給政府,因關係良好才有資格將那丸旗當作外牆裝飾,結果現在那個旗子,變成了曾家洋樓最有特色的地方~~
 
20191208 434.jpg

一樓很有傳統建築的fu,大門上方懸掛"檻外雲山"匾額,年份庚午指的應是昭和三年(1928),據說來自全真教丘處機弟子梁志通曾在甘肅天水玉泉觀留下詩碑的其中一段內文---庵前草木長春景,物外雲山不夜秋,此間主人將""改成了"",似乎是從屋內透過敞開大門、門檻之外的景色讓其有感而發才題上這幾個字的吧~~

此為書法名家黃傳心的字跡,落款署名的人不少,有聽過的就是張進文張進國兄弟(父親是張演澄)與張禮(張早、張安蘭、張進通之父),郭榜也是當地仕紳,他兒子郭章垣較為人所知,溪口曾家似乎在當地頗有聲望,裡邊都是當地溪口有影響力的仕紳,而不少人也都是笑園吟社的成員,可以同時看到郭新春丈夫以及張進通養父的名字,這塊門額不僅見證曾氏洋樓起落,更蘊含溪口日治時期發展史,而且至今仍保未曾整修的原始樣貌,文資價值是非同小可的高呀~~

20191208 436-1.jpg

正身亭仔腳兩側使用八角窗,上方還有彩繪圖案,與旁側僅存一側的窗戶格局類似,亭仔腳兩端通道使用紅磚拱門,兩邊門上有晴耕雨讀的字樣,其它像是步道下方的員光木雕或是斗拱樑柱都相當精緻,據說最後一位住在裡邊的曾家後代是曾擔任第四屆溪口鄉長的曾振,現在則是無人聞問的荒廢閒屋,做為溪口極具文資價值的老屋,不應是就這麼任憑凋零在時光流逝的無言結局~~

20191208 445.jpg

花是否牡丹(寓意富貴)看不清,但畫裡有貓(音同耄)也有蝶(音同耋),合起來可稱為耄耋富貴,是長壽吉祥之意,同樣也是黃傳心的作品,上邊四個題字,只有蝶、富、貴三字隱約可辨,最右邊那個怎麼看都不樣貓吧 3_3

20191208 450.jpg

洋樓後方並非只是一面牆,而是二樓使用拱券磚柱造型的陽台建築,只是樓板早已損壞,只剩木欄竿在那搖搖晃晃,一樓空間則是堆滿了雜物,仿佛就是一個被遺忘的世界~~

20191208 477.jpg

路過溪口北極殿,恰巧遇到進香隊伍,連綿不絕的鞭炮聲,為這寧靜的村庄帶來幾分喧鬧,往來路人全都停下腳步圍觀,我也是其中之一~~

20191208 498.jpg

溪口北極殿主祀玄天上帝,是溪口信仰中心,據說原是大林排子路水尾寮陳姓民眾自大陸來台所攜神明,並奉於自宅,後建草庵祭拜,卻因大水侵襲而流至溪口,當地居民便立廟祭祀,由曾姓地主獻地,而在乾隆三年(1738)建廟,初名帝爺厝,歷經多次重修,不幸毀於1906年梅山大地震,不久後重建,現貌是1971年重修而成~~

廟埕左方有規模不小的假山流水,據說原本是口古井,早期被填平,經過多年已被遺忘,某日新竹先天宮來進香,帝爺公降駕隨行乩身指示地點,這才挖出,名為帝君救世井,並在旁另取水源改建成現在這般庭園造景樣貌,水質清澈冷冽,因水流從造景之一的龍形雕像口中噴出,所以又稱做龍泉仙井,看這樣子應該是可以喝的吧 !! 善化慶安宮同樣也在廟前有口荷蘭井,只在端午節取用,就不知龍泉水是否也限制只能在特定節日才能取用 ??

每年正月十五舉辦元宵繞境活動,政府為了推廣觀光,而在2009年開始配合北極殿繞境活動而舉辦溪口藝陣文化節,將廟宇文化與客家元素結合在一起(愛溪口彩繪裡出現的官將首也是藝閣文化的展現),不只有陣頭還有客家獅表演,已經從溪口鄉年度盛事變成嘉義境內重要藝文活動~~

20191208 500.jpg

雖是百年古廟但廟貌已不復往日,比較特別三川殿前有兩尊神將傲然挺立,有點像門神,就不知是神荼、鬱壘 ? 還是秦叔寶、尉遲恭 ?? 還是都不是 ???

20191208 505.jpg

溪口北極殿畢竟也是歷經百年歲月的洗禮,廟內仍有不少古物,像是咸豐年間的古香爐,廟方似乎頗引以為傲,所以信箱外邊的圖案,才會用它做主角 ?

20191208 507.jpg

來到大殿,此時發現......不能接近神龕耶 !! 居然有欄竿將信徒擋在外邊,好久沒看到這種場面.......話說有必要如此嗎 ? 來拜拜卻莫名與神明產生距離感 +_+

20191208 513.jpg

道光15年(1835)的"鑒觀有赫"是廟內重要古匾,至於咸豐年的古香爐,則因距離太遠看不清 +_+

20191208 529-1.jpg

將近中午,北極殿對面的溪口肉圓攤剛開門營業不久,好久沒吃了,中餐就決定是它啦~~

只要外皮夠Q彈,口感又不差,基本就是一道好料理,內餡的豬肉亦夠鮮甜,搭配甜麵醬料相當入口,沒有竹筍而是使用豆薯這點倒挺有意思,40大洋就能享受這份美食,物超所值呀~~

20191208 541.jpg

下午在附近閒晃,經過北極殿時就有看到這個攤販在準備,隔壁還有一間賣烤玉米的,恰巧各自位在廟埕前左右,想說等下回來再來品嚐,沒想到再來,哇咧~~人潮滿滿,居然要排隊,還有騎機車的阿伯無視旁人直接切進來,週遭街道連個路人也無,全都集中在這裡了呀 !!

趕緊到GOOGLE查詢,原來叫做"蚵嗲黑輪湯",隔壁的是"溪口廟口古早味烤玉米",既然店名都這麼稱呼了,那至少應該買個蚵嗲或是黑輪湯來試試,坐在後面用餐的客人大多也都點這兩樣,另外炒麵也很受歡迎,剛吃了肉圓有點飽,再吃個蚵嗲就好~~

20191208 550.jpg

炸得酥脆的外皮隨便一咬就幾乎化在口中,一點也不油,高麗菜與韭菜很飽滿、味道不重,沒加醬汁也不錯吃,口感超清爽 !!!

以前吃蚵嗲時,雖然味道不錯,但往往到最後就吃不完,但這個我可以,連吃兩個也沒問題,難怪人氣會這麼高,如果我住在溪口,三天兩頭都會來報到呀 ^__^

20191208 571.jpg

民生街往東走去,沒多久就會見到一座三合院,會特別注意到它是因為隔壁有間相當典雅的洋樓建築,與方才的曾氏洋樓不同,只要經過此處就一定會抬頭仰望它,它就是張氏洋樓,創建它的主人是張禮,溪口張家從清代到日治初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三個兒子也都頗負盛名,大兒子張早曾任溪口庄長,二兒子張安蘭在此定居,三兒子張進通雖是領養,但名氣較大,1933年與許世賢結婚,後來兩人連袂前往九州帝大醫學院攻讀博士並取得學位,因此這對賢伉儷當時被稱做"鴛鴦博士",後來在嘉義市開設順天堂醫院行醫濟世~~

許世賢不僅是台灣第一位女博士,在嘉義政壇更是廣為人知,長期擔任嘉義市長,外號"嘉義媽祖婆",其女兒張博雅、張文英也繼承衣缽進入政壇選上嘉義市長,而成為一門三市長的奇觀.......好多傳奇故事哩,每次經過嘉義市經過世賢路都會想這是紀念誰,難得來到這個傳奇故事有淵源的地方,就順道去看看吧~~

20191208 580.jpg

溪口張氏洋樓外邊看起來很寬敞,但要到裡邊的路很小,除了三合院正身旁小路,還有就是正前方的庭園通道,快被雜草掩埋住,差點進不來 3_3

遠觀與曾氏洋樓頗相似,近看則是細節差異甚多,光是那個露台、尤其是雨庇,根本就是雙胞胎兄弟 !! 山牆倒是沒特別強調,不過勳章花卉卷草雕飾與簷柱頂端的南瓜塑像倒是一個都不少,二樓長條窗戶上的雜草讓它更加多了幾分頹廢,也有使用辰野式樣,不過是展現在一樓的柱子,正門柱子彼此相距不長,但在中央部位卻是使用連續三個半圓拱,上方還加個拱心石做裝飾,整體外觀猶如失落的貴族,就算被遺忘仍擋不了它華貴氣質~~

兩側護龍可能是後來增建,都擋到了它正面,現在則是已經破爛到好似一拉就倒,對比隔壁三合院前埕明亮潔淨,這裡就是完全被忽視,地磚整個都是泥土,好像已經很久沒人來訪了~~~

20191208 585.jpg

二樓最有看頭的地方就是那個出水口,做成鰲魚的樣子,化身牆柱與二樓完美結合在一起,沒細看很容易就錯過,鰲魚吐水造型出水口很常見,但這個更具巧思,若逢天雨時分,大量雨水從這傾潟而出,那個畫面光用想像的就超有趣的呀 ^ ^

20191208 595-1.jpg

一樓門額寫著"徽禮堂",中央兩根門柱是塔司干柱式(Tuscan Order),柱頭形式稍有變化,四週有類似飾帶的裝飾,從二樓天花板可知是磚石木材架構,已有部份位置出現裂痕,要更加小心保存哩~~

旁側有個小拱門可通往隔壁的三合院古厝,那裡也是不錯看,穿斗式屋架的建築格局保留許多傳統風味,鄰近洋樓部份檐柱門窗還保持原色,可以一次看盡鉛華洗盡與脂粉妝點後的截然不同樣貌,是否特意為之 ? 反正從外面看不到,所以也不用那麼費工處理 ^ ^

20191208 626.jpg

來到早上下車處的對面,準備搭公車回嘉義,一直以為溪口老街就只有中正路那一小段擁有傳統街屋的部份可逛,實際來訪才發現不簡單,除了後起之秀的愛溪口的秘密通道,還有張氏與曾氏兩間洋樓采風,關於溪口客家文化的故事也值得深入探索,還有著名的廟口美食,以後會記得嘉義溪口有個叫做鳥仔餅的名產,有機會一定要再來品嚐 ^_^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