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內城圳道從鼻仔頭一路逛到渡船頭,看著緩緩而行的鐵牛力阿卡悠悠而過,百年老茄苳樹與一望無際的農村景觀是讓人心情很平靜的fu;還能屹立銃櫃遺址遠眺龜山島或是駐足太陽埤湖畔欣賞水岸風光,真是既療癒又悠閒的宜蘭員山內城社區半日遊~~
20170827 140.jpg

旅行日期:2017.08.27

又是一個陽光輕灑蘭陽大地的好天氣,搭乘噶瑪蘭客運來到羅東,租好機車便直奔內城社區,這個地方除了有湖光山色著稱的太陽埤,還有包含隘勇古道渡船頭老茄苳樹等景點,而它知名度最高的人文景觀,就是提供載客觀光服務的鐵牛力阿卡,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小而美的農村社區,非常適合來個輕鬆愜意的半日遊~~

20170827 002.jpg

內城這個帶有武裝拓墾的名字,正式成為地名是1950年的事,它在清朝時代的叫做內湖仔(又稱內窪仔,本來已是地勢低窪加上堤防未建前的宜蘭河因是蘭陽溪支流,所帶來的充沛水源常造成當地淹水而得名),進入日治時期後的明治33年(1901)與大三鬮庄、三鬮合併為三鬮庄,1920年改制為台北州宜蘭郡員山庄三鬮大字,原本是土名的內湖改為小字,戰後成為員山鄉內湖村,旋即在1950年更名內城,現在是橫山頭休閒農業區的一部份,有很多套裝旅行程可以選擇,今天就只是單純地走走而已 ^_^

20170827 004.jpg

想要了解內城,最好的方法就是搭乘鐵牛力阿卡遍遊各地,當時就很希望可以與它們在路上不期而遇,其實還滿容易就達標的呀~~到處都見得到耶 !!

20170827 009.jpg

開始正式行程前,先來探查一下內城社區景點地圖,本來是打算從東邊的鼻仔頭公園慢慢逛到太陽埤,只是旅程有不少意外插曲,本來的親子級行程差點變成步步驚心 >_<

以前的蘭陽溪流經太陽埤時會往北分歧出一條支流(宜蘭河上游),若遇大雨則易因難以宣洩而成災,這一點從地圖中諸多景點都位於山腳下大概可以知道,由於水患頻仍,只有鄰近山邊的地勢稍高區域適合居住,或許這是灌溉用的水圳道及往來通行的隘勇路以及轉運中心的渡船頭都鄰近山邊的原因,直到昭和11年(1936)的員山堤防完工,內城其它地區才開始發展起來~~

雖然內城舊稱內湖仔,不過現在這個地名主要用在榮光路以東的部份,而內城的稱呼則是用在橫山頭以西包含大樹公及渡船頭一帶的位置~~

20170827 013.jpg

騎了好一陣子才找到鼻仔頭公園,沿途都沒有明顯的路標,對初次到訪的遊客不是那麼友善~~

鼻仔頭公園位於逸仙橋旁,因為附近山巒形狀近似鼻頭而得名,位於內城與大湖的交會處,曾存在鼻仔頭渡口,是內城往來宜蘭西門下渡頭的中繼站。雖然不曉得它的範圍到哪裡,不過在橋畔看出去的景觀,相當舒爽怡人,靜謐的山水風光,還有適合親子造訪的園區景觀,就算是冷門景點,待在這裡放空打發時間似乎也還滿OK的~~

附近有個日治時期防空洞,橫生的雜草早已將洞口小徑完全覆蓋住,散發不讓人親近的氣息,當下就覺得隘勇古道可能也不太妙 >_<

20170827 011-1.jpg

逸仙橋是員山鄉逸仙村、內城村的分界線,以前的大湖庄、三鬮庄也是以橋做區隔,光緒15年(1889)由大湖庄呂宗翰、呂有恒等人開鑿鼻仔頭圳引大湖溪水灌溉田地,現在還能見到鼻仔頭圳制水門的水利設施,似乎仍在使用中~~

20170827 033.jpg

果真不幸猜中了,隘勇古道一開始就是枯枝遍布,才走沒多走就被為數眾多的倒下樹木給擋住去路,哇咧~~陽光完全照不進來,真糟糕~~好加在有撿到一隻魔目夜蛾,在陰幽之地的巧遇,嗯~~明明豔陽天,卻是有些冷,雖然可惜,但還是早點撤退吧~~

20170827 037.jpg

隘勇古道位於內城圳河道旁的山邊小路,無論是綠意悠然的山牆石壁還是寬敞平坦的林蔭山徑都很有古道的fu,今日雖因倒木枯枝太多而難以通行,但還是可以在此地稍微感受鼻仔頭往來內城聚落的古道氛圍~~

20170827 051.jpg

接下來的行程就很單純,來去水圳道步走走,路過大樹公,瞧瞧渡船頭,就可以準備去太陽埤了~~

將車停在內城福德廟旁,往裡邊走沒多久就見到一隻樺斑蝶(金斑蝶),居然是沒有黑脈的耶,好歹是常見蝶種,拍了這麼多年蝴蝶才終於與它見到面,內心真是超級雀躍的呀~~

20170827 053.jpg

好一幅美麗的內城田園風情畫,遠方那處可以看到有座觀音佛像的丘陵就是橫山頭,2003年成立的橫山頭休閒農業區即是以此為名,據說上邊與太陽埤那裡同樣都有銃櫃遺跡~~

橫山頭意指這處位於三甲、大坑聚落之間的突出山頭,往來兩地還要繞過這座小山頭確實有些不便,橫山頭前方這滿滿的平原看似更適合居住,其實是1936年蘭陽溪堤防興建後讓原本水流四竄的河道流域的埔地變成適合耕種的沃土才發展起來,前方那山邊一角村落,才是內城傳承百年的文化內涵菁華所在~~

20170827 056.jpg

因為內城一帶的土地與山相鄰,日治時期曾修建一條自大坑山區野溪引水的內城圳來灌溉,另建內城大排分流圳水,一路通往鼻仔頭匯入大湖溪,聽說圳道現在已改建成為適合遊客拜訪的生態水圳步道及百年環山水圳步道,想當年應是風光開幕,不過現在卻很糟糕地與隘勇古道同樣被大自然給回收,硬要走也不是不行,要有堅韌的毅力體力與一把摧枯拉朽的大刀才能順利通行~~

也不是說全部都呈現荒廢的狀態,內城福德廟北方到渡船頭部份的水圳步道還能通行,只是路程稍短,一下子就逛完囉~~

20170827 064-1.jpg

得名三甲與大坑聚落之間小山丘的橫山頭休閒農業區範圍包含內城村、蓁巷村、尚德村,涵蓋宜蘭河上游的蘭陽溪北最西端的平原區域,主打特色是來自蒼鬱雪山山脈的純淨自然山泉水源,衍生出養殖魚塭、湧泉公園、水圳步道、埤塘等景觀設施,阡陌縱橫的田園景致很適合搭乘鐵牛力阿卡到處趴趴走~~

20170827 070.jpg

每次看到抽水幫浦總是有股莫名的親切,不禁會想起在眷村生活的那段時光,而這四個顏色各不相同的幫浦,不僅是相當醒目,而從它的位置排列來看,不太像是平常就在使用的,單純的意象造景而已 ???

20170827 079.jpg

沿著水圳步道向西走去,過了參甲橋,遠遠就能見到那棵已有三百多歲的老茄苳樹,俗稱大樹公,宜蘭縣列管的珍貴老樹之一,一旁還有奉祀它的廟宇,附近還有一處以它為名的茄苳埤仔,樹下綠蔭加上清風微拂,呈現相當心曠神怡的悠閒恬適,而且要在這裡才終於見到當地居民的身影,大樹底下好乘涼,堪稱千古不變的經典名言 !!

20170827 082.jpg

這裡應該就是大坑,內城村最靠近山裡的聚落,再往裡邊的大坑山區即是內城圳的源頭,沒想到這麼近,一下子就來到渡船頭,不用特地找也能發現,岸邊的形狀再加上一顆眼睛,乍看下還真像是有條魚悠遊其中的fu~~若要說加上眼睛而更像魚的例子,瑪陵坑的鯉魚石絕對稱得上是第一名 !!

20170827 088.jpg

不只岸邊,就連橋身也做成魚的樣子,真是有意思~~

20170827 083.jpg

既然這裡稱做渡船頭,那就表示以前的船隻可以從這裡航行至蘭陽溪才是,或是透過大湖溪前往下游的宜蘭河到噶瑪廳城西門,做為昔日各式貨物集散中心的渡口碼頭,想必也曾經風光了好一陣子,據說就在員山堤防落成後,這裡就失去航運功能,現在經過整理後成為遊憩公園,可惜來的時間不太對,一直到離開前都沒有看到其它遊客的身影~~

20170827 095.jpg

其實來訪的遊客還滿多的,幾乎都是乘坐鐵牛力阿卡,第一次看到這個內城最廣人知的交通工具,一車又一車的滿滿人潮,很受歡迎耶~~

20170827 048.jpg

鐵牛力阿卡分別是以前的耕耘機與兩輪人力車,鐵牛力阿卡是兩者合而為一的產品,很有嘟嘟車的樣子,曾經沒落的兩種設施重新組合包裝的鐵牛力阿卡現在是內城社區的招牌明星,雖然沒有實際坐過,但就一整天的觀察來看,坐在上邊不但可以免去行走的疲累、日曬的辛苦,還能一覽週遭田園風情,也可聽到導覽員的精闢解說,有種糖廠小火車的fu,但是路線自由度更高 !!

全台都有舊式農用機械,唯有內城再利用最成功,只是提到內城必定會帶出鐵牛力阿卡這個關鍵字,幾乎是代名詞了吧 XD

20170827 116.jpg

員山堤防與壯圍堤防是昭和四年(1929)為了整治常年氾濫成災的蘭陽溪而開始興建的蘭陽溪堤防的兩座北岸堤防之一,1936年完工,自此蘭陽溪與宜蘭河正式分家,由於河道改變也徹底改變溪南三星、溪北員山的溪畔地貌,也同時讓內城社區得以告別昔日飽受水患肆虐的歲月、走向完全不同的發展命運~~

目前所在的內城路、榮光路交會處房舍林立、車流甚多,有便利商店也有醫院,一整個超熱鬧,很難想像此地百年前還是溪水漫流的沙洲荒埔,而這一切都是再連到七賢間的員山堤防出現才得以發展~~

20170827 177-1.jpg

最後一站來到太陽埤,算是內城村最具規模的埤塘景觀,附近的公車站牌會以它為名,知名度可見一斑~~

20170827 118.jpg

看到一大堆遊覽車的時候有點嚇到,太陽埤有這麼受歡迎 ?? 後來才曉得原來它們停的地方是香草菲菲,聽說內部是被眾多花草包圍的景觀餐廳,外邊大陣仗的遊覽車群相當可觀,對比太陽埤附近只有零星幾輛停在草叢間的OBIKE,人氣高低間的落差未免也太大了吧 XD

隨著OBIKE退出台灣市場,這些腳踏車終究會被處理掉,繼V-Bikes後又一個消失的共享單車,其實宜蘭很適合UBIKE呀,加上宜蘭觀光業如此發達,應該是很有發展市場的吧 ??

20170827 129.jpg

前往太陽埤的道路某處左邊有塊高地,越往上邊、視野越好,運氣不錯,還能看到龜山島,而此地也是除了太陽埤之外必探之地,可以遇見傳說中的銃櫃遺址~~

20170827 127.jpg

來此開墾的漢人與泰雅族為了包括樟腦在內的山林資源紛擾數百年,長長的隘勇線正是這段爭奪歲月的產物,一般除了提供隘勇居住的隘寮,還會設立銃櫃(槍樓)防衛,眼前這處亂石堆疑似銃櫃遺址,別看現在一整個廢墟的模樣,依照解說牌的內容來看,不是只有清朝時期防範泰雅族有發揮功能,日軍也曾在這裡加強防禦工事,不僅彈痕及鉛彈,就連傘兵坑都出現了,只差再改建成砲台就更有軍事要塞的fu啦~~~

20170827 132.jpg

仔細觀察太陽埤的導覽地圖,如果沒有要特地走那大部份路段都在山裡的環湖步道,那就只是很單純地待在湖畔欣賞它的山水景致,然後再依著銃櫃遺址左右延伸而得的隘勇線,應該可以連結到北方的大坑,甚至是稍遠的鼻仔頭公園,從早上逛到現在,對於內城村的地勢走向總算有個大概的了解,有點高度的地點都是適合瞭望並防禦敵人的動向與攻勢,難怪除了橫山頭,這裡也有一處充滿歷史意義的銃櫃遺址~~

20170827 150.jpg

太陽埤因為週遭山巒形狀類似螃蟹的螫圍住湖畔,俗稱蟳管埤,水源來自九寮溪、粗坑溪的伏流湧泉,面積約4.5公頃,而它在臺灣堡圖的名稱則是大安陂,1958年命名太陽埤,應該是從這個舊名字轉化而來~~

不同於宜蘭其它可以與水塘來個近距離接觸的大埤,在這裡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站在高處遠眺這青山碧水共組而成的山水幽境,即便活動範圍受限,俯瞰因微風輕拂而在湖面泛起的陣陣漣漪,伴著枯枝綠草望著河濱發呆,滿悠哉的,有那種遠離塵囂紛擾的世外桃源的fu,哈 !! 很療癒呀 ^_^

20170827 165.jpg

巧遇一群遊客,應該是公司旅遊,擺出大合照的態勢,卻沒有看到負責拍照的人,原來是使用空拍機,哇~~時代已經進步到這個程度啦 XD

20170827 180.jpg

今次的旅程規劃本來就已是很輕鬆,全程逛完才發現真的太簡單,本來有打算去太陽埤週遭步道繞一圈,只是天氣太悶熱,懶得動,坐在湖濱咖啡館欣賞風景的方式更有吸引力呀 ^_^

員水是水的故鄉呀~~~早上經過就有看到,拜訪太陽埤再見到就已有些感觸,後來再路過望龍埤後感受更強烈,這裡地方還有許多與水有關的故事,以後可以慢慢地一一去探訪~~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