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老街的古廟小巷采風,竟是讓人如此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20110410 305-1.jpg

旅行日期:2011.04.10

短短的一條新莊老街,沒想到卻是故事多多呢 ^_^

20210630_182032.jpg

新莊老街地圖拷貝.jpg

從地圖上各個景點分布的形狀,似乎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新莊老街全盛時期的規模.....

20110410 275.jpg

告別新莊慈祐宮,沿著新莊街繼續向西走去,這裡的店家明顯變多,統一的招牌、雜亂的騎樓,在桃園也有與這個地方似曾相似的地方...................整個就是夜市的模樣,唉唉 !! 比起新莊老街,新莊夜市應該更受歡迎吧 ^ ^

20110410 262.jpg

目前新莊僅存的幾條著名古巷中,戲館巷是其中之一,位於新莊路359巷,有別於像是挑水巷、米市巷等反映當時生活的型態,戲館巷呈現的宗教與娛樂的需求,依解說牌內容所述,這裡集齊當時著名的布袋戲團及南管、北管的戲曲表演(住在後街的藝旦們最喜歡來這裡學唱戲、住在細姨巷的太太們也常來這裡看戲話家常),若是說起出身這裡的"小西園"、"亦宛然",應該就很多人都聽聞過~~

就像有時到郊外走走,可能不時身旁便會傳來陣陣卡拉OK伴唱聲,雖然音質不敢恭維,但卻是當地民眾假日最重要的休閒娛樂,不知戲館巷是否也曾這樣滿是悠雅的樂聲,如今早已不見任何戲班在此進駐,獨留"戲館巷"之名讓後任人憑弔.................

20110410 268.jpg

很有意思的打油詩.................點出了新莊老街上著名的三家老店,猜得出來是哪幾家嗎 ??

20110410 269.jpg

嗯.......這也算隘門嗎 ??

20110410 270.jpg

不知有多少曲藝大師曾雲集在這小小戲館巷,而這裡蓬勃發展的布袋戲產業,幾可與布袋戲重鎮雲林虎尾稱霸台灣南北,大家來這裡幾乎都會拍一張以這棟位於戲館巷裡的古厝做為主角的照片,也才更加體認到,戲館巷的往日采風,真的早已消失在歷史雲煙中.......................

20110410 273.jpg

老樹成群的碧江街,可不是只有這段才有如此景觀,幾乎整條路都是如此呢 ^ ^

碧江街俗稱後街,此地緊鄰大漢溪,是沿著河岸碼頭而發展山來的街道,在那個河運興盛的年代是極其熱鬧的街肆,可說是最早出現的新莊老街,路面甚至用紅磚鋪陳,現今仍能找到部份殘跡,後因港口貿易衰退而褪出光環,沒落之後因不受重視而保持原貌,如今反倒在此才能覓得一絲舊日新庄的歲月風華~~

20110410 274.jpg

港口宮大名與新莊老街曾有的港口屬性似乎有些關連,據說是1991年修建環河路時挖出觀世音菩薩神像,便建此廟奉祀,算是為這曾經千帆林立的新莊老街畫上句點嗎 ??

20110410 276.jpg

哇.........好有趣的圖騰耶 ~~ 不用解說,一看就懂..............猜出來了嗎 ?? 挑水巷啦 XD 

20110410 296.jpg

挑水巷就是現在的新莊路278巷,不同於位在後厝仔的戲館巷與米市巷,挑水巷卻是在新莊路北邊的位置,原因無他,因為要取用來自大漢溪的水,北邊的後村圳便是首選啦 !!

在新莊還沒有自來水的年代,挑水行業頗為盛行,水質決定在酬勞,所以便有"好錢擔好水歹錢擔歹水"、"好水賣好錢好錢買好水"的俗語,因為要走到更上游的地方,才能找到比較清澈的水啊 XD 直到1934年新莊水道頭完工,供應地方自來水,這行業才沉寂消失~~

僅有一條挑水用的巷子豈能滿足新莊老街上所有人的需求,但在其他挑水巷不是沒落就是消失,加上這裡使用頻率最高,挑水巷便被扶正成為它的代名詞啦 ^ ^

20110410 298.jpg

親眼見到才知挑水巷果然頗有摸乳巷的fu !! 現在已經是新莊老街著名景觀囉~~

20110410 300.jpg

清朝時略有規模的城鎮為了保護人民財產安全,大都具有防禦機能,新莊老街做為當時淡北最大港口都市自然也不例外,不過它的大小隘門與幾乎與水圳有關~~眼前這處挑水巷隘門,雖僅剩門柱,看似一堆疊亂石,卻是昔日新莊隘門的最後殘跡 !!

曾是北台灣最大水圳的後村圳成立於明治34年(1901),先以張厝圳(永安陂圳,乾隆31年(1766)由張方大的張必榮墾號提供土地,張沛世出資合力開鑿,1772年完工))為基礎,再納入劉厝圳(萬安陂圳,劉和林、劉成纘父子在乾隆26年(1761)開鑿,1763年完工)與泰山的草埤加以整合而成,灌溉區域包含海山庄、擺接堡(西盛、桕仔林)、興直堡(新庄、頭重埔、二重埔、三重埔、中港厝)、加里珍(五股),成功地將新莊提升為北部最重要的農產中心,後來雖然因稻田減少及圳道被加蓋成馬路(景德路),但當時以張厝圳、劉厝圳為首的水圳帶給新莊的繁榮仍是功不可沒~~

1923年成立後村圳水利組合,1937年改組新莊水利組合,戰後成為新莊農田水利協會,現為桃園農田水利會新莊工作站,早在1925年的桃園大圳完工,已使其水量大幅減少,石門水庫的啟用更是讓後村圳淡出歷史舞台,但昔日張厝圳尚存時,新莊老街許多隘門皆是沿圳而立,水圳幾乎就是小型的護城海,將整個新莊老街包圍起來,所以現在所見唯一的隘門遺跡就在挑水巷與景德路之間,雖不如鹿港後車巷那座保存完整的"車迎後門"那般完整,卻也是那個昔日千帆林立歲月的見證者之一~~

20110410 302.jpg

挑水巷對面不遠處便是新莊路387巷-----傳說中的"米市巷"~~

這條巷子之於新莊有些特別的意義,由於新莊是當北部米糧批發中心,來自大陸的商船在媽祖宮上渡口停泊御貨,苦力們往來這條巷子搬運貨物,由於多以搬米為主,而這條巷子也有數家米行,米市巷之名不逕而走,是新莊老街航運興盛時期的重要遺跡~~

20110410 309.jpg

新莊米市交易熱絡程度名震北台,板橋林家創立人林平侯就是在這裡的米市工作而發跡,為米市巷再添一筆傳奇色彩~~

20110410 312.jpg

走到米市巷盡頭,便是一間小廟,古樸典雅帶些洋化的紅磚樓房,一樓是福德祠,二樓是新莊潮江寺~~

遠在清朝時期,這裡專供碼頭工人休息的草寮,叫做草厝間仔,清朝中葉後的泉漳械鬥,基本上新莊成了泉州人的地盤,與漳州人聚集的板橋隔江相望,為了加強對岸的監視,便在草寮之上加蓋瞭望台,後來在江中拾得形似觀音菩薩的石像,便在二樓改祀觀音娘娘,名為潮江寺,一樓則將祭拜從附近移來的土地公,仍稱做福德祠,才有這一廟雙名的現象~~

據說在日治時期差點被拆掉,便在1935年改建成雙層街屋,一樓的福州門與二樓馬背二坡水屋頂具有閩南風格,至於二樓洗石子花瓶欄杆露台與紅磚山牆則是其最大特色,東方傳統廟宇加上西洋風情,使其成為相當魅力獨具的存在~~

相傳原本廟宇座向對岸板橋,當地人認為沒有保佑到新莊,便改方向朝向市區,成為新莊老街眾廟宇中唯一座向相反的,登上二樓可直接眺望米市街,說是米市街的保護神亦不為過,因為多年來都未加整修,顯得有些頹圯,會不會哪天廟方心血來潮把它改建,從此消息或許是很有可能的事 !!

沒有被列為古蹟的歷史建築,最後結果會如何,只能端看擁有者如何評價它本身所具有的歷史價值了........

20110410 315.jpg

再度來到碧江街,是今天除了新莊路外,最常造訪的街道了,比起早已現代化的新莊路,巷道曲折的碧江街更是擁有老街的味道,而且還發現一件有趣的事,雖然地上都鋪滿了柏油,但從思明街開始到米市巷這裡,綠葉遮天的大樹隨處可見,這也算是很有意思的特色~~

走完新莊路,再訪碧江街,會對新莊老街有另外一番的認識哦~~

20110410 318.jpg

位於慈祐宮、武聖廟之間的五十六坎,相傳新莊路最早的街道就是在此成形而逐步發展起來,曾是新莊老街最繁華的地段,據說至今仍保持五十六間店鋪的數量,現在它的夜生活比白天還熱鬧,不過走到這裡才有比較多可以吃東西的地方,也是新莊路上人氣聚集之地,若晚上來訪則幻化成人潮熙攘的新莊夜市~~

20110410 316.jpg

就在五十六坎紛紛改建失去原貌的同時,僅剩眼前這間林泉成古厝還保持它日治時期市街改正時的樣子,一樓使用紅磚建成,拱券門廊搭配拱心石,柱頭也略有雕飾,二樓就算沒拱窗依然有拱心石,位置不太自然,應是後來改建過,山牆部份造型相當別致,左右兩個半圓形來襯托中央四個尖角的女兒牆,熊熊一看很有火形馬背的既視感 !!

上方可見"十德堂"與"林泉成"字樣,仿巴洛克風格的洋樓立面極具觀賞價值,卻不見政府有給它維護保持,三大古巷都設有解說牌,而這五十六坎唯一的遺跡卻任其荒廢,是有些可惜,應該還可以做得更好些才是~~

20110410 319.jpg

來到新莊武聖廟,代表新莊老街的精華地段即將告一段落囉........................

做為新莊地區最重要的武廟,是走訪新莊老街必訪之處,從當地里名叫做文衡里應該不難猜出這間廟宇在新莊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麼重要了吧 !!

20110410 322.jpg

新莊武聖廟是由汀州貢生胡焯猷於乾隆25年(1760年)所倡建,是當時淡北最大也是最早的武廟,俗稱關帝廟,嘉慶二年(1798)粵籍人士張穆捐贈在錫口庄(松山)的田地做為廟產,道光元年(1821)新莊縣丞王承烈與當地富商林平侯等人集資重修成三進廟宇,不幸毀於咸豐三年(1853年)間的泉漳械鬥,直到同治元年(1862)新莊縣丞郭志緯提議重建,委託高國瑞負責重建事宜,期間因戴潮春事件爆發而使工程延宕,歷時七年,直到同治七年(1868)才成為三進廟宇,1945年、1979年皆曾重修,廟貌大致維持,921大地震時略有毀損,2002年後整修成現今所見模樣,與新莊慈祐宮並列三級古蹟~~

從廣福宮、慈祐宮仍至眼前的武聖廟,廟埕前方都有小欄竿,不知是何用意,難怪因為正逢T字路口,擔心會有不小心的車子亂亂開,因此損害珍貴的廟宇嗎 ??

p.s 除了廣福宮外,慈祐宮與武聖廟前的橍竿樣式超像的~~


20110410 324.jpg

廟前一對石獅是同治年間的作品,大門上的門釘猶如小型的行天宮般,一說關聖帝君武藝卓絕,所以不需門神保護、另外一種說法則是指凡是供奉帝后級神格的廟宇才能使用,在台灣大部份都出現在文武廟、天公廟或是列入官方祀祭的廟宇,遵循古禮的108顆門釘,或許可以了解到新莊武聖廟在新莊崇高的地位~~

聽說只有在過年與春秋二祭時,才能一窺中門大開的樣貌~~

20110410 325.jpg

早上經過翁裕美商行時沒特別注意,相當可惜,沒想到卻在這裡遇見它...............奇妙的緣份 ^ ^

翁裕美商行位於新莊福德祠附近,由翁成原先生創立於明治33年(1900),主力產品是麥芽糖,販售各式米飴,戰後與老裕美商行合併,新莊街頭曾是遍布賣飴的店家,歷經大時代的洗禮,如今只剩它僅存,來新莊一遊時不可錯過的老店~~

20110410 332.jpg

20110410 333.jpg

正殿裡的龍柱造型依舊與新莊其他古廟相似(大門旁的龍柱倒是非常現代化),該不會是同治年間重建時遺留下來的作品吧 !! 古早的龍柱建造的都非常有廟宇特有的韻味,近年所建的反而看不到..........唉 !!

這對石柱是同治四年(1865)由出身霧峰林家的林奠國所獻,八角柱上還寫有賞戴花翎候選知府的官銜~~

20110410 329.jpg

ㄟ......這該怎麼唸呢 ? 赫煊彤史 ?? 居然是大陸山西關帝祖廟所贈,不簡單哦~~

20110410 335.jpg

20110410 340.jpg 20110410 341.jpg

20110410 338.jpg

正殿與天井因採光差異甚大,所以呈現的是完全不一樣的色澤,上方"萬古精忠"匾額沒有任何落款,據說出自沈葆楨的手筆............當真如此 ??

20110410 343.jpg

來到後殿,居然是太歲殿,主祀太歲爺,沒有其他常見的神明,這點倒是挺奇特的~~

20110410 351.jpg

20110410 354.jpg

這是今天見到的第二間太歲殿,雖然沒有新莊地藏庵那麼華麗壯濶,但該有的都有,走小巧精美路線~~

20110410 348.jpg

20110410 355.jpg

因為今年是辛卯年,所以輪到的值年太歲星君是范寧大將軍,照理說應該是持劍的形象才是,這點有些特別

除了值年太歲外,玄天上帝、魁斗星君、張天師都在後邊加持,至於關帝只來了神位,這裡的太歲殿挺熱鬧的呢 ^ ^

20110410 358.jpg

20110410 359.jpg

原來後殿除了太歲殿外,還有一處供奉歷代聖賢神位的小房間,左邊供奉獻業施主張氏祖考妣,應該是指嘉慶2年(1798年)捐獻鍚口庄田地做為廟田的廣東嘉應州人張穆,右邊的則應是供奉道光元年(1820)與後來的板橋林家先祖林平侯一齊募款將原本的小廟重修成有前殿、正殿、後殿規模的艋舺縣丞王承烈~~

20110410 360.jpg

來到後殿後方,空曠處擺滿先前整修廟宇後拆換下來的建材,現在可是武聖廟重要的文物~~

廟內古碑不少,最著名的就是同治七年(1868)新庄縣丞郭志緯所立之兩方木碑,分別記錄為時七年的整修過程、廟產收入做為春秋祭典之相關事宜,是臺灣難得一見之木碑,至今也只在鳳山龍山寺、古月民俗館(古月井碑記)見過,今次竟不小心錯過,有些可惜 =_=

20110410 361.jpg

20110410 367.jpg

在後殿後方有一棟三層樓的建築,應是後來增建的,除了一樓是財神殿外,還有二樓的璇機殿、三樓的通明殿,裡邊的道教神明之多該人眼花瞭亂~~

五靈五老天君第一次見到,雖說名稱不同,但幾乎都長得一模一樣哩 XD

20110410 365.jpg

站在後方高處就看得很清楚,正殿的高度明顯高過其他,整個氣勢就出來了,其實廣福宮也是同樣的格局,慈祐宮因為被媽祖文化節的裝飾給包住了所以不是很清楚,不過新莊老街上的三大古廟建築格局不致差太多才是.............外行人看熱鬧,至少這是在其他廟宇裡不常見到的~~

20110410 372.jpg

走到新泰路口,回望新莊路上高掛"新莊廟街"字樣,該不會新莊老街已經走完了吧 ???

目前還是意猶未盡哩 ~~ 先別急,繼續未完的旅程吧 ^__^

20110410 377.jpg

位於新莊路後段的尤協豐豆干店(其所販售的豆腐、豆干名氣極大,亦是享譽盛名的老街美食)與日日用打鐵店(1913年由王金磚創立,初名今日用打鐵店)是新莊街上僅存的幾家著名老店,,話說新莊路自清朝到治時期,不少名店掘起,亦有不少店家沒落,曾是百家爭鳴的新莊路,多少行業跟著歷史隨波逐流,能留到現在的都是新莊老街發展的重要見證與里程碑........................

20110410 380.jpg

20110410 382.jpg

途經全安宮,因為當地里名是全安里,所以對它的名字有些興趣,但廟裡有一塊寫著慶福宮的匾額,疑似它的舊名,原先是新莊路493巷隘門上的土地爺爺,因日治時期道路拓寬遷到現址祭祀,直到1948年才改稱與里名相同的全安宮~~

落落長的由來,若不是看到慶福宮的廟名匾,壓根不會想到要去查它的來龍去脈呢~~

20110410 384.jpg

再度看到新莊鎮時期的遺跡,以後刻有新莊市的東東再多幾十年後,也會變遺跡吧 XD

20110410 385.jpg

全安宮裡邊除了祭祀土地爺爺外,關公、媽祖、觀音亦在其中,與新莊福德祠類似,可謂神明眾多~~

不過最著名要算是李府星君,新莊地區只有在這裡才見的到,只知它曾是莆田人林聰請來的家神,其他一切均不詳,卻是全安里著名神尊,每逢農曆六月十五誕辰時,當地在前一天會舉行盛大繞境活動.......

今日在新莊路上拜訪了三間土地公廟,都各有不同的特色哩~~

20110410 388.jpg

虎爺沒有供俸在神桌下,而是搬到旁邊供奉,莫非另有深意 ??

20110410 396.jpg

基本上離開了五十六坎所在新莊路,一切再度回復寧靜,彷佛剛才經歷過的熱鬧並未真發生過似的.......

20110410 398.jpg

看著地面的標示,似乎來到一處很不得了的地方~~
提示:海山里最著名的福德祠,咸豐三年是它最大的特色~~

20110410 400.jpg

說起海山里,因繼承新莊舊名---海山口而得名,不過實際位置算是海山頭的一部份,位於昔日海山庄北邊,想必也曾經輝煌一時,如今什麼遺跡都不剩,唯有海山里福德祠繼續訴說它曾有的古老傳奇故事~~

相傳海山里福德祠是新莊地區最早的福德祠,信仰圈包含海山頭、營盤一帶,曾遭水患侵襲遺失的土地公神像變成了新莊福德祠的主神,咸豐三年(1853年)指的是廟內現存最早的香爐,雖然有史可考的年份不及建於乾隆年間的新莊祠德祠,但每逢農曆八月初八,新莊祠德祠的土地公公神像都來此參與盛舉............無論如何,這兩家土地廟的淵源關係應該比想像中的還更親密哦~~~

這裡算是街頭,又稱頂街,當地人相信被後村圳、大漢溪包圍的新莊市街風水是竹筏穴,洪水一來,隨波逐浪,所以不適合高樓,早期房子大多是一樓平房,而這穴眼,就是海山里福德祠.......聽聽就好的鄉野傳奇~~

20110410 403.jpg

樸實的剪粘作品,雖然海山里福德祠僅是小小一間,但建築卻是十分講究呢 !!

20110410 405.jpg

這裡的"德"又少一橫,莫非是新莊地區土地公廟的慣例 ??

20110410 412.jpg

真是言簡意賅 !! 一看就懂.....................豬哥巷到囉 ^ ^

20110410 408.jpg

20110410 409.jpg

豬哥巷位在新莊路649巷,就在海山里福德祠附近,一說這裡是新莊地區養豬戶的集散地,幾乎新莊地區的豬肉來源皆由此提供,說是來自豬哥巷的豬肉就無人不知,品質也是掛保證;另外一種說法則是以前母豬要配種的話,來這豬哥巷就對了,因為這裡的養豬戶都專養公豬,而且大部份都是種豬,也造就了"牽豬哥"的行業,豬哥巷的盛名由此而起~~

嗯嗯...........曾經豬隻橫行的豬哥巷,只剩幾間殘破的豬寮供人憑弔了~~~

20110410 416.jpg

走到瓊泰路時已經有些小累,結果忘了去看鹹菜巷(新莊路713巷)...........雖然距離中正路還有些距離,不過還是決定直接去那裡搭公車回家,就在這裡告別收獲滿滿的新莊老街之旅 ^ ^

其實今天走的路不是很長,但沿途走走停停,看到什麼拍什麼,又巧遇媽祖文化節,有些意外的驚喜與感動............說不完的古廟故事與小巷歷史采風,還有更多沒留意到的著名老店,呵呵 !! 別看新莊老街說長不長,可是很有料的~~就期待捷運通車後,"一府、二鹿、三新莊"的名號能讓更多人知曉囉 ^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