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古道位於芎林文林閣後方,是一個相當適合生態教學的好地方;順訪三段崎古道走到新埔,沿途林相優美,令人流連忘返。~~
芎林傳老亭

最近天氣都不是很好,但還是照原訂計劃到芎林走走。新竹到芎林的公車似乎不多,而且都是老人家在坐居多,不曉得是今天才如此的嗎??年輕人反而不常見呢!!

文林生態古道、糖塔山

搭乘新竹客運來芎林市區,找到位於台電芎林服務所旁的文山路322巷路標(下方寫有文林自然生態古道),走進馬路對面的三武宮山門,沒多久就會抵達文林古道入口,從它又名文林生態古道的稱呼來看,應該也是昆蟲的樂園,這次就要好好探究一番~~

從古道路來看,有可能是昔日芎林連絡新埔的農產作品運輸通道,只是後半段變成了竹115縣道,文林社區得到文建會補助將殘存古道山路改建成老少咸宜的健行路線。目前殘存的部份將紙寮窩包圍住,形成一個左去右回的環狀步道,一開始就是清幽山徑,不一會兒在路旁發現糖塔山(紙寮窩山),海拔135公尺,有一顆國王宮基石,幸好有看到牌子才發現,差點就錯過了呀 !!

文林古道

突然急陡下坡,還以為就是和緩土路趴趴走,沒想也有這麼多變的路況,精神頓時振奮了起來 ^_^

文林生態古道有路通往新埔

陽光燦然的靜謐林蔭小徑走起來十分心曠神怡,就連看到野菇也會很開心,偶遇通往新埔的叉路(同時也是古道最北邊),文林古道入口之一,通往文德路570巷,亦能從附近的竹115縣道的旭崗(舊稱店仔崗,因能見到日出而改名)進入龍鳳連稜路線山路,只是不太受青睞,路面都被雜草覆蓋住了~~

文林古道,高梘頭山

古道林相綠意盎然,穿越生長繁盛的桂竹林,這些是昔日紙窩寮製造紙張的重要原料,芎林造紙業歷史的重要見證~~

發現通往高梘頭山(九芎林角山)的叉路,只要一分鐘就能登頂,當然不能錯過呀,高度175公尺,有顆聯勤製圖廠三等三角點內補25號基石

文林生態古道

只有短短一段陡坡,還是做個pose吧!!(感謝鼎兄做MD)

文林古道的蝴蝶

一路上風景怡人、景色多變,唯一不變的是超多的小昆蟲(一路上遇到超多蜘蛛網,清理次數都快數不過來),走起來完全不會無聊呢!!

雖然蜘蛛多,但蝴蝶更多,隨處可見翩翩飛舞的蝴蝶仙仔,不愧文林生態古道之名 !! 這次拍到台灣波紋蛇目蝶(密紋波眼蝶)、永澤黃斑蔭蝶(褐翅蔭眼蝶)、紫蛇目蝶(藍紋鋸眼蝶)、鳳眼方環蝶(方環蝶)、黑脈樺斑蝶(虎斑蝶),還有最近成為國道三路林內段被封閉的主角之一----小紫斑蝶,真希望有機會可以看到數萬雙紫斑一起出現的美景,一定十分壯觀~

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

古道出口來到了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原來除了桃園龍潭,新竹芎林也有紀念他的地方~~

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

此地原址為「陸軍八0七野戰醫院」,因醫院撤走導致蔓草叢生。這裡便被地方政府改建為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因為有「台灣歌謠之父」稱號的鄧雨賢曾在附近的芎林國小任教)。立意雖好,但深度稍嫌不足,只有一塊碑、一面牆和一座涼亭,實在無法感受到鄧雨賢與此地的深厚關係;看到幾張歌譜也無法了解為何他是台灣歌謠之父 ? 其創作的望春風傳唱度極高、"四月望雨"為何是他代表作 ? 畢竟公園與紀念館不同,政府在這方面實在是可以再多下一些功夫的~~

至少是全台唯二紀念鄧雨賢的公園,有總比沒有好。

芎林國小

順便拜訪芎林國小,原是設於明治32年(1899)的九芎林公學校,1909年遷至現址,1920年更名芎林公學校,戰後改為芎林國民學校,1968年配合九年國教改成現名。

同伴正在玩國小的溜滑梯,我還是對盪鞦韆較有興趣。

芎林文林閣

乾隆40年(1755)紅毛港姜朝鳳第五子姜勝智(甚姪姜秀巒開創北埔姜家傳奇)與劉承豪來到九芎林庄開墾,因設公館在現在的文林村,使得此處發展成當地最熱鬧聚落,日治初期屬於新竹廳樹杞林支廳九芎林區竹北一堡九芎林庄,1920年改制新竹州竹東郡芎林庄芎林大字,戰後成為新竹縣芎林鄉芎林村及文林村上半部~~。

芎林文林閣原是秀才鄧兆熊在同治年間所設私塾,光緒二年(1876)召集地方文人創立文林社談論文學,後來改建成廟宇,祭祀文昌帝君、三聖恩主(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灶君),取名文林閣,被視為文祠,自此帶動當地文風發展,後又設立復善堂扶鸞濟世,昭和七年(1932)曾改建,1991年因東廂房倒塌而再次修繕,1996年完工並成現貌,每年農曆9月28日皆會舉行盛大祭典,是芎林信仰中心。

鄧兆熊是客家人,祖籍廣東嘉應州鎮平,屬於彥拔公派下,生九子,長子鄧瓊鳳(逢熙)亦是秀才,其子鄧盛猶(旭東)移居龍潭,生下鄧雨賢,所以這位臺灣歌謠大師與芎林的緣份相當深厚。

芎林樹

芎林的地名由來就是早期境內遍植九芎樹,現在因土地高度開發,反而已不見九芎樹踪影,文林閣前方的二顆百年九芎樹是廟方出資從外購入,為了讓當地人可以認識何謂九芎樹。不過我看當地人似乎都把這裡當作停車場,不斷有車子進進出出的,有多少人會特地來看這幾顆樹頗令人懷疑,以前這裡叫九芎林,不過因為「九芎」與「久窮」同音,便去掉九而成今日的地名,不知這個典故當地人是否了解呢!!

芎林積德橋碑,立於1907年

廟旁懷念亭中有三塊古碑,皆頗有年份,只認得這個,碑名積德橋,似乎是明治四十年(1907)的建橋紀念碑,距今正好一百年啊!!

碑文提到九芎林庄、高梘頭庄因界溪相隔往來不便,才建橋以便通行,界溪即是紙寮窩溪,古橋至今猶存,位於文林閣東南方不遠處,1923年重修後改稱呈甘橋,石碑原位於文昌街,1997年因道路拓寬被移走,後來流落至文林閣,也算芎林歷史見證。

紙寮窩福德祠

再度回到文林古道入口,這回不走古道改走產道(經過古道入口後再沿著文山路322巷往前走),不久便可走到一土地公廟,即是俗稱紙寮窩福德祠的伯公廟,在裡面可以看到紙寮窩開基祖劉氏家族立的碑文。

芎林傳老亭

紙寮窩的起源紀念--傳老亭。相傳清乾隆時有一位來自廣東饒平的劉傳老先生由廣東饒平來台,在九芎林見一山窩處(客家人似乎有將山凹處念成"窩"的習慣),桂竹繁茂,便向九芎林總理姜勝智申請墾權,率領親族兄弟來此移墾務農,並砍桂竹造紙,並以商號劉崇茂販售經營,時間一久「紙寮窩」便成為當地地名,其後代子孫共分六大房,散居紙寮窩,所以當地居以姓劉為主。

自劉傳老建立造紙基業,延續了五、六代,約一百餘年,造紙逐漸成為紙寮窩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的主要產業。居民為感念劉傳老開基之功,於是在紙寮窩口建造一座「紙寮窩開台祖劉傳老造紙紀念亭」,命名為「傳老亭」,並在亭內放置傳統造紙器具,如如石輪、紙廉等,以緬懷昔日的造紙歲月。
 
既然要紀念,何妨在亭外擺個解說牌述說紙寮窩的歷史以及是如何用桂竹造紙的,今日要不是事先有收集資料,根本找不到這裡,而且即使路過此處,還以為這只是個倉庫罷了 !! 芎林鄉公所可以再努力一些,畢竟這裡對芎林的發展貢獻頗大,應該要好好地讓下一代了解芎林的歷史才能增加對這塊土地的認同感~~~

三段崎古道入口(金鑑堂張宅)

接下來就是前往三段崎古道,沿著竹123縣道轉進竹22鄉道往竹北方向前進,一路農田好風光,可惜是已收割完畢的田地,無緣得見傳說中的芎林伯朗大道絕景,遠方似乎有山雨欲來的態勢,千萬不要下雨啊!!

此地聚落稱做下山村,意指位於芎林下方聚落,好不容易來到金鑑堂,差點忘記入口要從它的右方走進去,不點迷路頭就大了~~途中遇到一位大哥說要帶我們走三段崎古道,從金鑑堂張氏祖厝附近開始都一直是上坡,本來還可以跟的上他的腳步(哇咧!!他上坡當平地走吧!!),後來實在不行了,只好中途休息一下,請他先到觀景平台待一會兒,他在等我們的同時也在搖呼啦圈,太強了 !! 我們才啟程就耗去不少體力,三段崎古道果然名不虛傳~~

三段崎古道

三段崎古道意指由三段石階鋪成的石崎路,由於是芎林連絡新埔的捷徑,所以即便石階崎嶇、路陡難行,仍是當地人往來兩地與通學就業的重要山道,直到文德路開通後可行駛車輛才逐漸沒落,方才經過的竹22鄉道張宅到犁頭山稜線路段是第一段崎,待會兒到風吹拗的稜線山路是第二段崎,之後沿著文德路339巷下山到石頭坑的產道即是第三段崎,之後再經寶石到新埔搭公車回家吧~~

大部份路跡都是這堆疊而成的鵝卵石路,舒適寬大又好走,據說此地屬於鳳山溪支流的小溪中有許多石頭,客語稱溪為坑,故名石頭坑,所以才會見到石頭堆疊而成的步道,附近有座海拔235公尺的石頭坑山亦以此得名~~本想路過順便探望石頭坑山,可惜那位大哥走太快,連停下來的機會都沒有,被迫錯過 @_@       

三段崎古道

漫步綠林幽境、不時透過林梢縫隙遠望青山,翠木竹林交織而成的大自然風光極其賞心悅目,重點是這段稜線山路超平緩,悠遊其間相當地愜意悠哉呀~~

三段崎古道,竹林夾徑

沒有卵石鋪路的夾徑竹林少了點古道的氣氛,卻是今天走過最恬適自得的山路呀~~

三段崎古道老樹與劉宅

途中來到一處疑似廢棄的房舍,門牌號碼是芎林下山64號,應該是劉宅,不過屋外還有種植果樹,似乎仍有人在整理。

途中經過一個大樟樹,旁邊有一個好像是拜土地公的石棚。這顆樟樹遠看還好,近看可是很高大的,要兩三人才能合抱,看來也是歷史悠久了。

三段崎古道、寶蓮橋

之後來到一個芒草特多的地方,原來這裡就是「風吹坳」,因處於山坳處,常年強風吹襲,樹木難以生長,耐寒的芒草便成為主要的植物,風吹芒草動,還滿有意思的。

來到這裡看到電線桿且接到馬路,代表三段崎古道已近尾聲,看地圖應該是文德路二段339巷,左右兩側分別通往寶石(石頭坑)與水坑子,除了旁邊電線桿上有一保麗板有寫三段崎古道外,其他什麼都沒有,如果從寶石過來,可能會不小心錯過。當我們走到這裡已是臉紅氣喘,滿身大汗(因為一路上幾乎都在小跑步),那位大哥居然像沒事一樣,太誇張了,聽他說他常走這段,難怪體力如此好,相對來說,我們還需要再加油喔!!告別那位大哥,我們一路往下走經過寶蓮橋,這段路雖已改建成柏油路,但仍能充份體會三段崎古道中的""字奧妙~~

據說繼續往前還有路,即是龍鳳連稜山徑,可一路走到犁頭山,甚至是竹北蓮華寺,今日志不在此,看看就好 ^_^

新竹客運新埔站、寶石國小

古道出口接到竹115縣道(文德路),鳳山溪以南的道路兩側山地皆屬石頭坑,清代是石頭坑庄,日治初期屬於新竹廳新埔支廳竹北一堡石頭坑庄,1920年改制新竹州新埔庄石頭坑大字,戰後成為新竹縣新埔鎮石頭里,1950年由於"石頭"二字被認為不雅而改稱"寶石",只提換名而已,但走在寶石大橋上特別有fu呀~~

路過寶石國小,好~~大一顆的"寶石"啊!!!!!!!!其前身是1942年成立的新埔旭國民學校南分教場,1946升格石頭坑國民學校,1950年改名寶石國民學校,1968年配合九年國教改制寶石國小~~

最後到新竹客運新埔站搭公車回新竹,今日有些冷清,只有我們兩人在此搭車,到新竹之間也才上車二人而已,長久下來,豈不虧錢??

新竹火車站

終於回到新竹火車站,真是多累都不用講。

今日聯繫上有點出狀況,導致中午時分才到芎林,雖然一直擔心是否會下兩,幸好天公作美,兩傘只有小開幾次而已。如果說文林古道是知性之旅,那麼三段崎古道便是野性之旅了,因為那位帶路的大哥走太快,不得不加快腳步跟上,結果更累,不過也正因如此,也才深刻體會三段崎古道名字真是取得有夠貼切的,只可惜沒有拜訪古道附近的石頭坑山,只好等以後有機會再去了。

P.S.  下次要記得帶地圖,儘量不要找當地人帶路,雖然很感謝一片好意,不過~~真的很累耶!!

行程記錄:新竹客運芎林站---文林古道入口(10min)---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65min)---芎林國小(3min)---文林閣(2min)---紙寮窩傳老亭(7min)---金鑑堂張宅(45min)---三段崎古道入口(18min)---大樟樹(15min)---寶蓮橋(16min)---寶石國小(6min)---寶石大橋(3min)---新竹客運新埔站(15min)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恩恩 的頭像
    小恩恩

    郊外踏青去~~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