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茶葉故鄉、沉浸豆腐凝香,曾經璀璨的黑金歲月也已黯然落幕;漫步淡蘭古道、悠遊石碇老街,被人遺忘的古道風華如今重現世間,踏青賞景之餘順道來趟歷史人文之旅,石碇百年來的歷史滄桑,盡在不言中.....
旅行日期:2012.11.10
秋高氣爽、芒花綻放,正是踏青好時節,但有些懶得出門,好奇怪的矛盾心情 ¯□¯
每次都會在我家門口載客的中壢客運9009,看它經過N百遍,乘坐次數卻寥寥可數,不想還要再到桃園火車站搭車,很想體會一下出門就有車可搭的感覺,決定今天就搭乘它,接著考慮去哪兒逛逛比較好呢......
看了一下路線,若是在景美捷運站下車,走到不遠處的景美國中搭乘欣欣客運666到雙溪口,沿著外按古道來到石碇老街,接著再漫步烏塗溪步道到烏塗里,再搭666公車回景美國小下車,最後乘坐9009回桃園,然後在家門口下車........聽起來就讓人躍躍欲試呢 !!
先找好交通工具再決定旅遊地點,好久沒這樣玩了呀 ^_^
搭乘666公車在雙溪口站下車,沿著僅有兩公里長的淡蘭古道石碇段來到石碇老街,看是要逛街吃豆腐or繼續走烏塗溪步道都OK,不然也可在石碇站等待返程的公車,交通比想像中還要非常便利呢 ^_^
9009公車的座椅設計超舒適,坐著坐著就差點睡覺了說~~~風塵僕僕地來到景美捷運站,轉入景中街,不一會兒就到達景美國中,校門口站了許多青年男女在發送扇子之類的東西,裡邊該不會是在舉辦什麼考試吧....那個曾經苦讀奮戰的年代,突然感到好遙遠哦 !!
校門附近那棟大樓外觀設計得頗有意思,初次見到還以為看到了一片船帆高懸新北街頭,與宜蘭市中山國中的船型校舍都是看了不禁會心一笑的巧思 ^_^
記得初次看到666公車,是在上次拜訪土庫岳後在北深路一段等車時不小心瞄到的,當時只覺得它的號碼很有意思,卻不知何時才有機會搭乘,因緣際會下數年後與它再度相逢,有些新鮮,卻又十分懷念呢~~
因為日照方向的關係,本來有乾脆搭車到烏塗窟再往回走到雙溪口的打算,但最後還是打消念頭,好久沒在逆光下行走了,有點想試試看說~~
來到雙溪口,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下車,但週遭可熱鬧的咧 !! 這裡不但是石碇溪、永定溪匯流成景美溪之處,也是菁雙公路、文山路一段、106乙縣道的交叉路口,因此大批單車勇士與重機騎士雲集其中,人潮帶來錢潮,亦可見到不少餐飲店,向來是好朋友的小七當然也沒有缺席~~
106乙縣道似乎比較受歡迎~~~不時可見眾家騎士一身勁裝,奔馳在此飆風競速,或是踩著單車,悠閒漫遊,品味徜徉山間小路的暢然快意,還未開始今日的行程,光用想像的就已經是很滿足了~~
就在南邊不遠處有個隧道,它有個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做石碇堡隧道,不單單是這大大寫在外牆的奇持字體,它背後所蘊含的歷史意義才最是讓人感到興趣,做為清朝沿用至日治初期的舊地名,象徵著石碇的發展,也是石碇鄉的名稱由來,在淡蘭古道石碇段入口的隧道取這個名字真是非常搭配呢 ^_^
因應假日來此參訪淡蘭古道的眾多遊客,在雙溪口附近設有一座停車場,明明早上九點不到,這裡居然停滿了車子,帽子、毛巾、登山杖......等應有盡有,一群裝備齊全的中年男女正準備出發,正四處拿著相機左拍右拍,讓原來略顯空曠的場地頓時顯得有些擁擠,本來這裡有個大茶壺下方寫著石碇的石碑也不拍了,還是趕快開始今天的旅程吧~~
遠眺國道五號,下方就是石碇溪,這次的路線基本上都與它們有著深厚的連結 ^_^
入口處有介紹淡蘭古道的由來,未提到有通過石碇,最後卻說這裡是淡蘭古道石碇段......會不會跳太快了 +_+
看著淡蘭吊橋的名字,還有入口解說牌就寫著淡蘭古道覽圖,霎時間還以為現在的這條路就叫做淡蘭古道 !!
從吳沙入蘭至日治初期,傳承百年的淡蘭古道並非是一條固定的路線,在昔日先民水陸並進的努力開拓下,曾歷經多次變更,雖然現今多已消失煙滅,但仍留下不少遺跡,像是著名的草嶺古道與金字碑古道,走在上邊不僅可以思古懷幽,更是欣賞白芒似銀、落桐勝雪的熱門旅遊勝地~~
而現在所走的這段淡蘭古道石碇段是道光年間因景美溪河運繁盛而興起,成為新一代連絡淡水廳與噶瑪蘭廳的交通要道,深坑、石碇、坪林便是在這個背景下所發展起來的~~
北宜公路興建後,淡蘭古道逐漸失去它的作用而沒落,國道五號的興建讓它本就殘存不多的遺跡更加支離破碎,雖然復原後的淡蘭古道石碇段早已沒有昔日的古道采風,但漫步其中,體會一下它有過的歲月風華,也是挺有fu的,有形的東西終究會有消逝的一天,其實也不用計較那麼多啦 XD
p.s 相較於有些繞口的淡蘭古道石碇段,它更為人知的另一個名字是外按古道,算是滿符合當地特色的名稱
紅色吊橋身影在燦然陽光映照下,有些金黃暮色的錯覺,就算沒有來這步道走走,光是在坐在吊橋旁的涼亭休憩,或是趴在觀景台上欣賞這橫跨景美溪的迷人紅色身影,就已是不虛此行了 ^_^
一開始就遇到大石塊擋在路中央,應該是特意擺放的吧 !! 莫非另有深意,可惜我感受不出來 T_T
回望來時路,雖然都在高速公路下方,但因日照角度關係,幾乎可說是完全無遮蔽,有些小熱啊 +_+
咦 !! 終點到了嗎 ?? 未免太快了吧 @_@ 呵呵~~沒有啦,雖然前方是平凡的小馬路,但繼續往前走就對啦~~
附近有座橫跨石碇溪的外按橋,特地走到對面,聽說此地立著一塊對深坑與石碇深具意義的石碑..........
那就是"陳翁捷陞先生紀念碑"~~
陳捷陞之於石碇猶如陳秋菊之於深坑,這對堂兄弟在日軍侵台的乙未戰爭時期,是率領義軍抵抗侵略的抗日領袖,雖然屢次重創對手,並且四處逃竄使日軍難以追捕,但後期在總督府懷柔政策下與無法扭轉戰局,不得不接受招降,之後在坪林、金瓜寮經營樟腦生意,設立捷記殖產合資會社,並負責拓寬修築坪林附近的淡蘭古道,就是後來的北宜公路,由於功蹟顯赫,深受日人讚賞,大正9年(1920年)成為新設立的石碇庄首任庄長,目前在楓子林留有昔日故居一棟,金瓜寮溪畔的陳吉記古厝也曾是他的資產之一,算是日治時期石碇地區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
雖然外觀看起來頗有年份,但從使用"紀"而非"記"這點來看,應非日治時期所立,果然沒錯,碑後隱約可見的文字註明它是1957年所立,一旁有座寫著"外按"的公車站牌,如果古道走累了,不妨走過外按橋來對面的涼亭休息一下,順道看看這座石碑,若非遇見它,至今仍不曉得原來石碇還有一位叫做陳捷陞的當地名人呢 !!
天熱走在單調的馬路上,有些小無趣,幸好這樣的情況沒有維持很久,沒多久就會來到下一段步道,平平都是路,即使只是鋪上石板,都比單調的柏油路要讓人愉快呢~~
途中遇到一條通往上方的木棧道,看起來視野就是非常地讚,如果不小心被它引誘走上去,這樣就走錯路了!!
另外一條往下走的步道才是正確的方向~~~
這個平台的設計很有意思,非常適合大隊人馬在此休息或是舉辦團康活動哦 ^_^
滿山秋芒紅似火,翩翩倩影勝丹楓、石碇溪畔遊吊橋、古道尋幽憶淡蘭~~
剛剛明明還走在猶如天空巨龍的國道五號下方,遼闊的視野巧遇豔陽天,結果就是有點曬,本來以為整段路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的說...........
沒想到才一個轉角,眼前瞬間為之一亮,突然變成林蔭遮天的清幽小徑,就連這秋季少見的悶熱天候,頓時也變得涼爽許多,真是有意外的小驚喜,整個精神都up起來了,觸目所及盡是一片綠,感覺粉優呢 XD
隱身溪畔的小巧涼亭,上方及四週盡是一片青翠林木,若在多雲不見日頭的時候來訪,感覺大概就是一般般,但現在有陽光的加持,在裡邊小憩,順道近距離欣賞溪谷裡亂石林立的美景,真是超輕鬆愜的啦 ∩_∩
遠遠便能見到那矗立河中的大石,在今次所走過的石碇溪與烏塗溪谷裡,這樣的景色不算少見,每塊巨岩都有著各自的特色,都是讓人看了個目不轉睛 ^_^
途中遇到路旁這塊說大不大的岩塊,因為心裡有疑問便一直盯著它看,滿佈青苔的模樣與遍佈地下的白亮小碎石形成極其強烈的對比,比較好奇的是這塊岩石是很久以前便存在,步道整建時也未曾移動過 ?? 不然就是這裡實在是太過潮濕,當初光淨平整的表面,沒多久就會青苔大軍給佔領了........
其實只是想說步道挺優的,不想要太快走完,才會看到一些東西然後想些有的沒的 ^▽^
來到這河畔步道,忍不住就要看看它的下方究竟是什麼樣的面貌,聽說那裡藏著古早時期的水圳遺跡,明明就在眼前卻不得親切,有些小可惜,若想一睹原貌,大概只有在對岸那裡眺望這裡才能辦到吧 @_@
短暫消失的國道五號再度出現,不曉得是否空氣中煙塵甚多,居然可以看到日照的方向與散射的光束.....
呵呵 !! 還以為來到了迷霧森林了說 ^_^
話雖如此,但可以欣賞一場秋日雲霧相偕共舞在這石碇西街上的光影奇幻秀,悠遊石碇老街前的視覺饗宴,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小段,卻已是大飽眼福囉 ☆_☆
過了員潭子坑橋,淡蘭古道石碇段算是走完了,是值得回味再三的踏青好去處,終點附近有解說牌,靠近一看才發現,原來著名的筆架連峰登山口就在這裡 !! 上次看到有關它的指示牌是在二格山前往猴山岳的鞍部,那裡還有賣綠豆湯可以喝,十足的暖意令人懷念,不過聽說後來被拆掉了 3_3
許多深藏的回憶一一浮現,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五年的光陰咻一下就過去了,人生還有多少個可以五年可以浪費 ?? 看似很久,其實很快,真的要好好把握當下才是 ¯▽¯
回望剛剛走過的水圳步道,如果這裡的岩盤沒被開鑿過,那就極有可能真的是傳說中在清朝嘉慶年間所修築、帶動漢人開墾石碇,逐漸在附近形成一處小聚落的古水圳遺跡~~~
唉 !! 果然還是在河的另一邊遠眺,才能看得比較清楚 +_+
因為光線角度的關係,這才有機會真正欣賞國道五號翱翔天際的燦然英姿,果真不得了,光是抬頭仰望的這個動作,就已經夠讓人動容了 ^ ^
先前每當乘坐葛瑪蘭客運經過這條往宜蘭的高速公路時,雖然位在下方的車輛房子都變得十分袖珍迷你,但彼此間的高度差距究道有多大卻沒什麼特別的感覺,真的要來到下邊再相互比較一下,才會發現這傳說中的北宜高速公路,是如何艱巨地克服這座高山林立的雪山山脈所賜給它的考驗~~
公路的開發帶了交通便利,形成不少留名青史的工程景觀,卻也讓一些存在超過百年的歷史遺跡消逝殆盡...
唉 !! 有得亦有失...........
沿著這條溪畔小路,青山碧綠、藍天如洗,在這寂靜詳和的山城聚落裡,有著一股世外桃源的清幽恬靜~~
石碇老街第一站,石碇西街到了耶~~
相傳道光八年(1828)祖籍泉州安溪的林先傳自水返腳(汐止)來此開墾,主要區域是石碇溪左岸的石碇西街(俗稱中埔),以集順廟為中心、沿溪而建的聚落,一水之隔的石碇東街則是要到日治時期才因煤礦開採而發展起來~~
石碇在清朝屬於拳山堡,光緒元年(1875年)淡北分縣,石碇地區分屬淡水縣文山堡、基隆廳石碇堡,日治時期的1901年屬於深坑廳石碇區石碇街,1909年深坑廳併入臺北廳深坑支廳,1920年改制臺北州文山郡石碇庄,戰後成為臺北縣石碇鄉,現在是新北市石碇區~~~~
姚瑩任職噶瑪蘭通判時,鑑於經三貂嶺的淡蘭古道路遙艱險,於是提出”淡蘭擬闢便道議”,經深坑仔街(深坑)、楓仔林、石碇仔街(石碇)、烏塗堀(烏塗窟)、大隔門(大格門)、彎潭渡、鶯仔瀨(位於坪林大林)、三分仔坑(位於頭城更新)、金面山頭分水崙(石牌縣界公園)、最後抵達礁溪,這條路線大約是現在的北宜公路,見證淡蘭古道逐漸南移的歷程~~
雖然這條淡蘭便道當時政府未批淮開闢,但是隨著先民入墾石碇、坪林,由於距離較短,逐漸成為淡水往來宜蘭的主要通道,直到光緒11年(1885)劉銘傳將其拓寬後才成為官道,後來的北宜公路便大致依此而建~~
就在淡蘭便道逐漸取代原先的淡蘭古道,位居交通要津的石碇也因此逐漸發展了起來,當地人本來以生產大菁、甘薯為生,後來為了種植稻田,首先要取得水源,便沿著石碇溪河畔興建水圳引水,剛剛走過的古水圳正是當年留下的遺跡,相傳水圳最遠可連結到北方數公里之遠的楓子林~~
清朝末年,茶葉與樟腦的價值後來居上,成為台灣重要出口貿易主力,石碇因地理之便,若要往來平溪、坪林、深坑,都得先將貨物集中在此才能交易運送,繁忙的商業行為讓此地更加熱鬧,石碇老街信仰中心的集順廟前方廟埕便成為市集所在地,石碇西街便在這個背景之下開始繁榮起來~~
遙望秀山橋上人車熙攘的熱鬧景象,對比這裡是一整個安靜到不行,有些落寞的淒涼寂寥........
石碇西街的地位在日治時期便逐漸被石碇東街取代,北宜公路完工後,後起之秀的坪林成為新一代台北往返宜蘭的中繼站,因為它早早便退出歷史舞台,所以大致還保留著清朝時期的街道規模,但週遭建築早已紛紛改建,更沒任何商業氣息,現在看來只是個小巧精緻的住宅區,完全不會將它與熱鬧的石碇老街給聯想在一起~~
曾經輝煌燦爛的石碇西街,不再是石碇老街的主角,除了專程來此探訪的旅人外,只有迷路的遊客,才會偶然瞥見這條光輝不再的石碇老街道......
來到石碇國小附近,會看到一座二層樓的廟宇建築,雖然從它的外觀已然見不到任何傳統古意,但它在昔日石碇做為淡蘭古道貨物中心時,來自深坑、平溪、坪林的茶商都會聚在廟埕廣場進行交易,它就是石碇老街的信仰中心---石碇集順廟~~
其實在景美捷運站下車時,在羅斯福路六段上就能看到景美集順廟的指標,沿著景美溪來到上游,經過深坑老街,王水成豆腐就是從街上的集順廟口發跡,再溯溪而上來到石碇老街,這裡也能遇到有著相同名字的廟宇,雖然沒有古剎采風,卻是記錄著安溪人深入台北山區拓墾的歷史軌跡~~
石碇集順廟相傳建於道光18年(1838年),供奉保儀尊王,分靈自景美集順廟,直到2000年才增祀保儀大夫,而在這裡可以看到二樓的廟名與一樓明顯不同,那座明德宮主祀呂洞賓,是日治時期由木柵指南宮分靈而來的~~
同一建築不同樓層裡分別有著不同廟宇進駐的情形並不少見,但背後絕對都有一段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據傳呂洞賓是煤礦業的守護神,日治時期正是石碇黑金歲月燦爛輝煌的時候,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延請呂祖坐鎮..........當真如此 ?? 完全是亂亂猜 XD
廟旁就是石碇國小,與三灣國小校園內就是當地重要信仰中心的五穀廟的情境還真是像,實際走過一遍,沒幾下就逛完,超迷你的,就連操場也小到有些可愛,實在很難想像在煤礦業發達的全盛時期,曾有上千名在學童在此就讀 !!
雖然在絢爛歸於平淡的現今,再度回復它新北市面積最迷你的小學身份,但它的地位其實不低,散落附近的小學,包含雲海、永定、和平....等學校都曾是它分校,呵 !! 完全看不出來呀 ^ ^
在石碇國小內四處走看看,不小心瞄到司令台下方的壁畫,那豔麗鮮紅的吊橋身影立刻將我的目光完全給吸引了過去,仔細一看,這不是雙溪口到石碇西街間的石碇地圖嗎 ?? 內容真是充滿了小學生的特色,古錐的畫風甚是討喜,只要實際將裡邊描繪到的地方一一探訪過,那麼看到這幅圖書時,內心會莫名地會心一笑呢 ^ ^
p.s 畫中不時出現大小茶壺,猜到石碇的特產是什麼了嗎 ???
因為看到指標的介紹,所以特地到校園角落來看一下昭和太子樹,當初為了紀念1923年,時為裕仁皇太子的昭和天皇旋風式地拜訪台灣,而從別處將數棵數木移到此地栽種,其中這身上爬滿了一堆有的沒的植物的大樹,是當走到這個地方時,眼睛會瞬間定焦在它身上,好個燦然共生的大自然光景,差一點就認不山它是樹了說,相比昭和天皇與它的傳說,它的外觀其實才是它的最大賣點吧 XD
沿著石碇國小旁的創校百週年紀念牆過去,就會到達烏塗溪,那裡有一條烏塗溪步道可以走走逛逛,雖然拜訪它是此次行程中的計劃,但現在還不急,難得來一趟,先去逛一下名氣極大的石碇老街吧 ^ ^
石碇國小東側便是萬壽橋,是連絡石碇東西街的重要橋樑,本來是簡易木橋,明治29年(1896年)重建為石拱橋,1983年才改建成現今所見的鋼筋混泥土橋~~
橋身僅能勉強容納一輛車子通過,對岸遊客如熾、人聲嘈雜,與石碇西街形成強烈的對比,萬壽橋好似石碇老街兩種截然不同街景的不成文界線,同時也是它在清朝&日治兩個不同時代的發展重心分水嶺,穿越萬壽橋,就來到在日治時期大放異彩的石碇東街~~~
走過萬壽橋,來到石碇東街(俗稱內埔),喧擾的人聲的往來不絕的車輛,再再都在告訴大家,這裡就是石碇最熱鬧的地方,公車站牌就立在橋頭,與深坑一樣,交通真是便利,雖然沒有沒有深坑老街那嶄親 亮麗的仿古亭仔腳,也少了許多寸步難行的遊客人潮,卻隱隱展現出幾分鬧中取靜的淡然氛圍,更讓人好奇以不見天街著稱的石碇東街,又是怎麼另番怎麼樣的面貌呢 ??
p.s 路過鼎鼎大名的王家豆腐,難得沒有遊客排隊,卻沒給它光顧一下,真是不好意思呀 XD
走沒幾步就來到了石碇之心,算是有些小而美的地方,廣場中央好像在經營露天咖啡廳,不過在裡邊休息的人以單車騎士居多,大概是騎累了,便在此小憩一番,補給元氣後再上路,每次看到他們穿著五顏六色的貼身車衣,就覺得他們真是好專業耶.......超帥氣的 ^_^
依照地圖指示,這裡應該是崩山溪,一旁便是石碇東街,本是適應台灣多雨天候而設立的亭仔腳,由於腹地狹小,所以也充當起街道的身份,不見天街的稱號從此成為它另一個極具當地特色的名字~~
但另一處更著名的景觀,則是與河爭地的吊腳樓建築,放眼望去,緊鄰河畔的每棟房子下方都有著樑柱支撐著房子,據傳它們與河谷夾角達45度,呵呵 !! 好像真有那麼一回事呢 ^_^
仔細一看,會發現其實沿著乾涸的溪谷旁都有步道提供路人行走,似乎可逛到秀山橋,但需穿越漆黑的石碇橋下,而且有些地因常年滴水,早已長滿厚厚的青苔,實在很懷疑會有人想要光顧它嗎 ???
不同於清朝後期因為淡蘭古道通過此處而地處交通要津以及位居拳山堡貨物集散中心而發展起來的石碇西街,一水之隔的石碇東街直到甲午戰爭前夕仍只有零星的房舍聚落,還因乞丐群聚,而有"乞丐寮"別稱~~
日治時期由於山區煤礦的開採,新設的運煤台車輕便軌道經過秀山橋往來新高礦坑等礦區,因為行駛在東街上,也因此帶動了東街的繁榮,數以萬計的礦工湧入此地,包括像是小吃店、旅店、酒家、茶樓相關行業孕育而生,雲集許多工人、商人、藝妓、旅客........因此又有"小迪化街"之稱~~
因河運興起的石碇在日治時期因陸運發達而沒落,大正十年(1921)通車的平溪線使得平溪礦產不需經由石碇運出,大幅降低石碇貨物集散要津的功能,即便黑金歲月已成往日雲煙,石碇東街仍是現在石碇最熱鬧的地方,就在茶葉、煤礦各領風騷數十年後,現在則是豆腐飄香,至於以後會是什麼呢 ?? 期待ing ^ ^
在對岸遙望石碇東街,街道長度其實不長哩 !! 途中發現這處長滿雜草的廢棄房舍,相較於兩側都是高聳的樓房,看起來興建的年份應該較久遠,但卻未見到當地特色---吊腳樓建築 !! 嗯~~花生省魔術,完全莫宰羊 @_@
原來皇帝殿登山步道就在旁邊而已,距離還是近呀 !!
這座橋應該是後來才建的吧 !! 很有嘆息橋的fu,石碇東街之旅,就決定從這裡開始啦~~~
走到對岸才發現靠近橋的階梯部位畫有一顆愛心,呵呵 !! 原來它其實是連繫戀人們感情的鵲橋啊 ≧◇≦
這就是傳說中石碇不見天街,有別於傳統的暗街仔只是將街道上方用布遮起來而已,貨真價實的亭仔腳,兼具街道的身份,原來是這副模樣,今日總算是見識到囉~~
曾經輝煌的石碇老街,留下不少代表性老店,遠光打鐵鋪是代表之一,傳承數代的王家豆腐亦是聲名遠播,而至今殘存不少的石頭古厝,也是此地興衰地起弱的重要見證~~
右邊這棟不見天街上的百年石頭屋是這裡的一大賣點,據說前身是林恆春中藥鋪,現在則在林家後人的同意下,提供遊客免費參觀,雖然早就聽過它的大名,但沒想到這麼快就遇見它,當然要給它好好逛一下啦~~
開放時間為週三到週日的0900-1700,要來拜訪之前最好還是先查好相關訊息以免撲空 @_@
大大的窗戶用數塊長條木板遮掩起來,前面的活動木板放下就是商品展示台,是老街房舍相當常見的格局,能夠留存至今的個個都是珍貴重要的文化資產~~~
初 次看到它是在三坑老街,見過最大則是在橋南老街,以前曾在三峽老街把玩類似的裝置,卻被封住不能動,所以再度看到它時,就忍不住想把它扳下 來...................居然還可以動耶 !!! 深淺不一的色澤幻化記載了多少歲月痕跡,轉動木板時發出的依依啞啞的聲響,超有舊時代的fu~~~
還是趕緊將它復原,有些擔心會不會被裡邊的人聽到,跑出來看是哪個無聊的傢伙在做什麼無聊的事 ¯□¯
踏入裡邊,不同於常見的紅磚老屋,建材組成混雜著石頭磚塊,並以木頭作為樑柱,牆上還有昔日的石門通道,現在早已封住,看到一旁的白色瓷磚,有些時空錯落,卻十分懷念,不禁想起小時候住在鄉下三合院的回憶~~
左下方的小洞是小型防空洞,沒有看到一旁說明的話,大概也聯想不到,不過裡邊空間狹小,確是很有臨時避難所的感覺,因為是石屋的緣故嗎?? 總感覺有些潮濕呢~~
後方有個小小的後花園,拾階而上便能到達,相傳是此間主人在屋舍後方建立的後花園,無處不現的青苔與樹根纏繞的大門,怎麼看都好似在不知名的深山幽林裡,發現一處被人跡罕至的秘境遺跡,帶著朝聖的心情走進門內,感受此地的歲月滄桑~~
幸好今日天氣不錯,若在陰雨天的日子來訪,只怕這些石階會讓腳底滑滑,要格外注意安全呢~~
桌子椅子應有盡有,一整個就是後花園的fu,不曉得這裡是如何開鑿出來的,偌大的空間,乍看之下還滿像山洞的,在以前週遭房舍還不是像現在這般高的水泥樓房時,視野想必是非常地棒,遠眺前方的皇帝殿山峰應該沒問題才是,石碇東街素以街道狹小著稱,此間主人還能有這般閒情雅緻在住家後方建立這樣一處修身養性的地方,若能在此賞景兼品茗應該是超讚的享受吧 !!
歲月悠悠來到現代,景色依舊、人事已非、昔日紅顏如今卻是皓皓白髮,卻也讓這間石碇老街頗具代表性的百年石頭屋,增添不少吸引來遊各來此一訪的魅力呢 ^ ^
沒有現代科技的加工技術,全是先人胼手胝足所開鑿出來的溫馨家園,即便是沒啥特別之處的平凡角落,一磚一瓦都記錄著石碇老街曾有過的歷史痕跡,聽掃地的歐巴桑說,曾有許多專業攝影團體來此拍照取景,為的就是記錄它最美麗的一瞬間,唉呀 !! 能力不足,只好隨便拍拍 @_@
據傳這條乾涸河道便是石碇溪支流之一的崩山溪,在幾乎不見水流的此處,除了著名的吊腳樓建築隨處可見外,那河道的地形也頗讓人感興趣,可能因為水流湍急兼位上游的緣故,乍看之下,很有海蝕地形的錯覺呀 ^^
假日的石碇老街遊客熙攘,相較不遠處的深坑老街多了幾分恬淡的寧靜,比較特別的是看到不少群聚於此的單車勇士與重機機士們,看來這附近的公路是可以盡情奔馳的好地方~~
因為重點放在外按古道,有關石碇老街的點點滴滴其實並沒有做太多功課,對它真是不好意思,但對它感覺卻是超優,不用人擠人來逛街,光是這一點就是非常地讚,就是要像這般悠閒地散步,用心感受每樣事物,盡情享受舊街氛圍,來段心靈沉澱之旅,不就是繁忙的工作生活之餘,夢寐以求的奢侈願望嗎 ???
哈 !! 因為今次主題是步道踏青,所以現在心裡所想的,全都是接下來就要去拜訪的烏塗溪步道之旅呢 ^_^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