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意徜徉在淡水鄞山寺的恬靜清幽,漫步暗街仔轉角遇見莊嚴靜謐的淡水龍山寺,汀郡人與三邑人的昔日淡水故事已是過往雲煙,這屬於淡水老街的古廟風華,最是叫人難以忘懷 ^_^
20120404 236.jpg

本篇獲選為瘋台灣民宿網精選文章

旅行日期:2012.04.04

雖然有著異國情調的洋樓建築與河畔山水美景的淡水老街是那麼地嫵媚動人,不過這次最主要的目的是想來沉澱心情,品味一下傳統廟宇的清幽淡雅,所以這次的行程非常簡單,就是淡水鄞山寺&淡水龍山寺,哈 !! 果然特地找個假日單獨來拜訪它們是非常正確的決定,實在是超有fu的呀 ^_^

undefined

從捷運淡水站出來沿著學府路朝著淡水大學方向前去就會來到淡水鄞山寺了說.......上次怎麼會迷路咧 +_+



來到鄧公路,悶熱的天候、囂喧的車聲,才步出捷運站不久就有些昏昏欲睡,此時來到淡水鄞山寺外牆,裡邊進一個寬廣空間,剛剛的不愉快的感覺瞬間消失不見,頓時感到神清氣爽,已經可以看到半月池囉~~

不久前才去過彰化定光佛寺,還有些意猶未盡,趕快去拜訪一下這間全台唯二屬於汀州人的廟宇吧 ^ ^



取自出入平安的諧音 ?? 都是用"瓶"象徵"平",鹿港文開書院也有同樣的門,但神韻氣質差異頗大哩 @_@

20120404 018.jpg

半月池不算陌生的名詞,有時可在傳統三合院的前埕看到它,但在淡水鄞山寺的這座池子可是蘊含著閩西客家的傳統文化,據說廟後有化胎,與前面的半月池相結合時隱約符合圓樓的精神~~

當真 ?? 可惜唯二祭拜定光古佛的彰化定光佛寺格局早已嚴重破壞,所以無從對照比較囉 -_-



若從另一個入口進去,就是靠近鄧公路的北側,會先見到一座"鄞山寺公議規約石碑"(其實標題只有"鄞山寺石碑"等字樣),設立年份是光緒19年(1893年),大意是說淡水鄞山寺在祭祀或酬神演戲時,閒人不要在一旁成群結隊或是聚眾賭博,它並非奉憲示禁碑,道德勸說效果意味濃厚,而且會在節慶時來此的,應該都是汀州人才是,所以這個其實是寫給自己人看的 ??

另外更讓人好奇的地方是,碑文署名並未使用鄞山寺的名義,而是台北汀眾,莫非與當年早已落藉台灣的汀州人後代與晚近才出現的外地或是大陸汀州人為了廟產管理鬧得不愉快有關 ??

因為是好奇寶寶所以喜歡亂亂猜,只是剛好把這兩件事聯在一起罷了 XD



20120404 032-1.jpg

因為對半月池有些興趣,所以先繞到寺後方看看傳說中的化胎,果真有耶,而且還是範圍甚廣的小土丘~~

記得這是客家常見的建築文化,尤其是在探訪伯公廟時經常看到這個名詞,絕大部份都與風水有關,客家人在建築時非常重視風水,著名的客家聚落北埔老街背倚秀巒山、北埔慈天宮位居龍穴,面朝水磜溪、大湖溪,天水堂前設有埤塘留住朱雀水,是符合"前水為鏡、後山為屏"的絕佳格局~~

淡水鄞山寺當初在建廟時也是經過諸多風水考量,廟前半月池、廟後化胎,再放大看則是背倚大屯山、面朝淡水河,恰巧是"前水為鏡、後山為屏"的好風水,台灣多天災、清朝年間戰爭械鬥不絕,這間廟宇卻能不受影響,幾乎完整保留道光初年創建時的模樣,難道與這精心設計的地理位置有關 ??

相傳此地為蛤蟆穴,半月池是嘴巴,廟後兩個小水池象徵眼睛,可保此地香火不衰,但也因這風水地理太旺,據說只要廟內敲鐘時,草厝尾街(公明街)就會失火,當地居民不堪其擾,便在廟前放一釣竿,象徵釣蛤蟆,說也奇怪,此後寺內敲鐘時草厝尾街不再失火,廟後其中一口水井變濁(被釣到 ??),淡水鄞山寺也風水被破壞而因此沒落,因為現在兩口井都被封起來了,所以無法驗證真假,只能當做茶餘飯後的趣談啦 ^ ^

芝山巖惠濟宮與艋舺龍山寺也有類似的風水鬥法,其實台灣各地也有類似的故事,每次聽到都覺得很有意思呀

p.s 兩側護室都是傳統民宅常的金形馬背,外牆都是斗砌磚牆,但不知為何,虎邊的後方卻多了一層水泥外嬙,有些好奇說.....



淡水鄞山寺是全台唯二祭祀定光古佛的廟宇,道光二年(1822年)滬尾仕紳羅氏兄弟捐地(他們去世後就在廟附近建墳,其上有涼亭,是為羅公亭),張鳴崗募款,隔年興建,主祀福建汀州神祇定光古佛,並作為汀州會館,是北台灣唯一一座屬於汀州人的廟宇,是閩西文化在台灣的重要遺跡,加上仍維持初建時的模樣,不論是在淡水或是放眼全台,在歷史意義與建築藝術上都有擁有極高的價值~~

廟址設在當時的滬尾街東郊,坐東朝西,據說隔著台灣海峽面向故鄉福建汀州,參與建廟人員多以汀州永定縣人士居多,相較於大批泉漳移民早已在此安身立命,帶有閩西客家色彩的汀州人,來台移民人數難以與其他族群相比擬,但鄞山寺不像一些被閩籍同化的三山國王廟,時至今日仍是北部汀州人的信仰中心,留下的幾塊石碑都是在描述汀州人的家務事,非常有意思且有趣的現象~~

它在道光三年(1823年)正式動工,隔年落成,道光23年(1843年)、咸豐八年(1858年)、同治12年(1873年)都有整修的記錄,最近一次記錄是1991年,耗費20個月才完工,歷年的修建皆未破壞它的格局,屹立近二百年都未曾遭遇浩劫而致損壞,是台灣現存諸多古廟非常罕見的奇蹟,至今仍保有道光年間的建築風格,非常值得來此一探究竟~~



前殿屋頂是三川脊形式,附近另一間淡水祖師廟前殿也是有著相同的格局,但不論裝飾、屋瓦、剪粘...等,所給予的感覺卻是完全不同,充份感受到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 ^ ^

它是兩殿兩廊兩護室的建築結構,兩側的護龍馬背雖有鵝頭吊飾,但若是單獨來看便與一般民宅無異,畢竟是做為來台汀州移民暫歇之處,建築形式上與廟宇建築仍是略有不同~~



三川殿的兩側入口的門神是風調雨順四大天王,還真是一看就瞭,比較有興趣的地方是它的門前對聯.......
"官渡朝來皆法水,砲臺日射盡恩光",看到"官渡"二字,,馬上聯想到義渡,但這裡應該是指淡水河口的關渡門,怎麼看都與它有關係(同音異字 ??),還有就是那個砲臺,疑是滬尾砲台,當時尚未毀於中法戰爭,在淡水諸廟現存的詩句裡,算是相當少見~~

這裡不使用常見的大屯山與淡水河,反而是用關渡與滬尾砲台,非常有意思,而且從裡邊文字有關渡門與砲台,當年應該可以遙望淡水河口,甚至指向故鄉福建汀州.........

將近二百年的歷史變遷,現在從正門望出去,除了學府路,什麼都看不到啦 +_+

20120404 058.jpg

20120404 059.jpg

三川殿龍虎兩邊的壁堵上半部是定光古佛的相關事蹟雕刻,分別是除蛟伏虎,那個蛟除了角比較特別外,基本上就與一般常見的龍沒啥分別,雖然蛟有機會羽化成龍,但也太快了吧 !! 若是稱做降龍還比較切合主題,這兩幅作品恰巧暗合左青龍、右白虎的方位,真是讓人會心一笑的創意巧思呢 ^﹏^

p.s 壁堵下半部分別雕有麒麟、獅子,還有旗球戟磬的象徵主題作品,畢竟是廟宇,該有的東西都沒少 ^ ^

20120404 061.jpg

因有劍屏擋著,以致拍照角度受限,不過大門附近的建築藝術仍是盡收眼底,獅座是獅子戲球造型,員光下方則是軟團螭虎,大門旁是香爐造型的螭虎石窗,螺旋形狀的石鼓則是讓眼睛不禁會想跟著它的螺紋一直繞下去,偶爾坃玩這種視覺小遊戲真是調劑身心的好妙方 ≧◇≦

龍柱造型充份體現清朝中葉的簡樸風格,流雲似水的單龍盤柱雕飾優美流暢,撫摸其間似乎能感受到它所傳出的悠悠古意~~



雖然淡水鄞山寺只有兩殿,但彼此的建築藝術卻是各擅勝場,走進三川殿,空間豁然開朗,目光順著點金柱往上方望去,是二通三瓜格局與疊斗式屋架(步口通樑穿過檐柱後形成一個吊筒與小小的龍頭雕飾,與大門前使用倒爬獅的手法不同),這裡的瓜筒是工藝難度較高的趖瓜筒,使得它的結構甚為穩固,另外一個特別的地是最上方的瓜筒以斗座代替,並雕飾成定光古佛除蛟的主題,與外邊壁堵的石雕相互輝映,非常有趣呢~~~

下方的雀替是鰲魚造型,生動的表情與誇張的魚鰭造型看起來栩栩如生,有股即將躍然而下的錯覺,加上整體環境十分樸素簡潔,更是將它精采的建築工藝襯托得極為迷人,真是很想去好好摸一下那個鰭,做得真是超顯眼的 ^ ^

20120404 086.jpg

三川殿上方懸掛著同治五年(1866)”坐鎮海門”匾,署名”中式庚申科明經恩進士江有章偕弟雍進士加翰林院待詔職銜江廷章仝立”~~

這塊匾有幾個可看之處,例如這對江氏兄弟來自噶瑪蘭(宜蘭),祖籍為汀州八縣的永邑(永定),恩進士即恩貢,屬於清代五貢,雍進士就真的沒聽過,似乎是例捐而來的國子監生~~

20120404 081.jpg

回望三川殿,這時才看到它的大門的左右門神是韋馱、伽藍兩位護法,是佛教廟宇常見的門神,淡水龍山寺同樣屬於佛教廟宇,三開間的前殿左右側門一樣也以風調雨順四大天王做為門神,但大門則是繪上哼哈二將,所以說一樣是祭祀與佛教相關的神明,屬性略有不同,所對應的門神也會略有差異 ??



前殿屋頂上的雕飾沒有華麗的外表、繽紛的色彩,卻仍可見到許多精心製作的藝術菁華,遠遠便能看出這些作品當初是一片一片剪粘上去,但最吸引我目光的那許多花,數量之多簡直是目不暇給......

猜猜看,是梅花嗎 ??

20120404 104.jpg

一般寺廟常見的柱子依形狀而有尊卑之分,依次排序為圓柱、八角柱、方柱,這裡三川殿使用八角柱、兩側迴廊使用方柱、正殿則是使用圓柱,分配上極為嚴謹,甚有古風,不愧是道光年間保存至今的著名廟宇~~

中庭天井除了香爐外,還有一座古鐵鼎,一開始不曉得有何用途,後來看到有人在那裡燒金紙才想說原來是替代金爐的東西,不放在廟埕而是放在天井裡倒也很奇特,當時未留意,直到回去查了資料才曉得這可是道光年間的古董 !! 相關細節就不說了,自己去看就曉得,好歹也是百年遺跡,有些不適合再當作金爐使用,不然哪天燒壞了,鄞山寺可又少了一件珍貴文物~~

20120404 110.jpg

這裡雖是汀州人在台灣北部重要的信仰中心,但從廟內隨處可見的永邑(永平)字樣,可以想見當年在台汀州諸縣裡,永平縣的勢力是不容小覷的~~

20120404 118.jpg

寺內迴廊牆上篏有幾塊石碑,從裡邊可約略了解它的一些發展歷史過程,比較特別的是,並非常見的重修記錄碑,嗯.....該怎麼說呢 ? 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XD

這塊立於光緒二年(1876),俗稱"喜助鄞山寺香祀碑記"的石碑,內容大意是說在台汀州永邑人江東捐獻田笡做為鄞山寺的祭祀費用~~

p.s 最後一個字,是"牌"不是""..............沒差吧 !!

20120404 112.jpg

20120404 113.jpg

20120404 115.jpg

另外一塊"鄞山寺石碑記"裡邊的文字就是落落長,雖然分為兩塊,而且有三個年代,但應是同時設立,裡邊記載三件事,分別是同治12年(1873)有關廟產的爭議說明、光緒18年(1893)重申鄞山寺財產為台北汀州人所擁有,台灣其他縣市與內地汀州人不得染指、光緒19年(1894)公告訂定鄞山寺管理辦法,最後再由當時寫得一手好字的杜逢時書寫刻成碑文,永誌紀念~~

裡邊可以看到同樣是汀州人,卻有台北汀眾、內地汀眾、越縣汀人之分,雖是同鄉,但只要扯到金錢,就算親兄弟也要明算帳的~~~~

雖然超多的文字初見時有些眼花,但那筆跡娟秀、字體工整,越看越是津津有味,杜逢時不愧是著名書法家,即便只是簡單的敍述文字,卻是看得津津有味,一點也不會覺得枯燥啊 ^ ^

聽說杜逢時當年名列"台灣三筆"之一,查了一下,才曉得另外二位是洪以南、鄭鴻猷,他們也是有著豐富的功蹟,有興趣的就自己去查吧~~~

20120404 135.jpg

正殿是八角柱盤單龍,正好是清朝中葉八角龍柱逐漸興起的年代,外形雄渾生動、蒼勁質樸~~

20120404 145.jpg

最特別的地方是柱珠下方的磉石,可以明顯看到它突起並雕有紋路,就像是一朵倒覆的蓮花,而這磉石突起的罕見例子是寺內相當重要的建築特色,淡水祖師正殿龍柱下方磉石則是被雕飾成水波紋,不曉得這算不算突起 ?? 先前逛那裡時沒注意,現在才曉得原來磉石是怎麼回事,真是感動啊 !! 又學到了一條寶貴的知識呢 ^ ^

20120404 148.jpg

廟內古匾不少,但最感興趣是這塊"分被東寧"匾額,落款"臺北紳耆暨衆汀郡 董事蘇發偕男國章等仝立",因為它的年份---光緒甲午年(1894),就在它剛掛上不久,改變台灣歷史的甲午戰爭隨即爆發,之後戰火遍佈全台的乙未戰役有著客家人的身影,奮勇而戰的客家精神最終在屏東六堆不敵裝備精良的日本軍隊..............

一塊1894年的匾額,想起不少這塊土地曾有過的壯烈故事~~

20120404 152.jpg

正殿祭祀定光古佛,一踏入裡邊便可見到端笑神龕中央,閉眼微笑、莊嚴肅穆的神像,非常寫實的表情,仿若一位慈悲的長者,據說它是一尊軟身神像,相傳是汀州先民從家鄉武平迎來此地供奉,看著那和藹的面容,此刻心中是無比的詳和........

正殿建築格局是"三通五瓜六柱",其中多了兩根副點金柱讓它的空間更為寬廣,充份傳達正殿的尊貴氣息,另外屋頂上方是捲棚軒,與一般常見的廟宇建築有別,都是不能錯過的重要建築特色~~

20120404 154.jpg

仔細端詳供桌,兩旁用紅字寫著"道光貳拾叁年重修葭月吉旦,永邑弟子大學生張英才仝男鳴岡敬奉"~~
哎呀~~那嶄新且黑亮的金璧輝煌的外表,實在很難相信,這可是見證1823年,鄞山寺創建後第一次整修的珍貴文物 !!

p.s 桌子前方有著五隻鶴的圖案,形狀皆不同,據說代表閒雲野鶴之意.......糟糕,有看沒有懂 >_<

20120404 159.jpg

兩旁配祀觀音娘娘與土地爺爺,鄞山寺之名來至汀州最重要的河流---鄞江,順著鄞江渡過黑水溝來到滬土,當年來此打拼的前輩們,不僅祈望能在此安身立命,也希望保佑家鄉一切平安順利,這是飄流在外的浮雲遊子們,心中最大的願望吧~~

p.s 附近的木楹聯可以看到張鳴崗的題字,有著道光三年的字樣,應是創廟時設立,也是百年以上珍貴文物~~

20120404 161.jpg

雖然汀州位居閩西,但仍是福建的一份子,能夠在這裡見到粵藉人士在道光年間獻的木楹聯,最有可能的原因應該是基於同是客家人的緣故吧~~

正殿上方懸掛道光四年(1824)的"是登彼岸"匾,落款"賜進士出身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永定巫宜福偕弟賜進士出身禮部主事前翰林院庶吉士巫宜禊盥手敬書",有夠長 !! 重點是巫宜福、巫宜禊這對兄弟曾在彰化定光古佛廟獻上"智通無碍"匾及"活百萬生靈蹟託鄞江留一夢"木楹聯,汀州人在台唯二的兩間廟宇都有照顧到,真是很有心呀~~

20120404 163.jpg

或許是廟宇空間不大,所以鐘與鼓就擺放在正殿裡邊,其中這口鐘看起來古色古香,還是說它就是當年敲一下便會造成草厝尾街失火的那個鄉野故事的主角 XD

上面寫得很清楚,它是銅鐘啊~~卻是大正三年(1914)才掛上去的,在這之前應該也有鐘,只是現在已經不曉得消失到哪兒去了 @_@

20120404 174.jpg

兩側的護龍便是昔做為汀州人來台的歇息之地,以前汀州人遠道而來,在滬尾港上岸後,需要一處落腳的處所,大多住宿在當時位於滬尾街東郊的淡水鄞山寺,它不僅是寺廟,也肩負起汀州會館的功能,雖然現在會館功能已然消失,但鄞山寺管委會成員幾乎都是在台汀州人的後代子孫,當年汀州會館所擁有的凝聚同鄉力量與情誼的功能,依然延續至今~~

20120404 180.jpg

其中一個房間供奉著昔日建寺有功的前輩長生祿位,獻地建廟的羅可斌、羅可榮兄弟位居中央,若沒有他們如此善舉,淡水鄞山寺是否會出現就要打個問號了,真是非常值得讚揚的~~

鄧公里、鄧公路、鄧公國小.....等,都與鄞山寺有著莫大的關連,試著將"定光"用台語唸唸看就知道啦 XD

另外""真正的唸法同"",千萬不要唸錯了啊 XD



離開淡水鄞山寺,漫步英專路往西繞呀繞的,很快就來到清水街,依舊人潮不絕,這次再度闖進暗街仔,不為別的,一定要找到淡水龍山寺 !!



幸好下午時分人煙稀少,不然像早上那樣人擠人可真是很受不了,在家裡附近的菜市場買東西雖然也是人多到寸步難行,卻沒這麼大的反彈,因為目的不同的關係吧 ? 急著趕路卻被擋著,感覺就不是很好.........



清水街走了快一半才總算是看到它的身影---淡水龍山寺,現在曉得為什麼上次經過這裡會錯過它了,因為還要拐個彎才能看到,若是直直向前走,可是完全不會曉得它就其實就在旁邊 >_<

週遭都被附近的民宅建築給重重包圍,完全看不出它身為淡水四大古廟之一的崇高地位................

20120404 209.jpg

台灣現存的五間龍山寺,截至目前為止已拜訪過三間,只剩台南龍山寺與艋舺龍山寺,倒也沒特別想要全部都逛過,個人偏好隨緣路線,有緣的話,總有一天會相遇的 ^_^

聖旨牌上居然寫著"敕賜"........淡水龍山寺並非皇帝欽命所建,所以應是與那塊御匾"慈航普度"有關吧~~居然還出現咸豐八年與民國己酉年兩種不同年份,真的是很用心耶~~另外那個署名散發強烈的地域性---晉南惠弟子眾立,那個年代莫非只有三邑人才能入廟拜拜 ?

20120404 208.jpg

雖不見巍巍廟貌,亦未有華麗雕飾,但站在古樸雅緻的三川殿下,看著前方天公爐香煙袅袅與往來不絕的信徒,還是很有古廟的fu啊 ^_^

相傳台灣現有的五間龍山寺都是自大陸泉州安海龍山寺分靈而來,所以雖然主祀觀音娘娘,卻帶有地域性,它的主要信徒大都是三邑人(晉江、惠安、南安),淡水龍山寺自然也不例外,相傳咸豐八年(1858)洪氏兄弟(洪光海、洪光城)捐地、三邑人出資,才興建這座淡水龍山寺,帶有同鄉會館的性質,象徵強勢的三邑人開始要在淡水大展身手 ??

據說清水街南段的市集在廟宇建成後才逐漸成形,就是現在俗稱的暗街仔,同治四年(1865)、光緒二年(1876)都曾整修過,爆發中法戰爭的光緒十年(1884)對淡水龍山寺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年,連光緒皇帝都曉得它在戰爭時期大顯神威,光緒12年(1886)御賜淡水三塊匾額給淡水,其中一塊就是高掛廟內正殿的"慈航普度",當年可說是非常風光~~

進入日治時期後,相關記錄甚少,戰後的1969年、1982年(此次最大)、1999年皆曾重修,百年來廟貌未見太多變化,但它曾經擁有的廣大廟埕不再,如今盡是狹小擁擠的民宅,隱身在吆喝叫賣不絕的菜市場裡,若非當地人或是有心尋訪的遊客,幾乎難以尋覓它的所在位置~~

雖然不像淡水福佑宮受到許多遊客的青睞,卻也因此讓它保有許多幽然的靜謐、傳統古剎才能感受到恬適詳和,沒有太多旁人的紛擾,與淡水鄞山寺類似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這次專程來拜訪它,還真是來對了呢 ^ ^ 大門對聯"龍虎騰驤尊佛祖現身說法,山川靈異與普陀接武流芳"有點意思,尤其是後四字,因為是"武榮弟子許水來敬奉",所以才這樣寫 ?

20120404 253.jpg

三川殿上方懸掛的"慈航廣濟"匾額頗有意思,光緒五年(1879)立,但其落款..... "訂戲花釵特辦台北通商稅務福州旗營協鑲劉清潔,訂戲花釵辦理滬尾通商董余金浙江補用知府李彬璽敬立",也太長了吧,與嘉義城隍廟那塊"至誠前知"匾有得比 !!

20120404 210.jpg

幸好外邊的劍屏沒有將兩邊的側門區塊給整個包起來,所以才能在此欣賞到三川殿的建築藝術~~

前殿是三開間,共六扇門,左右兩邊入口分別是風調雨順四大天王(淡水鄞山寺也是如此,因為大家都是佛教寺廟的緣故 ? ),正門則是哼哈二將,因為空間狹小,不易拍到全貌,只好意思意思一下囉 >_<

20120404 213.jpg

淡水龍山寺據說在咸豐末年剛落成時常遇到地震,同治初年便有整修記錄,此後一直到要到光緒二年(1876)才又再次整修,從遍佈三川殿的不同年份落款,可以看出不同時代在它身上所留下的痕跡...............

20120404 216.jpg

對看堵不是一般的旗球戟磬,而是二十四孝故事 !! 龍邊這裡的圖案以打虎救父最好認,那個揹人行走應是行傭供母,再來是棄官尋母、嚐糞憂心,最下邊的就有點難猜,有可能是黃香溫席,另一幅就有些莫宰羊 +_+

自從上次在北埔慈天宮見過的24孝柱,還有這般用不同形式呈現這段中國傳統故事的石雕作品,樸實簡單的石雕有著光滑異常的外表,百年來不曉得經過多少人的撫摸,觸碰起來非常有歷史的fu啊 XD



前殿兩根八角單龍盤柱造型古意悠然,線條分明的透雕手法,柱上還有雲彩與人物,龍爪上雖已抓了一顆龍珠,細看嘴裡又有一顆小龍珠,甚是有趣 ^ _^ 這是光緒二年(1876年)的作品(柱身有"惠邑江萬順號、永發舟、泉春舟、源順舟仝奉"的落款),雖然部份略見風化,但仍可想見當時工匠的高超手藝,左右兩條龍口造型一張一閉,上次看到這樣的景緻是在彰化孔子廟,不過這裡的造型較為豐富複雜,彼此建成年份卻是相差甚多,因為很少見到所以感到相當有趣呢 ^_^

p.s 那龍口裝了尖尖的利牙,很鋒利呀 !! 總得應該是來後才裝的 ☆_☆

20120404 227.jpg

20120404 228.jpg

三川殿一對青斗石獅是咸豐年間作品,公母獅皆開口,而同似乎為了強調公母之別,兩獅臉部寬部略不同,使得一個威猛、一個柔和~~

公獅手持采帶串銅錢,多出來的彩帶部份充份展現石雕技藝;母獅踩球弄幼獅,那隻小獅子卻是頭朝下,一副不想被管教的模樣,也是饒富趣味的畫面~~





神龜負洛書龍馬負河圖是常見的廟宇建築常使用的題材,或彩繪、或石雕,以前參訪過幾間寺廟,雖然知道有這樣的雕飾,但卻常常錯過,實在是很糟糕,這次總算得以見到這慕名多時的傳說故事,雕塑作品渾厚樸實,可以想見當年工匠們的技巧已達相當高的水準,看著它們可以強烈感受到歲月的流逝在它身上所留下的滄桑痕跡,兼且可近距離仔細欣賞,超沉浸這傳統古味環繞的歲月采風 ^ ^

若非事先有調查過,可能只會當作一般的麒麟與少見的烏龜,哎哎 !! 事前功課的準備,真的很重要呢~~

20120404 232.jpg

咸豐戊午年也就是成豐八年(1858年),淡水龍山寺就是在這年肇建,比較好奇的是最上頭的文字為何都會塗上紅色文字 ??

20120404 233.jpg

除了門口一對古樸的石獅外,燦景框裡也各有一隻可愛的小石獅,大小石獅一齊保護這間廟宇啊 XD

水車堵的剪粘作品頗有意思,那隻老虎做得頗生動,主題也饒富深意....武松打虎 ? 還是楊香打虎救父 ??

20120404 249.jpg

20120404 250.jpg

中門的門神為哼哈二將,彩繪大師莊武男作品,常見的佛教護法神,與韋馱、伽藍齊名,面容不怒自威,卻又有股易親近的祥和,門板空間留白不少,身後綾帶發揮了畫龍點睛的效果,整體色澤柔和又不失肅穆莊嚴,與主神是觀世音菩薩的淡水龍山寺可說是搭配得恰到好處~~

20120404 248.jpg

淡水龍山寺的格局非常地小巧玲瓏,縱深甚長的兩殿兩廊式泉州風格廟宇建築,站在天井就能看到它的全部,聽說拜亭是1982年才增建,不過卻與這間廟宇的氛圍非常符合啊 XD

20120404 252.jpg

雖然圓柱的等級較高,但看著週遭眾多的八角柱與方柱,柱上的楹聯又都色彩繽紛,看得是目不瑕給,莊嚴裡帶點輕鬆活潑的fu

p.s 注意中庭的花壇,它們都是將以前的石柱拆下來再來拿來回收利用的,一開始不曉得,後來才發現~~

20120404 256.jpg

它裡邊楹聯的數量甚多,光是來此閒晃看看這些饒富深意又對丈整齊的傳統詩句,就已是不虛此行 ^_^

"龍起大屯淡江無異於南海,山名觀音滬地恍然是西天",非常喜歡這對聯,將龍山寺的佛教性質與淡水當地的山水絕景都帶入裡邊,咀嚼它的文字內涵,越讀是越有一番韻味~~

20120404 257.jpg

柱身還有另一對楹聯"龍體乎乾三男皆大稱大士,山象諸艮二女相觀曰觀音",更是將八卦中的乾、艮卦利用男、女之別與大士、觀音相呼應,要細想才能察覺其真正要表達的意思,不然單純只看字面的三男、二女.........似乎有些怪怪的 -_-

它是同治四年(1865年)晉邑弟子王盛泰號敬獻,相傳咸豐十年(1860)的地震將其震毀,同治元年(1862)的春、夏、冬季三次地震再度使得寺廟毀損嚴重,王盛泰號(應該是商號)與許水來將其重建,並修舊如舊,格局仍一如往常,所以呢 !! 推測這對聯在初建廟時便已存在,同治年間重建時於新的柱子再度題上,只是落款年份不同....

為什麼會這麼說.........待會兒就把證據拿出來 _



ㄟ...............雖然只是部份,但剛剛好像看到與它一模一樣的楹聯耶 !! 直覺認為應是將以前改建時將舊石柱抽換時所留下的遺跡~~

與其丟棄或是放在一旁任其荒廢,倒不如讓它好好地回收利用,當作花壇來使用,古蹟活化的好例子 ^o^

20120404 258.jpg

20120404 259.jpg

當初怎麼會想到要寫上這種字呢 !! 太強了,沒有一個是認識的 @_@

上方的文字為"世事難藏觀世眼,來身應有如來心",用篆文來寫,感覺完全不一樣了說..........

p.s 晉水黃金豐號指的應該是黃姓家族的墾號吧~~

20120404 265.jpg

這塊被稱做"龍山寺公約碑記"的石碑,記錄了這間廟從無到有的過程經歷,從裡邊可以清楚地知道淡水龍山寺是在艋舺龍山寺建成之後才出現,而且是三邑人共同建造,由於這塊是咸豐八年(1658年)所立,也是說明它創建年份的有力證據,裡邊提到幾位三邑仕紳的名字,第一位就是艋舺大老黃龍安,這也說明淡水龍山寺與艋舺的關係匪淺 !!

20120404 266.jpg

旁邊有一塊較小的石碑,上邊只有署名山寺,光緒11年(1885年)設置,大意就是某位在中法戰爭因功榮昇的武官,不知是感謝觀音娘娘的保佑還是心血來潮,捐獻石材重鋪中庭,真正提到的事蹟只有"敬獻石庭"四字,其他都是落落長的官銜 ¯□¯

裡邊提到的"",應是指淮軍將領章高元,因在中法戰爭之後奮勇殺敵,而得到年昌巴圖魯的封號,戰後為了酬神而捐獻立碑,目前在中庭看到四尺見方的觀音石材,應該就是碑文裡邊最後提到的事蹟 !!

後來才知原來這塊石碑是有名字的,叫做"章高元獻淡水龍山寺石庭記",還不錯,至少章將軍的全名終於出現,不然熊熊看到這塊石碑,完全不會曉得裡邊寫到內容究竟與誰有關 +_+

20120404 269.jpg

在過水廊可以看到一座已廢棄不用的金爐,據說是近年為了響應環保所以才封爐,看不到爐體全貌卻能見到燒金紙的爐口,實在是很少見 !! 已經封爐的現在,看著雕刻精緻的小巧石製爐門,要不是特別意識到它的存在,一時之間還想不到它與金爐有關 ☆_☆

20120404 281.jpg

正殿前方的拜亭是1982年才增建,沒有近年興建廟宇常見到那極盡華麗卻有些空泛的雕飾或是工藝複雜但流於形式的單調樣貌,雖然不曉得它之前究竟是何模樣,但它給我的感覺卻是充滿了幽幽古意,那不是龍柱而是八角柱的造型看了真是超賞心悅目的 ^ ^



沒有御路啊 ~~ 直接走中間沒關係吧 ??



每幅楹聯的開頭都要符合"龍"、"山"二字,內容卻一點也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不協調感,呵呵 !! 構思這些文字的傢伙,國文造詣都不簡單啊 ∩_∩

20120404 287.jpg

淡水龍山寺主祀觀音佛祖,配祀天上聖母&註生娘娘,附近已有個名列淡水大廟的福佑宮,在不遠處的這裡還要拜一尊媽祖娘娘,這之間的差別頗耐人尋味..........

20120404 291.jpg

20120404 295.jpg

正殿也有一對八角單龍盤柱,咸豐八年(1858)的作品,上面刻有"弟子黃龍安、萬鍾、漢杰立",形式與三川殿那對龍柱類似,but造型、氣勢,皆略勝一疇,那五綹鬃毛的雕飾長長地連結到柱身(雖然明顯有修補痕跡),相當少見的作法,展現出令人敬畏的氣勢,雖然沒有一開口、一閉口的設計,不過口內仍依然裝有利齒,觸摸它的尖端會隱隱作痛哩~~

20120404 294.jpg

極致呈現的透雕手法,柱珠上方的海浪波紋讓原本的八角柱身瞬間變圓形,猶如蛟龍臨海飛翔........應非它處做好再運來,而是現場琢磨深刻後再立起,代表臺灣廟宇石雕技術至少在咸豐年間已是相當成熟了~~

20120404 297.jpg

聽說這叫做劄牽樑,連結拜亭與過水廊,維持建築承重的平衡,原來還有這樣的設計,又學到了一件事囉~~

20120404 299.jpg

寺內陳列不少歷史悠久的古匾,每塊都有屬於它自己故事,其中名氣最大、最為人知的,莫過於這塊"慈航普度",匾身有著隱約可見的龍紋,雖然沒有任可年份落款,但只要事先查過資料就曉得,它就是光緒皇帝為表彰觀音娘娘顯靈保佑清軍打贏中法戰爭,而在光緒12年(1886)賜給淡水的三塊匾額之一,它的身份地位可是非常崇高的~~

總算是全部見過這三塊有著傳奇色彩的匾額,可惜只有兩塊有拍到照片,改天再去淡水祖師廟補完吧 T_T

20120404 298.jpg

光緒七年(1881)的"南海朝宗"匾,落款寫著"督辦台北通商稅務鑲藍旗協領得泉敬酬",雖然年份不是很久遠,但它與先前見到的"慈雲廣濟"同樣都是滬尾海關監督所獻,當時淡水已開港,這兩塊匾是淡水在晚清時分已走向世界的見證,具有很特別的意義~~

同治元年(1862)淡水海關成立,又稱滬尾關,為了提升工作效率,引進洋人管理,當時華人擔任海關監督,管理舊關(常關),洋人擔任稅務司,管理新關(洋關)~~



西施脊的雕飾作品全是海中生物---鯉魚、龍蝦、螃蟹,淡水不愧是港口城市,連廟宇也建得這麼有意思啊 XD



右邊那個小門就是淡山龍山寺另一個入口,若沒特別留意還真的是會給它漏掉 >_<



走到清水街與中正路8巷的交會處,回過頭往上看就可以看到龍山寺的mark,說難找也不難找,上次就是少了這個回頭的動作,所以才會miss掉 +_+



照例買個阿婆鐵蛋回家當伴手禮 !!  直到現在還在回味那廟宇的悠閒靜謐,突然來到人車超多的中正路,感覺真不習慣呢 >_<

紅毛城到鄞山寺之間的淡水景點都差不多逛遍了,比起幾年前走訪鹿港小鎮時的隨興走走,這次有比較仔細,所以收穫超多的 !! 還剩滬尾砲台&淡水忠烈祠這幾個景點(一滴水紀念館與漁人碼頭暫無計劃 @_@),不急 !! 等緣份到了,自然就會去拜訪它們啦 ~~

可以重新認識淡水鄞山寺與淡水龍山寺,不再是從書本上看到的片面知識,真是超充實,非常呷意這兩間廟宇所傳達出的悠閒氣氛,尤其是鄞山寺,那個鬧中取靜的廟埕,是動靜皆宜的散步好去處 ^_^

 

本篇遊記於瘋台灣台北民宿網同步發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恩恩 的頭像
    小恩恩

    郊外踏青去~~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