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風華百年的淡水英國領事官邸,欣賞夕陽映照下的紅毛城是多麼地耀眼動人,遠眺淡水河畔美景,是段感動心靈深處的淡水小旅行~~undefined旅行日期:2012.03.27

即便是春天午後的陽光,仍能強烈感受到它的無窮熱力,淡水老街的最後一段行程,就在淡水河的夕陽暮色相伴下,悠悠晃晃地走完囉 ^ ^

undefined

這段行程主要活動的範圍都在真理大學,真是充滿了歷史人文的高雅氣質,逛了個不亦樂乎,最後再到紅毛城來個happy ending,感覺超優的~~



步出淡水中學門口來到真理街,向西走沒兩下就是真理大學,與真理街的名字真是門當戶對呀~~

因為以前沒來過,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反而對這個新名字有些不習慣,但在裡邊走一遭後,才感受到比起舊時的名稱,這個名字更適合它 ^_^



想要充份感受雙心拱圈的校門所給予的異國情調,最好是從紅毛城入口旁的真理街一路往上走,當轉個彎後,看到路樹成蔭的遠方竟有著仿佛只有在國外才能見到的建築風情,可是很有fu的哦 !!

可惜這次行程路線是從真理大學走向紅毛城,所以無緣享受這項樂趣啦 >_<





進入大門後是一條寬敞的柏油路,許多年輕學子們穿梭其中,它的名字叫做三H大道,讓我想起以前就讀大學時經常走的那條工學院大道,那段輕舞飛揚的青澀歲月..................



在校園裡餵鴿子吃東西,看起來就是一整個悠閒啊 ^ ^

記得以前唸大學時在K書中心後方的林間吃早餐,翠綠林木與如茵碧草相伴下,心情倒也非常愉快,這時一隻小松鼠跑到我前面發呆,不會是被香味吸引過來的吧,於是就給它一小片蛋餅,它拿著就一溜煙地跑掉了,過沒多久又跑來跟我大眼瞪小眼,這次不理它,它看大概也沒下文,最後就跑到樹上消失無踪~~

重點來了,突然間頭刺痛了一下,似乎被某樣東西打到,撿起來一看,疑似某種果實,哇咧 !! 上面有被咬了一口的痕跡耶.........難道是剛剛那隻小松鼠丟的 ? 不給它吃的居然會這樣 ? 在查無實據的情形下,變成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謎~~

雖然是好多年前的往事了,卻是歷歷在目的難忘回憶,每次想到總是不禁會心一笑 ^ ^



淡水西式教育的開端,一切都要從當年馬偕回鄉募款,在台興學的舉動開始說起,造就淡江中學、真理大學、台灣神學院的搖籃,如今是真理大學最引以為傲的代表性建築物,歷經百年風霜,風采依然、不減當年,它就是牛津學堂,又稱理學堂大書院,奠定淡水現代教育的發源地,探尋馬偕在淡水的足跡時必訪的重要景點~~

當年馬偕來台後,四處行醫傳教,足跡踏遍整個北台灣,1872年設立逍遙學院,巡迴各地講授神學,幾年下來招募了不少學生習醫兼傳道,由於人數眾多且授課地點不固定,開始考慮設立一座西式學校建築來傳授知識與培育教會菁英,所以便在1880年返鄉募款,獲得熱烈響應,便在1881年於現址興建學校以傳授神學,1882年完工,取名理學堂大書院,由於感念故鄉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民眾的熱情捐助,便將英文名字取為Oxford College,所以又有牛津學堂之稱,由馬偕親自授課,主修神學,並學習醫術、解剖,而且學生們都要到滬尾偕醫館實習,也可以說是為偕醫館培育未來的醫療人才,1901年馬偕逝世,吳威廉牧師(Rev.William Gauld)接任院長,創立北部中會、教士會,並改牛津學堂為神學校,進入日治時期後,總督府對於醫師資格的取得有著諸多限制,使得牛津學堂的教會醫生養成功能式微,1906年偕醫館重新開業的隔年,便是延請曾接受正統醫學院教育的醫生來經營~~

明治42年(1909)牛津學堂開始建立學年制度,只接受小學畢業生,就學六年後畢業,分為神學科與普通科,大正三年(1914)馬偕之子偕叡廉在神學校遷至台北雙連後在此設立淡水中學校,培育將來入讀神學校的教會人材,也就是淡江中學的前身,1925年校舍遷至八角塔後,此地一度改為學校宿舍,昭和六年(1931)神學院自偕醫館再度遷回,並改名台北神學校,1936年日方強徵校產、介入校務,教會教職人員被迫退出,台北神學校亦在昭和12年(1937)遷出回到先前的台北雙連校區,其後它再度成為學生宿舍,取名"美寮",戰後改名美樓~~

1965年為紀念長老教會在台宣教一百週年(同治四年(1864)來自英國教區的馬雅各牧師在台南登陸,隔年開始傳教,是長老教會在台之始),便以牛津學堂為基礎,分割部份淡江中學校地,設立淡水工商管理學院,1999年升格真理大學~~

一棟百年紅磚建築,與淡水最著名的幾間學校有著深厚密切的關連,就連遠在陽明山的台北神學院,也是在此奠基,可惜第二進建築曾被拆除,近年才重建,一些小地方也與初建時有所不同,但仍不損它身為二級古蹟的魅力,來真理大學的首站,當然一定先到這裡來朝聖一番啦 XD



理學堂大書院的建築頗有中國傳統四合院的味道,屋脊上的幾座小帽尖是教堂常見的築元素,細看之下卻很有中國風的fu,週遭的圓拱窗與其上方的半圓雨披仍能感受到一股淡淡的異國風情,但看著兩邊有如護龍般的閩南紅磚房舍,視覺上有著莫名的親切熟悉呢~~

屋瓦上方有幾座小小的西式氣窗、護龍馬背上有著廟宇建築常見的雕飾,但內容卻是如水波般的紋路以及疑似船錨的飾物高掛其下,整體感覺卻是一點也不突兀,這樣一座處處可以見到中國建築風味的西式建築,或許是有著傳教的上的需求,但能在百年後的今天見到這麼一座中西合併的重要史蹟,還是讓人非常感動啊 ^_^



正面女兒牆下方刻著Oxford College,所以才會被稱做牛津學堂,但它另有一個中文名字,就是刻在兩旁的理學堂大書院,從中英文書寫順序的不同,深深地感受到它是很古早的建築,若非那排英文名稱不時在提醒著自己,不然光是站在這裡這樣看,完全不會認為它與西方教會有任何的關係 !!!



它以前的身份就已不少,現在也是不遑多讓 ^_^

想要了解它的前世今生與真理大學創校至今曾有過的繁盛歲月,裡邊的豐富收藏可以大飽眼福,而且還有專人管理,不只是單純的文物館,因為裡邊禁止攝影,所以就沒拍任何照片,收起相機,單純用眼睛去看而已.....

奇怪了,以前就沒這麼乖,怎麼這次會如此聽話呢 >_<



基督教長老教會在台一百週年,成立了淡水工商(真理大學),馬偕來到淡水的一百年後,也是北部設教一百年,這次比較陽春,只在牛津學堂角落立上一塊刻著"基督為校基石"的大理石碑..........待遇差好多~~





號稱光緒八年(1882)創校的真理大學,對它的認識不深,上次聽到有關它的新聞已經是好幾年以前的事了,就是它的改名風波,記得那個時候還在唸大學,在BBS上都可見到有關它的長長討論串,那時還滿期待它的新校名會是啥 ? 淡水大學、牛津大學、馬偕大學......最後居然是選定真理大學,當時雖然覺得有點怪怪的名字,現在聽了倒是挺順耳的,尤其它前方的道路就叫做真理街,只要沿著這條街就能找到它啦 XD

記得以前剛到南部唸大學,家人問說要怎麼去,跟他們說大學路1號就是,呵呵 !! 想迷路都很難 ^_^

雖然現在看到有些學校改校名已改到有些不知所謂,但真理大學的改名卻是非常正確的決定,至少不會再將淡水商工與淡水工商搞錯,也不會分不清淡院與淡江大學有啥分別.........至少擦亮了它的招牌,不再是一間默默無名的學校囉~~

其實我那個時候是支持改名叫做馬偕大學的,畢竟都有馬偕醫院了嘛 XD 但現在年紀大了,就不會這麼想了
@_@ 如果能叫做牛津大學,那可就是超猛的呢 !!!



要不是路過剛好看到它,很難想像它可是立於昭和七年(1932)的石碑,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文物哦 !!

裡邊大意是說為了紀念了馬偕登陸淡水宣教六十週年紀念才立此碑,碑文不寫馬偕而是用它的中文名字偕叡理,當年正值牛津學堂再度成為一度遷出的台北神學校根據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正為南北兩間神學院合併紛紛擾擾之際,這塊石碑在那樣的時空背景出現,不曉得是否有什麼特別含意呢 ??



因為看了校園導覽圖,才曉得原來真理大學並不僅有牛津學堂這個著名建築而已,跨過真理街來到校門口對面的財經大樓,走進後才曉得別有洞天,還有一整排讓人驚豔的古蹟群,差點就錯過了,所以此時心裡可是超震撼的呢 ^ ^

在整片碧草如茵的青青草原上有著兩棟十分神似的紅磚洋樓建築,優雅質樸的外表上滿是飽歷滄桑的歲月痕跡,往東望去隱約可見潔白無瑕的白色建築,讓人非常想要一親芳澤,哎呀~~ 別急,一間一間慢慢看吧 ^ ^

在它的一角,最靠近真理街的就是這座俗稱牧師樓的紅磚洋樓,因為地勢的關係,從另一邊來看的話是三層樓建築,因為是站在它左前方的大草坪上,所以僅能見到二層樓的模樣,它與旁邊的牧師樓都是由吳威廉牧師所設計,在1906年建造完成,因為建造的匠師洪泉先前曾負責淡水英國領事官邸迴廊的施工建造,所以看著它們的外觀,還滿像是小型英國領事官邸~~但它還是有它獨持之處,就是可以在建築正面見到弧拱、半圓拱、平拱(磚砌)同時出現的景象,嘿嘿 !! 趣味十足哩 ^_^

顧名思義,它就是專門提供男傳教士居住的,日治時期與附近三棟西式洋樓建築一齊被當作淡中男學生宿舍使用,並以中國四神命名,它的名字叫做青龍寮,夠氣派吧 !! 與牧師樓的名稱還滿貼切的呢 XD



戰後一度做為純德女中音樂教室,現在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築都是教職員辦公室,坐在外邊的椅子上吹風真是好悠哉,可以在古蹟裡辦公,有時想想,挺愜意的呢 ^ ^

undefined

再過去就是真理街,整個地勢突然變得居高臨下,這就是二層樓與三層樓間的差別嗎 ??

p.s 不愧是真理大學引以為傲的大禮拜堂,在這個角度看它依舊是氣勢驚人啊~~



隔壁就是同時期的另一棟建築---姑娘樓,最初是提供女傳教士居住的場所,現在也是真理大學的辦公室,與牧師樓的建築型式幾乎是如出一轍,正面中央都有設有階梯的出入口,相同的拱圈造型,一樣的拱圈數目,同樣的技師在同一年所建的房屋,看起來極為類似是理所當然的吧 XD

它在學生宿舍時期被稱做朱雀寮,命名的人真是天才,超match姑娘樓的啊 !!



牧師樓屋簷下方有著與打狗英國領事官邸類似的頂冠帶構件,姑娘樓的屋簷則比較平凡,而且正面亦無平拱造型........其實他們之間還是可以找到許多不同的差異處,but懶得玩大家來找碴的遊戲,比較興趣的部份是地基的構造,在整片都是紅磚群裡,那些偌大的石頭建材甚為奇特,完全不曉得是什麼原因,至少看起來還滿有意思的~~



看了一下招牌,才曉得二樓是校長室,每天看著這樣的景色處理校務,實在是太享受了吧 !!



姑娘樓旁有路可直達真理街,它的後方有著大型建物..........有些懷疑,姑娘樓的縱深應該比現在所看到的還要長,莫非.......後面曾被拆除過 ?? 完全不曉得,無聊隨便亂亂猜 XD



往東邊看去有一棟白色的建築,四坡水屋頂與拱圈迴廊頗有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的味道,果然沒錯,它就是也有著小白宮封號的洋樓建築,馬偕故居是也~~



有別真理大學校園內幾座洋樓建築皆處於開放空間,馬偕故居在西側多了個大門,半關的模樣好似宣示閒人勿闖,此時輕輕地推開那小小的木門,帶著冒險的興奮心情,趕在被人發覺前快速進到裡邊,還好,沒被人發現,雖然不曉得是否可以這樣不請自來(都沒遇到其他人 >_<),but著名的馬偕故居就在眼前,豈可錯過,加上它又有小白宮之名,如果可以一天內走遍兩間小白宮可是非常有意的呢 !! 當然是說什麼也要厚著臉皮給它好好看一看啦 XD



基督教加拿大長老教會在1874年撥款給馬偕,希望可以改善來台傳教士的居住環境,隔年便在淡水埔頂興建兩棟樣式相同的建築,就是東側的教士會館與這座馬偕故居,它是由馬偕親自設計,為了配合台灣潮濕多雨的天候與洋人居住習慣,所以建築底部抬高四呎空間做為防潮層,與屋頂上方的氣窗交替使用以調節室內氣溫,為了達到隔熱效果,所以使用台北的唭哩岸砂岩做為壁材,白色外觀不易累積熱能,正門階梯使用觀音石,並採用三面白堊迴廊設計,因位於埔頂所以可遠眺淡水河美景,當年若是坐在緩緩駛進淡水河港的般隻上,看到埔頂一整排的洋樓建築,應該有一種來到地中海的異國風味吧 ^ ^

當年馬偕在興建它時,應該有參考它隔壁的埔頂三塊厝造型,與僅存的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相比較下,外觀還真是非常接近,都有四坡水屋頂與百葉窗門扇,不過這裡的拱圈明顯較大,雖然數量不多,卻給人一種開闊的視野,不過這裡被歸類為西班牙風格建築,但稅務司官邸卻是新古典主義樣式建築(莫非是對稱的關係?),嗯 !! 大家都有小白宮的稱號,這方面就實在是傻傻分不清楚 +_+

馬偕故居在馬偕傳奇的一生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結婚、生子、去世......一棟房子該有的經歷都曾發生過,之後它的身份一直改變,曾作為安置無家可歸婦女的居住之地---"安樂寮"、淡江中學的學生宿舍---"白虎寮"、牧師宿舍、彈藥庫、淡水工商圖書館、真理大學實習旅館、招待所...........在馬偕辭世後,馬偕的家人也陸續在此居住,偕威廉作為淡江中學校長時曾二度在此居住近半世紀的光陰,它不但是真理大學的校園建築,也是淡水百年古蹟,至今馬偕後人來台也會在此居住,馬偕一族的故事,依然在馬偕故居持續上演中,不論對馬偕家族或是淡水來說,它真是一處非常特別的存在 !!!





裡邊是一座綠意盎然的青翠庭園,耀眼的午後豔陽化作一道道的錯落光影輕灑在潔白外牆上,輕柔的樹影隨風搖曳,真是一幅如夢似幻的綺麗景緻,它所散出那超脫塵世的高雅氣質,一股清新怡然的幽靜之美呈現在眼前,當年的馬偕真是慧眼獨具,選擇建在這裡是太讚了 !!

平平都是小白宮,比起淡水關稅務司官邸要更加迷人,呵 !! 庭園的大樹幫了不少忙,真要說出它有什麼缺點的話,就是現在已經不能看到淡水河的景色了 -_- 連原本設在真理街四巷的大門都已被封閉不能打開,不過就這樣悠遊其中,內心實在是非常舒暢快意啊 XD



從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升格成為真理大學後,校徽也跟著換了個新裝,乍看之下與淡江中學有些類似,莫非因為都是教會學校的關係 ??



有欄竿沒欄竿真是差很多,平平都是白色拱圈迴廊,卻是有著與小白宮不同的另類西式洋樓之美~~



離開馬偕故居,看到隔壁一棟洋樓屋頂上方寫著1875,應該是指興建的年份(另外一面卻是寫著2007,不知何意 ?),雖然重簷的屋頂與馬偕故居略有不同,但它應該就是同期所建築而成的教士會館~~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教士會館,除了淡黃色的外觀以及拱門下的白色欄竿數量略少外,基本上與馬偕故居幾乎完全相同,比起牧師樓與故娘樓,更是有著雙胞胎的fu ^ ^



不過來到正面來看,差異就大了,多了個格局型態完全不同的二樓建築(只有前面這一部份),據說這是戰後德記洋行曾承租此地做為經理宿舍,為了取得更好的視野而增建,從此與它的兄弟馬偕故居有著完全不同的面貌,這個樣子倒也還OK,大家都長得一樣,其實比較單調說,當站在教士會館前方庭園裡向它望去、藍天、綠地、黃屋、黑影,繽紛色彩相互輝映下,與觸目所及盡是一片白的馬偕故居擁有各自獨有的建築風情,尤其是來到這裡算是偏僻的一角,幾乎不見路人紛擾,漫步其中,非常享受這淡水午後寧靜的校園氣氛呢 !!

既然會稱做教士會館,當然有很多傳教士曾在此居住過,大部份都是協助馬偕的牧師們,因為偉牧師在此居住時間最久,所以這裡又有"偉牧師館"的別稱,日治末期一度成為淡江中學的男生宿舍,名為"玄武寮",1971年成為時為淡水工商的真理大學校長居所,2009年重新整建並改名教士會館,現在是學生實習餐廳~~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名字都用到了,當初取這些名字的傢伙可真是太有才了 ^_^



在這幽然僻靜的教士會館迴廊裡,伴著溫暖的陽光來杯沁涼透心的冰咖啡,真想就這樣坐在這裡給它好好地休憩一番,然後再看著日光映照在地上的影子面積越來越少,最後將桌椅搬到陰涼的地方,如同《水星領航員》裡曾出現過,為了能夠悠閒的品茗一番而衍伸出的"追影"動作...........

又在幻想些有的沒的 +_+ 不過這樣的情境、如此的色調,確實會讓人有股想要沉浸在此的迷離感,沒想到教士會館竟是這樣有fu啊~~

一次走完四處百年古蹟,每棟建築所給多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真是相見恨晚,真理大學遠比我想像的還要吸引人,魅力完全不輸淡江中學,這裡卻好似被遺忘般,但也正因如此,對它才有了全新的認識,因為是意料之外的旅程,反倒是今日淡水之旅印象最深刻的回憶 !!!



回到真理街,遙望姑娘樓,從這個角度來看剛好是三層樓的築築型式,一旁的嬌豔的吉野櫻正在綻放中,若是完全盛開的時候應該會比較現在美上好幾倍吧 XD



真理大學也有個大禮拜堂,其實在牛津學堂正面往南看時就能見到它的身影,只是逆光懶得拍,果然來到它另一邊的真理街上,整個畫面就完全不一樣了,湊巧遇到一對新人剛好拍完婚妙在路旁的廂型車休息...

嗯 !! 看著這樣的景境、這樣的風景,又不容易被路人打擾,的確是拍婚妙照的好地點 ^_^



真理大學最重要的四個年代,畢竟是發源自牛津學堂,所以也要把它寫上去才行,只是一開頭的牛津二字感覺怪怪的,改成學堂會不會更好呢 ??



終於來到最後一站---紅毛城,其實在真理大學的校園裡有捷徑可以直達,只是想說若不是從正門開始走起會不會對它太失禮啦,所以這才沿著真理街來到中正路,再從入口慢慢爬上去,累是累了點,但卻非常有成就感呢 ^_^



到這裡除了到紅毛城一遊,也一定要去東側的英國領事官邸走走才行,深入探尋它們的發展歷史與建築藝術,會更了解十九世紀末全盛時期的淡水以及它與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連結~~~

大航海時代,歐洲各國在大海上開疆拓土,戰略地位重要的台灣也曾在這歷史舞台展露頭角,十七世紀的台灣開發史,一定會提到西班牙與荷蘭,當時西班牙經營淡水與基隆,荷蘭的根據地在台南大員(安平),雖然它們相繼撤出台灣,但仍留下了這座淡水紅毛城,讓後人仍能繼追憶那段發展發展近四百年的台灣正史.......

紅毛城又稱做聖多民哥城(Fort San Domingo),是西班牙在1628年建造,當時僅是簡單的土堡,1637年還曾被平埔族搗毀,雖然重建但隨著西班牙撤退而將它拆毀,隨後攻入淡水河的荷蘭人於1644年在殘存的城基上建了一座穩固的城堡,命名為安東尼堡(Fort Anthony),明鄭時期亦有派軍駐守,雍正二年(1724)淡水同知王汧將它整修並增建城牆與開四門,但因當時政經中心在台南,乾隆以後便逐漸荒癈~~

淡水在英法聯軍之役後被迫在咸豐八年(1858)開港,對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轉捩點,不但使得淡水關成為台灣海關之首,繁忙的商業交易更是讓它一躍而成為著名的國際港,當時對台貿易著墨最深的英國首先在安平成立副領事館,但隨即北遷淡水,最初是設在怡和商行的船上,之後在同治二年(1863)向清廷租借紅毛城來使用,並花了六年的時間整修,光緒13年(1887)時在不遠處興建一座領事官邸,從此這裡便一直是英國的地盤,日治初期仍持續運作,珍珠港事變後一度暫停所有業務,1948年重新運作,1972年中英斷交,由澳大利亞使館託管,同年底中澳斷交,美國在台協會接管,直到1980年,紅毛城及相關建築物,才終於回歸台灣這塊土地~~

1984年正式對外開放,現在則是淡水著名景點,台灣史上最早出現的城堡式建築,有著台灣早在大航海時代時便與西方接觸過的歷史證據,淡水最重要的一級古蹟,沿途見到不少外籍遊客來此參訪,傳說中的安東尼堡,果然是不同凡響~~~



城堡主體大致維持荷蘭初建時的模樣,至於紅色外觀及週遭的其他建物,則是英國租借時期所增建,不同時代所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跡,讓它的存在本身更是顯得意義非凡~~~



聽說紅毛城內部在英國領事接手後內部有做一些變動,最大的不同就是一樓改建成四間牢房,門上僅留一個小門可聯絡,往裡邊看可別嚇到,有個假人在裡邊望著僅能見到些許天空的小洞,當年犯了罪的外國人才會被關在裡邊,往裡邊稍微看了一下,哇.......有點黑~~



一樓外邊有個小空間,是犯人出來透氣活動的地方,依然有個仿真的假人,四週盡是高牆,什麼都看不到,只能無語問蒼天,這裡的一樓真氣派,全部都當作牢房使用,看來領事的工作其實也不簡單,不只是在官邸喝喝下午茶這麼輕鬆啊~~~

undefined

紅毛城在英國人的整修下有了些許不同以往的全新面貌,首先是朱紅色的外牆,再來是屋頂多了稚堞、角樓,至於南邊則是多了露台,並設有稚堞、鎗眼,就是接下來要走上去的這段階梯,都是英國人後來才增建的哦 !!



戍台夕照的景色果真名不虛傳,站在紅毛城入口遠眺淡水河,看著海面金光閃閃的模樣,今日天氣不錯,待會兒太陽下山的淡海落日美景應該是非常有看頭,光用想像的那個畫面,就已經是非常不得了呢 ^_^



東邊就是淡水英國領事官邸,待會兒就去那裡逛逛吧 !!

後方就是真理大學的大禮拜堂,雖然與這裡完全不相干,但因為它那高聳的八角尖塔造型與顏色,竟意外地讓從這裡看過去的視野還滿協調的,嗯 !! 不會是特意如此設計的吧 XD





穿過中間的庭園,有幾尊古砲放在這裡,正好對準觀音山,看似氣勢恢宏,其實只是裝飾品,而且是英國人承租此地時便有的擺設,乍看之下還真是非常逼真呢 !!





英國人在承租紅毛城後,便開始尋覓合適的地點興建淡水英國領事官邸,最後選定紅城旁的空地,同治九年(1870)先在此建立一層樓的紅磚洋樓,光緒17年(1891)興建二樓,明治32年(1899)再擴建兩側,三個不同年代的建築風格並列其中,但整體而言,仍是典型的英國殖民地式樣紅磚拱圈迴廊建建築,其實可以尋覓不同時期的增建在它了什麼樣的痕跡,可是很有趣的尋寶活動呢~~

初次見到它時,與姑娘樓 & 牧師樓的外觀非常相近,真懷疑是否出於同一工匠之手,不過1899年那次增建,便是由姑娘樓 & 牧師樓建築規劃者吳威廉牧師來設計施工,還真是非常巧妙的因緣~~~
一樓的拱門並非使用半圓拱而是弧拱,有點像是要爭取更多陽光進來使迴廊不致太暗(但後面的傭人房卻是半圓拱迴廊),二樓清一色都是半圓拱,加上入口旁兩側小小的石砌平拱,廊柱大小不一也是其特點,入口雙柱頗有集中視覺的效果,轉解處拱門不再是傳統的縮小拱門,而是使用較大的柱子,感覺也是格外一新,整齊的格局裡有著多變的造型,搭配這古樸典雅的紅磚洋樓,與距離不遠的真理大學那兩座紅樓相互輝映,真是十分賞心悅目~~

它與打狗英國領事官邸是目前僅存的唯二有著相同功能的建築,加上皆有著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風格,難免會想把它們拿來相互比較一番,雖是同一時代的英式建築,座落位置皆是觀山看海的絕佳地勢,但它們給人的感受卻是完全不同,尤其是那綠釉花瓶欄竿,淡水眾多洋樓裡都能見到它的影子,十個瓶子代表十全十美,對比附近防衛功能齊全的紅城,淡水英國領事官邸與廣大的翠綠庭園襯托下,猶如百鍊鋼化為繞指柔,只有實際走訪一遭,才能了解它的迷人之處呢~~~



看得出來是兩朵薊花包夾薔薇的圖案嗎 ?? 兩朵蘇格蘭國花包圍著英格蘭國花,好像有什麼意思要表達似的...

哈 !! 會不會想太多了啊 XD



VR 1891,維多利亞女王(Victoria Regina)與西元1891年,真是簡明易瞭,一看就曉得,它是哪一個國家在什麼時候所建築而成的~~



從牆上的接縫與不同顏色的地上可以明顯看到到不同年代的建築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跡,右方是1870年時的原始建築,左方則是1899年所增建的部份,但其實一樓部份還看不太出來,但若是抬頭看二樓上方的外部磚牆,雖然同樣都是佛蘭密斯式砌法(Flemish Bond),但光是顏色差異就很大了..........1891年的磚塊品質比較好啊 XD



落日餘輝輕灑淡水河畔,映照在淡水英國領事官邸曾經風華百年的拱圈迴廊裡,踩踏走道那奇幻迷離的美麗光影,古樸懷舊的外表下藏著訴說不盡的英式優雅,看著紅磚樑柱、綠瓶欄竿與燦然夕陽相互輝映交織出的如畫般景色,讓人完全陶醉在這滄桑歷史與自然美景所共同繪製出的淡水洋樓風情畫~~~

是因為可以在地上見到完美拱圈倒影的緣故嗎 ?? 整個畫面就是超perfect,季節與日照角度也幫了不少忙,有幸可以見到這般難忘的動人景緻,真的是非常開心呢 ^_^





淡水英國領事館與打狗那一棟的地理立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地勢高聳、視野良好,戰時是察看敵軍入侵路線的絕佳觀測點,平時則是喝茶賞景的好地方,不過它們內部的展示內容則大不相同,可能是剛好遇到這次的展覽主題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室內裝潢擺設,處處可見那個時代的風格傢俱(當年的實際擺設,應該與現在所見相距不遠才是!!)而且還有詳盡的導覽文字來介紹如何分辨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與裝飾,在裡邊有一遭,就好像上了一堂建築與藝術的課程,滿滿的知識有些吸收不完啊 XD

雖然可到二樓參觀,但限制不少,不但有人數總量管制,而且還不能到陽台一遊 +_+ 如果能在那裡欣賞水河畔美景,應該是非常享受 !! 幸好能夠眾多華麗傢俱的相伴下,倒也是能玩得很盡興啦~~~



當年的領事大人,每天就是這樣從官邸走到紅毛城去辦公的吧 !!

早上出門,太陽在背後,下午回官邸,太陽依然在背後,怎麼都不會直視日光,嗯 !! 好厲害的設計呢 XD

undefined

寶順洋行界碑 !! 是那個牛津學堂落成時,在1890年送了一口鐘給馬偕通知學生上課用的那個寶順洋行嗎?

只知道牧師樓與姑娘樓現址以前是寶順洋行的地盤,另外就是寶順洋行的發展深深影響了北台灣茶的種植,也是讓台灣烏龍茶與包種茶揚名國際並成為淡水港重要出口產品..........

雖然字都快糊掉了,但還是依稀可見"D & Co 寶順行 1866"的字樣,其中D & Co指的是Messrs. Dodd & Co,意指陶德‧約翰(John Dodd)的公司,就是寶順商行,本來是它在淡水土地範圍的界碑,因為立在紅毛城,所以後來就移到這裡來展示,也算是淡水茶貿易興盛的歷史見證囉~~



就像打狗英國領事官邸附近可找到"VR 1876"的界碑,這裡的"VR 1868"也是同樣的意思,表示這裡是英國人的地盤,誰也不能侵犯的~~~



來到領事官邸的最側邊,此地草木幽然、林木成蔭,怎麼看都是非常適合做為一個咖啡廳來經營,只是不曉得是否今日巧遇公休,沒有看到任何業者在這裡經營餐飲生意倒是有些意外,畢竟在台灣這個地方,再著名的景點若不與美食結合,那麼會來拜訪的遊客可是會大幅減少的,雖然是沒有辦法的事,但也只能如此了..................

其實這樣也好,剛剛還到的那群如嬂遊客也不會來到這裡,享受一下紅毛城附近週遭難得的清幽恬淡,尤其是漫步這古意悠然的歐風庭園裡,真的是好悠閒啊 XD

undefined

在領事館的後方有一條小路可以往下走,穿過昔日通往小白宮等洋人居住之地的舊門柱,每往下走一步就實在很懶得上來,紅毛城逛得實在是有夠隨興,沒有全部都走一遍,只有點到為止,卻已經是非常滿足了 ^ ^





居然可以在這裡見到蝴蝶飛舞的英姿,雖然只能捕捉到黃三線蝶的身影,但已經是很感動了啊 !!!



入口處插滿了各國國旗,不像打狗英國領事館所見盡是英國國旗,這時候才感到好奇,原來是用這些旗幟來表示曾經實際掌控此地的國家~~

十九世紀的台灣位居要衝,來台的西方列強中卻是英國獨霸,豈不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原來當年領事館的設立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英國在台灣開設了三間領事館,順便代理其他國家在台灣的業務,猶如各國在台灣的總代理,既能與英國合作,又省下不少成本,何樂而不為 ??



昔日的西洋的城堡有著中國式城牆與城門,也算另類的中西合併,可惜其它三座城門全被英國人給拆光光,僅存南門保留至今,而且還被樹藤給爬滿了整身,要不是它的形狀一看就曉得是城門,另外導覽手冊也有給它註明,不然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忽略它了.........那些綠葉長得還真整齊,應該是定期有在修剪,還不錯,至少還能見到寫著南門的門額,也還不錯啦 ^ ^

p.s 以它的歷史可言,堪稱北台灣最古老的城門哦~~~



走出紅毛城,穿越中正路來到對面,就是著名的淡水海關碼頭,這個昔日重要據點,雖然已被列為古蹟,而且還設有小橋可以過去,但沒想到..........居然不開放 !! 哎............只好看著陽光映照在海面上的粼粼波光,來安撫一無緣與它相見的遺憾~~~

同治元年(1862)淡水海關成立,時稱滬尾關,同時總理雞籠、安平、打狗等關務,當時將滬尾水師守備署改建成滬尾海關公署,由海關監督管理,首任監督是福建候補道區天民,後因管理不善、收賄情形頻傳,便改由外國人任職稅務司管理滬尾海關,同治二年(1863)麥士威(William Maxwell)擔任首任稅務司,後來人們將洋人所管海關稱做新關(洋關),有別華人所管之舊關(常關),而此處即是滬尾關所轄碼頭~~



沿著金色水岸河濱步道漫步而行,差不多該回到捷運淡水站坐車回家了,不少情侶悠遊其中,海浪拍打岸邊的濤聲不曾止歇,此時身上滿是夕陽投射下來的落日餘暉,在如此浪漫的氣氛包圍下,而且又是淡水河畔,真是培養愛情的好地點 ^_^



特地繞路走公明街回去,哇 !! 這裡的熱鬧氣氛完全不於中正路耶,改天找個時間專程來此吃吃喝喝應該也是滿不錯的,只是要人多才好玩啊~~



因為太陽快下山了,所以淡水河畔擠滿不少欣賞河岸風光的遊客們,本來以為剛剛走過的榕堤步道附近是人群主要聚地,沒想到捷運淡水站附近的人潮也是多到嚇嚇叫,靠近河邊的空地擠滿了不少人,場面真是壯觀,看來淡水老街到淡水河畔這一帶也是越夜越美麗,人超多的,不過今天累了,趕緊坐車回家吧 +_+



從淡水坐捷運回到台北車站還要到台鐵轉車回家,每次在那裡人擠人實在是很糟糕,下次再來淡水要考慮從樹林火車站坐樹林到淡海的公車來淡水,雖然可能會花更多時間,但可以在躺在椅子上呼呼大睡的感覺可是非常讚的~~

計劃多時的淡水之旅,總算找到機會給它實現,收獲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多呢 !! 堪稱是滿載而歸,雖然幾乎將美食排除在外,另外也漏掉不少點景點,但基本上都還OK,讓我對淡水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不再只是以前那模糊的印象.........淡水的景色真是超優的,只要看過一次就會畢生難忘呢 ^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