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清水街,轉個彎遇見淡水祖師廟,被它的清幽秀麗給深深吸引;悠遊重建街,遙想它曾有過的歲月風華,拾階而下來到淡水福佑宮,站在岸邊的昔日碼頭前,遊客如熾的人潮取代了歸帆林立的船隻,不同時代的淡水老街故事,仍在熱鬧的持續上演中........
20120327 096.jpg
旅行日期:2012.03.27

淡水與基隆是兩個很特別的城市,同屬北部重要港口、擁有眾多古蹟、亦皆曾是參與中法戰爭的要角,後來的發展卻是大不相同,後者時至今日仍以湮雨迷濛的山城港都而聞名,遺留至今的眾多砲台透露出它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一樣是港口城市,如今的淡水少了戰爭煙硝味,觀光產業卻是紅透半邊天,正以那走過百年的懷舊老街及令人陶醉的異國風情迷倒眾生;淡水這名詞,早在明朝時期便見諸史冊,一度出現的淡水別稱---滬尾,至今仍可在這幽靜的小鎮裡找到有關它的些許踪跡...........

幾年前來淡水是要坐公車到天元宮(不是看櫻花,是去拜訪山仔頂古道 XD ),這次終於可以實現計劃好久的淡水之行,這就來看看這風姿綽約、傳說中的淡水小鎮吧 ^_^

undefined

淡水開發歷史甚早,早在明朝時期便已有它的相關記載,十七世紀時西班牙人因商業利益先後佔據基隆、淡水,並在淡水建立聖多明哥城,1642年被荷蘭人成了新主人,並在聖多明哥城遺址附近興建安東尼堡(紅毛城),但其經營重點仍在台南大員(安平),明鄭時期雖曾修建紅毛城,但此處仍屬化外之地,直到清領時期才逐漸開發~~

乾隆五年(1792)的《重修臺灣府志》已記載滬尾庄是淡水廳轄下三十五庄之一,但當時應仍是漢番雜居的小村落,此時對岸的八里坌早已是熱鬧的街肆,但由於河道淤積加上是東北季風的迎風面,為它的發展埋下隱憂,乾隆15年(1750)八里岔巡檢署移至新莊,北台灣的政經中心逐漸轉至擁有河川航運優勢的台北盆地~~

乾隆57年(1792)開放八里坌與泉州蚶江、福州五虎門對渡貿易,淡水河口南岸恢復往日繁華,但也僅是曇花一現,嘉慶13年(1808)清軍水師守備由八里岔移至滬尾,北岸取代南岸,開啟淡水河港新的篇章~~

咸豐8年(1858)天津條約簽定,咸豐11年(1861)淡水開港,同治元年(1862)設立洋關與稅務司,是當時台灣四個通商口岸(淡水、雞籠(基隆)、安平、打狗(高雄))的總海關,逐步發展成台灣第一大港;同治11年(1872)馬偕登陸淡水,傳教之路踏遍北台;日治時期由於總督府扶植以基隆港為據點的日商取代淡水港洋商地位,使得淡水港地位被基隆港超越,從商業鼎盛的貿易大港變成以優美山水景色著稱的海口小城.......做為台灣吸收西方文化洗禮的第一線,曾經存在的眾多西式建築與林立的洋行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時至今日仍留下不少遺跡,在這美麗的淡水河口,循著馬偕的足跡,細細品味清朝末年至日治初期在這塊土地上超過半世紀的河岸風華,淡水小鎮的故事,可是說也說不完呢 !!



淡水的古蹟群有一部份多少與馬偕有些關連,加上各有特色的淡水老街與歷史悠久的傳統廟宇,雖然從地圖上來彼此相距並沒有很遠,但若是認真地仔細探訪,一天之內是絕對看不完的 !!

好久沒來捷運淡水站,對裡邊的旅遊服中心有些小意見,居然沒有介紹淡水各景點的導覽地圖 >_<

結果錯過了不遠處的淡水鄞山寺,唉 !! 只好先去逛清水街囉 +_+



不愧是名為"暗街仔"的清水街,根本就是一個傳統的菜市場,狹小的巷弄裡擠滿了買菜的婆婆媽媽們,遇到邊騎車邊買菜的傢伙更是有些受不了,整個行動超緩慢,完全不曉得該怎麼說才好,好不容易從裡邊走出來,卻不小心又錯過了淡水龍山寺這個景點,唉呀 !! 已經不曉得要怎麼說才好了 +_+

就在淡水清水巖附近的小巷弄裡,總算開始感受到老街特有的靜謐氛圍.................



走沒多久就會看到淡水祖師廟(又名淡水清水巖)---這座位居五虎崗第三崗的崎仔頂大廟,位居羅漢降龍風水寶地,不論地理位置或是廟宇建築,甚至是展望視野,在淡水舊城區裡皆堪稱頂級,主祀清水祖師(又名蓬萊老祖),每年農曆五月六日的清水祖師得道紀念日繞境慶典更是淡水地區一大盛事,當地所有角頭廟皆會參與,號稱淡水大拜拜,但這間宏偉的廟宇,卻是淡水四大廟宇裡,落成年代最晚的~~~

相傳咸豐年間有僧人自故鄉安溪帶來清水祖師神像來此祭祀,離去後由當地仕紳翁種玉、翁瑞玉兄弟安奉在家(東興街(中正路)濟生號)膜拜,光緒10年(1884)清軍贏得中法戰爭,據傳清水祖師曾顯靈襄助,經由巡撫劉銘傳上奏朝廷,光緒皇帝便在光緒12年(1886)賜匾"功資拯濟",但依禮制不能掛在民宅,只得將神像與匾額暫奉於艋舺祖師廟,直到昭和8年(1933)才開始籌建新廟,昭和12年(1937)落成,當時正是台灣各派傳統建築匠師大鳴大放的黃金時期,在這個背景所誕生的淡水清水巖祖師廟不論是木作、石雕、楹聯、雕飾,都是極具高度價值的藝術傑作 !!!

正當要將神像與匾額請回時,艋舺人卻認為神像本為其所有,中法戰爭是淡水人借去而不願歸還,歷經多年的訴訟紛擾,才達成協議,每年四、五月在淡水奉祀、六、七月在艋舺奉祀,其餘時間則是單月在艋舺、雙月在淡水,這般兩地廟宇同祀一尊神像的奇特習俗,依然留傳至今~~

清水祖師的傳奇甚多,落鼻示警的神蹟在當地可是不得了的大事,讓這間廟宇增添不少高測莫測的神秘色彩~~



它的屋頂剪粘作品顏色鮮豔、生動活潑,裡邊還有許多有趣的建築藝術哦 ^ ^

第一次看到有蘿蔔&楊桃的雕飾 !! 也有鯉魚與螃蟹,太貼近昔日淡水河港居民的生活寫照了吧 XD (後來才曉得,淡水龍山寺也是如此,甚至還有龍蝦哩~~)

西施脊上的四獸---虎、豹、獅、象,仿佛就要跳出來似的,尤其是看到那身上滿是斑點的花豹不禁會心一笑,中間的八仙造型更是栩栩如生,色澤依舊鮮豔,看來這間超過半甲子的祖師廟維護的算是很用心,超賞心悅的藝術傑作,看了心情好HIGH呢~~~

p.s. 據說1977年的那次翻修使得它古意盡失........嗯 !! 外行人看熱鬧,專業不足,只能憑感覺啦 XD



民國己丑年是指1949還是2009 ? 不論是哪一年,似乎與淡水街這個已消失的地名沾不上邊吧 !!



undefined

燦景框裡使用造型渾然天成的龍虎雕飾取代常見的小獅,而且對應到龍邊&虎邊的方位,並有隱約含有"雲從龍、風從虎"之意,真是極具巧思的設計,下方都有"憨番扛廟角",身著現代服裝與洋人面貌,因為淡水清水巖是在西反仔之後才興建,所以在此出現這有趣的造型,該不會與那場戰役有關吧 ??



兩旁頂堵上刻有四聘的故事,虎邊是渭水求賢、龍邊則是三顧茅蘆,古樸典雅石雕看起來甚為順眼,最近入手三國志12,現在對這種題材特別感到興趣,看到下方銀同的字樣,這才想起即便當初建廟時已是不見族群紛爭的日治時期,但清水祖師廟,仍是傳統泉州人的信仰中心~~

20120327 036.jpg

淡水祖師廟裡的楹聯甚多,書法的表現上豐富多變,那龍飛鳳舞、一氣呵成的蒼勁力道躍然於牆上,不仔細看還以是直接寫在上邊,中國傳統的文字之美盡皆表露無遺~~

三川殿的這幅"清濁潮會關渡口功同聖母濟人清揚濁激"對聯,可以想見關渡口還沒被炸開前的波濤壯麗的自然景色,而在裡邊似乎也看到淡水福佑宮的影子,看來淡水媽祖廟在淡水的地位非常崇高啊~~

undefined

下聯"水山色映淡江頭地與定光接壤水秀山明"裡的"淡江"兩字,如同淡海,幾可說是淡水的代名詞,卻也只在淡水龍山寺才又再度見到它的倩影,反倒是都沒有見到滬尾的名字,還滿奇特的 !!

還有那個定光 !! 不會是指鄞山寺吧 !!! 居然一舉將兩座古剎納入楹聯裡,還差龍山寺,淡水四大古廟就到齊了

20120327 035.jpg

居然可以看到淡水軒的名字 !! 這個淡水最早的北管樂團,自明治42年(1911)成立後就多次參與當地廟宇酬神演出與廟會表演,現在較為人知的南北軒即是其部份團員出走而成立的,可惜日漸式微,今已不存,原本供奉的西秦王爺神像與范謝將軍神將目前皆存放廟內~~



淡水祖師廟與南瑤宮有點像,都是對聯多、落款多,不知是否與皆是出自著名匠師廖石成之手有關,當年的精心雕飾如今都是藝術傑作,而且再度看到"淡江"的名字,現在口要到淡水的廟宇就很喜歡找這兩個字,還真的是有點無聊哩 XD

p.s 不小心瞄到"艋津"的字樣,是艋舺的意思嗎 ?? 據傳淡水與艋舺因為清水祖師神像的歸屬問題而關係緊張,似乎比想像中還要OK啊~~~



聽說鐵拐李是爐公仙師之一,其身後所背葫蘆內含三昧真火,因與金爐頂端出口多是葫蘆造型,所以才會有在金蘆頂端旁有鐵拐李造型的雕飾,應該是很常見才是,但之前只在新莊福德祠看過一次,廟宇建築雕飾裡總是隱藏許多小故事,在裡邊探尋挖寶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呢 ^ ^





廟埕有兩座大型石燈籠,寶柱火袋保存完整,是昭和19年(1944)所立,當時正值日本太平洋戰事吃緊之際,但或許是淡水祖師廟剛落成不久,當地人士就算資源有限仍捐獻這兩石燈籠,昭和字樣沒被完全破壞倒是有些令人好奇,哈 !! 這是目前看過的石燈籠上年代最晚的昭和年號呢 ^_^



正殿是曾在大龍峒保安與彬司進行對場作的郭塔所負責,當時三川殿是有廖石成負責,正殿帶捲棚軒亭的設計有些被上方不透風的天井以及上方頗具壓迫感的樑柱給擋住,與三川殿相比減色不少,不過精緻的雕飾仍是相當有看頭,像是軒亭屋頂下方刻著四大天王的人物造型,仔細端倪還挺有意思的 ^ ^

p.s 前方兩座砲彈改建而成的燭台,是貨真價真的二戰遺物,僅此一家,別無分號,來到淡水清水祖師廟,可千萬不要忘了來此一睹這難得的奇景 !!!



居然在樑上看到螃蟹,它的對面也有一隻,馬上就想尋找旁邊的蘆草,象徵"二甲傳臚",有高中科舉之意,與前殿屋頂上的螃蟹造型相同,但意義卻是大不同 !!!



相傳淡水眾神明在中法戰爭時大顯神威,襄助劉銘傳打敗入侵的法軍,事後光緒皇帝賜給淡水三塊匾額以資紀念,其中一塊就是淡水清水巖祖師廟的"功資拯濟"匾(聽說原匾存放在艋舺,淡水的反而是仿作),可惜沒拍到 >_< 只有後方的"蹟著小姑"與"恩深淡海"有入鏡而已 >_<

裡邊處處可見己酉年題字,應該指的是1949年.........一個在大時代的故事裡有著分水嶺意義的重要年代~~~

undefined

雖然是日治後期才建廟,但這裡的的龍柱卻是質樸典雅、深得古風~~
柱珠下方的磉石突起有如水波紋狀,非常少見呢 !!

p.s 柱株上的雕飾都是海中生物,畢竟柱上蟠龍是海龍王,但倒是初次看到章魚,真是好有趣哦 ^ ^



要嘛塗掉!! 要嘛保留,怎麼這裡看到的"昭和"二字只有"日"這個偏旁沒有遭受破壞呢 ??



廟埕的左前方就是米市福德祠,兩間廟宇雖然如此接近,但它們的建成原因與年代可是完全大不相同的 !!!



米市福德祠建於乾隆19年(1754),早已不復當年模樣,但從名稱還是可以稍稍了解清水街北段的舊地名是米市仔街,還有對聯也透露出現在所在位置........清文里啦 XD



告別崎仔頂的大廟,繼續清水街的巷弄悠然之旅~~~

清水街的名稱由來明顯與淡水清水祖師廟有絕大的關係,在淡水發展史上它可是扮演重要的角色~~
它的原名叫做永吉街,依發展時間共可分為三段,北段的米市仔街是在重建街逐漸熱鬧後因應需求所衍生出來的街道,再來是中段的後街與南段的布埔頭,米市仔街與後街間有一座重要廟宇便是淡水龍山寺~~

雖然是淡水頗具歷史的老街,但因為剛好也是清水市場的所在地,買菜民眾經常擠爆這裡,以致人氣反不如重建街與中正路,或許也因為如此,這條街道上仍保留不少傳統街屋建築,在這裡輕鬆漫遊還是能有不少有趣的發現哦 ^ ^

undefined

古樸的紅磚、消失的拱門,只要商業氣息不要沾染此地,這條尚存一息的老街,應該能繼續保留下來...吧 ??



紅磚、黃石、土牆.........只有古老的建築才會逐一記憶淡水老街道的發展歷史,拆掉一棟就少了一棟,等到往日回憶都只能從照片追尋時,就算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走到轉角處有一間興建宮,建於咸豐四年(1854),主祀劉、朱、池三府王爺,這裡並沒有出現與米市福德祠成對的街頭街尾土地公廟,反而是王爺廟,會建在這裡應該是另有涵意,據說當地曾流行瘟疫,有居民請出王爺神像顯靈退疫,自此建廟供奉..............畢竟這條清水街在淡水也算是頗有歷史的老街,有關它的一草一木自然都很感到興趣 ^_^

還是不曉得為何叫做興建宮,與附近的重建街、設建街的名稱會不會有著奇妙的巧合呢 ??



據傳興建宮內的古物都已消失不見,只好看看這篏於牆上的八仙過海圖...............
整個是黑到發亮,很有古廟該有的fu呢 !!



再往西邊走一小段路,鼎鼎大名的重建街就到囉........第一印象跟我想得有些不一樣,街道規模尚存,但兩旁卻盡是單調生硬的現代化樓房,就在那一瞬間,還以為自己走錯路了~~





眼前這四棟建築是重建街上年代最久遠的傳統街屋,若當真建於建於道光年間,那可就是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古厝了,其中以31號最有看頭,斑駁的斗砌磚牆與滿是歲月痕跡的顏只磚,門額上方寫著"鴻禧集",傳承百年的商號是九崁街輝煌繁盛的歷史見證,相傳其內部經營中藥行,虎邊牆壁已與一旁緊鄰的大樓公寓完全結合在一起,在水泥簇擁下看著火庫起墀頭是很奇妙的畫面,即便頂著淡水最古老的街道光環,在功利掛帥的現代社會裡,能安然走到現在,也是很不容易的啊~~~



漫步在這條淡水最具代表性的古老街道上,處處可見時代的殘跡,深深地感受到淡水小鎮所擁有的山城聚落、巷弄風情,有著來到九份豎崎路的錯覺,比起商業氣息濃厚的中正路,在這條重建街上更能體會到淡水老街的舊日風情..............



只有山城聚落才能見到山海美景,重建街以前的景緻是如此的美麗動人,現在的視野卻處處受限,唉......

20120327 089.jpg

真是好安靜,安靜到非常有老街的fu啊~~

乾隆中葉滬尾街的出現,雖然熱鬧程度仍不及對岸的八里坌街,但已不是僅擁有幾間簡陋房子的小聚落,後來在福祐宮左側開始發展出一條往北延伸的街道,叫做頭北街 or 九崁街,嘉慶年間擁入許多由於八里坌遭受水患而逃來的難民,因為大部分都來這條街道定居,據說因此才別稱重建街,不過又有一說指此地原名九崁街,日治時期才改為現在的名字~~~

有淡水第一街之稱的重建街在咸豐道光年間不斷擴張,並將北邊的協興城門口(元吉)納入範圍,又在西南延伸出一條衙後石路(三民街),並帶動米市街(清水街)持續向東南發展,昔日最熱鬧的滬尾碼頭就在淡水福佑宮前,重建街自然也受惠而成人潮聚集的街肆,但在滬尾港的地位逐漸被艋舺取代、日治時期的中正路拓寬,重建街的重要性大為降低,終究變成一般的小巷弄,或許是山城改建不易或是沒有開發利益,曾經繁華百年的重建街有幸留存至今,能夠讓外地人認識原來淡水還有這麼一條傳承自清代的古老街道,來這裡體會淡水百年來的歷史發展軌跡,雖然在拆除保留之間仍有不少爭議,但可以一睹真正的淡水老街采風,那份感動是言語難以形容的~~~



淡水街 --> 淡水鎮 --> 淡水區 --> ??? ,即便多年時光流轉後的重建街或許會有全然不同的面貌,甚至會從這塊土地上消失,不過九崁街的昔日過往與點滴回憶,才是真正會永遠存在人們心中的吧.........

20120327 091.jpg

右邊這一棟重建街14號是整條街上唯一名列古蹟的建築,是陳其宗中醫師故居,相傳曾有多位淡水重要的藝術家入住其中,隔壁16號則是其所經營的裕昌藥房,不僅是街上少見的昭和時期典雅紅磚洗石子外觀,就連室內空間設計也是依地勢而建置,是當地居民如何配合崎仔頂的崙頂地勢建立自己的家園,也是堪稱淡水第一街的重建街民宅街屋典範~~

漫步在這蜒蜿曲折的山城小徑,拾階而上仿若來到豎崎路的感覺,卻是平淡中帶著幾分幽閒,沒有林立的招牌來告訴你這是什麼地方,有些期待在下個轉角會遇到什麼意想不到的驚喜,如果不是抬頭便可遠眺觀音山,還以為來到不知名的鄉間小徑,原來在熱鬧如斯的淡水也能這麼一塊淨土,沒有呼嘯的車聲與喧囂的人潮,偶有陣陣狗呔與嬉鬧的頑童在眼前奔馳而過.............唉呀 !! 應該要先走過人車熙攘的中正路,再來這裡,才能體會重建街存在的價值與可貴,雖然是初次拜訪,卻感覺非常親切呢 !!!

20120327 093.jpg

初次聽到重建街的名字,是從新聞上得知它這條淡水老街即將要被拆除的消息,當時還在疑惑中...........
淡水老街 ?? 不是中正路 & 公明街嗎 ???

現在才慢慢了解它對淡水的重要性,也才知道這處重要文化資產竟然會遭受這麼不公平的對待,打著改善交通的口號,台灣各地的老街一一消失,在以前或許是受歡迎的做法,現在文化意識的抬頭,總算開始會去深入探討老街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多少當地居民在此留下的青春歲月與往日回憶,絕對不只是一條古老的街道而已~~

雖然初次拜訪,卻是頗為驚豔,淡水重建街,的確稱得上是最具特色的淡水老街 !!!

20120327 099.jpg

在重建街附近一處有些不起眼的角落,一間古樸典雅房舍座落眼前,雖然上空加蓋鐵板遮雨棚來保護,但那恬適的日式優雅風味卻是依稀可見,雖然沒有任何指示牌,看著中正路12巷5號的門牌,應該沒錯,它就是名列歷史古蹟的淡水日本警官宿舍~~

據說它本來是淡水郡役所警察課長宿舍,戰後變成了台北縣警局淡水分局長的官舍,一直到2008年仍有人居住,但在遷出後因無人維護,變得有有如廢墟一般,不過看這模樣,已經開始進行維護整修,雖然外牆與大門是那麼地平凡不起眼,卻勾起了小時候在台北街頭小巷閒晃的回憶,超懷念的啊~~~

淡水郡役所及警察署遺址在現在的中正路烽火段,而警官宿舍卻在居高臨下的九崁街附近,是真的為了監視之用嗎 ?? 應該是想要在閒暇之餘也能好好欣賞淡水河美景才會建在這裡的吧 !! 隨便猜的 XD

後來才曉得它的氣窗成雁行式,也是特色之一,不過看照片實在是很沒fu,只知道雁行陣,在三國志五裡還滿好用的,呵呵 !! 究竟實際如何,等這裡改建完成開放後,有機會再來看看吧 ^_^

undefined

穿堂巷並不少見,但在淡水老街裡看到它,特別有感覺 ^_^



寬廣的路面、凹凸不平的階梯,多少年的風風雨雨與往來行人將它踩踏成如此暗沉滄桑,紅磚牆壁上滿是青苔痕跡,看到這樣子的畫面時不自覺地停下腳步,記憶中好像來過類似的地方............

多年前在金瓜石礦工醫院遺址走向煉金樓時,也是同樣的景緻,是當時金瓜石之旅最深刻的回憶,沒想到來到淡水河口,也能有相同的際遇,此刻內心的激動將多年前的回憶與這裡重疊~~

哈 !! 我真是太好伺候了,只是一幅平常的街景也能讓很感動啊 XD

20120327 106.jpg

來到福佑宮後方,重建街之旅也快結束了,其實還剩下一段路可走到淡水祖師廟,少了它就有些不完整,而且這條淡水老街的起點應該是在福祐宮的東側而非西側,但不知為何,突然想要留點空白,殘缺的旅程,正好有再度重遊的好藉口,淡水第一街的故事,有緣的話再來補完啦 XD

p.s 絕對不是忘了走啊 ≧◇≦

20120327 108.jpg

20120327 111.jpg

許順記金紙行是淡水最大的金紙行,亦是重建街上的重要景點,因為緊鄰福祐宮,孕育而來的相關產業就是金紙行,雖然日治時期以降,全台的金紙業幾乎都集中在竹南中港老街,其至有金色中港之稱,但就如同鹽水小鎮上的一銀巷,雖然現在已見不到遍地金紙在街道上曝曬所形成的金色紙海,流連欣賞許順記的簡約建築風格,也是很有意思呢~~~



從重建街走到中正路,這條清朝時期的下街、日治時代的大街,整個感覺變得完全不一樣,路寬車多,人潮洶湧,現代化的程度不是狹小的重建街、清水街所能相比擬的,是淡水老街中最受歡迎的一條,向來是遊客們的最愛,卻是古早風味盡失、現代商店林立,最不像老街的淡水老街~~

喜歡熱鬧兼補給便利的可以來中正路一遊,想要尋幽訪勝的,重建街自然是首選,算是各取所需,各種面貌兼容並蓄的淡水老街,難怪能歷久不衰~~

雖然中正路的商業氣息多了點,但在這個俗稱公館口的路段卻有一間媽祖廟,是淡水四大古廟之首,不只是香客會進來參拜,許多路過的觀光客也都會不禁想來一探究竟,它便是淡水歷史最悠久的大廟---淡水福佑宮

20120327 120.jpg

淡水福佑宮相傳建於乾隆47年(1782),不過根據《淡水廳》所載"天后宮.....一在滬尾街,嘉慶元年建",所以建於嘉慶元年(1796)的說法可信度較高,歷年來皆有整修,與八里天后宮分據淡水河口南北兩岸,都是當地最重要的廟宇,廟前廣場正是淡水碼頭所在,河面上帆影千千,繁華的滬尾街便是以福佑宮為中心所發展出來的,如同新莊老街的新莊慈佑宮,若是來淡水老街一遊,對它的發展歷史有興趣的話,就絕對不能錯過這座淡水最具代表性的廟宇~~

回望福佑宮與後方依山而建的層層房舍,重建街口緊鄰福佑宮旁,傳承數百年的地理格局未曾改變,雖然多了不少現代化的水泥樓房,卻是淡水鬧區擁有最多歷史故事的地方,靜靜地述說先民如何在這裡為生活打拼、成就芝蘭三堡滬尾街的傳奇故事...............

隨著八里坌港口日漸淤積,淡水河南岸的發展已不甚樂觀,據傳嘉慶年間八里遭逢水患,大批難民逃到北岸的滬尾,在福佑宮左側及後方崎仔頂山坡上搭建房舍,是重建街最早的雛形,到了嘉慶中期,滬尾街已取代八里坌街,成為淡水河口最熱鬧的聚落,也是北台灣重要的港口之一~~

20120327 123.jpg

三川殿屋脊是1969年陳天乞、陳世仁的作品,全是剪粘而成,脊肚是有座騎的八仙,如果不是剛好8個人物,絕對看不出 3_3 很難得中央沒有出現南極仙翁,另外就是水族生特多,到處都能見到魚蝦大軍,西施脊上亦有出現傳統的虎豹獅象等瑞獸、,兩邊牌頭分別是李元霸戰宇文成都、狄青戰王天化(這張照片只有拍到虎邊)~~

現在也只有歷史悠久的古廟才能見到這般全剪粘而無交趾陶摻雜其中的裝飾,以前都沒特別留意,未來有機會要好好欣賞一番~~

20120327 126.jpg

淡水福佑宮的廟名匾是嘉慶二年(1797)所立,因為前一年才落成的關係 ? 只是除了年份落款外,還有不少當時滬尾街的眾多晉水船戶的商號亦在上面,全都擠在一塊了,因為甚為少見,所以感覺挺新鮮的 !!!

做為淡水的公廟,聖旨牌上出現的字樣居然不是淡水,而是晉水 !! .................背後深意值得細細思索~~

20120327 129.jpg

從三川殿上所刻的文字可以知道福佑宮在嘉慶元年(1796)落成,隔年仍有整修,在道光19年(1839)亦有重修的記錄,所以三川殿的石雕藝術皆是嘉慶、道光年間的建築風格,據傳福佑宮是七邑人士(汀州(永定)、惠安(螺陽)、南安(武榮)、永春(桃源)、安溪(清溪)、晉江(晉水)、同安(銀同))所興建,但從廟內隨處可見的地名落款,包含興化、漳州、粵東,在昔日河運興盛的年代,不同族群皆由廟前碼頭登陸,加上媽祖身為海神信仰,所以才會暫時放下彼此間的紛擾,共同維護這間淡水重要的信仰中心~~

因為附近就有一間汀州人的廟宇(淡水鄞山寺),所以後來便逐漸淡出福佑宮的廟務經營~~

20120327 130.jpg

三川殿的楹聯可以見到三個與淡水有關的名字--淡水滬江滬美~~

其中"滬美"這個名字值得好好研究一番,廟裡有一塊立於嘉慶元年(1796)的"望高樓碑誌",上面提到的淡水古地名卻是"戶美",黃叔璥的《臺海使槎錄》裡卻是將淡水記錄成"虎尾",乾隆年間的古地圖可以見到"扈尾庄"的名字,雖然它們有著不同的寫法,但都擁有極為相似的讀音 !! 比較可靠的說法是源自附近的平埔族扈尾社的念法轉變而成~~

若說當地居民經常使用石滬捕魚而得名似乎太過牽強,另外一種說法則是指淡水因與大陸上海往來交易別稱滬尾(意指上海的尾巴)的說法可信度不高,雖然現在魔都上海是世界首屈一指大港,但在清朝中葉也僅是個小小的漁村聚落,遠不及泉州航運的發達,現在許多證據都顯示,淡水是台灣最古老的地名,滬尾只清朝時期曾出現在淡水一段時間的地名罷了~~

萬曆39年(1560)鄭舜功所著《日本一鑑》有一段形容北台灣的文字「.......有雞籠之山,山 乃石峰特高於眾,中有淡水出焉」,是淡水二字最早見諸史冊的記錄,直到康熙48年(1709年)才出現"滬尾"的名字,直到日治初期,仍可見到諸如滬尾支廳、滬尾小學校、淡水中學校等二個地名交替使用的狀態,大正元年(1912)淡水街的成立,滬尾才正式走進歷史~~

台南有個以蜂砲聞名全台的鹽水小鎮,它的前身是倒風內海的鹹水港,據說因為水份鹹淡不同,所以不遠處有個淡水港,名字卻是汫水港,古人稱淡水為汫水,所以淡水的地名由來與河水鹽份無關,至於名字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源自附近的平埔族淡水社,另外一個則是因為水流終年不絕,故名澹水(淡水)~~

原來滬尾與淡水之間竟有這麼錯綜複雜的關係,哈 !! 好像對淡水又多了解了一點點呢 ^_^

20120327 131.jpg

前殿建築式樣沒有很複雜的變化,撫摸那滄桑的外表盡是百年風華的歲月痕跡,非常古廟的fu啊~~

這副"廟堂更新靈昭芝山福地"楹聯,看起來像是說明早在嘉慶元年落成時,便已有草創的一間小廟,但看到那個"芝山",不知是口與台北市內那個漳州人大本營的芝山岩有關 ??

20120327 132.jpg

這對眼睛................越看是越有精神 ^ ^

20120327 133.jpg

走進廟內,聽說前殿後方還有一座軒亭,是標準的"前殿帶後軒"格局,雖然沒有鹿港龍山寺那般氣派,卻仍是隱約可見,可惜天井多了一些破壞景觀的設施,從正殿往前殿觀看時是完全看不出來的..........

為了保護珍貴的廟宇不受雨水侵襲,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吧 +__+

20120327 137.jpg

仔細閱讀柱上的楹聯與落款,在前殿、兩廊、正殿的題字上,部份群族較為集中在某塊區域,不知是否可以視作當初建廟的閩屬七邑與其他族群之間,在昔日淡水勢力的強弱之分 ??

20120327 140.jpg

廟內柱子甚多,卻多是方柱,前殿只有八角柱沒有龍柱,直到正殿才見到龍柱,卻依然是八角柱,卻是甚少見到圓柱,會這樣安排,不知背後是否有啥深意 ??  至少個人覺得,八角形蟠龍柱比起一般常見的龍柱,要有fu多了 XD

20120327 142-1.jpg

這塊"羿天昭佑"匾是光緒皇帝為了紀念淡水三大神明襄助打勝中法戰爭而賜的三座匾額之一,比起兩地相爭的淡水祖師廟,它就比較OK,是紀念西仔反所遺留下的重要歷史遺跡 !!

匾額上的海波圖案與媽祖廟的主題甚為搭配,兩旁的小龍似乎也是匾額的一部份,翻騰不已的模樣相當有趣,只是歷經百年歲月,表面已見些許斑駁剝落,它是福佑宮、甚至是淡水相當重要的文物,應該還是要好好妥善保管整理一番,應該會比較好吧~~

20120327 144.jpg

這塊應該是昭和二年(1927)由淡水街庄紳董庶士敬獻的"德叶坤元"匾~~

那個民國十六年應是後來改的吧!! 不是抹去而是直接換新的,改得真徹底 @_@

20120327 143.jpg

這塊”后澤如春”的年份同樣也是由昭和二年被改成民國十六年,反正日本年號不能出現就對了!!

那個桃源眾弟子敬獻的落款就很有意思,桃源是永春古名,泉州七邑之一,淡水廟宇捐獻人祖籍,這個地名較少見,後來才知,福佑宮內許多物品都是桃源人士所獻~~

20120327 145.jpg

福佑宮有一塊極為珍貴的重要文物,若是來此沒有看到它可是非常可惜的,就是眼前這塊嘉慶元年(1796)所立的"望高樓碑誌"~~

只要提到燈塔總是會與西式洋樓、潔白外觀的印象連結在一起,但是台灣本島上第一座燈塔,居然是中國傳統文化淵源甚至的淡水大廟福佑宮有著密切關連 !!

昔日淡水商賈雲集,出入的船隻不可勝數,但在河口附近有兩條咕咾石珊瑚礁在退潮時會露出海面,因為它的形狀而被稱做"龍蝦礁",若是天候不佳或入夜後容易被誤認為港口,俗稱假港,這對出入港口的船隻非常危險,所以在嘉慶元年(1796)由泉郊廈郊合作在沙崙西北方興建一座中國傳統塔式風格的建築,雖然不高,但因沙崙、油車口附近靠近河岸,一片平坦,所以頗能望遠,所以取名望高樓,是台灣本土上第一座燈塔,也是第一座民營燈塔(福佑宮負責燈塔照明業務,油火錢由入港船隻捐獻)~~

在長久的歲月裡一直持續發揮著它的功用,在中法戰爭時曾在劉銘傳的奏摺裡以沙崙燈塔稱之,不過光緒14年(1888)在油車口興建淡水港燈塔後,它從此廢棄,以致日見頹圮,日治時期因太平洋戰爭要興建碉堡,便將當時已頹圯不堪的望高樓拆除,台灣第一座燈塔自此走入歷史~~

若不是有這塊望高樓碑誌,大概也不會曉得原來這塊土地上曾出現台灣首座燈塔,真是非常感謝當時先民的詳細記錄的功勞啊 XD 這麼說,台灣第二座燈塔---淡水港燈塔也在淡水這裡,名氣甚大的鵝鑾鼻燈塔只能算是第三名囉~~原來還有這段歷史,真是相當不簡單啊 ^_^

搞不好望高樓還曾指引當年馬偕登陸淡水啊 XD 哈 !! 若是事實的話就真是的非常有意思呢~~~

p.s 滬尾二字在碑文裡記載為戶尾,有興趣的遊客請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小地方 ^_^



好一幅如詩如畫般的淡水美景,在這晴空萬里的絕佳天候在淡水河畔稍歇,遠眺觀音山,下邊遊客漫步在這燦然的金色水岸,還沒見到那傳說中的榕堤步道便已是如此攝人,淡水河的美,是扣人心弦,難以形容的極至感動..............

站在福佑宮的廟埕前方觀山看海,聽說這裡以前是中正市場所在地,遷移後才能使福佑宮可以見到對岸的觀音山,甚至是百年至今仍是相看倆不厭的八里天后宮~~

嗯 !! 新莊老街好像也是類似的境遇,若沒有利濟橫移門,怎能再度見到淡水河、乃至對岸的板橋慈惠宮...

淡水河上下游的兩座城市,各領風騷數百年,居然有這麼類似的遭遇,真是有饒富意味的巧合啊 XD



淡水名產&美食究竟是啥 ?? 糟了,完全沒概念 XD

剛好途經阿婆鐵蛋,很久以前就聽說過它的名氣,回頭來這裡買幾個鐵蛋回家,再順便去三姊妹阿給買個拌手禮,難得來一趟淡水,至少不要兩手空空回去啦 XD



阿婆鐵蛋隔著中正路的對面山頭有一棟紅磚拱圈迴廊建築,便是著名的紅樓,曾與三民街上已消失的白樓齊名,現在則是品茗用餐兼賞景的好地方,門前那株櫻樹上已見些許櫻花綻放,若是來對時機,那花團簇擁的模樣可是不輸無極天元宮的櫻花海.......可惜只有一株,聊勝於無嘛 ^ ^



公館口來到新店子,是要到曾經商賈雲集的烽火段,或是改名馬偕街的龍目井 ?

看著馬偕爺爺的雕像,沒什麼好考慮的,馬偕街當然是首選啦 XD



就在這有著馬偕爺爺雕像的三角公園四處張望時,在附近發現一處木下靜涯紀念公園,哇 !! 看這樣子,要一直往上爬耶 !! 看起似乎頗累,不過應該沒什麼大礙,所以還是決定往上走看看 ^ ^



陡上坡果然很刺激,不過可以看得很遠,還能見到點點櫻花,就算只是單純來這裡走走,感覺也還不錯啦 !!

20120327 178.jpg

20120327 180.jpg

雖然這座木下靜涯故居公園早就在去年便正式開放,但最重要的故居竟然仍在整修中,全都搞定了再開放也不遲,雖然此地環境優美,但卻好像少了什麼東西似的,感覺有點差...........

這裡有超大幅的海報述說木下靜涯的生平,原名源重郎,是京都派畫家,1918年偶然來台卻變成從此在淡水定居超過20年,以藝術家的感性會選擇居住在這處小山坡上,與淡水那迷離夢幻的山水美景絕對有著很大的關係,創作出許多以淡水為主題的風景畫,擅長山水寫真的膠彩畫(東洋畫),亦繪出不少有關台灣的山水名畫,雖然身為日藉畫家,不過由於大力推廣繪畫藝術在台灣的發展,以玫戰後初期的台灣畫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他的影響,1946年返日,1988年去世,這座遺留至今,的故居是他與淡水、乃至台灣,最重要的聯繫~~

希望故居能夠儘快整修完畢,希望屆時可以一睹與淡水結下二十餘年深厚情誼的木下靜涯,是怎樣一位人物 ?

20120327 182.jpg

在房子旁的空地上有一塊石頭,上面刻著一句話,據傳是當年木下靜涯以88歲高齡辭世前夕,所留下的"好日好日又好日"名言,呵呵 !! 領悟力不夠,體會不出它的深意 >_<



在東邊僅一牆之隔的建築物就是剛剛看到的紅樓,近看時才感受到它是如此的宏偉壯觀,在這裡休憩品茗一番後再到木下靜涯紀念公園散散步,若是剛好巧遇夕陽餘輝或是櫻花盛開時分,可是非常詩情畫意的呢 ^_^

早就想來淡水看看,除了那令人稱讚的美食名產外,還有什麼地方值得細細回味,第一站選擇傳統的老街古廟之旅,雖然錯過了瑾山寺與淡水龍山寺,但還是深深地沉浸在這淡水專屬的傳統文化之美~~~

感覺還不錯,接下來就是盼望多時的淡水馬偕遺跡之旅囉 ^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恩恩 的頭像
    小恩恩

    郊外踏青去~~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