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 !!  不論是烏石港的石港春帆風華、噶瑪蘭廳城的西門故事、太平山林場與羅東森林鐵路絢爛歸於平淡的鐵道傳奇、又或是宜蘭名產鴨賞的由來.....即便只是蘭陽博物館輕鬆走走,就好似在宜蘭玩了好幾回呢 ^_^
20110510 009.jpg

旅行日期:2011.06.10

宜蘭的炎炎夏日不見秋冬迷人的涼爽天候,雖然美麗風景十分怡人,但曬久了總是會讓人昏昏欲睡......

正好去年10月在頭城附近有一處超新星景點出現,聽說也是一處避暑聖地,矗立在烏石港旁的奇特建築---
哈囉 !! 蘭陽博物館,我來看你囉 ^_^

蘭陽博物館地圖拷貝.jpg

雖然坐公車可到達,但班次實在太少,若是坐火車在外澳車站下車,雖然要走上一段不算短的海濱步道,但至少可以遠眺外澳沙灘美景,兼且順訪外澳服務區,算是一個不錯的交通工具~~

當然最方便的當屬開車到它附設的停車場啦 !! 只是每逢假日便會秒殺,而且附近的海產店也都跟客人說要停車就去那裡,粥多僧少的時況讓它總是處在滿載的糟糕情形........

當然還有其他方便可解決車位不足問題 !!
1.選個非假日來吧~~
2.停車場外的道路也能停車,只是要走很久 ¯□¯

20110510 003.jpg

來到停車場附近,四處晃晃先.....走著走著就來到了烏石港遊客中心,想要坐船出海登龜山島or賞鯨都要先來這裡登記,時間到了再穿越馬路到對面上船即可,而是若是出遊時被迫將車停在很遠的地方,等車的人可以先在裡邊納涼休息等駕駛將車開過來就好~~~

用途真是多多 ^_^

20110510 004.jpg

烏石港遊客中心二樓雖然有些冷清,不受遊客青睞,但它卻是遠眺蘭陽博物館水中倒影的好地方,而且還能在此見到昔日因石港春帆而被譽為蘭陽八景之一的烏石港,與頭城老街及宜蘭河古地圖,而且還可見到竹安溪口與廍後的位置,想到光緒4年(1878)與光緒18年(1892)年宜蘭河兩次改道,使得烏石港與後起之秀的頭圍港被迫退出歷史舞台,連帶使得頭城老街也歸於平淡的歲月滄桑.......................

又在胡思亂想了 +_+

20110510 005.jpg

強力推薦到二樓室內走走,看看這個仿照真實比例縮小的龜山島,蹲下用平視的角度,在不同的方位可以見到不同的形狀........哈 !!想要見識"龜山轉頭"的景色嗎 ?? 不必再坐火車一直癡癡望著海外的龜山島,在這裡就能見到這有趣又有意思的畫面哦 ≧◇≦

20110510 008.jpg

20110510 053-1.jpg

蘭陽博物館以東北角最常見的單面山造型做為其最主要的建築元素,每次坐火車經過這裡時,看到那倒掉的房子總是覺得很有趣,自2010年10月開幕以來,如今早已是宜蘭超熱門的觀光景點,除了那獨具特色的建築藝術,若是有幸得它映在湖面上的倒影---那美麗動人的湖光山色絕景,會讓人覺得來宜蘭就是要來見識蘭博傳說中的翩翩倩影~~~

能夠見到這般今生難忘的精采瞬間,已經不是感動二字所能形容的了 _

20110510 067.jpg

曾是蘭陽地區第一大港,道光6年(1826)被清廷列為正口,做為西勢大溪最重要的港口,帶動開蘭第一街---頭城老街的發展,千帆林立的石港春帆景象亦曾名列蘭陽八景之一,即便繁華不再,卻在蘭地依舊保存至今,噶瑪蘭開發史上必定會提到的重要遺跡---烏石港,就是眼前這湖面如鏡的水池~~

隔壁的烏石漁港船隻停泊盛況壯觀,曾在蘭地歷史佔有一席之地的烏石舊港如今成為靜謐的一泓清池,造就烏石港之名的三塊烏石礁仍靜靜地在水一方,帆影不再的烏石港因其歷史意義及豐富的濕地生態,已被規劃為烏石礁遺址公園,為推廣宜蘭的人文歷史與自然景觀,便在這處曾影響宜蘭發展甚鉅的烏石港遺跡西北處成立蘭陽博物館,館址能夠選在這裡真的是意義非凡~~~~~

如今這塊烏石港遺址紀念碑就這樣立在停車場入口附近,是認識烏石港、也是蘭陽博物館的第一站,想到烏石港與頭城乃至宜蘭的關係,看著這塊烏黑的石碑,感觸有點深.............

20110510 084.jpg

反正就是要單面山造型就對了,連花圃也做得像小型的蘭博,真是太有心了 ∩_

20110510 087.jpg

每次坐火車經過時都會看到的畫面,總是讓我遐思無限........................

20110510 093.jpg

排列整齊的造型燈柱與其下方不同顏色交替的層層帆布,據說是為了描繪石港春帆的點點帆影意象........

像嗎 ?? 走在下方確實會讓人肅然起敬..........走過這條帆布大道,就到達入口囉~~

ps 它入口不是只有這一個,因為還要進去大廳才能買票,但卻是最受歡迎的入口~~

20110510 109.jpg

不急著到裡邊,先到外邊欣賞一下它的外觀吧 !!

這看似模仿東北角常見地形的單面山造型還有許多隱藏元素在裡邊,首先是大小、材質、顏色盡皆不同卻排列整齊、層層堆壘的石材外表,看起就像一望無際的蘭陽農田平原景象,與四週碧草如茵的綠地極為協調,非常有創意的設計,很容易就能意會建築本身所在要表達的意思~~

ps 聽說尖端是朝向龜山島哦 XD

20110510 128.jpg

雖然外表披覆的石材各有不同,但整體而言可以分為四類(印度黑、火山綠、加利多利亞、南非淺黑)與三種表面質感(水沖、平光、復古)共組交會體現宜蘭四時不同景觀,猶如韋瓦第的四季協奏曲,不同季節所形成的景觀在石材上所映照的景色亦不同-----早春、豔夏、深秋、涼冬,宜蘭的四季之歌何時何地都非常動聽 !!

不愧是得過獎的建築傑作.............最好還是看過簡介再來欣賞,才會比較有感覺 ^_^

20110510 132.jpg

館外的木板平台設計可以讓遊客與水潭十分親近,漫步在濕地生態池邊,近觀烏石礁,很難想像這裡曾是千船林立的烏石港舊址..............

能夠在自然的簇擁下如此接近宜蘭的歷史軌跡,真是令人非常激動啊 !!!

20110510 164.jpg

20110510 193.jpg

20110510 170.jpg 20110510 185.jpg

一直以為外表已是如此壯麗,裡邊應該更是雄偉異常,沒想到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挑高大廳與龐然鋼構骨架是初次造訪時最深刻的印象,但高掛天空的豔陽穿透玻璃帷幕在館內地面形成的錯落光影才是最震撼的視覺效果,有一種裡邊的空間居然遠比外表看起來還要大的迷離感,良好的採光建築與自然習習相依,不必耗費多餘能源便能取得足夠的光源,完全是符合保存環境的設計~~

原來這裡不僅是認識宜蘭的博物館,也是與宜蘭生存與共的自然建築 !!!

20110510 179.jpg

真是超受歡迎的,早上9點不到就有一堆人在排隊了,進館後都直奔常展區,有時工作人員會擋一下,或許是要控制人數,但在旁看到至少四、五個旅行團進去展區卻都沒人出來就有點小擔心..........

那麼多人在裡邊,展覽品質會稍為下降吧 ¯□¯

20110510 180.jpg

20110510 183.jpg

如果在外邊沒有看清建築全貌,沒關係,大廳的角落裡有模型可以好好看個夠,但比起其他地方,這裡就真是超級冷清的,大家都直接pass到旁邊的金車咖啡頭城蘭博店用餐去啦 3_3

20110917 140.jpg

即便是陰晴雲雨、氣候多變的宜蘭,金車咖啡在蘭博的分店色調,永遠不會與一旁的大廳相同,仿佛來到了不同的世界............它可不單單只是咖啡館這麼簡單,多了許多有特色的小吃,比較像餐廳啊 XD

原來這裡的無線網路有分兩類,一種是蘭博員工專用,要帳號密碼的,另外一個就是這間伯朗咖啡專屬,免費的哦 !! 速度還過得去,而且這裡的座椅設計個人覺得是附近三間伯朗咖啡館裡最人性化的,座位寬敞又有冷氣,坐下去就不想起來了呢 ^_^

如果逛累了,超推薦一定要來這裡好好給它休息一下 XD

20110510 218.jpg

就在一樓常展區出口外旁,有個不定期會變更展覽內容的特展區,這次的題目是探索淇武蘭,反正常展區人潮爆滿中,先到裡邊參觀參觀吧 ^ ^

20110510 234.jpg 20110510 235.jpg 20110510 238.jpg 20110510 241.jpg

相較於一堆人排隊的常展區,特展區就沒什麼人氣了,正好避開大廳紛亂不已的嘈雜聲,光是這一點就絕對有進來看看的價值了~~

2001年在礁溪淇武蘭河與武暖河附近發現,提供許多了解噶瑪族舊社時期生活的寶貴資訊,做為宜蘭佔地最廣也最重要的考古遺跡,有幸被列為首次在蘭陽博物館特展區展示的文物,不論是對宜蘭或是蘭博,都是深具歷史意義 !! 乾隆41年(1776)林元旻進入噶瑪蘭開墾定居,並與原住民平埔族相安無事,是蘭地史上第一位成功入墾的漢人,比吳沙還要早了20年,他選擇的地點就是淇武蘭,也就是現在的礁溪鄉二龍村~~

據說出土文物達百萬件之譜,就在眼前如此親近,種類繁多且藝術等級甚高,證明曾在淇武蘭生存的噶瑪蘭族是一個高度成熟的種族,雖然沒有留下自己的文字,但確實透過這些展覽品訴說它們曾經存在的歷史,這個地方流傳至今最知名的平埔族祭典活動,就是二龍競渡~~

如果不是造訪此地,大概也沒有機會了解原來宜蘭還有一處叫做淇武蘭的地方,而這裡有著噶瑪蘭族的重要歷史遺跡................所以說到宜蘭玩,一定不能錯過蘭陽博物館呢 XD

20110510 263.jpg

阿藝倌真正美,噶瑪蘭厚雨水,是流行在蘭陽地區的順口溜,簡單地一句話,說明了宜蘭多雨的氣候,豐富的雨水正是蘭陽平原的一大特色,影響了宜蘭數百年來的發展,正因如此,才會在眾多非常具代表性的宜蘭俚語中,脫穎而出被選中的吧 ^_^

p.s 雖然這裡有個互動劇場,不過當日整修中,無緣入內一遊,超可惜的 >_<

20110510 265.jpg

每次站在高處俯瞰蘭陽平原時,那種悠閒自然的綠野農田景觀與遠處外海的龜山島所共組成的畫面總是那麼地和諧、那麼地協調.......假日造訪宜蘭,不用特地去什麼地方,光是這樣的景緻就足以讓洗滌疲備的心靈了~~

走過剛剛的序展廳,剩下的展區依樓層共分為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時光迴廊,現在開始要進入重要的常展區囉 ^_^

20110510 271.jpg

20110510 273.jpg 20110510 276.jpg

漫步在蘭陽平原向西望去時連綿不絕的翠綠高山,一想到畫面就自然出現在腦海裡,兼且極易親近,為數眾多的國家級森林步道非常歡迎遊客們的造訪,一探宜蘭的山林之美~~

三面環山的宜蘭由於地形上的限制造就了本身獨特的文化發展,而探索宜蘭史也不能忘了週遭山林的開發---無論是早期橫越三貂嶺的淡蘭古道、深入後山的蘇花古道、至今仍有眾多想像的莎韻之路,還有木材產量曾是台灣三大林場首位,造就羅東繁榮的太平山林場,許多與山有關的故事是說也說不完的...........

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是宜蘭山林特色之一,來一趟山之層可以更加了解,種類繁多的動植物生態之外,今天才了解原來宜蘭的樟腦業產量曾是全台第一,呵 !! 又多增長一件知識囉 ^ ^

ps 因為山之層展區的空間是最小的,一旦人多時很容易被忽略而直接到下一層,有些小小可惜~~

20110510 279.jpg

20110510 282.jpg

如果太平山森林鐵路在索道技術成熟前便建設完畢的話,沈寂後所下的鐵道觀光資源是否有機會成為宜蘭縣的阿里山 ???

20110510 284拷貝.jpg

在宜蘭採集樟腦雖然可獲得豐厚利益,但卻必須冒著生命危險防範原住民的攻擊,俗諺《採一斤樟腦,流一斤血》,說明先民討生活的辛酸,當時將提煉樟腦的地方稱做寮,在冬山鄉因為有新舊之分,所以也有"舊寮"、"新寮"的地名............

終於知道新寮瀑布名稱的由來,原來其中大有典故的啊 !!

20110510 289.jpg

20110510 290.jpg

在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三面環伺下將每年來訪的東北季北擋下,不但此時烏石港的船舶即將離港,也讓宜蘭開始進入多雨的天候,"蘭雨"不只是雨紛紛,更是深深地影響蘭地的發展,想要了解蘭地水文,一定要先知道西勢大溪(宜蘭河)、東勢大溪(蘭陽溪)之間數百年來交纏糾結的歷史淵源,深深地影響著蘭陽平原的發展,從原本的同源不同流向變成不同源卻一起匯出海,這之間的差異不可謂不大~~

改變了頭城老街烏石港命運的兩次宜蘭河改道,是每逢降雨甚多時便會造成蘭陽平原水患不絕的表現罷了,雖然豐沛的雨資源形成肥沃的沖積平原,但水系雜多、河多路少,不時洪水氾濫,但噶瑪蘭的先民們選擇與它共存,發展一套相當獨特的生活方式,時至今日仍可見到些許踪跡.............

哈囉 !! 終於到達裡邊最熱鬧也最受歡迎的平原層展區囉 ^_^

20110510 292.jpg 20110510 294.jpg

20110510 295.jpg

初到展區第一個見到便是這艘吊在空中的木船,它的真實身份是壯圍鄉林石順先生所捐獻的駁仔船~~

它的主要任務就是載送甘蔗到宜蘭河中下游的壯六鐵道橋附近,再由小火車運到二結糖廠---平時由兩人站在船首船尾划船,糖廠結束營運後改抽河砂,但不敵機械化大量生產,便改裝成龍舟租給各鄉鎮參與端午盛事,直到各地都有專屬龍舟,歷經三代經營的駁仔船未來岌岌可危,所幸最後能在蘭博找到它最後的歸宿,使一般遊客能夠見到宜蘭河運昌盛年代的重要文物~~

ps 不禁聯到水星領航員裡的擺渡情形......漫畫真的是看太多了 ¯□¯

20110510 298.jpg

漢人移居噶瑪蘭,建立了不少據點,現在都是人煙聚集之處,其中位於五圍別稱九芎城的噶瑪蘭廳城(宜蘭市),早在嘉慶17年(1812)納入清朝版圖時便已是宜蘭政經中心,在那個河運興盛的年代,主要是靠著兌安門外西關廟旁碼頭,搭接駁船沿著西門溝(西門路)到達涵仔頭/堰空頭(慶和橋下壯圍堤防),再透過西門渡口經宜蘭河前往下渡口,再航向東北方向抵達烏石港,是當時最重要的交通運輸路線,也使得城內西門地區相對比較繁華富庶,範圍大約是文昌路到十字大街昭應宮一帶,可以說這個區域是宜蘭市的西門町 !!

這裡便擺了五尊臘像,真實呈現當時宜蘭舊城西門附近人民的生活情形~~

20110510 308.jpg

販賣什細小物的攤販,主要靠駁仔船補給,若是現在的宜蘭仍像往日一般河運興盛,是否會有機會見到鴨母船、駁仔船穿梭大小河道的景像,猶如水都威尼斯般呢 ???

20110510 303.jpg

做為宜蘭的乞丐代表,卻是所有臘像中人氣最高的,遊客必與它合照不說,甚至還有人會投錢到那個碗裡.....
呵呵 !! 當初設計它的人應該沒想到它會成為蘭陽博物館的明星人物吧 XD

20110510 312.jpg

苦力大大,不用瞄了,人家乞丐可是很受歡迎的 !! 不用做什麼別人就會給他錢耶..............
還是不要羨慕人家,努力工作吧 T_T

20110510 318.jpg

噶瑪蘭城即便進入日本時期仍是漢人勢力偏佈,以十字大街為中心,東北方那個區塊超大的建築就是噶瑪蘭廳署,現在的宜蘭醫院;西南方那超大區域應是武營所在地,清朝時期由噶瑪蘭營駐守;西邊是商業區,包含城隍廟、文昌宮皆設在那裡,還有熱鬧的文昌街;十字大街南北向道路由南門街、中北街、十六崁所組成,也是店家林立的熱鬧商圈...........可以稍稍理解為何日治時期的行政中心要建在城南外邊...........

附近還有介紹二龍競渡的傳統習俗,雖然沒有特別的展出物品,但附近竹安溪口就是二龍溪(過了十三股後應叫做頭城河)的出海口,不介紹一下似有乎有些可惜呢~~

---------------------------------------------------------------------------------

得子口溪靠近淇武蘭庄、洲仔尾庄的部份被稱做二龍河,二龍競渡便是指兩庄每逢端午在河上舉辦的競技活動,但卻與屈原&粽子無關,是源自噶瑪蘭族的傳統,主要是為了超渡那些被水患奪去生命的亡魂們,由於觀眾才是裁判,有一方不服輸還可以重來,所以一個簡單的比賽常常可以比到一整天,因為它主要的目的不是分個勝負,普渡冤魂才是重點 ^ ^ 因為昔日農忙時期大家相聚不易,便改到端午節來舉辦,卻容易造成初次接觸到的人會弄混它真正的意義..................

雖然二龍競渡的活動內容是在端午節划龍舟比賽,卻和屈原一點關係也沒有,是蘭陽平原的特產 !!!!!

唉 !! 沒圖沒真相,寫起來一點說服力也沒有 >_< 哇咧 !! 下次要注意 3_3

20110510 326.jpg

各地節慶何其多,但地方的慶典能夠為全國皆知的情況就不常見,你可以沒來到宜蘭,沒來過頭城,但絕對會聽過頭城搶孤---七月鬼門關前宜蘭最盛大慶典,雖然屏東也有類似搶孤的活動,但還是以頭城搶孤最負盛名!!

頭城作為開蘭第一站,與噶瑪蘭族間的鬥爭彼此皆有死傷,加上連年天災禍亂,每年七月普渡時,頭城所舉辦的祭典規模自然也為蘭地之首,逐漸轉變為七月舉辦搶孤的活動,從噶瑪蘭通判烏竹芳《蘭慶中元》詩中的"鬼餘爭食齋環問,跳躍高臺欲奪先"對頭城搶孤有著生動的描述,大正12年(1923)的《台灣日日新報》開始出現頭城搶孤的正式報導,雖然因二次大戰而停辦,戰後一度恢復舉辦,卻在1949年停辦長達四十餘年,直到1991年才恢復這特有的傳統儀式~~

這個模型非常傳神地重現近幾年頭城搶孤時的情景,有許多小人偶模擬捧攀爬的情境,由於下方的孤柱塗抹了牛油,想要單打獨鬥完全不可行,所以要組隊合作才行,要幾人才行呢 ??

哈 !! 答案就在圖片下方........五個人啦 XD

20110510 337.jpg

頭城搶孤堪稱全台執行難度最高的宗教儀式,加上搶孤對頭城所具備的特殊歷史文化意涵,能夠復辦真是可喜可賀,現在它的宗教色彩較淡,帶有較多運動比賽的氣息,但僅從像是《頭城鎮志》、李榮春的《看搶孤》等文字敍述仍難以體會搶孤所帶來的熱鬧瘋狂,所以乾脆用影片來介紹,一齊來感受當時會場所傳來的緊張氣氛 ^ ^

20110510 332.jpg

當選手們來到孤柱頂端,還要再翻過俗稱"倒塌棚"的孤棚,才能到達孤棧,這段不到二公尺的距離是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許多人就是敗在這一步而掉下來,能夠跨過這一關便已誠屬不易~~

20110510 339.jpg

哎呀 !! 先別急著高興,站上孤棚還只是第一步,爬上孤棧搶到順風旗才是重點啊 !!!!!

20110510 343.jpg

一旦搶下順風旗,便為頭城搶孤畫下完美的句點,而那面小旗可是價值不斐,據說將它置於船上,可保整年出航平安,非常傳奇的魔力讓它總是各方垂涎的珍貴寶物,1991年首次復辦頭城搶孤,它的順風旗據說曾被開價300萬 !! 經過搶孤加持過的這面旗子果真不同凡響~~~

20110510 348.jpg

因為位置實在是太好,平原層這裡甚至還設有展望台,視野可是非常讚的哦 !!

20110510 350.jpg

一般對蘭陽平原的印象就是阡陌交錯的平疇稻田,走在田邊小路上聽著青蛙鳴叫的樂聲更是難以忘懷,平原層展區有好大一部份就是在介紹宜蘭的農業,不同季節使用不同的農具,根據用途包含春耕、夏耘、秋收等........那個龜甲笠做得很逼真,吸引不少遊客駐足討論呢 ^_^

20110510 355.jpg

20110510 357.jpg

以前到宜蘭若想要買名產回家時,第一選擇通常都是宜蘭餅,偶爾會買些鴨賞,但一直不了解為何它會是宜蘭名產,也沒想要深入追究,反正有得吃就好 XD

直到現在才曉得原因,這是因為宜蘭地區盛行養鴨事業,根本原因是蘭陽平原因常下雨造成地面河多路少,以致當地民眾飼養家畜時偏好喜歡泛游水上的小鴨子們~~鑑於生蛋專用的老鴨棄之可惜,去除內臟後抹上一層鹽,用竹片撐開成扁平狀,經日曬風乾後再放到特製木箱裡用木炭烤甘蔗的方式煙燻直到鴨子體表呈現亮麗的金黃色,美味的鴨賞便成形了......哇 !! 光是看模型就覺得超好吃的耶 ≧◇≦

從鴨賞的製作手續隱約可看出它不愧稱作是宜蘭名產,因為多雨日照少,塗上鹽巴可加速水份去除,交通不便改用製成乾貨方式保存,現在若是有機會嚐到美味的鴨賞,記得要感謝一下研發出這道宜蘭名產的蘭陽先賢們 ^ ^

20110510 358-1拷貝.jpg

因應古早宜蘭河運發達,當然少不了作為主角的船隻,航行內陸的船除了運貨的駁仔船,再來就是屬於最常見的鴨母船,正由於它可行駛河道較淺、較窄之處,所以在宜蘭數量之多、範圍之廣,堪稱宜蘭河運船隻的代表,就連冬山河親水公園的遊艇也以鴨母船之名來命名紀念~~

乘坐鴨母船來收割稻作,這大概只有宜蘭才看得到,如今蘭陽水田風光依舊,這樣乘船泛於田裡的畫面大概已經是見不到了吧 ??

20110510 372.jpg

每次看到有婆婆媽媽在戶外洗衣時,心裡的感觸總是特別深~~

洗衫坑在以前是每個村莊都會有的地方,有些現在是觀光聖地,就像南庄老街的洗衫坑或是三坑老街的黑白洗,但我眼裡的景象都還停留在昔日住在眷村時,許多婦女聚集在那小小的抽水幫浦,邊洗衣服邊聊天,小孩子就在旁邊的廣場玩耍,等衣服洗好要沖水時,再叫小孩子來幫忙打水~~

以前習以為常的畫面,現在居然幾乎看不到了...................有些小小的失落感~~~

20110510 381.jpg

清代成立噶瑪蘭廳時,亦在頭城派駐汛兵駐守,道光五年(1825)因應噶瑪蘭營長官職位由守備升為都司,便將原噶瑪蘭營遷至頭圍汛,掌管烏石港砲台,道光六年(1826)開放烏石港為正口,由頭圍縣丞管轄,還有依賴烏石港而繁華的頭圍街,都能看出頭城做為宜蘭北境最重要城市的地位。當時龜山島已在蘭地心中佔據重要印象,抬頭一看就能見到,所以楊廷理創設仰山書院,因慕名明代學者楊時(字龜山),才取此名,若沒有這座島的存在,應也不會想到要用這個名字吧~~

漢人的開墾是開發蘭陽平原的功臣,也使得宜蘭能夠在納入清朝版圖裡,但這之間包含著眾多噶瑪蘭人的辛酸血淚史,祖先留下的土地被巧取豪奪,最後甚至被迫離開家園前往奇萊平原展開新生活,如今族人所剩不多且零散,但如今只要稍稍探索宜蘭,幾乎會記得噶瑪蘭的名號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樣的結果,對於這些原住民來說,不知是喜還是憂 ??

這裡也有展示相當多宜蘭各族群間的交流情形,原來宜蘭原住民不只是平埔族噶瑪蘭人而已,聽過莎韻之鐘的故事,走訪一趟南澳鄉,才會了解為何那裡會被稱做泰雅族的故鄉.................

20110510 376.jpg

宜蘭被蘭陽溪一分為二而有溪北溪南之分,冬山河與宜蘭河分據南北,各有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利澤簡老街、頭城老街)與護祐村莊的媽祖廟(永安宮、慶元宮),而且都是面山背海..............

這三條蘭地最大的河流,竟不約而同地選在壯圍東港一齊出海,實在是難以言喻的巧合 !!! 至少光緒十八年(1892)以前,過了下渡頭之後的宜蘭河,還是經七張、功勞、古亭、三塊厝、十三股、打馬煙,再從竹安溪口出海的~~

20110510 377.jpg

20110510 385.jpg

來到第二樓的海之層,這裡介紹海洋對宜蘭的影響,由於這裡的樓層最為寬廣,彼此展區較為獨立不擁擠,更能細細欣賞,而這艘"南風壹號"的船是館裡最大的文物,曾是縱橫海上的漁船,退役後輾轉來到蘭陽博物館,因為有小階梯可上去一遊,自然便成為館裡最受歡迎的地方,尤其深受小朋友們喜愛,沒當過漁民上去走走過乾癮也不錯啦 XD

ps 這層有常展區裡唯一的廁所,見到許多小朋友尿急時,媽媽們都帶來這裡解決呢~~~

20110510 389.jpg

逛逛海之層,可以深刻了解海洋與宜蘭的深厚關係........帶來豐沛漁獲的黑潮、形成宜蘭特殊地形的地質運動、還有連綿百里的宜蘭海岸線所蘊藏的多變景觀---海灘、沙丘、濕地、水鳥景觀區.......等,都是屬於它的美麗自然景觀~~

海之層的展區給我的感覺很特別,適合靜靜欣賞,拍的相片反而沒那種味道,推薦參觀宜蘭的海岸景觀介紹,再實際走訪外澳海灘與內埤沙灘,會更有fu哦 ^ ^

20110510 391.jpg 20110510 395.jpg

20110510 400.jpg

最下面一層便是時光迴廊,週遭牆上用相片與文字述說從古至今曾在宜蘭這塊土地發生的重要大事,而地上這片宜蘭之光,則是巧妙地運用壓克力製作而成的裝置藝術,仿照宜蘭地形而有高低起伏,並附上宜蘭各地具代表性圖像,一幅大型宜蘭拼圖儼然成形,令人好奇要尋找自己熟悉的區塊用了什麼照片,不停變幻的燈光色彩更是使人目眩神馳~~

雖然北關海潮公園也有一幅宜蘭全景圖,但這裡要更加先進,將先前所走訪的展區內容全部結合起來,再來看這宜蘭之光,對它會有一股豁然開朗的感覺,呵呵 !! 似乎越來越喜歡宜蘭這個地方了呢 ^_^

20110510 417.jpg

走出館外,思緒依舊昂揚激盪,突然很想到附近的外澳沙灘散散步,平復這興奮不已的雀躍心情..........

蘭陽博物館歷經十餘載的準備,當初高瞻遠見的規劃,在2010年10月正式引爆,成為宜蘭一顆璀璨耀眼超新星,瞬間聚集眾多觀光能量,而它的表現確實沒有讓人失望,展場設計、規模、動線、展品.....等都在水準之上,走訪一趟蘭博,好似一段穿梭數百年的蘭陽成長之旅,驚豔之餘,也更加了解這些只屬於宜蘭的深情故事~~

它本著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的精神興建而成,每個建築片段都隱藏象徵宜蘭的深意,若是事前做好功課,那就真的是如入寶山,卻決不會空手而歸 !! 若是想在炎炎夏日在宜蘭找個納涼的好所在,強烈推廌這烏石港畔的美麗建築,在裡邊休息,可是會暑意全消哦 ^_^


蘭陽博物館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青雲路三段750號
電話:(03)9779700
開放時間:0900~1700(週一休館)
售票時間:0900~1630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恩恩 的頭像
    小恩恩

    郊外踏青去~~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