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九份山城之美,徜徉自然美景與歷史人文之間,漫步其中,真是一大享受!!
九份山城夜景

九份之名來源眾說紛紜,至少在昭和八年(1933)以前,當時的九份(那時稱做九分),指的是現在的金瓜石,內九份溪與外九份溪現在仍在金瓜石的地盤,而現在的九份,則與大竿林同屬焿仔寮,後來九分改名金瓜石,焿子寮東南方的土地公坪附近,也就是九份老街所在地,逐漸繼承九份之名(大竿林似乎與九份的界限分得還滿清楚的),現在九份已是國際知名的景點,像這般的地名變遷,只有閒來無事的傢伙,才會對它感到興趣~~~

日治初期屬於基隆廳瑞芳支廳瑞芳區基隆堡焿仔藔庄,1920年改制台北州基隆郡瑞芳庄(1938年升格瑞芳街)焿子寮大字,戰後成為台北縣瑞芳鎮,焿子寮大字大約是現在的海濱里、基山里、頌德里、福住里、崇文里、永慶里~~

在九份不再採金沉寂後,不少電影看中這裡的山城滄桑來此拍攝電影,1985年的《八番坑口的新娘》,描述戰後不再輝煌的九份所產的社會問題,1989年以二二八為背景的《悲情城市》因獲獎無數而聲名大噪,電影呈現的不只是林家人的興衰,更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因為多在九份、金瓜石取景,受惠於這部享譽國際的名片,因而帶動九份與金瓜石的觀光產業,如今的九份有些過度商業化,但還是可以從一些小地方尋覓它的往日風華~~

九份公車站牌

陰雨時分來到九份,有股說不出的淡淡哀愁........

九份在清代仍是人煙稀少的荒地,乾隆年間才有漢人來此移墾的記錄,當地人稱九份仔,由於土地不易耕作,生活物資多來自外地,武丹坑(牡丹)生產透過貂山古道運來的蔬菜最受歡迎,俗稱"三貂菜",官方曾在附近設立燦光寮鋪來傳遞淡水廳與噶瑪廳之間的官方文書(南北鋪遞分別是三貂嶺鋪、柑仔瀨鋪),亦設有燦光寮塘、與三爪仔汛、三貂口汛守衛東北角治安,光緒16年(1890)為了修築劉銘傳主導的鐵路,一位曾去加州淘金的工人在七堵大華橋下的基隆河發現砂金,掀起一陣淘金熱潮,因人們爭先投入,導致秩序大亂,造成河道損毀、農田棄耕,清廷在1892年設立金砂局管理,一度裁撤改由金寶泉商號承租採金,1893年有潮州李姓人士沿著基隆溪溯遊至大小粗坑,發現礦脈源自於此,即為小金瓜露頭,之後再發現大金瓜露頭,開啟當地的採金歲月。

甲午戰爭後台灣進入日治時期,總督府在明治29年(1896)9月7日宣布律令第六號《台灣鑛業規則》,第二條規定礦產挖取事業只能由日本人經營,於是便以基隆山稜線往南畫出直線為界,將礦區分東西兩邊,分別為瑞芳礦山(九份、小粗坑、大粗坑、大竿林、焿仔藔)、金瓜石礦山(金瓜石山、內九份溪、外九份溪、獅仔石山),各屬藤田傳三郎的藤田合名會社(藤田組)、田中長兵衛的田中組取得~~
台陽礦業事務所

今次從九份福德宮出發,尋訪九份礦業滄桑............

藤田組當時是日本國內成名已久的實業公司,挾帶雄厚資金與新式開採技術準備在九份礦山大顯身手,在土地公坪設立鑛山事務所,再沿著九份溪闢建一號到六號坑,陸續再於大竿林、小粗坑開坑,利用架空索道所所挖出礦石送到位於焿仔藔的搗礦場、製鍊場(利用氰化法、混汞法提煉金子)處理,但因礦區地形變化大、礦脈分歧、盜採嚴重以致管理不易,加上民間為了生活所需希望能夠開放部份礦區給台灣人開採,於是開放小粗坑礦區,當時時在瑞芳警察署擔任巡查補兼翻譯的顏雲年在1899年組成金裕豐號承租小粗坑礦權,後續再成立金盈豐號、陸續承租大竿林、大粗坑、菜刀崙礦區,也成立金盈利號收購砂金,到了1908年,藤田組旗下礦區絕大部份都被顏雲年租下,由於三級包租制加上狸崛法挖取金礦,人人都有錢賺,使得產量不斷創下高峰,1917年因金產量破記錄,而被做稱做九份第一次黃金時期~~

藤田平太郎繼承藤田傳三郎去世後留下的產業,鑑於瑞芳礦區已挖到安山岩,判斷礦場已無經營價值,便在大正二年(1913)以為期七年、租金三十萬日圓的條件給顏雲年承租,於是成立金興利經營礦區,部份礦權出租他人,1918年藤田組決定出售瑞芳礦山,因長期與顏雲年合作愉快,彼此皆有默契,便由顏雲年投資的雲泉商會買下,1920年藤田組將台北炭礦株式會社股份售予顏雲年,他以台北炭礦公司的名義買下雲泉商會所擁有的瑞芳鑛山,再改組成台陽鑛業株式會社,創造日後聞名中外的九份黃金歲月~~

台陽礦業事務所

台陽礦業事務所的解說牌寫為台陽公司瑞芳辦事處,建於昭和12年(1937),將原設在九份國小下方的事務所(瑞芳坑場)移到此處,改稱瑞芳鑛業所,戰後改稱瑞芳金鑛,整體建築以方形量塊構成,屬於加強磚造平房,外牆以洗石子與黃褐色磁磚處理(細看外牆全是溝面磚,數量甚多,對照建造年代,或許是國防考量),是昔日瑞芳金礦的最高權力中心。基於其歷史價值,2003年8月28日這裡被公告為歷史建築~~

台陽公司的設立可追溯到"雲泉商會"---明治36年(1903)由顏雲年、蘇源泉、蘇維仁合資創立,業務為提供藤田組工人及礦場生活所需日常用品,後來業務擴大,連金瓜石、牡丹坑礦山工人也由它提供,大正9年(1920)將雲泉商會所屬瑞芳礦山與台北炭礦會社合併改組為"台陽鑛業株式會社",賀田金三郎為首任社長,承接藤田組留下的九份礦山與煤礦,開採九份、大竿林、小粗坑、大粗坑等金礦脈,建立起基隆顏家的炭金王國、人稱炭王金霸,1923年顏雲年去世,家業由顏國年繼承,1937年顏國年去世,改由顏雲年長子顏欽賢當家,他在1940年將台陽礦業增資時,因日方企業收購一半股份,使得經營權落入日方手中,後來爆發太平洋戰爭,使得瑞芳礦區在1943年被迫停工,礦工集中到金瓜石工作,1948年才歸還顏家,當時水金九地區以基隆山稜線為界,九份礦權屬於台陽礦業公司、金瓜石礦權屬於台灣金屬公司,由於國共內戰導致黃金飆漲,創造出被視為九份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黃金時期,隨後因金礦因過度開採而枯竭,剩餘礦脈多位於海平面下,開採難度變高,加上經濟穩後使得金價長期低迷,台陽公司於是逐漸縮小營運規模,輔導員工轉業,直到1971年才正式結束開採事業~~

大正8年(1919)顏雲年為了更方便輸送石底煤礦的煤,以台北炭礦株式會社的名義興建石底鐵路,1921年完工,直到昭和4年(1929)收歸國有並改名平溪線,其實顏雲年大可興建流籠即可,而且更方便,但他堅持建鐵路只為了平溪居民可以利用,而的確也成就了菁桐、平溪、十分聚落的形成,這種精神真難得,而台陽的創立等於將他的版圖統一起來再發展~~裡面展示不少昔日採礦所用到的工具,極具參觀價值,但可惜沒開放,外邊看看就好~~

九份頌旌碑

事務所旁可看到有豎立一座頌旌碑,又稱修築瑞九道路旌功碑記,因為在明治35年(1902)顏雲年和蘇源泉共同開闢瑞芳至九份的道路(又稱瑞九道路,即是保甲路,豎崎路也是其中一部份,有可能是將原本的鋪遞舊路改良成較好走的道路,這裡指的瑞芳或許是柑仔瀨),提高了兩地往來的便利性,當地仕紳為了感謝這兩位的功績,便建此碑紀念~~頌旌碑不論碑座、碑體、碑面都十分講究,雖然是日本時代的石碑,卻有很有一看的價值~~

在昭和12年(1927)汽車路建設完成後,這條路便被改稱為"舊道",現在只能在基山街與汽車路的交會處尋找其遺跡了
九份頌旌碑

碑面上有雙龍紋,並刻上"有夷之行",取自《詩經》的(周頌‧天作)的詩文---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代表平坦大道~~

歷經百年滄桑,碑文尚算清晰,開頭寫道"自瑞芳街至九份,其地勢原僻壤地也。爾來產金日盛.....",代表當時此地仍稱九份,似乎是1920年後才改稱九分,不過就算是官方文書,亦出現不少九份、九分混用的情形~~

"明治"二字早已被挖除,立碑人中凡姓蘇者亦遭塗抹,不知是何意 ? 上邊的姓名都是當時著名仕紳,聽過且較熟悉的就是周步蟾,顏雲年的八拜之交,人稱周總理,雙溪名人,至今仍在雙溪老街留下一間周家古厝~~

九份舊步道

仰望基隆山、遠眺深澳岬,看著空盪盪的台陽停車場,沒有遊客的九份的確很有悲情城市的fu~~

一旁有個九份舊步道,又稱焿子寮古道,與豎崎路連成一線,昔日先民會走這條山路到山下的焿仔寮海灣,再沿著海岸線前往深澳、八斗子,自從顏雲年將瑞九之間的保甲路整修完成,這裡就少有人走,但也算是九份遺跡,有機會應該要來走看看~~

九份八番坑

離開這裡前先去看一下八番坑,就在九份福德宮下,台陽停車場後方。明治33年(1900)開坑,之後九份大部份礦坑挖到的礦石皆由此運出,因產金量是九份諸坑之首,所以又稱做"陽坑",坑口以安山岩、砂岩砌成拱圈及外牆,長滿青苔與老樹附根的古樸樣貌不輸侯硐瑞三本鑛,與大竿林五番坑相比更勝一疇,更沒有金瓜石本山五坑的商業化,堪稱是金九地區最美麗的礦坑口,因為無法進入,只能在上面看看,真是太可惜了

台陽礦業事務所在處大型平地即是將挖掘八番坑取出的石塊在此鋪設而成,因此又稱八號坪,這裡出現許多設施,像是上礦製鍊廠遷出後改建而成吟龍館、曾經輝煌的第一俱樂所、員工宿舍、礦車軌道、通往九號坑的流籠.............曾經的台陽礦業決策中心,現在也就是個平凡的停車場,但很受歡迎,因為離九份老街最近 ^_^

水金九地區基於黃金是土地公錢的想法,每個礦坑口外邊都會有對應的土地公廟,每位礦工都會祭拜祈求能夠挖到金礦發大財,九份福德宮應是屬於八番坑的土地公廟,廟中廟格局,小廟門聯寫著"正金鍾花水神寶藏奎山",居然不寫金山而是奎山,頗令人好奇之間的差異,《淡水廳志》曾提到"雞籠山以肖形名。同治六年,地震崩缺,改名奎臨",所以文人雅士提到基隆山,多以奎臨山、奎山稱之,雞籠八景之一的奎山聚雨,即是形容基隆山多雨的景致~~

九份景點地圖

接下來要去豎崎路,出發前先來看一下地圖,雖然內容很兩光(如果沒仔細看,還真不曉得基山街就是九份老街 +_+),但至少有總比沒有好~~

九份豎崎路

來到了著名的豎崎路,這條路又稱"八號路級仔",應是可直通八番坑而得名,清代是連接焿仔寮港的保甲路,歷經日治來到民國,都是九份相當重要的道路,是來九份必遊之地,也可說是外地遊客認識九份的第一站~~其位於九份派出所與九份國小之間,連結汽車路、輕便路、基山街,形成類似"丰"字形三橫一豎路網,假日時分遊客擠爆此地的畫面,才能徹底感受到九份有多麼受歡迎~~

旁邊的九份派出所據說原本位於九份國小旁,後由台陽公司出資捐地才遷至現址,可以想見台陽對於九份的影響力~~豎崎路在輕便路和汽車路之間的這段石階步道晚上還滿安靜的,在此刻更能感受到寧靜的山城風情~~看到路牌才曉得此"竪"非彼"豎"!!

彭園

路旁的彭園是九份景點之一,大門深鎖也不知是否開放,只好看一下便閃人

這棟外觀典雅的和洋混風雙層建築在昭和二年(1927)成為台陽礦業公司第二俱樂部,內有撞球、乒乓球等娛樂設施,亦曾做為員工訓練所,戰後因台陽負責人顏欽賢為了治療因採礦而罹患矽肺病的員工,1948年請來畢業於東京帝大的彭慶火醫師來此,並將俱樂部改建為台陽瑞芳金礦附設醫院,做為看病的場所,停採金礦後的1972年改成彭外科醫院,1988年因彭醫師去世才歇業,1993年改稱彭園,裡邊展示不少與彭醫師有關的資料與文物~~

豎崎路很適合慢慢散步,這裡散發出來的恬適愜意真是好悠閒的說~~

九份豎崎路

來到輕便路與豎崎路的交會處,遊客就開始多了起來~~

昇平戲院

昇平戲院的名字取自"歌舞昇平"之意,在大正五年(1916)時原本只是在基山街市場邊的一座木造戲台(位置約在基山街106號),名為基山茶園,昭和六年(1931)因戲台不堪使用而由當時的礦山場長翁山英出資遷建至現址,重建為佔地兩百坪、容納600人的昇平座,當時一樓為石造,二樓為木造,1932年開始營業,正逢九份第二次黃金時期,使其成為水金九地區最受歡迎的戲院,此地亦被稱做做戲台口~~

戰後改名昇平戲院,1951年因受風災影響改建成具隔音效果的水泥空心磚與木結構屋頂而保留至今,1963年的葛樂禮颱風曾對其造成嚴重破壞。曾是台灣最大戲院及北台灣第一家戲院,在九份全盛時期,這裡可是熱鬧非凡,還曾整月演出滿檔的歌仔戲,光復初期,新莊的小西園布袋戲團還曾受邀至此演出,當時此地的娛樂事業可說是盛況空前,亦帶動週遭市街商業發展,是促進九份老街繁華熱鬧的重要功臣,只是在金礦停產後造成人口大量流失,零星的觀眾已無法支撐營運,於是在1986年停業,原本的屋頂因1994年颱風侵襲而毀損,但它所擁有歷史風華與保存完整的戲院立面,仍是遊客來訪九份時必經之地~~

昇平戲院

據說戲院觀眾席呈現馬蹄形,而且分為上下兩層,是非常先進的劇院規模,遠望其內部,依稀可見觀眾席的樣貌,只是已然全被雜草青苔佔據,實在很難想像當年的繁榮情景........

昔日的售票口仍是當年樣貌,對面的空白牆面想必是以前用來張貼電影海報的地方吧!!

九份豎崎路

仲夏夜時分,漫步幽靜的豎崎路上,將世俗的紛擾都拋在腦後,只覺身心都解放了一般~~~真希望時間能夠永遠停留在這一刻...........

九份小上海茶樓

九份仔算來是小上海,一旁解說牌直接告訴你這裡就是悲情城市中酒店場景的拍攝地點,有興趣的就進來看吧!!

阿妹茶館

聽說阿妹茶館內有三個面具,是神隱少女無臉男的靈感之處,不知是真是假,只知道日本觀光客很喜歡來這裡~~

九份戲夢人生

豎崎路過了基山街,遊客逐漸變得稀落,拾階而上漫步而行,在這種靜謐時刻更能體會九份山城的歲月情懷~~

泥人吳鬼臉館

久聞大名的泥人吳,這就是傳說中的鬼臉館,以前都是在電視上看到,恰巧還看到泥人吳先生大力跟香港觀光客大力推銷九份!!

阿柑姨芋圓

豎崎路終點附近的阿柑姨芋圓好像滿有名的,據傳九份芋圓的名號是從這家店傳開的~~這三隻小狗不曉得在做什麼,一直在這裡繞圈圈

九份國小

九份國小位於豎崎路終點,其前身是明治37年(1910)成立的基隆公學校土地公坪分校,大正元年(1912)改隸瑞芳公學校,1916年3月31日改稱九份分校,1919年獨立成九分公學校,昭和16年(1941)改稱九分國民學校,戰後合併瑞陽國民學校為基山國民學校,1949年改稱九份國民學校,1968年改為現名沿用至今~~

直到1918年九分公學校金瓜石分校(瓜山國小)出現之前,九分公學校(九份國小)一直是日治時期的瑞芳礦山、金瓜石礦山漢人唯一能夠就讀的學校~~

此地原有一間提供日本人就讀的基隆尋常高等小學校焿仔藔分教場(1910年獨立為焿仔藔尋常小學校),1920年以後再無任何記錄,疑似與經營瑞芳礦區的藤田組將礦權賣給顏雲年,以致當地日人減少,學校無法經營而結束營業,參照當時學校分布,仍在水金九活動的日本人,可能都到金瓜石尋常高等小學校(時雨中學)入學~~

九份國小植樹紀念碑

九份國小校地相當地寬廣,校外即能見到大型的人字形石塊堆砌格局,據說是九份地最大的駁坎地形,早期藤田組曾在此地設立鑛山事務所與用來擊碎礦石的水力搗礦廠,俗稱水車間,後才改設學校~~

產金全盛時期的九份國小曾有上千人在此唸書,人數多到甚至在1941年於隔頂增設一間瑞陽國民學校,不過1946年即廢校,礦業沒落後的現今僅剩不到百人就學,校園內尚能見到昭和16年(1941)立的"第二十一回卒業生植樹紀念",據說曾深埋土中,某次整修校園時挖出,就不知碑旁的榕樹是否就是當年所植之樹 @_@

校內還有礦車模型,還有仿真的輕便軌道,畢竟這偌大的平地在這山城是相當特別的存在,由於地勢甚高,是觀山看海的好地點~~

九份夜景

眺望九份大竿林地區與遠方的深澳岬,黃昏夜晚景緻大不同,真是令人賞心悅目~~

九份聖明宮,主祀關公

九份聖明宮主祀關公,據說光緒初年供奉在金包里(金山)民宅,昭和11年(1936)將神像請來九份崙頂祭拜,1948年成立勸忠堂,增祀孚佑帝君、司命真君、王靈官、武穆帝君,合稱五聖恩主,成為鸞堂信仰,1950於現址建廟,1976年改名聖明宮,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1984年將蘇泉源宅改建香客大樓開挖地基時發現兩顆半圓形金球,重達46兩,後來無償提供黃金博物館展出~~三川殿大門楹聯上還可看到昔日廟名---勸忠堂,因為金礦業的沒落與市街商業的發展,使得這裡已取代福山宮成為九份信仰中心~~

據傳日治末期九份流行瘟疫,一發不可收拾,為安撫人心,廟方請來關渡宮二媽來祈福繞境,結果疫情果真受到控制,自此每年農曆4月1日都會邀請台北關渡宮二媽及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鹿港天后宮、大甲鎮瀾宮的媽祖一齊參與繞境活動共襄盛舉,基山街、豎崎路全都是繞境範圍,工作人員扛著神轎走在這些狹小陡坡階梯上是很奇妙的畫面,也能窺見信仰的虔誠,俗稱九份迎媽祖,不僅九份特色文化,亦是當地年度盛事~~

據說位於聖明宮左側的這棟米白色建築,曾是最早的台陽鑛業事務所,1914年設立,俗稱舊局,後因坑口越挖越下面,事務所亦往下遷移,留下的建築改建成台陽公司第三俱樂部,提供礦工集會與娛樂場所,後來變成長樂社區活動中心,1994年改建成現貌~~

九份金山岩,主祀觀音

金山岩主祀觀世音菩薩,建於大正六年(1917),隱身位於大竿林的基山路後段,廟埕不大,很有苗栗獅頭山岩壁廟宇的氣勢,據說當年建廟時遇巨岩卻無法鑿開,於是廟宇便依山而建,連神像也是直接刻在岩石上,猛一看會有觀世音佛像浮在半空中的錯覺 ^_^

雖是小廟一枚但傳聞相當靈驗,廟名匾是來自基隆的信士奉獻可見信仰範圍甚廣,以前礦工用來測試黃金純度的試金石,這附近倒有不少販賣的店家~~

九份基山街

離開豎崎路前往基山街,不走豎崎路一樣可體會九份山城之美,經過九份文史工作室,這裡好像有提供導覽活動,雖然方便,不過還是認為九份之美還是自己慢慢細細品嚐才比較有樂趣!!

與熱鬧的豎崎路相比,西邊的基山街超安靜,連隻貓都沒見到,倒是視野不錯,已經可以清楚見到頌德公園囉~~

九份基山街、輕便路交會處

走著走著,便來到了基山街與輕便路的交會處,此處是最早被稱做舊局的地方,因為藤田組一開始在此設立礦業事務所,連路邊的雜貨店也因此被稱做局口,舊局這個名稱後來則是被遷到聖明宮的事務所所沿用~~

九份第二次黃金時期,原本的保甲路與豎崎路已難以負荷龐大的黃金產量運送,所以顏國年在1928年成立瑞芳輕鐵株式會社(1934年併入基隆輕鐵),鋪設瑞芳輕鐵金瓜石線,據說金瓜石本山五坑前的軌道即是這條路線殘跡,長約6公里,昭和六年(1931)通車,利用手押台車的方式提高運貨效率,這條輕便鐵路經過的路線即是目前的輕便路~~

輕便路因有鋪設輕便鐵路,曾是九份重要的聯外交通工具,使得九份與瑞芳之間的交通更加便利,使得瑞芳逐漸取代焿仔寮港成為九份主要物資來源之地,昇平戲院附近更建有輕便車站,帶動觀景人潮,也使得基山街一帶商業活動更加熱絡,戰後因公路運輸興起,汽車取代輕鐵,最終在1954年將軌道拆除,留下輕便路的稱呼,如今它與基山街、汽車路並稱九份地區三條最主要的道路,對比豎崎路附近的熱鬧景象,此處的輕便路卻是格外安靜,連個人影也無,更別說做生意的店家,差別可真大呀~~

九份頌德公園

頌德公園裡邊有塊頌德碑,景觀也是極佳,從這兒眺望基隆山的視覺感受也是很奇妙的體驗呀~~

九份頌德碑立於大正六年(1917),與旌頌碑同樣都是讚揚顏雲年的功蹟,亦有提到開闢瑞九道路的事蹟,但當時僅存在保甲路(後來的輕便路)、至於汽車路還未正式成型,似乎也無特別再次立碑的必要,所以應是當時顏雲年向藤田組承租瑞芳礦山,採取三級包租制,使得採金量屢創新高,到了1917年迎來九份第一次黃金時期,當時一群飽學之士因與以顏雲年為主的礦場管理部門親近而獲利,這些人便以"雞山吟社"的名義為顏雲年撰寫碑文立於頌德公園內,以示崇敬,便是此公園的由來~~

碑體、基座、護欄都十分講究,重陽節舉行建碑式,許多台北基隆官紳皆參與典禮,會後還在台陽俱樂部聚餐,場面可謂十分盛大,看來能夠讓大家都賺到錢的三級包租制效果確實驚人~~

九份頌德碑

九份頌德碑面向基隆山,頗有君臨大地的既視感,偌大的碑體四面皆有文字,其子顏欽賢在戰後亦在碑座題字,可惜時間日久,已看不清,反倒是日本時代的碑文至今仍保留完好,正面碑文為瀛社副社長暨謝汝銓所撰、林正光謹書,側面有李石鯨所題五言詩一首,剩下兩面皆是發起人姓名,有商號也有日本人,甚至連大溪實業家簡阿牛的名諱也有出現,顏雲年的臉面真不是普通的廣呀~~

小粗坑古道入口

小粗坑古道的入口在頌德公園旁,改天從這裡走到猴硐吧~~

九份磅坑口

磅坑口位於頌德公園旁,是昔日輕便車道專用隧道(以前九份經輕便路到金瓜石會在基隆山的山腰經過一個隧道,那也叫磅坑口,不過現在已經封閉了),此隧道是輕便路進入九份的入口,昔日鋪有輕便軌道,利用手押台車前往瑞芳取得生活物資,通過隧道口20分鐘後,可達一處廣場,這裡是輕便車的流籠頭,流籠頭就是控制電動絞盤以鐵索拉動台車的指揮中心,目前流籠頭已拆除,做為公園。走過磅坑口一路前行可通往琉榔路觀光步道~~

這條路雖然只能容一輛車通過,但使用率還滿高的,會車時還真是麻煩啊!!

石崁巷、七番坑

因為磅坑口附近有許多石崁,此地聚落稱做公園尾或石崁腳,因此巷子名字才叫做石崁巷嗎??

前邊有條小徑可通往山下的汽車路,聽說又做七號路級仔,據說是1932年大竿林七番坑開坑後,台陽公司為方便工人上下班而興建的小路,汽車路旁公車站牌叫做七番坑,所以說七番坑就在馬路下方的意思吧,沒特別去找,單純亂亂想罷了~~

九份五番坑

這家協發商店外觀建築與一般小商店有些不同,想必當年也是門庭若市吧!!

大竿林五番坑位於輕便路上,建於昭和2年(1927),當時九份礦區分為甲脈、乙脈、丙脈、永代脈,這裡屬於大竿林溪斷層的乙脈富礦體,前方曾有大竿林溪,1971年加蓋水泥平台綠地並封閉坑口,成現今所見公園,但過於現代化,很難提得起興趣在此地賞玩~~坑口上方居然還有蔣伯伯的銅像,聽說早期後方牆壁曾繪上大幅國旗圖案,現在則是啥都不剩,只是長滿藤蔓的水泥牆了 @_@

還以為坑口上方名稱會出現九份字樣,其實上面是寫著大竿林,也就是說這兩個地方是鄰居,彼此還是各有區別的~~上邊還有九大鑛業公司的名字,所以說這些礦坑並非台陽直營,有時也會委託其它公司經營的意思?

九份輕便車道、風箏博物館

走在輕便路上過了豎崎路,看到這個指標,難道這裡當真是昔日的車站嗎??對照今昔地圖,好像確實如此,算是替建於昭和6年(1931),在1954年被拆掉的輕便鐵路留下最後的遺跡~~這裡直到與汽車路交會的輕便路,曾是酒家茶店聚集的聲色場所林立之地,像是日春樓、錦華樓、朝鮮樓皆設於此,可說是九份遊廓,也是礦工們下班最喜歡連流忘返的溫柔鄉~~

居然看到一個冶金文物館,我還以為這裡只有金礦博物館的說,不過大門深鎖,也不知是否有開放?汽車路上的風箏博物館,也是金瓜石著名的景點

九份昭靈廟,奉祀城隍爺

九份昭靈廟位於輕便路與汽車路交會處,主祀霞海城隍,據說八番坑口外有許多自坑內挖出的石塊,堆砌如坪,當地人來此撿拾看有無含砂金,小朋友則會來此玩耍,大正12年(1923)有位叫做盧鴻勝的人與朋友用泥塑玩偶嬉戲時,突遇神明附身,說大稻埕霞海城隍爺想來此救民濟世,要求民界建廟,當地人以為奇事,於是另塑金身於民宅奉祀,後因屢現神蹟,便於現址建廟~~

原本的三開間兩殿式廟宇因年久失修,1998年重建,2003年安座,成為富麗堂皇的雙層廟宇格局,由於此地離舊道口不遠,許多車輛會停在廟埕,但因空間不大,所以停車位不多~~九份山城的建築特色就是我家前方空地是你家天花板,昭靈廟前面廟埕,正好符合這個畫面呀~~

九份老街

最後來到俗稱"暗街仔"的基山街,也稱九份老街,亦是整個九份地區最熱鬧的地方~~

懷抱著淘金夢想的各地人們聚集在這九份山城,在藤田組退出後,顏雲年推出的三級包租制度讓人們對於挖取金礦趨之若鶩,只要肯挖就有錢,甚至可能一夕致富,所謂"三更窮、四更富、五更起大厝",再不濟也能應付日常生活,也因為是高風險行業,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情,離開礦坑下班的工人都會把所賺得的錢財花在這紙醉金迷的暗街仔,因應民生娛樂消費需求大增,陸續出現許多酒家、娼館、料亭、鴉片館、豬肉店、煙草店、布莊、洋服店、洋貨店、麵店、理髮店、打鐵店、撞球間、銀樓、西裝店、旅社.....等聲色場所或是尋常店鋪,為數眾多的採金工人由於下班時間不同,皆會來基山街尋找樂子放鬆身心,使得基山街從早到晚皆燈火不熄,支撐著這幅夜夜笙歌的繁華山城景致~~

施金春宅,現在是施家民宿

不小心瞄到施家民宿的招牌,施家大宅換上新妝後的旅館,又稱施金春宅,號稱九份第一間三層樓的街屋洋樓(立面朝向基隆山,位於基山街的部份其實是背面),由施文魁建於昭和九年(1934),他原籍桃園大溪中庄,早期定居板橋湳仔後,三十多歲來到九份,為翁仔西的中藥行工作,其子施惷欽投資金礦開採獲利甚豐,成為當地巨富,創立施金春店號,同時也經營兩家中藥行(源安堂) 使得九份施家成為當地望族~~

2 九份老街

也因為九份礦業從事人員從上到下都是台灣人為主,願意花大錢在這庶民經濟上,白天進礦坑工作使得全身髒兮兮的礦工,夜晚出沒基山街時,變成穿著時髦西裝、全身潔淨、出手大方的好野人,因此留下"日時全乞食暗時全紳士"的諺語,又因全盛時期的九份人民較富裕,消費能力極強,每日總是夜夜笙歌,大宴小宴不絕,遠從雙溪、鼻頭角的山珍海味也能運來此處,當時好的商品都要運來九份,當時人稱"上品送九份下品輸台北",極致繁華的景象從海上望去仿若不夜城,所以被稱做小香港,又有小上海的稱號,人們提到九份仔,都說那是滿懷夢想的希望之地~~

因此九份發展出與以日本人為主的金瓜石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也就是為什麼九份老街充滿了舊時代的迷人風情,金瓜石的祈堂老街與日式四連棟一帶卻呈現優雅慢活的貴族氣息~~

九份市場就位在基山街,成立於大正五年(1916),那是九份仔消費力還很驚人的年代,只是如今時空背景早已大不同,九份已不再是那個小香港,不知現在市場是否還存在?

九份老街

基山街是九份繁盛最具代表性的所在,要在遊客稀少時才能在這裡體會濃濃的九份老街之美~~基山街越接近東邊出口,商店道路似乎就變的越整齊~~

即便是在這個路小地狹的巷弄小道,亦曾出現不少外型典雅的洋樓街屋,街上也有不少名人住在其間,例如翁山英、施文魁,還有游昂槌,當地流傳"戇槌仔富無戇槌厝"的諺語,即是指他不僅財富驚人,在基山街往東到金山岩的這一帶擁有眾多房舍~~

其它還有像是高九登宅、潘德記宅,東方旅社.....等特色街屋,若沒仔細看,很容易就錯過它們那因應山城地勢而呈現出的建築采風~~

九份茶以前是翁山英故居

九份茶坊前身是礦長翁山英故居,後改成黃內科診所,1991年改建成九份茶館,不僅是九份第一間茶藝館,亦是基山街第一間遊客導向的店家,開啟日後九份老街商業錢潮滾滾來的先例,迄今仍屹立不搖,如今已是拜訪九份必看之處,就算不喝茶,逛基山街時也一定會路過,多留些目光在它身上,感受一下九份風華由此再起的山城傳說~~

九份舊道

汽車路在1937年開通後,原本九份往來瑞芳的保甲路就變成了舊道,此地因位於舊道與汽車路交會處而喚做舊道口,日治時期經營汽車路客貨運的業者是基隆輕鐵株式會社,其在1933年開始兼營自動車業務,負責基隆到瑞芳、瑞芳到金瓜石的公路運輸,1942年更名南邦交通株式會社,戰後改組基隆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之後併入台灣省公路局,戰後此地大眾運輸由台北客運經營(後改名瑞芳客運,即現在的基隆客運),後來台汽客運也有經營,如今又回復成基隆客運營業線~~

早期自動車載運貨品皆會來此卸貨,再逐一靠苦力搬到聚落各處,發展情形有點類似大肚山瑞井車米崙,使得此地因交便之便而變得熱鬧非凡,至今也是人潮洶湧、遊客如織的著名景點,不想走豎崎路上來,搭車來此逛九份也很方便~~

因為汽車路在舊道口形成一道相當曲折的髮夾彎,每次在觀海亭看著往來車輛會車都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尤其是大客車,不愧是身經百戰的老司機,再怎麼駕駛都不會碰到路面與街屋呀~~

九份觀海亭夜景

舊道觀海亭上的視野還真是不錯,是一處賞夜景的好地方~~

九份山城巷弄
 
離開舊道,漫無目的地往上走,隨處可見九份地區新舊相陳與荒廢已久的建築物聚在一起的那種景況,令人感受到另種不同的九份山城風情畫!! 來到福山宮附近眺九份山城,不論白天夜晚,都有一種獨特的美感

-----------043----

從舊道走到福山宮可是一路往上,真是夠累!! 此地舊名土地公坪,據說名稱由來與福山宮有關~~在福山宮這裡已經可以看到金瓜石了!!果然是制高點!!

三開間王爺廟格局的九份崙頂福山宮,昔日曾是全台最大的土地公廟,也是早期九份的信仰中心,因為它的地位特殊,九份地區其他土地公廟即使擴建也不能超過這裡的格局,可見其地位崇高

九份崙頂福山宮

九份福山宮相傳建於光緒年間,原本規模只是一座二公尺四方的小廟,原來是為保佑當地居民往來而建,在日據時代,因採金盛行,常有金礦工人廟中許願能順利挖著金礦,雖不能皆大歡喜,但挖得大金礦的人比比皆是,所以福山宮也一再被還願的信徒們擴建,依據記載共經過四次大規模的擴建整修,但由於原來小廟靈驗,後人在整建不敢將其拆除,而採原址加蓋的方式而形成了「廟中廟」的特殊景象~~

廟內古樸秀麗的建築大部份是昭和10年(1935),是由台陽礦業株式會社九份礦業所所長翁山英發起整修大殿,並次第增建兩側廂房而成,雕樑畫棟,美不勝收~~

九份福山宮是廟中廟

據說光緒16年(1890)當地農民撿到礦石,送到暖暖給朋友鑑定,得知是金礦石,林英、林黨兩兄弟聽到風聲便率人來此淘金,先是散播台灣龍脈自福建鼓山渡海而來,雞籠山是龍頭、雞籠嶼是龍珠,若切斷龍背必遭天遣,當地人誤信而不敢動土挖金,因此林氏昆仲趁機開挖豎井、大肆採金,得手黃金兩千餘兩,為答謝神恩便用金礦石打造金身供奉在土地公坪福德祠,也就是現在的崙頂福山宮~~

不過他們回鄉後因揮霍過度導致財產敗光,怪罪土地公不保知,便盯上土地公金身,回到九份竊取後打碎換金,但仍無法轉運,最終落得因貧病而亡的悲慘結局,這則鄉野故事為福山宮增添不少傳奇色彩~~~

九份福山宮的仙女雕像

拜殿上的小土公廟便是最原始的小廟,在上方可看到這裡最具特色的由二位仙女扛著「福山宮」的匾額,而兩側則有四個長著翅膀的裸女婆娑起舞,婀娜多姿,相當少見,也是由於九份地區當時歌舞昇平、夜夜笙歌,民風開放,才能看到這國內難得一見的建築奇景~~

九份崙頂福山宮

來到福山宮上方,更能看出它保持舊廟增建的痕跡,其實福山宮還有其他東西可以欣賞,不過事前功課準備不足,加上走到這裡己是頗累,只得匆匆走馬看花,真是可惜了,下次有機會要再來這裡好好拜訪一下,接下來要開始找路,漫步金瓜石巷弄間,來趟不一樣的金瓜石聚落之旅,目標必看五號路的悲情城市場景 ^_^

來到九份只逛基山街真是太可惜了,它的山城美景及歷史人文,不論白天夜晚都相當吸引人,真是一個值得一遊再遊的好去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恩恩 的頭像
    小恩恩

    郊外踏青去~~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