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皇紀二千六百年的典雅山門、如獅昂首挺立的獅頭岩、宏偉的獅山大岩壁、位在苗栗、新竹縣界的望月亭,以及建築型式各有特色的岩洞廟宇群,更不用說藤坪古道的岩洞、六寮古道上的七星神木,還有水濂洞的糯米橋,今次的獅頭山獅頭獅尾趴趴走,真是一天行程豐富的自然人文與山林生態之旅。
獅山大石壁是獅頭山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獅頭山在日治時期被選為台灣十二勝景之一,橫跨新竹苗栗之間,相傳淡水同知李慎彝於道光六年(1826)來到三灣崁頂寮巡視時,見此山神似獅頭,於是命名獅頭山,因此山富有靈氣,還特地準備牲禮祭拜山神,雖然山勢奇偉、鍾靈毓秀,但真正名氣大開是清末到日治時期陸續出現的廟宇寺院建築群,大正二年(1913)興建的苗124縣道因交通便利帶來大量香客人潮,使其成為著名宗教勝地,以勸化堂為首的全山眾廟宇共有十八座,號稱十八洞天,向來香火十分鼎盛,由於雖然山勢奇偉、鍾靈毓秀、視野奇佳,還有著名的獅山大石壁,吸引不少信徒前來參拜,亦有不少文人墨士來訪後吟詠讚嘆,為獅頭山留下不少經典詩文~~

依據《苗栗縣風土記》所述,獅頭山是擁有三獅朝陽(勸化堂、獅頭岩、獅岩洞)、二獅伏地(水濂洞、萬佛庵)而成五獅弄球之勢的名山,1957年的《臺灣省新竹縣志稿》將此地以"獅山佛洞"的名義列入新竹縣八景,今次來獅頭山一遊,打算從舊山門出發,先探獅頭岩,再循著獅山古道一路逛到獅尾,來趟悠然恬靜的山林踏青與古廟朝聖之旅吧!!

可從位於田美的獅尾一路走到獅頭,很詳細的地圖

來去獅頭山趴趴走之前,先來研究一下路線,剛好手邊有張超詳細的地圖,路線超多,可隨個人喜好組合,今日就來個大眾化路線--獅頭走到獅尾吧~~

苗栗客運新竹站搭車到田美大橋

從桃園搭乘區間快車前往新竹,原來車廂長這樣 !! 抵達新竹火車站後尋找苗栗客運新竹站,有點迷你呀~~

在公車上發呆的時間還真久,其中經過不少地方,包括苗栗客運頭份站和竹南火車站,還有好有不見的斗煥坪營區入口,沒想到司機在那裡擦到別人的車,被對方找去理論將近十分鐘,果然斗煥坪不是好地方!!!下次到獅頭山要從竹南坐,今日坐車花太多時間了~~

還以為會在獅頭山舊登山口下車的,沒想到在田美大橋附近下車,搞錯班次啦!!只好乖乖地再沿著苗124縣道慢慢往回走 +_+途經苗栗獅頭山在龍門口的入口山門牌坊,聽說可以驅車直往勸化堂,是最受開車族喜愛的大眾路線,但今天不打算走這裡,來個不一樣的走法吧!!

獅頭山舊山門,勸化堂開善寺石碑後方刻有紀元二千六百年

獅頭山舊山門是相當典雅的牌坊,中央寫著"獅頭山"三個大字,一旁的年份落款已然脫落,上方有個象徵福氣的葫蘆,兩側柱子頂著寶珠加上幾何圖案,頗有中西合壁的韻味,山門前一對石柱分別寫著曹洞宗獅頭山勸化堂開善寺(當時因應皇民化運動進行全山寺廟整理,勸化堂改名開善寺,所以才會出現兩廟名稱並存的景況),聽說是日治時代為慶祝皇紀二千六百年(昭和15年(1940))所建,是以前主要的石磴禪道,想要拜訪獅頭山前山諸廟,都要從這裡開始朝山參拜。

日治時期曾有林清文、黃維生等人經營的展南拓殖株式會社(業務為運送樟腦、糖、煤礦等物資,其中軌道部門在戰後日新客運,即是苗栗客運前身)的輕便鐵道經過此處(前身是中南輕鐵),信徒香客可透過條手押台車往來中港、頭份、斗煥坪、三灣、獅頭山、南庄,便利的交通帶動進香人潮,使得獅頭山在日本時代開始就是著名宗教聖地~~

鄰近山門的公路週遭也香客雲集而出現許多店面,包括旅館、餐廳、藥房、撞球間、冰果室、雜貨店、打鐵店、照相館等店家,還有許多攤販與付錢即可代挑貨物的挑夫,但自從龍門口通往勸化堂的公路開好後,這裡就乏人問津,但也讓其更加幽靜,來獅頭山一遊不走此處真的是太可惜了。

獅頭山廟宇因與曹洞宗交好才能免於皇民化運動的摧殘

一旁可看到紀元二千六百年的字樣,還有時任勸化堂住持的田中應海名諱,曾是日本人的引以為傲的宗教遺跡在戰後依然躲不過被破壞的命運,幸好只是用水泥塗抹,字跡仍隱約可辨,能留存到現在真的是不容易。

由於獅頭山眾廟宇在日治時期納入日本佛教曹洞宗管轄,由於關係良好,所以皇民化運動開始的神佛升天政策對此地影響不大,當時新竹州境內廟宇遭到寺廟整理運動的摧殘時,也是因為曹洞宗僧侶佐久間尚孝與勸化堂總代林清文的努力,讓獅頭山成為收容被新竹地區被迫遷離原本廟宇的神像大本營,像是中港慈裕宮供奉的大媽神尊就曾來此避難。

獅頭山古道

漫漫長路向前行,抱著一顆虔誠的心走在這條朝山參禪山路上,很有超脫塵世的幽然愜意。

參道頂端的石燈籠也是歷經滄桑,上面有常夜燈字樣,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勸化堂住持中華茂峰在1929年所題"同登佛境"石刻
 
路過獅頭石,上邊有"同登佛境"的石刻,署名"本山住持中華茂峰題",此人曾在日治時期擔任勸化堂住持,當年是為了慶祝觀音聖誕而題字,一旁應是題字年份的己巳年上方被塗掉了,這麼看來,這是昭和4年(1929)所刻,現在也算獅頭山知名歷史遺跡~~

因神似一頭坐在地上昂首挺立的雄獅而聞名

獅頭石又稱獅頭岩,是舊登山步道上的著名勝景,因外形神似一頭坐在地上昂首挺立的雄獅而聞名..........看起來像獅子嗎??聽說由步道下方往上看會比較像喔!!

建於1920年的清境橋,鄰近全山11廟最神秘的饒益院

前方就是清境橋,一旁有大正九年(1920)的字樣,橋柱寫有"清心無慾界"、"境內有天堂",也算古橋,橋頭有古樸小石獅與古錐小石象,當初多少香客上方禮佛時經過此橋一定都是心靈清境如水,懷著一顆虔誠的心,而我卻只是來走馬看花而已,完全不能相比啊!!

獅頭山古道

陽光洩地灑落林間,獨自行走在這幽雅的山徑,在一旁古色古香的涼亭休息,心情真是好極了,連沉悶的氣候也不在意了。途中遇到關上鐵門的老屋,猜想可能是以前販售金紙的雜貨店!!提供上山香客飲食所需,如今已人去樓空囉!!但至少可以想像這裡以前應該很熱鬧才是。

如果這條石磴禪道一直走下去,過了道安橋是三叉路口,左轉可通往饒益院(原是尼姑清修之地,屬於勸化堂,因位置偏僻而少有人煙,在這條登山步道廢棄後更加無人聞問,使它成為全山11座寺廟中最神秘的所在),右轉通往停車場,繼續前行會抵達勸化堂,以前人們就是經這條古道往山上參拜,不過這次改前往超昇寶塔的叉路上行,因為路口那塊立於1966年、花蓮鳳林徐阿運所題之碑頗有意思,內文開頭寫到"獅山古跡盛千秋......",應是有感而發的詩句,亦是苗栗獅頭山少見一般平民立的石碑,也算為這條舊獅山參禪之路增添幾分歷史風采~~~

超峰寶塔眺望中港溪

超昇寶塔前方遠眺南庄田美與龍門口隧道,田美的稻田景觀與橫屏背山稜線都看得一清二楚,風景不錯,此時涼風徐來,令人心曠神怡。

獅頭山南天門

進入南天門,代表來到古剎林立的獅頭山獅頭。在停車場仰望輔天宮和勸化堂,好高呢~~

從解說牌旁的階梯啟程,嘈雜的聲音與往來不絕的人潮就能了解這裡有多熱鬧呀 !! 登高俯瞰方才經過的停車場,這才發現來此參拜的進香遊覽車都快把停車場給塞滿了啊!!

獅頭山登山步道又稱獅山古道,可連走全山11寺廟,以望月亭為分水嶺

獅頭山登山步道稱做獅山古道,長約五公里,可從獅頭一路走到獅尾,此地做為宗教聖地,共有11座廟宇分布其中,山勢以位於最高點的望月亭為分水嶺,分為前山、後山~~

前山有五座:勸化堂、輔天宮、開善寺、舍利洞、饒益院,特色是儒釋道合一,建廟目的以扶鸞濟世為主,由勸化堂統合推動寺務;後山有六座:元光寺、海會庵、靈霞洞、金剛寺、萬佛庵、梵音寺,多是信奉佛教為主的清修之地,廟務各自獨立管理~~

圖中除了新舊朝山禪道,居然還有一條路可從苗124縣道通往開善寺,好奇特的設計,據說是1973年陳金灶接任開善寺住持時,將寺務自勸化堂獨立,另建苗19-1鄉道,可不用經過勸化堂即可直達開善寺,後來又新增萬佛山、安國朝山寺等宗教設施,似乎對廟務經營有很多想法,不過最後還是在1995年改由勸化堂管轄。

紫陽門是1916年由勸化堂主曾春秀建立,輔天宮山門,廟門雕飾甚精緻

大正五年(1916)由勸化堂第二任堂主曾春秀主導建成的紫陽門,格局為穿堂重簷歇山式建築,門前有一對石獅鎮守,大門兩側雕飾造型繁複,從水車堵、身堵、腰堵、裙堵到櫃枱腳的雕飾應有盡有,不愧是獅頭山諸多山門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傑作,也是輔天宮的入口。

龍虎邊的頂堵隱約可以見到二段文字:塵外不相關,幾閱桑田幾滄海、胸中無所得,半是青山半白雲",頗有忘卻人間是非,不為紛擾所動,全身投入大自然的了然境界,好深的禪意,很難做到呀。

輔天宮建於1915年,因供奉地藏王與閻王,別稱地府

輔天宮歷史悠久,大正四年(1915)便建成,也是獅頭山眾多古寺中唯一未依山而建、藏於岩洞的廟宇,大正九年(1920)增建兩側廂房,外型類似三合院,曾因昭和十年(1935)的關刀山大地震造成部份廟宇建築損毀而重建,1968年改建成今日所見的鋼筋水泥廟貌。

雖然正在整修中,但依然遊客如織。因為它是供奉地藏王菩藏和閻羅王、文判官(同祀天上聖母),又稱為『地府』。

舍利洞建於1923年,供奉瑤池西王金母

望向一旁的舍利洞,大正12年(1923)所建,供奉瑤池西王金母,配祀瓊花金母、地母娘娘,左右殿祭拜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聽說後殿的九天玄女洞相當幽靜,值得一遊。

清虛門是勸化堂的山門,1986年因拓寬移建至此

清虛門是勸化堂的山門,1986年因拓寬移建至此,就算只是從門縫中遠望也能感受到這座獅頭山最負盛名廟宇的人氣有多麼高,雖是造型平凡的水泥外牆,不過大門兩側牆上施以金漆作畫,少見的作法使其值得駐足欣賞。

勸化堂建於1901年,與元光寺並稱獅頭山開山主廟,因供奉玉帝,別稱天堂

勸化堂建於明治34年(1901),與元光寺並稱獅頭山開山主廟,相傳光緒年間有來自廣東嘉應州人士黃炳三渡台來南庄擔任私塾教師授課,後來決定虔心修行,入獅頭山後發現一處大岩窟有香燈燻跡便在此結廬修道,後來出身田尾黃家、當時在田尾(田美)永和宮擔任乩生的黃開郎(黃祈英曾孫、黃章龍次子)得到神明指示,決定來此岩洞處興建寺廟,因需龐大資金便邀請南庄仕紳陳秀蘭、林李雲等人出資興建,落成後由黃開郎擔任初代堂主、黃炳三則為初代住持,以扶鸞濟世、勸化眾生為己任,所以廟名定為勸化堂~~

相傳建廟之初,太白金星多次降乩指示要在三十年內興建天堂、地府、西方三大聖剎,同時舉辦仁濟、育英兩項回饋社會的慈善事業,才能建廟,之後才出現勸化堂(天堂)、開善寺(西方)、輔天宮(地府)、仁濟堂、育英書院等建築群,勸化堂因是指標性廟宇,所以不論是佔地大小或是廟宇格局,都是獅頭山眾廟中最大的,1961年曾拆除重建,由於主祀玉皇大帝,所以又稱為『天堂』,前方兩根龍柱聽說雕刻的十分傳神,如生龍盤踞,相當少見。

仁濟意指名為仁濟院的診療中心,1921年成立,聘請覺威法師(羅應鈞)擔任醫師,戰後由羅文樂醫師經營文樂中醫診所,後遷至頭份市區;育英即育英書院,1949年設立,原打算改制育英中學,惜因不合法規而停辧~~

勸化堂早期扶鸞降筆解決信徒問事的活動十分興盛

獅頭山勸化堂落成於1902年,不久便在大正元年(1912)改建,1915年完工後的正殿稱做玉清宮,裡邊奉祀玉皇大帝、三恩主(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虎邊為大成殿,祭祀至聖先師,龍邊為雷音殿,祭祀釋迦牟尼佛與諸佛菩薩,儒釋道三教神明全都在奉祀之列,做為帶有鸞堂色彩的獅頭山祖廟~~黃開郎為了提供獅頭山寺廟群照明,他在大正14年(1925)在田尾菜堂下設立獅山發電所,利用中港溪進行水力發電,直到昭和17年(1942)損壞為止~~

由於勸化堂早期扶鸞降筆解決信徒問事的活動十分興盛,1912年與1930年分別出版《宣音普濟》、《警世玉律金篇》兩本鸞書,近年來因社會變遷,扶鸞濟世的次數也逐漸減少~~。

勸化堂觀賞輔天宮、超昇寶塔

由勸化堂觀賞輔天宮,很有氣勢吧!!右前方那棟建築就是超昇寶塔,剛才近看還好,遠看才更能感受到佛教浮屠的氣勢。

日治時期的獅頭山最知名景點非三大聖剎,而是超昇寶塔

日本時代的獅頭山地圖,做為地標的建築物居然不是三大聖剎,而是超昇寶塔,或許當時人們經過頭份南庄道往來竹南與南庄之間時,仰望獅頭山,最醒目的建築就是那座靈塔.....還是說是指其它建築物 ? 只是一時之間還真想不出獅頭山有哪棟廟宇建築與圖中所繪造型最接近。

道德門建於1954年,進入後會遇到舍利洞與獅山古道叉路

道德門建於1954年,入門後會遇到通往舍利洞與獅山古道的叉路,山門內外側壁堵都有鮮豔壁畫,大門外的兩幅圖案主題是常見的南極仙翁、麻姑獻壽。

門前那棵樹據說是楊森將軍手植(聽說是為了與在山上的紅粉知己相會),山門在建立時為了避開此樹還特地牆位置向山壁內移,真是有趣的傳說。

黃光榮祖母黃光榮祖母陳氏己妹以前在此修行,後為年老僧尼養老處

舍利洞的廟宇建築有一半藏於岩洞間,原本建廟目的是做為南庄礦業鉅子黃光榮(黃開郎長子,1952年擔任勸化堂理事長,1935年毀於地震的獅山靈塔(超昇寶塔)也是在其任內的1953年完工)祖母陳氏己妹(法號覺嚴,黃章龍二房)晚年出家修行之處,在其往生後,舍利洞便成為山上年老僧尼養老與圓寂之所,1949年曾重修,1959年修繕正殿並供奉西王金母神像,1978年維修大殿並擴建廟前廣場,1989年開鑿洞內石壁並供奉九天玄女,1996年再拓寬廟埕後成今貌。

舍利洞眺望勸化堂和輔天宮

由舍利洞眺望勸化堂和輔天宮,雖然廟宇多已翻新,但在山勢起伏下,仍能感受到百年古剎的氣息。

門額在1953年由第19世章嘉活佛所題

淨土門線條簡單卻又帶點西式洋牌樓風情,背後由來似乎不簡單~~

門額大字在1953年由時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的第19世章嘉活佛所題,他是最後一位官方認可的藏傳佛教內蒙古章嘉呼圖克圖,他最有名的事蹟是曾在1955年組成訪問團至日本迎回玄奘大師舍利骨,暫奉開善寺,隔年移至日月潭玄光寺(1965年移至玄奘寺),當年日本同時贈送的解夢觀音神像現仍供奉在開善寺~~

開善寺建於1927年,樑柱為羅馬柱式,供奉西方三聖,別稱西方

開善寺建於昭和二年(1927),1931年落成,座落前山最大岩洞中,建廟之初由普宜尼師募款並擔任首位住持,靜明法師陳榮盛負責工程進行,1974年由陳金灶居士發起重修,1977年完工,此次改建兩側禪房與擴建廟埕廣場,其所在之處位於獅頭山前山最大的岩洞,廟宇建築有一半都在洞內,1955年日本佛教會歸還玄奘頂骨,在移至日月潭玄光寺之前,曾暫放於此~~

屋頂為歇山重簷假四垂建築,馬背上方使用虎瓦,斗拱型式也沒那麼繁複,頗有日本北方建築的韻味,整體外觀簡單樸素,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12根塔司干柱式(Tuscan Order)的羅馬樑柱,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所以又稱為『西方』),聽說當時神像是由曹洞宗新竹教化所向台灣總督府申請核准使用山上的百年樟木刻成,現在已經不可能這樣做了,應可算是國寶了吧!!

2003年清明節清晨從後山掉落兩顆巨石,移除小石,僅留大石

廟前有山下掉下的飛來石,2003年清明節清晨從後山落掉兩顆大石頭之一,較小的一顆落於旁側功德門前,至於另一顆體積較大、重達八噸的巨石卻剛好落在前方廣場中央,穿透大理石地板,深度達二公尺,週遭均無石頭滾動痕跡,寺廟殿宇亦無損,而此石距離大殿僅七公尺,又正好位於阿彌陀佛正前方,因此被視為神蹟,令獅頭山的傳奇再添一段小插曲。

2003年3月16日經由勸化堂扶鸞指示,移除小石、保留大石,遂成今日樣貌。

獅頭山遠眺超昇寶塔、中港溪

剛剛走過的超昇寶塔也已經變的那麼遠啦,中港溪和南庄聚落也能看得比先前更加清楚。

人面蜘蛛

每次在上方看到人面蜘蛛總是擔心它是否會掉下來呢!!

朝音洞,隔壁是凌雲洞,下方是萬佛山

前方就是朝音洞(外面文字是這麼寫,但應是指潮音洞),有供奉觀音像,隔壁是凌雲洞,供奉齊天大聖,一旁的木棧道是否有古代棧道的感覺呢!!

下方有一堆觀音像的地方就是萬佛山,相較於人氣鼎盛的獅山古道,那裡就顯得有些冷清。

巖戶觀音守護洞窟的特性很符合岩洞居多的獅頭山

路邊發現一座觀音像,似乎不太受青睞而顯得有些荒涼,連後方山壁的佛字紅漆也幾乎落光,蓮座下方揭示其名為巖戶觀音,三十三觀音像之一,相傳巖窟中常出現毒蛇毒蛇的危害,若念彼觀音力,可抵擋侵擾,故而常以端坐之姿供奉在洞窟口,所以才會出現在以岩洞多而聞名的獅頭山。

獅頭山遠眺中港溪

觀日亭看出去風景不錯,聽說中港溪水道有三個彎曲,彎曲部份便會形成村落,所有這附近的地名便叫便內彎、二彎、三彎,後改「彎」為「灣」,三灣鄉主要街區居第三,所以得此名,真是有趣的由來。

獅頭山古樸山徑

接下來就是古樸山徑,一旁是頗深的山谷,走起來要加倍小心啊!!

獅頭山古樸山徑

剛剛沒有走這段獅山古道的精華段,但到此處時已是滿身大汗,休息一下,這段頗吸引人的純樸古道......別太衝動,看看就好~~
 
獅山大石壁

終於來到著名的獅山大石壁,果然氣勢驚人,險峻陡直,令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石壁上有些地方有刻字,最顯眼的是釋圓瑛法師在大正12年(1923)訪台遊歷此地時所題"即心是佛",一旁則是1949年由中港三筆之一的竹南劉添貴醫師所題"南無阿彌陀佛",因是石壁名物,所以還特地上紅漆,方便辨示。

獅山大石壁上的畫法非常值得一看

岩壁上共有五段石刻,除了剛剛那兩句佛偈,另外三段詩句也很值得一看,像是吳景祺(1928)所題"山色蒼蒼聳碧天,煙波江上送漁船,詩情好共秋光遠,洞壑鐘聲和石泉"、陳祥芳(1937)所題"金剛洞裏小壺天,悄立奇峰削壁前,忽聽紅塵聲一響,頓忘俗慮欲參禪"。

最有欣賞價值的莫過於吳文龍在昭和六年(1931)所寫"到此驚看造化奇,隔溪龍虎控雄獅,洞中別拓清虛境,朵朵慈雲法雨垂",霸氣草書行雲流水,雖然就算近觀也看不清內容是啥,卻很能感受到作者來此遊覽時被這險峻山勢給震攝的心情,所以才會留下這樣的文句,此刻的我也是深深被這獅山大石壁的自然奇景給吸引呀。

壁上還可看到當年要刻字所留下的工程遺跡,其實這裡的石壁稍微敲擊便會剝落碎掉,當初要刻字上去應是相當不易,尤其是那個草書還要刻成一氣呵成的樣貌,很不簡單呀。

獅山大古壁

仰望奇岩秀麗的獅山大古壁,越看越是覺得大自然的偉大和人類的渺小。

前往望月亭的陡坡步道

在大熱天無風的狀態下,這段路還真是挑戰啊!!加油,快到望月亭了。

獅頭山望月亭俯瞰南庄桃花水

望月亭不愧是獅頭山最高點,整個南庄地區和山下的停車場都一覽無遺,遙望南庄桃花水,不禁感嘆在那個黑金煤礦全盛時期,去那裡打拼的礦工賺再多錢也帶不走,終究過不了那突出中港溪畔的烏蛇嘴。

望月亭在1961年改建自日治時期高仰亭,目前所見是後來遷建
 
望月亭是1961年由黃杰將軍將建於1922年的高仰亭改名而成,當時留下亭名碑與碑文,現在看到的涼亭則是後來移至現地所重建,原本的舊亭仍保存良好,位於獅巖洞附近,要特地尋找才能發現。一般遊客從獅頭山前山走到這裡便會停下腳步,接著就會折返往回走,加上這裡又是最高點,所以來此地休息的人群相當多。

望月亭縣界石碑,代表此處是新竹縣、苗栗縣交界處
 
這塊縣界石碑立於1959年,代表此地是新竹、苗栗的縣界,南邊是苗栗縣南庄鄉獅山村、北邊是新竹縣峨眉鄉七星村,來到這裡,代表已經從苗栗走到新竹囉!!

由於位置的關係,新竹縣界字樣清晰可辨,另一邊的苗栗縣界因為被擋住,難以一窺全貌,殘念。

苗栗獅頭山地圖

這個地圖真可愛,把獅頭山獅頭和獅尾部位以獅子的形狀展現出,相當生動呢!!當時居然忘記買一份下來,真是太可惜了!!

苗栗獅頭山

往獅頭山基石的路上雜草叢生,但人氣還不錯,一路上遇到不少拜訪完基點回來的遊客。終於來到了獅頭山主峰,小百岳之一,山頂有顆編號25的三等三角點,登山條不少,看來也是熱門路線,確實距離短又很好走,不過展望卻沒有望月亭好~~

旁邊牌子顯示兩種高度,究竟是492公尺,還是422公尺?以這裡還設有氣象監測站、通訊中繼站這點,再對照望月亭那裡關於獅頭山的解說,海拔492公尺可信度較高,此地亦剛好位於南庄鄉獅山村與三灣鄉頂寮村的交界處。

獅巖洞又名元光寺,建於1895年,獅頭山四洞之一

路過獅巖洞,此間蘭若又名元光寺,是獅頭山年代最久遠的廟宇之一,與獅頭山並列開山祖廟,建於明治28年(1895),主祀觀音佛祖,原是一處天然岩洞,又稱獅岩洞,早期的獅頭山四洞之一,法號釋淨源的大溪人邱普捷得到來自峨眉富興的地主曾春秀獻地,在此興建齋堂寺院,初名善道堂,屬於齋教龍華派,後改稱元光寺,現在則成為信仰佛教的寺廟,早期只能透過登山步道前往,雖然路途艱辛,仍吸引來自北埔、竹東、南庄的信徒前來參拜,全盛時期僧眾達上百人,雖是知名古剎,但人氣不如勸化堂,至少過了望月亭後,基本上就見不到有遊客在此出沒了。

拜訪獅尾後山寺廟,人明顯少了很多

接下來往獅尾部份走去,人明顯少了很多,而且都變成柏油路了,若想拜訪後山諸寺院,要在這裡右轉。

海會庵名稱來自諸佛海會雲來集,建於1930年,主祀西方三聖

海會庵(寺名取自『諸佛海會雲來集』的佛教典故)也是這裡的名剎之一,建於昭和5年(1930),主祀西方三聖,廟宇格局為單殿式,亦是獅尾唯一未依岩洞而建的廟宇,饒是如此,廟埕仍顯狹小,若是路過此處,必需穿越廟埕廣場下方通道,開車經過時可能沒什麼感覺,但用走的卻是很新奇的體驗。

1927年由陳陳謝阿施捐地請智文法師來此開山,初代住持為陳謝阿施,智文法師則在1949年擔任第二代住持,第三任住持如松法師在1966年翻修大雄寶殿,或許是因為寺殿建築被眾多綠色植物包圍,所以即便遠望也能感受到它所散發出來的清新雅致,令人耳目一新,而且還能俯望山谷,很有深山古寺的采風,可惜今日不開放,一旁看看就好。

獅尾朝山道路

雖然這條路徑清幽,但走柏油路的感覺終究沒有在山裡健行的那份暢然快意。

靈霞洞建於1917,仿巴洛克風格立面是其一大特色

靈霞洞名氣就很大了,大正6年(1917)興建,1924年完工,為一淺石洞構築之石廟。立面最特殊的為仿巴洛克式牌樓式門面,祀奉釋迦牟尼佛、伽藍菩薩、阿難尊者、觀音菩薩、韋馱菩薩與關聖帝君。昭和7年(1932)那次修繕,使其成為帶有西洋風情的四柱三門立面建築,現在是其一大特色,讓它在獅頭山諸多廟宇中成為一處很特別的存在。

相傳每逢春季,洞前山谷雲海虛無飄渺,山谷流泉水深莫測,故左右偏門上方由德心和尚各題「山虛」與 「水深」二字來描述此景。當陽光照射,雲海飄動,霞光萬道照射岩壁,五采繽紛隨雲海飄動挪移,氣象景觀變化萬千,故取名『靈霞洞』。今日沒雲海可看,但看到這相當有特色的牌坊也很值得了。

靈霞洞充滿西式元素的山牆柱式很值得一看

中央山牆以泥塑洗石子石雕呈現,形狀皆是弧線組成,看起來十分柔和,旁側各有一隻赭紅色鰲魚,中間有三隻鳥兒與花草紋飾圍繞著鮑魚勳章,尤其小鳥駐立不展翅,少了幾分霸氣、多了幾分親切,下邊有條口內含珠的龍兒與翻騰不已的鯉魚群,一副鯉躍龍門的景象,堪稱見到魚兒最多的女兒牆 ^_^

兩邊柱上分別是壽桃與番石榴,象徵長壽多孫,旁邊的山牆頂端使用獅頭裝飾,中央同樣有勳章紋飾,下方則有磬牌加流蘇石雕,另一個亮點則是花磚,鮮豔繽紛的瓷磚色澤讓整體呈素色的洋牌樓顯得更加精采,數量相當多,讓人看了眼花撩亂呀。

雲霞洞前眺望遠方

雲霞洞前眺望遠方,依稀看得到峨眉和新竹市,遠方是台灣海峽嗎?只是天氣陰陰的,可不要下雨啊!!

金剛寺,建於1903年

金剛寺建於明治36年(1903),日治時期屬於臨濟宗派下,當時獅頭山諸廟大多納入曹洞宗管轄,這點倒是與眾不同,但卻毀於昭和10年(1935)的關刀山大地震,在1949年時又重建,1999年時由信眾出資重建,很可惜今天也是不開放,看看解脫門也不錯啊!!

七星第二涼亭

接近獅尾時才總算看到其它遊客的身影,這裡應是七星第二涼亭,今日獅頭山涼亭的人氣始終不減,大概是天氣熱的關係吧!!大家都在裡邊休息,待會兒再到七星亭休息吧!!

七星亭

七星亭內只有一位賣冰的老伯,走到這裡已經全身衣褲皆濕,不是因為很累的關係,實在是天氣太悶了,加上濕氣重,所以走起來有些辛苦。

獅尾景點地圖,獅頭山諸佛寺一覽無遺

如果從涼亭後方轉進六寮步道連走藤坪步道,可以一次見到七星神木、藤坪大石壁等著名獅山自然景觀,但這麼一來就會錯過獅尾山、萬佛庵,不要緊,當做下次再來的理由吧。

六寮古道

接下來就是要走六寮古道去看七星神木,入口就在七星亭後方~~這段路也是今日所走之路最有古道韻味的地方,腳踩在落葉掩徑的黃土路,十分怡然自得,可惜距離甚短,一下子就走完。

路過某處有綁登山條的山路入口,一旁的住戶說此路可通往望月亭,似乎是能一路南下,再繞元光寺南邊過去,真是不簡單,看看就好,不畏貿然闖入啊!!看到一旁廢棄的民宅,或許是以前這裡盛行採集樟腦時所建的吧!!

七星神木,獅頭山知名景觀

七星神木號稱子母樟,因七根枝幹形似七星墜地而得名

終於見到七星神木,有母子兩株(母株樹齡約400年,子株約100年),號稱子母樟,因有七根枝幹形似七星墜地,所以稱為七星神木,峨眉鄉七星村的名稱也是因此而來,樹洞內有小小的祭壇,凡是略有年齡的樹木都會被當成大樹公來拜,就像蓮華山採茶古道上的楓香神木,由此可見人類對大自然的崇敬。

漫步木棧道前往藤坪古道

沿著木棧步緩步而上,不知通往何方,耳邊不時傳來溪水拍擊大石的浪花水聲,卻瞧不見河流的身影,突然有種耳目皆被遮蔽的錯覺,仿佛靈魂身心都被掏空,只剩下無意的漫步......無意義的思緒就到此為止吧,再想下就差不多可以出家做和尚了。

聽說往上走便是茶亭古道和猿山

出口接到柏油路,聽說往上走便是茶亭古道和猿山,本來當初的計劃是要走這些地方的,不過快沒體力了,還是快快下山吧!!

聽說這段馬路是六寮古道,因是第六座隘寮而得名,不過路面都已變成柏油路,到處都是滿滿落葉,人煙稀少,少有遊客經過~~

七星聚落嗎?位於獅頭山的民居

這就是七星聚落嗎??真是相當不錯的名字啊!!

藤坪古道入口

走到一半便遇到藤坪古道的入口,因為陰天所以天色已經暗下來了,又沒有一點風,看看入口,一個人走到裡面好像有點可怕,不過都走到這裡了,還是進去裡面逛逛吧!!

藤坪古道

果然,陰暗沉悶無風的天候,走在一旁長滿藤蔓和芭蕉的山谷,還真是有點心慌慌,唉呀!!就當作練練膽量吧!!

藤坪大石壁,前人用來躲雨之地

傳說中的藤坪大石壁,聽說以前這條古道還在使用時,石壁下方是以前賽夏族人休息和躲雨的地方,也是當初採樟腦盛行時的臨時工寮,不過看看就好,叫我現在一人到暗暗的石壁下晃晃,膽子還沒大到那種地步。

藤坪大石壁

藤坪大石壁前的木橋上有很多關於獅山景觀的介紹,如果時間夠的話,再選個好天地,其實這裡還算是不錯的大自然教室。

藤坪古道可通往猿山

循著古道來到三叉路口,前方就是往猿山的山路,聽說與南勢角山的山路類似,是以前新竹北埔峨眉人前往苗栗南庄的越嶺古道,不過從這裡直走要將近一個小時,下次再來拜訪吧!!途中遇到兩個遊客從一旁往猿山方向走,結果他們無意間看到那個解說牌,才知道走錯路了,應該要往藤坪大石壁走去,真是令人捏一把冷汗。

賞鳥平台

賞鳥平台,視野是不錯啦!!可惜什麼鳥也沒看到。

獅頭山看蝶賞蛾

蝴蝶倒是見到不少,例如斯氏紫斑蝶(雙標紫班蝶)、小波紋蛇目蝶(小波眼蝶)、黃三線蝶(散紋盛蛺蝶),另外號稱夜晚的蝴蝶則只發現白符帶裳蛾~~

鴨腱藤,藤坪古道知名景觀

步道上著名景觀之一的鴨腱藤,彎延曲折的造型還真特別,這要樹木被它纏繞到掛點枯死倒地後才會出現這般懸掛林間的奇特模樣,確實很符合此地名為藤坪的稱呼。

 藤坪步道終點

總算走到獅尾的遊客中心了,此時已是全身都是汗了,還真不是普通的--------累!!

藤坪步道到這兒就差不多告一段落,因曾是長滿黃藤的平坦地形而得名,據說昔日是北埔金廣福姜家的茶園步道,2001年改建成自導式生態步道,全長2000公尺,沿途可以觀藤探蕨賞島追蝴蝶,油桐花季時分還能來這兒賞五月雪,是獅尾最受歡迎的踏青路線。

到附近的水濂洞晃晃

雖然很想好好休息一下,不過還是到附近的水濂洞晃晃吧!!

通往獅山水濂洞的階梯,一路上也有很多介紹植物的解說牌

一路上也有很多介紹植物的解說牌,相當適合全家人一起來認識大自然呢 !!

水濂洞是獅頭山最大岩洞,內建梵音寺,主祀釋迦牟尼佛

水濂洞,是獅頭山最大的天然岩洞,山泉順著岩頂滴落的模樣如珠簾而得名,明治35年(1902)被新竹新埔枋寮人釋魏開(如淨法師)發現,隔天依山洞地勢興建梵音寺,主祀釋迦牟尼佛,沒有具體的廟宇建築,尚保有獅頭山早期岩洞廟宇的特色,因為附近的水聲淙淙如梵音,才取此名字,這對修行者來說或許是天籟之音,連綿不絕的水聲偶爾聽聽是不錯的享受,但如果整天都近距離被水聲繞耳可能會有點小煩,看來我是不適合修行的呀!!

遠眺糯米橋

水濂洞梵音寺前的小河是石子溪,溪谷前方就是糯米橋的所在地,不過從這裡並不能直達,還要往原路回去再繞過去呢!!

糯米橋步道

找到通往糯米橋的步道口,看起來就是很輕鬆的下坡,不過待會兒上坡時就累了。

有些險峻的溪谷地區,聽著潺潺水聲,欣賞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奇景!!小橋流水加巨岩,怎麼逛都不厭煩。某處瞥見著名的一線天景觀,隱約能夠瞧見糯米橋的身影囉~~

看似乎很平的地形,但一旁就是深數十尺的溪谷

看似乎很平的地形,但一旁就是深數十尺的溪谷,加上又有河流經過,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此處看似平坦寬廣仍加上護欄的原因。

獅頭山糯米橋稱做水濂橋

傳說中的糯米橋,又名水濂橋,大正七年(1918)建成,聽說附近公路還沒建好時,是這一帶主要通行的橋樑呢!!如今功成身退,變成了一個著名的觀光景點。

原來橋的名字是叫做水簾橋,而非水濂橋,一字之差,好像也沒有差很多。

漫步石子溪,可以看到剛剛走過的地方

可以看到剛剛走過的地方,這一帶景觀豐富,不來此處好好走一遭就真的是太浪費大自然所賜予的禮物了。

歇心茶樓由舊獅山國小改建而成

梵音寺逛後再前往歇心茶樓,聽說這裡是以前獅山國小的教師宿舍改建,在裡邊喝茶的感覺似乎還滿詩情畫意的,還有遊客在搗年糕兼玩擂茶,一整個就很歡樂,轉型相當成功呢!!

獅山國小在1954年設校,1982年停止招生,1986年廢校,舊校舍重整後換上新面貌,現在已改為遊客中心囉!!

先到遊客中心看一下獅頭山風景區的介紹影片

距離公車發車的時刻還有一段時間,先到遊客中心看一下獅頭山風景區的介紹影片來打發時間吧!!

獅頭山風景區屬於參山國家風景區的一部份

原來獅頭山風景區已在2001年納入參山國家風景區的範圍,其它還包括南庄、三灣、峨眉、北埔、竹東等地的景點,看起來好像不錯,有機會的話可以去個別好好拜訪~~

獅頭山立體地圖

入口處一旁有獅頭山前山與後山的立體地圖,廟宇使用浮雕展現,外型也頗神似,不過還是覺得在望月亭看到的那幅臥獅回望的獅山地圖印象最深刻。

獅頭山獅尾公車牌站

因為公車快到了,趕緊到獅頭山牌樓的公車站牌等車,獅尾與獅頭都立有山門,相較於獅頭部份的大氣恢宏、獅尾地區就顯得小巧玲瓏 ^^ 由於終點站是竹東,所以屆時還必需在新竹客運竹東站換車才行~~山門牌坊後方的上坡路段通往萬佛庵,可惜今日太累又沒有時間,只好pass,下次再說吧!!

今次苗栗獅頭山的獅頭逛到獅尾之旅,除了萬佛庵、饒益院,大部份廟宇都去拜訪過了,可惜幾乎都是走馬看花,不過至少有登頂獅頭山、遇見七星神木、散步六寮古道與藤坪古道,還算不錯啦,就是梅雨季節那個天空要下雨又不下的情形有些影響心情,還是找個晴朗天候再來郊外踏青才能玩得盡興~~

行程記錄:獅頭山舊登山口---超昇寶塔(25min)---輔天宮(5min)---勸化堂(5min)---舍利洞(5min)---開善寺(2min)---凌雲洞(3min)---觀日亭(2min)---獅山大岩壁(10min)--望月亭(4min)---獅頭山基石(10min)---望月亭(8min)---獅巖洞(1min)---海會庵(10min)---靈霞洞(8min)---金剛寺(10min)---七星亭(5min)---七星神木(8min)---七星聚落(5min)---藤坪步道入口(12min)---藤坪大石壁(8min)---往猿山叉路口(3min)---賞鳥平台(10min)---遊客中心(6min)---水濂洞(8min)---水濂橋(25min)---遊客中心(20min)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