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二水,穿梭小巷,尋覓老街故事,享受這段輕鬆寫意的悠哉時光 ^_^ 八堡圳傳奇、集集線采風,還有二水自行車道………二水小鎮好風光,值得細細探訪~~
二水車站是前往二水老街的重要門戶
旅行日期:2014.07.12

二水是彰化縣最東南方的鄉鎮,集集線亦是由此啟程,每天總有大批遊客拜訪這條台灣中部著名的鐵道支線,地位猶如平溪線的瑞芳車站,只是後者附近還有一條見證證礦業興衰滄桑的瑞芳老街,那麼二水車站是否也有類似的景況呢 ??

沒想到真的還有二水老街的存在 !! 剛好附近有個慕名多時的松柏嶺步道,若以二水車站為中心,恰巧可以將它們逛完,集集線就留待下次再訪,今次就來趟悠閒的二八水之旅吧 ^_^

二水車站月台可以見到集集線與縱貫線鐵道交會

搭火車來到二水車站,月台旁正停著一列彩繪車廂,該不會是正要駛向集集線 ??

上車的旅客比出站的人還多,集集線人氣還滿高的呀 !! 以後有機會再去那裡玩吧~~

二水車站設於1905年,目前是集集線起始站

步出二水車站,迎面而來的是股清新幽靜的純樸氣息,環繞在這典型昭和時期風格的平頂水泥站房,迴廊下的圓柱滿是昔日的歷史風情,雖是初次見到卻很熟悉的感覺,最近探訪的迼橋車站也是類似的建築風格,都是賞心悅目的鐵道風情畫~~

二水車站的設立為二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大正八年(1919年)由臺灣電力株式會社興建的集集線才使得二水開始繁榮興盛,而且由於溪州糖廠二水線、南投糖廠濁水線(南投線)亦在此處交會,糖鐵二水站便是設於後站,由於位處重要的交通轉運站,二水是濁水溪流域最熱鬧的地區,八七水災過後,二水更曾是一度是南北平行預備線的起點~~~

縱貫線、集集線、二水線所交織而成的三鐵共築景觀,是當時全台僅見的,當時人們以大車、七分車、五分車等稱呼來辨示,如今糖鐵已退出歷史舞台,改以二水自行車道的身份重新出發,今天就是要到二水老街散散步,感受一下這歸於平淡的老街風華 ^ ^

來二水遊玩前可先到二水鄉遊客中心參觀

車站旁邊有個二水鄉遊客中心,外邊牆上掛滿了二水景點導覽圖,原來二水有這麼多值得一逛的地方,裡邊的櫃枱小姐特別推薦集集線鐵道旅遊以及二水自行車道追風行程,聽了真是教人好生心動,只是今日有些匆忙,改天再找個時間好好逛一下吧 ^ ^

彰化縣二水鄉街道景點一覽無遺

拿著二水鄉街道圖,那位大姐推廣當地美食不遺餘力,特別說明羊肉羹、臭肉腐、水煎包這些小吃都不錯吃

二水老街上的三角仔附近的巴洛克建築應該是有三間,圖上怎麼只標示一間呢 ??

前往集集線鄰近馬路騎腳踏車的租車地點首選

車站前方就有自行車出租店, 先記下來,下次要來二水騎腳踏車時就來這裡租車就行啦 XD

二水舊稱二八水,二水老街位於光文路與員集路之間

二水舊名二八水,地名由來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最廣為人知的是由於境內有八堡一圳、八堡二圳流經所致,這項清初便出現的偉大水利工程,造就了彰化平原成為台灣中部著名的稻米產地,所以現在的二水在推廣觀光時,總是會與它連結,像是林先生廟、八堡圳公園、引水口........等等~~

站前的這條光文路到與員集路交會處的三角仔,是日治時期才開始發展起來的街道,也就是二水老街,其中有三間洋樓建築最具代表性,既然今次的歷史人文之旅,當然不能錯過它們呀 XD

二水老街發展亦與糖鐵二水線、南投線關係密切

走在光文路上,徉徜二水的昔日點滴..........巧遇帶著相同目的背包客們,二水老街可是一點也不寂寞呀~~

二水原為平埔族巴布薩族(Babuza)東螺社的活動區域,康熙末年興建的八堡一圳(施厝圳)、八堡二圳(十五庄圳)為當地農田提供良好灌溉水源,吸引許多漢人移墾,後來為了聯結這兩條水圳而興建二八水圳(二分水圳),《彰化縣志》記載"二八水圳:在東螺保,橫亙施厝圳、十五莊圳中",當時人們在二八水圳流經之地建立村庄,即二八水庄,原屬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改歸彰化縣~~

1901年屬於彰化廳田中央支廳,1909年改成臺中廳北斗支廳二八水區東螺東堡二八水庄,1920年將週圍街庄併入並改制臺中州員林郡二水庄,戰後成為彰化縣二水鄉~~

1905年成立二八水驛(二水車站),後來南投糖廠濁水線(時稱南投線、社線)與溪州糖廠二水線的糖業鐵道在縱貫線車站旁又另建糖鐵二水站,1921年完工的集集線在二水站與縱貫線連結,來自南投山區的木材、八卦臺地的鳳梨與通往日月潭的人員物資皆透過此地集散,使得二水成為彰南通往山區的交通輸紐,鳳梨罐頭製造工場的興建亦帶動市街成長,並在舊市街與車站間發屏出新街(光文路)~~

戰後因國防需求整合糖鐵興建南北平行預備,1959年到1974年之間以二水做為北段起點,不過隨著糖廠歇業、鳳梨罐頭工場關閉,二水也變成尋常小鎮,由於集集線轉型觀光,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此地轉乘火車,若是有像我這般很有閒的遊人,還會順便拜訪一下二水老街 ^_^

英源醫院也是鄭鼎故居,三角仔三間洋樓之一

哎呀 !! 還沒走到曾是舊英源醫院的鄭鼎故居,就是三角仔三間洋樓之一的紅磚街屋,居然先遇見了英源醫院,原來它沒有消失,只是搬家了,而且還是1966年的往事,當時英源醫院創辦人鄭鼎醫師已經逝世,左邊署名的眾多人中,第一位就是謝東閔,時任臺灣省議會議長(當時還不是副總統),他也是二水人,在那個年代地位算是非常高,現在還留有一座故居,導覽圖上有提到,待會兒再過去看看吧 !!

英源醫院在二水可以說是居民共同成長的記憶,這塊懸掛將近半世紀的匾額,應該可以列為二水老街重要的景點之一才是~~

三義泉和德是二水製造醬油的百年老店

若非遊客中心那位大姐提醒,還真不曉得在巷子裡藏了一間百年醬油店,這間三義泉和德在接近時就已聞到淡淡的醬油香,看這外觀,似乎已轉型成觀光工廠了吧 !! 恰巧老闆不在家,只好等以後有機會再來這裡買瓶醬油當伴手禮~~

謝毛宅是三角仔三間紅磚街屋中拱券造型最講究的

三角仔的紅磚街屋裡,其中以這間謝毛宅的造型最為華麗,其實細看的話會發現它的格局與斜對面的鄭鼎宅如出一轍,只是在拱心石上的處理較為講究,女兒牆除了有花草的雕飾外,還直接寫上"商店"二字,一看就曉得它是做什麼的 ^_^

中間還有個英文的"M"字,猜想應該與主人謝毛有關......不會是在指名字裡的第二個字吧 XD

一樓是二開間的大跨距拱門結構,施以圓柱承重,與二樓窗戶旁的裝飾用圓柱相互輝映,拱心石的運用甚為豐富,仰望二樓的長條窗戶,上邊的弧拱搭配拱心石的模樣能該人感受到巴洛克洋樓的歐式淡雅,是大正時期典型的街屋建築~~

在某些部份還能見到一些補丁,該不會是921大地震的影響所致 ?? 像這樣的房子都是二水的珍貴資產,時間越久,價值越高,真的要好好保存才是~~

鄭鼎宅是舊英源醫院,三角仔三間紅磚街屋中線條最陽剛

相較於謝毛宅,鄭鼎宅的外觀沒啥雜物遮蓋視野,可以好好一窺它的建築采風,雖然兩棟房子造型極為相似,但這裡的線條顯得較為陽剛,女兒牆上大大的鄭字真是一目了然,勳章造型的雕飾也是一大特色,只是拱石心弄得較為隨興,但數量真的不少,這些特徵在台灣現在的老街上是不易見到的~~

鄭鼎身為二水出身的第一位西醫師,放棄台北的優渥薪資而回鄉貢獻一己所學,在此創建的英源醫院更是幫助不少無錢治病的窮苦人家,後代亦是醫生世家,比起它的建築之美,鄭鼎醫師的傳奇更是為人津津樂道~~

這棟就位於二水國小旁的紅磚街屋,雖然格局大小與建築藝術皆非首位,但若要說起二水最有代表性的街屋,身為舊英源醫院的鄭鼎故居,絕對是當之無愧 !!

張老嚶宅是三角仔三間紅磚屋中最具紅白辰野風格的

來到了光文路員集路交會處,人車熙攘的情形真是好不熱鬧,三角仔風光猶在,仍是二水街的菁華地帶

在這川流不息的T字路口,座落著一棟四開間的紅磚建築,帶著些許辰野風格的紅磚白石相間紋帶造型刻畫著建築全身,二樓窗戶就算是平拱也要使用拱心石,與前二間日治時期街屋有著截不同風格的這棟房子,就是張老嚶宅~~

因為剛好位於轉角處,若是開車前來二水,在三角仔所看到的第一間紅磚街屋非它莫屬,所以也稱得上是二水老街的重要地標,滄桑的外表上佈滿了歲月的痕跡,難掩的老態與週遭景觀顯得十分不搭,走在拱券造型的騎樓裡,或許是店家都關上了門,反而感到靜謐的深沈,那是老屋獨有的舊日風雅,反倒更能體會到,二水老街的興起與平淡........

張老嚶宅位於光文路與員集路交會處

光文路員集路交會處本來就已是二水市街裡最繁華的地段,而在張老嚶宅旁的這個轉角,早上經過這裡的時候可是一整個超熱鬧的說 !! 地圖上說這裡有個賣水煎包的攤子.....

咦 !! 跑哪去啦 ?? 只剩招牌貼在路燈上,難道是搬家了 ???


聽說這裡賣的水煎包在二水小有名氣

原來就在馬路對面,旅遊中心的小姐有交待,這裡賣的水煎包可是很好吃的哦 !!

謝東閔故居緊鄰實踐大學附設二水鄉村家政推廣實驗中心

在張老嚶宅左側、二水國小對面有條小路,盡頭就是實踐大學附設二水鄉村家政推廣實驗中心兼二水社區大學,傳說中的謝東閔故居就藏在裡邊~~

聽到實踐大學的名字,心裡就有個底,因為這間學校是由謝東閔在1958年創辦,他在1972年將二水故居約五百多坪的土地捐出成立家政中心,這種為教育奉獻的無私精神,令人敬佩~~

謝東閔故居前的小巷子

穿越小巷後即會見到謝東閔故居

從一旁的小巷走進去,突然間豁然開朗,一處有著清幽庭園的木造平房映入眼簾,這裡莫非就是心裡想的那處地方 ? 一旁的教室正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尚不曉得此地虛實如何,只得攝手攝腳地慢慢前進.........

謝東閔故居原位於二水車站,後來才遷到此處

目光尋亂間,發現這塊掛在門旁的木塊............果然沒錯,這裡就是謝東閔故居 !!

國民政府來台直到解嚴前,任職公家機關的台籍人士裡官位最高的,就是曾任副總統的謝東閔,二水是他的故鄉,原本的老家遺址就是現在的二水火車站所在地,後來才遷來此處,原本是有著傳統三合院的古厝建築,後來大部份捐給實踐大學設立家政推廣中心,現今所殘留的這座房子,是昔日三合院老家的東護龍,據說是他生前的居所~~

走進裡邊一看,時光仿佛回到小時候住在眷村時,去別人家裡玩的情境,樸實無華的擺設完全看不出這是政治人物的家,坐在門前迴廊的椅子上讓風吹拂而過,有些懶洋洋地不想起來,做為一處舒暢身心的景點,這點倒是挺優的~~

謝東閔故居附近的紅磚古厝

附近還有一些值得留步的傳統古厝,紅磚木石相結合的建築型式竟是如此和諧,也是美麗的老屋一枚 ^_^

二水超市是以前的二水座、戰後的成功戲院,已拆除

回到員集路四段,觸目所及盡是二水相關店家,台灣鄉鎮的街景其實差異不大,只有看著這些招牌,才能真實感受到,目前所在的地方,是彰化二水~~

p.s. 聽說二水超市的所在位置,是日治時期的二水座、戰後的成功戲院,如今皆已消失不見囉~~

二水分駐所以旗竿座最具特色

八堡二圳流經市區的部份已在1968年轉化成溝渠,並在上方加建築,即是現在的過圳路,難怪剛才路過都沒有看到水圳的樣貌~~

沿著站前大街走下去,路名已從光文路換成了員集路三段,恰巧來到這個彎道,衛生所、電信局、郵局、警察局、消防局........等一應俱全,總覺得好像日治時期就是這個樣子似的,像是二水分駐所的旗竿座、火燒麵對面的中山堂,都是值得一探的 ^ ^

二水分駐所保存少見的警察專屬旗竿座建築

二水分駐所前方有個頗為奇特的建築物,該不會是日治時期的遺跡吧~~樸素典雅的外型相當耐看,似乎是應該是以前的旗竿座,現在依然發揮相同的功能~~

二水公會堂以前也是保甲事務所,戰後曾是鄉代會議場

這間外觀陳舊的建築,前方廣場被各式車輛給佔據,外表盡是剝落的沒落,要不是瞧見上邊寫著中山堂,根本不會發現它是日治時期的二水公會堂,同時也是保甲事務所,隱約可以看見它簡約不失高雅的雕飾裝置,很有昭和時期的建築風格戰後到1976年之前是鄉民代表會議場,後來成為國民黨民眾服務社(1981年遷出),現在則看不出是閒置還是使用中~~

若是能加以整理開放,應該會是二水鄉的重要觀光景點,只是很可惜由於產權糾紛,土地並非政府所有,若是不能好好處理,或許有一天,被被拆屋還地,那就真的是兩敗俱傷,哎哎 !! 只希望今天看到的這一幕,未來可千萬不要變成絕景呀 +_+

庄尾一巷位於二水公會堂旁

二水社區導覽圖

中山堂旁邊是庄尾一巷,巷口旁的牆壁還很貼心地繪上一幅二水社區導覽圖,比起手上拿的這張二水鄉街道圖,至少將週遭的巷道畫得很清楚..................

反正待會兒也沒什麼特別的事,這就來個二水巷弄捉迷藏,就看亂亂走能走出什麼東東吧 XD

二水大明火燒麵

回望對街,那裡有個二水大明火燒麵,名字取得很有意思,有水又有火,聽說還不錯吃,只是這次沒嚐到~~

二水安德宮道光年間出現,與田中乾德宮關係深厚

二水鄉最重要的信仰就是這間安德宮,主祀天上聖母,雖然得利於施厝圳及十五庄圳,陸續有人來此開墾,當時的二水還只是個小聚落,康乾年間的臺灣府志皆未記載,直到道光年間的《彰化縣志》才記載"天后聖母廟.......一在二八水街.....",裡邊的描述應該就是指二水安德宮,隨著水圳的興建,來此的人們應該是在求得溫飽後,才開始建廟奉祀,至少道光年間便已出現,依據廟內維修記錄,至少光緒元年(1875)、大正12年(1923)皆曾修繕,現貌是2008年整修而成~~

日治時期的寺廟台帳登記安德宮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向悅興街乾德宮分靈而來,只是乾德宮是悅興街新社宮遷至沙仔崙才用的名字,直到再次遷至田中央庄才改稱田中乾德宮,可是新社宮在乾隆元年還未出現,當時彰南地區最著名的媽祖廟應是東螺街天后宮,悅興街新社宮由其分香而來,北斗是東螺街居民搬來此地所建新城鎮,位居聚落中心的北斗奠安宮可說是東螺街天后宮的繼承者,但因彼此時漳泉關係緊張,北斗是泉州人地盤,悅興街乃至後來的田中與二水居民多是漳州人,因此建廟淵源明顯與東螺街天后宮有緊密關連,但卻跳過北斗奠安宮,直接連結到當時並不存在的悅興街乾德宮~~

至少證明二水媽祖與田中乾德宮關係深厚,那麼先民在水圳初開之時,便攜帶神像在家侍奉的傳言,可信度就有待考證了~~

二水安德宮裡邊出現的兔子造型裝飾

屋頂上的人物雕飾琳瑯滿目,偶然發現兔子的踪跡,很少見到哩~~

二水安德宮石獅設於1937年

據說殿內香爐刻有"光緒元年立"的字樣,是廟內重要古物,不過沒特地尋找找,反倒是三川殿前的一對造型奇特的石獅將我的目光給吸引住,下方基座的年號有被塗抹的字樣,怎麼看都像是昭和12年(1937)的意思,對比裡邊的沿革介紹,反倒是說大正12年曾有一次大規模整修記錄,卻沒有提到昭和年間曾發生什麼事  ??

唯一可確定的是,另外一側所寫的丁丑年,指的正是1937年 !!

二水安德宮有提供無線網路

戰後二次改建,將安德宮整修成金璧輝煌的廟宇,卻失去了百年老廟的悠然古意,身為二水鄉最重要的信仰中心,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不過廟裡有wifi耶 !! 繼台南佳里子龍廟後,還能見到廟宇這麼有佛心來著,雖然小七的wifly就滿好用的,但坐在廟裡拿著手機發呆兼上網,也算是另類的體驗呀 ^ ^

只是今次主題是老街知性之旅,當低頭族似乎有些浪費,還是抓緊時間,四處趴趴走吧 XD

宏和醫院建於1933年,山牆刻有KOWA HOSPITAL字樣

這棟街屋山牆上方寫著宏和醫院、1933,以及字跡不易辨示的KOWA HOSPITAL字樣,代表其是建於昭和八年,首任屋主是陳如醫師~~

三開間的秀麗典雅的外觀與強調流暢直線的構造使其縱然未施加複雜華麗的雕飾依然給人十分氣派的感覺,很有公署那股威嚴莊重的韻味,絕對不比光文路上那三棟紅磚街屋遜色,堪稱二水極具特色的日治時期建築~~

二水街道上的日治時期建築不少

雖然沒有三角仔那般華麗,不過員集路上仍可見到不少包括宏和醫院在內的陳年街屋,胭脂未施的模樣更能展現昔日的采風,邊逛街邊四處張望欣賞真是令人高興的一件事 ^ ^

員集路與文昌路交會處有彩繪牆面

來到員集路文昌路交會處,這裡已經開始顯得有些冷清,只有呼嘯而過的車輛而已,突然看到路旁巷道內有個彩繪牆面,挺不錯看,這就來去二水巷弄間亂亂走,反正只要抓對方向,應該都可以回到二水車站.....吧 ?

瓦厝巷有許多紅瓦厝

原來這條路叫做瓦厝巷,果真名副其實,好多瓦厝哩 ^ ^

總算可以脫離此起彼落的車聲,只是週遭瞬間變得一片寧靜反倒有些不太習慣,連隻小貓小狗的身影也無,倒是裡邊的瓦厝相當不錯看,有著現代化的新穎與整齊,若能將巷口的彩繪繼續延伸下去,或許會成為二水新的觀光亮點~~

二水瓦厝巷.......聽起來就很有fu呀 XD

二水贊修宮供奉孔子與五聖恩主,1947年在此重建

瓦厝巷走到底向左走,走到盡頭就會來到文昌路、民生路交會處,特地繞來這裡是因為遠遠就看到這棟建築---二水贊修堂,歇山重簷卻是使用日式黑瓦,而且還是第一次見到獅頭造型的鬼瓦,真的是很特別又奇妙的組合呀~~

據說這間贊修宮是二水境內小有名氣的鷥堂,帶有日式風格的重簷屋頂真是想讓人不想注意也很難,一時還想不到這裡居然是戰後才出現的建築,搭配正面的柱子,則是很有和洋混風的fu~~

二水贊修宮供奉孔子與五聖恩主(關聖帝君、司命灶君、純陽祖師、岳武穆王、豁落靈官),地方又稱文武聖廟,1925年由三芝智成堂在台北設立分堂,稱做贊修宮,1944年因廟宇毀於戰火而遷來田中,1947年於現址建廟,1951年完工,並從鸞堂轉型成一貫道佛堂,兩側原各有一座鐘鼓樓,因臨道路用地使得鼓樓被拆,變成今日僅存鐘樓樣貌,由於遠離市區,倒也是個不錯的修道之地,但因右廂房被規劃為道路用地,所以已另覓它地建新廟,不知此地屆時會如何處理,如果能保留建物轉型其它用途,那就再好不過了~~

剛剛的瓦厝巷之旅還有些意猶未盡,再回去慢慢閒逛吧 ^ ^

二水巷弄小道也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彩繪創作

散步二水巷弄小道,整個就是好悠閒的說 !! 雖然今日初探二水,沒有很深入,卻已為之深深著迷............

五顏六色的二水小巷

每當開始疲累之時,抬頭看到這些彩繪牆面時,生動的圖案與豐富的色彩將原本單調的牆面改妝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兒,總是會讓心情為之一振呀 XD

二水安德巷名稱由來可能與二水安德宮有關

哎呀 !! 來到了安德巷,該不會出口就是安德宮吧 ?? 還沒逛過癮呢 !! 繼續小巷迷蹤去 ^_^

二水國聖王廟供奉國聖王牌令(鄭成功),每年有普外溝仔祭典

走出巷道,又回到了民生路,懶得往回走,帶著輕鬆的心情走在這條人煙罕至的二水外環道上,反正不急,若是再次看到小巷出現,鑽進去就對啦 XD

看到對街的彩繪堤防似乎不錯玩,上面還設有步道,更重要的是有樹蔭遮陽,現在的我非常需要呀 >_< 趕緊轉移陣地,意外地發現這間二水國聖王廟~~

還以為只是單純祭拜鄭成功的小廟,原來背後可是有典故的,相傳戊戌水災爆發時,滾滾洪流的濁水溪水眼看就淹過堤防進入二水市區,卻突然改道而避開一劫,後來有人在洪流改道處發現一塊國聖王牌令,認為是國姓爺顯靈,才在濁水溪旁的堤防上設廟祭拜,可以看到裡邊有塊石碑,就是導覽圖所寫的國聖王紀念碑~~

當地居民每年農曆6月3日會來此祭拜,並在五伯村、過圳村的二水堤防設祭壇,並請出二水安德宮所供奉的開臺聖王前來共襄盛舉,同時祭拜好兄弟,俗稱普外溝仔,因為二水人民將流經境內的八堡圳、濁水溪分別稱為內溝仔、外溝仔,內溝仔長年安份、外溝仔頑皮不聽話,所以才會衍生出這項全台僅見、二水特有的祭典~~

二水濁水溪堤防會讓人聯想到戊戌大水災

上次拜訪北斗,已有聽聞戊戌水災的故事,只是網路上的資料有些亂,道光18年(1838年)及明治31年(1898年)都有各自的擁護者,畢竟大家都是戊戌年呀 =_=

只要在濁水溪下游各城鎮提到戊戌大水災,絕對都會聯想到1898年那次洪患,造成彰化平原大氾濫,畢竟那可是濁水溪回到西螺溪河道前最後一次改道,影響極為深遠,所以這場水災是進入日治時期才發生的可能性比較高~~

走在堤防上居高臨下眺望往來車輛,感覺就還滿新奇的~~只是就快要跟樹蔭拜拜了,四處尋覓接下來要去的地方........就決定是庄尾二巷,中途可接到庄尾一巷,出口就是昔日的二水公會堂,現在快要消失的中山堂,剛好繞一圈,也差不多該閃人了~~

20140712 265.jpg

二水站前公園看點是蒸汽火車頭陳列場

回到二水火車站,轉進右側的光聖巷,經過站前公園(很優的綠地公園,適合帶小朋友發呆玩耍的好地方),再走沒幾步,就會來到這處蒸汽火車頭陳列場~~

蒸汽火車頭陳列場有台鐵CT278、台糖SL345號蒸汽機車頭

這裡的火車頭共有兩輛,分別是隸屬台鐵的CT278以及台糖所轄的SL345號蒸汽機車,前者是臺灣現存的四輛CT270系列的火車頭之一,另外一輛同型的 CT273在2014年的鐵路節重新復駛,以郵輪列車的型式從彰化開到二水,並曾在暑假時期同時出現在東線鐵道上,以後奔馳在臺灣鐵道上的蒸汽火車頭,又多了一位新成員~~

CT278號稱機關車女王,臺灣現存四輛CT270系列火車頭之一

CT278是在戰後才加入台鐵,而且服役的時間也較短,同樣都是因為鐵路電氣化而退出歷史舞台,名氣不似CT273響亮,但還是可以從它漆黑的外觀及偌大的車輪來想像它的英姿~~

聽說這系列火車外號機關車女王,並有貴婦人的美譽,直到親眼看到後,只覺得這話名副其實哩 !! 車身造型清新簡潔,沒有繁瑣的裝置,只有觸動人心的優美流線,特別是那個輪子,好大的說~~恰巧有位小朋友走過旁邊,居然還水有輪子高哩 !!

CT278曾經是縱貫線上速度最快的火車頭,一旁的台糖的345號火車與它相比就猶如個頭嬌小的孩子,強烈的大小反差是很有意思的畫面,由於二水車站曾擁有縱貫線、集集線、二水線三鐵共築的鐵道歲月,台鐵與糖鐵的老火車頭在走入歷史後同時出現在這裡更是具有特別的意義~~

CT278 vs 自強號,二代火車頭看出時代變遷

CT278 vs 自強號,不同年代的鐵道最速列車在此交會一瞬間,江山代有人才出,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由於集集線的光環實在太過耀眼,一直注意到二水這個小鎮,原以為它只是八堡圳有關而已,完全沒想到二水老街竟是如此地幽然靜謐、二水車站三鐵共築的鐡道傳奇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今天用走的散步二水巷弄間實在是好棒的舒暢快意,下次再來二水自行車道來個鐵馬追風行,哈 !! 集集線之旅的行前準備,不急,慢慢來 ^_^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恩恩 的頭像
    小恩恩

    郊外踏青去~~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