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鎖港南北石塔,巧遇觀星公園,發現山水沙灘;漫遊蛇頭山古戰場,遙想此地烽火連天的歲月悠悠……..有些隨興的澎南小旅行,雖說不時有些小迷路,卻很享受這份輕鬆愜意呀 ^_^
旅行日期:2013.05.08
早在來澎湖的第一天便曾在馬公港遙望南方海岸,就想說什麼時候找時間去那裡走走,這一晃神,菊島之旅已是來到了第五天,不急不急,今天就要給它南環趴趴走,來段一個輕鬆寫意的慢活之旅 ^_^
現在每天早上都會不自覺地到文康街報到,就是為了吃早餐,當然馬公街頭的早餐店也不少,不過因為是在澎湖嘛~~如果不到這裡品嚐一下早點,就好像少了一點味道呀 ^_^
特地把機車停在中正國小旁,再走到文康街用餐,說長不長的距離,感受一下散步馬公市的悠閒散漫,在這人車熙攘的瞬間,沒有身處離島的fu,但隨即被路牌的名稱給拉回現實,這裡的確是澎湖呀....
沿著民生路慢慢走回去,途經國軍英雄館,曾經有想夜宿此地,卻因客滿而作罷,這次沒有緣份真是可惜,只能期待下次了嗎.............
前往南環的必經之路上,一定會經過這間澎湖遊客中心,這裡同時也是澎湖國家風景管理處所在地,馬上聯想到與它同等級的東管處,其所在的都歷也有遊客中心,亦是東海岸著名旅遊景點,所以這裡應該也是滿受歡迎的才是,站在停車場只見不少遊覽車進進出出,一批批的遊客跟著導遊入內參觀,真是好不熱鬧.....
當初來澎湖時,就應該先來這裡走走才是,雖然明天就要回台灣了,不過現在還不晚,趕緊入內看看先~~
裡邊到處都是人,不過幾乎都是跟團的遊客,嘈雜的聲音此起彼落,卻全都是導遊在發言,原來他們正在向團員介紹裡邊的展覽資訊,只見他們滔滔不絕地講解有關澎湖的點點滴滴,豐富有趣的內容也讓我受惠良多,尤其先前已在菊島逛了幾天,回想先前見過的景象再對照這群導遊們的精闢解說,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尤其是學到不少有趣的小知識,真是非常謝謝這群好專業的導遊們呀 ^_^
小規格的一落二欅頭是澎湖常見的傳統建築,裡邊的門樓與菜宅格局也都非常符合當地特色,外牆建築使用玄武岩搭配咾咕石的建材幾乎已是基本型式,恰巧附近的導遊有在介紹,這樣的房子是冬暖夏涼,現在的水泥樓房則是完全不能比...........真有這麼神奇 @_@
p.s 看出來了嗎.................它是二崁社區傳統博物館的模型,整體環境與實物還真是超像的 ^_^
轉進201縣道,這是南環之旅最重要的幹道,來回都要靠它,今日的天氣比起昨日要稍佳,不過依然承襲日前的北環之旅精神,還是給它挑重點來去玩,第一站就先去看看鎖港南北石港---澎湖最大的石塔,然後才是山水沙灘,剛好看到這個指標,原來順路啊~~左轉就對啦 XD
雖然有看到指標,一時之間卻找不到鎖港南北塔,好不容易在北極殿那裡再度見到到指標,然後就一直走一直走,找半天都看沒有,居然不小心給它跑到觀星公園去..............哇咧~~太瞎了 >_<
其實從北極殿龍邊那條路往北走就會看到北塔(又叫做北子塔),雖然早就聽說它很雄偉,但直到近看才深刻感受到九層寶塔的英姿與氣勢,真的好高耶 !! 姑且不論鎮風效果如何,但至少待在它身邊擋風沒問題,看照片真的不夠力,要親自到現場體會一下,才能徹底感受這澎湖境內最大的石塔的魅力~~~
鎖港鎮風石港有兩座(長得超像的 !! ),另外一座就是這座南午塔,相傳兩座塔之間曾出現高達三層樓高的沙丘,但在東北季風作用下,逐漸消失,據說山水沙灘附近一個港口因此被它填平,當地流傳的俗諺:『鎖管港了一座山,豬母水了一個垵』,就是指這件事,它們的存在不僅具有風水上的意義(鎮風袪邪),亦能充當指引附近船隻的重要地標~~
據說雙塔以前只有三層,1962年才改建成現貌,相傳它存在已經超過百年歷史,比較好奇的是,還有哪些部份是從以前流傳至今的古物 ??
澎湖的道路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馬公市中心以外的地區大多沒有路名,所以門牌上幾乎都是寫上地名,還以鎖港里的門牌應該會寫上"鎖港",沒想到是"鎖管港",算是比較接近原味的稱呼~~
稍微繞了一下,發現門號有居然超過1500號的,不愧是澎南地區最繁華的城鎮,剛到職的郵差先生要來這裡寄信應該會有些小小的困擾吧 3_3
不小心給它迷路迷到觀星公園(一開始還在奇怪地上怎麼一堆星圖,後來才曉得是這個原因 ),這裡視野真是不錯,下方的山水漁港是看得一清二楚,遠方那美麗的弧形海灣莫非就是山水沙灘 ??
週遭眾多的白色建築與船隻與粉藍色海水組成一幅帶有少許希臘風情的澎南山水畫,真是恨不得立刻飛奔到那裡去,只是目前最重要的,還是先找到路出去再說吧 +_+
好不容易來到山水沙灘,豈知天氣的變化比翻書還快,只見遠方白雲迷漫天際,沒多久就變成灰暗的陰天,本來想說終於有機會可以沐浴在夏季豔陽的溫暖日光下,奔馳在清涼有勁的菊島沙灘上,沒能自拍一張在海浪上的倒影,真是殘念呀 >_<
今天沙灘上遊客不多,只見幾位青年學子們穿著學士服在海灘上玩起自拍來,脫下長袍後便是清涼有勁的泳衣,繼前幾日的七美之旅後再次見到,哈 !! 年輕真好,以前都沒想到可以這樣玩呀 ^_^
山水沙灘不僅是旅人們的玩水勝地,亦是情侶們感情加溫的好所在,雖然不見耀眼陽光,但戀人們牽手散步沙灘的甜蜜動作,還真是閃到讓人睜不開眼呀 ^_^
柔軟如絲的海浪陣陣襲來,光著腳丫漫步其中,水流的強度不容小覷,幾次浪潮湧來都差點站不住腳,臨水的沙灘坡度甚大,波濤洶湧的模樣只比驚濤裂岸略遜一疇,好似隨時都會被拉下水似的.....
傳說這裡舊名"豬母落水"或"豬母水",因為這裡以前常有超過一公尺長的大章魚不時將岸上小豬拖下海,有一次被豬媽媽發現,在奮勇與大章魚奮勇搏鬥下,結果雙雙落海,以後當地居民便以此事為鑑,要留意章魚的偷襲,這個地名因此而來,日治時期仍稱"豬母水",戰後才改名"山水",若稱呼此處為"豬母水沙灘",會不會比較有fu呀 XD
山水沙灘是一個非常適合藍天白雲的地方,今日天候不佳,只有稍微晃晃,因為赤腳趴趴走,就在四處張望尋覓沖洗的設施時,這麼巧就發現,真是不錯,只是這裡十幾個水龍頭只有左邊這個可以使用,想當然爾,所有人都來沖腳,它受歡迎的程度從滿地的沙子便可見一斑,如果可以的話,將附近其它水龍頭修理一下,應該會對這片沙灘會更有加分的效果~~
繼續向西方前進,一開始週遭盡是綠野青青的蒼穹大地,逐漸變成兩邊見海的狹窄道路,如果在東北季風強盛的冬季來此拜訪,或許沒有身處澎湖跨海大橋的刺激,但強風迎面襲來的那份難忘體驗,應該也是很有感覺的吧
嵵裡沙灘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畢竟剛剛散步山水沙灘的觸感還歷歷在目,所以不覺地會相互比較,遍地可見的消波塊景觀實在是不太討喜,後退明顯的海岸線更是讓人望而卻步,想從水仙宮走到貝殼灣遊客中心,還不得不走上堤防,實在是很沒有海灘的fu,唉~~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_+
深淺不一的沙子猶如畫筆般在這處名為嵵裡沙灘的畫布繪出一幅又一幅形狀奇特的沙丘圖案,有著異樣的詭橘氛圍,悠遊沙灘留下長長的腳印,不見烈日的涼風輕拂,縱使現在不是戲水好時機,卻是沈澱思緒的幽靜處所,因為較少接觸海,來到這樣的地方,總會引起許多遐思....................
來到貝殼灣遊客中心附近,忽見一輛遊覽車緩緩停下,導遊招呼遊客下車,吩咐可去上廁所或是去沙灘走走,停在不遠處的小船與這片水泥空地是這裡最受歡迎的地方,蹲下發呆,隨手將沙子挖來挖去,不一定要戲水,戲沙也是很有趣的呀 ^_^
在路上看到蛇頭山的指標,想說南環之旅終於也要來到終點,沿著小路轉進去,蜿蜒起伏的程度讓人有些懷疑是否走對路,沒多久就來到了停車場,總算是到達目的地了,不然差點就要把PAPAGO給請出來了說 !!
天人菊真的是澎湖特產,到處都見得到,就看有沒有發現而已,比起另一項野生植物仙人掌,它們隨風搖曳的紅黃模樣,真的是非常討喜 ^ ^
蛇頭山扼守馬公港,極具戰略價值,早在明代就曾受荷蘭覬覦而在此築城,澎湖亦三次受到荷軍佔領,中法戰爭及日軍侵略澎湖之役,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整個蛇頭山風景區是以古戰場做為主題吸引遊客前來參觀,加上這裡擁有松島艦慰靈碑以及法軍萬人塚紀念碑,為此增添不少歷史風味~~
那個像船一樣的建築物上邊有一塊小小的石碑,它就是松島艦慰靈碑,週遭的建築是後來為了配合石碑的意象而增建,乍看之下還真的是好像一艘船,所著就是登船去拜訪一下啦~~
曾在甲午戰爭裡一度成為日軍艦隊旗艦的的松島艦,後來轉作軍校學生練習用途,在明治41年(1908年)4月30日凌晨在馬公港附近因爆炸而沈沒,連同艦長在內的二百多人喪生,隔年將打撈起來的主砲砲管及螺旋漿葉片重新組合成松島遭難紀念碑,增稱是日治時期最高的紀念碑,大正元年(1912年)在旁另增設一間紀念館,並在沈沒處的風櫃尾北岸豎立一座"軍艦松島殉職將兵慰靈塔"以紀念這件不幸事件~~
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由於鋼鐵原料缺乏,昭和13年(1938年)紀念碑被拆除另作它用,紀念館也消失,僅存慰靈碑孤零零地屹立在風櫃半島,戰後一度乏人問津,直到1995年,才在澎管處的整理下換上新妝,成為蛇頭山重要的代表性景點~~
縱使今日天候欠佳,但在蛇頭山這裡眺望馬公市區,仍是十分清楚,西瀛虹橋的美麗弧形一覽無遺,或許這裡亦是欣賞花火節的好地點,雖然可能不及近看時壯觀,不過這裡環境幽境,是與另一半相偎培養感情的好所在~~
只是附近好像沒啥路燈,又有零星的夜總會,應該更適合夜遊試膽才是,在皎潔月光映照,男女牽手相偕夜遊古戰場,感情絕對會快速加溫的呀 ^ ^
那遠方突起的海岬應該就是蛇頭山,看起來還滿有蛇的樣子,右下角那個字跡幾乎看不清的花崗石碑,據說就是法軍萬人塚紀念碑,中法戰爭時期骨異鄉的法軍將士遺骸皆與它們的主帥孤拔將軍一齊遷葬回法國,所以這裡僅是衣冠塚,與基隆法國公墓很像卻不同,都是那個時代的傷痛與悲哀~~
古井 ? 荷蘭人用過的嗎 ?? 該不會是駐守這裡的國軍弟兄後來才挖的吧 ???
菊島雖然不像金門那般以戰地風情著稱,但殘留下來的許多之廢棄軍事設施每一個都是超有fu的,隨便一個小角落都能讓人想像此地曾經歷過的烽火歲月,這兩個石柱所在之處不像營區大門,上邊卻有題字,走進裡邊會什麼呢 ? 彈藥庫 ?? 碉堡 ??? 早已被樹叢掩藏的前方究竟有什麼東西其實也不是很重要,比較享受這一刻的沈思與想像,已然好似將蛇頭山給走一遭了呀~~
沿著步道緩步徐行前往蛇頭山,前方仍是仙人掌群聚的青草綠地,卻己悄然來到盡頭,雖然尚有清幽小徑可繼續未完的行程,卻已不打算前往,四百年前的紅毛城殘跡,留點想像的空白,更是有著無限遐想~~~
荷蘭人第一次踏上澎湖這塊土地是在萬曆32年(1604年),本想以地做為與中國通商的據點,但遭到明朝政府拒絕並派出先前剿倭寇有功的浯嶼把總沈有容與荷蘭主將韋麻郎交涉,最後荷蘭退出澎湖,結束了與澎湖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現存澎湖天后宮,有全台第一碑之稱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就是在紀念這件事情~~
天啟二年(1622年),荷蘭人捲土重來,並在風櫃尾興建台灣第一座西式城堡,雖然有長久經營之意,但二年後不敵中國水師兵力,不得不與清廷達成協議,再度撤出澎湖並拆毀城牆,如今位在蛇頭山的城垣遺跡,是見證菊島四百年前便與世界接軌的重要史蹟,只是難以接近,只好看著這裡的解說牌說城堡模型來想像一下囉~~
說綠是綠、說藍是藍,加上還有一道美麗的海灣,走在碧草如茵的海濱小徑上,望著無際的海天一線,是一幅清新動人的美麗海景,呵呵~~突然有股回到七美的感覺呀 ^_^
都要返程了,才差點忘了還要去風櫃洞 !! 人都已在風櫃半島,若是錯過就有點糗了,幸好最後還是有想到,趕緊過去看看先(其實是看到指標才發現的 ^_^ )
騎車來到201縣道的盡頭(終於到底啦 !! ),就是風櫃尾,找到風櫃國小,往南邊走去,就會到達風櫃洞,遠遠就能看到這座幽浮涼亭,上方是賞景好所在,下邊則是休憩好地點,在那小睡一番可是很舒服的呢 ^ ^
風櫃洞以風櫃聽濤聞名澎湖,八景之一的名氣可是不簡單的,據說這一帶多是節理發達的玄武岩地形,在海水潮汐長年作用下,形成海蝕溝與海蝕洞,每當浪濤湧入洞中時,上邊會噴出陣陣白煙,此時的聲音猶打鐵所使用的鼓風爐運作般,因而得名,若是巧遇風浪大作,甚至有機會可見到水柱噴出的壯觀模樣 !!
風櫃尾說大不大,到底哪裡可以聽到濤聲倒也不是那麼清楚,涼亭正前方有看到一塊風櫃聽濤的牌子,還很直接地繪上風櫃的模樣,讓人一看就瞭,待會就下去碰碰運氣,看能否有啥意想不到的收穫 ^ ^
漫步亂石堆,忽然聽到某處不停地傳出~波~波~波~的聲音,很像是洞口不停被往來浪潮淹沒又出現的樣子,向東邊望去,一條長長的海蝕溝出現在眼前,究竟風櫃聽濤是否就是指這裡,還真的是給它不是很清楚 +_+
雖然沒有聽到濤聲、亦未見到水柱揚起,不過至少這個~~波~~~~~不停的聲音還滿讓人印象深刻的,也算是有些另類的風櫃聽濤,真是挺好玩的呀 ^ ^
結束風櫃洞的短暫行程,南環之旅也差不多該告一個段落~~太陽公公也出來打招呼囉 !! 話說沒太陽的時候,週遭景色一般般,氣候卻是涼爽怡人,而現在日光只是稍微露個臉,氣溫瞬間飆高,一整個是悶熱到不行,哇哩咧~~開始曬黑了,趕緊去小七補充水份先~~
回到早上就有經過的興仁進士第,裡邊是正在改建的濟陽堂祖祠,開澎進士蔡廷蘭的塑像端坐在庭園裡,傳說中的進士第就隱身在後方的聚落裡,將車停好,找個小路便往後邊走去,有些興奮期待又擔心希望落空,究竟能否尋得實在是沒把握,卻已是開始享受這份尋找過程的樂趣囉 ^_^
特地找那種很窄沒啥路的地方鑽進去,品味這饒富趣味的小巷悠然,差點忘了還要找進士第呀 XD 幸好不難找,來到這處見到三間並排的古厝,最右邊這座便是興仁進士第~~
提起蔡廷蘭,那可真是澎湖人的驕傲,身為澎湖在清代首位、也是唯一一位的進士,頂著"開澎進士"的榮銜,殿試二甲61名亦是臺澎地區所有進士裡有清一代名次最佳的,繼欽定舉人辛齊光後最為人知的澎湖文人~~
在道光24年(1844年)前高中進士赴江西當知縣前,在地方上頗為活躍,除了曾兼任台南崇文、引心及澎湖文石書院講師外,亦熱心地方公益,澎湖廳前後任通判玉庚、王廷幹曾聯名贈匾"鄉國善士"以來紀念他,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在道光16年結束第三次鄉試返鄉途中,遭遇暴風雨而流落越南,受到當地政府相當的禮遇,並在官方協助下, 隔年水陸並用返回澎湖,他將這118天的經歷寫成《海南雜著》,是臺灣第一本記錄外國風土民情的書籍,也是他的代表作,曾被譯成多成語言流傳於世,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他在祖籍所在的金門瓊林以及澎湖許多地方都留下不少墨寶遺跡,這座進士第便是道光26年所建,聽說以前是很有廢墟fu的頹圮破屋,要不是看到那個門額字樣,還真不曉得這間已經整修得換然一新的古蹟,就是澎湖唯一僅見的進士第~~
透過松鶴窗櫺間望向正廳大門,比較好奇的是門楣上的字樣,隱約可見"閥"、"閱"二字,象徵進士第的地位與官宦士家的證明,因為沒有開放參觀,只好在外邊偷瞄 +_+
話說要在澎湖的民宅見到燕尾造型沒那麼容易,大概只有祠廟才能看到,興仁進士第便是其中之一,與隔壁的蔡家古厝相比,有沒有燕尾,感覺就是不一樣 !!
聽說進士第完工後,蔡廷蘭未曾住過,一度做為書房使用,後來蔡姓族人入住其中,卻發生許多不順之事,為了風水考量,便將原先的硬山燕尾改成圓頂馬背,因為頹圮前的模樣己不得而知,現在重新修復成最早的燕尾造型,可以確定的是,未來應該不會再也有什麼變化才是...............
澎湖真是處處有古厝,而且長得都滿像的,在進士第附近閒晃,視線不經意地與它交會,半露的咕咾石牆面散發出一股滄桑的歲月氣息,尤其是窗戶居然不是常見的三爪窗,更是讓人好奇它曾經有過的建築采風,與雙頭掛蔡家是否有什麼關連呢 ?? 哈~~在這發呆也沒用,因為這是一個想破頭也得不到的答案 ≧◇≦
沒想到現在還能見到馬公鎮的門牌,還真是不簡單啊~~~
雙頭掛之名最早見於康熙36年(1697年)的《裨海記遊》,但在康熙24年成書的《臺灣府志》則記載為雙頭跨,直到光緒20年(1894年)的《澎湖廳志》仍沿用此名,但民間相關地契文件則多是兩者混用,日治時期統一使用雙頭掛而持續至今,不過在蔡廷蘭紀念公園那座雕像下方寫的生平介紹,卻是使用"雙頭跨",即是說這兩個地名現在仍是混用中 ??
又有一說是蔡廷蘭高中進士回鄉興建進士第,將地名改為雙頭掛..............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囉 ^_^
興仁進士第左側有二棟古色古香的傳統合院建築,雖然部份建築已然改建,但仍不失其古厝風味,據說某一間曾是蔡廷蘭故居,上方門額寫著"瓊琚園林",應該是為了紀念故鄉金門瓊林,比起嶄新的進士第,這兩間古屋更有看頭~~
今次這段小而美的南環之旅,多了幾分思古懷舊的歷史情懷,偶然來趟菊島人文小旅行,猶如風味獨具的蛋糕搭配熱呼呼的下午茶,值得讓人回味再三,只是如果可以的話,還是滿希望可以見識碧海藍天下的澎湖,應該會與今次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吧~~
- Dec 07 Sat 2013 06:23
澎南漫遊:鎖港鎮風石塔、山水沙灘、蛇頭山、興仁進士第~~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