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烽火連天的戰爭早已煙消雲散,一度戒備森嚴的百年砲台遺跡如今已是熱門觀光勝地;走訪漁翁島燈塔,品味這座台灣最古老燈塔的西洋風情,悠悠晃晃來到西嶼之南,迷人的菊島北環之旅,可不是這麼簡單就結束了~~

旅行日期:2013.05.07

二崁不愧是西嶼鄉著名景點,獨樹一格的古厝風情真是令人十分著迷,依依不捨地與它告別後,有種很滿足的感覺,有在想說今天的旅程是否該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哎呀~~後邊還有好多值得拜訪的地方,就這樣打道回府也未太可惜了些,調整一下心情,繼續向前行吧~~



途中經過西嶼國中,它那特殊的造型外觀若是在其他地方或許顯得有些平凡無奇,但在澎湖嘛……

很難不去聯想它與跨海大橋的入口有啥關連 ? 若是兩側再擺幾朵天人菊就更像了 ^ ^ 就像新竹新埔的寶石國小前方有個超大的寶石塑像,每每看到這樣結合當地特色的建築雕飾,總是不禁莞爾一笑 ^_^



看到這個門牌,應該就曉得待會兒要去哪兒了~~~



接近大菓葉漁港的路旁空地,發現幾棟可疑的房子,反正也不急,先來這裡給它探索一下~~

在這純樸的鄉間遇見這般歐式風格的建築總是會讓人感到幾分驚豔,波浪般的山牆與一般常見的方正格局洋牌樓有著與眾不同的魅力特色,連續拱圈的門廊下方走道空間已被封住,獨留狹窄的門口供人出入,一旁的囍字石窗與隔壁的三爪窗相映成趣,但另一側卻未見到,不走對稱形的格局與巴洛克精神反而有些隱隱相符呢~~

從牆基為玄武岩的情形來看,塗上水泥的外牆內部應該也是用咾咕石所築成,但即便屋頂殘破不堪,外牆卻尚算完整,若非平常有在維護,那就是當初施工時相當重視品質,附近只有這間房子還保持完整,是否是大菓葉漁港全盛時期下的建物,未知的背景故事更是增添了它幾許神秘色彩,走訪大菓葉欣賞玄武岩景觀之餘,不妨來此走走,體會一下菊島限定的日治時期洋樓建築風情 ^ ^



走進裡邊抬頭一看,原來這裡是瑞記商店,應該也是雜貨店一枚,店名匾也是做得頗有特色,繼二崁陳家古厝再次見到蝴蝶與菊花交織的有趣畫面,而且仔細一看,似乎全是使用剪粘手法一塊塊貼上去的,這樣費工又繁雜的技術已經很少見了,呵呵~~四個角落還能隱約見到蝙蝠的身影,如此這般一見到便心神領會的象徵含意,真是很有成就感呀 XD



在港口邊繞呀繞的,一時之間找無大菓葉柱狀玄武岩的踪跡,沒想到在碼頭附近抬頭仰望,只見遍地青草的半山腰上竟裸露著整片的岩層,該不會就是那裡吧……..

難怪剛剛一堆車子看到叉路就左轉,這下終於知道原因了,雖然抵達時遊客眾多,但大家來也快、去得也快,不久前還是人聲鼎沸,大概是相片都拍好了,瞬間突然鳥獸散,再度回復寧靜的光景…......

柱狀玄武岩是澎湖常見的地形景觀,主要是熔岩遇到海水急速降溫收縮後所形成的六角形岩體,雖然之前在鯨魚洞那裡的小門橋有近距離接觸,卻不及此地壯觀及結理完整,一條條排排站的美麗六角岩石真是讓人看了個是目眩神馳呀~~



隨風而起的大小漣漪在草地上的小水池上騷首弄姿,隱約可見柱狀玄武岩的澄澈倒影,在這樣的優美景色感染下,有股身處深山裡的清幽寧靜,節理分明的模樣直教人想要一親芳澤,靠近輕撫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傑作,幾近完美的六角岩柱高聳威猛,真是好一幅美不勝收的菊島山水絕景 ^ ^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本來隱身土裡,要不是日治時期為了開闢大菓葉漁港,在此挖土填海,因而意外地使得它為世人所見,不然它現在可能還塵封於黃土之下呢 !! 斑黃的外觀與它在澎湖各地大多擁有黝黑外貌的同族兄弟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雖然是因為露出地面僅百年的時間,與諸位大哥大姐相較之下仍只個新生兒,但因位置極佳反交通便利,所以雖然僅是一面岩壁,卻是相當受到觀光客們的青睞~~

雖然附近還有其它各具特色的玄武岩景緻,但今次旅遊在質不在量,以後有緣遇到再慢慢補完吧 ^﹏^



沿著澎5鄉道繼續往南走,看到路旁這個指標,才曉得原來五孔頂到了.......這幅模樣,該不是要爬到最頂端才能見到吧 ?? 由於目前處在沒力階段,所以就很自然而然地很它PASS,唉 !! 留待下次再訪囉~~~



繼續向前不久後,依著指標左轉往上走,沿途有些荒涼,穿越有點長的幽然小徑,來到盡頭會見到路旁大石刻著"西嶼東臺"幾個大字,真是期盼已久,比起人氣更高的西嶼西臺,對這沒啥人造訪的古砲台,更有興趣的說~~



遙眺牛心灣,造型特殊的牛心山依然十分搶眼,再過去就是大菓葉漁港,適才待在那兒欣賞著名的玄武岩景觀時,還是豔陽炙膚的酷熱晴天,現在卻是北風呼呼的黯然陰天,澎湖的天氣,還真是說變就變~~



沒多久來到大門入口,曾是雪白的外觀在海風經年累月侵襲下,陸續剝落而露出原始的面貌,四下無人的滄桑寂寥感瞬間湧上心頭,如果天色再晚些,可能頂多在裡邊晃晃就要準備閃人了,好個神秘原始的西嶼東臺,唯一的優點就是不用再花一筆門票錢,卻能充份享受百年砲台的歲月悠悠,如果黃昏來這裡發呆一定很刺激 !!



西嶼東臺的門額都快消失不見囉~~不曉得還能保存多久,趕緊拍張照記錄一下,哪天變成絕景就殘念了....



進入門口後往回看,這才發現原來有門檻,不但是木製的,連大門也是用木門,很好奇晚上會關起來嗎 ??



西嶼東臺別稱東臺古堡,也就是西嶼東砲台,有關它的創建年份大都是說在光緒九年(1883)由澎湖通判李嘉棠所建,隨便的中法戰爭由於此地還未來得及安裝大砲而無法發揮功能,直到台灣建省後的光緒12年,才由澎湖總兵吳宏洛改築興建,三年後完工,與西嶼西臺是當時改建的澎湖四大砲台之一,主要是與金龜頭砲台一齊守衛馬公港~~

光緒21年日軍襲擊澎湖進佔媽宮城,此地曾開砲迎擊,但守軍在城池淪陷後便拆除砲閂等零件丟棄入海後逃逸,進入日治時期後西嶼東臺在明治29年(1896年)改稱西嶼東砲台,明治34年在旁增建西嶼東堡壘與西堡壘,東側尚有一處附屬的小頭角砲台,西嶼東台百年來歷經不同主人,但整體格局大都維持原始樣貌,雖然在1991年便被指定為一級古蹟,卻仍是閒人勿近的軍事管制區,直到2012年才撤軍移交澎湖風景管理處,所以有關它的介紹作不多,在澎湖眾多古蹟中,算是比較神秘的景點~~

施琅在康熙22年(1683年)的澎湖海戰打敗劉國軒時,上呈清廷的《飛報大捷疏》裡提到:『…. 西面內外塹西嶼頭一列炮台四座.…』,說明當時的內塹(內垵)、外塹(外垵)曾在劉國軒主持下興建砲台,雖然現在的西嶼東西臺是否是在原址改建並沒有詳細的記錄,但至少可以說明這西嶼南端的高地有其戰略上的重要地位,所以關於西嶼砲台最早出現的時間,應該是可以追溯到明鄭時間,若果真如此,以它的存在年份與歷史價值來看,名列國定古蹟的確是名副其實 !!



來到砲台上方俯瞰中央廣場,看起來似乎是兵舍以及類似連集合場的地方,至於砲座則是位於上邊,沒有太多方正的格局,圓滑突起的建築造型與週遭環境連成一體,正好可以隱蔽其真正的所在位置,與它暗砲台的身份相輔相成~~



看到這個甬道上邊的小洞,該不會以前的士兵出勤,都要從這裡地方鑽出來吧 ??



許多資料在介紹西嶼東臺都會用帶有希臘風格的字樣稱呼它,應該與它的白色外觀有著深厚的關聯,如果在藍天如洗的豔陽高照好日子來此一遊,在海水凝碧的襯托下,見到白色外牆在日光映照下是那麼地耀眼動人,或許真的會有那麼點遇見地中海的錯覺~~

不過現在天空滿是灰黑的厚厚雲層,實在很沒有fu,此刻心中只感覺到無止盡的歲月風華在這古老砲台留下歷史的滄桑痕跡,其實最擔心的還是下雨,若不幸說中,那麼雨中漫步西嶼東臺,應該也是很難得的體驗吧 +_+



西嶼東台與西嶼西台的建築形式極為類似,但有一項特色只有這裡才能見到,就是遠方那處觀測所,鐵製的圓型觀測台還真是超顯眼,相傳建於日治時期,下方那三間房舍不太像是兵舍,反而有種訊息處理中心與射擊指揮所的味道~~

以前當砲兵是接受觀測訓,雖然下部隊時因缺人而不得不當測量班長(全部要重頭學起 >_< ),不過還是很懷念以前操縱雷觀機與夜視鏡的充實感,所以現在到一些名列古蹟的砲台參觀時,總是會不自覺地尋覓觀測所的位置,緬懷一下當兵時那段糟糕歲月~~

這個觀測所可是西嶼西臺所沒有的,是這裡的重要特色,應該要大力推薦一下,天氣熱到實在懶得再走過去,遠遠眺望即可,短褲走在草叢中,實在是有些不太適合呀 +_+



西嶼西臺有內垣外垣之分,砲座位在內垣的邊邊,中間的場地就是給士兵居住並操練的場所,由上往下看去,還真是給它有點小,兵貴精不貴多,雖然跳砲操很煩,但人數有夠就OK,重點是要能發射出去,不然要是遇到不見彈那還得了,平時多流汗,戰時才能少流血~~



西嶼東砲台早已不見戰爭煙硝味,渾圓的砲座如今是雜草蔓生的通幽曲徑,石垣上的砲彈貯放孔仿佛在訴說百年多前曾砲擊侵入馬公城的日軍英勇事跡,想到槓子寮砲台也有相同的圓形砲座,如今卻變成了蓮葉荷田田的生態池,同樣的情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途,歲月的無情與時代的變遷,總是令人無奈又感嘆.....



在軍方在移交出來之後曾因古砲的去向不明而一度成為地方上熱烈討論的焦點,根據記載,這裡曾安裝三門英製阿姆斯特朗後膛砲,分別為七吋、八吋、十吋,而且還是甲午戰爭時與拱北砲台是澎湖唯二砲擊日軍的砲台,這三座古砲的歷史價值更是不言可喻~~

日治時期由於軍事上的需要,整座西嶼東堡壘的武器火力也不斷地視情況而變更,雖然西嶼東臺仍保有原始的三個砲座,但實在很懷疑日軍會讓存在超過半世紀以上的古砲作為保衛馬公港的主要武力,不論是被國軍當作廢鐵賣掉或是早被日軍銷毀,雖沒有天長地久、但也曾經擁有,西嶼東臺的古砲縱然消失無踪,卻一點也不減它的百年砲台風華~~

p.s 中間那個小石屋應該是彈藥庫,這是到了西嶼西臺後才發現的 3_3



因為營房裡的空間黝黑幽暗,所以放到最後再來參觀,這條ㄇ字型的甬道可連接所有的房間,即便遇遭敵人猛烈的砲火攻擊,依然可以保持友軍彼此的連繫順暢,有著極為堅固的防禦功能~~

只是牆上..........看得出來很久沒有清理了,好歹這裡也是澎湖重要的古蹟,結果搞得跟廢棄的空屋沒兩樣,好像不太好耶~~~



隨著西嶼東臺的開放,附近一些曾經守衛森嚴的軍事管制區,也在軍方陸續撤出的情形下,轉型成為觀光景點,除了入口處旁的小路可通往東台營區外,在它的西側不遠處也有個東昌營區,都是建於日治時期的舊軍營,現在分別規劃為西嶼東堡壘與西嶼西堡壘,亦有步道可前往內垵漁村,算是西嶼未來相當有潛力的景點~~

因為這次的重點放在西嶼東臺,所以雖然它們就在附近(甚至已經可以看到東台營區的一角),不過還是想等以後天氣好一點再來探訪,先前看過一些相關照片,非常有社寮東砲台的fu,嗯 !! 菊島之旅的續集,還有許多篇章再找機會慢慢補完吧 ☆_☆




回到內垵小村亂亂走,路旁這個可愛造型漁船模型實在是非常討喜,中間的桅杆居然是使用現在的電線桿,渾然一體的模型實在是好棒的巧思,非常讚的創意呀 ^_^



這個內垵社區導覽圖模型做得真是非常有趣,除了像是內垵國小、塔公塔婆、內垵南北漁港等都做得相當精緻細膩,現在所處的位置也位在其中,對比一下週遭環境的地環位置與色彩分佈,一下子就發現囉~~看得出來有特別用心製作,值得給它一個讚~~

看到那些小小的房子,心中第一個聯想的居然是..........莫非是從大富翁遊戲裡拿來的,哈 !! 小時候超喜歡玩的遊戲,看到它們就覺得懷念又熟悉 ≧◇≦



早在外邊的路上就看到指標,走進來沒多久就見到傳說中要有門票才能進去參觀的西嶼西臺~~

先前就聽說過西嶼西臺幾乎就是比較大的西嶼東臺,如果想省三十元大洋的話,不妨去西嶼東臺,基本上不會差太多,雖然不久前才在東台古堡那裡發呆,而現在都站在西台古堡前了,過門而不入豈不可惜 ??

就像好不容易來到七美,也知道七美人塚是個很雞肋的景點,但為了證明自已曾來過七美,就算明知要買票才能進入,仍不能免俗地付錢入內............所以,哈哈~~難得來澎湖一趟,捐個小錢給國家維護古蹟之用,很值得的啦~~

p.s 非假日省五元,所以這次的門票僅花費25元 ^ ^



西嶼東西臺是同時出現的砲台,它與西嶼東臺有著極為相似的背景,可以確定的是這裡是當年劉銘傳主持下在澎湖所興建的幾座砲台中規模最大、火力最強的一座,雖然在中法戰爭爆發前便已完工,但由於尚未有大砲進駐,以致無法發揮效用,戰後才安裝阿姆斯特朗後膛砲,分別是10吋兩門、12吋、8吋各一門,不同射程火砲兼具,不難想像清廷對這裡的重視以及防衛澎湖的企圖心~~

日軍在光緒21年(1895年)侵略澎湖時,正是為了要避開西嶼砲台的攻擊而選擇從湖西裡正角登陸,頓時讓擁有強大火力的西嶼砲台失去表演的舞台,及至媽宮城淪陷,西嶼西臺守軍聞訊而逃,日軍不用面臨激戰便侵佔西嶼,澎湖的淪陷加強日軍侵佔台灣的決心,隨著馬關條約的簽訂,半世紀的光陰荏苒,台灣終究走上與中國大陸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



相較西嶼東臺的門額,這裡明顯有特別維護過,而且材質好像也不一樣,刻深的紋路似乎在說它還可以存在數十年都沒問題 !!

聽說這兩塊門額都是由劉銘傳所書..........字跡看起來有些不太像呀 ¯□¯



走進裡邊,對它的第一眼印象就是...............與西嶼東臺好像呀 !!

雖然它們都是位居高地,卻很有地下碉堡的感覺,也就是說縱然暗砲台,仍要加強防護的意思嗎 ??



土垣覆蓋著的長長甬道、四通八達的兵舍空間、砲台位居高處........在在都與西嶼東臺有著極為類似的元素,不過中央呈現山字形的圓拱磚造通道則是這裡很奇妙的特色,感覺有些接近旗後砲台的日字型格局,但似乎又有些不太一樣,中央通道兩側地形呈現不對稱,或許是因為用途不同才出現這樣的設計~~

它是澎湖最大的砲台,早在1983年便被指定為一級古蹟,西嶼東臺卻要晚上數年的原因,應該與它緊鄰東台、東昌營區有關才是........總覺得日治時期對這裡的經營,似乎不是那麼積極的說~~~~



雖然這裡的古砲也難逃消失的命運,不過澎湖縣政府特地在2009年在原本的砲座上安裝四門仿古大砲,百年前的阿姆斯特朗後膛砲英姿重現世間,以前當砲兵時就是在顧八吋榴彈砲,雖然沒有跳過砲操、也躲過重砲射擊演練,但當時要管理全營十幾門火砲,有關它的零件名稱幾乎是如數家珍般地倒背如流,所以看到這樣必須仰頭瞻望才能見到的砲管,一股又愛又恨的莫名親切感油然昇起,唉.................

p.s 原來砲座與砲體是這樣結合使用的,果然還是要有實際的模型,看了才會比較了解呀~~~



走進甬道,一樣是落落長,感覺這裡明顯有在維護,崎嶇不平上的牆上盡是蒼勁雄渾的悠悠古意,整體氣氛比起東台古堡要好上太多太多,尤其是來到中央通道時,遠遠望去就能見到入口,日光穿射洞口映照在裡邊形成的陣陣光影對比,很有那種來到古代宮殿遺跡的錯覺,與西台古堡這個別稱真是非常搭呀 ^ ^

漁翁島上赫赫有名的兩座砲台都有其特色,若是真想省錢,單單只逛西嶼東臺其實就足夠了,像是西嶼東西堡壘與牛心山的銅牆鐵壁彈藥庫都是西嶼未來極具觀光潛力的景點,畢竟西嶼南端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若是可以陸續開放相關的軍事史蹟場地,以後北環將不只是一日遊就能解決,可能至少要二日才行,夜宿西嶼,才能玩得盡興~~

下次再來澎湖西嶼,還挺想試試這樣的玩法說 ☆_☆



西嶼西臺也逛得差不多了,往西來到外垵漁港,遠遠便能望見三仙塔的身影,但天氣也越來越糟了,看看時間已是下午三點,唉唉 !! 找個地方補給一下吧~~



當初在203縣道看到小七的招牌才會來到這裡,左轉進叉路後,突然變成急陡下坡,小心騎就沒問題,附近有啥好吃的不是很清楚,現在只想到稍歇一下喘口氣,此時來杯涼的最合我意呀 ^_^

明明一路上有意無意miss掉一堆景點,怎麼還是搞得匆匆忙忙而且很疲累,嗯嗯 !! 北環不愧是澎湖菁華所在,若是要玩深度旅遊,只有一天真的是不夠用,另外隨時要擔心下雨也是很麻煩的事,看看這天氣似乎不太妙,在7-11補給之餘,順道買小雨衣以備不時之需~~

p.s 外垵漁港的7-11居然不是外垵門市而是漁翁門市,呵呵~~還滿有意思的呀 ^▽^



休息的差不多了,回到前往漁翁島燈塔的叉路,其實剛剛就有經過這裡,但當時有些提不起勁,去7-11充電過後,體力恢復少許,所以繼續接下來的行程,來去漁翁島燈塔逛逛吧~~~



往燈塔的路很簡單,只有一條路,走到盡頭就對了,突然間看到外垵餌砲的指標.....莫非就是西嶼餌砲 !! 本來還在想若是回程時還有時間的話,再去尋覓一番,沒想到竟然這麼快就遇到了,嗯~~當然是不能錯過囉~~~



長長的砲管做得挺逼真,遠遠一看頗有重兵器的氣勢,其實是拿來誘騙敵軍空襲的專用場地,二戰期間美軍要來澎湖空襲軍事基地,這樣的偽裝砲台在幾千公尺的高度往下看應該是難辨真偽,據說成功吸引不少炸彈傻傻地丟過來,與五德餌砲都是澎湖重要戰爭遺跡~~

西嶼餌砲能夠躲過當年猛烈的空襲砲火而倖存至今,難道是拜敵機炸彈命中率不佳所賜 ?? 還是說後來被識破,所以自然也不會被炸 ??? 哎呀~~蝦咪嚨嘸災啦 +_+



三仙塔近在咫尺,只是天候不佳,接近它的興趣缺缺,遠遠偷瞄就好~~



北環之旅的最後一站---漁翁島燈塔到囉,要經過一處戒備森嚴的營區才能到達,因為入口寫著禁止拍照(有阿兵哥在站哨),以致拿起相機時都要特別小心翼翼地說~~~

臺灣海峽在清朝時期是兩岸居民往來的重要航線,澎湖位居其中,是重要的中繼站,自然也肩負起指引往船隻的重責。所以以前這裡就有出現過名為"西嶼古堡"的簡易燈竿,乾隆43年(1778年)改建成五丈七層的花崗石塔,是台灣最早出現的一座燈塔,當時旁側還有一間供奉媽祖娘娘的塔廟,形成西嶼塔院與燈塔一齊守護海上往來的船隻~~

道光三年(1823年)因遭逢風災而損毀,五年後重修燈塔與一旁的塔廟,同治13年(1874年)在駐台英國領事的支持與獲得清廷的同意,將原有的燈塔與塔廟拆除,另外建一座新式燈塔與洋樓建築群,隔年完工,之後便一直維持原貌至今,名稱亦改為西洋人熟悉的"漁翁島燈塔"~~

現在仍在運作中,但亦開放參觀,開放時間為0900~1600,週一公休,所以來訪前要先注意時間以免撲空~~



許多導覽資料都指出此地保存著記錄漁翁島燈塔百年風華的三塊石碑,分別是乾隆43年(1778年)的"興建西嶼塔燈碑記"、乾隆44年的"建修西嶼塔燈落成碑記",以及道光八年(1828年)所立的"西嶼塔燈碑記"~~

......不過稍微尋找了一下,僅見到"西嶼塔燈碑記",其它兩塊卻是完全找沒有,真是奇怪了,該不會放在什麼隱秘的場所 ? 若是當真在這外垵高地屹立數百年,碑面文字應該幾乎難逃風化難辨的命運,話說如此,若是可以親眼瞧瞧這台灣最古老燈塔的歷史見證,還是滿期待的說........相傳這兩塊無緣見到的古碑都還在,不過卻是安置在外垵溫王廟,這次不小心錯過,以後有機會再去瞧一瞧~~

原以為這裡兩塊不一樣的碑,趨近一看才曉得並非如此,左邊的是將右邊那塊古碑上的文字重新刻上以方便閱讀,居然如此大費週章,真是辛苦了~~

p.s 後邊那個就是霧笛,1981年取代霧砲成為此地大霧迷漫時指引船隻航向的最新利器~~



西嶼燈塔 ? 西嶼塔燈 ? 沒仔細看還真是會不小心認錯字~~



漁翁島燈塔在光緒元年(1875)以近代燈塔的嶄新身份出現在西嶼外垵,輔助燈塔功能的霧炮也一齊出現在庭園裡,共兩大一小,分別是英製前膛砲與德製後膛山砲,看著它們小巧的砲身,與那些專為攻擊敵人的大砲有著明顯的不同,作為早期燈塔常見的霧砲裝置,卻是在這西嶼燈塔一隅初次相遇,感觸很深呀~~



這個石葫蘆是以前的煙墩,哇~~還真是完全看不出來 !!



從高處仰望燈塔,一片潔淨無瑕的白色世界與墱塔的身份十分貼切,那棟離塔身最近的洋樓建築,是此地年紀最大的房子,緩四坡水屋頂與微微突出的玄關相映成趣,雖然不像旗後燈塔那般有半圓拱門的加持,卻是帶有濃濃的歐式風味~~

燈塔前方那座小階梯應該是後來才設立的吧~~真是適合留影的好地點,只見一堆情侶都必定會向它去報到,可說是整座園區裡最受歡迎的地方 ^_^



走進展覽室裡看看相關文物展覽與燈塔模型,不小心瞄到那塊石碑,應該就是"西嶼塔燈碑記"的縮小牌,它旁邊的解說牌沒有在這裡出現,所以它是後來才設立,另外兩塊立乾隆年間的石碑並未出現在裡邊,即是說從以前就沒有存在於此處 ? 唉 ~~導覽資訊有誤真的是很糟糕的一件事 +_+

主燈門楣上應該要有 " DAVID M. HENDERSON 1874 ",是當年負責建造的工程師韓德森名字縮寫,模型上卻沒有,與實際的景況還是有些小小的落差~~

走到外邊,只見手上出現些許水滴.........驚 !! 不會是要下雨了吧 !!! 真是糟糕~~雖然還想到附近草原走走,但若真的遇到下雨可就麻煩了,只好閃人先,整日奔波的北環悠悠之旅,要先暫時劃上句點囉~~~



西嶼燈塔外邊的青青草原應該也是休憩賞景的好地點,如果可以坐在上邊欣賞夕陽美景就更讚了,只是天空雲層超厚,蝦咪都看嘸,而且還間歇出現雨滴...............這一驚非同小可,不想待會兒在雨中騎車,趕緊撤退先,今次漁翁島燈塔之行有些來去匆匆,好可惜耶,若有機會再訪,選擇住在外垵應該還不錯,可以一次就欣賞到晨曦落日美景,頗讓人心動呢 !!



遠眺西嶼的海景與沙灘,多雲的日子有些迷離的朦朧之美,縱使不見碧海藍天,卻是別有一番韻味.....



從漁翁島燈塔啟程,馬力全開騎回馬公,雖然天色依舊一片灰白,不過很幸運的是沒遇到下雨,不然奔馳在雨絲連綿不絕的澎湖群島之間,應該是有趣又難得的體驗,卻開心不起來的吧 >_<

晚上來到馬公市區覓食,街頭上依舊遊客如熾,想找個地方安靜的吃東西著實有些不易,沿著仁愛路往西走,街上景觀頓時一變,行人三三兩兩,其實馬公市區熱鬧的地方,範圍其實沒有很大哩~~

看到這間福鴨鴨肉大王,感覺還不錯,趁著現在客人不多,趕快到裡邊大快朵頤一番 ^_^



清爽的麵條加上鮮嫩的鴨肉,還有那甜滋滋的醬料,最適合累了一天的我,哈哈 !!! 三兩下就碗底朝天啦 XD



回程經過這間依稀可見"肉圓"二字的店面,真實身份是一間人氣頗高的肉圓店,適才經過時連外面的桌子都擠滿人,現在恰巧看到有位子,雖然肚子沒有很餓,但還是趁這個空檔,到裡邊給它好好品味一番~~



來到肉圓店當然要點個肉圓來吃吃,主角就是這兩顆小巧可愛的清蒸肉圓,與醬料相混後一口咬下去,清爽的口感還算相當入味,就是份量有點少,當作飯後點心來吃就還OK,35元大洋說貴不貴,至少有給它品嚐到著名的馬公市美食,也算是到此一遊的另類方式呀~~

這次北環之行只挑一些順路兼好找的地方走走,至於其它沒去拜訪的景點則是多到不行,如果這些規劃之外的行程要一一走訪,應該要再增加一次北環之行才行 !! 哎呀~~真是有些小混,雖然不是刻意要留下那麼多空白,卻也為再度拜訪澎湖留下充份的理由,就不知何時才能實現就是了 @_@


西嶼西臺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278地號
電話:(06)9216445
開放時間:0830~1630


漁翁島燈塔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35鄰195號
電話:(06)9981766
開放時間:0900~1630(週一休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