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磚雕公園連走馬家花園步道,順道欣賞金順成八卦窯的歲月采風;路過長沙埤底日月池,再朝聖白沙坑文德宮頭戴翰林官帽的福德老爺,雖是匆匆一遊的彰員路北段單車趴趴走,也是增長了不少見識呀 ^_^
20191103 284.jpg


旅行日期:2019.11.03

逛完平和社區,接下來就是沿著137縣道到彰化市,會經過三家春灣雅橋頭花壇白沙坑,都是沒去過的地方,屆時經過的話再有什麼看什麼吧~~

花壇八卦窯地圖拷貝.jpg

這趟137縣道之旅,重點大概是在花壇的區域,尤其是橋頭村的八卦窯,更是不能錯過~~

20191103 214-1.jpg

沿著三春老樹旁的田邊小路往北騎,過了有應公坑後左轉溪埔路,會見到一間廟宇,它就是三家春三山國王廟,會對其留下較深印象是因為在旁側貼著的平安符看到三家春的名字,據說道光年間有來自泉州安溪的墾戶柯、王、謝三姓族人來此開墾,因而得名,屬於燕霧上堡,直到日治初期都還留有三家春庄的地名,其下設三保,戰後分成三村(長春、永春、三春),就像當年的豐田移民村大部份區域也被分為三村,現在只能在一些特地定點看到三家春的名字,所以才會在此駐足許久........

三家春三山國王廟分靈自埔鹽打廉大安宮,將這來自潮州的神明迎來奉祀的顧姓人士其身份卻是泉州同安人,讓客家人信仰在以泉州人為主的土地上紮根,也算是另類的閩粵族群融和 ?

20191103 223.jpg

三家春指的是現在長春村、永春村、三春村,這三個村庄第一個接觸且較有印象的就是長春村,因為三春老樹就其轄內,與其同名的三春村卻是在更北邊的地方,而且居然還發現三春村的導覽地圖,村內各類設施與道路隨處都能見到"三"與"春"的字樣,真的是很三家春 ^_^

裡邊特地將中春路用粉紅色塊標示出來,稱做美人樹大道,上次見過類似的景致是在北斗河濱公園,那麼這裡又會呈現什麼不同的花姿風韻呢 ??

20191103 229.jpg

來到中春路,這裡就是方才地圖上看到美人樹大道,水量少少的有應坑上方有座紅色鐵橋,過橋後還能到對岸的河堤公園一遊,沿途路樹已展現不少粉色身姿,因綻放不久而讓花況有些稀落,下方有應公坑河道綠草扶疏,沒法觀看樹木倒影身姿,至少能見到岸旁美人樹花色動人的樣貌,以前因花朵形似而老是搞不清它與洋紫荊之間的差別,後來才知其它部位差別甚大,美人花嬌卻是有刺碰不得,還是紫荊花更加親切可人 ^__^

20191103 239.jpg

由於地理環境與天候關係,使得花壇鄉成為全台最大的茉莉花產地,也衍生不少週邊產品,讓茉莉花幾乎與花壇要劃上等號,三家春一帶亦有不少茉莉花田,花壇農會為了將這個產業發揚光大,把花壇車站附近的一座舊穀倉打造成以它為主題的茉莉花壇夢想館,今日才知茉莉花與花壇之間的關係竟是如此深厚,難怪會被稱做茉莉花的故鄉,真期待有機會可以親眼目睹茉莉花海盛開的壯觀樣貌呀~~

20191103 248.jpg

沿著彰員路一段往北走,進入灣雅村的地盤後,旋即會遇見楓灣宮,因它緊鄰村中唯一縣道,所以絕對不會錯過,山門氣派、廟埕寬敞,裡邊的廟宇卻是小小一間,既然都來了,就順道進去看看吧~~

20191103 252.jpg

楓灣宮主祀刑、朱二府千歲,原本各自是守護楓腳灣仔口的神明,同治二年(1863年)建廟合祀後將兩地信仰圈的地名各取一字定為廟名,故稱楓灣宮,百年來經過多次修繕,據說正殿牆面仍保持原始樣貌,也算百年古剎~~

20191103 265.jpg

原本廟內神明只有刑府王爺與朱府王爺,光緒24年(1898)與1953年再加入李府與吳府千歲,所以令旗上才會出現四位千歲的名諱。方才經過花壇鄉農會信用部灣雅分部時,有見到楓腳巷的名字,不過實際的楓腳庄已有部份區域成為三春村的地盤,而灣仔口包含的範圍較廣,所以廟名雖是灣仔口與楓腳合稱,但仍會在前方冠上灣仔口,因為灣仔口包含現在的灣雅村、灣東村,那麼是否代表其信仰圈涵蓋這兩村呢 ??

20191103 268.jpg

奉茶耶~~比起飲水機,這樣子的擺設更有人情味,但說實在的,不太敢直接倒來喝 3_3

20191103 270-1.jpg

看到前方那個路標,代表再過去就是橋頭村,此時在右邊榮興路看到一間名稱很有意思的廟宇,叫做內灣堂,見到它的當下立馬想到內灣老街 ^0^ 但再怎麼牽脫,應該也與它無關才是~~

此地是灣仔口北境,加上附近的地名叫做內庄,再參考楓灣宮的例子,所以很大膽的猜測,內灣堂的名稱是這兩處地名合稱而得(信仰圈包含後菜園),事實究竟如何就不曉得囉 @_@

不遠處民宅大門上方寫有李泉興堂的字樣,感覺好像是以開台祖先名諱當堂號,主人疑似姓李,清朝時期考中進士並擔任翰林院編修、與曾維楨合稱彰化兩翰林李清琦(曾參與拒絕清廷因甲午戰敗而割台的臺灣五人上書),就住在灣子口,當地李氏宗祠還留有文魁匾額與翰林院編修以紀念此事,據說這一帶到後菜園的居民多姓李,所以若是轉進榮興路,會看到裡邊相接的道路叫做隴西巷,頗符合當地民情的巷名~~

20191103 278-1.jpg

橋頭村在清代屬於燕霧上堡橋仔頭庄,1920年改制台中州彰化郡花壇庄橋子頭大字,其下又有橋子頭、灣子口、內庄三個小字,戰後將橋子頭大字所轄的橋子頭、內庄合併成橋頭村。此地會稱做橋頭的原因是早期交通不便,多以轎子代步,這一帶以這裡轎子最多,因需求量大,甚至有專人來為轎子排班,稱做轎子的班頭,再轉化轎仔頭,相傳這就是地名的由來~~

因為鄰近八卦山麓,其土質適合製磚,花壇鄉因地利之便而盛行磚窯業,絕大部份的產地都集中在此,也讓橋頭村被稱做紅磚的故鄉,昔日村中擁有許多高大煙囟,一根煙囟就代表一處窯場,隨著時代轉變,鋼筋水泥逐漸取代紅磚建材,921地震喚起人們對於建材強度的重視更加速其沒落,現今紛紛往觀光發展,曾是磚窯生產工廠的順達窯業便轉型成花壇磚瓦窯文化館,部份路段有不少多采多姿的磚砌雕飾作品,某處民宅牆上用十六片紅瓦合組而成的菊花造型瓦片花窗,亦是極具當地特色的建築裝飾,比起先前經過的大村平和社區擁有更多磚雕元素,值得細細探索~~

20191103 280.jpg

沿著彰員路二段北騎,經過雕刻精緻的順達窯業圍牆,沒多久就會在左邊看到這處橋頭磚雕藝術公園,牆面文字特地使用"彫"取代"雕",雖然後者才是異體字,但普及度早已超越前者,此地選擇使用較少見的古字,或許別有深意 ???

20191103 290.jpg

公園裡邊觸目所及,盡是用紅磚堆砌而成的意象造景,像是在磚塊組成的大象溜滑梯大玩特玩,爽度不輸龍潭大池的神龍溜滑梯,如果只是單純來散步,順便到隔壁的馬家花園步道閒晃,一路走到靜音公園,也是滿悠閒的,不過似乎有些冷清,因為佔地寬廣,所以更顯荒涼,落葉或成堆、或四散,偶有風來將其吹起的盡面極其淒然蕭颯 3_3

伴著午後斜陽漫步其中,頗有韻味,若再加以整理維護,仍有機會成為橋頭村老少咸宜的特色親子公園~~

20191103 295.jpg

彰員路二段與中橋街交會處有八卦窯入口意象展示,一看即知八卦窯在當地磚業的地位,都快離開村落才看到它,從其設置方位來看,主要是用來迎接來自北方的客人,只要遇見它,就曉得花壇鄉橋頭村有處名震全台的八卦窯~~

20191103 311.jpg

相傳橋頭村磚瓦製造業創建的最早記載,是明治年間的李金淮與游金烏,當時李金淮的瓦窯舊址便是這座八卦窯所在地,其子李水明在1947年改用目仔窯燒磚,1959年八七水災肆虐中南部,重建房屋因需求大量紅磚,才又將此地改建燒磚速度更快的八卦窯,因其屬於金順成窯業,所以稱做金順成八卦窯,2010年以花壇八卦窯的名義登錄為文化資產~~
 
20191103 312.jpg

金順成八卦窯的紅磚燒製效能比起登窯更加大幅提升,使用二十多年後因不敵隧道窯競爭而停火退場,它的保存情形在閒置多年後尚算完整,在窯業遺跡以登窯(目仔窯)居多的情況下,這座八卦窯的存在是相當珍貴的資產,只是外表看起來有些荒涼,雜草爬滿全身,好像隨時都能可能倒塌似的,尤其是那個煙囟,畢竟是橋頭村與花壇鄉磚業的精神象徵,應該要再更加小心維護~~

窯洞外邊有禁止入內的標示,即便如此,應該還是會有敢衝的遊客到裡邊探險,因為我乖寶寶,所以待在外邊看看就好 ^ ^

20191103 327.jpg

20191103 330.jpg

八卦窯南邊是馬家庄,據說是橋頭村現存最完整以單姓為主的傳統聚落,某處三合院外面有一口池塘,被稱做半月池,雖然很沒有半月之形,但其東側三合院格局完整,池子又位於禾埕正對面,倒也挺有半月池的fu~~

累了隨時都能坐在池畔稍歇,天氣好時還能欣賞週遭花草建築在水面上的倒影,還有台灣欒樹葉影繽紛,是處鬧中取靜的休閒空間~~

20191103 335.jpg

兩代門牌比一比,乍看下還以為是鏡像文字,除了數字以外,文字排列方向全都變了,連書本要閱讀都是從左邊翻開,現在除了作文用的稿紙,已不流行由右向左書寫方式了吧 @_@

花橋街 ? 應是指花壇到橋頭的意思,但熊熊聽到,突然有一種很浪漫的fu,怎麼覺得好像是那種言情小說或是愛情偶像劇裡邊才會出現的場景 ^0^

20191103 347-1.jpg

花橋街一直騎下去就會來到花壇市區(舊稱茄苳腳庄),想試試漫步花壇鄉花壇村花壇街是什麼樣的感覺 ^ ^ 以前會知道花壇這個地方是因為台灣民俗村的關係,恰巧這次騎乘的路線離這兒不遠,就順道來逛逛,花壇市區還留有幾間裝飾講究的西式紅磚洋樓建築,因為時間不多,只能走馬看花,沒能探尋往日茄苳腳的遺硛,就連新舊延福宮都只能匆匆一瞥 3_3

是該再找個機會來好好探探,只是若沒Ubike加持,就只能大腳走天下,行動範圍很受限,若騎單車則必須從彰化市一路南下,逛完再北返,有些小麻煩,關於花壇車站附近的旅遊行程,有必要好好詳加規劃~~

20191103 373.jpg

20191103 377.jpg

往北來到長沙村,一定不能錯過日月池~~

埤底日月池是長沙村最著名的景觀,附近居民以李姓為主,房舍圍繞公廳李協利古厝,南北各有一座魚池,依形狀被稱日池與月池,合稱日月池,相傳這一帶是浮水蓮花穴的好風水,使得李家後代人才輩出,雖然是知名景觀,但日池不易接近,唯有月池湖畔青青,但它給人的感覺就是一般的鄉下埤塘,大概要出動空拍機才能感受日月池采風~~

20191103 386.jpg

沿著137縣道往北騎,進入白沙村後,立刻就會遇見到白沙坑文德宮,雖然主神是常見的土地公,但因擁有頭戴官帽的造型而以福德老爺的名號聞名全台,因為預計要搭乘的火車快到了,還是先來參拜土地公公,待會兒再疾速奔向彰化火車站~~

20191103 393.jpg

文德宮供奉的土地公會被稱做福德老爺與被稱為開臺翰林曾維楨有著密切關係,所以大門楹聯才會出現"老爺"、"翰林"等字樣~~

20191103 409.jpg

白沙坑文德宮舊名保安宮,出身當地的曾維楨在道光六年(1826年)參加殿試獲得二甲六十八名,再通過朝考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因此被稱做開臺翰林,相傳皇帝召見時發現他背後跟著一位白髮老翁,旋即消失,得知其身上帶著家鄉福德正神香火,知是神明顯靈,於是冊封文德宮主神賜進士出身、同樣晉身翰林,自此土地公公便以著官服、戴官帽的形式出現,當地居民皆尊稱其為福德老爺,神龕前楹聯有"三村"二字,是指這間廟的信仰圈包含白沙、文德、長沙等村落,大致上是昔日白沙坑庄的範圍~~

其實是前幾天剛好看到戲說台灣的重播,看到文德宮主神戴官帽的源由是皇帝敕封,所以就對這間廟佷感興趣,恰巧今次規劃的單車路線會經過這間廟,就想說一定要來看看,福德老爺果真氣勢非比一般呀~~

20191103 423-1.jpg

曾維楨身為開臺翰林,加上與文德宮淵源深厚,廟中保留不少與他有關的文物,像是遺墨、印章、寶劍,遇有當年赴京趕考的中榜聖旨,就連當地著名的宗教慶典---迎燈排也與其有關,總之福德老爺會戴官帽、元宵節會有迎燈排活動,都與這位翰林大人有關~~

20191103 436.jpg

五營塔是文德宮一大特色建築,五層建築各自安奉五營將軍,本來土地公廟就不常見五營設立,此地卻有雄偉壯觀的五營樓,今日天候甚佳,登高應能眺望欣賞遼闊的彰化平原景觀,可惜時間不多,連個進樓的機會也無,只能期待下次再找機會拜訪文德宮 @_@

20191103 443.jpg

終於來到彰化市,後邊的137縣道風光無暇欣賞,奮力騎到彰化火車站時,僅剩不到十分鐘的時間,火車就要開了,以致白沙坑往北到彰化市區這段路就是瘋狂奔馳,沒能細看週遭景色相當可惜,哎~~是為以後再來找藉口嗎 ? 剛好花壇市區也沒能好好逛逛,有時再來騎腳踏車彰花兩地,主要騎乘路線當然還是137縣道囉 ^_^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