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連坡碉堡公園給人的感覺是清新怡人、擁有戰地元素的綠地公園,對我來說卻是尋覓往日在雙連坡當砲兵回憶的懷舊之地~~
旅行日期:2021.11.21
雙連坡砲陣地公園位於平鎮區陸光路14巷96弄,此地舊稱二營區,後因部隊遷移後營區荒廢,2018年5月由桃園市政府改造成綠地公園,裡邊保留兩座碉堡,成為帶有戰地色彩的休憩空間,現在是平鎮新一代的戶外景點~~
最近才發現這個地方,做為曾在雙連坡待了一年多的砲兵,當得知這裡有座以砲陣地為主題的戰地公園,當然不能錯過,一定要來參觀才行呀 !!
從中壢市區往中央大學後門方向前進,通過中壢交流道續行來到民族路雙連三段,左轉雙榮路,這條路的景觀是既熟悉又陌生,以前出營洽公都是走這條路進出,尤其是來到通往陸光路14巷的十字路口,舊時回憶頓時湧上心頭,以前在雙連坡營區當兵時,西邊小巷走到底就是以前在雙連坡當兵時的營區大門(規模很簡陋,說是側門還差不多,然後旁邊有很多狗洞,那時想避開衛哨溜出去一點也不難,最常見的怪事就是動不動有附近居民在營區內走動), 在去碉堡公園前,先來這裡感受一下以前的當兵回憶~~
來到陸光路14巷96弄,路口有座63甲式105公厘榴彈砲,算是很好認的指標,從這兒進去就對了~~透早的公園小貓沒幾隻,只有幾位坐著輪椅的老人家被推出來曬太陽,這個時候的停車場居然快要客滿,很不合理的現象,裡邊停放的車輛應該都是附近住戶們的車子吧 ^^
這條路即是陸光路14巷96弄,以前三營區的對外主要道路,亦是戰車行駛通道,參考昔日營區配置圖,以此路為基準,西側是集合場、東側是官兵營舍~~
慵懶的晴空伴著燦爛晨曦,綠樹夾徑的清新幽然令人心曠神怡,成群翠林為此地增添不少大自然的氣息,讓尋常小巷也能變得如此夢幻,就算不去公園走走,在這條迷你柏油路上散步也十分怡然自得的呀 ^_^
佔地寬廣的綠地草坪是園內菁華所在,最受歡迎的就是兒童遊戲區,有不少創意童趣設施,像是沙坑、攀爬區、健身設施.....等。盪鞦韆不單單是一般常見的傳統座椅,還有親子式與幼兒式,還有圓盤造型,很有共融式的fu~~~果然設施器材要有別於已經氾濫到不行罐頭公園才能走得長久,縱然長度與高度皆是一般般,但磨石子材質就是讚,這個樣子才叫做溜滑梯呀~~
旁邊的綠色斜坡有很強烈的既然感,上次見到是在阿里港公園,雖說它的設計應該是要讓小朋友玩完滑溜梯後,再走回頂端用的,但每次見到,心中總會想著若拿紙箱墊在屁股下方,玩滑草遊戲也是相當適合的呀~~
居然有類似好漢坡的設計,除了常見的繩索形式(繩子固定不能拉起來),還有圓環式與樁式,很適合小朋友來此手腳並用向上攀爬,想必會玩個不亦樂乎吧 ^_^
這個不時會出現的圓洞造型,對照此地曾有的戰地背景,立馬就會聯想到,會不會是參考碉堡做成的Q版藝術造景 !!
續往北走會見到一輛M41A3戰車,旁邊有條模擬戰車通車痕跡的水泥路,連到一旁柏油路,疑似要展示以前戰車行進時的狀態,只是不知解說牌中提到的歷史步道,指的是旁邊的柏油路、抑或這個旁側設有小型迷彩盪秋千的小徑 ?
馬路對面設有一條有些弧度的水泥小路,地圖標示為造型切割步道,雖然沒啥特色,但可以在翠林綠蔭相伴下回到入口,倒也是十分愜意~~
M41A3戰車是整座園區最醒目的軍事設施,主要武器76公厘旋膛砲,再來是車用50機槍、30機槍,美軍在韓戰、越戰大量投入使用,1958年從美國那裡接收700餘輛,長期做為國軍裝甲武器主力,1990年代後期逐漸退役,也算老爺爺等級的舊時代武裝,以前比較常聽的反而是M60A3的名號~~
以前待在雙連坡的砲兵營未配置戰車,只有履車(用來牽引火砲),有時路過351旅時會見到幾輛,回到龍崗營區後才常見到,不過那時快要退伍了.....哈 !! 身為砲兵,對戰車很陌生呢 ^^
草坪中央的外型奇特茅草屋是藝術家梭溫措利用孟宗竹、桂竹將緬甸竹建築藝術融入台灣本土風格,營造兼容並蓄的公共空間,名為"聚會所",做為2020年桃園地景節的藝術作品,萬綠叢中一點黃的風雅相當搶眼~~
緬甸因其境內竹林遍佈,所以基於方便加工與運輸便捷的考量,因此做為極易取得的天然資料,竹子是常見房舍建築材料,透過這個作品傳達環保及與大地共存的永續概念,到裡邊走一遭感受風來竹有聲的異國情懷,似乎也是挺有一番意境~~
公園內有兩座碉堡,其中一座上方設有觀景平台,後方還有壕溝,做為軍營常見的防禦工事,亦是火砲發射的最佳掩體,以前在雙連坡營區時都在裡翻對數表計算射擊諸元,明明在砲校學的是觀測訓,怎麼下部隊後變成測量兵 ? M2方向盤重新學習,然後還要管理夜視鏡 ?? 閒來無事晚上拿來看東西一片綠,頗有意思~~
碉堡入口上方還寫著雙連坡碉堡公園字樣,兩側還有哨兵戌守點,裡邊還有戰情電話,原來真正的碉堡有這些功能,以前站哨時怎麼從來都沒有在碉堡待過 ? 反倒是那座有夠遠、必需穿越高速公路上方橋樑才能到達的彈藥庫卻是衛哨必站之地.......雖然帶上哨有些無聊,但很搶手,苦悶當兵生涯的難得摸魚小手段 ^_^
碉堡內部還能見到固定砲座的凹槽,不過入口那個高度,還有射口與地上固定座,牆上標示的155火砲應該進不來的吧 @_@
當兵時營區有多門155火砲,應是M59式155加農砲,但名字常變來變去,有寫M1式,也有寫成八吋榴彈砲,但那高大威猛的樣子,155公厘砲管確是名副其實,有兩門火砲長期固定在碉堡內,空間比這兒大多了,雖然是砲兵,但從沒跳過砲操呀 ^^
登高觀景平地、俯瞰草坪劇院,樹影掩映下的日光微暈讓人心中無比快意暢然,舊營區改建而成綠地公園,相當怡人清爽呀~~
另一座碉堡入口有藝術造景,名為穿梭之間,象徵老少咸宜的親子公園與昔日肅殺威嚴的軍事基地的角色互換,猶如破洞般突破次元壁,仿若不同時空之間彼此對話,以樹木年輪重重堆疊的無限迴圈展現新舊文化之間從對立到融合的過程,洞口兩側各式植物彩繪襯托下很有生機蓬勃發展的fu.......真是好藝術呀~~
因為裡邊牆上寫著"金鷹"二字,所以覺得應與二一砲指部有關,但總覺得與351旅也有關連,畢竟與其說是火砲碉堡,更像是戰車掩體,只是都找無雷霆稱號,只能作罷~~
當年退伍前夕的雙連坡營區分成351旅裝步二營、駕訓隊,21砲指部621群砲二營,佔地廣、很荒涼,餐廳前方擺放多門火砲,放假回營區都走雙榮路258巷回去,有避開衛哨的狗洞可鑽,常有不知從哪兒進來的老百姓在營區閒晃,也有靶場,但沒打過,遠望有些陰森,要去營站必需溜去駕訓隊,幸好當時營上要負責一處很遠的彈藥庫(往南過桃102縣、高速公路才會到,要走很久與夜晚十分幽暗,站哨很塞,但是帶上哨的工作很受歡迎,因為可以趁機休息),可以趁著帶上哨時順便光顧,營上唯二兩台夜視鏡經常把玩,不期定要去泰山飛保廠補充氮氣,退伍前夕遇到精進案,因要與楊梅高山頂砲一營合併,為了接收裝備去了超多次,也有去關渡的178旅接收觀測裝備,因為要搬家到龍岡營區,連鋁板床架也拆掉,其它砲連外遣派駐小古山、坑子口,後來聽說砲五營要來這裡,總之精實案真是大工程,那段時間超級累~~
依照351旅營區配置圖來看,這裡應是二營區,靠近六和高中旁還有一座三營區,原以為退伍後就遠離此地,沒想到工作又在雙連坡附近,真是難分難捨的孽緣呀~~
總算找到一張園區導覽地圖,真是詳盡,可惜是快逛完才找到 3_3
這裡還特地保留一座崗哨,肩負守衛砲陣地重任,現在退役了就成遊客探訪景點 !! 回到出口細看63甲式105公厘榴彈砲,這才發現雖然軍中服役是砲兵,但除了155加農炮,沒接觸過其它種類火砲,連迫擊砲也是在砲校才有接觸過,突然發覺砲兵當得很虛呀 !!
昔日在雙連坡當兵的難忘回憶如今化做藍天白雲下的戰地草坪公園,軍中生活多麼悲苦、現在就有多麼開地~往事如風,想起當年那麼多有好有壞的軍旅生涯,如今已是雲淡風輕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