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在碧潭沿著新店溪右岸騎乘單車來到華江河濱公園歇息撤退,今次再從萬華出發來趟華江橋下啟程的淡水河右岸自行車道旅程,逛到社子島的島頭公園,欣賞關渡大橋碧海連天的奇幻景致,與基隆河匯聚的三江口是那麼湛藍幽邃,縱情沉浸在這片被觀音山與大屯山尾稜包夾的獅象河口美景,超開心的呢 ^^
淡水河右岸自行車道

旅行日期:2021.12.03

上次騎乘新店溪右岸自行車道,來到萬華就撤退,這次選擇從這裡再次出發北上,順訪社子島,繞過島頭公園,一路騎往圓山兒童公園 !!!

艋舺導覽

從萬華火車站出發穿越華西街找到Ubike租借站,沿著桂林路西行,穿越桂林橫移門來到華江雁鴨公園,依然是那麼地綠意盎然,水鳥紛飛的畫面極其賞心悅目 !! 萬華身為台北舊聚落,有許多歷史遺跡值得探索,看著這幅詳盡介紹各處景點的艋舺導覽圖,有機會應該要好好來個悠閒的萬華一日遊~~

淡水河右岸自行車道地圖

依照台北市觀光局公佈的導覽地圖,淡水河右岸自行車道的起迄點是華江橋到關渡水岸公園,淡水河左岸怎麼就啥資訊也無 ? 因為那屬於二重疏洪道自行車道,同時也是新北市的地盤,就算雙北一家親,這種時候彼此之間還是分得很清楚呀~~

大稻埕碼頭廣場

續行來到大稻埕碼頭廣場,此地位於於延平河濱公園北段,佔地相當寬廣,很適合多人在此聚會或舉辦活動,或許夜臨大地時分才是它最熱鬧的時候吧 !!

原本大漢溪上游的新莊、三峽、大溪等港口聚落在清代就蓬勃發展,嘉慶年間因水位下降與河道淤積等問題而逐漸沒落,下游的艋舺因水利之便發展成為河運都市, 新莊縣丞署也在嘉慶14年(1809)移至艋舺並更名艋舺縣丞署,咸豐三年(1853)頂下郊拼燒毀縣丞署,使得縣丞再遷回新莊辦公,加上咸豐年間河道也陸續淤積,1858年第一次英法聯軍戰爭失利簽下的天津條約造就淡水開港,下游的大稻埕堀起成為台北城物資集散地,大量戎克船在此出入,形成千帆林立的繁盛景象。以原型縮小三分之一的唐山帆船藝術造景正是用來緬懷當年風光,但此地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煙火表演與夕陽美景~~~

遙望新北大橋

遙望新北大橋,對面就是三重,好似汪洋大海的淡水河面正是新店溪、大漢溪匯流而成,好一幅山光水色的都市晨景~~

大稻埕天水宮,主祀姜維

路過大稻埕天水宮,主神居然是姜維 !! 從對聯"天功衛漢臨福地、水木清華耀鈞天"已能略見端倪.........當真是那位傳說中的天水麒麟兒、一計害三賢,史上唯一政權消滅不以帝王投降計算而是武將身亡做數的悲劇英雄,每次看《三國演義》,常常會想九泉之下諸葛丞相多年後見到他的欽定軍事接班人時,應該會說伯約,辛苦了~~

相傳是戰後河邊漂來神像被當地居民撿到,因神靈顯化是三國蜀漢大將軍姜維而建廟奉祀,這才知道台灣神明又多了一位姜府王爺,尤其是不久前才讀到東晉權臣消滅成漢後在蜀漢故宮發現姜維在83年前留下的那封密信,更是不禁對其敬佩不已~~

淡水河右岸自行車道

不停地穿梭橫跨淡水河兩岸的橋樑下方也是很有趣的體驗,傳說中的台北橋其實咻一下就過去了,反倒是國道1號橋樑下方的層層橋柱反倒有種來到魔幻迷宮的fu,讓人有種看了就忘了身在何處的迷離感~~

重陽橋

重陽橋則是即便也在遠方眺望也會被其美麗身影所吸引,待會兒就去那裡近距離好好觀賞吧~~

葫蘆國小跨堤人行陸橋

除了橫移門,不時還能見到許多跨越堤防的橋樑,選擇其一個名為葫蘆國小跨堤人行陸橋的橋樑走走。葫蘆里是昔日社子島最南端區域,因地形類似葫蘆而得名,現分出葫東里、富光里、福順里。這條跨堤人行陸橋橫跨環河快速道路,可以俯瞰葫蘆國小學生上課的模樣,看著附近林立高樓與橋下車輛川流不息的畫面,很難讓人將其與開發緩慢的社子島連結在一起~~

重陽大橋

終於找到機會近距離欣賞重陽大橋,其是雙塔複合式斜張橋,72公尺高的橋塔兩端各用9根鋼索拉伸支撐,外型優雅迷人,記得以前看到是紅色,有一陣子變白色,現在則變成米黃色,湛藍天候映照下更質樸純真~~

重陽大橋的名字是邱創煥所題

上橋不簡單,牽車更不易,其實人上來就好,腳踏車停下邊也OK,只不過是想試試牽車的感覺,穿梭好似宜蘭梅津棧道空間的鋼樑通道,感覺有些奇妙~~

原來當初重陽大橋的名字是邱創煥所題,塗上新漆後還能隱約見到當年字樣......原來一開始的字那麼小 !!

社子國小跨堤人行陸橋

觀音山的身形越來越清晰,對岸的五股蘆洲也能清楚望見,澄澈河面再給力一點就幾乎能夠看到倒影,河畔雜草聚集不少鳥兒,只拍到花嘴鴨 +_+ 登上社子國小跨堤人行陸橋俯瞰淡水河,哎呀~~連社子國小的名字都已出現,代表快到社子島囉~~

社子原名社仔,早期因凱達格蘭族麻少翁社在此居住而被漢人如此稱呼,這塊土地原是淡水河、基隆河匯流而成的沖積平原,昔日以番仔溝(延平北路五段1巷)與大同區為界,也因此河分隔兩地成為獨立島嶼,故名社子島,不過現在此名多是指崙仔頂(永崙里)以北的中洲埔、下溪沙尾、浮洲仔、溪仔底(富洲里、福安里),原同屬社子的胡蘆堵、渡仔頭、崙仔頂、三角埔逐漸脫離社子島的身份,不過除了後來因基隆河截彎取直分割出的後港墘,皆是士林區轄下的社子次分區之一~~

彩虹健康水岸《延平北路:藍鯨段》

淡水河岸何其長,為何只有這短短的600公尺被稱做彩虹健康水岸《延平北路:藍鯨段》 ? 細看這段路最大不同就是人車分道間多了綠地做為間隔,看這樣子堤防上應有藍鯨小圖案,只是都沒看到 3_3

延平北路六段511巷,社子島自行車道

來到一處叉路,向北走會接到延平北路六段511巷,續行路段會接上社子島自行車道,先前其實已進入廣義的社子島地盤,但從這裡有這麼明顯的社子島意象裝置,看來這裡才是公認的社子島入口,同時此地也差不多是士林區永倫里與福安里的交界處,亦可視為都市景觀與農田風光的分水嶺,再過去就是溪洲底, 昔日因被列為限制發展區的洪水氾濫區使得發展停滯,

社子島環島自行車道

終於要開始真正的社子島環島自行車道趴趴走,那個標示大稻埕、關渡、社子島的指示牌頗傳神,各自以透雕圖案顯示在地特色,關渡大橋很好認,然後社子島是水鳥天堂、大稻埕則以觀光渡輪著稱 ^_^

環島1號線是可用腳踏車繞全台一圈的路線,其中分出許多支線,這段屬於環島1-13支線,包括新店溪右岸自行車道(碧潭-華江橋)、淡水河右岸自行車道(大稻埕-關渡),不過若要從社子島到關渡,最近路線是經社子大橋到基隆右岸,至於要到關渡大橋,還得再繞一小段路哩~~

福安河濱公園、中洲運動公園

途中會遇到兩個小公園---福安河濱公園、中洲運動公園,人煙較少,環境幽謐,安詳的小秘境,運氣好的話還能見到冬日綠轉黃紅的烏臼樹~~

話說那個椅子.....沒地方設立就別設了,真的坐在上面迎來送往在此騎單車的旅客,光用想就的就覺得很尷尬~~

社子島溪沙尾

溪沙尾意指沙洲尾端,李和興宅為雙層磚造洋樓建篫,2016年公告為台北市歷史建築,除了它以外還有不少值得一看的文化古蹟,以後再找時間好好探訪一番~~

社子島自行車道

原來延平北路有九段 !! 終點位於社子島~~這一帶的房舍果真如傳說般年代久遠且樓層皆不高,唯一有被特別標準的建築地標也只有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被淡水河、基隆河兩大河川包夾的情況下,算是犧牲自我成就台北城都會風華,雖然現今治水技術越來越成熟,但天災洪患規模與頻率卻也逐漸升級..............遍地沙洲、被定義為洪水泛濫區的社子島有機會變成台北曼哈頓翻身嗎 ??

島頭公園是分歧點,沿著社子島環島自行車道續行,就會接上基隆河左岸自行車道,待會兒先去島頭公園看看吧~~

社子島頭公園

如果說剛剛在延平河濱公園騎車是親水悠遊的行程,社子島自行車道就是傳統騎在堤防上,觀看週遭景物都是俯瞰的角度,而且更能感受到社子島與台北市區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更像是化外之地,不一會兒來到社子島頭公園,淡水河右岸自行車道之旅差不多要告一段落囉~~

涼亭裡有舢板做成的座椅,很有巧思的設計,在裡邊停放的腳踏車也變多,無論是單純路過的旅人或是專程來訪的遊客,都會在此停下腳步,感受三川匯聚的台北山水風情~~

七星山與大屯山諸峰

轉個身就見到七星山與大屯山諸峰的連綿翠巒,待會兒再沿著基隆河畔騎車慢慢欣賞吧~~

島頭公園

初見島頭公園,大片綠地草坪令人眼前一亮,遠方觀音山與關渡宮之間的山河美景盡收眼底,此地是台北市政府利用整治基隆河時挖出的土方填入高灘地而成,賞景散步兩相宜,光是踩踏如茵碧草就是喜不自勝的滿足感 ^^

島頭公園3D立體浮雕

地面有一幅3D地景,滾滾奔流溪水上有橡皮艇可乘坐泛舟,終點是白鷺水鳥、蝦蟹同遊的樂活池塘景致,乍看之下很有那個采風,與新竹峨眉湖步道有異曲同工之妙,有關渡大橋、淡水河當背景,在藍天白雲加持下,絕對是熱門打卡兼拍照地點~~

社子島頭公園垂釣

駐足觀景平台欣賞干豆門綺麗景致,閒暇時分是釣客比遊客多,所以淡水河生態極佳、魚兒快活地水中悠遊,凝望這水天共一色的淡基悠揚風光讓心情真是好極了 ^_^

社子島頭公園眺望關渡橋

白雲悠悠觀音山、冬日垂釣社子島、碧波粼粼淡水河,晴日眺望關渡橋~~

關渡景色天生秀麗,同治10年(1871)的《淡水廳志》列有關渡劃流(全淡八景)、關渡分潮(淡水內八景),其是形容基隆河水色微黑(流域多產煤區)、淡水河帶微綠、海水則偏藍,漲潮時三水在干豆門匯聚成三色分潮劃流的獨特奇景,關渡三潮。只是此情此景隨著獅山象石炸開後已不復見~~

關渡歸帆首次出現在大正二年(1913)10月31日的《臺灣日日新報》,至於號稱已享譽百年的臺灣八景之一---關渡夕照…..哎呀~~找無出處呢 3_3

獅象捍口.

淡水河、基隆河匯流的三江口,浩瀚蒼茫的壯濶水景猶如江流大海般氣勢雄渾,站在觀景平台舉目四極盡是水藍天青,更是難掩雀躍心緒 !!

當年在八里左岸自行車道騎車經過獅子頭時,對於獅象守口這件事沒啥感覺,現在這個角度更能感受到這曾是干豆門地形奇景的往日風采。康熙台北湖因康熙32年(1694)的地震開啟干豆門隘口使用湖水退出露出台北盆地,關渡大橋上游的干豆門被獅子頭隘口、干豆山(大屯山尾稜)包夾,因形似獅頭、象鼻隔岸相望,俗稱獅象捍口,此地形使海水進不來,但臺北盆地若遇因雨而成的洪災,積水亦不易退去,1963年的葛樂禮颱風造成台北大淹水,美軍顧問建議炸開獅子頭隘口與河道巨岩鳥踏石、干豆山後移,使河水易流出解決逢雨必淹窘境,沒想到沒了巨口阻攔,海水漲潮倒灌台北盆地,原本不會淹水的地方變成水鄉澤國。為解決此問題而在1982年開闢二重疏洪道,洲仔尾居民遷至蘆洲灰磘重劃區~~

錯誤的治水政策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曾經奇景冠北台的獅象守口如今已成歲月洪流裡的一抹塵埃囉~~

關渡宮

關渡宮是康熙年間就存在的老牌媽祖廟,還記得第一次拜訪是小學時來到關渡濕地紅樹林探索大自然,抓了不少招潮蟹(最後全都放回去),還差點在黑泥中跌倒,後來才知那裡是關渡自然保護區,2021年因紅樹林過度擴張,降級成國家級濕地,所以做為濕地代表性植物的紅樹林長太多也不是好事囉~~難怪之前去新竹客雅溪口閒晃時,就發現原本長好長滿的紅樹林,怎麼全被清乾淨啦 !!

抵達或返程都在關渡宮前停車場,當時對於這座擁有許多廟宇建築的古廟留下深刻印象,之後曾來幾次都沒有好好細細探索~~~淡水河這個三江口,已各自從獅子頭隘口、島頭公園的角度看過一遍,下次再去關渡宮前眺望一番,也算補完啦 ^^

社子大橋
 
遠眺社子大橋身形猶如碧波泛水的白鷺點水那般清閒自在,趁著這股好心情,悠然漫步自前行 ^_^

淡水河右岸自行車道在台北市內眾多河濱單車道裡邊人氣甚高,一睹大稻程水岸風光與社子島頭公園三江匯流的獅象守口綽約風韻,彼岸的關渡宮與關渡大橋依然優雅動人,已經可以想見夕陽時分在此賞景是多麼地暢然快意 !!  淡水河畔望著遠方青山騎腳踏車悠遊台北大地,真是超開心的呀 ^__^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恩恩 的頭像
    小恩恩

    郊外踏青去~~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