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守六堆、堅守抗日,幾經滄桑的佳冬蕭家,留下一棟全台唯一、精緻典雅的五落大院,探訪這座客庄建築藝術殿堂,欣賞一幅六堆百年古厝風情畫,內心滿是說不出的充實與感動呀 ^_^~~
undefined 
旅行日期:2012.12.16


體驗完佳冬小鎮的古蹟風情,接下來就是要來拜訪佳冬聚落最著名的兩大景點---蕭家古厝、楊氏宗祠~~~
哈 !! 最好吃的菜當然要留到最後再慢慢品嚐囉 ^ ^



佳冬蕭家古厝位在佳冬聚落中心,走訪附近眾多景點時總是會在它身旁繞來繞去的,不過因為還不到開放參觀的時間,只好繼續在外邊散步閒晃,好不容易等到下午兩點的開放時間來臨,終於可以給它進去參觀,見識一下這間名列全台四大古厝,僅存的五進大院真實面貌 !!

p.s 門堂前埕種植竹林,在這市中心的區塊還真是非常新鮮少見呢~~



東邊的水關頭伯公那裡有條小河,流經蕭家古厝南側來到這裡形成一座水塘,是玉帶水的風水格局,也是天然護城河(步月樓、東柵門正好位在其中),聽說以前模規還要更大,現在則是可以欣賞美麗倒影的小池子 ^_^

全盛時期共有五條溝圳皆流向此處,後來水流變小,溝圳變成道路,這也是溝堵路名稱的由來~~



石製蔗車 ? 不知為何會出現在此 ?? 莫非在暗示南州糖廠與佳冬蕭家有著什麼奇妙的關連 ???



當初聽到佳冬,第一個聯想到的不是名字彼此相呼應的恆春,而是茄苳(因為家裡附近有條天天會經過的茄苳溪,所以很熟悉哩 ∩_∩ ),果然它的舊名是茄苳腳,大正九年(1920年)市街改正時才改成現名並沿用至今

佳冬蕭家古厝初建時只有第二到第四進,光緒年間增建第一進,第五進堂屋則是最後才完成,而現在看到的那極具特色的第一進堂屋外觀,充滿了濃濃的仿西洋巴洛克風情,據說是大正年間改建後的結果,當年蕭家擁有雄厚資產,但山牆雕飾卻未見氣派繁華,僅有簡單的雙獅戲球與卷草動章略為點綴,充份展現客家人的檢樸性格,雖然以前就在網路上看過它的照片,不過還是親自走訪一趟後,才深深地為它的建築之美所折服 !!

午後豔陽映照在這古樸雄渾的立面牌樓,斑駁淡黃的洗石子外表在蔚藍青空的襯托下滿是迷人的歲月滄桑,真是完全被這幅如夢似幻的綺麗景緻給吸引住了,就算今日無緣入內一訪,能夠見到這樣的畫面,哇 !! 便不枉來此一遊了 ^_^



佳冬蕭家開台始祖是乾隆年間渡梅來台的蕭達梅,原籍廣東梅縣,以釀酒為業,住在府城,傳至第三代蕭光明,跟隨從軍的父兄南下來到港東里作生意,成立"蕭協興"商號,並定居下六根(佳冬),一開始往來台南、東港從事貿易活動,後來擴大經營染布生意,經商有成而致富,後來在佳冬購地建屋,建材全部來自大陸,商船到東港卸貨後,再用牛車運至佳冬,由於曠日費時,所以進度極慢,這座蕭家古厝由第二代蕭清華初建於咸豐十年(1860年),直到光緒年間才在蕭光明手中完成,歷經父子傳承,才終於完成這座台灣碩果僅存的五堂大屋~~

清朝末期的蕭家已是佳冬望族~~乙未戰爭時期,蕭光明以左堆總理的身份率眾抵抗侵台日軍,在步月樓進行激戰,是為步月樓戰役,次子升祥守衛東柵門、三子月祥戌守南柵門,蕭光明本人親自坐鎮步月樓,雙方短兵交接、戰況慘烈,其次子與三子皆不幸犧牲,最後仍不敵日軍攻勢,不得不離台遠走廣東,待局勢穩定後才返回佳冬,因在地方上極具威望,是日方欲拉攏的人物之一,所以備受崇敬,傳到其孫蕭恩鄉,曾擔任佳冬庄長達25年,是蕭家在日治時期的代表人物~~

時光推移來到二十一世紀,往日的恩怨情仇早已煙消雲散,經過五年整修,2004年開放參觀,如今的蕭家古厝已是屏東熱門觀光景點,雖然只有假日開放,而且酌收門票50元,但若能幫助維護這處台灣珍貴文化資產,這樣的票價可是一點也不貴的呀 ^ ^

p.s 門堂簷廊下的石椅以前是提供來訪的客人歇息的場所,迎著暖暖冬陽坐在上邊,有股充實的幸福感 ^^



在正式參訪前,可以先到入口旁的房間裡看一下模型,可以清楚了解到整體建築的構造分佈~~

剛剛見過的第一進堂屋與環繞南側的玉帶水就不用說了,可以看到第二進到第四進是建築的中心,回字型格局構築出封閉的空間,類似客家土樓建築,帶有防禦的意涵,兩側橫屋向內逐漸加高,表示步步高昇,而隨著逐漸深入,每一進的空間也逐漸縮小,第四進花堂位居最高點,第五進則又呈現不一樣的面貌,全台保存最完整的五堂二橫格局看得是一清二楚,心裡先有個底,待會兒再逛就會比較有個底~~



佳冬舊城雖然只是以土堆、刺竹構築的簡易城牆,卻足以保護整個聚落的平安,雖然現在已完全消逝,但那名留青史的東柵門激戰、保存最完整的西柵門遺跡、被攻陷以致撤守的南柵門襲擊、敗走北柵門退至長興進行壯烈的火燒庄戰役........雖然僅剩西柵門附近還能見到部份殘跡,但是關於佳冬舊城的故事,仍會一直流傳下去~~



走出第一進門堂時,就在不甚起眼的偏僻角落擺放著一塊好似菱角的石塊,曾在雙溪老街那裡見過,當時的印象逐漸浮現,這不就是染布時會用到碾石嗎 ??佳冬蕭家經營釀酒與染布生意有成,據說門堂不僅是招待客人與議事場所,一旁的次間也是當時的染坊店面所在之處,可以在這裡發現以前碾布時不可或缺的重要生財工具,也是很有意思呢 ^_^



第二進是主堂,上方寫著的是佳冬蕭家的堂號---"勤業堂",並非常見的蕭姓堂號,兩側門聯寫著"勤堪補拙勤為本"、"業可隨身業貴精",或許是當年蕭家先祖渡海來台,創業維艱,本著客家檢僕精神想要求個安身立命的基礎,所以才用這樣的堂號與對聯警愓自已,也勉勵後代子孫,守成不易,要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通常見到八卦門會立刻聯想到避邪之意,是廟宇常見的建築藝術,尤其是鹿港龍山寺那拱門、圓門、八卦門一氣貫通的格局,比照各個門所代表的涵意,更是對老祖先們累積的智慧結晶感到無比的敬意...........

剛好瞧見一旁的書卷竹節窗,應是書香傳家、志節高亮之意,再回望八卦門,因為此間主人姓蕭,或許隱含著八葉流芳的喻意........莫宰羊,現在只要看到有興趣的東西就會浮起一堆天馬行空的聯想 XD



走進裡邊便會望見棟對與燈聯,分別是"想先人克儉克勤雖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囑後裔宜家宜室即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讀孔氏書事親無改三年道、學張公忍願爾同群九世居",遙想客家精神、品味文字內容,遊走在這佳冬最具代表性的客庄古厝裡,感觸有點深.....................



主樑、燈樑、假樑...........只要來到這種客家元素濃厚的傳統古厝,總會忍不住抬頭多望幾眼,不同族群專屬的建築風格,每次怎麼都是興緻盎然 ^_^



主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客家大牌上顯示蕭家的源由及來台已歷幾世,仍在世的親族也會寫進牌位裡,只是先用紅紙貼著,並嚴守昭穆制及尊卑之分,雖然家中也有供奉祖先牌位,但方式卻完全不同,所以每次看到這種有著濃厚客家色彩的祖先牌位,總是會對它留下深刻印象~~



就在祖先牌位方設有四扇屏門,下半部雕有螭虎圍爐,上半部則是使用擂金雕繪出牡丹、荷、菊、梅等四種花卉圖案,雕工細膩、栩栩如生,各自代表四季景觀,有著金璧輝煌的絕佳視覺效果,上邊的花罩木雕亦是性質相似的藝術佳作~~

主堂前後各有一對古厝裡僅見的石窗,正面是螭虎圍爐,後邊則如眼前所見,分別是南極仙翁與麻姑獻壽,很有意思的是,它們面對第三進大門,而且與其上邊的彩繪相呼應,可以看到類似的主題創作在不同材質上的表現,挺有意思的說,沉浸傳統古厝之美,真是好感動呢 ^_^

這幾塊屏門是可以移動的,只有在皇帝親臨時才會讓出中間路線,不過來到現代,連總統來訪亦要繞路而行,看來以後應該也沒機會搬移,至少不用驚動蕭家祖先,也算是好事啦 XD



這裡使用藏在芭蕉裡的小免子做為門把,一開始沒注意,後來才發現,曾經想要到在廟宇雕飾裡找到它的身影卻是遍尋不著,沒想到卻在這樣的傳統建築裡偶然發現它的踪跡,此刻心情真是超激動,突然覺得這隻兔子怎麼那麼可愛呀 ≧◇≦



雖然整棟建築多是硬山擱檁式格局,但亦偶可以見到仿抬樑式木架構,仰望這處捲棚軒雙脊中間的束木下方的束隨並未有精緻的雕塑,而且簡單的書卷造型,上方似乎有寫字,可惜看不是很清楚 @_@

不用想也知道,開卷有益,總之要多唸書,人家老祖宗們可是對後代子孫寄予厚望,期等有朝一日可以成為詩書達禮的書香世家 ^_^



第三進大堂的門額寫著"繼述"二字,裡邊蘊含著主人的敦敦教誨,這裡也能見到八卦門,不過在這裡可以看到洞口與橫屋的房門並未成一列,而是形成不對稱的模樣,據說是由於客家人特別注重風水,為了避免形成穿堂煞,所以才將彼此錯開~~

大堂木窗依然使用螭虎圍爐,花罩木雕與主堂後方的門框如出一轍,還有門神與石窗的主題............
兩座堂屋的藝術表現手法與內容竟是如此相似,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卻是讓我看了是興緻盎然 ^o^



因為大堂供奉蕭家祖先牌位,所以主堂應該是祭拜神明的地方,是整棟建築裡地位最崇高的場所,走進裡邊會看到寫著天地君親師的牌位,兩側還寫有福德正神與井灶龍君的名諱,這樣的木質神明牌位在台灣不常見,據說是源自大陸原鄉的祭拜方式,想到客庄隨處可見的伯公也是以牌位代表神像,這似乎是客家獨有的文化表現~~~

後方金光閃閃的屏門十分耀眼,依稀可見四隻蝙蝠圍著一個壽字,帶有吉祥的意思,還可在兩側門扇上找到棋琴書畫的雕飾,好似尋寶遊戲般不停尋覓這些小東西,若有所得就非常開心,讓人玩了還想再玩呀 ^﹏^



主堂的木門上繪有門神,使用仙翁與鶴仙姑與鹿的主題,應該也是南極仙翁與麻姑的組合,搭配雕有蝙蝠的螭虎窗,正是代表福祿壽皆全,風格樸實典雅,放眼望去是一整個舒適,陽光穿透花罩映照在門板週遭的疏落光影是那麼地清新脫俗、淡然幽靜,尤其是在這萬籟俱寂的午後,真是好一幅悠然自得的恬適美景~~~





相傳這兩扇門板彩繪已有百年歷史,久經日曬雨淋,下半部的彩繪早已杳然無蹤,若真是無法修復,倒不如將它拆下換下複製品替代,不然再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會消失不見,那樣就真的非常糟糕~~~





來到第四進,叫做明德居,又稱花堂,這略帶秀氣的名字,表示這裡是婦女唯一可以出入的堂屋,亦是彼此聊天、學習女紅刺繡的場所,週遭擺設不再有前邊的氣派華麗,內埕有些擁擠,帶有小家碧玉的寧靜祥和,屬於蕭家內院,似乎在提醒遊客,這地方已是私人地盤,沒什麼事的傢伙不可貿然接近......



花堂角落放著一塊奇怪的匾額,上邊寫著"軍國"二字,而且似乎只剩下一半,不曉得它完整時長啥樣 ??

這個嘛.........怎麼看都像是日治時期的遺跡說 ¯□¯





花堂內部擺設甚為簡單樸實,沒有太多可以分心的東西,所以一踏入裡邊,立刻被桌上那蒼勁雄渾的香爐給吸引住,仔細一看居然是光緒己卯年(1879)的古物,很好奇為何會放在這個不是祭祀空間的場所 ??

後來經過葉理事長的詳細解說,才曉得它原來是擺放在佳冬忠英祠(最初是祭拜清朝副將李光率領部下開山撫番時的陣亡將士,之後殁於乙未戰爭的六堆義民與日軍士兵亦埋骨於此,由蕭光明之父蕭清華開始每年祭祀,至今未曾間斷),在其落成的隔年便存放在那,已有百年歷史,為了保護這珍貴的文物,便將其請回蕭家暫放, 待中元祭典再放回原位~~難怪會在此地看到它,原背後有著這樣一段淵源~~~

天花板上方有寫著"和合"二字的木板,其中間的痕跡正好切合中軸線,象徵左右相互調和,可惜這次沒看到
唉.......殘念 T_T



來到一旁的房間參觀,紅眠床與眾多年紀比我大的傢俱擺放其中,古色古香令人驚豔,仿佛走進時光隧道,再來幾個老式的轉盤電話機或是裁縫機就更有味道啦 XD

據說右邊的長條木床就是所謂的孝親床,是給晚輩住的,可以方便就近照顧老人家,只是這個床板不寬,真的睡在上邊,比較擔心半夜會一個翻身不慎就會跌下床 @_@



來到第五進,視野突然變得很開闊,聽說這裡是昔日的禾埕,來到這裡便是整座大屋的最裡邊,因為堂屋與橫屋直接交會,廊間上方便有轉溝,聽說這可是只有客庄建築才看到的特色,因為廊下相連,形成連續的房屋結構,成就回字型的五堂二橫圍龍屋格局,想要離開這裡只能乖乖地從最前面的門堂出去,當年建造這棟房子的蕭家先祖,應該沒料到這著重防衛功能的設計,會在未來那場影響台灣深遠的乙未戰役發生作用吧......

仍有部份蕭家後代子孫在此居住,門口掛著的竹簾有著類似現代紗窗的功能,尤其是這裡的窗戶幾乎都是漏明窗,這簡易又實用的簾子不但使用方便,而且防風防蚊,兼且空氣流通順暢,聽說外邊看不到裡邊,但裡邊卻是能將外邊看得一清二楚(光線的關係 ?)..........突然很想念以前舊家的紗窗與紗門說 @_@



往腳下一看,會發現不少像這樣的小洞存在,據說是貓硿,一說是方便讓貓來抓老鼠的通道,另一說則是保持地面乾燥而不致濕氣太重,還是..........以前皆是 !! 呵~~先人的智慧真是至今仍令人敬佩呀 ^_^



在橫屋的天井看到地上有個奇特的石塊,明治31年的產物(1898年),下邊還有戊戌的年號,不禁想到當時清朝政府正在進行挽救帝國頹勢的百日維新..............

一旁還有"利順行"、"米砣一百四十五斤"等字樣,再搭配上邊那個洞,怎麼看都像是量測重量的工具,只是不知它是蕭家傳承下來的古物、還是從其他地方運來此地展示的 ??

岡山壽天宮前的那個阿公店公斗現在可是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像這樣代表早期測量貨物重量的超大秤陀,應該也是別具意義,旁邊沒放個解說牌來介紹一番真是好可惜說............



原來米陀不只一個,只是上邊的"陀"變成了"佗",到底哪一個才是對的呢 3_3

比較有興趣的是"港郊"二字,該不會就是那名震五條港的府城三郊之一的糖郊有關 ? 據傳它們在屏東的大本營多是在東港一帶,因為出資興建朝隆宮,所以該廟又有"港郊媽"之稱,又由於當地生產的糖皆是透過港口運送,所以糖郊別稱港郊...........

 由於是初次清楚見到寫著港郊字樣的石碑,所以很新鮮呀 !! 所以才會聯想到一些有的沒的 ¯□¯



據說這是在整修古厝時,意外發現埋藏在地下百年以上的清朝時代的火槍砲,蕭家人相信是步月樓戰役時使用過的武器,也可算是少數見證乙未戰爭的重要遺跡,雖然外表鏽蝕嚴重,但看著它們好像還能聽到當年激烈戰況下的陣陣槍響,真是非常有意義的歷史文物,能夠在出土不久便見到真的是很幸運耶 ^_^







悠遊在堂屋與橫屋之間的天井裡,不愧是五落大院,長度不短哩~~據說此地有51間房間,最多可容納三百人,這裡不見精緻細膩的建築雕飾,眼前所見盡是紅磚白牆與造型簡單的馬背山牆,是蕭家人主要的活動區域,想像一下婦人們帶著小孩在此玩耍的觀樂畫面,心裡油然昇起一股寧靜詳和的溫聲恬適 ^ ^

因應南部少雨的特性,橫屋屬於外廊式格局,前方那幾座小小的騎馬廊,遮陽的功能比較明顯吧 ^_^



隨便找一間無人居住的房間入內探訪,據說只是佳冬蕭家的後代子孫,若有意回到此地居住,都可以分配到一間起居室,如果人多的話,還有上邊的閣樓可以居住,想要看到開枝散葉的蕭家人群聚於此的熱鬧模樣,可能要逢年過節才有可能吧~~



靠近主堂的騎馬廊有個小門,隱身門後的是大大的囍字,差一點就miss掉到,不知是否代表"雙喜臨門"之意,大宅裡真是隨處可見建築的巧思~~

左方那個只有照到一半的超大陶缸,可不只是裝水這麼簡單的用途,以前是放在第五進後方向下挖出的防空洞(現已填平放置發電機),若是遇到空襲時,人可躲在缸內避免被爆炸威力波及,裡邊可能另有機關,不過也沒有打開察看,原來蕭家還有這般獨樹一格的防空缸,真是好特別呢 !!



佳冬蕭家經營釀酒生事業有成,後來兼營染布生意,這酒醰群聚的畫面,該不會也像門堂後方的石元寶般,都是為了紀念意義而設立的吧 ?



昔日蕭家人丁眾多,如何照顧每個人的胃及煮火飯菜都是很重要的事,來到以前蕭家女人們大展身手的廚房,空間還真不小,灶爐的前方就設有煙囟,很貼心的設計,一旁牆上供奉灶君,兩側用紅紙寫著"有德能司火"、"無私可達天",因為位置就在門口,總覺得似乎來到裡邊的婦人們在正式升火煮飯前,都要先來此祭拜一番,祈求平安順利兼煮得一手好菜給大家好好品嚐 ^_^

p.s 灶爐的下方依稀可見櫃枱腳的型式,原來就算是廚房的小地方也是很講究的哩 ^ ^



沒有水怎麼煮飯呢 !! 雖然大宅裡設有四處水井,但還要來回取水太麻煩,所以就很貼心地將其中一口井設在廚房裡,居然可以連鑿這麼多井,想必花費不少,但對身為佳冬望族的蕭家,那不容小覷的雄厚財力,這點小事OK的啦 XD

就連取水的過程也經過精心設計,水井上方有個集水口,將取得的水倒入裡邊,下面接上可活動的竹管,便能流到一旁的大鍋或水桶裡,減少不必要的體力負擔,真是好個先進的設施 !! 不過今次沒看到竹管,倒是有個小水道,看那方向,流出來的水全都會回到井裡的說........

佳冬以地層下降聞名(聽理事長說的,現在是佳冬的特色,常常會有遊客要求帶領導覽),不知古厝裡含此地在內僅存的兩口井是否還取得到水 ? 反正現在自來水發達,井水需求量大減,如今是拜訪廚房時必看的重要景點~~~



廚房也是蕭家人用餐的地方,據說以前曾多達百人居住在此,哇咧 !! 只有三張桌子,怎麼擠得下呀 @_@

當然要有先後順序,長輩先來,最後才是婦女與小朋友,至少要分三批次才能解決,雖然現在已經沒有當年的盛況,但還是可以感受到家族間那血濃於水的親情凝聚力.......

p.s 來到此處不妨看看另一端入口的紅磚門檻,長年來不知經過多少人的踩踏,已經踏出凹痕囉 XD



廚房後邊還有一個小房間,裡邊有石磨,所以叫做磨石房,不過最令人感到興趣的是桌上的四色牌,或許是給在廚房忙碌之餘的女人們放鬆心情、打發時閒的小玩意兒,抑或說什麼人都可以進來,這裡基本上就是蕭家的康樂室,以前沒什麼太多娛樂,玩牌消遣時間兼聊天,也是聯絡感情的好地方 ^_^



最後發現一塊寫著"克壯其猶"的扁額,昭和12年(1937年)所立,右邊落落長地寫著獻匾的由來(主要恭頌當時的佳冬庄長蕭恩鄉),起過一甲子的歲月,依然保持著亮麗模樣,上邊的裝飾真是講究,頂端有老鷹,匾上又雕有花朵(其中之一似疑似菊花),其實裡邊還陳列許多日治時期乃至戰後的重要歷史文件,蕭家古厝不僅見證不同時期的佳冬發展軌跡,其建築藝術也是十分迷人,遍佈其間的的歲月痕跡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這次拜訪看了不少東西,尤其是對左堆的客家建築文化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不過來去匆匆,還是有許多遺珠之憾,其中居然忘了尋覓化胎的踪跡 >_< 蕭家古厝遵循"步步高昇"意涵,從第一堂來到第四堂是為最高點,後邊的第五堂形式迥然不同於前邊所見,而且格局有些鬆散,相傳是古厝裡最後完成的部份,有些懷疑原址其實是化胎,後來因空間不足而改建,因為後邊也沒去採訪,搞不好就藏在後面,只是沒發現,唉 !! 附近的羅家古厝不但有化胎、還有五行石,相較之下,有些小小的失落說........

令人驚豔的客家人建築智慧結晶,學到不少有用又有趣的知識,真是收獲獲滿滿的古厝之旅,接著再去看看佳冬另一座經典客家建築---佳冬楊氏宗祠吧 ^ ^


佳冬蕭家古厝

地址:屏東縣佳冬鄉佳冬村溝渚路1號
電話:0936988376(非開放時間欲參觀時的聯絡方式)
導覽時間:1000、1100、1400、1500、1600
開放時間:0900~1200;1400-1700(例假日開放、週一休館、平常日僅開放團體預約)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