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下埤頭街的歲月殘跡、尋覓鳳山新城的往日身影;散步東便門、遇見打鐵街,在鳳山龍山寺祈求旅途平安.....此次的冬日南台灣文化之旅完全是不虛此行 XD 期待有朝一日,能繼續這段未完的高雄雙城故事~~
20101212 697.jpg
旅行日期:2010.12.12

繼續未完的鳳山新城之旅,2012年第二篇網誌居然還在寫2010年的東西,人家都縣市合併,內容還停留在高雄縣鳳山市....................混到一個很誇張的地步 >_<

鳳山新城地圖拷貝.jpg

鳳山新城從地圖上來看說大不大,卻要搞成兩篇才寫得完................照片拍太多了啦 XD

20101212 647.jpg

因為是鳳山嘛........到處都是"鳳"開頭字樣的東東,鳳凌廣場便是其中一例,不是很清楚它的用途,但是要探尋澄瀾砲台,它與鳳山國小,都是很好用的指標 ^ ^

20101212 651.jpg

來到立志街與復與街的交會處,便是今日鳳山行見到的第二座砲台---澄瀾砲台~~

居然不是四方形而是八邊形啊 !! 有點意思哦~~~

20101212 654.jpg

澄瀾砲台門額年份是道光道光拾柒年元月建,1837年的作品,興建年代比平成砲台還要早一年,另一側文字只剩鳳山縣正堂依稀可辨,接下來的字樣應該也是曹瑾,消失的狀況有些不自然哩~~

門額風化的比平成砲台嚴重,再不搶救可能幾年後只剩"澄瀾"二字可以認出來了 +_+

20101212 657.jpg

20101212 661拷貝.jpg

澄瀾砲台除了上方可擺設大砲外,略斜的階梯是為了方便大砲、馬匹出入,下方的兩側翼牆還有長槍專用、內大外小的銃孔,但更讓好奇的是..........以前的城牆是怎麼把這座包含射口牆體的砲台給包圍住的呢 ?? 當時應該還是竹牆吧 !!

20101212 670.jpg

原來砲台上方也有砲眼,只是位置甚低................很好奇以前用的砲是長啥樣 ??

p.s 這裡也可以看到作為護城河的曹公圳,只是......顏色跟味道有些不敢領教 -_-

20101212 679.jpg

清朝時期下埤頭街有多繁榮 ?? 《重修鳳山縣志》有給它一個專用的形容詞---"五方湊集、市極喧譁"~~

武洛塘街、中街、草店頭、草店尾都是昔日鳳山精華地段,現在的三民路幾乎包含了後面三者,而鳳山有兩座觀音亭,就是雙慈亭(位於草店頭)、龍山寺(位於草店尾),至少從街名來看,龍山寺是後來才興建起來的~~

當鳳山還是下埤頭街時期,靠著往來府城屏東的陸路交通要地及鳳山溪船運之便,從雙慈亭到到龍山寺的三民路一直都是最熱鬧的地方,但在打狗開港後,它就逐漸失去高雄平原最大都市的光環,陸軍官校進駐鳳山後,三民路搖身一變成為熱門的家具街,再也尋不著鳳山老街百年風華,其實鳳山留下的老街不少,但大都僅剩名稱,鳳山應該不是只有鳳山新城的故事,還是有很多小地方值得細細探訪的~~

20101212 686.jpg

來到三民路接近中山路附近,就是以前的草店尾,昔日若想前往屏東平原,就必須經過此地從大東門出去才行,現在的三民路早就是著名的"家具街",舉目望去,經營傢具、佛具的店面滿街都是,想要裝潢溫暖小屋的人來這裡應該會很開心的吧 ^ ^

似乎來得不是時候,沒有想像中的熱鬧 ??

20101212 687.jpg

其實鳳山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地方,就是陸軍官校,要不是街上隨處可見、穿著筆挺的官校生,還真是是幾乎忘了它的存在,高雄三山裡,岡山是空軍、鳳山是陸軍,它們與國軍還真是有緣 ^ ^

20101212 689.jpg

走在三民路上,有一處不容錯過的景點,便是鳳山新城昔日老行業的代表---打鐵街~~

鳳山打鐵街會位在昔日靠近東便門的下橫街,據說旅人們在東便門碼頭下船,鐵器笨重難以搬運,所以就在東便門附近落腳,加上東福門是以前連絡鳳山溪東岸的交通要道,下橫街因人潮往來經過甚多,吸引不少打鐵業進駐,打鐵街之名便不逕而走~~

在機器最代人力的情形下,倖存至今的打鐵店,雖是舊時代的象徵,卻蘊藏不少觀光能量,要如何才能吸引更多人潮來此遊玩,值得主政單位好好傷腦筋..........

20101212 692.jpg

鳳山打鐵街位於三民路44巷,在當地名氣可不小,也是鳳山建城紀念不可或缺的要角,許多店名招牌多以"信"字開頭,它們彼此間可能有什麼關係存在,雖然是昔日農業時期最受歡迎的打鐵業,但現在仍逃不過被時代遺忘的命運,即便以打造犁頭著名 的南屯老街,打鐵店也不過零散的幾家而已,但這裡卻為數眾多,與埔里打鐵街有異曲同工之妙,是鳳山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幾位老人家就坐在裡邊顧店,很擔心 是否會後繼無人,希望以後不要像鳳山新城的遺跡,只能在書中才能找尋了~~~~~

20101212 703.jpg

來到三民路與中山路交叉處,昔日的草店尾,鄰近鳳山新城東門,鳳山唯一的二級古蹟就座落此處,全台五間龍山寺裡位置最南的廟宇-----鳳山龍山寺,就在眼前囉 ^ ^

相傳康熙年間有先民攜帶泉州晉江安海龍山寺的香火袋路過一口井,汲水喝時將香火袋掛在一口井旁石榴樹上,離去時忘了取下,當地居民發現此地夜裡有光,這才發現是香火袋,認為神明顯靈,決定建廟祭拜,並將石榴樹刻成觀音佛像來奉祀,據說神像現仍保存寺內,廟名承襲祖廟稱龍山寺,地方又稱觀音寺。因鄰近東門外河岸碼頭,彼時商人利用鳳山溪水利之便從東門上岸,此地為必經之路,隨著下陂頭商業交易熱絡,使得此處發展迅速,龍山寺也因信徒眾多而成為香火鼎盛的信仰重鎮~~

廟方珍藏幾方石碑留下清代幾次整修記錄,現今廟貌與木石雕飾大約是道光15年(1835)那次修繕奠定,昭和八年(1933)將兩側廂房改建成洗石子材質,1958年整修前殿與拜亭屋頂,1985年被指定為二級古蹟,1987年由李乾朗教授規劃進行大規模整修,1989年完工,1991年將兩側廂房改建成鋼筋水泥雙層仿古建築,2005年因應文資法實施變成國定古蹟,最近一次整修在2007年完工~~

20101212 708.jpg

鳳山龍山寺雖然名列鳳山四大古廟之一,雖不以廟容宏偉與香火鼎盛著稱,但卻是鳳山僅有的二級古蹟,乾隆29年(1764)的《重修鳳山縣志》記載位於埤頭街草店尾,雍正5年(1727)的《雍正台灣輿圖》標示下埤頭街旁有觀音亭及龍山寺,很有可能雍正年間或是更早的康熙末年,龍山寺便已存在,比起同是祀奉觀音,後來增祀媽祖的雙慈亭還要悠久,堪稱鳳山創建年代最早的古廟,是當地泉州三邑人的信仰中心~~

至於《鳳山縣采訪冊》則是記載"觀音寺(額「龍山寺」),在大東門內,屋十二間,乾隆三十年居民建,嘉慶十二年陳可寄董修,道光十五年張源裕重修,同治十年隆益號再修"~~

20101212 705.jpg

好久不見凹壽形大門,之前都是在家廟、祠堂較易見到,讓此更顯莊嚴內斂,正門兩側放置抱鼓石,龍虎堵旁次間窗櫺為螭虎團爐加上四隻金色蝙蝠,象徵天官賜福,細看格局為三門兩殿兩護室,兩側大門為對看型式,很有傳統韻味的古剎風華~~

20211212 0685.jpg

三川殿中門兩側窗戶用木質縷空團鶴祥雲雕花,窗格旁更暗藏四句對聯(靈通鳳彈、德普海疆、南海流芳、東門保泰),極具特色的木雕作品,以這種型式呈現的三川殿並不多見,歷經多次整修卻變化不多,不見金璧輝煌之姿,卻有古廟傳統之美, 對看門的造型,要走到裡邊轉個彎才能來到龍山寺正殿,好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呢~~

此地位處鳳山丘陵北部,古人視此山如鳳凰化身,西南方位於林園的臨海處為鳳鼻頭,這裡因是尾巴所以被稱做鳳彈或鳳卵,附近鄰近陸軍官校的鳳凰山又稱鳳彈山,所以對聯之一的靈通鳳彈,即是因此而來~~

20101212 714.jpg

再次見到扛廟角的憨番,莫非因為是南台灣的廟宇,所以大家的表情都看起來相當從容、游刃有餘 ^ ^

20101212 718.jpg 20101212 717.jpg

簡單質樸卻深具典雅美感的牆堵裝飾總是令人百看不厭,倆倆對看的鳳凰石堵更是形態各異,在鳳山遇見鳳鳳石堵,當下心情更加激動,撫摸牆體感受那歲月留下的滄桑痕跡,轉瞬間就是幾百年,鳳山龍山寺的傳奇仍會繼續留傳下去,人生似長實短,真該好好把握當下及時行樂啊.....

20101212 715.jpg

其它還有像是螭虎團爐、麒麟等石雕主題,柔和線條與精致美感真是令人百看不厭 ^_^

p.s 猜猜麒麟腳下踩啥 ?? 琴、棋、書、畫 ???

20211212 0715.jpg

廟內懸掛的幾塊匾額裡,以"南雲東照"最具歷史價值,年份為”乾隆歲次庚辰”,即是乾隆25年(1760),目寺內年代最久遠的木匾,堪稱鎮廟之寶,它的存在代表《鳳山縣采訪冊》記載此廟建於乾隆30年(1765)的說法並不正確~~

落款人名為"賜進士武義大夫御前侍衛協鎮福建臺灣南路等處地方參將荐舉一等署北路副總兵官李雲標敬書之",他本是南路營參將,後來升任北路營副將,才會出現這麼落落長的職稱~~

匾前那盞木質宮燈是大正13年(1924)信女高梅、蔡姓弟子獻納,但也因為它的存在,無法一次將這塊古匾看清,有些可惜~~

20101212 720.jpg

偶然發現這塊乾隆38年(1773)由賜進士出身文林郎晉江林聰敬題的"墨名儒行"匾額,覺得很饒富深意就拍下來了,如果是"儒名墨行",意思就差很多,來自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作品、應柳宗元之邀所寫的《送浮屠文暢師序》文句,以其"問之名則非,校其行而是"之意,或許是指不必在意外在虛名,重點要保持虔誠之心崇敬這處佛門聖地,後來有人藉此將墨家與佛教起了相當連結,好像也說得通~~

但在潮州遇見大顛和尚前,對佛教向來不太友善的韓文公,當初創這個名詞,似乎不是這個意思........吧 @_@

20211212 0701.jpg

第一個字一直看不清楚,很來才知是”灋雨慈雲”,光緒二年(1876)由南路參將蕭文選立,代表佛法無邊、慈悲為懷~~

“灋”是中國古代神獸名稱,外型似羊、頭長觸角,遇到有人爭執會用角觸碰有錯的那一方,所以其代表公平正義,另外擁有同樣涵意的的獬豸通稱豸,也可稱廌,此字加上公平的”水”與去除不義的”去”,即成“灋”,因其公正無私、光明正大的象徵,許多法院將其做為鎮門石像,憲兵臂章亦將其做為圖騰……….如果匾面文字直接用”法”而非這個罕見古字,今天也不會知道這些有的沒的,又學到一個奇特的知識~~

20211212 0712.jpg

"般阿蘭若"匾的年份是光緒八年(1882),落款”恩賜正一品蔭生福建候補同知總辦鳳屬官運局務長洲彭達孫謹酬”,雖然知道蘭若是佛寺的代稱,但每次見到,總會不禁聯想到倩女幽魂裡的蘭若寺 3_3

20211212 0720-1.jpg

正殿供奉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配祀善才、龍女,做為護法神的韋馱、伽藍也有祭祀,只是它們的祭拜空間上邊還有各寫有韋馱宮、伽藍祠,這是慣例嗎 ?

20101212 727.jpg

20101212 728.jpg

正殿與三川殿的天井設置拜殿,格局成工字形,拜亭兩側上方可見藍天白雲,若逢下雨多能有所不便,但晨昏光影卻能因此映射到裡邊,一股肅穆敬然之意油然而生,方柱圓柱並立,殿內空間沒想像中大,香客頗多卻一點也不感到擁擠,有許多椅子可供休息乘坐,龍山寺或許規模不大,但待在裡邊卻十分溫馨呢 ^_^

20211212 0695.jpg

鳳山龍山寺做為二級古蹟,想必有許多精湛的藝術精品,但都沒特別注意,走到哪兒看到哪兒,尤其是正殿兩側龍虎牆體,結合泥塑、剪粘、彩繪於一身,造型用色皆令人激賞,行雲流水的裝飾有如龍飛鳳舞般將要從牆上一躍而下,真是好一幅精采絕倫的美麗傑作 !! 一直盯著看好久都啥不得將視線移開啊 XD

據說龍虎堵圖案與上頭的水車堵剪黏作品,1958年時由台南安平剪粘大師葉鬃進行翻修,名師配名作,讓它們兼具歷史與藝術價值,1987年其次子葉進祿參與修復,2005年王武雄再次重修,大致上仍維持原貌~~

20101212 731.jpg

20101212 736.jpg

明快簡潔的鮮豔色調與精雕細琢的剪粘藝術,在抬頭仰望燕尾馬背時,是那麼地心曠神怡,怎麼看都是超有特色的,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現在到處可見的嶄新廟宇反而不見這樣傳統之美,實在是很可惜的說~~

20101212 733.jpg

鵝頭墜飾出現三現蝙蝠,真特別,通常要四蝠(賜福)或五蝠(五福的);同時出現四隻螭虎,原來它長這樣 !! 平常看到都一團一團的 !!! 上方那隻橘色東東疑似蝶,或許因它音同耋,代表長壽之意 ? 下方則有兩個人物雕飾,看那造型是文官與武將,兩個正在相互作揖,代表文武雙全,一團和氣 ^_^

20101212 741.jpg

20101212 737.jpg

鳳山龍山寺格局乾隆30年(1765)大致底定, 陸續在嘉慶12年(1807)、道光15年(1835)、同治10年(1871)、昭和8年(1933)、1958年、1987年、2005年整修,才有今日樣貌,護室林立的石碑記錄清代三次維條記錄,名稱都是《重修龍山寺碑記》,有些還有木質副碑,正是說明了鳳山龍山寺在鳳山的地位,以及文物保存的完整,不愧二級古蹟之名 !!

這些碑中以道光15年的石碑最值得一看,碑文提到"緣龍山寺建廟垂茲近百年矣",幾乎已可以認定鳳山龍山寺至少在乾隆皇帝登基不久後便已存在~~

今日走訪鳳山平平都是祭拜觀音起家的兩間廟宇,雖然都是隨意看看,但在龍山寺這裡明顯悠閒不少,或許是雙慈亭香客太多,以致未曾細細欣賞,雖然有些可惜,但還是比較喜歡人煙較少的fu,呵呵 !! 在人潮擁擠之時要如何欣賞廟宇之美,這方面還要好好學習啊 ¯□¯

20101212 752.jpg

出了大東門,站在橫跨鳳山溪的鳳山橋上,往北望去有個奇特的建築立在河中,就是鳳山新城僅存的城門---東便門~~

聽說鳳山溪(東門溪)順流而下可到前鎮港,以前商船可到此停歇,駐足東便門附近碼頭,因為東便橋橫跨鳳山溪,三座橋墩應該也沒辦法讓船通過,所以商船來到鳳山新城,也只能停在東門附近,鳳山龍山寺成為東門附近重要廟宇,以及除了大東門外還會增加一道小東門,應該與這裡曾是商業興盛有關才是.........

20101212 755.jpg

想要一探鳳山新城的範圍有多麼特殊卻又嫌手上地圖不夠看嗎 ?? 東便門前地上偌大的地圖,保證可以看個夠!!

20101212 757.jpg

就是說四輪的不行,但二輪的就沒問題,難怪待在這裡期間,看到不少機車從東便門裡呼嘯而過 3_3

20101212 758.jpg

20101212 761.jpg

早在嘉慶9年(1804)東便門便存在,但門額的題字年代卻是道光19年(1839),看來當年曹謹在增建城樓時順便把它換了吧 ~~

東便門又稱做小東門,與大東門連接屏東的任務不同,主要是提供鳳山溪對岸的過溝仔居民出入縣城所使用,以前長的樣子應該類似現存的砲台or土城的樣式,不過聽說整修時把它弄成小型的大東門,結果被批評原味盡失,連城門上的雉堞、女牆也是為了增加城門意象而後來添加的~~

這樣好不好很難說,但既然東便門做為鳳山新城唯一僅存的城門古蹟,就算要修復還是維持原貌較佳 !!!

20101212 762.jpg

20101212 763.jpg

城門中間居然有個天井 !! 就算要當成甕城來使用也未免太小了吧 XD

20101212 775.jpg

一般提到東便門,就不能忘記它還有兩個與它共存的好兄弟---東福祠東福橋~~

台灣大部份城門都會有專屬的城門土地公,東福門與東福祠便是這樣唇齒相依,因它緊鄰城門,又稱城門公,又因在東福橋旁,亦是全台唯一橋神廟,歷經多次整修方得今日之貌,很難想像以前的東福門附近全是違章建築,如今可以見到這樣乾淨整齊的模樣,要多方感謝呢 ^ ^

p.s 同儀門 ? 東便門 ? 似乎小東門有兩個名字呢 !!

20101212 772.jpg

20101212 764.jpg

走過城門,就可看到連到對岸的一座小橋---東福橋,也是古蹟之一,最大的特色是擁有六角形的橋墩與少見的石板橋,但仍不幸在2001年潭美颱風過境時被洪水沖毀,橋墩現在被放在附近供人欣賞~~

雖然眼前這座東福橋是新建的,但以前它肩負通往下淡水溪的交通要道重任,所以同治3年(1864)的重修東福橋碑記上便可見到小竹里中庄、小竹里丘山仔庄、後庄、九曲堂庄、埤腹內庄等城外到下淡水溪之間的聚落之名,可能也因為此橋鄰近東便門,軍事價值高於商業價值,所以碑文列首位的是清代武官南路營中軍府趙品~~

20101212 780.jpg

東福橋頗具價值的石板橋早就被鋼橋取代,下方的三座六角形橋墩僅存一座孤零零地立在河中,但以前的橋墩位置還是有個六角形意象讓人想像憑弔,即便最能接近大水沖刷的六角造型,也勝不了大自然的力量.........

20101212 782.jpg

東福橋下方的兩座橋墩如今就放在鳳山橋旁,剛剛走過來時故意miss掉,果然是正確的,還是要先走一趟東福橋,再來欣賞它們才會比較有感覺 ^_^

20101212 785.jpg

20101212 789.jpg

這兩座六角橋墩是舊東福橋最後的遺跡,上面還殘留有部份石板橋面,在尚未遭洪水肆虐的東福橋是在板橋上再鋪上一層水泥橋面,就像現在竹東鎮的東安橋一樣,但命運大不同,而且橋墩甚至比橋面還寬廣,或許以前的鳳山溪在雨季時水勢驚人,才有如此設計的......吧 !!

百年不壞的古橋卻毀在邁入21世紀的現今,雖然天災無法避免,但放任鳳山溪被廢棄物堵塞東福橋卻是可怕的人禍,如今犧牲一座東福橋,換來鳳山溪整治成功,卻然可惜,但至少不會再有這樣糟糕的事情發生了............

20101212 794.jpg

20101212 797.jpg

20101212 798.jpg

呵呵........第三座砲台有點遠啊 !! 不過還好,終於見到訓風砲台了~~

訓風砲台的位置正好是鳳山溪與曹公圳滙流處,而當時的鳳山溪還是水量充足,有舟楫之便的商業河道,訓風砲台的設立正好為往來的商旅提供武力保護,可見當時曹謹要為風山新城建設獨立於城門外的砲台,應該再三考量過後的決定..........................

20101212 801.jpg

20101212 803.jpg

砲台門額除了"訓風"二字外,其它部份大多已風化看不清楚,只能隱約猜到一旁是道光十八年的字樣~~

20101212 807.jpg

訓風砲台是美麗的弧形,而且門額是對內不對外,就是說只有城裡的人才看得到它的名字,而且門額旁雕飾華麗,有著夔龍與書卷圖案,與現存的另兩座台砲明顯不同...............是不想讓城外的人曉得這裡有座砲台的意思嗎 ??

雖然鳳山新城的砲台僅留下當年的一半,但剩下的三座砲台形狀不一、各有特色,反而具有相當高的可看性,將所有城門、砲台各走一遭,再對比昔日靴子形狀的城牆遺址,總算是對鳳山新城有一些初步的認識了呢 ^ ^

20101212 811.jpg

如果看過以前鳳山溪雜亂不堪的模樣,就會覺得能夠在夕陽餘暉相伴下,漫步在美麗的鳳山溪綠園道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一件事 ^_^

20101212 812.jpg

20101212 813.jpg

大概只在滿天星斗的夜晚才能見識傳說中的鳳山銀河 !! 光聽名字就覺得好夢幻呢~~~

20101212 816.jpg

往北走到光遠路,看到捷運大東站的指標,哎呀 !! 終於要在夕陽下結束鳳山新城小旅行囉~~

第一次坐高捷,內心真是興奮又期待 ^ ^

20101212 817.jpg

高雄捷運只有橘線與紅線兩條路線,但對那些不怎麼熟悉高雄公車要如何搭乘或是初次造訪高雄的遊客而言,它可是非常方便的,像我這幾天在高雄市趴趴走,大眾運輸工具的首選當然就是高捷囉 XD

20101212 820.jpg

20101212 824.jpg

可能是大東站是高捷紅線的末端附近,連個旅客影子也無,偌大的空間,頓時覺得好冷清.................

隱身在現代房舍林立的鳳山區裡,鳳山新城雖然退出了歷史舞臺,卻處處可見到它所留下的歲月痕跡,城門、古廟、老街采風,按圖索驥的探尋,有時會為了找無殘跡而失望,卻又享受在不經意地轉角處發現驚奇的快感,唯一的遺憾就是未能一睹鳳儀書院倩影,等它修建完全後再來拜訪它吧 ^ ^

結束鳳山新城巡禮,高雄三山之旅也要暫告一段落了,哈 !! 下次來高雄要去哪 ?? 非左營舊城莫屬啦 XD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恩恩 的頭像
    小恩恩

    郊外踏青去~~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