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台灣糖業發跡地,來趟糖廠懷舊行......好個幽然恬靜的橋頭糖廠,一眼就愛上這裡了呢 !!!

旅行日期:2010.12.13

去年底找了個時間到高雄三日遊,起點是鳳山新城,終點是橋頭糖廠~~

最初的計劃是除了在高雄市趴趴走外,也要到高雄縣晃晃(現在全都是高雄市 XD),所以選了鳳山與橋頭.............鳳山就別說了,本來是一年一度的高雄三山之旅最後一站,但現在就連今年能不能寫出一篇遊記都還是未知數 ¯□¯

至於橋頭也只有去橋頭糖廠散散步,因為真的太隨意,很多景點都是輕鬆走走,沒特別留意與做好功課,而且待不到半天時間.........本來打算把它沉在海裡一段時間,等哪天有空再說,不過想說拖到明年再寫的話似乎就太誇張,而且目前手上排隊的網誌就可以寫到年底 3_3
........................還是不要想太多,單純記錄旅程的點點滴滴,不就是玩部落格最主要的目的嗎 ??

哎呀~~接下的一段時間是我混到不行的高雄遊記四連發囉 ^_^



要到橋頭糖廠的交通真是超方便,坐火車 or 捷運都OK,而且不論是糖廠裡邊或是橋頭老街,可以到處逛逛的景點甚多,絕對值得花上一天的時間來這裡悠遊一番 !!

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於1900年在台灣成立,隔年擇定橋仔頭建立製糖所,並在鄰近的縱貫線申請設立橋仔頭停車場(橋頭糖廠),並從火車站延伸出兩條側線進入廠區,最初使用牛車與手押臺車運貨,只是這種低落的運輸能量,對於產量大的新式糖廠來說已漸難負荷~~

會社支配人(經理)山本悌二郎在1905年到夏威夷考察,發現茂宜(Maui)島上的小型糖廠使用蒸汽火車行駛在762mm軌距的鐵道運行,效率甚佳,適合台灣南部環境,回台後決定引用,一開始先鋪設鐵道,並以牛車牽引裝滿甘蔗的貨車試用,發現效果不錯,便著手鋪設可供蒸汽小火車通行的運糖鐵軌,因軌距只有常規的一半,所以俗稱五分車,開始日後被稱為五分仔車縱橫台灣平地的輝煌歲月~~



台鐵與高捷同一條路線,高捷橋頭糖廠站與台鐵橋頭火車站又連在一起,轉乘真的很便利,若只是單純想到橋頭糖廠一遊,坐捷運似乎會更方便....吧 ??



因為從高捷橋頭火車站橋頭糖廠站都可以到達橋頭糖廠,而前方還必須先走過橋頭老街後才能到達,後者則可選擇是否要走橋頭老街,到底要怎麼走呢 ?? 有點小小的傷腦筋...............

好吧 !! 難得來一趟,就決定在高捷橋頭糖廠站下車,逛完橋頭糖廠後,再走走橋頭老街 !!!

p.s 話說高捷橋頭糖廠站的設立是犧牲包括以糖廠圖書館為首的百年歷史建築及老樹所換來的,究竟是好是壞,實在很難評論呢~~~



哎呀 !! 雖然從捷運站出來,但什麼方位卻搞不是很清楚,因為手上沒有地圖,只能亂亂晃,只有看到一間關門沒有營業的五分車站,然後就是四散各地的日式舊房與防空洞,暫時沒有進入狀況哩 3_3

話雖如此,但這些房舍在殘破不堪中仍帶著些許樸實古意,木門、紗窗、屋簷...........以前住眷村時的記憶全都回來了,還未進入糖廠精華地段,卻己經帶著滿滿的fu囉 ^ ^



哇 !! 這裡也有藍白地中海風耶 !!!



今日的橋頭糖廠之行,就以這間興糖國小做為起點 ~~

橋頭糖廠創立時,也有讓日籍員工子女唸書的學校,便是在大正元年(1912年)從打狗尋常高等小學校僑仔頭分教室改制獨立的橋仔頭尋常小學校,但在二戰間受損嚴重,雖然在1947年才有興糖國小出現,但前身應是日本時代的糖廠小學校,當時名為台灣糖業附設私立台糖小學,後來改為高雄縣橋頭鄉台糖代用國民學校,1958年才移交政府更名為興糖國小

其實台灣各地糖廠皆有附設小學,因為是做為培育糖業人才之用,福利、師資具較一般國民小學佳,廠區內外猶如一道看不見的高牆,代用國民小學時期亦能從糖廠小學轉型成代用國小可見其辦學之優良,但隨著糖業衰退,移交成國民小學時,與當地其他小學學區部份重疊是不小的問題,但興糖國小因擁有遍佈橋頭糖廠內的防空洞,反而成為目前學校的特色~~

非假日不得入內參觀,只好寫一些落落長的文字來自我安慰啦 T_T



橋頭糖廠裡的防空洞數量已經多到有些誇張的地步~~



橋頭糖廠做為台灣糖業的首席代表,是總督府重點宣揚政蹟之一,曾招待不少重要貴賓到廠參觀,糖廠招待所便扮演非常吃重的角色,而這兩座建於1927年,專門提供招待所使用的紅磚水塔,不但具有高貴典雅的古樸氣氛,更可在它身上找到各式各樣的有趣幾何圖案,很有意思的設計呢~~

不過這相當受歡迎的紅磚水塔被包在招待所轉型的白屋範圍內,非假日居然難以親近,只能在牆外遠觀...
有點想乾脆越過圍牆算了,雖然不是很認同在這個開放空間還有參觀限制,唉 !! 難道是怕遭到破壞 !!

...............感覺有點差 >_<



橋頭糖廠建於明治34年(1901年),是日本來台後建立的第一座現代化糖廠,初名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橋仔頭工場,俗稱橋仔頭製糖所,1902年設立第一工場,壓榨量為1000噸,1908年設立第二工場與酒精工場,尤其是後者,號稱全台第一間酒精工廠,以製糖副產品糖蜜提煉而成,不僅是工業原料,也可用做燃料,後來其它糖廠陸續仿建,因為其所代表的軍事用途,使得糖廠在二戰時成為美軍空襲目標,經常造成廠區重大損失,這裡也不例外。1958年與小港糖廠合併成為高雄總廠,1975年更名高雄糖廠,1999年停止製糖,改稱高雄廠,2006年轉型成為糖業博物館~~無論選址或是裡邊的建築皆具指標意義,在光芒褪去的此刻,它所遺留下的社宅事務所、聖觀音像、紅磚水塔、日式宿舍、防空洞...........等,皆是現今旅人們尋幽訪勝的好去處~~

同年亦成立郵電局與橋仔頭乘降場(橋頭火車站),方便糖廠初建期的運輸與連絡,而隔年橋頭糖廠的正式運作,徹底改革原有糖廓的土法製糖,使得糖業自此在這塊土地榮耀半世紀以上,可視為台灣從傳統農業邁向工業化的重要里程碑~~

自它以降台灣各地糖廠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為日本提供源源不絕的糖資源,而為了能快速度運送這些貨物,西部縱貫鐵路的通車與1924年成立的高雄港,橋頭糖廠都在裡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聽說2001年在宿舍區成立了橋仔頭糖廠藝術村,一群藝術家們默默地用創作的方式守護這處曾被遺忘的工廠,並展現它的獨特空間魅力............今天沒什麼遊客,也沒看到什麼藝術家走動,只好用想像的方式逛逛他們留下的作品吧 ^ ^



在閒晃時看到這棵樹的生長方式與週遭環境有一股莫名的協調感,不由自土地便將它拍下來,沒想到這裡原來就是鼎鼎大名的雨豆樹廣場 !!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裡好似一處渾然天成的廣場,主角就是那大樹、舞台就是下方呈漩渦狀的咕咾石階,後方的頗有洞洞屋味道的洞洞成群單身宿舍,與雨豆樹相映成趣,就像把舞台襯托的恰到好處的表演背景..........如果看過電影淚王子,就會非常熟悉這裡的畫面,再想到那平淡寫實卻深刻無奈的劇情與結局,心情似乎無法開心起來~~





曾經輝煌繁盛的糖廠員工宿舍,外牆的洞洞裝數十年如一日,內部空間卻是日漸頹圮,好歹是橋頭糖廠的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似乎可以再多花些心思來細細維護才是~~



1994年成立的橋仔頭文史工作室(橋仔頭文史協會),是橋頭糖廠在停止營運後依然能保有大量昔日遺跡的重要幕後功臣,這裡能夠在假日匯集超多觀光人氣,真的要多多感謝它們~~



某處女中室西側犬走,即是傭人房牆緣小路旁會見到這個石燈遺跡,主要功能是夜間照明,目前僅剩下半部及基座,另人感到興趣的是上邊有捻梅花紋,而且花瓣相疊方式採用少見的順時針方向,真有意思,在橋糖廠廠聽到石燈就會想到橋頭神社附屬物,沒有到也有其它用途的東東~~



糖之戀咖啡旁的燦然光影太誘人..........差點就miss掉這頗具歷史的火警鐘~~

自從在虎尾糖廠看到馬路旁放著一堆滅火器的滅火亭,就覺得糖廠似乎很重視火災(因為都是木造建築吧!!),而眼前這座火警鐘便是要提醒人們火災發生了~~

顏色歷經風霜已有些許褪色,用鐵器輕輕敲打下仍可發出輕脆的響聲.....曾是重要的示警工具,如今是遊客們賞玩的對象,如同舊山線上泰安車站與勝興車站月台上提醒乘客列車到來的鐵塊,現在都是見證那個時代的重要文物囉 ^ ^



這扇看似不起眼的石門,精緻雕飾猶存,背後似乎有著不簡單的故事.......沒錯,它就是橋仔頭最早成立的學校---打狗尋常高等小學校僑仔頭分教室僅存的校門遺跡~~

依稀可見的甘蔗花圖樣......會心一笑的巧思,據說校門前方是昔日藍球場,也是興糖國小代用國小時期的校舍所在地,這裡曾經培育多少英才,可以留下能夠憑弔的校門,那種心靈的慰藉不是言語可以形容的~~

唉 !! 越來越對這樣的事有所感傷,年紀真的大囉 3_3



土地爺爺的家是在日本離台後才建立的 !!



昭和6年(1931年)正式鎮座的橋仔頭神社,明顯帶有皇民化運動的意味,改朝換代後,神社主體建築盡數拆除,原址改建福德祠,1965年土地爺爺搬到一旁,再度改建成中山堂,2003年改為糖博館展售中心,其實是個超市,但由於社名碑、狛犬、石燈籠仍保存完整,加上位置明顯,成為許多遊客來此探訪神社遺跡的重要景點~~





筆直寬廣的興糖大道,雖然偶有幾輛汽車奔馳而過,但在寧靜淡然、朝陽映照下,非常喜歡那清新祥和的悠閒快意...............騎著鐵馬踏風而行應該是超有fu的 !! 這份樂趣留待以後來訪時再說吧 ^ ^



離開宿舍,即將進入行政區,昔日橋頭糖廠高階主管們的辦公室皆位於此處,入口處的兩間氣派日式瓦頂平房是昔日的廠長與副廠長宿舍,也是廠區內最具代表性的宿舍,其中廠長宿舍據說是1906年時任廠長的金木善三郎所設計,不過戰後卻成為副廠長宿舍,據說內部格局變動甚多,早已不復當年模樣.......

undefined



經過廠長宿舍後,便是糖廠行政區所在,也意味著即到到達傳說中的社宅事務所~~

建於1901年的社宅事務所就是是橋頭糖廠的辦公廳舍,直到1911年之前亦是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本社所在地,是熱帶殖民式的巴洛克建築,集木造屋架、磚砌牆體、鋼筋水泥結構於一身,據說建築型式是模仿當時荷蘭殖民東南亞時的主流建築風格,地基架高是為了通風、對稱建築與連續拱門是溶入西方文明元素的威權統治象徵,確實令人有些望而生畏,被歸為熱帶殖民樣式建築~~

由於日治初期人心未定,橋頭糖廠肇建初期便曾受台灣三猛之一的抗日份子林少貓率眾偷襲,所以上方還可見做為防禦使用的銃孔,平時是森然幽靜的辦公場所,戰時可就是堅固非凡的堡壘~~

p.s 這裡也曾是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社長山本悌二郎的居所,前方本來擺有他的半身像,不過後來還給日本了,不然又是一個歷史遺跡~~



就算社宅事務所在橋頭糖廠內的地位多麼崇高,門牌居然不是1號而是4號啊~~~







建築物四週都被拱圈迴廊所包圍,在暖洋洋的陽光下悠悠晃晃逛一圈,有點不想離開呢~~



橋頭糖廠有三處信仰中心,附了民族色彩鮮明的土地公與橋仔頭神社外,另一處便是這尊位於社宅事務所右前方,據說是世上僅存的四尊同樣神像之一,俗稱聖觀音像的精緻銅像~~

這是當時的台灣製糖株式會社首任社長鈴木藤三郎(被譽為日本糖業之父)鑑於社宅建於昔日墓地,加上工廠營運之初運轉不運、經常發生機械故障導致員工受傷,為了祈求糖廠運作順利、撫慰日籍員工思鄉之情、凝聚台籍員工向心力,而在明治35年(1902年)8月所豎立,相傳它與日本奈良藥師寺東院堂的觀音銅像的雕刻風格極為類似,是日本佛像的藝術代表作,更是台灣少見的和風神像,與府城三大名觀音堪稱是台灣頂級無價的藝術精品~~

據傳鈴木社長當年同時建造四尊觀音像,除了這尊聖觀音,其它三尊分別立於其在鎌倉的別墅、故鄉森町的居所、東京深川小名木川通的日本精製糖株式會社本社~~



觀音像面對廠區,猶如橋頭糖廠守護神, 從以前的日藉糖廠員工或後來的當地居民,不時會對它獻花禮拜,時至今日仍不曾中斷,百年觀音神像早已超出國籍的界限,依舊用慈悲的心,默默守護著善良的橋頭居民...

據說原本觀音像帶有鉑金色澤,但因設置之初曾發生廠內避雷針被偷事件,為了避免這尊神像成為小偷目標,這才忍痛全身塗黑,才有今日黑觀音之外貌



這然高聳巍然的水塔,與社宅事務所的關係,莫非是紅磚水塔之於白屋的翻版 ???







往製糖工廠方向走去,便會見到俱樂部,與社宅事務所建築風格極為類似,連色調也同樣是輕柔的米黃色,但仔細觀察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

山牆、寄棟造、入屋母造是它最大的特色,當然也沒有防禦性質濃厚的槍孔,卻仍保存著強調涼爽路線的拱圈迴廊風格,少了點威嚴氣氛,感覺十分平易近人,非常適合它作為員工交誼中心的俱樂部身份~~



裡邊擺有許多製糖文物,包括被尊為臺灣糖業之父---新渡戶稻造的半身銅像,他所提出的糖業改良意見書,對於台灣新式糖廠的設立與發展有著深遠影響,正好趁這個機會朝聖一番~~







因為廠內豎立的導覽地圖有註明,便特地找一下金木善三郎君碑........有點不好找,原來它隱身在俱樂部後方的僻靜角落,難怪它能躲過摧殘的命運,才能一睹這堪稱日治時期石碑的藝術傑作~~

由於此碑不論石材、刻工、書法皆令人讚嘆,故又有三好碑之稱,是為了紀念金木君在台灣糖業奉獻二十多年青春,卻在昭和四年(1929年)逝於橋仔頭製糖所所長任內,便由時任社長的山本悌二郎在隔年立此碑表彰他的貢獻~~



可以這麼近距離欣賞這塊不論哪方面都是一流的日治遺跡,更難能可貴的是未曾遭到破壞,且從其文筆內容來看,可見撰文者的文學素養之高,能夠親眼目睹真是超感動的 ^ ^

以此碑的意義,一開始應該不是要讓它面壁不見天日才是,或許它前方的建築物是後來才增建,才能使它默默無聞地保存至今,歷史愛玩捉迷藏,實在很難捕摸它的踪跡..............

p.s 那個昭和五年至今仍能保持原貌,真是不容易,不過那個"五"字,最上邊竟然少一橫......不知是書法特意表現,還是真的無意寫錯 ???



連石匠的名字也刻上去,大阪、天滿、平清.........最後一個才是人名 ??





離開宿舍區與辦公區,接著往北走便是工廠所在地,如今廠區已搖身一變成為台灣糖業博物館~~

這裡還擺放舊式製糖時會用到石車(可惜沒拍到),橋頭糖廠是1999年停工,不過十年多一點的光景,整個工廠就己經呈現鐵鏽滿佈的廢墟狀,雖然比起侯硐的瑞三礦業選洗煤場要好太多,但走在其間,陽光隱入雲中、冷風蕭颯呼呼,漫步在偌大無人、曾經繁華至極、稱霸全台的製糖工廠,強烈的寂涼感油然昇起............

這裡能夠保留下來是明智的決策,每走一步,都能深刻感受到糖廠歲月的滄桑與風華~~





"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這句流傳已久的諺語,道盡日治時期蔗農與糖廠間的關係,許多條件都明顯對蔗農不利,收成時過磅時的重量與價格皆由糖廠片面決定,結果賣不到好價格的比比皆是,1925的二林事件對蔗農的地位亦無所提昇,到了台糖接管後,蔗農依舊是悲情行業..............

聽說糖廠與蔗農有簽契約訂定分糖比例,到了1988年台糖全面實施品質分糖制度,最大的變革就是邀請蔗農代表,設有廠農代表室,可參與甘蔗過磅、分析可製糖率、發放合理糖款,就是希望化解蔗農與台糖間的緊張關係~~

隨著糖廠一間間的關閉,蔗農與糖廠間的紛紛擾擾也如過往雲煙般走進歷史,只能仰望品質分糖,廠農互利的標語,來緬懷那段繁華似錦的絢爛時光了~~~



遠遠望去就能看到的煙囟,是每個糖廠的重要地標,能有這個機會親近它,當然不能錯過啦 !!

走到後邊,已不見其他遊客身影,抬頭仰望,偌大的煙囟就在眼前,高聳的模樣真是令人讚嘆敬畏,生硬的工廠結構如今盡是點點黃斑,熟悉又陌生的模樣有些異樣的感覺,目光順著那一段段的階梯來到最上端的出口,雖未親身體驗,但那高處不勝寒的咚嗦卻是襲滿全身,眼睛幾乎都不能離開它呢~~



現在這裡規劃為十鼓文創園區,煙囟下方亦設有自行車道,剛好遇到一對情侶翩翩而過,老地方新創意,昔日南台灣製糖重鎮,現在則是閤家出遊的最佳好去處 ^^



順著這個鐵製棧道走下去就可以參觀製糖工廠~~據說糖廠開工時,煙囟噴出帶甜味的白煙,總是吸引許多蒼蠅盤旋,因此留下"橋仔頭蒼蠅岡山蚊"的諺語~~



做為全台第一座現代化糖廠,內部設施果然十分壯觀,樓層甚多,要爬上爬下的,壓榨機旁有著許多半圓拱門的牆體增加不少可看性,壯觀的蒸發罐、偌大的控制室,仿佛正在訴說它曾有的往日榮景~~



其它一重要景點像是糖業歷史館都沒有開放,傳說中的361火車頭也無緣得見,想要一探橋頭糖廠的深層秘密,果然還是要假日來訪比較好吧 >_<





這裡有一處鐵園迷城,裡邊許多作品都是利用糖廠裡曾有過的設備組合而成,能夠將平凡無奇的鐵件弄成各式各樣有趣的玩意兒,挺有意思的,藝術的表現算是分數甚高哩 ^_^



再過幾年的日曬雨淋而不管的話,屆時這個水塔下方會出現破洞也就一點也不奇怪啦 XD



消逝的五分鐵道、嶄新的捷運列車...........看到一些事,想起一些事~~


雖然在1903年便已設立運糖專用的輕便軌道,但仍使用牛隻拉車,直到1907年五分鐡道的成立,才開始使用裝有內燃機車頭的五分車牽引載貨,而橋仔頭火車站也成為少數縱貫線鐵路與五分車鐡道三軌並行的車站之一,五分車維修工廠是糖鐵車頭們的休息站,地上的轉轍器還可以操控,邊玩邊看著鐵軌移位挺有趣的呢~~~



漫步其中還要小心充斥其中的大小坑洞,昔日工人在此勤奮辛的模樣一無所見,裡邊景色雖然還保留著當年運作時的模樣,如今卻人事皆非.............時代無情與現實的無奈,盡是歲月滄桑的淒涼寂寥~~~





廠內原本有三座蒸汽機車頭,不同於361號隱居文物館、355號遠在花卉中心車站(原本位於南州糖廠),353號蒸汽火車頭與其它機關車頭放置在露天五分鐵道上,最近親近,1948年由比利時製造,原本與361號同樣隸屬旗山糖廠,行駛旗尾線,1977年退役後放在橋頭糖廠展示,車身廠徽銘牌的"旗"字與週遭以"橋"字佔多數的車輛相比頗有鶴立雞群的存在~~

聽說後來運回旗山車站存放,也算物歸原主啦~~



看見地上如網狀般的運糖鐵道倒還沒怎樣.......糖廠沒有糖鐵才奇怪吧 !! 但分散四處、隨意可見的五分車頭這就很有意思了,是太多了所以隨便放嗎 ?? 而且這些珍貴文物不是只能遠觀而已,可玩可爬,許多小朋友來到這裡簡直就是樂瘋了 XD

這輛溪州牌柴油機車上面還有"橋"字樣,是橋頭糖廠之意嗎 ?? 不知 +_+ 附近還有一輛蒸汽火車頭,只顧看卻忘了拍 >_< 不過這裡的火車頭真的超多,玩起來超happy的啊 ^ ^



到處都是地圖,完全不用擔心會迷路~~



來糖廠一遊絕對不能錯過的台糖冰品 !! 有剉冰耶~~趕快去點來吃吧 ^_^



黑糖剉冰真是百吃不厭,天氣悶熱時來一碗就對了,沁涼入心、暑氣全消,口中全是甜滋滋的糖味,連人都懶得動囉~~



呵......最後一站才是來到橋頭糖廠大門~~好像有點怪怪的耶 3_3



現在看到這樣的標語反而很懷念說~~~



以前的蔗農雖然種植甘蔗,卻不能自行食用,這些辛苦生產的農作物都是糖廠的重要財產,所以私下偷藏或品用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在大門附近的這座拘留室,就是關這些犯人的地方,警告不要隨意偷甘蔗,在這全台唯一的糖廠附屬關押犯人場所、如今被列為史蹟的紅磚建築底下,隱藏不住的是蔗農的悲哀與辛酸~~





再往前走去就是昔日的農務課辦公室,林蔭蔽天,環境清幽,前方還有一座小水池,工作之餘的閒暇時分,悠遊漫步在水池週遭小徑,欣賞落葉繽紛灑滿身的暢然快意,怎麼看是超讚的~~

可惜不得其門而入,雖然防君子不防小人,但還是乖乖地在外邊看看就好,那幽然的氣氛,卻已深深地被它所感染了~~



大門旁的這棟建築,前方有親愛精誠字樣,好像是警衛室,不過看起來更像是派出所,莫非是以前警察大人專管興糖村之用 ?? 應該稱做興糖派出所 ???
應該也能算是景點之一 !!

木造山牆與日式屋瓦搭配英式砌法的典雅紅磚外牆相映成趣,是很典型的和洋混風建築風格,雖然是這麼一處有些僻靜的小地方,但那靜謐幽然的詳和氣氛,卻是讓人非常享受呢~~



從門牌樣式可以感受到時代的演進~~~



其實在糖廠大門也可以一眼看到三鐵並行的難得畫面.......哪三鐵 ? 高捷、台鐵、糖鐵啦 XD

我真是太無聊了 @_@

好吧 !!! 準備到下一站---橋頭老街報到了~~



聽到橋頭老街,不禁聯想到鹽水的橋南老街,後者的名氣可是響叮噹!!前者就真的是默默無聞,但仍是一條擁有悠久歷史的老街~~



橋頭老街清朝時便存在,乾隆6年(1741年)的《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已有小店仔街的記載,並描述"店仔橋(在礁巴司戎.俗呼橋仔頭)",是連絡台南府城與鳳山縣城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往來彼此間的官道,約在雍正時期便已形成聚落,當時有開鑿仕隆圳以取得東側中崎溪(典寶溪)的水流灌溉耕作,使其逐漸取代中衝崎(中崎村)成為當地最大市鎮,並在圳道上興建一座允龜橋(橋頭鄉公所前面那座橋便是它的仿建),因小店仔街位在橋頭之處,故多被當地居民稱做橋仔頭街、橋頭小店仔街,康熙年間的《鳳山縣志》還有中衝街的記載,乾隆年間的《重修鳳山縣志》則已被小店仔街取代,同時書中也有"小店仔橋,在仁壽里小店仔街",《鳳山縣采訪冊》記載"橋仔頭街,舊志作小店仔街,在仁壽里,縣西北三十里,逐日為市",都在說明小店仔街即是橋頭老街~~

清代屬於鳳山縣仁壽下里橋仔頭庄,日治初期的1901年劃為鳳山廳楠仔坑支廳仕隆區仁壽下里橋仔頭庄(1906年楠仔坑更名楠梓坑),1909年鳳山廳併入臺南廳,1920改制成高雄州高雄郡楠梓庄橋子頭大字,1924年高雄廢郡改市,楠梓庄改隸岡山郡,1943年因應楠梓廢庄且部份區域併入高雄市,橋子頭大字改歸岡山街,戰後將岡山街的橋子頭、中崎、林子頭、仕隆、九甲圍、頂塩田、五里林、白樹子共八個大字合組成高雄縣橋頭鄉(即是原本楠梓庄大部份區域,傳說中的老縣長余登發即是首任橋頭鄉長),年底將改制成高雄市橋頭區~~

不同於日治時期因虎尾糖廠而興的虎尾老街,早在乾隆年間便已街市的橋頭老街形成更早,與橋頭糖廠分別是台日不同族群居住區塊,而1979年的示威遊行,號稱台灣解嚴後第一場與政治有關集會遊行,開啟日後的美麗島事件,更讓橋頭老街擁有民主第一街的稱號...........

其實高捷的建立,便註定了橋頭老街在商業利益與交通便利的考量下,消失在歷史洪流中是遲早的事,導覽圖中介紹的諸多景點也不知是否還存在 ? 反正走到橋頭車站一定要經過橋頭老街,看多少算多少吧~~~

p.s 與橋南老街的成因有些小小的類似,不過畢竟海汊港與農田聚落型態還是差別甚多哩~~~



舊戲院 ? 舊戲園 ? 聽說名聞一時的橋頭舊戲院現在是火鍋店......有點看不出來,而從一旁的巷道被稱做戲院巷亦可知它曾擁有的輝煌歲月~~

好像在整修中,似乎來得不是時候 >_<



前面這座橋頭市場由於擁有八個入口,故又有八通關(八通道)市場之稱,相傳興糖國小前身、在1912年獨立於1907年橋頭成立最早的學校---打狗尋常高等小學校橋仔頭分教室的橋仔頭尋常小學校,獨立後直到昭和5年(1930)的校址都在這間橋頭市場~~

哎呀 !! 完全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呢 !!



"縣"字不見了,"鄉"字特別清,這兩個超顯目的字樣現在應該全都換了新面貌了吧~~







聽說大溝巷與橋南路交會處就是學行橋(也就是昔日的允龜橋.).......除了路面有些特殊圖案外,還真是完全看不出來,消失的遺跡,也無任何介紹,連僅存的學行橋遺跡也不小心miss掉 >_< 名稱有些與南邊的橋仔頭尋常小學校相呼應,不過這也只是隨意猜猜罷了 XD





來到大井巷,也是昔日允龜橋所在地,橋頭老街得名所在,這麼有意義的地方,卻差點miss,因為它的的週遭環境實在很難引起別人的注意  @_@

這裡不但是橋頭村與橋南村的交界處,亦是橋頭路與橋南路的分歧點,大井巷因有百年四角井而得名,稍微看了一下井的外觀...........普通到會完全忽略 !! 真的強烈建議要立個解說牌,不論是允龜橋或是大井巷,都是橋頭老街的最重要的歷史遺跡 !!!

在大井巷尋找十四間仔的遺跡,相傳原先是表演歌仔戲的舊戲院,後來分隔成十四間做生意的店面,只見這座傳統紅磚建築的小小古厝,被夾在大興土木的工地旁,怎麼看也覺得以後它被拆掉的可能性甚高..............沒找到十四間仔的東東,卻多了幾分哀愁的感傷~~~





橋頭第一棟雙層建築的紅磚仔厝已是覆蓋鐵皮,不復原來樣貌.....看來是來得太晚,橋頭老街不復往日濃郁的巴洛克與傳統閩南建築,就歷史遺跡方面來說幾可達到乏善可陳的地步...............道路變寬了,兩旁盡是新興的現代大樓,卻使得橋頭火車站與橋頭糖廠間歷史拼圖永遠缺了一塊,橋頭老街想要吸引遊客來訪,可能要靠美食了,偏偏是我最沒fu的東東 +_+

橋頭老街的未來要怎樣發展才能吸引遊客,應該很傷政府的腦筋吧 -_-



台灣幾乎所有老街都會有一間歷史悠久的信仰中心,這間鳳橋宮便是橋頭老街的代表,相傳建於雍正三年,由台南開基天后宮分靈至此,原名是橋仔頭天后宮,因曾收留逃難至此的鳳山知縣而被賜名鳳橋宮,信徒主要分佈在橋頭、橋南二村,是橋頭鄉較為人知的廟宇~~

來到鳳橋宮,才總算有那麼一點點橋頭老街的感覺,而好似還未開始的老街之旅,卻已經要悄悄結束囉.....



就在鳳橋宮旁的戴厝,前簷出挑甚大,到了有些快掉下來的感覺,從外觀來看,似乎除了屋頂外全都整修過了,但這已算是橋頭老街上保存最完整的閩南式傳統街屋了~~





現在這些寫著村的門牌,全都變成里了吧 !! 時間過得好快,轉瞬間就過了半年,而我居然到現在才在寫這一篇........混也不是這種混法吧 3_3





站前街聽起來應該是很熱鬧的地方,但除了幾個坐在路旁乘涼的老人外,就如同僻靜的鄉村小路般超悠閒的,緩緩地散步其中,也挺愜意的~~~

盡頭就是橋頭火車站,在1901年成立時叫做橋仔頭乘降場,1920年才改稱橋仔頭驛,1955年正式定名橋頭車站,2008年遷入高捷內部形成兩鐵共構格局,原本的站體曾在2001年入選歷史百景第22名,線條簡潔的洗石子外觀有著優雅恬適的的美麗造型,古樸幽淡的格局與舊泰安車站頗為類似,因糖業興盛而建的車站,如今早已不見糖鐵五分車的踪影,舊站體能夠安然保存下來,應該也可以納入橋頭糖廠的觀光景點之一..................

想要在這裡搭火車可不能直接進去,要先到高捷橋頭火車站上方後再從那裡的入口下到月台才行~~





內部空間雖已廢棄不用,拜懷舊風盛行之賜,裡邊擺放不少橋頭車站舊時影像與許多手工藝品,這裡似乎由橋頭鄉水流庄人文協會使用保管中,加上附近又有推動橋頭糖廠轉型觀光景點不餘遺力的橋仔頭文史協會,結合當地社區的所有資源進行歷史空間改造,橋頭鄉有許多成功的例子呢 ^ ^

undefined

走進高捷橋頭火車站內,一抬頭便會見到天工開物---國內少見的大形藝術陶壁創作,地點選得不錯,坐在電梯隨著視角不斷變化,不同視野看到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待到最下方再靠近一看,方能確實體會那雄偉英姿,天工開物的主題也呼應橋頭糖廠身為台灣第一座現代化糖廠,開啟了日後台灣各項經濟發展......

據說創作過程耗費超過70噸陶土,沒有官方的全力支持,想要孕育出這面吸引眾人目光的藝術傑作,恐怕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橋頭火車站因為高捷的設立而人氣高漲,算是很成功的轉乘車站~~

高捷鳳山站卻沒有與鳳山火車站做連結,可能是考量到路線重覆性過高反而不利彼此的發展吧!!



月台午後的風......挺大,橋頭糖廠那煙囪地標超醒目的,四週一望無際綠油油的稻田景觀,初次在泰安車站下車時的回憶頓時湧上心頭,如果在傍晚時分再來這裡搭車感覺應該會更強烈................

輕鬆寫意的橋頭糖廠+橋頭老街半日遊就這樣結束囉~~雖然不是每個著名景點都有逛到,但做為散步的悠遊之旅還算粉不錯呢 ^ ^ 呵呵 !! 下次再訪的話一定要試試騎鐵馬暢遊橋頭鄉的玩法啦 XD


橋頭糖廠

地址:高雄市橋頭區橋南村糖廠路24號
電話:(07)6113691
開放時間:0900~1700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恩恩 的頭像
    小恩恩

    郊外踏青去~~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