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稱宮口街的中山路連結北港朝天宮北港觀光大橋,街上都是前來朝聖北港媽祖的信徒香客,福安鴨肉飯的鴨肉飯濃郁鴨油香味真是令人愛不釋手,從北港大飛龍逛到振興戲院的建築采風、悠遊中秋路感受打北輕鐵那第一代黃金鐵道留在車仔寮的歲月殘跡,最後登上媽祖景觀公園,跟隨媽祖娘娘俯瞰以朝天宮為中心的北港聚落與北港溪上的糖鐵復興鐵橋,徜徉笨港百年風華至今仍保留的歷史風韻~~
北港大橋、福安鴨肉飯

旅遊日期:2020.11.02

北港小鎮以北港朝天宮發展出來的八大古街都很有值得一探的價值,今次就來散步廟前中山路,感受宮口街的歲月采風~~

北港景點地圖

北港舊名笨港,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地圖將此地寫做R.Ponkan而成為地名稱呼,早期是平埔族洪雅族貓兒干社居地,明朝天啟年間顏思齊在此登陸並建立十寨,即外九庄前身,鄭芝龍繼承顏氏海盜事業後以此做為海上活動據點,召募陳衷紀、許友儀、林天生、陳立勳等人來此拓墾,笨港聚落逐漸成型,因其是當時台灣少數能夠讓哨船進出並停泊戎克船的商港,因為成為對岸移民入台主要渡口,康熙年間便已成為台灣中部重要港口,同時也能透過馬沙溝與鹿耳門相通,康熙年間的《諸羅縣志》記載"笨港街商賈輳集,臺屬近海市鎮,此為最大",當時繁華程度僅次府城,而有一府二笨稱號~~

乾隆15年(1750)北港溪洪患改道貫穿笨港街將其分為南北兩地,泉州人居笨北港(笨港北街),漳州人居笨南港(笨港前街、笨港後街),仍是港口大城。乾隆29年(1764)的《續修臺灣府志》描述"笨港街…..港分南北,中隔一溪,曰南街、曰北街;舟車輻輳,百貨駢闐,俗稱小台灣",乾隆47年(1782)南北街泉漳械鬥結果漳人敗走麻園寮建立笨新南港街(新港),林爽文事件造成笨港市街受創嚴重,嘉慶二年(1797)間濁水溪改流入北港溪出海,挾帶大量洪水使河道南移流經笨港前街、後街之間,笨港前街併入笨港北街使北港土地擴大,笨南港更加沒落,嘉慶八年(1803)北港溪氾濫沖毀笨港後街,殘存居民外移,獨留笨港水仙宮見證笨南港往日風華。笨港商業發達、郊行林立,甚至出現以笨港水仙宮為總部的笨港三郊(廈郊金正順、泉郊金合順、糖郊金興順/龍江郊金晉順),其在嘉慶年間獻給北港朝天宮的三郊媽成為日治時期的府城迎媽祖風波主角~~

光緒年間的《雲林縣采訪冊》記載"北港街即笨港,因在港之北,故名北港。東、西、南、北共分八街,煙戶七千餘家。郊行林立,廛市毗連。金、廈、南澳、安邊、澎湖商船常由內地載運布疋、洋油、雜貨、花金等項來港銷售,轉販米石、芝麻、青糖、白豆出口",又說"因水淺沙凝,洋船不能進口,故每次海防均無夷患",即使清末的北港身為海港都市的身份受到西部海岸線的影響,仍能利用猴樹港(朴子)、下湖港(口湖)做為外港維持港口貿易,日治時期將下湖口港列為九個特別輸出入口港口,應該與北港有很大的關係,但因與大陸貿易中斷,北港郊行商業繁盛不再,從港口城市退化成中部柴米油鹽集散地,北港糖廠的設立使其成為雲林海濱製糖重鎮。北港在日治初期屬於嘉義廳北港支廳北港區大槺榔東頂堡北港街,1920年合併週遭街庄改制台南州北港郡北港街北港大字,戰後變成雲林縣北港鎮,北港大字範圍包含北港朝天宮在內的古街區,由八大街八大境組成,現在更是全台知名的宗教小鎮~~

北港大街

北港八街只有兩條街歷經拓寬整治,其一是由橫街、打鐵街組成的民主路,再來就是現稱中山路的宮口街~~

宮口街現稱中山路,因位於北港朝天宮前而得名,又稱北港大街,名列北港八街之首,亦是北港最熱鬧、最重要、知名度最高的街道,歷經數百年洗禮始終繁華不減,各路貨物在這北港最繁華的商業街販售,原本狹窄的街道在大正二年(1913)市街改正時拓寬成六米寬道路以利信徒進香朝拜,昭和14年(1939)再次拓寬成21公尺的大路,遙望北港朝天宮的視覺效果極佳,堪稱進香大道,兩側街道附有騎樓的洋樓街屋即建於那時,建築風韻迄今猶存~~

北港燕子樓

和春燕子樓曾是北港第一高樓,在以擁有眾多特色洋樓街屋聞名的中山路也是非常獨特的存在,據說是北港首富王雙在昭和12年(1937)興建,原本的四層樓加上頂樓的樓梯間為五層,所以又稱五層樓仔,落成之時為雲嘉第一高樓,當時只有台南林百貨可與其媲美~~

王雙在日治時期以紡織業起家發展成富甲一方的商人,曾蒙總督府授予紳章,其子王吟貴比起父親名聲更加響亮,他在1973年擔任北港朝天宮第一任董事長,也是雲林縣議會首任議長,

和春樓在戰後名為第一旅社經營旅館事業,後方還有百坪花園,號稱北港最大旅社,後來王家因家道中落將花園售多諸元醫院蔡家,之後產權數度易手,名稱也屢次更換成祥和大旅社、燕京旅社,現在世一賓館、世一旅社,因其外牆有飛燕還巢浮雕與常有飛燕在簷下築巢,無是誰路過此處,只要抬頭仰望,很難不會被眼前這棟燕子圖案紋身的燕子樓采風給吸引住~~
 
北港振興戲院

北港振興戲院亦是中山路著名街屋,建於1954年,雖然是戰後成立,但受歡迎的程度不下於更早出現的北港戲院、大復戲院,但最後仍因不敵電視普及而在1970年結束營業,慕名來此才發現門面很沒有傳統戲院的fu,反倒更像尋常街屋,連門聯都出現,乍看之下還以為是大戶人家的房子,但仍被上邊的振興戲院門額給拉回現實........它確實是戲院 !!!

此地雖然閒置多年仍保有氣派的洋樓立面,2004年被隔壁的日興堂囍餅店買下打造成結合糕餅文化的藝文展演空間,讓老戲院重獲新生,聽說屋頂空間依然維持戲院特有的挑高木造結構,現在是雲林知名文創景點~~

北港老街

北港老街不只是建築物很有特色,部份商家背後也有許多故事,販賣酸痛貼布與含青花素膠囊的北港大飛龍就是其中之一,陳政昌承襲其兄陳政行六尺四改名而成,陳政行是北港武術高手,師承老塗師陳清塗學習勤習堂派武術,因194的身份而被稱做六尺四,以金鐘罩鐵布衫的硬氣功聞名全台,後來成立北港六尺四武術團到各地巡迴表演,他創立的北港六尺四、七厘武功散口號廣為人知,以前小時候就在電視看到這個廣告,那時只要聽到北港就會聯想到六尺四,現在才知原來還有這樣的典故~~

北港日興堂

北港糕餅聞名全台,日興堂餅鋪絕對是其中佼佼者,熙攘不絕的遊客們讓本已門庭若市的店面更加人氣鼎沸,裡邊更是人潮洶湧,這時才曉得並非只要是北港大餅遊客就會買單,要有含肉餡的才行 !! 當時就看到一大群人搶破頭指定要買這個口味,至於其它則是乏人問津,真是大開眼界,原來北港特產還有這個眉角呀~~又學到一項奇怪的知識 ^_^

北港圓仔湯

雖逢秋冬之際,但是豔陽高照的北港仍然有點熱,尋覓消暑地點,首先來到金牛古味刨冰,點了份粉條大紅豆剉冰,甜度與冰搭配不錯,粉條也很入味,紅豆則是很棒的佐料,足夠讓人回味再三,看起來是老店,確實有那個氛圍~~

北港圓仔湯則是隔天才去品嚐的,那個仿若小小硬幣的Q彈脆圓真是古錐那好吃,真是特別,原來北港的圓仔長這樣,不論是剉冰還是湯都很好吃呀 ^_^

北港觀光大橋

北港觀光大橋位於中山路底,清代即因有過河需求而建橋,時稱笨港橋,但也只是冬季架竹筏弄成的簡易橋樑,竹橋遇夏日雨季沖毀便只能透過津渡方式過河,昭和六年(1931)興建長約220公尺的北港橋,民雄北港道橋樑之一,寬度5.5公尺,當時是北港溪下游最接近出海口的橋樑,戰後由於車流量負荷過重而在1969年被西側的北港大橋取代後拆除。2001年為了提振北港觀光重建,2003年完工,全長268.5公尺,橋寬7公尺,橋身由三道橋拱組成,金色鋼索與紅色橋拱映托出祥和慶喜的平和樣貌,顧名思義是僅供遊客行人散步的橋樑,亦是通往北港溪南岸的舊南港聚落捷徑,雖在橋上已能見到笨港水仙宮身影,但絕大部份遊客都是逛到對岸就直接走回來啦~~

北港觀光大橋

北港中山路過南過了民生路的河濱地段以前可以搭船到舊南港與蘇厝寮,而這一帶因空地寬廣適合曝曬米粉而聚集許多米粉製造店家,因此被稱做米粉間,昔日北港米粉聞名全,現在曬米粉的景象已不復見,如今已變成偌大的北港河濱公園供人遊憩散心,因為緊鄰北港溪的關係,橋上也能瞥見北港水道的那座著名的11角水塔~~

北港觀光大橋

北港鎮通往北港溪南岸的橋樑有三座,除了目前所在的北港觀光大橋,再來就是北港大橋(1969年落成,寬度10公尺,1985年拓寬成25公尺,北港六腳重要幹道,屬於台19線)、媽祖大橋(2008年通車,全台第一座用神明名諱稱呼的橋樑,中央斜張橋塔頂造型似媽祖頂冠來彰顯天上聖母護佑眾生平安之意,用來分擔北港大橋車流),即便有兩座橋樑鄰近北港,每年三月進香期間,依然會在橋上天天上演塞車畫面,北港媽祖魅力可見一斑~~

遠遠就能瞄到位於北港溪南岸的笨港水仙宮,雖然那裡屬新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但是影響笨港南北街發展甚鉅的嘉慶年間北港溪河道南移的歷史事件,非常詳盡地記載在笨港三郊重建水仙宮的碑記上,笨南港與笨北港本一家,北港朝天宮媽祖出巡的第一站就是來到笨南港水仙宮,雙方關係淵源深厚可見一斑,其靜謐氣息與熱鬧的北港朝天宮截然不同,雖然遊客稀少的冷門景點,卻是想要了解笨港歷史不可錯過的文化地景~~

北港觀光大橋

北港觀光大橋據說是以用三座波浪流轉如意的橋拱呈現飛龍翔天的造型最有fu,不過就個人感覺來說,細看橋拱形狀還會有雙手合十朝拜的錯覺~~

北港觀光大橋

橋兩側各有一座層層鋼架疊成的大型平台,若非以前曾來過,不然見到這樣的東東可能會完全不曉得用途為何~~

北港觀光大橋的千里眼、順風耳

北港朝天宮在2012年耗資600萬元,以高密廣保麗龍塑造而成、高約12公尺的千里眼、順風耳雕像,其雄偉壯麗的身姿是親眼體驗才能感受到的震撼,可惜在2015年受到蘇迪勒颱風侵襲下,千里眼塑像被強風吹垮,少了伙伴的順風耳也因此拆除,獨留兩座大型基座見證這曾經碩大宏偉的水金二將,唉~~未來是否有機會讓這對媽祖座前最佳護法金身重現江湖呢 ??

北港觀光大橋頭

中山路南段早期以棧間(倉庫)聞名,因為此地鄰近北港溪,透過航運便利可將集散貨物就近放在倉庫方便進出~~哎呀~~這道缺口該不會是水門吧 !! 明明離北港溪還有一大段距離,門外還有一堆房子,看來似乎是很久以前設置的,若是真的到了啟用的那一天,外邊這片房屋設施全都要遭殃啦~~

北港福安鴨肉飯
 
午餐來到很有名的福安鴨肉飯,必點鴨肉飯,再來份鴨肉切盤,本以為鴨肉是重點(那股細膩鮮嫩的口感確實不在話下),沒想到同樣是鴨肉,不同餐點的味道大不相同,不得不提鴨肉飯,混上鴨油後的飯粒將整碗味道上升到不同層次 !! 簡直是將飯香、油香、肉香交織組合成令人胃口大開、讚不絕口的平民美食,再吃個幾碗也沒問題,此時才發現,鴨油才是重點 !!!!!

北港中秋街蔡復興
 
接著來到中秋路,舊稱中秋街,北港八街之一,這個路口頗有意思,不知是否與中秋節有關 ? 這一帶以前叫做車仔寮,據稱昔日為牛車業者聚集之地,日治時期首任北港街長蘇顯藜為美化市容而將朝天宮前的攤販移來此處,加上打貓輕鐵的輕便車站亦設於此地,讓此地成為朝天宮與北港溪之間的一處熱鬧街肆~~~

復興客棧則是中秋路知名地標,號稱北港現存最古老旅社,蔡不興創立,店號為蔡復興,當時是俗稱販仔間的客棧,原位於蜊子街(仁和路),因受到1894年大火波及而遷來此處,三連棟的雙層平房建築型式介於明治紅磚樓房與清代傳統街屋之間,簷柱上白漆仍隱約可見到火庫起(墀頭)柱頭,步口通樑下有雕刻簡易的員光,二樓樑柱為穿斗式,外牆鋪上雨淋板,屋頂使用鐵皮遮擋,屹立百年經過多次改建,直到近年才褪出旅館身份成為一般民宅,現在是北港歷史街區不可或缺的成員之一~~

北港中秋街蔡復興

北港彌陀寺位於蔡復興右側,屬於北港八大境之一的益安境,主祀釋迦牟尼佛,建於嘉慶八年(1803),據稱是笨港在清代唯一佛寺,參考《雲林縣采訪冊》記載,笨港溪(北港溪)常有溺死小孩冤魂為抓交替白日現身拉人入水,造成民眾恐慌,嘉慶三年(1798)當地居民王福居被鬼抓住時緊急誦唸隔彌陀佛數聲而脫困,於是立一塊寫著阿彌陀佛的石碑祭拜以保平安,後來當地居民發現每逢黃昏石碑會發光,於是發起建寺供奉,同治五年(1866)重修,同治十年(1871)笨港商家洽興號游清雲獻上小西天匾額,象徵這裡為供奉釋迦牟尼佛的廟宇(若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則通稱大西天),同時也成為其別稱。大正二年(1913)蔡培東曾主持重修,後來為了自保一度依附日本佛教真言宗門下,1933年北港中央市場興建,彌陀寺遷至養濟院與土地公合祀,仍稱彌陀寺,附近道路亦稱為彌陀街,現貌是1976年重建而成,目前與主神為觀音佛祖的北港碧水寺並列北港兩大佛寺~~

車子寮舊稱車仔寮,位於彌陀寺南方,早期是牛車聚集處,明治40年(1907)由葫蘆墩(豐原)林慶生、大莆林(大林)庄長江文蔚、新港庄長林維朝等人合資成立打北春龍輕鐵會社,設立一條民雄到北港的輕便鐵道,名為打貓輕鐵,初期利用手押台車到舊南港後再換乘竹筏渡過北港溪進入北港,1908年才建木橋讓輕便車能夠抵達位於中秋路的輕便車站,讓當地此地可謂車水馬龍、門庭若市~~

打北春龍輕鐵會社經營的民雄到北港的打貓輕鐵(初期到南港後再換乘竹筏渡過北港溪進入北港,後期才建木橋,再抵達位於中秋街的輕便車站),是最早的進香鐵道,每年三月媽祖誕辰慶典,來自全台各地的香客大多透過這條路線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因會途經新港奉天宮,大批人潮聚集乘車帶來可觀收入,1911年北港糖廠嘉北線(嘉義線)啟用運送甘蔗兼營客運,成為新一代進香鐵道,利用人力推動的手押台車不敵糖鐵機關車頭,只能黯然在1914年結束營業,留下車子寮的地名供人懷念~~

北港朝天宮媽祖文化大樓

繞道北港朝天宮後方,就會見到高聳的媽祖文化大樓,1993年朝天宮與鎮公所合建北港第二市場,廟方取得三樓以上使用權,其中三樓、四樓規劃為宗教圖書館、演藝廳、閱覽室、簡報室、道場、歷史文物館、元辰府,頂樓設立媽祖景觀公園,趕不及在建廟三百年的1995年完工而延至1996年才落成啟用,相較於熱鬧的朝天宮,這裡就是相對十分冷清,但因視野極佳,很有入內一探的價值~~

北港元辰府、主祀太歲
 
大樓內有展覽廳,元辰府頗值得一逛,名字聽起來就像太歲殿,實際到裡邊一看果真如此,六十太歲塑像全部都有,而且還很新穎,看來是有在時時維護清潔,北港朝天宮應是把太歲殿移到此處,每年信眾安太歲是重要大事,但此地香客卻相當稀少,估計很多人都不曉得媽祖文化大樓裡邊還藏著一間太歲殿,不知是否宣傳不足的緣故,偌大的元辰府冷冷清清,有些小可惜呢~~

北港媽祖神像

媽祖景觀公園位於頂樓,最醒目的地標就是眼前這尊巨型媽祖石像,1990年北港朝天宮贈送湄州祖廟高約40.5公尺的大型天上聖母石雕塑像,對方在1993回贈同樣大小的塑像,將360塊的花崗岩送來台組裝,,將兩岸媽祖關連變得更加緊密,1995年組裝完成,安座在高約5公尺的基座上,基座正面繪有四海龍王率二十四司拜見媽祖的浮雕,兩側圖案則是二十四孝圖,在這週遭盡是水榭長廊、亭臺樓閣組成的仿頤和園的庭院裡,更顯莊嚴祥和~~

眺望北港溪鐵橋

媽祖景觀公園視野相當好,北港市區與北港溪的景致盡收眼底,就連糖鐵那昔日極負盛名的黃金鐵道最長橋樑遺跡---復興鐵橋那橋墩連綿不絕的風光也都一覽無遺呀 !!

眺望板頭厝復興橋頭

遙望遠方那個奇特的三角型建築,應該就是古笨港考古園區,亦是復興鐵橋新港段的橋頭,好久不見的板頭厝,多年前曾從灣仔內車站沿著掛滿金黃果實的苦楝樹大道來到那裡,順道欣賞傳說中被稱做板頭三朵花的的剪粘大壁畫(苦楝樹(原鄉四季)、芙蓉花(三醉芙蓉)、牽牛花(新港夏夜樂陶陶))~~

當時從那兒眺望北港發現這座超高媽祖神像還不曉得是什麼東東,現在才終於了解原來是媽祖景觀公園名景,所以逛完新港,下一步就要再來北港走一遭才能前後呼應呀 ^_^

俯瞰北港朝天宮

這裡也是俯瞰北港朝天宮全貌的絕佳賞景位置,據說這裡的地理是雞母穴,象徵廟宇如母雞展翅將如同小雞般的信徒護佑在翅下,又有一說是廟內有三口井,分別位於媽祖像底下(龍頭)與兩側龍虎門(龍眼),因廟宇建在龍穴吉地使得香火百年來始終鼎盛興旺,光是每年送出的香火袋就多達數十萬個,更難得是全都是義工們一針一線縫製而成~~

北港朝天宮正殿挑高的視覺效果從上往下看更是明顯,而且這個角度不僅將整個四落八殿、一埕七院格局全數看清,更能強烈感受到朝天宮與北港聚落的緊密關連~~

朝聖酒店俯瞰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不論陰晴晨昏都那麼地受歡迎,絡繹不絕的香客盛況就算夜晚來訪依舊人聲鼎沸,台灣媽祖廟多不勝數,北港朝天宮可謂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接下來就要來參觀這座號稱台灣媽祖總本山的宗教廟宇殿堂~~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