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歷史流轉,古今多少歲月風華..........府城台南的滄桑之美,令人深深為之著迷啊~~~
 



位於民生綠園旁,平面約呈倒A字型,除南面高塔外,均三層樓高,外牆面貼磁磚。

台南市消防隊第二分隊及保安警察隊第五總隊大樓為日據時期之台南台同廳舍,是當時消防詰所,警察會館及錦町瞥察官吏派出所之所在地。

建築物為台南州土木課營繕係所設計,中央高塔興建較早,約為昭和五年,為紀念消防隊有功者住吉秀松而建,可謂是當時台南市區中最高之建築之一,昭和十二年開始增建成為今貌。

即便對這棟建築物的歷史意涵完全沒概念,看到外面那119三個大字,就是笨蛋也應曉得那就是消防隊呢!!     









明治44年,台南實施「市區改正」後,為求政務有效運作,便營建新廳舍。1916年落成,就是目前所見的台南州廳,也是之前台南市政府的所在地。

此建築為總督府技師森山松之助之作品,二次世界大戰之時曾遭受盟軍轟炸,嚴重損毀,光復後曾歷數次整修。就建築史而言,此建築是台灣當時幾個廳舍中之代表作之一,其他同類之建築尚有台北廳舍(今監察院)及台中廳舍(今台中市政府)。
大正九年行政架構調整,台南廢廳置州,台南廳舍改稱「台南州廳」,民國86年因空間不足,台南市政府搬遷到新市政大樓後,此棟建築修改為「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天氣熱來此地參觀的人還真是不少,因為走到這裡已經是滿身大汗了,在入口便可感到強烈的冷氣襲來,怕感冒只好在門口吹吹冷氣就閃人囉!!



台南警察局即原是台南警察署,位於州廳之東側,由台南州土木課營繕係設計及監工,落成於昭和六年。完全對稱的建築物,日治早期較常見。
以前唸書時曾沒戴安全帽騎車來這裡和警察大眼瞪小眼,現在可不敢這麼做了~~





台南測候所設立於明治30年,是中央氣象局台南氣象站的前身。是台灣總督府最早為掌握全島氣象狀況而設立的測候所之一,當年同批的測候所還有台北及澎湖等地的測候所。
台南測候所是唯一至今未曾改建的氣象測候所,因建築老舊,大部分空間目前已淪為倉庫,僅剩測候儀器還在使用。
台南測候所是目前僅存的氣象測候所,在台灣氣象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具有歷史價值,彌足珍貴。







明治43年,日本人為了提倡「武士道」,創建出木造和式建築,做為宣揚傳統武道及練武的場所,稱為「演武場」,就是武德殿的前身。這批建築均採用傳統和式社殿形式與風格,除設有神龕供參拜之用,一般也做為柔道、劍道等的練習場所,以提倡國民軍事化教育。

台南武德殿原位於民生綠園東側,後來於昭和12年在現今所在地重建。台南武德殿與其他縣市尚存的武德殿相比較下,台南武德殿規模較大,也是現今保存較完整者,可做為日人殖民統治的歷史見證。
具有相當日本傳統風味的建築物,現在是忠義國小的禮堂~~真羨幕這裡的小學生們,能夠這種古樸典雅、怎麼拍都好看的武德殿走動!!



明治35年,台灣總督府殖產部成立林務課,並且在台南成立樹苗養成所,興建年代為大正14年,負責培育管理林產,後來與曾文溪森林治水所合併為台南山林事務所。

原台南山林事務所於昭和六年合併曾文溪森林治水所,改名為台南山林事務所,二年後再改名為「台南州產業部林務課」;戰後初期改稱南農林區管理處,再改為台灣省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台南工作站,後來工作站搬遷,此建築由市府接管至今,進行整修,已於2001年成,作為孔廟文化園區旅遊資訊中心。

要不是看到一旁有大大的山林事務所廣告,大概是不會注意到這裡的吧!!



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北極殿。



隱身在民居中,真是辛苦了,因北方服黑,所以柱子便是清一色的黑。



日治時期,為拓寬道路,拆除了廟埕及前殿部分屋宇﹔光復後,民國 53年時, 因為同樣的原因,前殿又被拆除了大半,便成為今日緊臨街道、建有騎樓的面貌。與東嶽殿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裡可是台灣最早的玄天上帝廟,創建於明鄭時代,時間應是在永曆19年(1665年)。北極殿原址是荷蘭時代的中國醫館,永曆15年(1661)年4月,鄭成功登陸不久,即佔領此處充做救護站,待荷蘭人退出台灣後,鄭成功將之改建成寺廟,奉祀明朝守護神玄天上帝,稱為大上帝廟,是台灣明鄭時代最重要的信仰,也是明鄭時期的官廟之一。



明寧晴王朱術桂於永曆二十三年(1689年)敬獻的「威靈赫奕」,可是臺灣碩果僅存的明代扁額,也是年代最久遠的扁額之一。



「鷲嶺」是這裡的地名,這裡可是全南市最高的地方呢!!



道光十七年在姑蘇所鑄的古鐘,因為鐘面有隙,聲音已不是那麼嘹亮,於是便放在廟的一角,供人參觀。



北極殿似乎是附近老人家休息聊天的好地方。



雖然歷經多次改建及道路拓寬造成廟宇狹小,但廟內文物豐富,仍是值得造訪的好地方。



明鄭時期便在此地祭拜天公,遲至咸豐四年(1854年)才建的天壇,在小巷子中,不仔細找還真是不容易發現。



前殿的扁額是同治三年福建臺灣水師副將葉烯暘所立之「洪鈞鼓鑄」。



府城三大名匾之一,如何解釋此字完全看個人想法,真是千算萬算不如老天一算。



後殿應是祭拜三清道祖與三官大帝吧。





原來除了南斗、北斗兩位星君,還有東斗和西斗,算是增長了一項見識。



一旁牆壁上有介紹建廟的歷史,直接嵌在牆壁上呢!!



玉皇大帝職司統御天地諸神,為神中至尊,是天的神化,至尊無形,故不造神像,一般廟宇都以神明牌位供奉著,天壇自然然也是不例外。



這裡的香火真是鼎盛,來抽籤改運的人還真不少。



廟門門板以門釘取代門神,以彰顯玉皇大帝之神格。



殿內龍柱生動有趣,殿前這龍柱造型算是相當少見。



走過小巷,遠方的小戶人家正在舉辦中秋烤肉呢!!



「陳德聚堂」是府城的第一座宗祠,它不像一般廟宇的金壁輝煌,莊嚴肅穆、樸實無華是其特色。今日大門深鎖,不得見其真面目。



透過窗格往內部望去,真是幽靜啊!!



超~大的旗竿座。



今天不曉得是什麼日子,臨水夫人廟有夠熱鬧的啦!!



內部是金碧輝煌,一旁有陣頭在做準備了。



應該是拜三十六婆姐吧!!來此地祭拜的以女性居多。



神像在過香。求子要拜註生娘娘,要生產順利就要拜臨水夫人,"順天聖母"可是婦女、兒童之第一守護神呢。



延平郡王祠算是來多次了,每次都是走馬看花而已,不過比較感興趣的是一旁市政府立的介紹古蹟石碑居然是寫開山王廟,與延平郡王祠似乎完全不相干,其實可是大大地有關係,連日本人都尊敬鄭成功也曾把這裡改建為"開山神社",真是一幅有趣的畫面。



延郡王祠原來是開山神廟,於1874年後由沉葆貞改立成為延郡王祠,日據時又變成開山神捨,民國以後恢復為延郡王祠,真是多變的歷史,也在它身上留下不少時代的痕跡。



今日沒有開放的文物館。



相當突兀的國民黨鳥居。



清廷直至同治年間,才由欽差大臣沈葆楨奏請立延平郡王祠,每年還要奉旨祭祀,由統治者眼中的亂臣賊子變成前明忠臣,真是遲來的正義。



進去大殿要收錢,要外面看看就好。



即便是外邊的一面牆壁也可以拍得很有意思。



真是熱啊!!來一旁玩水吧!!

今天只是稍微在東區和中西區看看古蹟而已就花了快七個小時,台南市真不愧是台灣的京都,每一個地方都值得細細品賞,慢慢觀賞,今日之遊有點像是要把大學時的遺憾補回來似的,導致各景點都來去匆匆,對這些地方真是有些不尊重,下次再計劃出遊時,深度還是要特別注意到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