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溪鐵橋的殘陽夕景是那麼地令人留連忘返,立足花樑鋼橋遠眺河床亂石林立的景致也是甚為迷離的景致,沿著舊山線鐵遺跡一路騎到后里車站,不論是九號隧道還是夫妻樹都是相當值得一探的特色景點,還能漫步天空步道欣賞火車奔馳新山線的畫面,小而美的后豐鐵馬道,乘著日落時分來訪,享受一段輕鬆愜意的自行車之旅~~
旅遊日期:2019.11.15
東豐自行車綠廊位於國道四號下方的入口,正好也是后豐鐵馬道的起點,所以逛完東豐、再去后豐,在后里車站還車,直接進火車站搭車回家,這樣的行程真的是非常perfect呀 ^ ^
后豐鐵馬道改建自舊山線,2005年啟用,是台中地區繼東豐自行車綠廊、潭雅神綠園道之後,第三條將閒置鐵路活用改建的自行車道,路線起迄點分別國道四號下方的國豐路三段100巷與后里馬場,長度約4.1公里(網路查到的資料幾乎都是4.5公里,與地圖上的描述對不到呀 +_+ ),雖然路程不長,連東豐自行車道的一半都不到,但它有兩大知名景點---大甲溪花樑鋼橋、九號隧道,光是頂著舊山線的光環,就絕對不能錯過這裡~~
以交通便利性來說,從后里車站出發會較佳,就在后里馬場附近,不僅有許多租車店家,而且也有ibike可借,但今日見到的遊客,大多是在國道四號下方的南端起點租車再往北騎,嗯~~所以說自行開車前來與搭乘台鐵來訪,選擇的出發地點,差異竟是如此大 !!!
騎到東豐自行車綠廊的豐原端終點,再走回頭路往北來到東豐自行車綠廊與后豐鐵馬的交會處,如果當年的豐原北號誌站能夠保留下來,就更能為此處增添不少鐵道風情,話雖如此,現在這般草木扶疏、綠意盎然的模樣,也是相當怡情愜意的景致呀~~
突然有一群人從旁邊的租車站裡不停地冒出來,還有幾個像是老師模樣的年青人,一直叫大家不要擠 !! 排好隊再依序前進,看樣子似乎是某個學校的校外教學,此起彼落的小朋友嘈雜聲讓原本靜謐安寧的車道頓時變得好熱鬧呢~~
竟然也有落羽松 !! 冬紅染后豐的明媚風光,或可媲美石岡山下巷的落羽松景致~~
地面滿滿的超大文字,好意是要指引方向,但霎時間還真不易看清,而且還沒出現后豐鐵馬道的名稱,卻出現不論往南還是往北,都是通往東豐自行車道的字樣 ??
尬尷 !! 該不會是打錯字了吧 @_@
后豐鐵馬道不以綠色隧道見長,整段路也只有花樑鋼橋南端及終點后里馬場附近一小段而已~~
終於來到俗稱花樑鋼橋的大甲溪鐵橋,堪稱整條自行車道最知名也最重要的觀光景點,與九號隧道都是珍貴的台灣鐵道文化資產,橋頭還放置阿兵哥的雕像,是為了紀念曾經存在的橋隧連,比起下淡水溪鐵橋只剩崗亭殘跡,更有那個肅殺年代的fu~~
在這兒可先選擇在橋頭週遭閒晃,不僅有觀景平台,還能牽著腳踏車到下方的河堤感受站在橋下、仰望橋身的宏偉壯觀,也能坐在樹下發呆放空看夕陽,總之功能相當多元,不論在何處,都能盡情享受徜徉舊山線鐵路橋的暢然快意 ^ ^
大甲溪鐵橋全長382公尺,建於明治41年(1908),橋上有六座花樑鋼桁架,鋼架上帶點鐵鏽更有時代風華的歲月滄桑,橋兩端分別屬於豐原及后里,曾在1935年的墩仔腳大地震損壞嚴重,戰後幾經天災侵襲與修復,也見證過電氣化時代,1997年隨著舊山線退役而閒置,2004年以"舊山線鐵道-大甲溪鐵橋"的名義公告為台中縣歷史建築~~
凝視漆黑深淵,仿佛即將有火車要從九號隧道駛出的感覺.......花樑鋼構的力學美之深邃奇景,不論是在下淡水溪鐵橋還是大甲溪鐵橋,都是那麼地震撼入心~~
舊山線現存的兩座花樑鋼橋,除了這座大甲溪鐵橋,另外一座就是大安溪鐵橋,十多年前拜訪泰安車站時還特別沿著鐵軌來去朝聖大安溪鐵橋,當時尚未封閉,就這麼一路給它逛到七號隧道也沒問題,稍微走了幾步忍不住俯瞰下方大安溪,不小的高度落差以及沒啥防護設施的軌道,實在是望而卻步,之前去過的平溪線魚腹式鐵橋雖然還是未加安全通道的時候,但就算那麼短也走不下去,更別提這種長距離鐵路橋,所以來到這看到這麼穩固的安全設施,可以放心地在上邊奔跑騎車,內心一整個放鬆,縱情馳聘的快感真的是超級有夠讚的啦 ^_^
站在橋上遠眺近觀大甲溪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對比早上在梅子鐵橋那見到的奔流湍急,現在卻是頁岩層河床裸露、亂石如崩雲般林立的險峻大地 !! 水量甚為稀少,可能是上游大部份水源都被石岡水壩攔截,才讓此地形成猶如大峽谷的既視感,不僅能夠遠望有火車行駛的縱貫線鐵路橋,還能見著上游的埤豐橋與隱約模糊的石岡水壩...............聽說車籠埔斷層通過埤豐橋南邊,因應地層隆起讓橋重建時在豐原端帶點坡度,從這個角度看,好像真有那個樣子,要更近距離看才會比較清楚吧~~
橋的彼端即是九號隧道,洞口上方有第五任臺灣佐久間馬太所題"氣象雄深",不論是用來形容隧道本身還是大甲溪河岸風光,都相當貼切,不論是南岸還是北岸,大甲溪鐵橋的壯麗雄渾景致,都是那麼地令人回味再三、印象深刻~~~
1935年的關刀山大地震造成臺中線(舊山線)12座隧道受損,九號隧道是最南邊的一座,原本的磚造城堡式洞口門面也在震後維修改成現今所見的鋼筋混泥土模樣~~
九號隧道長度據說1269.5公尺,至少一公里的距離,佔了后豐鐵馬路四分之一強,其實也還好,腳踏車慢慢騎,還必須跟在那群學生後面不能太快,這樣倒也還好,隧道內有燈光沒燈光真的差很多,想起以前的經歷,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鐵路隧道真的是很可怕的事呀~~
沒多久就來到九號隧道出口,沒有陽光的照耀讓此地略為幽暗深沈,大概要夏天來訪才有機會見到陽光映古牆的燦然風光吧~~
不禁想起二號隧道,那是我第一次拜訪的舊山線隧道群,它就位於勝興車站旁,極易親近,當年沒帶手電筒就傻傻地走進去,越走光線越弱,幾近全黑,僅靠遠方洞口亮光辨示方向,腳步也越沉重,好不容易摸黑走完,雖然726公尺並沒有很長,卻沒勇氣回頭,被迫改走旁邊的苗49線回到起點,聽說那裡已經改建成舊山線鐵道自行車道,可以一路通行到內社川鐵橋,這樣的體驗已是絕章,當時覺得很可怕,現在想想卻是很刺激的難忘回憶 ^0^
北口門額是由後藤新平所題的"潛行不窒"....那個"行"字龍飛鳳舞的程度已是遠遠超過草書等級了吧~~
隧道旁高地有夫妻樹(The Couple Tree),是這條自行車道另一處知名景點,是樟樹與榕樹相偎而成的畫面猶如賢伉儷般甜蜜而稱之,樹前有廣場,樹下又有椅子可坐著歇息乘涼,待在蔽日樹蔭中感受清風徐來的快意,耳邊不時傳來隔壁后里壘球場傳來的打擊與吆喝聲響,不只是一處靜謐景點,很有朝氣蓬勃的氣息呀~~
接下來朝著后里馬場的方向前進,這段路居然雙向分開,變成各自為政的單行道,好像苗栗市的中山路與中正路,也好,不必擔心對向來車,可以慢慢騎.......總覺得左邊以前就是雙向通行的主線,右邊應是後來新增,但從路線圖來看,右邊車道才是昔日舊山線鐵道遺址才是~~
從東勢一路騎來,直到此地才有機會與台鐵新山線交錯而過,可以來玩猜火車的遊戲,雖然只是通過下方鐵道涵洞,如此這時可以巧遇火車經過就更棒啦~~
之後就是騎在后科路旁,再次與道路平行,但感覺大不同,比起車水馬龍的豐勢路,此地所擁有平淡恬靜,加上沐浴在日光溫暖懷抱的午後悠閒時光,非常享受這種療癒的暢然愜意,就算來回多騎幾遍也是非常OK~~
后豐鐵馬道真的太短了,騎得正嗨時,就不知不覺地結束,令人意猶未盡~~
后豐鐵馬道的路線十分單純,就算沒有地圖加持,也絕對不會迷路~~
綠蔭蔽天的后豐鐵馬道風景散發極為迷人的自然風雅,與景觀壯闊的東豐自行車綠廊相比,小巧玲瓏的模樣更加令人垂憐~~
若沒有在方才經過的叉路右轉,至少要在這個馬場路轉彎,才會抵達后里馬場,不過今次目標是后里車站,所以接下來就是向前直直騎,剛好看到對面高架鐵道下方有臺中市山線自行車道的路標,上次看到這個指標是在旱溪自行車道,這邊北邊也有,該不會可以一路騎到大安溪畔的泰安鐵道文化園區吧 ??
完全不曉得這些標線是要如何遵循 ? 至少一直騎下去是不會錯的....吧 ??
途中遇見通往后里森林園區的叉路,白色橋身在夕陽下倒有幾分浪漫,聽說曾是台中花博的會場之一,現在這個時候太陽都快要下山了,時間不多,有機會再來逛吧~~
這段天空步道做的很有意思,角度不錯,可以盡覽火車飛馳的畫面,前方那棟建築就是后里車站啦~~
開始找路去前站,先還車才能坐火車,路過後站,甚是氣派,格局不輸前站,這個遠勝一般車站的門面,據傳是拜2018年台中花博所賜,對照站外空盪盪,很有那種走出昔日走出新城車站的fu,站外空間真的是太大了,連要離開到旁邊道路都要走好久 +_+
后里車站設立於明治41年(1908)2月20日,初名後里庄停車場(官方文獻則是后里、後里混用),同年4月20日開始營運,站址設於下圳藔庄,當時臺中線(舊山線)工程最困難的三叉河(三義)到葫蘆墩(豐原)的工程完工,當年在台中公園舉辦通行儀行,后里在日治時期劃為苗栗廳大甲支廳內埔區苗栗三堡,所以在1920年改制時沿用內埔之名而成為臺中州豐原郡內埔庄,后里變成大字,后里庄停車場更名后里驛~~
1935年4月21日關刀山大地震重創中台灣,因屯子腳斷層位移引起,震央在內埔庄屯子腳大字(舊稱墩仔腳庄),傷亡人數最多,災情最慘重,所以臺中州境內稱其為墩仔腳大地震,由於九號隧道因震災造成損壞必需維修,使得后里驛停業,直到1938年才通車,目前在后里區公所(原內埔庄役場)後方立有一座大震災內埔庄殉難者追悼碑~~
仁里這個地名在臺灣不算少見,第一次看到是在田尾三十張犁,再次遇見到是吳沙墓所在的貢寮海濱,現在這個仁里里在清朝屬於圳藔庄,1920年成為內埔庄圳寮大字,戰後成為圳寮村,1952年再從圳寮村分離出來的,因里內多谷地,故而舊稱貓仔坑,至於貓的由來,看這裡的解釋說是因為這裡經常有保育類動物---石虎出沒,又被稱做石虎的故鄉,這處有些僻靜的小聚落因石虎的關係而為人所知,雖然旁邊的貓形看板沒有任何解說(做為背景的水果圖應是高接梨,亦是當地特色農產),但不用想也知道,百分之三百一定是石虎啦~~
后里車站前設有I-UBIKE真的是超級方便,不僅可以一探舊稱內埔的后里市區,尋訪震災紀念碑,也能沿著甲后自行車道騎到大甲車站,途中可經過月眉車站及外埔忘憂谷,特別是從磁瑤堤防遠眺外埔忘憂谷稻田風光更是景色絕佳的展望,加上還有其他支線可騎,若不去后豐鐵馬道騎車,來去甲后單車趴趴走,應該也是不錯玩~~
通常這種在糖廠附近的自行車道,大多會利用廢棄的舊糖業五分鐵道來改建,日本時代確實也有一條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月眉工場(月眉糖廠)所延伸出來的糖鐵大甲線,最遠可到大安港,不過現在這條甲后自行車道路線與當年五分仔路線差別甚大,畢竟它不以糖鐵風光為主,而是以忘憂谷的燦然黃金稻田為主打項目~~
配合台中花博而進行整容的后里車站,簡潔流暢的時尚感外型與高鐵彰化站還真是有幾分像,都很有台北捷運logo的fu~~
后里相傳因聚落位於平埔族巴宰族麻薯社之後而得名,原名後里,雅稱為現名,不過兩名稱在日治初期經常混用,車站位置設在圳藔庄,附近最大村落是墩仔腳庄,后里庄則位於兩者之間,1920年改制內埔庄,包含庄役場在內的公家機關皆設在屯子腳(原墩仔腳庄),戰後改成臺中縣內埔鄉,1955年因與屏東內埔同名而更名后里鄉,現在是台中市后里區,倒是車站名稱始終如一,一開始是后里庄停車場,現在則是后里車站~~
站旁有間看起來頗有年紀的鐵道倉庫,聽說曾在1991~1997年期間為了配合新山線工程與舊站改建而將此地設為臨時售票房,所以上邊才會看見后里車站的字樣,若果真如此,就算它現在看起來就像行李房不甚起眼,但它在新舊山線切換過程與后里站發展歷程中都佔有重要地位呀~~
站前馬路是甲后路一段,到小七補給的路途中,看到不少租車店家,只要后豐鐵馬道人氣不減,這些店家就可以繼續生存下去吧~~大概天色已晚,沒看到有人在路上招攬生意,我明明一副外地觀光客的打扮,卻完全被忽視了 +_+
本來想順便去探望門廊柱子與新化街役場有點像的內埔庄役場,只是距進好像有點遠,怕是沒力再騎回后里車站,只能作罷,期待下次囉 @_@
做為鄰近后豐鐵馬道的重要交通轉運站,加上花博期間成立的后里森林園區,讓后里車站週遭擁有不少值得一逛的景點,加上站前的IBIKE據點,從車站出發騎腳踏車到外埔忘憂谷好像也變得很容易,未來可以好好規劃行程,來個輕鬆隨興的后里單車趴趴走 ^_^
- Jan 15 Fri 2021 16:18
夕照花樑橋:后里車站、九號隧道、后豐鐵馬道~~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