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景點取勝、不以美食見長..........說短不短的瑞芳老街,正靜靜地訴說它曾是台北縣第一大鎮的悲喜歲月~~
瑞芳車站

旅行日期:2010.07.04

來到瑞芳車站多次,瑞芳老街的大名早有耳聞,雖然距離車站超近,但每次為了搭火車總是來去匆匆,不然就是忙著到前站覓食而忘了它................趁著早上走完雙溪老街後的空檔,回程時順道來訪,看看慕名多時的瑞芳老街究竟長啥模樣吧 XD

以前只要是為了一處值得探訪的小景點,天南地北任我行............現在啊~~連大門都懶得出,要不是這次剛好趁著下午等車的空檔,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會來訪-----小小的瑞芳老街,連我都很懷疑是否能弄出一篇像樣的網誌,但若沒意外的話,這可能是我在台北縣改制新北市的最後一篇文章,決定試著寫寫看,當作無聊的紀念囉 ∩_

瑞芳鎮民眾服務社

每次來到瑞芳火車站的後站出口,初入眼簾的便是這棟熟悉的洞洞屋---瑞芳鎮民眾服務社,如此古早懷舊的建築緊鄰車站,心裡大概就有個底,盛極一時的瑞芳後站,如今只是個被歲月遺忘的小街小巷.......

瑞芳街,位於瑞芳車站後方

光緒16年(1890)台灣巡撫劉銘傳修建鐵路時,有工人偶然在七堵大華橋下的基隆河發現砂金,後續有人循溪而上來到大小粗坑,發現大小金瓜露頭,開啟了九份、金瓜石的百年黃金歲月,當時瑞芳身為淡蘭古道起點,也是古道山海線的交會點,自清朝時便是重要交通樞紐,金礦的挖掘使其越益繁華,此時宜蘭線尚未通車,僅有顏雲年與木村久太郎在1910年創建的基隆輕便鐵道株式會社所經營、1912年啟用的手押台車,從基隆出發,經田寮河、圓窗嶺、深澳坑、龍潭堵、柑仔瑞、九芎橋、三爪子(猴硐),長達14.7公里的輕便鐵路,主要用來輸送煤礦,早期是瑞芳地區連絡大小粗坑與猴硐間各礦區的唯一軌道設施(1954年拆除),而瑞芳老街雛型已在此時約略出現,另一條連結九份金瓜石的輕便鐵道(現稱輕便路)則是1931年才開通(1965年拆除)~~

以前所指的瑞芳其實是目前俗稱『內瑞芳』的"柑仔瀨",大正八年(1919)瑞芳驛在龍潭堵成立,雖然宜蘭線當時還未延伸至猴硐,名稱也暫定瑞芳線(1924年才改名),但在車站附近早已吸引各地商家進駐,隨著礦產日盛,龍潭堵也逐漸取代柑仔瀨,成為目前所知的瑞芳市區~~

日治初期屬於基隆廳瑞芳支廳瑞芳區基隆堡龍潭堵庄,1920年改制台北州基隆郡瑞芳庄(1938年升格瑞芳街)龍潭堵大字,戰後變成台北縣瑞芳鎮龍川、龍興,龍安、龍潭、龍鎮、龍山里,瑞芳老街位於龍潭里~~

20100402 015

雖然瑞芳礦藏豐富,但早期是以開發高價值的金礦為主,在金礦資源耗盡時,煤礦才成為主流,1960年代是瑞芳黑金歲月的顛峰時期,當時的瑞芳後站商號林立,百家爭鳴,好不熱鬧,加上滿滿的煤車不停地進出瑞芳車站,這裡儼然成為台灣礦業經濟中心~~

但到了1970年代,能源需求大幅翻轉,石油興起取代燃煤、過高的挖煤成本不敵低價進口煤炭、加上用煤內需大減的種種不利因素,造成黑金產業盛況不再,1984年間土城海山煤礦、瑞芳煤山煤礦、三峽海山一坑的連環礦災,讓經營艱難的煤礦業更是雪上加霜----黑金風光不再,瑞芳小鎮回歸沉寂,1955年擴建的瑞芳車站前站,成為新的市中心,屬於後站的瑞芳老街,對比前站的車水馬龍,只剩懷舊的旅客們還記得它...........

瑞芳街上的老房子

瑞芳車站後站連到逢甲路的這段短短的瑞芳街,因應交通便利而誔生的市集,即便如今多有改建,但從街上景觀---被列為危險建物的洋樓、寂靜的傳統街屋、被水泥覆蓋有些不搭的拱圈騎樓......似乎仍可嗅得曾存在於此的往日光輝~~~

想到明年瑞芳鎮就要改名叫做瑞芳區........也不是說不好,不過還是覺得原來的名字比較有fu~~

瑞芳龍安祠

瑞芳車站後站出口到逢甲路間有一間土地公廟,在瑞芳街仍因煤礦繁華的年代,想必是許多當地人的信仰中心才是,既然來了,就順道看看吧 ^ ^

居然也叫做龍安祠 !! 跟家裡附近的土地廟同名耶,這裡應是得名自龍潭堵,而我家附近的那個則是源是龍安街.......相隔數十里的兩地竟有如此的同名之誼,不禁有些親切感 XD

橫聯為"龍遊潭堵鎮民安"~~不論從那邊念,意思居然還挺通順的 !! 無意的巧合讓我會心一笑,初探瑞芳老街,整個就是好心情 ^ ^

瑞芳旅社

十分老街是十分街、平溪老街是平溪街、菁桐老街是菁桐街..........瑞芳老街當然也是瑞芳街囉 XD 沒啦 !! 只是覺得平溪線上的老街路名有這麼些奇特的巧合覺得很有意思呢 ^ ^

不過瑞芳街雖長,甚至還遠達基隆市信義區,不過街上代表性建築曲指可數,瑞芳旅社是唯一著名建築物,不單單是它古樸簡單的造型,曾是瑞芳第一大旅社的尊貴身份,對比現今沒落的瑞芳老街,更顯得十分孤寂,外觀十足的危樓樣,真擔心會不會哪一天就突然消失了~~~

1966年重新開幕的瑞芳旅社,究竟曾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 真令人好奇啊 ☆_

04

四處隨意走走,瑞芳街上隨處可見的日式平房(部份是台鐵舊宿舍),如此豔陽下更是強烈感受到那幽幽古意,濃郁的懷舊風情總是會聯想起兒時眷村生活的點點滴滴.............

偶爾呼嘯而過的機車聲,猛然拉回思緒,放眼週遭零散的新舊建築,真不像老街,卻很享受這種寧靜的氛圍.................或許吸引我的不是老街的歷史與建物,只要有fu的話,即便小巷小弄也能玩得很開心啊 ^ ^

20100704 063

瑞芳---金瓜石間的驚人車流量,從每日川流不息的公車班次往來依舊人滿為患的盛況可見一斑,幾乎忘了山城瑞芳原來的交通可是相當不便,其他地區的居民幾乎是無公車可搭乘,瑞芳鎮公所提供的免費公車可是幫了鎮內偏遠地區的民眾的大忙....................相較於一般大眾,對於老人家應是一大福音吧 !!

20100704 071

暫別瑞芳旅社,來到瑞芳老街的精華地段---眼前這條逢甲路,不少瑞芳著名建築物都在這條路上~~~
不急......慢慢走走逛逛吧 ^ ^

瑞芳老街廖家古厝

廖家古厝是逢甲路上遇到的第一個景點,是街上少見的紅磚拱廊傳統街屋,二樓巴洛克立面與寫著"廖建芳"商號的山牆,好像把三峽老街裡的其中一棟建築搬來這裡似的,所以應該也是同期的大正時期建築~~

本身獨棟的建築在附近街上盡是現代化水泥建築裡更是顯得相當耀眼,想不注意都很難,立面上的小花雜草恰恰襯托出它的斑駁滄桑~~~

瑞芳逢甲路老街紅磚拱券

究竟還有多少像這樣的古樸紅磚拱圈消失在歷史洪流裡.............

瑞芳林牙科

不遠處便是高高在上、望而生畏的林牙科,不難看出曾是日本時代駐在所的威嚴猶在,光復初期由林恩墻醫師在此開設瑞芳第一家牙科,半世紀的杏林生涯,即便林家後代擇居前站明燈路傳承祖業,但林牙科早已是瑞芳老街上的重要記憶..................完整的石砌駁坎與拾級而上的階梯,有點神社的fu呢!!

20100704 114

林牙科上方果真視野良好,遠方的五分山氣象台看得是一清二楚,也是正好拜對面的街屋未改建成大樓之故,不然氣勢可能會矮了半截呢 ¯□¯

06

林牙科雖然頹圮嚴重,但整體結構尚算完整,斑駁紅磚透著幽幽古意,除非外力介入強制拆除,不然應該可以能夠存在好長一段時間~~

瑞芳老街

新舊建築雜居的逢甲路上,不時可見外牆草木燦然的零散老舊街屋,換個角度想想,也能算是瑞芳老街的特色之一吧 ^ ^

瑞芳老街,義方商行

簡潔低調的的洗石子外表,不走華麗路線卻呈現出庭院深深的大宅院威嚴---瑞三礦業早期總部、瑞芳李家的重要據點、協助猴硐煤礦博物館的成立,至今仍對瑞芳有一定影響力的日本時代洋樓..............

義方商行,逢甲路上最著名的景點,也是瑞芳市區裡最重要的歷史建築~~~~

義方商行是李建興瑞三礦業所有

瑞芳有"台灣礦鄉"美名,不但九份金礦名滿天下、煤礦產量也不遑多讓,其中在煤礦業大放異采的,便是瑞芳鎮的風雲人物、義方商行的首位主人---李建興~~

李建興,字紹唐,祖籍泉州安溪,1891年出生,原居平溪,祖宅號廣孝居,早年牧牛為業,曾在私塾讀書,奠定良好漢文基礎,曾在十分寮成安宫開設成德軒書塾授課,後回鄉務農,但因天災致歉收而改行從事煤礦生意,與煤礦正式結緣是在大正5年(1916)進入"猴硐福興炭礦"擔任書記員,因能力卓著被升任經理,1919年"福興炭礦"被"三井基隆炭礦"合併,轉行做承攬礦業的工頭,因誠信受到日人信任,逐漸發達起來,昭和5年(1930)舉家遷至瑞芳義方居,昭和9年(1934)因承租基隆炭礦瑞芳三坑而成立瑞三礦業,結合其他四位兄弟(李建炎、李建成、李建川、李建和)的力量,以開發猴硐煤礦為主,獲得大量利潤成為富甲一方的財主,其帶領下的瑞芳李家與顏雲年的基隆顏家稱霸台灣礦業,卻在昭和15年(1940年)因為五二七瑞芳思想事件入獄,牽連眾兄弟與旗下員工數百人,嚴重摧殘瑞芳菁英~~

日本戰敗後出獄,與政府高層交好,不但當選瑞芳鎮首位鎮長,並重掌瑞三礦業,1954年改名瑞三煤礦,1962年再改成瑞三鑛業,穩坐全台煤礦第一把交椅,在日進斗金之餘,也不忘回饋鄉里,其在鎮長任內爭取三重初工遷到瑞芳,即現在的瑞芳高工,亦曾捐資贊助台金公司成立時雨中學,曾差點當上台北市長,因其擅長漢文作詩而曾任瀛社社長,1981年去世,對於瑞芳人而言,李建興不是高高在上的有錢人,而是會在困難時施與援手的好鄰居~~~


據說"義方"二字來源是取自『三字經』裡的一段話---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正巧李建興有五個弟弟,便以此為名做為激勵..........瑞芳高工對面山頭山有一座義方國小,校名由來該不會與它有關吧 XD

門外掛著瑞三與三合興業的公司招牌..............三合興業莫非就指是三合煤礦 ??

瑞芳老街地圖

瑞芳老街超簡單地圖.................有總比沒有好~~~

基隆草店尾出發的手押台車,經田寮河再沿著現在的部份深澳線路線來到瑞芳市區,再經柑仔瀨後,分別向九份金瓜石及猴硐分歧而出基隆輕鐵三爪子線、瑞芳輕鐵金瓜石線,曾是當地居民仰賴甚深的輕便車道,地圖中藍色部份就是以前的鐵道殘跡,瑞芳老街的繁華也是因其而起,逢甲路北邊的岳王路1巷也是昔日車道,但那裡就沒有復原,就是一般常見的尋常巷弄,逛完這裡再去那邊看看,很有穿梭時空的fu呀~~

瑞芳逢甲路的輕便鐵路遺跡

逢甲路輕鬆晃晃,卻也是很快地就走完了,回到廖氏古宅附近,走走曾經拆除,後來仿古重建的輕便鐵路回瑞芳車站吧 ^ ^

09

瑞芳老街初期的繁榮便是因為這條通往九份的輕便鐵軌而成型,瑞芳車站的成立使它更上一層樓,漫步三分車的鐵軌上,明知不會有車經過,卻還是很期待下一個轉角處能看到什麼意外的驚喜............沒落的瑞芳舊街,即便被歷史遺忘,當地人卻還是永遠記得 !!!

假借不遠處瑞芳車站的火車聲響,將思緒整個投入這無聊的幻想中,其實還有挺有感覺的說 XD 不過路程稍短,一下子就到終點,內心有些莫名的悵然............轉個身便是面對瑞芳車站,原來竟是如此近啊~~~~~~~~

瑞芳車站後站

原來終點就是後站旁的小路,沒兩三步就來到後站大門囉~~~現在才發現........這是給人玩溜滑梯而設計的嗎 ???

20100704 210

走過地下道來到繁華的前站,即便已是下午三點,前往九份朝聖的遊客依然絡繹不絕~~

內心還沉浸在瑞芳老街透出的祥和寧靜感,好像與這裡不屬於同是瑞芳市中心一部份似的.......

瑞芳車站

瑞芳車站在大正八年(1919)設立,當時車站座向北方,朝向逢甲路的舊街,那裡因有輕便鐵路經過,所以是當時龍潭堵地區最熱鬧的聚落,發展程度逐漸超越原本被稱做瑞芳的柑仔瀨~~

昭和12年(1937)由於舊街發展已趨飽和,官方計劃要在車站南邊的基隆河北岸建立新聚落,俗稱新街,使得瑞芳街區被車站分隔兩地,由於新街發展迅速,學校、警察局、市場等設施皆設於此,大量增加的人口使得往來車站相當不便,日治末期於現址興建站房,但未及完工,1950年才將木造站房興建完成,是為前站,使得原站房變成後站,1955年再改建成水泥站房(目前樣貌是1999年整修而成),1965年配合深澳線通車,興建第三月台,後站啟用成為專用售票口,1989年又因深澳線停辦客運,後站再度歇業,那裡現在只是單純的出入口,不過第三月台已整理得十分乾淨,等哪天海科館完工,第三月台與後站售票業務應會再度復活吧~~

20100704 227

大概是天氣太熱,瑞芳車站大廳擠滿吹冷氣的人潮,裡邊各國話語參雜,好像小型聯合國似的,每次聽到都得十分有趣呢 ^ ^

20100704 231

累了一天,該回去了,現在瑞芳直達桃園的自強號變得好少哩 >_<

以前對瑞芳的感覺就是一個交通中繼站,對它而言,我從來就只是一個過客;李建興大名早有耳聞,但全部的印象都集中在猴硐,早先得知瑞芳老街的存在便一直想來走走,結果每次都因時間不足而中途放棄,原來瑞芳老街也是很有故事的地方,只是要多一些感受來體驗成就老街興衰的那段黑金歲月~~~


arrow
arrow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