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衡殿有少見的祭拜赤兔馬的;鹽山的名氣就不必說了,如果能連潟湖區也一齊逛就好了。



豔陽高照,正是出遊的好日子,因為有事要先辦,所以就先到漚汪文衡殿拜拜了。



在台灣關帝殿稱做文衡殿的不多,只要有此名字的幾乎都是從這裡分靈出去的,香火鼎盛可見一斑。


 

以前聽老人家說,將軍鄉的「漚汪」地名是為了紀念明末隨鄭成功來台的兩位駐紮在此的將軍。一位姓「漚」,一位姓「汪」而來。
但翻閱資料可知,荷蘭人佔據時便有漚王社。明鄭和清領後漸改為「漚汪庄」、「漚汪堡」。清代另出現將軍庄,和漚汪堡同屬安定里西堡,後改屬蕭壟堡(當時台江內海快消失了),以後又獨立設置漚汪堡。日據時代,大致維持漚汪堡行政區域名稱。在大正九年(1920年)廢區堡設街庄,十月一日開設將軍庄役場,將軍庄役場延續漚汪堡的轄區,包括「漚汪、將軍、角帶圍、苓仔寮、巷口、口寮、山子腳」等聚落。光復後(1946年)稱將軍鄉迄今。就是先有漚汪才有將軍,不知當地人聽的下去嗎??(就像羅馬城的由來和!特洛伊的關係,雖然完全沒關聯,但相信的人卻大有人在)



建廟紀念碑(乾隆22年,1757年)和整建紀碑(昭和13年,1938),我比較好奇的是整建紀念碑上一堆清代年號,大概是當時皇民化運動剛開始所以還不要緊吧!!



文衡殿的扁額是直立的,與紫禁城有點像呢!!



關帝廟的對聯總是寫的很有特色,讓人一看就知是關帝廟。



每年正月的祭改,總是一堆人來這裡改運。



塞車了,生意真好。



正殿供奉關聖帝君,與其他廟宇不同,有五坐關帝神像(分稱大關帝、三關帝、三關帝、四關帝、五關帝),還有其子關平(關聖太子),與部屬周倉。



光緒壬辰年就是1892年,每年只要到考季,桌上的淮考證是太晚來就排不到位置的。



很少看到有拜赤免馬的關帝廟,當地傳說以前田地的菜常被有被動物偷吃的痕跡,說也奇怪,被吃越多,收成就越好,後來有人徹夜守候,終於發現原來是一匹馬造成的,還對它射了一箭,天亮後尋著血跡找到文衡殿來,才發現廟裡的赤免馬後面有一支箭,從此就沒有菜被偷吃的事情發生了,算是一個滿大趣的傳聞。(我對扁額上的民國五年有點疑義,照理說當時是日治時期,應該是大正五年才是,不知為何,居然用民國的年號,滿奇怪的。)



難得廟裡有昭和年號的扁額,聽說高文瑞任第二屆台南縣長時曾修匾把昭和改為中華民國,不知為何,又把原扁給掛上去了。



後殿的噴水池,不像一般廟宇金璧輝煌,簡單的建築反而能讓人心情平靜,所以吸引不少人駐足欣賞。



我妹和她老公。



接下來就去七股吃海產了,哇!!從門口就可看到人相當多了。



果然人山人海,沒位子的要在旁邊等(所以一堆人站著),真是太誇張了。



本來要去逛鹽山的,不過太熱了,先到台鹽博物館吹吹冷氣吧!!



 人也太多了,平常可沒有這種盛況呢!!



運鹽的火車頭,不只台糖有五分車,其實運鹽也是用小火車的。



真是小巧玲瓏的火車頭。



一群人一起合影留念。



介紹光復初期台灣主要鹽產地,不過看不到台灣第一座鹽場了。(1971年廢曬,因為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的暴風雨使曾文溪決堤、改道後,台江內海一夕消失,所以開基鹽場就沒落了,因台江內海消失多出的荒地因要開墾,所以造成七股地名的由來)



介紹古早時候的產鹽法。



以前鹽村的甘仔店,比起印象中的雜貨店,算是先進多了。



運鹽火車的排班表,彷彿回到當年那段時光。



採鹽也是需要技術的,當時地方可與南科的工科師相比呢!!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別小看這一百斤,其實挑起來不輕鬆。



歷史的身影飄然而過,然而它的足跡卻永遠留存。



看來當初採鹽的行政工作也是大章小章一大堆。



一鯤鯓到七鯤鯓因台江內海消失與陸地相連所以沒有移動,一鯤鯓即安平鎮(現安平古堡所在地)、二鯤鯓即今億載金城、三鯤鯓即今億載金城南邊對岸處、四鯤鯓即今之下鯤鯓、五鯤鯓即今之台南市喜樹、七鯤鯓即今之台南市灣裡。而有名的南鯤鯓代天府即因南鯤鯓陸沈所以才移到現址。



遠眺大鹽山與小鹽山。



人也未免太多了吧。



小鹽山也是很多人在爬,不過沒大鹽山那麼多。(因為沒設階梯啊!!)



大鹽山下來時要比上山更注意,所以大家眼睛都在看腳下。



遠跳台鹽博物館。



大鹽山上面擠滿了人,小鹽山就好多了。



以前的鹽田,現在的遊戲空間。



停車場滿滿都是車,如果在台鹽博物館停過車再開來這裡,要收二次錢的,鹽山和台鹽博物館好像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單位,沒辦法,公民營有差,不過台鹽博物館三不五時就提到鄭寶清的名字和它的嘉言錄,博物館是永續經營的文化事業,對這種做法不是很認同。(台鹽博物館還詳細介紹光復後政府為了避免鹽田可以適用耕者有其田政策,特把鹽田改名鹽灘,這是政黨輪替後才能見到的真相!!)



天氣有夠熱的,短短的路線圖卻代表了長長的距離。



居然還有第三座鹽山,不過人氣差多了。



在爬小鹽山的時候真的要很小心,一不小心就會被結晶化的鹽給割傷的。(穿馬褲不是很好的選擇)



雖然爬上去不容易,但下來就可以玩的很輕鬆了。



不過剛剛那道溜滑梯好像沒幾個人知道,不少人是這樣驚險的走下來的。



小倆口快樂遊七股鹽山。

        明永曆十九年(清康熙四年,1665年)相傳鄭成功的參軍陳永華教民曬鹽,設瀨口鹽場(後改名瀨北鹽場)在今台南市鹽埕東南。昭和十七年(1942)七股鹽場設立,1975年通宵精鹽廠的完工其實就注定了傳統曬鹽的末日,2002年七股鹽場(鹽灘??)廢曬,終止了台灣338年的曬鹽歷史。以前到七股鹽山玩都沒有想到這些,現在看到鹽時多多少少都會想到這些,台鹽博物館真的很不錯,民營化算是滿可惜的。(其實應該可以到潟湖一趟的,不過太陽太大,都快被曬昏了,只好下次再說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恩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